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都江堰聚源中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青海玉树中学 都江堰 住院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8-373-03
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为了不耽误、影响学生们的学习,青海玉树中学全体师生于2010年7月迁至四川都江堰市聚源中学生活学习,直至重建工作完成。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自2010年7月起,全面承担青海玉树中学全体师生的急救、医疗、保健工作。本次研究通过对青海玉树中学学生2010年7月―12月都江堰患病住院情况的统计及分析,为政府卫生部门了解青海玉树中学学生的健康状况,及采取综合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青海玉树中学初中一、二、三年级和高中一、二、三年级的全体在校学生,共1593名学生,其中初中633名,高中962名;男生808名,女生785名。
1.2方法:收集2010年7月―12月都江堰市第二人民医院青海玉树中学学生患病住院的病历资料。
1.3资料分析:用EXCEL2003建立数据库,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分性别、分年龄段的住院情况采用两样本率的卡方检验。
2 结果
2.1青海玉树中学学生住院情况青海玉树中学学生1593名,2010年7月―12月患病住院231名,住院率为15%。其分月度住院情况见表1。
表1 青海玉树中学学生2010年7--12月住院情况统计表
2.2 青海玉树中学学生分性别住院情况青海玉树中学学生1593名中男生808名,住院86名,住院率为11%,女生785名,住院145名,住院率为18%。经统计检验,男女生间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生住院率高于男生。结果见表2
表2青海玉树中学学生2010年7--12月分性别住院情况
2.3 青海玉树中学学生分年龄住院情况青海玉树中学有初中学生633名,住院77名,住院率为12%,高中学生960名,住院154名,住院率为16%;经统计检验,初中生与高中生间住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高中生住院率高于初中生。结果见表3
表3青海玉树中学学生2010年7--12月分年龄段住院情况
2.4 青海玉树中学学生住院疾病病种构成
青海玉树中学学生住院疾病中呼吸系统疾病占24%,消化系统疾病占13%,精神类疾病占8%,皮肤疾病占19%,外科疾病占22%,五官及眼科疾病占10%,其它系统疾病占4%。结果见表4、图1
表4 青海玉树中学学生2010年7--12月住院病人分病种统计表
3 讨论
青海省玉树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青海省南部,距省会西宁800公里,东西长738公里,南北宽406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最高点6621米;平均降水量少,年降雨量52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0.0℃,昼夜温差大, 日照相对同纬度其他地区多,年平均日照为2496.4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仅有56%,全年也仅有11、12月日照百分率超过60%;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0~60%[1]。而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东西宽54km,南北长68km,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都江堰市年平均气温15.2℃,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oC,最热月平均气温24.4℃,平均年降雨量1,243.80mm,30年来的气象监测表明,都江堰市空气湿度高,多阴雨天气,风速偏低,易于细菌、真菌的滋生和繁衍[2]。玉树中学学生从海拔高,大气压及氧分压低,空气稀薄,气候寒冷,温差较大的高原地区[3]来到海拔低,氧含量高,气候温暖潮湿,昼夜温差小的平原地区,身体各个器官需要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他们平时以游牧生活为日常生活方式,在生活习惯、卫生习惯、饮食习惯方面都与本地的居民有着差异,譬如,因为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夏季学生们都穿着两件衣服和长裤;大多没有经常洗澡的习惯;女生们长发洗后立即盘上头,不予吹干或晾干;吃生、冷食品等。所以他们在这些方面还有着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学生们到达都江堰时,正值夏季,气候炎热,是各种传染病、腹泻病、皮肤病发病的高峰时期。学生们刚来到一个崭新的漂亮的校园,一个宽敞、舒适的环境,显得异常兴奋和激动,特别是男生们,体育活动频繁,常常超负荷运动,导致中暑和运动性损伤的发生率增高。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学生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外科系统疾病的发生较高,占住院疾病78%。针对这些问题,医院加强了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的宣传,开设健康知识讲座,教育学生们减少穿衣,加强散热;保持房间清洁,经常通风;多喝水,少吃生、冷食品;加强个人卫生,勤洗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与学校一起,加强安全方面教育,适量运动等等。
大地震中,很多幸存者失去了亲人,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失去了家园。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被毁灭,我们情感依托的亲人突然离我们而去,我们一下子失去了生活与生命的支点,我们已经无法回避震灾给我们造成的伤痛和损失。幸存者常常会因灾难产生以下的一些身心反应,每个人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恐惧和担心、无助;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强迫性重复回忆,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灾难的画面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一闭上眼就会看到最恐惧最悲伤的画面;失望和思念;易焦虑,失眠,做噩梦,严重的可以出现一些身体症状:易疲倦,发抖或抽筋,呼吸困难,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4]。在收集的病历资料中,精神类疾病中也有这样的例子。资料还显示,高中学生的住院率高于初中学生的住院率(P
综上所述,青海玉树中学学生从高原地区来到平原地区,因环境、气候、饮食的变化而有许多不适应,加上地震所带来的心理阴影,易导致疾病的发生。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疾病的发生,应加强健康知识及安全教育,卫生知识的宣传,加强心理疏导,尽快消除阴霾,在都江堰愉快、健康的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玉树藏族自治州---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112247.htm
[2]都江堰市---百度百科baike.省略/view/399419.htm
[3]韩慧瑛,周其全,高海拔地区3513名藏汉族儿童健康情况调查分析,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9 6:20(2)107―109
——500多次余震把400多万成都市民逼上了街头,5月12日的成都之夜却是个充满温情和关爱的特别夜晚。街面上十分安静,没有人大声喧哗,更没有人吵闹。当晚深夜,前来武侯区林荫街献血屋献血的人排队站满整条街。
——“我们不能等,不能靠,首先要自救,路通了,党和政府各种救灾物资才能到来。”元茨头村,是甘肃重灾区文县境内受破坏最严重的村庄之一。震灾后,村民相互帮助搭起各种临时避难棚;上至60多岁的老人下至10多岁的孩子,都扛着铁锹镢头到村口抢修山路。
——“只要人在就有希望,我还是会在政府的帮助下自救,开展生产。”13日中午,面对被巨石砸烂、房顶坍塌的民房,水富县复兴村村民老杨如是说。水富县是云南省受震灾最为严重的县城,乡村道路路基塌方、墙体断裂、涵洞受损、泥石流频发。
强震中,这样的镜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灾区人民临危不乱、平稳有序、从容乐观的精神状态,也看到了他们积极主动自救抗灾、为国分忧为政府解难的拼搏热情。灾难并不可怕,怕的是沉浸于丧亲之痛难以自拔,怕的是饱受苦难之后无法振作,怕的是迷茫于惊吓之中慌乱以对。面对严重的灾情,灾区人民没有被吓跨倒下,没有失去美好的信念,他们正擦干泪水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明天。中华民族自强不惜、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升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向这些纯朴、勤劳、勇敢的灾区人民表达敬意呢?
——“以后你要好好报答你爸爸哦,没有他你可能就完了。”12日晚10时左右,都江堰聚源中学学生王克出现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王克父亲当日不顾自己安危,双腿跪地,经过4小时的努力,用双手狠命地从夷为平地的教学楼里挖出了儿子。
——“我不行了,你快离开这里!照顾好孩子,好好生活下去。”“老公,不要放弃,马上就会有人来救你!”13日上午,都江堰金凤乡政府家属区里,朱芙蓉流着泪朝废墟里呼喊,鼓励丈夫谭刚义坚持下去。地震发生20小时后,谭刚义被武警官兵从废墟中刨了出来。
——“我们会不会死?”“不会。”“我们要尽量活下去。肯定有人来救我们的。”12日地震后,被埋在废墟中的都江堰聚源中学初三一班学生黄月,在黑暗中拉住了同学张杨的手,互相鼓励,两只手紧握在一起,直到下午6点左右被救出来。
强震中,这样的镜头让我们深深体会了灾区人民身边亲情、爱情、友情的真挚温暖和巨大力量,因为有“情”,我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因为有“情”,我们真心依靠,共度难关;因为有“情”,我们互相勉励,生死相连。毫无华丽辞藻的话语,毫无惊天动地的壮举,一个“情”字却让我们潸然泪下,让我们由衷地敬佩众多灾区人民展现出的人性光辉。“不抛弃、不放弃”,这句曾在热播电视剧《士兵突击》中被亿万中国人熟知的经典语录,我们在此刻是否有更深的体会和感触呢?
——“我意识到可能是地震,准备出门看看。”12日下午,家住重庆合川南津街书园的21岁木工刘世伟,在地震发生的七、八分钟之内,主动将楼内近10名退休老职工背下楼逃生。
——“我们发现他的时候,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13日22时12分,四川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的遗体从废墟中扒出来,这双曾传播无数知识的手臂,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从死神手中夺回了四个年轻的生命。
——“病人在,我们在!”12日下午2时36分左右,第一波震感过去,川大华西医院第一住院部11楼重症监护室(ICU)病房恢复安宁,该科30多名护士、10多名医生立下誓言。
强震中,这样的镜头则让我们看到了灾区内邻里、师生、医患之间关系的和谐,没有邻里间的小肚鸡肠,有的是尊老爱老救人危难的热心扶助;没有对无良师德的拷问,有的是大爱无声的永恒记忆;没有医患关系的紧张,有的是以病患安危为中心的高度责任感。强震突袭,灾区人民用行动让和谐的真谛更加完美真实,用行动让善良品德和职业操守熠熠生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这患难之中见真情的和谐,有什么理由不为灾区人民危难之中显现出的人格魅力而倾倒呢?
世界在转眼间变了模样。
当刘光强感觉楼房晃动之后,迅速冲出楼房,亲眼看着经营多年的旅馆塌陷下去。他突然意识到,刚刚入住他旅店的一男一女已经被埋在了废墟中。
从此以后,他守在空无一人的石油街,一次又一次呼唤被埋旅客的姓名,竟然找到了旅客……
2008年5月12日北京时间14时28分,与都江堰市临近的四川省汶川县成为一场7.8级地震的震中区域,牵动了世界的目光。城市被废墟掩埋,生命与死神赛跑。本刊记者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直击了这场震动华夏的大地震中,那些顽强的商业生命,以及灾难中闪烁的中国商人良心。
孤独的都江堰
黑暗的城市在偶尔闪动的昏暗的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黑暗;寂静的城市在偶尔发出剧烈声响的发电机的轰鸣中,显得更加寂静;寒冷的城市在风雨的扫荡中,显得更加寒冷。
这就是5月13日夜晚,四川省都江堰市的景象。――你千万不要把这座城市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等名号结合起来,它已经随着地震变成了一座孤独的城。
从成都出发经成灌高速,一路上到处可以看到高速路上裂开的缝隙,以及歪歪倒倒的路灯。很少看到路灯,偶尔突然明亮的一串路灯,总让人想起那白色的花圈,当然也被看成希望的灯火。
抵达都江堰市区的时候,基本没有了灯光――地震之后,这里“三停”:停水、停电、停气。
更早的时候,这里的民众从那些舞动的楼房中跑了出来,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这是地震。还有一些人,被埋在这片恐怖的废墟中。
随着黑夜的来临,在城市中那些稍微宽广的地方就出现了,用各种散落下来的广告牌或是雨伞组合起来的临时栖身之地。
看到有汽车进来,车灯的晃射下,可以看到不断有冒雨前来讨要吃的、喝的当地市民。他们会拉着你的手给你讲述,地震发生那刻的他们是如何的惊心动魄。他们也会给你讲述,就在他的不远处,有好几个人已经被埋了,但至今没有消息。他们还会说,前一天,某栋楼里已经挖出了多少具尸体,而又有多少具尸体至今没有人认领。
行动起来的生意人
天亮的时候,这座前一天晚上还沉浸在无限黑暗、寂静和寒冷的城市马上苏醒过来――军队、政府等送来一车又一车的救援物资和救援人员。不仅如此,更多的个人或是商人也会进来――他们给灾民送来了食物、以及生活用品。
都江堰市世纪精英广告公司的老总宋利君就是其中一位。
5月14日12时,商界传媒采访组再次抵达都江堰灾区。宋利君冲到采访车前不断拍打车子的玻璃窗。
但她不是来要吃的,也不是来要喝的。她说的第一句话是:“你们能不能帮忙呼吁下,我们这边需要食用明矾!”
“什么啊?明矾?”
“是的,明矾,能净化水的明矾!”她不住点头,然后递进一张她的名片。
很显然,她要求我们呼吁救灾者为灾区送明矾不是为了她自己,而是昨天在都江堰的一个镇上,她看到当地受灾后水质太差了,想出来的办法。
“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一家公司谈生意。刚从那栋楼里出来,地就开始晃动了。”宋利君说。然后她爬着,往自己家的方向赶。当她赶到家外的时候,她住在5楼的家已经被晃翻了。楼下的操场坝上,已经站满了惊魂不定的人。
对她而言,那是一个奇迹般的时刻。儿子和家里的老人,陆续出现在她的面前。
然后,她和家人开始搭建帐篷。自己家的帐篷搭建好之后,她又在帮助周围认识不认识的人搭建帐篷。晚上7、8点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安静下来了。
宋利君却突然睡不着了。她觉得自己应该出去做点什么,然后,她偷偷爬回了那栋不断在余震中轻摇的楼房。
不过,她不是去拿柜子里的钱也不是冒着生命危险拿干粮。她仅仅是为了拿到屋里几盒印着自己名字和联系方式的名片。
此前,她努力地给自己的朋友、亲人以及120、119打电话,但是即使把手机键按坏了,依然是接不通。“我觉得拿个名片,以方便联系。”
她拿了名片之后,刚回到帐篷,准备出门,就遇到了几个联通公司的人来问路。
“我在都江堰生活了几十年,对什么地方都熟悉!”一听说有人来寻求帮助,宋利君突然来了劲。于是,带着联通公司的救援人员,她开始在各地的山上转悠,看着他们找到地方,然后一个一个地修建基站。
而自从那个夜晚,从帐篷里出来后,宋利君一直没有回过家。
“还谈什么生意啊?”当记者问及这样天天出来参与抗灾救灾,是否会对生意有影响时,宋利君做了这样的反问。“人活着比什么都好!”然后,宋利君又淡淡地说,好像是和自己的对话――她把目光放向了远方,那里是无数已经坍塌的楼房,以及用各种垃圾和非垃圾搭建起来的帐篷,当然也有越来越多前来抗灾救灾的人们。一滴泪水,就在这时从她的眼角滑落。
在没有做生意以前,宋利君是一位人民教师。这是,她不断重复的叙述。而现在她作为商人,依然和人民教师一样,充满了爱心、良心和责任感。
生命,就是生意的命运。也许宋利君的体会没有那么深刻,但是,她却在用实际行动诠释这样的概念。
前一天晚上,为了孩子的安全,家人在她救灾的现场,把她逮住,要求她必须马上送孩子去成都投靠亲戚。
作为母亲,她可以受苦,但是她没有理由让还未懂事的孩子跟着受苦。
在帮助一个志愿者团队找到受灾最严重的聚源中学之后,她看到陪同她一起在风雨中冻了几个小时的孩子,泪流满面。
她要送孩子走,但,她突然发现自己身上没有钱。
结果,一个要回成都的自愿者,说什么也不要她的钱,然后把她和孩子一起送到了成都的亲戚家。
第二天一早,宋利君又赶到了都江堰。
在给我们提出了有居民迫切需要食用明矾之后,她又消失在受灾者、志愿者、救援者等各色人群中。
这一天,她依然没有回家。
煤老板不是黑的
这个家庭有5个人:一对老年夫妻,一对青年夫妻,一个3岁大的孩子。
5月12日下午发生地震之后,他们抛弃家园,连滚带爬,走了30里山路,赶到了都江堰――“因为这里容易得到救助!”
当那个老太太正在向我诉说,他们是怎么三天只喝了1瓶水,下一步也不知道该做什么的时候,曾万阔出现了。这是5月15日下午1点12分,地点是都江堰抗灾指挥中心外的草坪上。
他听完老太太对我的叙述,就走了过来,打开手里的钱包,拿出1000元递给老太太:“这钱你拿去买点东西,给孩子买点吃的!”
曾万阔的眼里饱含泪水,头也不回地背着我们准备快步离开。
“给他们这点钱,我知道也没有什么用,但是我们的东西都送完了,只能拿点儿钱,也算是表达我的心意吧!”他对追上去的记者说。
曾万阔是5月12日下午从贵阳出发,赶往都江堰灾区的。他带队开了6辆车,出发前,他们把每个车上都装满了矿泉水、面包、方便面。
此前,他在他的公司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讨论的主题是救灾。
结果,全公司的人都把手举得老高,“全部都要求来参与!最后,我和公司的几位领导商量之后,选出了二十几个人。”
他们先是带着物资,努力往机场跑,结果让他们异常失望――到成都的航班已经取消。
于是,他又马上安排车,一路向北,目的地――四川都江堰――这里是目前能实施救援的地方。
“到都江堰的时候已经是凌晨2点,整个城市一片漆黑,偶尔有政府用发电机发出的跳动的灯光。”曾万阔描述说。
而随着曾万阔率领的6辆车的到来,那些点缀在黑暗城市的开阔地的一个暗暗的灯光下,开始出现了人影的晃动。他们都是从那些垃圾搭建的所谓帐篷里出来的。这些人,有的已经两天没有吃饭。
曾万阔和他的员工们一起,开始沿着有“帐篷”的地方进发。每个“帐篷”先是发一箱水,但是随着走的路程越来越远,最后只能几个“帐篷”发一箱水。
那个夜晚,七万多元购买的物资,全部被发放给了都江堰灾区的灾民。
然后,曾万阔和他的员工们,就地停车,在车里度过了那个难忘的夜晚。
“那个夜晚,我基本没有睡着,一方面是,连续吃了几顿干粮,胃受不了了;另一方面是,这里充满了说不清楚的情感漩涡。这不仅是死亡的味道,我知道我们的地下还有无数的人被埋着!还没有来得及挖或者是根本挖不出来的!”
对于为什么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往灾区送物资,曾万阔自己也说不清楚。“反正就是想着,我一定要去现场。如果我都不去了,我对不起我自己。我是一个公司的老板,手下有3000多名员工。”曾万阔说。
这突然让人感到眼前这个精瘦的男人,是如此高大――他穿着一件普通的T恤,脸上还有很多疤痕,突然遇见,往往会让生厌。
后来,在他发出的名片上,记者终于找到了这个管理3000多名员工的老板曾万阔是办什么企业的――煤矿。
煤矿是黑的,老板也是黑的,这几乎是多年来人们的共识。对于这样的“黑心企业主”,无论他做再多的慈善,也不会改变他的形象――他永远在压榨工人的血汗钱,甚至以工人的生命为代价。
事实上,他越是做慈善,越是让人感到他是多么的滑稽――这难道不是作秀吗?
而现在,当曾万阔无声无息在做慈善的时候,他是在作秀吗?
这让人看到一种希望,一种民族的希望。在别人的嘲笑与偏见之下,曾万阔这样的“黑心老板”能在黑夜里做慈善――他一定没有想到过,会被记者撞见,会成为又一次“作秀”。
这让人看到一种力量,一种企业的力量。在灾难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弱小的,而作为企业,它可以动用它积累的无尽的财富,在关键时刻贡献给最渴望帮助的人们――在和记者的谈话中,曾万阔不断通过电话安排贵州的后方,准备什么物资,用什么工具运输。
"5.12"特大灾难突然降临,摧毁了家园,震垮了学校,夺去了几万人的生命,这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
北川中学`都江堰聚源中学`新建小学损失惨重,这几所学校都死了很多学生.在抗震救险中,很多学生临危不惧,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的英雄壮举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北川中学高三学生申龙`王佳明等同学,在灾难降临时,组织同学有序疏散到安全地方,冒着死的危险抢救老师和学生,先后救出了20多名师生,他们的英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称赞.在"抗震救灾英雄少年颁奖晚会"上,他们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著名高校录取.
他们是时代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岁小男孩郎铮躺在担架上,向抢救他的解放军叔叔敬礼,被称为"敬礼娃娃",他的"敬礼"感动了全世界,温爷爷还专门去看望了他.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常怀感恩的心,对给于我们帮助和支持的人要满怀感激.
——读《挺起不屈的脊梁》有感
在5.12的大地震中,涌出了许许多多的感人事迹。它们就像是一颗颗闪闪发光的小星星,在历史的夜空中熠熠生辉。其中,有一颗星星,在我脑海中不停闪烁,激励着我不断向前走。
她就是高莹,一个在地震中绽出了最美微笑的女孩。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随着“轰隆隆”的一声巨响,大地暴怒了,她发狂了。
一个女孩,被埋在了废墟中。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女孩的脸上流露出的不是惊慌和害怕,而是荡漾着最甜美的微笑。大家都称赞这是地震中最美的微笑。
这个最美的微笑,来自都江堰聚源中学15岁的初三学生高莹。她在地震的废墟下被埋了20多个小时之后,终于被解救了出来。但是,她却永远地失去了双腿。她在也不能像同龄的孩子那样,快乐地奔跑了。她本该痛苦悲伤,可是她脸上却绽出了最甜美的微笑。她说:“我不怕,我会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