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rtsp协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TD-SCDMA RLC GPP SDR ARQ
1 引言
TD-SCDMA是国际电联(ITU)认可并的第三代无线通信接口标准之一,是我国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通信国际标准。TD-SCDMA系统采用时分AT(TDD)方式,便于灵活配置非对称业务,具有系统容量大、频谱利用率高、频带分配灵活性强、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
软件无线电(SDR,Software Defintion Radio)是在1992年5月的美国通信系统会议上由Joe Mitola首次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软件无线电强调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全面可编程性,通过软件更新改变硬件配置结构,实现新的功能。当前,软件无线电平台主要通过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数字信号处理器(DSP)、通用处理器(GPP)实现。与传统的基于FPGA以及DSP的SDR相比,基于高性能GPP的SDR系统可以降低通信系统开发和调试的复杂度,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极大地节省系统的硬件成本和人力成本。
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是实现TD-SCDMA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TD-SCDMA系统的RLC层配置方案与数据流程相对复杂,状态变量与配置参数较多,增加了开发的难度。
2 协议及系统架构
2.1 GPP-SDR系统架构
典型的GPP-SDR系统由通用的硬件单元和能够与之进行数据交互的GPP平台组成。通用硬件单元包含射频模块和A/D、D/A模块,数字信号处理全部由GPP平成。
2.2 RLC层协议框架
TD-SCDMA系统中RLC层属于第二层(L2),位于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之上。在控制平面,RLC层向高层(无线资源控制层,RRC)提供信令无线承载(SRB);在用户平面,RLC向高层(分组数据汇聚层PDCP和广播多播层BMC)提供无线承载(RB)。
RLC可以提供三种不同的传输模式:透明模式(TM,Transparent Mode),非确认模式(UM,Unacknowl edged Mode)和确认模式(AM,Acknowledge Mode),以满足不同的业务需求。具体来说,TM完成数据包透明传输,或某些特殊情况下分段传输,一般应用在简单、实时性较强的数据及信令传输;UM可以检测到数据丢失并且能够灵活地设置PDU大小,保证用户有效且最大限度地使用不同容量的无线信道。一般应用于需要分段或级联而不需重传的数据传输;AM支持分段级联,不过使用固定的PDU大小。以便于识别丢失的PDU,主要应用于传输非实时性数据,具有高传输可靠性。
三种模式中,TM和UM是单向传输,AM由于要进行状态报告,所以是双向传输。本文中称对等实体中发送数据的一侧为发端,接收数据的一侧为收端。AM实体可以同时进行数据发送和接收,则发端与收端是相对于某一块数据的传输而言的,因而本文称AM实体中的实现发送功能的部分为发送侧,实现接收功能的部分为接收侧。
RLC层由多个独立的RLC实体组成。所有的无线承载及具有特殊功能的逻辑信道都需要根据上层信令配置使用上述三种类型的RLC实体中的一种,即对RLC传输模式需要进行动态配置。文献[7]中使用虚函数支持的动态绑定技术(Dynamic Binding)设计了RLC接口类,从而实现了灵活的配置与切换实体类型。
3 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
针对TD-SCDMA系统RLC层的特点,本文设计图1所示的接口类以实现多种实体模式动态配置,设计抽象基类RlcEntity作为RLC层实体的公共接口;定义虚函数SndSchedule和RcvSchedule描述RLC层过程;SndRlcPrimitives和RcvRlcPrimifives表示RLC层和上层之间通过原语进行数据和控制交互的一系列函数,即RLC层和上层之间的信息交互接口;SndMacPrimitives和RcvMacPrimitiyes表示RLC层和MAC层之间通过原语进行数据交互的一系列函数,即RLC层和MAC层之间的信息交互接口。由RlcEntity派生出三个子类作为RLC层三种传输模式的具体实现:RlcTMEntity,RlcUMEntity和RlcAMEntity。在子类中分别定义各种模式特有的状态变量、定时器、协议参数以及特定流程的函数,并具体实现基类中的虚函数。
在软件设计中主要用到了以下技术:
3.1 内存管理模块
RLC层为提供有效的数据传输,需要对数据包进行频繁的分段、级联、加头、加尾等操作。体现在编程上就是频繁的内存申请、拷贝与释放。如果数据简单地在内存中连续存放,势必会造成内存使用混乱。Windows下的内存读写需要通过数据总线完成,同时寻址方式也比较单一,限制了内存处理的效率。VxWorks操作系统下的网络设备驱动库netBufLib为嵌入式开发提供了高效的内存管理方案,通过将netBufLib改造、移植到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有效地解决频繁内存操作引发的问题,达到高效利用内存的目的。
(武汉大学 430072)
[摘 要]:本文研究了流媒体技术的实现原理,并提出了一种流媒体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方案,最后介绍了流媒体技术的最新现状及前景。
[关键词]:流媒体 RTSP WM REAL
流媒体指在Internet/Intranet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流式媒体在播放前并不下载整个文件,只将开始部分内容存入内存,流式媒体的数据流随时传送随时播放,只是在开始时有一些延迟。流媒体实现的关键技术就是流式传输。
流式传输定义很广泛,现在主要指通过网络传送媒体(如视频、音频)的技术总称。其特定含义为通过Internet 将影视节目传送到PC机。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 streaming)和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一般说来,如视频为实时广播,或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应用如RTSP的实时协议,即为实时流式传输。如使用HTTP服务器,文件即通过顺序流发送。采用那种传输方法依赖你的需求。当然,流式文件也支持在播放前完全下载到硬盘。
1.流媒体技术原理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Internet以包传输为基础进行断续的异步传输,对一个实时A/V源或存储的A/V文件,在传输中它们要被分解为许多包,由于网络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尽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间延迟也就不等,甚至先发的数据包还有可能后到。为此,使用缓存系统来弥补延迟和抖动的影响,并保证数据包的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连续输出,而不会因为网络暂时拥塞使播放出现停顿。通常高速缓存所需容量并不大,因为高速缓存使用环形链表结构来存储数据:通过丢弃已经播放的内容,流可以重新利用空出的高速缓存空间来缓存后续尚未播放的内容。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由于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在流式传输的实现方案中,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RTP/UDP来传输实时声音数据。
流式传输的过程一般是这样的: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以便把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来;然后客户机上的Web浏览器启动A/VHelper程序,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Helper程序初始化。这些参数可能包括目录信息、A/V数据的编码类型或与A/V检索相关的服务器地址。
关键词:数字媒体 P2P 流媒体 P2P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2)10-0122-01
当前互联网上作为网络娱乐急先锋的数字媒体及其应用将越来越被用户接受,同时也为有限网络宽带资源与无限网络娱乐应用的矛盾冲突提出了巨大挑战。“数字媒体”是由数字技术支持的信息传输载体,其表现形式更复杂,更具视觉冲击力和互动特性。流媒体基于P2P端系统协作并自适应网络变化进行传输无疑是最适应于当前互联网环境的应用。
1、P2P技术
P2P技术是一种基于对等网络的新兴技术。P2P技术的最大意义在于其不依赖中心节点而依靠网络边缘结点自组织与对等协作的资源发现和共享形式。随着应用的模式越来越复杂,P2P系统本身就是一个覆盖网络,是在Internet传输网络之上构建一个完全位于应用层的网络系统。每台计算机既是服务器又是客户机,本质上是一个没有层次结构也没有集中控制的分布式系统,更适合复杂网络应用的需求。P2P技术以其分布式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并行传输的特点,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存储资源、更高的可用带宽和更好的服务质量。主要应用有文件分发、语音服务、流媒体应用等。
2、流媒体技术
2.1 压缩技术
在网络上实现流媒体技术,主要利用视音频压缩技术及网络传输技术来解决。流媒体传输中,应先对流媒体格式传输的文件进行预处理,然后选用适当的压缩算法将文件压缩生成流媒体格式文件,并向文件中添加流式信息。互联网播放视音频采用MPEG-4压缩编码标准。MPEG-4以视听媒体对象为基本单元,采用基于内容的压缩编码,以实现数字视音频、图形合成应用及交互式多媒体的集成。它是一个适用于低传输速率应用的方案。MPEG4更加注重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和灵活性,代表了现代数据压缩编码技术的发展方向。
2.2 传输技术
流媒体的传输建立在UDP协议上的RTP/RTSP实时传输协议。视音频流媒体文件对传输质量要求不是很高,而对传输速度则有很高要求,所以采用UDP协议而不在TCP协议上进行实时数据的传输则更合适。RTP是用以传输实时视/音数据,RTP通常使用UDP来传送数据。RTCP是实时控制协议,和RTP捆绑一起的传输控制协议,提供时间信息和实现流同步,主要用以声音同步和QOS管理等。实时流协议RTSP定义了一对多应用程序如何有效通过IP网络传送多媒体数据。RTSP在体系结构上位于RTP和RTCP之上,它使用TCP或RTP完成数据传输。
2.3 流媒体工作原理
流媒体的体系构成由编码工具(创建、捕捉和编辑多媒体数据而形成流媒体格式)、流媒体数据、服务器、网络、播放器(通常是独立的播放器和ActiveX方式的插件)组成。流式传输工作过程:用户选择某一流媒体服务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之间使用HTTP/TCP交换控制信息,从原始信息中检索出需要传输的实时数据;Web浏览器启动A/VHelper程序,使用HTTP从Web服务器检索相关参数对Helper程序初始化。A/VHelper程序及A/V服务器运行实时流控制协议(RTSP)来交换控制信息。RTSP提供了操纵播放等命令的方法。A/V服务器使用RTP/UDP协议将A/V数据传输给A/V客户程序,一旦A/V数据抵达客户端,A/V客户程序即可播放输出。
3、基于P2P的流媒体应用
流媒体是P2P技术在互联网上的主要应用。PPLive作为一种基于P2P技术的流媒体播放软件,为用户提供一种更加经济、更加广泛的互动视频播放服务。PPlive大大降低大规模流媒体点播压力,减少了带宽占用量;独创了网络即时流下载播放技术;支持BT种子文件直接播放;支持网络数据流的控制;提供多系统多形式的程序接口;支持Rmvb、Mpeg、Mp4等数十种格式。
PPlive工作机制:(1)PPlive应用程序先是向域名为的主机建立TCP连接。正常的HTTP协议在建立TCP连接之后,站点会将HTTP网页信息发送给IE浏览器。而PPLive协议在建立TCP连接后,主机将一个XML数据页面发送给PPlive应用软件。它对应的是动态变化的节目频道信息。通过协商更新间隔时间。PPLive应用程序按照一定的频率更新频道列表和固定节点通信,获取网络资源拓扑信息。(2)UDP获得了频道信息后,PPLive应用程序通过UDP协议端口与域名的目的主机通信。(3)PPLive将视频文件分成大小相等的片段。用户启动PPLive以后,从PPLive服务器获得频道的列表,用户点击感兴趣的频道,然后从其他Peer获得数据文件,并且开放本地端口作为视频服务器。PPLive的客户端播放器连接此端口,从而收看到喜欢的节目。
4、P2P流媒体未来发展方向
P2P流媒体是未来高速网络中可持续发展的网络服务,但未来发展中还要解决好如下几个问题:(1)管理节点并建立树。构建应用级多播树的方法应用较广,但建立有效的多播树,并在节点不断加入和退出时维护多播树存在一定难度。(2)如何快速地恢复系统因为P2P网络节点行为的不可预知性而发生的服务中断。(3)流媒体系统如何适应一个媒体流会话期间网络状态的改变。
5、结语
P2P流媒体应用发展迅速,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虽然构建一个有效的P2P流媒体系统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其优越性引起许多研究机构的重视,特别随着运营商的加入,P2P流媒体势必取得更大的进展并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领域。
参考文献
[1]张春红.P2P技术全面解析[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关键词】Android 视频监控 系统设计 H.264编码 应用
近年来,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推动了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的开发和利用,该系统的优势在于便于携带、系统小巧、功能全面,因此也使得基于Android平台的视频监控技术得研发和应用。传统的视频监控系统由于受线缆或光纤的带宽限制,无法实现实时的视频信号传输,而Android平台在无线网络的支持下成功的解决了一这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远程监控、可视电话、电视会议等远程视频实时监控技术的广泛应用。
1 视频监控技术概述
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时间比较久远,以往在安防领域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是公安部门维持社会稳定、打击犯罪的重要技术手段。经过多年的发展,视频监控技术经历了模拟监控系统、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网络视频监控系统等三个重要发展阶段,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视频监控技术开始朝向以移动流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移动视频监控方向发展,手机等移动设备开始具备实时监看远程动态画面的功能,由此也将视频监控技术的应用范围拓展到了教育、政府、娱乐、医疗、酒店、运动等多个领域,实现了“随时随地,自由掌控”的监控,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简单、便利、及时的监控解决方案。
2 视频监控系统的结构设计及应用
目前,基于Android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主要由采集模块、编码模块、视频传输模块、解码模块、显示模块等五大模块共同构成,相关设计也是围绕这五大模块进行的。
2.1 视频采集模块
基于Android平台的视频信号采集工作是由采集模块完成的,通过手机摄像头可以获得YUV420格式的视频流,而相关模块则可通过对Android应用层的代码编写实现。
2.2 编码模块
目前,Android平台视频监控系统的数字视频编码标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MPEG制定的MPEG-1、MPEG-2、MPEG-4编码标准;而另一种则是由ITU一T制定的H.261、H.263视频编码标准。为进一步促进视频监控系统在多媒体通信方面的应用,MPEG和VCEG联手共同开发了当今最先进的视频编码标准――H.264。
虽然该标准依然采用了以往的压缩标准架构,但是H.264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更多新的特性。比如,H.264标准包含了网络抽象层(NAL)和视频编码层(VCL)两层结构,网络抽象层的功能是打包、传输数据,而视频编码层的功能是压缩视频编码,这样的分层结构对信号的传输和编码工作进行了分离,使得H.264标准在面对复杂的通信环境时,依然可以利用不同的网络进行视频信号的传输工作并保证良好的视频数据质量。
2.3 传输模块
视频数据传输的应用主要受HTTP、RTSP、RTP、RTCP协议的约束。TCP和UDP协议主要作用于传输层,HTTP则是基于TCP(传输控制协议)的超文本传输协议。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情况下,RTP可以保证流媒体数据流与时间信息的同步正常工作。一般情况下,RTP需要使用UDP进行数据传输,因此UDP是建立RTP的基础。另外,RTP还需要供助RTCP(实时传输协议)弥补自身没有可靠的传送机制的弱点,因此只有让RTP和RTCP共同协作才能实现流量和拥塞的有效控制。同时,RTCP作为应用层协议,其位置处于RTP和RTCP协议层之上,多媒体数据的传输则是通过IP网络利用传输机制的TCP和RTP实现数据传输。RTSP则用于实时数据发送时对音视频流的远程控制,如对流媒体的播放、暂停、记录等相关操作。SDP则用来描述RTSP的会话描述协议,用于说明会话的基本属性。结合这些协议在视频监控系统中起到的作用,本文设计的Android平台视频监控系统主要采用RTP、RTSP、RTCP、HTTP等四个协议构建系统的传输模块。
视频监控系统中的流媒体系统需要由编码器、流媒体服务器、客户端播放器三个基本部件构成。编码器的作用在于将采集到的原始视频数据转换成流媒体格式文件,而这些编码后的文件则由流媒体服务器进行接收和转发,客户端播放器则将接收到的文件进行解码、播放。流媒体传输的方式可分为两种:
(1)顺序流式传输。这种方式是基于HTTP或FTP服务器进行文件传输的方式,可以保证完全无损的数据下载,可以有效保证视频的质量,也便于管理和用户使用。但这种方式对于网络传输速率的要求较高,通常需要等待较长时间,不适用于实时性的随机访问。
(2)实时流式传输。这种方式是基于传输网络协议和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进行文件传输的,由于匹配了带宽和无线网络,可以支持实时性的现场直播,适用于用户的随机访问和后退操作。传输网络协议需要与防火墙进行配置,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同时该方式必须与带宽和无线网络匹配,一旦网络拥塞或设备出现低速连接状态时,就会出现包括丢帧在内的视频质量下降现象。
2.4 解码模块
解码模块的作用就是对编码的过程进行逆操作,因此解码采用的标准也是编码采用的H.264。解码器一般由视频数据的解码部分和视频的显示部分两个部分构成。解码部分主要是采用Android NDK+C机制进行实现,显示部分则利用Android SDK+Java机制由Android提供的组件实现。两个部分的通信则由java提供的jni机制实现。解码的整体流程主要由前段码流处理、H.264解码和后段视频显示三个功能模块实现:前段码流处理负责读取文件,在分隔出NAL后将文件效由底层解码;H.264解码则负责图像的重建工作,是解码过程的核心部分;后端视频显示则将解码后的文件通过客户端进行显示。
2.5 显示模块
利用Android系统自带的显示器将解码后的数据流进行实时视频显示,并保证视频显示的效果。
3 结语
本文基于Android平台的特点,利用移动流媒体技术对移动视频监控系统采取了五个模块的系统设计,充分考虑到了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实时性。
参考文献
[1]魏崇毓,张菲菲.基于Android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设计[J].计算机工程,2012(14):214-216.
[2]郭永清.基于Android平台的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3]张贺.基于Android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设计[D].成都理工大学,2015.
作者单位
关键词:流媒体;Windows Media;Real System;Quick Time
中图分类号:TP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3-0089-02
Main Solutions on Stream Media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
Lin Zeng
(Guandu District, Kunming City News Center,Kunming650200,China)
Abstract:Stream media is a new application form of multimedia under the technique of nowadays network now. In this paper, the stream media technique is first introduced.Then we give a large number of analysis, explanation and comparison works towards several available and familiar models which designed for dealing with stream media.
Keywords:Stream media;Windows Media;Real System;Quick Time
一、引言
随着宽带网的兴起,多媒体信息在网络传媒应用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多媒体和网络领域的交叉学科,流媒体技术提供了一条崭新的多媒体应用途径,与传统单纯的下载后播放的多媒体方式相比,流媒体技术以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传输方式具有启动延时短、对客户端缓冲容量的需求低等优点,在远程教育、宽带网视频点播、互联网直播、视频会议、网络广告、电子商务、网络电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中央电视台提供的在线试听、网上现场直播服务采用了Real Networks公司的流媒体技术;湖南卫视、中国大饭店、望京小区等则采用Oracle公司的流媒体系统为客户提供了视频点播服务;北京邮电大学实现了远程教育系统。
二、流媒体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顾名思义,流媒体技术就是应用流技术在网络上传输多媒体信息的网络传媒技术。流媒体技术通过将连续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站服务器上,用户通过客户端在自己的电脑上边下载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整个压缩文件都全部下载后才可以观看。为了保证媒体文件播放的连续性和质量,通常会在客户端开辟一小段缓冲区。流媒体技术是一项综合的技术,包括信息的采集、编码、压缩、存储、传输、解码、播放等。
编解码技术主要用户转换数据格式,典型情况下是在压缩和非压缩数据之间进行转换,其目的是使媒体文件不占用过多的磁盘容量和增加带宽负担,更适合于网络传输。解码器则用户播放音视频信息。流媒体的编码技术是建立在传统多媒体编码技术基础之上的,主要有ISO/IEC颁布的MPEG系列标准和ITU颁布的H系列标准。
为了满足流媒体信息传输中流量大、数据密度高、带宽高等Internet并不具备的特性需求,IETF的集成服务工作组开发了集成服务来增强其服务模型,以提供“尽力而为”服务和实时服务,其核心内容有资源预留协议RSVP、实时传输协议RTP、实时控制协议RTCP、实时流协议RTSP等流媒体传输协议。
标准媒体由于尺寸过大而不适应实时传输。为了使多媒体文件适合在网上传输,必须用相应的协议将其分割成尺寸关小的报文。流式文件就是在标准媒体文件中经过特殊编码,加入一些如计时、压缩、版权信息及控制命令等附加信息的媒体文件,适合在网络上边下载边播放。最著名的流式文件格式有三种:Microsoft Media、RealMedia和QuickTime。
三、三种主流的流媒体解决方案
完整的流媒体解决方案是整个流媒体系统软硬件的科学集成,主要包括内容采集、音视频捕获及压缩编码、内容编辑存储、应用服务器配置、媒体信息的及播放以及管理等几个方面。下面就当今三种主流的流媒体解决方案进行简要介绍。
(一)Windows Media
Windows Media是微软推出的信息流式播放方案,具有方便性、先进性、集成性、低费用等特点。其核心.asf文件是一种包含音频、视频、图像以及控制命令、脚本等多媒体信息在内的数据格式,该解决方案以网络数据包的形式传输.asf格式媒体文件,从而实现多媒体内容的。
Windows Media利用.asx文本文件来实现对流信息的重定向。浏览器直接将asx文件内容送给媒体播放器,播放器根据asx文件信息用相应的协议去打开指定位置上的多媒体信息流或多媒体流文件。
Windows Media服务是Microsoft Windows Sever 2003标准版、企业版和数据中心版的一个可选组件,通过与Windows Media Encoder和Windows Media Player结合使用,能够通过Inernet或Intranet为用户提供音视频多媒体内容。Windows Media Encoder用于完成流媒体信息文件的制作,Windows Media Player用于流媒体文件的播放,它是一款与Windows捆绑在一起的,能够提供最强的扩展性、灵活性和方便性的多媒体播放软件,具有自动检测、自动下载解码软件进行安装功能,也可以在浏览器以外来播放影音文件。
Windows Media方案的服务器端Windows Media 9能支持的并发用户数为2000,支持在线广告、可分配用户带宽、多点广播和DRM数字版权管理,它不使用RTSP协议,而是使用自己的MMS协议来实现媒体信息传输。
(二)Real System
Real System是世界上第一个推出流媒体的公司――美国Real Networks公司推出的解决方案。该方案所提供的媒体格式、制作软件、集成工具语言、媒体和播放技术也是现在最完整、功能极其丰富的技术系列。其流媒体文件格式有rm、rp、rt、gif、jpeg以及Flas等,流媒体文件包括Real Audio、Real Video、Real Presentation和Real Flash四类。
Real System由媒体内容制作工具Real Producer、服务器端Real Sever、客户端软件三部分组成。Real System能自动调整数据流的流量以适应实际应用中的各种不同网络带宽需求,其技术成熟、性能稳定,因此,美国在线、ABC、AT&T、Sony等公司的主要电台都是使用Real System来提供流媒体服务。
Real System的RealMedia9服务器端能支持的并发用户数目为3000,支持在线广告、可分配用户带宽、多点广播、SMIL协议和RTSP协议和DRM数字版权管理。
四、总结
随着宽带网的普及和多媒体的广泛使用,流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传媒技术,将成为网络及信息传媒发展的主要热点,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完整的流媒体解决方案是集内容采集、音视频编码压缩、内容编辑、流媒体信息文件存储播放以及应用服务器管理在内的完美的集成。上文对当今三个主流的解决方案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参考文献:
[1]胡泽,赵新梅.流媒体技术与应用[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2]王萍,赵明,郁进.流式媒体中的关键技术[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1):29-32
[3]姚畅.因特网三大主流流媒体应用技术分析[J].有线电视技术,2005(15):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