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反思

幼儿园反思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园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幼儿园反思

幼儿园反思范文第1篇

反思性教师教学实践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幼儿的经验,促进幼儿的发展,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关键。然而,并不是受过一般专业教育,教师就可以达到“专业化”的水平。波斯纳(G·J·Posner)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知识。为此,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经过多年的研究证明,反思性教学既是教师研究解决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从而深化教育改革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反思”与“反思性教学”

反思(refletion)是指“有意识地努力去发现我们所做的事和所造成的结果之间的特定连结,使两者连接起来”。“使两者连接起来”,就是把原因和结果、活动和效果结合起来。具体是指“教师着眼于自己的活动过程,发现自己作出某种行为、决策以及所产生的结果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自身发展的手段”。

著名教育家胡森主编的上世纪90年代新版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中对“反思性教学”是这样下定义的:“反思性教学是教师借助发展逻辑推理的技能和仔细推敲的判断以及支持反思的态度进行的批判性分析的过程。”通俗地说,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

二、反思性教学实践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的自我教育

大量的教师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教师教育,如果忽视教师的自主能动作用,那么,任何教育的实效将会受到影响、更难以培养出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素质的教师。所谓教师的自我教育,是指作为教师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自我教育的过程,是自我认识、自我改造的过程,是实践内化为意识的过程。教师的自我教育随着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而发展,教师自我意识的发展,将会促使教师自主性的教学行为的提高。使教师由不自觉到自觉、由他律到自律,由他教到自教的转化。然而,反思性教学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教学行为、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使教学实践更具合理性的过程。但是,在目前,反思性教学实践没有引起教师们的足够重视。笔者在访谈中,有的教师这样说:“因为写教学反思比较麻烦,也没多大用,我们一般都是应付,老教师每个月会写2~3次,新教师的话,每个星期都会有一次。”还有的幼儿园教师表示:“平时不会写教学反思,到上面检查时,幼儿园会组织教师集中补写教学反思,不过,写得让人感觉要吐。”

丽莲·凯兹曾指出,教师“专业化的起点,在于愿意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自己的改进方案”。因此,在教师教育,特别是校本培训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能力上,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促进教师自我教育,只有教师自我教育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2.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讲得头头是道,“幼儿园要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保育与教育要结合”等,但观察其教学实践,发现其教学行为与所讲的教育理论却是两码事。究其原因,因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将受到两类教育理论的影响。一类是外显的“倡导理论”(也叫信奉理论)。例如,《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所倡导的教育理论。这类知识存在于意识水平,教师容易意识到,也容易受外界新信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但这类知识不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另一类是内隐的“运用理论”。这类知识将深深地植根于教师的潜意识之中,不张扬,也不外显,但这类知识更多地受文化和习惯的影响,不容易受新信息的影响而产生变化,并直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教师在长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所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内隐的应用理论已内化为十分稳定的习惯性思维,从而使这些教师不会对新信息和倡导理论做出积极的反应,更不会清晰地意识到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之间存在着实质性的差距。

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主动有意识地去反思内隐的应用理论与外显的倡导理论之间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行为自然不会发生改变。而反思性教学实践迫使教师对教学中自己的活动以及幼儿表现进行认真的观察和分析,并通过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讨论,使教师看到“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之间的不一致,从而真正使外显的倡导理论应用到教学中去,在不断应用的过程中,使内隐的应用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所以,反思性教学实践既是沟通教师“外显的倡导理论”与“内隐的应用理论”的桥梁,也是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

3.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教师中心”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尽管建国后,经历了改革与完善,“儿童主体,教师主导”的模式已被广泛接受,但在现实中,由于传统的巨大惯性,教师中心理论仍然占据主要地位。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地位不容侵犯,教师的教学不容质疑。

当代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成为学者型、研究型教师,使得教师把反思性教学作为自身发展和获得较多自的手段。所谓学者型、研究型教师,除了专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等外,还应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广阔的教育前沿视野,敏感的教育问题意识,过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反思性教学既要求教师教儿童“学会学习”,全面发展儿童,又要求教师“学会教学”,自身获得进一步发展,直至成为研究型教师。因此,反思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两个变化:一是由单纯的“教师”变为“研究者”——教师能自觉地、理性地运用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去思考、审视、反省、判断、分析和总结,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二是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者”——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进行学习,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进行学习,从而在自己身上实现了教学与研究、教育与学习的一体化。

4.反思性教学实践有利于幼儿教师形成优良的职业品质

一般来说,缺乏道德感的幼儿教师,除非因幼儿园管理者的要求迫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研究证明,要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道德感似乎比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能力更为重要。而倡导反思,是增强教师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顽强的意志是教师坚持进行反思的保证。因为反思是把自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揭短”和“纠偏”,同时反思还是一份艰苦细致、劳神费力的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对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顽强的意志,能够自觉地、积极地、持续不断地思考自己的理念和行动。正如杜威所言:“只有人们心甘情愿地忍受疑难的困惑,不辞劳苦地进行探究,他才可能有反思的思维。”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一些意志品质薄弱的教师容易产生畏惧感。

因此,幼儿园工作应该将反思性教学实践,作为激发教师的动机,提高教师的责任感,培养坚韧的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

三、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类型

美国著名的反思性实践运动的倡导者肖恩(Schon),在他的《反思性实践者》一书中指出:教学反思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在“行动”前和“行动”后(refleetion-on–action);第二个时段是发生在“行动”之中(refleetion-in–action)。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实践一般也有以下三种基本类型: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和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1.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

主要是在课前准备的备课阶段,它有助于发展教师的智慧技能。教师智慧技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看能否预测幼儿在学习某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看能否寻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目前幼儿教师备课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着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本班、本园的实际情况。使用统一的活动材料,以“他人动手”取代“自己动手”,不考虑幼儿的现有水平和个别差异;二是一些所谓有经验的老教师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这种习惯化的思维使他们不注重反思自己的经验,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有的甚至照抄以往的备课笔记。

2.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反思

主要是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善于反思的教师,能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并思考为什么不适宜,从而减少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盲目性和错误率,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理性程度,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育活动更趋专业化,并最终实现有效地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目的。然而,现实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更多,照本宣科,学习内容远离幼儿的已有经验,活动内容不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对幼儿的反应不能作出恰当的应答,不能很好地把握教师的角色何时为支持者,何时为合作者、引导者,不能根据幼儿现有的水平和表现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和内容等。

3.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

主要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师幼关系、幼儿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结果又将成为下一轮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的基础,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如果把反思当成目的,而忘了行动,结果,只会使教学行动永远是停滞不前的。

四、幼儿园反思性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1.内省式反思

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用反思日记、反思教学录像等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写教学日记的方式真实地记录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个人的困惑和感受、教学技巧的运用和效果,对问题的认识和评价等。录像反思法就是通过录像再现教学过程,让教师以旁观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的方法。这种反思方法能起到“旁观者清”的效果。通过观看录像,比较录像的教学过程与预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不同,评价教学环节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课堂决策、师幼互动、教师的教学材料选择和教学时间分配等,根据评价内容进一步修改完善原先的教学设计,写出反思性总结。

2.学习式反思

即通过理论学习深刻理解和把握教育真谛,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对自己已有教育理念和行为进行反思。与理论对照,即教师用相关理论自觉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与理论对照,教师用相关理论自觉地审查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即主动有意识地去反思内隐的应用理论与外显的倡导理论之间的差距,从而矫正自身的理念与行为并使之符合理论要求。

3.交流式反思

即通过与其他老师研讨交流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清楚地意识到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进而提高自己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交流式反思法由一名执教老师围绕研讨专题上课,其余老师带着问题听课。然后,由执教老师阐述自己教学设计的内容,以及这样设计的理论依据。再由执教老师与其他听课老师展开对话交流,产生思维碰撞。最后,执教老师根据讨论结果重新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方案,并写出反思性总结。

4.研究式反思

即通过行动研究法来进行反思。所谓行动研究,即教师自己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所设置的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来审视自己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并以研究者的姿态去不断地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探究和解决教育问题。研究的一般过程是:回顾(发现、明确本班、本园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假设(设计一种或几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途径)验证(将所设计的解决方案付诸实施,实际尝试解决问题)总结(分析、验证结果,发现新问题或提出新假设等)。在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整体水平将不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崔相录.在研究中学习(概念操作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L·M·Villar,Teaching:Reflective,from T·Husen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Ency clopedia,1994.

[4]冯晓霞.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J].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5]王春光,郭根福.反思性教学实践与教师素质的提高[J].中小学教师倍训,2003,(4).

幼儿园反思范文第2篇

    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

    在进行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时,我就关注到了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引导孩子们学习看图片。图一,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图片最明显的部分,前右下角的几个小朋友。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小朋友怎么了?注意观察小朋友的表情,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他们在做什么动作?你在什么时候会做这样的动作?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以后,就马上能明白,原来是恐龙在发出不好听的声音,吵到小朋友了,大家觉得声音刺耳,所以都捂住了耳朵。

    最后一幅图,孩子们只是说出了有位小姑娘爬在屋顶上,可是她要干什么呢?孩子们都不明白了。我提醒孩子们想想,结合前面发生的事情去猜猜小姑娘会做什么事情,一下子,朱悦小朋友猜到了,小姑娘说: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响了,请你轻点吧!

    这个活动孩子们说的特别棒,我也很轻松、快乐的参与着孩子们的描述。看图讲述就要让孩子们学会关注整体,同时要结合其他的图片去发现图画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只要合适的引导,小班孩子的看图讲述一样会很出彩的。

    从孩子都画西瓜想艺术活动的“示范”

    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些日子在听随堂课,艺术活动“有趣的圆”引发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有趣的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说是盖子,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太阳……圆可以变成小猪、小鸡、太阳、花……孩子们想得很多。在孩子想象的过程中,老师让两个孩子进行了一个想象的“示范”画,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西瓜,另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小鸡,

    教学反思《幼儿园小班教学反思》。由于孩子的经验问题,“示范”小鸡时出现了一只小鸡两张嘴的现象。接下来在幼儿的添画中,发现了几乎每个孩子都画了西瓜,也有不少的孩子画了小鸡,而且翻版了两张嘴的小鸡呢。

    我想,假如今天的活动不让孩子来“示范”画西瓜,那么会不会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出现西瓜呢?假如老师能利用两张嘴的小鸡“示范画”,引导孩子明白正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及侧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孩子的作品中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两张嘴的小鸡了。孩子们个个画西瓜,说明了示范确实存在着框住孩子思维的现象,孩子们照画两张嘴的小鸡,说明了示范是孩子积累作画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那美术活动到底要不要“示范”呢?

    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方面来说,尽量不要示范作画,通过欣赏等其他途径来让幼儿感受,以期待不出现统一模式的幼儿作品。从积累绘画技能方面来说,一定的示范画是要的,美术是需要一定的技能技巧的,这是孩子创新作画的基础,只有肚中有“货”,才能创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个人认为,简单的就不要示范。示范是要让孩子学新的技能,要与创新相结合,示范是为了让孩子知道如何下手,如何创新。

    不知大家怎么认为呢?

    《糖果雨》活动反思

    在活动前我认真的分析了活动教案,我觉得最后画画的环节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他们也许能说、会表达,但是不一定能把自己说的用画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我把最后一个环节改成了在教室里下一场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会更喜欢这种有趣的情景体验,也更容易让他们感受故事中人们的快乐状态。

幼儿园反思范文第3篇

每一次的活动总结,都有助于我们了解活动中的得与失,检验活动的总体效果,最终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幼儿园如何总结母亲节活动?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关于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教师总结反思范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教师总结反思范文【1】

母亲节来临之际,为促使宝贝们理解母亲,体谅母亲,感激母亲,大班组认真开展“我爱妈妈的主题活动,全体幼儿共同参与,本次活动的活动形式有欣赏音乐、朗诵古诗、说说心里话、大合唱、制作贺卡、《我爱妈妈》调查表等。在活动过程中,宝贝们积极配合,认真对待,投入感情。宝贝们在进行《妈妈再爱我一次》的电影观看的时候,各个感动的流出了幸福的泪花。特别是我们班的大龙宝贝,从头到尾都认真感受着妈妈们的爱,流出了幸福的泪花。可见大龙是多么深切的爱着妈妈。在放学和大龙妈妈交谈时,我看的出大龙妈妈幸福的微笑。我给他们深情讲述了妈妈孕育孩子的艰难过程,孩子们深受感动,自由发言环节孩子们几乎都是流着泪倾诉交流的的。通过这一次的主题活动,宝贝能真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并在过程中受到感动,理解母爱的伟大。

随着主题活动的落幕,我的感触良多。的确,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最真诚的爱。多年来,我们得到了母亲诸多的关怀及爱护,要说报答的话,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但我们一定要体谅母亲的辛劳,学会关爱母亲、体贴母亲。平时,我们一定要记住妈妈的叮咛,让妈妈放心!在家里,我们要习惯于向妈妈说一声“谢谢”,力所能及帮妈妈干一点家务,那怕是做一顿饭,洗一件衣服,酷暑中煽一煽扇子……都能代表我们拳拳的孝心,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小朋友们,通过这次主题活动,希望大家学会感谢妈妈、关爱妈妈,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在母亲节这一天才要特别去关心妈妈,365天里,每一天都要感谢妈妈、关爱妈妈,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像歌曲里唱着“你的爱像月光,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最后,祝福天下所有的母亲健康快乐,也祝福天下所有的家庭幸福美满。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教师总结反思范文【2】

德育教育之感恩教育一直是我园办园特色之一。我们会利用各种节日开展不同的主题活动、亲子活动。旨在培养幼儿爱亲人、爱社会的情感。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开展了“母亲节”主题活动。活动以“感恩我的好妈妈”为主题,让孩子了解妈妈的工作、爱好及艰辛,让孩子回家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来感恩妈妈。

活动当天,我们召集了妈妈们父母参加这次活动,妈妈们都很好奇,为什么老师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妈妈来参加活动呢?活动开始后,妈妈们才明白老师这次的用意,而且被这一系列的活动环节所感动,“送花、说一些感恩的话语、一些体贴的动作”,无一不让父母感动,父母们都觉得孩子长大、懂事了。

这次活动让孩子们懂得了如何跟妈妈表达爱意,知道了妈妈的艰辛。还使孩子们了解到妈妈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引发了孩子爱妈妈、尊敬妈妈的美好情感,懂得了要关心自己的妈妈,在家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妈妈们都反馈说:回家孩子对妈妈表达了爱意的话,“妈妈、我爱你”妈妈你辛苦了”。孩子们也和老师说:“我帮妈妈拿拖鞋,我帮妈妈倒水.....妈妈夸我真棒!

通过本次开展的庆祝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各种方法来表达对妈妈的爱,让他们在活动中,深刻地体会到妈妈工作很辛苦,要从内心去体谅妈妈,理解妈妈的付出,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表达了对妈妈的爱,也是让孩子体会爱接受爱,让孩子更多的去爱他人,从小拥有一颗善良的心。本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幼儿爱妈妈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孩子们的主动参与此类活动的主动性。我们感受到德育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家庭抓起,让孩子从小懂得关爱、懂得回报.....在今后我们还会多搞一些这样的活动,让感恩教育多溶于生活学习中!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教师总结反思范文【3】

这次活动过去了,我们园在母亲节当天的活动也是圆满的结束,回顾这次活动也是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开心,在节日当天气氛还是挺高的,让孩子们知道什么是母亲节,包括母亲节是怎么来的,从小就培养孩子们要心怀感恩,虽然活动已经结束但是这次活动的意义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总结一下。

这次的活动也是请了所有孩子们家长参加了,这样更加具有意义,让母亲们跟孩子们一起参加这次的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活动开始的时候气氛就是比较高涨的,也有一些活动,包括一下游戏,孩子们都是积极的参加,活动当中气氛是一个重要因素,不仅仅是让孩子们知道母亲节来历,也让孩子们知道感恩的意义,节日的当天有着一个好的气氛必不可少,让孩子们知道做妈妈的幸苦,教会孩子们在家里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妈妈,比如说一些简单的家务,能够表达自己爱意更加好,活动开始的时候让母亲们发表致辞,这是活动的开始,感受母爱的伟大。

还有一些小游戏也是能够表明这一点,制作贺卡,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包括一些歌颂母爱的歌曲,在活动当天这些都是细心的东西,现在活动也是过去了,可是有些事情就应该做到耐心细心,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有些东西就是应该做到圆满,让孩子们主动去帮助妈妈做家务,一些小节目也是让母亲跟孩子们一切看了,这种方式还是非常不错的,虽然在活动过程当中会发生一些小插曲,这样的活动能够更加直接的去让孩子们深刻体会到这一点,不是说在母亲节当天要去感恩母亲,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是应该学会感恩的,一年三百多天都应该如此。

母爱的伟大是无以言表的,从小就培养孩子们怀着感恩母亲的心态,这非常有必要,有些细节上面的东西是应该这种活动的方式去落实好,在这次的活动当中我们园内肯定会做的细心,这次活动已经结束,家长们也表示非常有意义,促进了孩子跟母亲之间的感情,这毋庸置疑,母亲跟孩子之间感情都是需要慢慢得到升华,以后这样的活动也会陆续去举办,让孩子们体会到母亲节的意义,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心怀感恩总是没错的,这毋庸置疑,活动过去我们_幼儿园也会认真去做好每一次的活动。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教师总结反思范文【4】

活动来源:在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一个传达爱的日子——母亲节,但随着礼貌的进步,这种根深的情感,却被快节奏的生活慢慢代替,人们不再有时间去大声的说出自己的爱,渐渐的人们也就不愿意去表达自己的爱,至少,当母亲节这样一个温馨的节日,人们能够想起,却也不明白用什么样的办法来表自己的情感,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一个人生命的源泉,对于幼小的孩童而言,因为这些爱,生活才变得如此的柔软和温馨,因为这样的爱,眼中的世界是如此的完美,因此,我们开展了以“爱。言”为主题的母亲节活动。

托班活动目标

1、学会用简单的行为表现爱自己的妈妈。

2、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潜力,动手实践潜力。

活动一:学说“妈妈我爱你,妈妈你辛苦”等爱的鼓励的话。

活动二:帮妈妈做一件小事情,用相机或者DV记录下来,主任老师修改到一齐,制作成视频进行分享。

活动三:制作一张简单的小贺卡,送给自己的妈妈。

小班活动目标:

1、能够主动说出对妈妈的爱。

2、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培养幼动手潜力,以及语言表达潜力。

活动一:DV拍摄,幼儿将自己想说的话用DV视频记录下来。

活动二:手工康乃馨。

中大班活动目标:

1、幼儿能够明白5月8日是母亲节。明白母爱的伟大。

2、能够用各种形式表达对妈妈的爱。

3、体会妈妈的艰辛,培养幼儿尊重妈妈的情感。

活动一:《我的妈妈长的什么样貌》语言,每一个小朋友的妈妈都长的不一样,而你是否有仔细观察过你的妈妈呢

活动二《我的妈妈》绘画,将妈妈的样貌用画笔画下来。

活动三:《我给妈妈寄封信》,选取一个妈妈能够收到信的地址,给妈妈一个惊喜。

活动四:《我和妈妈有一个约定》,和妈妈定下一个属于只两个人的约定。

群众活动:

1、许愿树:将所有的爱全部都写在树上。让树实现我们的愿望,传递我们的爱。

2、爱的录音:将一些好听的母爱歌曲记录成MP3。

3、周末派对:以“母爱”为主题开展。透过歌曲、朗诵、亲子合唱等形式开展。

幼儿园母亲节活动教师总结反思范文【5】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又是一个五月的“母亲节”,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营造“感恩母亲,歌颂母爱,弘扬美德”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从小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和无私,体验到母亲的辛劳,学会感谢母亲、感激生命、感恩生活。5月5日,白碱滩区中兴幼儿园于组织大班幼儿及家长共计60余名,开展了“感恩母亲,我爱妈妈”主题活动。

“妈妈,妈妈你歇会儿吧……”一首《妈妈辛苦了》在孩子们的形体语言表演下,更深刻地感动着今天来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妈妈,同时也拉开了活动的帷幕。

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多媒体了解了宝宝的出生及妈妈孕育孩子的过程;同时,孩子们扮演妈妈,体验妈妈孕育宝宝的辛苦。

老师将准备好的的气球“宝宝”放在孩子们的衣服里,有趣、新颖的游戏开始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的保护着“宝宝”。孩子们和妈妈还互换角色,由孩子充当妈妈,妈妈扮演宝宝,孩子学习给“宝宝“喂饭等等。

活动最后,孩子们还为妈妈们献上了诗朗诵,更让妈妈们对孩子刮目相看,觉得自己再辛苦也是值得了。

幼儿园反思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危害;规范办学

如今,幼师这个职业在社会上越发的红火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行业,即使在农村,幼儿园也越建越多。但是,在这样的社会大前提下,我们是否也该关注一下,究竟有多少个幼儿园的基础设施是完善的?

如果说简单地取缔,就目前的农村发展经济状况和现状来

说,却又不太现实。因为,当今我们社会处于一个过渡时期,现在农村里孩子的父母大多数都在外边打工,留守儿童很多。家长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学龄前教育。但是,目前来说,农村的学龄前教育投入仍然有所欠缺。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与需求的急剧上升所带来的矛盾,已经发展为当下。农村幼儿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和危害的认识

1.教学理念滞后和内容“小学化”,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轻儿童行为和思维习惯培养,严重影响幼儿的个性成长

为了吸引生源,部分幼儿园违背素质教育原则,随意增设英语、拼音、识字、珠心算等课程,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听课,学知识,做作业,办园方向和办园目标严重脱离幼儿实际。在幼儿园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刚进入小学一年级,由于这阶段的课程他们已经学习过一遍,所以,暂时会比接受正规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学习上感觉轻松一点,但孩子对重复的东西不感兴趣,学习不用功,上课不专心,有的甚至由此养成上课走神的不良习惯。接受正式幼儿园教育的孩子在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方面明显优于提前接受“小学化”教育的孩子,而且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形式单一和方法“小学化”,轻儿童个性培养和挖掘,严重损害儿童心理健康,影响儿童后续发展

农村幼儿园,尤其是大部分的民办幼儿园,由于投入不足和设施设备落后,师资不达标,教育只是课堂教学的偏多。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严加管束。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驯顺听话,不许辩解,不得没礼貌;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不许追逐打闹,不许跳跃奔跑,不许高声喊叫,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做好上下一节课的准备。以上教育方式扼杀幼儿天性,严重损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早期发育成长期,身心极为脆弱。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他们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新奇感,他们可以在游戏、玩耍中得到乐趣和知识。

二、端正办园思想,加大督查力度,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

1.端正办园思想,坚决制止幼儿保育教育“小学化”倾向

(1)加强对幼儿教育宗旨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认识。要求各幼儿园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会,认识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形式和目的,纠正“小孩上幼儿园主要就是学习知识”的错误认识,调整对幼儿园的评价办法。

(2)组织幼儿教师开展讨论,提高幼儿教师业务素质。

(3)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因为部分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幼儿园里很少有玩具、教具和图书图片,教师难以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育。各幼儿园要配备教育教学、游戏所需要的设施设备,并定期组织人员通过明察暗访、定期座谈、教育教学效果测验。

2.加大督查力度,规范幼儿教育教学行为

(1)各项规章制度要健全,包括幼儿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学制度、卫生保健制度、安全公约、幼儿日常行为规范、幼儿园学前班领导职责等等,并张贴上墙,及时详细地填写规定表册并存档。

(2)环境创设要符合办园标准,并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

(3)活动设置要求规范。严格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进行教育教学活动,每个活动主题可以相应划分为语言、科学、社会、健康、艺术五个领域。各领域内容相互渗透,以幼儿喜爱的游戏形式为依托,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发展。严禁教授小学课程,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儿园不能任意增设英语、写字、珠心算等课程。

(4)活动组织和作息时间安排要求科学。每天活动要多变,不能格式化。

参考文献:

[1]闻晓祥.社会哲学视野中的日常生活世界[J].求是学刊,1999(1).

幼儿园反思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学语言;有效教学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问,起点在一问”。其实老师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学中起到一个连接作用,这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老师,也时常为一些提问设计而苦思冥想。到底应该给出怎样的问题,以及如何引导幼儿参与到自己的话题中来则成为幼儿园老师在语言教学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如何处理教学语言与幼儿心理年龄特点之间的关系

首先,老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有效的、完整的语言环境,要让孩子喜欢上课,愿意接受老师的教学方式。从孩子的心理特点来看,老师是他们心中的榜样,也是模仿的对象。所以,在进行语言教学时,老师一定要保证自己语言规范和标准。在一个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中,由于涉及的范围广,表面上,老师在课堂上比较随意,实际上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孩子的世界。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占其主导心理,对形象的文字、语言学习比较感兴趣。如讲述活动《捉迷藏》,讲的是小白兔、小猫、小鸭、小鸟、青蛙等小动物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通过讲述,可以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找到小动物的藏身之处,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关键是“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的运用。这一材料的选取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因而画面容易被幼儿理解。图片出示后,利用小白兔这一突出的主体形象,可以提出问题:“小白兔闭着眼睛干什么呢?”,“还有别的小动物吗?”,使幼儿在观察图片时,能较好的把握内容目标,展开积极的思维,此时,幼儿也能积极参与,对口语的训练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新《纲要》注重让孩子在语言环境中学习,以主动学习、自主发展为主,重视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可是幼儿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毕竟有限,自我表达能力弱,此时,孩子会在学习中遇到各种问题,作为老师,就应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加以支持和帮助。幼儿是极具好奇心的一种群体,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这种特点更加凸显,幼儿有很强的求知欲,可因为自身的原因很难准确的表达出来。此时,老师就要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讲解,从外到内,全面的分析,再引导他们把心中真正的疑问提出来。要做到以上这些,需要幼儿园老师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还应认真、仔细的观察幼儿,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养成提问的习惯,提高语言学习能力。

二、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问题

一些幼儿园老师只重视幼儿的知识积累,忽视了情感和人格方面的教育;传统的的封闭式教学,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发挥;教学内容普通,无法调动幼儿的兴趣,缺乏问题指引,对问题的设计和提出不太看重,整个语言教学环境只是在对书本的重复。

上述问题无疑对幼儿语言教学有着不利影响,同时也容易让教学流于形式,如果再不注重问题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就很难引导幼儿思维、开启幼儿想象的闸门。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于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很多老师的教学模式不够系统,缺少科学性和创新性,为此,我们应积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幼儿园语言教学的进步。

三、对幼儿园语言教学的反思

1.以新颖有趣的语言教学材料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实践证明,幼儿的兴趣主要取决于对材料的兴趣,也就是需要老师合理选择教材,有趣的教材内容才能激起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求知欲。首先,老师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选择幼儿熟悉的,但不能呆板、枯燥,要让幼儿学会选择和思考,并讲出教材中具有创造性的故事情节。而幼儿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自己去创造,才能让教学活动变得有声有色,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发挥着想象力,在满足自我求知欲的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能力。讲述活动是提高幼儿语言水平能力的主要手段,能培养幼儿对事物的见解和表达能力。在讲述和谈话教学实践中,幼儿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会有很大的提高。

2.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教学中,老师应坚持用普通话与学生进行交流,即使在小班教学,也应坚持使用普通话。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利用个别优势,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以少带多、以强带弱,通过让幼儿参加喜欢的课堂活动来学习语言。就算在课外,老师也要坚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幼儿离园的时候都可以用普通话与幼儿交流,从幼儿刚入园到毕业,老师都应保证幼儿生活在一个充满规范语言的环境中,并不断得到语言交流的熏陶,使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3.注重提问细节,有机结合集体回答与个体回答

集体回答的优势在于,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减少幼儿的畏难情绪。但目前有一些教师在教学形式上过分追求集体回答,导致幼儿不能够更好的积极思考。因此,集体回答应与教学提问内容相结合,需要注意的是,进行个别提问前应熟记孩子的姓名。小孩子尤其希望被老师注意,所以每次教师提出的问题都积极举手回答,如果老师记不住孩子的名字,会让他们感觉很失落。可见,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不能忽视的,可能会造成处在发展阶段的幼儿心理极大的伤害,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应有所注意。

4.总结

综上所述,在对幼儿进行的语言教学活动中,老师首先要调动幼儿的积极性,选择合适的教材,在课堂提问中要合理的设计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语言,以及在日常活动中,都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

参考文献:

[1]王方林.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

[2]柳夕浪.课堂教学临床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9.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