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生涯规划教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案例法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对落后,课程设置较为薄弱,且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学内容较多涉及理论介绍,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关注较少,未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显示,大学生希望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了解到“怎样规划职业生涯”、“如何选择职业”等问题。案例教学法以其独有的实践性和启发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但不少大学生反映,案例教学法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的应用仍存在一定问题,使用效果有待改善。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案例相对陈旧,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且对案例分析不够透彻深入。可见,若要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仍需做进一步探究和思考。
一.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定位自身角色
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出于引导地位,应当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多种解决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让大学生在讨论、争辩中寻找最佳解决途径。但教师也不能完全放手,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总结、点评、指正,帮助学生解决相关疑惑。
二.选择符合学生需求的案例
大一新生缺乏相应的社会实践经验,仍处于职业探索期,对未来的职业充满期望和憧憬,职业规划教育是他们了解就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实际需求。例如,可以在案例教学中向大学生介绍本院系毕业生中优秀的职业规划案例,以及他们的相关实践。这种案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此外,选取的案例还必须具有鲜明地时代性,符合就业市场大发展趋势。同时,还要为学生讲解新颖案例,让学生了解最新就业信息。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老师多为辅导员或学院副书记,他们不仅缺乏丰富的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且工作繁忙,很难保证课堂质量。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求职业规划教育老师考取指导证书或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进而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学效率。
四.激发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参与性
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首先要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选取合适的案例、选用合适的课堂讨论形式等。其次,还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参与性,针对参与性较低的学生,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确保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此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认真研读案例,并分析和探究预习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才能保证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五.不断丰富教学案例库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时间都比较短,积累的教学案例也相对匮乏,这就需要高校及时丰富教学资源,建设充实教学案例库。搜集、整理本校优秀毕业生的成长之路和职业规划,并加以整理、分析,形成典型的教学案例。案例需要根据时展和学生需求变化及时更新,因此,建设教学案例库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尹玉斌,董利.新形势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
2.张海英,周显洋.浅议案例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关键词】医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55-01
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09年,美国人帕森斯撰写了《职业的选择》一书,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运用了“职业指导”(Vocational Guidance)这一专门的学术用语。在我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起源于就业指导,以1923年清华大学正式成立职业指导委员会为标志,拉开了我国高等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序幕。20世纪末,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高校连年扩招,毕业生数量也随之增加,再加上医学生受到专业的限制,择业面窄,尤其是本科毕业的医学生就业更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对医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促使医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成功就业和职业发展。
一、开设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第一课堂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2007)26号)“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制订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就业指导课程的组织领导、教学计划、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经费保障等提出了相应要求。开设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第一课堂,将有助于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合理规划自己的人生同时也能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就业目标,最终顺利实现就业。加强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课程的组织领导
在医学院校设立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研室,设立教研室主任、教学秘书及授课教师若干。教研室主任可以由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兼任,学校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导员可以担任授课教师。
2.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
首先要使用适合医学生的课程教材,医学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编写适合于培养目标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材。其次教学主要分为两大模块,即在大一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四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医学生就业指导》。
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授课教师主要是由辅导员担任,为提升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可采取分小组集中备课的方式。可聘请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担任教学组组长,并要求各组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编写详细的教案、制作教学课件、组织授课教师试讲等。学校还要定期开展辅导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尤其是要大力支持辅导员参加国家就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的培训。
二、建立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基地作为第二课堂
实践基地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熟悉职业的主要途径。实践教学有助于医学生更早更多的了解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使医学生不断的修正和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和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可以组织由专家、任课教师及学生组成的重点团队,也可以组织由各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辅导员及学生组成的专题社会实践小分队,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见习实习、校园创业活动等,通过对职业发展、职业前景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三、举办针对性强、内容多样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讲座作为补充
举办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讲座可以由某医学领域的专家教授不定期地向学生讲授与学科有关的新的发展,以扩大医学生的知识面;也可以由负责就业工作的领导和老师传授求职技巧或者改善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等。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讲座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多样,学生参与性高,受益面大,极好的补充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
四、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作为演练
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每年举办一次,自2009年5月启动以来,共有24个省市1000余所高校70万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比赛。经过高校初赛、省市复赛,共计产生了80名选手入围全国总决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旨在进一步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对在校的医学生而言是一次很好的演练。虽然医学生的就业面窄,就业方向主要是传统的医疗单位,包括卫生局、卫生厅下属的事业医疗单位,但是通过合理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医学生可以进一步拓宽自己的就业去向,比如民政局下属的疗养院、体检中心、计划生育所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书面作品展示,即职业生涯规划书;执行能力展示,即幻灯片演讲;职业才艺展示。其中职业生涯规划书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二是职业目标路径设计;三是规划与实施计划;四是评估与反馈。通过职业规划大赛的组织,全面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帮助医学生认清自我、完善自我,在现有的医疗职业情况下科学规划,提高个人素质,促进医学毕业生的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职业生涯规划 现状分析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现状
1.1 教学方法和形式单一化
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对学生的德育品行进行良好的教育引导,由于课程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缺乏成型的教学方法作指导,教育内容上略显空泛。老师没有丰富的教学形式,课上枯燥地讲述知识点,学生变为被动的吸收知识的状态,致使课堂枯燥性问题进而产生。①校方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没能积极地与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培训机构进行互动,导致了任课教师教学态度的懒散。老师对教学的内容流程教案指定的形式化,教学方法枯燥,缺乏与学生间的互动交流,削弱了学生对其的兴趣。还有一些老师在没有对教程深刻领会的前提下教学,导致教学内容空洞,没有突出的核心重点,使得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吸收知识效果不显著。
1.2 师资队伍内部建设不完善
德育课教学的老师对这门课程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在备课上马马虎虎,只有照着书本讲解理论知识,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内容的针对性。导致教师的指导水平较低,课堂效率不明显。讲课的教师缺乏实践知识经验,课堂内容的策划上比较空洞。一些老师会把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内容,作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知识进行讲解。校方对其课程的相对不重视,就会导致教学设备、方式方法、教师观念等方面停滞不前。师资队伍建设不强大,是导致学习效率和教学成果滞后的根本原因。
2 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必要性
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通病就是就业率情况不理想,根本性的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能力素养。眼高手低的就业心理,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就业状况。②再者,加上中职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素质特征,对价值取向缺乏客观的认识。因此,这就迫切需要校方给予正确的理论引导。
3 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对策
3.1 注重职业生涯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学校必须要以就业发展为目标导向,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转变学生就业方向的重要环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体现。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规律进行有效的传授,课堂教学效果才可以得到优化和巩固。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安排。首要进行职业思想意识教育,使学生对自身的目标认识更加明确。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就业政策,对学生的职业决策思想进行全方位的指导,挖掘自身的职业发光点。让学生们树立就业信心最为重要,现在社会就业条件下,面对人才济济的局面,就要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实践能力。在交际展现和专业的针对性上略胜一筹,是抓住良好就业机会的筹码之一。
3.2 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依照在校生的职业特点,对学生展开适当的规划实践课程安排,组织学生参加就业演讲比赛,在比赛的前期准备中认知规划整合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对制定职业规划方案,完善既定目标上对学生加以指导。在比赛的互动交流中,吸收更多的实践知识。学生想要求得良好的比赛成绩,需要在很多实践技能上做出努力。如:要和评委老师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老师对自己有良好的第一印象。③对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业实践能力有很大的指导性作用。简要来说,就是要把课堂带到实践当中去,校方把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开设第二课堂进行理论学习,让教学形式和方法变得灵活多样。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更好地优化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成果。创建良好的实践平台,可以充分挖掘出学生的其他内在潜能。校方要求学生注重实践素质的培养,在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涵养上有很大的帮助。
3.3 激发学生对待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习热情
对待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最为关键。这就要求老师要在课上积极开展课堂活动,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对课堂的枯燥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要尽可能和学生进行课堂互动交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无压力的条件下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好的对职业生涯规划起到促进作用。学生知识水平和文学功底相对较弱,文化基础的学习能力相对差些,对于学习目标的设定含糊不清,学习的自信心不高,是导致学生没有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想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要做的就是为学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老师要采取多种心理激励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从而愿意主动学习。
3.4 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
中职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一门专业针对性较强的一门学科,对于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发挥性作用。这就要求老师要不断地提高专业教学水平,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在对学生的理论学习上与能力培养上更进一步地深化教学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方向和学习信心,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习与做人、做事上的能力。校方要积极面向教师开展职业生涯的培训课程、教师专业教学研讨会等形式,对师资队伍进行有力的建设服务。邀请合作学校的教师一起进行经验交流,在互动中求得良好的教学方法和途径。提高任课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校方教研效果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
3.5 注重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必修课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在现代社会的大环境影响下,不少学生不同程度地染上不良的陋习。这就需要老师要积极引导纠正。教会学生为人做事的正确目标方向。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在专业的技术功底相对扎实的情况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意义上成为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4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对优化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具有完备的理论教学系统,也是中职学校教学中的主要环节,是学生走向社会,成为有用性人才的重要指导课程。优化中职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对提升学生的就业机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实现自我追求的价值取向。学习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思想品德、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重要培养过程,是提高在校学生就业率的推动步骤,从而促进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的成功实现。
参考文献
[1] 姚桂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为每位学生成为高素质劳动者奠基
天津市军粮城中学是东丽区建校最早的学校。2006年被天津市教委批准为天津市历史名校。2012年被天津市教委批准为首批特色高中实验学校。“为每个学生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奠基”是军粮城中学的办学理念。让学生走进学校学会做人,探求真知;走出学校自立自强,服务社会,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是我们教育的现实和理想追求。2016年高中课程改革拉来开帷幕,根据《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意见》以及《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指导纲要》我校整合现有资源为学生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引导学生重组学科知识,在各种现实的情境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深入进行课程开发,通过活动张扬个性,实现学生独具特色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
一、课题研究引领,借鉴优秀案例
我校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申请立项,在教研教改的道路上不断迈进。我校以刘佳佳老师为核心的教师团队,申请并立项市级课题——《国际steam/stem教育发展现状比较研究》,以课题的形式推动我校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结合分析国内的发展状况,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现课题已进行中期总结阶段,并开始筹划后期工作安排,探索跨学科综合课程的构建。
二、开设拓展课程,丰富课程资源
为着力建设满足师生主动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基于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和素质拓展课程开设现状,带领各学科、各学段教师组成学科课程开发团队,开展学科课程开发实践活动,开发适合我校学生发展、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科拓展课程,形成我校学科课程建设的丰富资源。我们对课程进行结构性整合,开设德育及生活性课程,兴趣与素质拓展课程、专业与深度学习课程、健体怡情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潜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要。现开设课程共41个,并编写讲义、教案、制作课件,保证每一堂课开设有规有矩,真正满足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学生得到了充分的才能展示,在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我校为学生创建活动专用教室,如扎染教室、陶塑教室、3D打印、VR教室、数字博物馆、云机房、机器人和无人机专用教室,陆续建立物理、化学创客实验室。学生利用学校资源,不断实践探索,并取得无数令人骄傲的成绩。例如学校无人机操作这些年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天津市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和天津市东丽区青少年无人机大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2017年中央电视台对我校无人机课程开展进行了专题采访,对我校利用无人机技术实现普通高中渗透职业教育这一做法提出了肯定。
三、紧贴高考要求、做好人生规划
在中学阶段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是十分必要的,高考选课、填写志愿可以被看作是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高中时代开始做职业生涯规划是最适合的时间,因为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职业定位,高中阶段的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有很大关系。我校在2017级高一入学后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编写《军粮城中学高中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课程建设方案》。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体验生活,增长见闻
我校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封闭式的军事训练,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德育处和团委组织研学旅行,开展团队活动,在各项活动中,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觉悟,做新时代的中学生。与此同时开展学生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访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参加社区活动,利用节假日,在社区进行志愿服务。
开展新生入学军训活动,团队教育活动
走进社区进行政策宣传
我校志愿者服务走进困难老人家中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实际上起源于社会性互动,没有互动就没有教学。教学过程的本质就是师生主体间的互动。【1】社会互动理论(SocialInteractionTheory)认为,人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就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和互动中,它既强调学习过程的认知参与,也强调学习过程的全人参与。【2】社会互动理论注重学习的社会环境,把师生、生生之间借助活动载体建立的双向甚至多向互动视作教学的灵魂所在,强调教师、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动态性。我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就是以社会互动理论所包含的建构主义观点和人本主义观点的认知体系作为指导教学实践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指出,知识是以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并通过学生的自我建构获得的,该理论倡导“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是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和帮助者。根据这一观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学习实质是学生个体对相关知识进行建构的过程,必然需要注重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情境对于个体知识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支持和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同伴之间的互助协作式学习,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个体完成意义建构而不仅仅是完成简单的知识传授。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帮助学生树立起对自我职业生涯的自主责任意识,指导学生利用课程提供的专业知识、测评工具和方法完成一份适合各自实际情况的且可付诸实施的职业生涯规划书。但是生涯规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业和职业生涯发展过程,这也就决定了课程需要特别注重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建构。组织学生围绕教学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分享活动,灵活运用课程不同模块的教学主题开展诸如演讲、游戏、表演等训练活动,在有效增强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参与度和自我效能感的同时,深化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真正体现出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认为,成长与发展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倾向,学习是每个人“自我实现”的一个过程,教育的目的既要帮助学习者好好学习,更要促进学习者全面发展,使学习成为每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人是“终身学习者”,而且学习者应居于主体地位。这一观点与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要传递给学生的意识高度一致。同时,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由于人的感受和体验来自于人的活动,而团体常常在人的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团体不但能够协助成员达成目标,而且可以满足成员的多种心理需要,所以人在成长的任何阶段都需要团体的陪伴和支持。由此可见,小组学习和同伴互助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有利手段。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小组学习模式贯穿始终。从第一次课开始,就把一个教学班级分成若干5人左右的小组,以小组作为活动团体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反思和升华,在互动中积累更加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切身感受,促使他们通过朋辈间思维和想法的碰撞而激发出更多富有创造性的灵感和火花,较好地实现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相互启发,从而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进行自我探索和职业探索,提高掌控自我生涯发展的能力,切实把“我的生涯我做主”的课程宗旨落到实处。
二、教学环节设计
国内外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参与程度高、体验深刻的教育形式最能取得教育的实效。因此,若想在教学过程中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尽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是互动式教学的关键环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设计中,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时数,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互动方式,灵活地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模拟、案例分析、行为训练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和主观能动性。“职业生涯规划”通识选修课的教学大纲如表1所示。该教学大纲虽然在8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沿用,但具体教学环节每年都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本文分别以模块一和模块三中的部分教学环节设计为例,来详细说明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过程和作为教师应掌握的若干关键点。模块一“生涯点灯”:要想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让师生都明确并认同双方对课程所要达成的目标和期望、课程的考核标准及计分细则等;其次,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要达成对课程重要性的共识并作出积极参与的承诺。这个环节的充分落实是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前提。因此,课程第一讲的主要教学环节设计为两个部分:其一,教师对课程作总体介绍,让学生明确并理解课程的整体要求、作出这样要求的原因以及教师期望达成的教学效果;其二,分组进行团队建设活动,让来自不同年级和院系的小组成员相互熟悉、设计组名和小组口号,然后一起讨论并写下本组成员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需求和对教师教学的期望,从而实现师生和生生对课程目标的进一步明确,同时对课程教学及学习过程作出共同承诺,亦即完成互动各方主体达成对所认定“规则”的共识,为课程后续教学环节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在此,以学生普遍关注的课程的考核标准及计分细则为例来详细说明。作者将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划分为60%和40%,每一次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都对应一定的分值,以提高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和参与程度。之所以做出如此细致和严格的要求,是基于作者2011年对高校通识教育教学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有效样本量1053份)结果【3】,学生对通识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如专业课程,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把通识课程当成副课,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认真学习,但又比较在乎课程的成绩,甚至把通识课程当成“刷分机器”。若教师的要求比较宽松,学生就会更加不重视。而本环节的实施,会让学生明晰整个课程每一次课堂活动和课后作业的意义所在与分数构成,一方面促使学生更加重视参与课堂活动和完成作业的质量,另一方面也不会在期末对自己的课程成绩产生疑问,而且活动和作业本身也是对学生职业素养和通用技能的训练,是让学生切身感受“一分耕耘,一份收获”的过程。模块三之“成长训练营”:国内外都有调查数据表明,沟通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是当代雇主招聘应届毕业生时最看重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全身心参与、切实体会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与团队合作,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建塔比赛”的活动环节。在活动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分成两部分,1-2位观察员(负责观察和记录建塔组各成员表现)和4位建塔组成员(负责用胶带纸和纸卡片建塔);小组在20分钟内完成建塔任务,并参加班级的作品展示和评比;观察员讲述自己对所观察的建塔组活动过程以及各组员表现的看法,建塔组成员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感受;分组讨论归纳出有效促进小组成员合作的要点和方法;教师在其中穿行总结和点评。根据作者的经验和体会,要做好这个环节的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自身实际与教学内容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连接,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到课程学习对自己当下的启发和帮助。这就需要提前培训观察员,比如给观察员布置一项充当招聘官的任务,并提示观察员应注意的若干考察要点。如此,在班级分享的过程中,观察员的评述才能够切中要害,而且可以有效激发建塔组成员对自身行为表现的思考和反思。为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现场表现,在总结归纳小组活动中应有意识把握的若干要点的基础上,把小组面试的有关内容作为此次教学环节的最后总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完成团队任务的过程中个人所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性、领导力、创造力、执行力以及所承担角色的重要意义。经过这样一次课堂训练与体验活动,学生普遍反应感受深刻,不仅开阔了视野和思路,而且能够树立起全面审视自身表现的意识,并学会总结和反思的方法,从而为今后的自我规划和成长发展打下基础。形象地讲,这就好比是给学生“钓鱼竿”的同时,教会学生使用“钓鱼竿”的方法,切实达成“授人以渔”的教学目标。
三、学生反馈与评价
(一)寓教于乐的互动环节较好地起到了相互启发和相互激励的作用
在课堂上设置的小组讨论、交流分享和团队游戏等互动环节营造了平等、民主的交流方式和自由、开放的分享氛围,达成了课程教学所要传递信息的双向甚至多向流动,能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地讲出自己的观点,积极踊跃地参与讨论并从中得到启发和提升,有效地挥发了互动式教学环节相互启发和相互激励的作用。学生积极地评价了互动式教学的作用。如“每一次上课,我都会有思想的火花被激发,在与自己的对话中认识自我,在团队活动中剖析自我,每一次上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这门课是我从小到大所上的课程中,参与性最强的一门课”;“选修本课程降低了我大学四年被荒废的风险”;“这门课就好比是迷路时,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相对其他课来说,这门课更具有互动性,上课大部分时间气氛也比较轻松,不像有些课那样老师高高在上,学生正襟危坐,获取知识的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在历届选课学生的课程反馈中,诸如此类的体会和感受还有很多。
(二)对课程核心理念的意义建构所促成的行动力量实现了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归根结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本课程的宗旨是帮助学生通过对自我生涯发展自主责任意识的意义建构,来实现“我的生涯我做主”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化心动为行动,把课程要传递的理念落实到自己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在下文摘录的学生期末所完成的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后记”中所表达出的较为强烈的行动意愿说明了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促成了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一份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却不仅仅是几张薄纸的厚度,它承载着我梦想的重量”;“我对自己、对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大致为自己想好了一条明天的路。这,大概就是从‘天书’到‘地图’的转变吧。它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深奥难懂的,而是我的一份指引、一纸蓝图”;“突然觉得把握当下是如此地重要,而我已经浪费了一个学期了。大学,这是一个圣洁的殿堂,在这里我们可以创造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成长”……这一类的感悟和体会亦有很多。历届学生在学校教务网上对该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也显示,该课程主要指标的得分情况整体较好,基本都集中在4.7~4.9分(满分为5分);学生在网上的留言往往也是希望学校能够增加课时,并对课程教学给予积极的正向反馈。目前该课程已经成为低年级学生中比较“抢手”的通识选修课,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也一直致力于大力培养后备师资,以满足学生不断增长的学习需要。
四、教学体会与建议
(一)教学相长,师生共同提高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采用,不仅让教师为学生创设出了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良好条件和适宜环境,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学生之间的竞争学习能够提供情景的压力,促使每一个参与者包括教师也积极投入到相关主题的思考中去,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向着纵深方向发展;同时,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所展现出的集体学习智慧反过来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有效地激励教师想方设法主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二)定期总结,反思促成提高
互动式教学模式带给我们的深刻启发是,单纯的知识传承并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良好的教育应当是帮助学习者学会怎样学习,尤其是具有独立思考和独到见解的学习,因为只有这样的学习和教学才能够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学时数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课堂教学中用于低层次学习任务的时间过多,那么用于高层次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时间就会减少”。【4】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和较大的自由度,让学生有机会和时间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去体验、去建构所学知识,以期到达融会贯通的学习境界。为了实现这样的效果,作者在每个轮次的教学过程中都会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信息反馈,特别是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并定期对自己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总结与反思,修正和完善具体教学方案及实施过程。
(三)集思广益,研讨促进提高
从事同一门课程教学的教师间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分享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目前生涯辅导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学科,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在绝大多数高校还是一项行政工作,兼职任课的师资通常来自多个学科。任课教师拥有各自的专业背景和教学经验,虽然从事同一门课程的教学,也都会在不同教学环节、素材、切入点等方面积累各自独特的经验与资源。通过研讨交流和相互分享,好的教案可以在共同切磋、充分讨论后提升到一个更高层面,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教学资源。这是师资队伍快速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四)团结协作,创意带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