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典合唱歌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分析
在日常的音乐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可能都体会到,合唱教学很难正常开展。分析原因如下:
学生方面:1.学生水平的参差不齐。合唱歌曲的学习对学生的音乐基本技能提出较高的要求。而日常教学中,每个班级、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都是参差不齐的。2.对合唱歌曲的认识不够深刻。学生的整体合唱观念淡薄,缺乏对声部和谐的感性体验和合唱成功经验,兴致不高。老师们经常会发现,好不容易教会的两声部旋律,一合起来,音响效果很糟糕,声部间相互攀比,不知道协作,不注意聆听。老师们也经常发现,二部合唱分工,一声部学生往往很开心,二声部则相反,唉声叹气。
老师方面:很多音乐老师在日常的合唱歌曲教学中,自身就怕麻烦,缺乏自信心。教学中没有更好的办法,把合唱歌曲简单的理解成两个或多个声部的拼凑。教得机械,学生学得无味。所以就会出现只教一个声部的现象。作为老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整合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和能力。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让学生不断体会到合唱的独特魅力与美感。以下结合自身实践,谈谈我的一些思考和具体做法。
二、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1.通过对优秀合唱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充分感受合唱歌曲的魅力 要组织好合唱教学,首先就是要提高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如何提高兴趣?就是多听。通过对优秀合唱作品的欣赏,训练学生音乐的耳朵,提高合唱的听觉能力。所以老师们千万不能忽略教材中合唱作品的欣赏。喜欢听了,觉得美了,等到真正学唱的时候,就不会被困难吓到。我的经验是多对比着听,通过对比,充分感受合唱这一演唱形式对于表现歌曲形象、表达歌曲情感的巨大优势和独特魅力。对于一些优秀的无伴奏合唱歌曲,例:五年级下册《牧歌》等更加要多听、多分析,感受其魅力。
2.根据歌曲的内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合唱歌曲的具体内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歌曲《Do Re Mi》一课时,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完整版《Do Re Mi》歌曲的认识与表现以及对歌中各乐段二部合唱的训练和处理上。我首先是通过与学生谈话交流导入新课,了解歌曲的相关背景,让学生对1234567有一种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然后通过创编旋律,给旋律填词,给歌曲配二声部伴唱学习歌曲的C、D两段。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柯尔文手势指挥学生演唱,使学生更好地把握音准。不断让学生感受7个音符带来的神奇魔力。紧接着完整欣赏歌曲,让学生对作品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最后通过歌唱和表演,重温影片中的经典片段。让学生在表演中充分体验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3.提高对合唱歌曲的伴奏能力 其实,以我们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完全能够胜任小学各阶段教材歌曲的伴奏,但关键的问题是不够重视。好的伴奏,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审美体验。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演唱歌曲、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增强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是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我觉得,钢琴(电子琴)伴奏应该成为音乐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日常教学中,我们的即兴伴奏往往过于“即兴”。再加上现在多媒体进课堂,我们甚至已经忽略了钢琴(电子琴)伴奏的功能与作用。如果说给单声部歌曲伴奏,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四、五级正和弦,那还能凑合。合唱歌曲就不行了,合唱歌曲本身就有和声行进,如果伴奏过于即兴,对于学生把握音准、歌曲表现力都会有很大影响。我倒觉得,给合唱歌曲伴奏本身就是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它的和声进行会丰富你的和弦编配,你顺着它的和声走,和弦记录下来后别忘了研究一下,可以在单声部歌曲中灵活加以运用,逐渐的,你的伴奏水平就会提高了。我习惯在备课时就将和弦标记写在歌曲上。在备课的时候,首先对歌曲进行分析,根据歌曲调式及本身的旋律走向确定和声进行,根据歌曲情绪确定织体音型,在把握住作品风格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技能水平进行编配。歌曲示范演唱时,努力把音乐伴奏与歌唱融合到最佳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歌曲的美。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声音、音乐的情绪以及歌曲的表现力等方面加以提高和处理的时候,音乐伴奏可采用无旋律伴奏,并且可以在过渡句、部分进行加花、华彩等处理。为了对学生的歌唱起到融合、烘托,更好地表现音乐,教师要把音乐伴奏的和声、力度、音色、呼吸等要素根据歌曲处理的要求进行调节和控制。让学生充分感受和声的美妙、节奏的律动以及歌唱与伴奏融合在一起的音乐美。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一、模仿入手,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学会“用音乐的手段解决音乐的问题”。低年级段的学生模仿能力较强,我们可以从模仿开始,让学生在认真聆听的基础上,模仿旋律,模仿节奏。从而让学生形成音高的概念和节奏的概念,为以后的声部教学打好基础。比如,在教学歌曲时,因为低年级学生不认识乐谱,我们可以自己用“啦”先唱一句旋律,然后让学生模仿唱,用这种方法唱一两遍歌曲的旋律,再让学生演唱歌词。这样坚持训练,会让学生逐步形成音有高有低的概念。同样在进行节奏教学时,也可以从模仿入手,不需要讲理论的东西,只要让学生用耳朵认真听,再认真模仿就行。在听和模仿的时候,学生就对节奏形成了自己的概念,并且通过模仿表达了自己的理解。比如,二年级欣赏曲《口哨与小狗》,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如果口哨声和小狗的叫声一起出现会怎么样呢?我让一组学生模仿口哨声,另一组同学模仿小狗的叫声,相互配合,给他们一个四拍的节奏,让他们一起进行。在节奏掌握以后,我再给了他们一个音高,让他们再试着相互配合唱一唱。这样就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了不同声部间相互配合的情感体验。
二、学会聆听,学会感受
“聆听”是每堂音乐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我们从二年级起就可以给学生听一些简单的二声部合唱歌曲。当然,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我们在选择歌曲的时候要考虑到歌曲的趣味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比如我们可以在学生喜爱的动画片中选择合适的音乐。经典的动画片《猫和老鼠》中就有很多这样的音乐片段。再有,聆听不是盲目地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欣赏曲目《森林的早晨》,课本上就给了我们两个版本,一个是男声独唱,一个是男声四重唱。在让学生聆听之前,我作了必要的引导,并且让学生先观察课本下方的两张图片,先说说两张图片带给我们的不同感觉,再让学生带着这两种不同的感觉去分别听独唱和四重唱,让他们对号入座。这样学生通过可视的图片把不可视的旋律变得更具体可感、更生动形象。
三、由易到难,阶梯式教学
1. 轮唱过渡,奠定基础
合唱教学可以从轮唱开始,逐步过渡到多声部合唱。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歌曲《恰利利恰利》的二声部时,就先把合唱改成了轮唱,让学生先做老师的小回声。这样学生的音高和节奏问题一下子都解决了,而且在演唱时,提醒学生模仿回声的效果,也避免了声部间音量相互干扰的问题。这样唱熟以后,我再把学生分成两组,进行相同的轮唱教学。这样由易到难的阶梯式训练,学生非常容易掌握,而且避免了二声部合唱训练的枯燥。
2. 节奏简化,由易到难
合唱歌曲中的节奏训练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把一些复杂的节奏先简单化。先掌握简单的,再由易到难,去解决复杂的。比如我们可以先把四个十六分音符“×××× ×”改成两个八分音符“×× ×”,在熟练掌握之后,再把两个八分音符还原成四个十六分音符。这样给学生铺设一个台阶,降低了难度,乐于让学生接受,同时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形象指导,让学生易于接受
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可是音乐是时间的艺术,是无形而抽象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动动脑子,尽量把无形的旋律通过有形的,形象的东西表现出来。比如我在教学《恰利利恰利》时,第一声部的:“啦啦 啦”我让男生唱,同时提醒男生边唱边做锄地的动作,而第二声部的“啦啦啦啦 啦”我让女声唱,并同时让她们做撒种子的动作。这样结合歌词的形象指导,就让学生比较容易领悟,也非常受学生的欢迎,易于被他们接受。
一、校园内弥漫合唱的芳香,让学生“想”唱
我充分利用校园广播以及多种教育媒体,经常播放一些经典的合唱歌曲渲染校园的艺术氛围;利用学校宣传栏和校园板报向学生推荐合唱知识和合唱歌曲,对学生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合唱的魅力,培养合唱的兴趣。
二、课堂上优化教学的策略,让学生“会”唱
1.和声训练。为了培养学生合唱的兴趣,每节课前,我都会安排一些简单的二声部旋律练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练声,也可以让学生体验合唱的和谐之美。如,我把《师生问好歌》改成多个声部来演唱。先是以简单的轮唱练习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再让学生接触简单的二声部练习,把握好歌放慢练。熟练之后,再加入简单的三声部、四声部。这样由浅入深的练习,让学生尝到了合唱的甜头。
2.多听范唱。在课堂上,让学生听范唱,一是让他们熟悉歌曲旋律,二是让他们感受音乐的和谐感,从而激发学生想唱的欲望。在实践中,我还引导学生去感受范唱中情绪变化、速度变化,寻找歌曲声部的构成。
3.善用模唱。由于,农村孩子的音乐素养不高,识谱能力不强,在合唱教学中,模唱就是一种较好的练习方法。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又易让学生找到共鸣的位置,找到音准。例如,在教《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时》时,我采用了“绿”模唱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了夜晚的静和美。在模唱过程中,我要求学生边模唱边划歌曲的旋律线,使他们对歌曲的旋律有更透彻的了解。学生们模唱了两遍后,我便请学生总结歌曲的重难点,并帮他们逐一解决。这种方法直观有效,学生们唱的带劲,歌曲演唱充满韵味,真正做到了“以情带声”。
4.巧用器乐。为了帮助学生找到音准和音程,我常常利用器乐来辅助教学。例如,在教学《绿叶》这首合唱曲时,我指导学生先分声部吹口风琴,等熟练后再进行合吹练习。这样,学生们不仅吹的带劲,还牢牢抓住了音程的感觉。两个声部的旋律熟悉了,在进行合唱练习时,学生很快就能把吹奏练习时的音程感觉找到了,达到了时半功倍的效果。
5.简化歌曲。在合唱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做“合唱教学的减法”。如在《愉快的梦》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歌曲二声部较难把握,四年级学生又刚接触合唱,我根据学生的演唱能力适当的做了减法,简化歌曲第二声部,基本上是找出几个骨干音,让学生们先唱,待学生学好简化谱后,再加上原谱学习。
三、合唱团科学有效的训练,让学生“美”唱
除了课堂教学,组建校合唱团也是一种促进合唱教学提升的方法。每年,我都会组建了一支三十人左右的合唱队伍,并开展科学有效的训练。
1.基础训练
在唱合唱歌曲前,基础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针对农村孩子的特点,我主要突出了“呼吸”和“发声”这两部分的训练。
【呼吸训练】
慢吸慢呼法:要求学生像闻花一样,用口和鼻子同时深吸一口气,将气息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看我的手势,再细心地有控制地呼出来轻轻的发出“嘶”的声音,尽可能延长“嘶”声的长度。
快吸快呼法:可以用狗喘气的方式来训练。将小腹放松,急促吸气小腹上弹腰部瞬间用力扩张,发出短促的“哈”声。这个练习我经常会由慢到快做。
快吸慢呼法:歌唱中用的最多的就是这种呼吸。这种呼吸法要求放松小腹,气流自然进入,挺胸、扩腰、喉咙保持进气状态,然后发“啊”音,尽可能地延长。学生要注意保持腰部的扩张状态,直到收音,再立即放松小腹又重新开始。
经过一段时间的呼吸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撑,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发声训练】
哼鸣练习: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声音散,不集中,我一般会采用哼鸣进行练习,让学生们体会哪种声音更美。要求上下牙齿不能咬紧,双唇轻闭,舌根平放,舌尖轻抵下齿龈,音量不要过强,有控制地气息支撑。
连音练习:主要体现一个“静”字,音色甜润柔和。唱得要连贯,学生声音和气息要流畅。
跳音练习:与连音唱法相反,体现一个“动”字,有轻巧、灵活的特性,是唱好连音唱法的基础。要求唱得短促有弹性声音呈“颗粒状。
断音唱法:要求学生唱“断”而不“跳”,唱“实”而不“连”,声音要刚强、坚实。
运用这些发声训练方法,可以使学生们在唱歌前做好充分准备,把声音发挥到极致去演唱歌曲,为歌曲的演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歌曲训练
第一步,学唱旋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视唱法让学生分声部唱谱,在分声部练习时着重指导学生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除要求音高、节奏唱准外,应注意正确的分句、气息的保持以及音量的控制。然后再用哼鸣来唱一唱,各声部的旋律掌握后,便可带入歌词演唱。
第二步,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在指导过程中,我会根据训练的实践,对歌曲进行艺术加工,如情感,演唱技巧等,让每个队员都要能较好地理解作品,把握歌曲的速度、力度、情感,让学生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使声音、情感、表现能得到完美的结合。
2008年,莎拉布莱曼受邀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与内地歌手刘欢当着50亿观众合唱奥运会主题曲“You And Me”。在开幕式后的26小时内,这首歌被全球乐迷下载了��过570万次。
今年莎拉破天荒地首度发行了两张专辑,年初的《真爱传奇Symphony》以及年终的《真爱永恒 冬之歌A Winter Symphony》,另外,她还登上PBS电视台的特别节目“维也纳交响乐Symphony in Vienna”,并展开全球巡回演出。同时她也首度涉足电影,与帕里斯希尔顿合演歌剧片《Repo! The Genetic Opera》。
在《真爱永恒 冬之歌》里,莎拉将高��的歌唱技巧和原创力投入到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中,包括“Silent Night”、约翰列侬和小野洋子合写的“Happy Christmas (�War Is Over)����”,以及尼尔戴蒙的经典歌曲“I've Been This Way Before”、“In The Bleak Midwinter”;阿巴乐团的演奏曲“Arrival”,莎拉特别请人填词,让此曲首度成为歌曲;另外,这张新片中有两首合唱歌曲:一首是邀请男高音利马合唱“Ave Maria”,另一首则是与希腊男高音马利欧“Mario Frangoulis”合唱的“Carpe Diem”;不仅如此,莎拉更与伦敦交响乐团和皇家交响乐团、以及46位唱诗班歌手组成的合唱团合作,展开华丽的女高音演唱。
关键词:课堂教学 音乐欣赏 合唱排练
笔者认为,当今高校教师应当尽可能使其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实际运用服务,使他们明白为何而学,如何去用。不论是表演专业还是师范专业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来都会到中小学从事教学工作,或从事艺术团表演工作,亦或是到基层、社区等开展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培训工作。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从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他们通过学习,不仅能够参加具有基本专业知识技能的艺术活动,而且能够完成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工作,或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培训工作。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
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可分为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两个方面,前者是音乐教学的主要形式,后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提高。课内教学内容包括唱歌、音乐常识的讲授以及音乐作品的欣赏三个部分。课外音乐教学的形式非常丰富,常见的形式有合唱比赛,舞蹈比赛,小品比赛活动等等。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要根据各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安排教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唱歌,通过律动教学培养节奏感,通过老师的教唱让学生建立音准概念。小学中高年级要培养他们自己开谱的能力,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合唱队、舞蹈队;在律动教学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下面笔者以《上学歌》为例来说明大学生应如何组织进行一次小学音乐课的教学。首先简单描述给学生这是一首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歌曲。先由老师弹琴范唱一遍歌曲,同时再带着表情和表演动作把歌词朗诵一遍,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跟着老师朗诵的节奏边拍手边朗读歌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唱内容想象一下,并用简单的图画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画一个红太阳,再画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学生……使学生对歌曲的主题形象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同时减少了单纯学唱的枯燥感。教学的第三个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跟着钢琴轻声哼唱歌曲的旋律,培养学生正确的音高概念与识谱能力。最后,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自行表演动作,鼓励学生上讲台来边唱边跳。教师应在学生表演过程中及时讲评,尽量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会应学的知识。
(二)中学音乐课堂教学
对于中学生来说,音乐课主要是通过让他们多欣赏一些经典音乐作品,老师适时地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音乐形象或是不同演奏乐器的作用进行讲解,使他们对不同音乐作品的内涵有进一步的认识与提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增强他们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整体音乐修养的目的。
下面以欣赏交响童话《彼得与狼》来详细说明。这是前苏联著名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为在少年儿童中普及交响乐知识而创作的交响童话作品。这部音乐作品一边用管弦乐队演奏表达不同的音乐形象,一边用富于表情的朗诵词,来解说音乐内容的情节。整个故事生动形象、引人入胜。在欣赏中提示学生把童话中的角色,如彼得、小鸟、鸭子、老爷爷等,对应到相应的乐器演奏上来。从而在整个听故事赏音乐的过程中就辨明了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圆号等西洋乐器的音色。这种方式既使学生在枯燥的学习中放松了身心,又学习到了不少关于乐器的知识。
二、合唱队排练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他们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还应引导他们在实习期间到社会上去。培养他们开展群众性业余合唱队、业余舞蹈队的辅导能力。下面以辅导老年合唱队为例来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唱队的排练。
首先,要对老年合唱队活动人员情况进行分析:老年合唱队员一般都喜欢文艺,出于共同的爱好组成了歌唱群体。其次,要结合老年人的特点进行训练。老年人的理解能力强,但记忆能力较差,每一个训练内容都必须多次重复进行练习,要有耐心和恒心。再次,要注意培养他们对科学歌唱的认识,要让他们了解科学的歌唱是符合人体运动规律的自然、放松的歌唱,而不是简单的大声喊唱,尽量让他们掌握用气息推动声带发声的歌唱状态。训练初期可以推广简谱识谱知识和单声部的齐唱歌曲,等他们有了一定的水平以后再演唱二声部,三声部、四声部的合唱歌曲。
为了使合唱队不断提高演唱水平,必须长期地、有计划地抓好识谱训练,发声训练等环节。
识谱训练。这是解决识谱、音准、节奏、节拍感觉的一种练习,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如音阶练习,在开始时可以以单声部为主,有一定基础后可进行二声部音阶训练。
发声练习。合唱队的发声训练要对歌唱姿势、口型、呼吸方法、发声技巧等进行严格训练,要尽量要求合唱队员的歌唱状态统一,这样才能使声音统一起来,避免出现白声,鼻音,喊叫等不良声音,破坏合唱的整体效果。
曲目选择。老年合唱选择演唱曲目时要照顾年龄特点,不要过多演唱力度过强的发声练习和歌曲。曲目选定后要先播放一下音乐,让大家感受到歌曲的整体效果,然后再分声部练习。分声部训练时就要对整个音乐旋律、节奏、音色等细致指导,等各声部都唱好自己声部的旋律后再合到一起练习。
校外实习是音乐课堂教学延伸及拓展的重要空间,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具有其他任何教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徐金阳.技艺为本,艺高为师:论“加强音乐实践能力培养”观念的支撑点[J].艺术探索,2010,(03).
[2]许洪帅.音乐教学实习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音乐教育,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