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王昭君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的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王昭君变文》;敦煌;吐蕃;庶民像

[中图分类号]K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4)06-0024-03

敦煌写卷P.2553号为《王昭君变文》孤本,学者历来对其颇为关注,研究成果也颇丰,在此不再赘述。王昭君作为历史人物最早记载于《汉书·元帝纪第九》和《汉书·匈奴传下》中,但这两者都只是单纯叙史,并未对昭君本身的情感有任何描述,更不用说提到单于对昭君之宠爱了。《后汉书·南匈奴列传》记载:“昭君字樯,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裴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而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1}始将昭君出塞略带故事感彩描绘出来。随着时代变迁,王昭君已然成为一种文化象征,历代文人对其挥毫泼墨,以自己的理解对其形象进行描绘和改造。而将昭君故事庶民化,则还是要数敦煌本《王昭君变文》。

对于昭君的命运,文人墨客多着以悲怆之色,我们比较熟悉的《西京杂记》、《昭君怨》、《昭君辞》等都是用悲剧眼光看待昭君出塞这一史实。这些加了自己主观猜测的描绘究竟可否代替昭君本身,也要见仁见智了。在《汉书·匈奴列传》和《后汉书·南匈奴列传》中对昭君出塞后的生活有比较清楚的介绍,昭君于竟宁元年(前33)嫁于呼韩邪单于,但呼韩邪在建始二年(前31)死去,于是昭君又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继承人,成为新单于的阏氏,新单于又于鸿嘉元年(前20年)死去。{2}这以后对昭君再无任何记载,所以昭君的生卒年至今仍是一个谜,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昭君最少历经二夫,并没有很快死去。但是《王昭君变文》中昭君虽得到了可汗百般恩宠,但她还是逐渐羸弱,郁郁而终。为何变文给昭君的命运加注了死亡这么浓厚的悲彩呢?这得从《王昭君变文》的创作时代及其背景说起。

那么,《王昭君变文》到底为何时所作,这在学术界并未有定论,究其考证过程,我国学者有主要有以下十种观点:高国藩认为是在“初唐至盛唐之时,也即唐代的上半期”; {3}容肇祖认为其作于公元767~857年{4},俞晓红也持此观点{5};邵文实认为在781~848年,也即吐蕃占领河西地区之时;{6}张寿林认为在850年左右;{7}陆永峰认为其应在848年左右;{8}郑文认为其创作时间“必然在大中之前,甚至远在大中之前,也就是远在847年之前”;{9}张辉将时间缩至780~830年,或者稍晚一点的时间里;{10}程毅中认为其创作于8、9世纪之间;{11}张文德认为应该在817年前;{12}王伟琴认为其创作于786~816年。{13}对于国内学者考辨的内容,大家一般都比较熟悉,在此不再赘述。

下面说说日本学者根本诚主张的创作时限。其认为《王昭君变文》创作上限“不应该追溯到元和三年(808)以前”,{14}也就是说最早不能早于元和三年(808)。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在《王昭君变文》中明确涉及其创作年代的只有一句:“故知生有地,死有处,可惜明妃,奄从风烛,八百余年,坟今(上)尚在。”{15}根本诚认为这“八百余年”的起时应该是从汉哀帝在位年间算起,因为书中提到了汉哀帝,“后至孝哀皇帝,然发使(使)和番。遂差汉使杨少徵扙节和来吊”。汉哀帝的在位时间为绥和二年(前7)到元寿二年(前1),{16}昭君于元帝时出嫁匈奴,元帝之后是成帝即位,但是变文中没有提到成帝,直接是由哀帝派使祭吊,那么可以推测昭君很可能是死于哀帝之时,也就是公元前7至前1年,那么文中的“八百余年”也应该为公元800年左右了。

其二,推算到其不早于元和三年(808)创立的第二个原因是咸安公主于这一年死去,可能是借由王昭君之故事来缅怀有着同样命运的咸安公主。{17}笔者认同此观点。因《新唐书·诸帝公主列传》记载:

燕国襄穆公主,始封咸安,回鹘武义成功可汗,置府。薨元和时,追封及谥。{18}

《新唐书·回鹘列传》(上)记载:

元和初,再朝献,始以摩尼至。其法日晏食,饮水茹荤,屏湩酪,可汗常与共国者也。摩尼至京师,岁往来西市,商贾颇与囊橐为奸。三年,来告咸安公主丧。主历四可汗,居回鹘凡二十一岁。{19}

由上可知,咸安公主为唐德宗第八女,是远嫁到回鹘的一位公主,其在回鹘21年历任四位丈夫,最终未能返回长安。《王昭君变文》很可能是由这件事情为契机而创作,以隐喻咸安公主之死,同时怨叹敦煌陷蕃时间已久。这个理由似乎有些牵强,但根本诚先生没有提及的第三个原因笔者想在此做一陈述。

据王伟琴《敦煌〈王昭君变文〉河西地域特征探析》对变文主人公最终去向地“紫塞”、“玉塞”等地名的考辨,皆指向敦煌。{20}敦煌在这一时期正处于吐蕃统治之下(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为公元786~848年),这应该是《王昭君变文》创作的大时代背景。而且,每一部文学作品的创立都必然有其创作契机,不能凭空而出。陷入吐蕃统治,民众有过反抗,而且有史料记载河西民众的反吐蕃情绪是非常激烈的。敦煌陷落吐蕃,敦煌庶民悲愤而惶惶度日,敢怒不敢言,只能付诸于笔端,借助于讲唱舞台宣泄悲愤之情。而咸安公主和亲又和昭君出塞故事相似,出于当时敦煌陷落蕃邦和周边的环境,便假借昭君之名来感怀咸安公主之死,同时也通过变文来悲叹敦煌民众的命运。

另外,变文中有“澣海上山鸣戛戛,阴山的是搌危危”,而在《新唐书·回鹘列传》中有“明年(730)复入朝,乃以回纥部为瀚海”。笔者认为,“澣海”即为“瀚海”,在变文残缺部开始“搜骨利幹,边草叱沙纥罗分”中的“骨利幹”应为回纥部落。《新唐书·回鹘列传》记载:

回纥,其先匈奴也,俗多乘高轮车,元魏时亦号高车部,或曰敕勒,讹为铁勒。其部落曰袁纥、薛延陀、契苾羽、都播、骨利幹、多览葛、僕骨、拔野古、同罗、浑、思结、奚结、阿跌、白霫,凡十有五种,皆散处碛北。{21}

明年复入朝。乃以回纥部为瀚海,多览葛部为燕然,僕骨部为金微,拔野古部为幽陵……其西北结骨部为坚昆府,北骨利幹为玄阙州,东北俱罗勃为烛龙州……{22}

由此可知,“骨利幹”为回纥的一个部落,而回纥在贞元四年(788)迎娶咸安之后请求改回纥为回鹘,意思是说其凶猛敏捷如同鹘一样。变文中“衙官坐位刀离(剺)面,九姓行哀截耳珰”的“九姓”在《新唐书·回鹘列传》中亦有“九姓者,曰药罗葛,曰胡咄葛,曰啒罗勿,曰貊歌息讫,曰阿勿嘀,曰葛萨,曰斛嗢素,曰药勿葛,曰奚邪勿”。{23}可见,变文中的主人公所嫁的地方是以回鹘的统治环境为背景的,而回鹘与唐朝和亲始于肃宗干元元年(758),肃宗将宁国公主嫁于回鹘可汗,且派荣王之女陪嫁,后来宁国公主回国,而荣王之女留在回鹘,称少宁国公主。少宁国公主“历配英武、英义二可汗。至天亲可汗时,始居外。其配英义生二子,皆为天亲所杀”。{24}其死于贞元七年(791),虽然这时敦煌已经被吐蕃侵占,但是就其悲惨的命运来说,已经被视为“弃子”,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之外,是无可汗恩宠可言的。相比之下,哀悼身为德宗亲女的咸安公主,可能会更让人信服。

从上述来看,将变文上限定位在808年咸安公主离世之年,笔者认为可信。

其创作下限王伟琴已经推之于816年之前,原因是李贺作过《许公子郑姬歌》和《塞下曲》,说明李贺听闻过《王昭君变文》相关的讲唱故事。李贺死于816年,故有此推断。据朱自清《李贺年谱》考证,李贺应生于贞元六年(790),卒于元和十一年(816)。从《许公子郑姬歌》中“桂开客花名郑袖,入洛闻香鼎门口”和“自从小靥来东道,曲里长眉少见人”两句可以看出此诗的创作地点应该是洛阳,而李贺到过洛阳的时间经朱自清考证应为元和八年(813),由“元和八年癸巳(八一三)二十四岁。是年春,以病辞官,归昌谷……冬十月,复入京,与黄浦湜别……贺之行当在十月望后,复有洛阳城外别黄浦湜诗云。”{25}可见其813年十月经洛阳,而在元和九年(814)秋天到了潞州(今山西长治),投靠张徹,寄人篱下两年之后于元和十一年(816)回到昌谷,不久离世。笔者认为,根据其作《许公子郑姬歌》的最晚时间应该不晚于813年十月,那么《王昭君变文》的成立时间也应该不晚于这个时候。

归总起来笔者认为,《王昭君变文》的创作时间应该是808~813年。

变文前半部分残缺,后半部分着力描写昭君的思乡情绪,而对单于也是极尽溢美之词,将其描述为一个对昭君万般疼爱、千般呵护的好丈夫形象。尽管昭君远离故土,但是丈夫对自己如此费尽心思,亲情的离失感应该会从爱情的滋润中有所补偿,但是昭君却“既登高岭,愁思便生……一度登千山,千回下泪……乃可恨积如山,愁盈若海……因此得病,渐加羸瘦”。{26}金冈照光认为,《王昭君变文》反映了悲剧性的女性像,{27}单于(可汗)越是对自己好,自己越是消受不起,越是显示出了思念故土的无奈与痛楚。笔者认为变文作者越是极致描写昭君所受的恩宠,就越是反衬出她迫切归故土的赤子之心,其不仅反映出了当时悲剧性的女性像,更反映出了当时悲剧性的庶民面貌。用这种故事与现实的极大反差,映衬出当时敦煌民众在吐蕃统治下积怨已久,百般呵护尚且还得不到人心,更何况吐蕃对敦煌是一种侵略霸占。

因此,通过《王昭君变文》可以窥探到敦煌庶民的一般心理状态,身体是在吐蕃的统 治之下,但是心却依然系着大唐,在吐蕃统治之下的生活如同“丧孝之家”、“败兵之将”。身陷蕃里,透露着民众的无奈,因为“不嫁昭君,紫塞难为运策定”,不把敦煌让于吐蕃统治,敦煌将无法生存和暂时稳定,人民生活只会更加困苦。

综上所述,变文通过对柔弱女子王昭君故事的改编,揭示出敦煌庶民阶层身陷囹圄但宁死不愿屈从吐蕃的一般群体像。也正因为有着这样的暗流涌动,所以才会有最终的张议潮揭竿吐蕃统治,将敦煌再次纳入大唐领土,进入归义军繁盛时期的壮举。

[注 释]

{1}刘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941页。

{2}{16}汉·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809页。

{3}高国藩:《敦煌本王昭君故事研究》,《敦煌学辑刊》,1989年第2期,第53页。

{4}容肇祖:《迷信与传说》,见《敦煌变文论文集》,第605~606页。

{5}俞晓红:《佛教与唐五代白话小说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99页。

{6}邵文实:《敦煌边塞文学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73页。

{7}张寿林:《王昭君故事演变之点点滴滴》,《文学年报》,1932年第1期。见《敦煌变文论文集》,第631页。

{8}陆永峰:《敦煌变文研究》,巴蜀书社2000年版,第174页。

{9}郑文:《〈王昭君变文〉创作时间臆测》,《西北师院学报》,1983年第4期,第29~30页。

{10}张辉:《〈王昭君变文〉创作时间考探》,《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8月增刊,第161~162页。

{11}季羡林:《敦煌学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577页。

{12}张文德:《王昭君故事传承与嬗变》(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13}王伟琴:《敦煌变文作时作者考论》(博士学位论文),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4}{17}〔日〕根本诚:《王昭君变文の成立年代考》,《东洋文学研究》,1961年第9期,第57页、第64~65页。

{15}{26}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敦煌变文集》(上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05页、第124页、第100~102页。

{18}{19}{21}{22}{23}{24}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665页、第6126页、第6101页、第6111页、第6112页、第6114页、第6125页。

{20}王伟琴:《敦煌〈王昭君变文〉河西地域特征探析》,《青海社会科学》,2012年第6期,第159~162页。

王昭君的故事范文第2篇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六(3)班 朱芷阳

指导:黄惠娟 215523

读了《昭君出塞》这本书,我受益匪浅。故事讲述了王昭君,一个拥有美貌,才华又出众,心地又善良的女子,无意间卷进皇宫内的争宠风波,最后被皇上嫁给了外族的呼韩邪,她极力维护两国的和平共处,使汉匈之间近六十年不再有战争的传奇经历。

书中王昭君不计前嫌,用爱感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明争暗斗的宫廷中,充分地显示了她的心灵美。在宫中,她对主子尽心尽力,没有半句怨言。她为人诚实善良,没有私心,在皇权面前不阿谀奉承,敢于实话实说。

王昭君能够流芳百世,除了她的美丽大方之外,还有她的聪明才智。如果不是她的聪明,打发了瘸公子,也许她还生活在被街头烂人追逐调戏的荒诞日子里。如果不是她的聪明,也许早已成为宫廷纷争的牺牲品了。

其实,王昭君的美德都和她早年受的教育有关。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请先生教导王昭君琴棋书画以及为人处事的道理,否则,她也不会成为以后那个琴艺精湛,品行高洁的女子。

王昭君的故事范文第3篇

那天,我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睛,愣愣地看着眼前这些仿古的建筑,还有在路上走来走去的人,我一边走一边说:“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应该是古代的,而且还是统一的服装,看样子是宫女和太监,可是为什么我会在这里呢?该不会是在拍戏吧?可是,怎么没有看见导演他们啊?真奇怪。”天哪,我不会是穿越了吧?诶?我自己的衣服怎么也变成了宫女的服装,而且,我好像长大啦。我高兴的跳了起来,心里十分激动。但一想到自己现在的身份是个宫女,便不敢声张,我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决定了,我要在这里生活下去。

于是我随着一大群宫女走进了一个大房子,看样子应该是她们睡觉的地方。我在那些宫女面前走过,可是她们好像并没有看见我似的,任然在各做各的事,看他们的样子真是目无中人,心里不免气愤。就在这时,一个人拍了拍我的肩叫了声小柔。我回头一望,顿时惊呆了,眼前的这个女人长得十分美丽,大大的眼睛清澈透底,一看就知道是个心眼好的姐姐,如果放到现代来的话,绝对是天后级别的人物。

大概是被我看得太久了,她的不好意思的脸红了起来说了声:“小柔,莫要这样看姐姐。”然后把脸侧到了一边。我连忙反应过来,于是我知道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名字“小柔”,这个名字一点都不符合我的性格,不过也算啦,名字只是一个代号罢了。看来这个姐姐认识我,于是我便随着漂亮姐姐一起做事。不知不觉已经过了几个春秋,天天做同样的事,都快把我郁闷死了。不过还好有漂亮姐姐帮忙,我才在这个充满了阴险狡诈的地方生活了下来。直到有一天。

一个老太监把我们所有的宫女都召集在了一起,要给我们画画,还说是给皇帝选妃子。我高兴极了,因为我看着漂亮姐姐这绝世的容貌,便知道她绝对能选上。到了画画那天,我才知道,事情并不那么简单。

对,哪个不要脸的画师竟然还要收我们的钱,我们不给钱他就把我们画丑,这让我十分恼火,但是却没有一点办法。这让我想起了王昭君的故事,感觉这个姐姐就像是王昭君一样,可是当时也没有多想。直到有人说北方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来到汉朝要求和亲,我才知道原来我和昭君姐姐生活在同一个年代,于是我又想起了那个肤浅的画师要我们付钱画画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这一切,这分明就是昭君出塞里的故事。我又想起这宫女中,也只有我和姐姐并没有给那个画师钱,我知道自己并不是王昭君,可是一想起漂亮姐姐那天仙般的容貌便恍然大悟了。漂亮姐姐姐姐就是王昭君,我十分懊恼,竟然跟心中的偶像一起生活了这么久都不知道。不过心里也十分庆幸,让我遇见了那个传奇女子王昭君。

后来,就和昭君出塞的故事情节一样,昭君姐姐自愿去匈奴,不知道为什么,即使早就知道了昭君姐姐命运,却没有办法阻止。就在姐姐要去塞外的前一天晚上,我坐在姐姐旁边抓着姐姐的手,想到以后见不到姐姐了,心里就十分难受。不过想起姐姐的使命,我又不得不为汉朝的以后想想,最终我还是让姐姐走了,虽有不舍,但也为姐姐感到开心。

我对姐姐的行为深表感动,也为她那至高无上的美好品质感到深深的敬佩,更为这个为名族而献身的柔弱女子感到骄傲,她,就是王昭君。

王昭君的故事范文第4篇

二人的相识源自于王者峡谷的一条龙,花木兰作为水晶猎龙者来到王者峡谷追寻传说中的白龙踪迹,在王者峡谷猎龙时与作为暗影猎狩者的兰陵王相遇,当时花木兰正与一条小龙殊死搏斗,结果重剑卡在了小龙的肋骨,小龙挥爪就要拍中花木兰,隐身的兰陵王适时出现,拳刃挥下斩下龙爪,英雄救美的桥段最终让两者走到了一起,成为了王者峡谷里的一对CP,这对情侣皮肤,适合那种相爱相杀却又分不开的情侣。

2、李白凤求凰和王昭君凤凰

王昭君化身为轩辕国的公主,在皎皎月下吹奏着长笛,乐声引来白凤,化身为以男子(李白),二人琴瑟和鸣,有如宿命般的走在了一起,结果轩辕国王为求永生,不惜牺牲白凤的生命,结果王昭君为救李白中箭身亡,李白愤怒涅槃整个国土……这对CP的凄美爱情故事感动天地,这对情侣皮肤,适合那些情比金坚敢于为对方牺牲的情侣。

3、吕布圣诞狂欢和貂蝉圣诞恋歌

王昭君的故事范文第5篇

传统戏曲选修课

传统戏曲式微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由于人为因素致使传统戏曲观众断档,当代中青年,甚至不少老年观众都对传统戏曲有些陌生、隔膜;另一方面,改革开放30多年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媒介传播迅捷直观,让青年人对纡徐宛转、缓慢抒情的传统戏曲很难提起兴趣。

然而,传统戏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负载着民族文化心理、道德价值体系绵延千年的“社会记忆”。将传统戏曲引入课堂,对传承民族文化等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那么,如何在大学生中进行戏曲文化教育?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尝试在选修课上从以下视角导入教学。

一、从学生熟悉的教学内容切入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比如语言学习中丰富的词汇知识的掌握会促进阅读技能提高。学生在高中曾学过的相关知识会对大学时代的学习产生影响。关汉卿《窦娥冤》是学生的高中语文课文,虽然整出的关汉卿《窦娥冤》和话剧《关汉卿》让高考压力下的学生无暇细读,但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关汉卿》和《窦娥冤》,这恰好可以成为教师引导学生的兴趣点。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采取故事情节介绍、人物形象分析,以及戏曲视频演示的方式帮助学生解读作品,引导他们进入作品情境,在理解人物和故事的同时了解戏曲表演的程式。对有兴趣的学生留一份阅读关汉卿原著剧本的作业,课堂提问剧本与评剧表演的差异,引导学生对古代文化进行深层了解的兴趣。

二、从学生关心的话题切入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时期,爱情是他们生活中的关键话题之一。如今,开放的时代环境已经让现代大学生的爱情观表现落落大方。与当今的情感表露直白的人们的爱情观相比,旧时代或是古时的爱情更增添了一些羞涩和悲伤感。当讲到梁山伯与祝英台草堂结拜、三载同窗、十八相送唱词的优美典雅,讲到二人楼台相会的忧伤,双双化蝶的浪漫,加上黄梅戏优美的唱腔,可以更深切地带给学生更美的心灵享受。

在这一基础上,有了学生容易听懂的戏剧铺垫,再适当加入昆曲,如《西厢记》《牡丹亭》等的讲解,学生会欣赏到另一种爱情美和戏曲美,使其从中受到陶冶,感受教化。

三、从学生易于理解的有教育和社会意义的话题切入

戏曲《秦香莲》的故事对现代信息汲取十分广泛和充足的学生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剧目,包括社会上的很多人,在他们的观念里,“陈世美”是始乱终弃、忘恩负义男性的代名。而随着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很多人在家庭婚姻问题上都强调自我,注重自我的独立和存在,更有不少有些成就的男性在外人看来是成功后才与原配妻子离婚,“负心汉”成了少数男性的新称,离异家庭致使很多心灵本就“孤单”的独生子女情感备受伤害。所以,可以选取类似这样有各种教育意义和具社会话题的曲目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意识到现代社会的某种情感问题,让他们明白个人在社会和家庭中的独立的重要性。因此,在讲课的具体实践中,教师可以针对女主人公秦香莲不该在被男主人公陈世美拒绝之后再坚持找其认亲,并着重分析过去社会旧传统道德对女性的思想约束,由此告诉学生,作为一个女性首先要经济独立,学会自我尊重、自立、自强;对于男生,要教育他们敢于独立守正,踏实做人,能够担当起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

四、从经典剧目讲解切入

现代社会经济富足之后的反思,让许多有识之士重新检视古代传统文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民族精神家园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如今,传统经典被不断演绎,如传统剧目《赵氏孤儿》,在以前就有各剧种不同版本,如今又成为文艺的焦点。国家话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就有两台《赵氏孤儿》话剧,河南新编豫剧《程婴救孤》,上海新编越剧《赵氏孤儿》,国家大剧院歌剧《赵氏孤儿》,国内共有5台舞台版本的赵氏孤儿故事演出。美籍华人陈士争在美国还推出了电影版和话剧版《赵氏孤儿》,其间陈凯歌的电影版《赵氏孤儿》又与观众见面。

是什么魅力让《赵氏孤儿》如此之热?从电影中的平凡小人物程婴谈起,插入传统戏曲程婴形象相关视频和点评,辅之相关史料及元代杂剧《赵氏孤儿大报仇》的简介,配上相关图片、文字材料,让学生了解故事传播过程中渗透的文化内涵,从而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

五、从历史事件、人物切入

中学历史课本中,皇家为靖边采取的和亲政策,唐有文成公主进藏,还有比其更早、更具传奇色彩的汉代昭君出塞的故事,许多学生都对这些历史事件非常感兴趣。由此教师可以其为切入点,比如,讲解1962年尚小云版的京剧电影《昭君出塞》,讲到结尾,王昭君一步三回头地在依恋中向后台走去……1964年邵逸夫的黄梅戏电影《王昭君》的最后,王昭君纵身一跃跳入江水,电影在幽怨的琵琶声中结束……1980年话剧《王昭君》中,昭君和单于通过与匈奴内部敌人的一系列斗争,终于以昭君受封宁胡阏氏实现民族大团圆的结局。通过这些对比,向学生揭示王昭君已经作为文化符号的实质,让学生感受女主人公昭君在不同时代作为巾帼英雄的文化意义。

通过选修课的学习,使学生领略传统戏曲的写意性、虚拟性、程式化特点,形象地感受不同剧种的音乐、唱腔、服饰、表演的美,让多数学生对传统戏曲产生兴趣。同时,在课堂戏曲审美和文化阐释中激发学生对坚贞、孝顺、忠义、诚信、爱国等传统美德的思考,这必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中华手外科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景德镇陶瓷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景德镇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