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室内环境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室内环境设计是人文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建筑内部空间的理性创造方法,是
一种以科学为构造基础,以艺术为形式表现,为塑造一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室内生活环境而进行的理性创造活动。室内环境设计又是一门具有极强整合性的综合学科,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涉及到建筑学、社会学、民俗学、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结构工程学、建筑物理学以及材料学等学科领域,它要求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综合地进行多层次的空间环境设计。
室内环境设计目标的实现取决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基本层面需求的实现,即一方面要合理提高室内环境的物质水准,满足使用功能;另一方面要提高室内空间的生理和心理环境质量,使人从精神上得到满足,以有限的物质条件创造尽可能多的精神价值。其中,精神层面包含设计的艺术性和个性特色两个要素。
艺术性是指塑造具有强烈审美感受的视觉环境空间,它建立在形式原理和形式要素之上,无论是室内的造型、色彩、光线和材质等要素,都必须符合美学原理的要求,以求感官和精神上的审美效果。个性特色是指塑造室内环境的性格境界,表现为空间的性格形态塑造,只有使空间透过室内形式反映出不同的个性特色或不同的格调,才能满足和表现个体和群体的特殊精神品质和性格内涵,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里获得无限的精神感受。追求人性化的生活环境是室内环境设计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事实上,室内环境设计不能以孤立的单一功能或形式为惟一目标,它既不是单纯的生活科学,也不是单纯的生活艺术,而是二者统一,是以精神建设为体,以物质建设为用,共同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价值。
二、室内环境设计与美学
室内环境设计与美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美学是一门科学的、富有逻辑性与指导意义的学科。中文的“美学”一词在20世纪初来源于日本(中江肇民译),是西文Aesthetics的翻译。该词的最早使用者是18世纪的鲍姆嘉通(Baumgarten),他把这个本来指感觉的希腊词语转用于指感性认识的学科。所以如果更准确地翻译,“美学”一词应该是“审美学”,指研究人们认识美、感知美的学科。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艺术美学就是研究室内环境设计中的审美学,即人们如何通过设计的作用在室内环境中认知美、感受美,也就是设计师用“美”来填补人和空间环境中所有理性与感性元素之间的沟壑。当人在室内空间环境中感知到美时,设计才是成功的。
室内环境设计的成功本质上是室内环境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两个层面的成功,然而,它们最终都要回归于精神层面的认知和肯定。这样就必须研究室内环境对人的作用,人在室内环境中认知美、感受美的一切状况。人类本体论美学就是从如何塑造人的心灵着眼,来考察审美经验和艺术现象(艺术品、艺术家、艺术史、艺术创作、艺术欣赏、艺术批评),把艺术与生活、政治的外在一般论断,转变并了解为内在的过程,这就把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和反作用的原理真正落实到审美心理的实处。它要求探索和回答审美过程中许多复杂的具体问题,这其中也包括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过程问题。
三、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艺术性
室内环境在艺术审美层面上要求在于对室内意义的创造,它表现为室内环境在物质、精神两方面对人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心理的双向交流得以实现,即人对室内环境认知和环境对人的影响,而设计就是以特定的语言来促成这种表义的过程。所以,室内环境设计师在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必须思考精神功能要求(艺术感染、心理感受、视觉反映)。
室内环境设计的艺术表现是指在组织和塑造空间时,其内涵形式有两方面的属性:一种是内在涵义,另一种是外显方式。内在涵义是通过室内整体的环境氛围、室内环境心理感知、室内意境呈现出美感;外显方式是指运用形式美法则—适度、均衡、韵律、和谐,通过形式的外显方式呈现出美感。
1.室内整体环境氛围。室内整体环境氛围是室内环境呈现给人们的总体印象。不同功能、性质的空间应该具有不同的性格内容,即具有一定的个性特点。不同个性特点的空间会让人们产生不同的印象,如活泼、庄严、典雅等。在室内环境设计实践中,空间类型复杂多变,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每一个细部,都可能形成一定的氛围或是影响氛围的倾向及空间的个性。设计实践时,设计师应从空间的性质、用途、使用对象以及营销策略等方面去思索定位,以创造出不同感受的环境氛围。就像小型雅间需要亲切、温馨、典雅、轻松的气氛;宴会厅需要热烈、欢快的气氛;大型会堂则是庄严、宏伟、端庄的气氛。即使同是中餐厅,由于对象不同,其室内氛围也各不一样,如婚礼用的中餐厅,室内环境设计应具有喜庆、祥和、热烈的氛围;风味餐厅则应给人们朴实和亲切感、富有生活气息。
2.室内环境心理感知。室内环境设计不仅仅是满足使用功能,更重要的是创造一个室内生活环境,能使人在视觉上和心理上更具享受性。室内环境的心理感知和感受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指空间环境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就一般心理过程而言,人的感觉、知觉、认识、想象、思维、情感、记忆等心理过程是每个人面对特定空间环境时都会产生的心理反应,进而才会产生对室内环境的感知评价,如美感、新奇感、舒适感、恐惧感等。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对环境空间也必然各有其不同的心理反应和标准。研究个性心理,可以为有针对性的空间创意或设计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设计师要学会研究人的认识特征和规律,研究人的情感意志,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运用各种理论和手段去冲击和影响人的情感,使其升华,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利用景物与背景的反差,反差越大,人的感知力就越强,室内环境处理上应是互相衬托、主次分明。宾馆中庭的瀑布、喷泉、上下穿梭的观光电梯、跳跃式的灯光都是因为新奇或动态的物体易被人感知,能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而产生艺术感染力的。视觉具有先决性,由于人的视觉范围的渐进性,人们对环境的印象总是由一个个的小片段组成,只有先确定流线才能决定每一个“流线片段”上的画面,由一个个画面构成一组组引人注目的风景。
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联想的手法来影响人的情感,以扩大人对环境的感受深度和丰富理解。如触景生情的手法,就是利用人们对环境触景生情的心理,唤起人们熟悉的潜意识心理感觉。
约翰·波特曼曾说:“如果我能把感官上的因素融会到设计中去,我将具备那种左右人们如何对环境产生反应的天赋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创造出一种为人们所直接感觉到的和谐环境。”从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人对环境空间的感知是非常直接的,不需要经过太多的理性分析,因此,研究人们的心理感受对环境设计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人们对环境空间的感知能力是多层面、多角度的,包括空间尺度、比例、分隔、秩序、色彩、体量、光影等视觉元素,还包括听觉、嗅觉、触觉等其它元素。室内声场、光环境的塑造、绿色植物的清新空气、鲜花陈设品配置出的甜美温馨气息、不同界面材质触感等都构成了室内环境心理感受的要素。对于这些要素,在室内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和评价,注意相互间的统一与和谐,从而创造出空间环境的整体美感,提高室内空间的使用效益。
3.室内意境。室内环境设计是为人而设计的,人是环境存在的主体,人不仅有生理需求,更有着心理需求。在室内环境中,心理需求的满足,需要人与环境进行新的交流,从而让人体验到各种心理感受,如舒适、快乐、宁静、宏大、端庄等。因此,室内环境设计就必须创造出空间中的意境。
室内意境是室内环境所直接体现的创意构思、意图、主题,是室内环境中精神功能的高度概括,是一种蕴藏在感性形式之外的、能引起人无限深邃的思索和联想,给人以某种启示或收益的设计艺术美。
室内环境中的意境并非静止的,而是流动的,它是在一个主题下的多种美感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是最能体现出意境流动感的设计。素有“壶中天地”之称的中国园林艺术就是空间流动意境创造最为典型的代表,它通过门、窗的隔、对、借来突出景点,又通过水、廊的运用来连缀景点,使其串连成为一个整体。曲径通廊、小桥流水不仅使景观在移步易景的变换之中仍然保持了一气呵成的流畅,更重要的是在展示的动态中,在四维的时空中,彰显了中国园林无尽的魅力。如何使静态的空间环境化静为动,静中有动,从而丰富空间的内涵,是室内环境设计必须追求的目标之一。
室内环境的总体意境最终是对文化的反映,也就是说,意境的本质是文化的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意识所积淀下来的精华,从各个方面和层次来说,它都是设计创意灵感的重要源泉。因此,设计美的意境归根到底是从文化中产生出来的。一般将文化划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文化情调。它是设计中最为感性直观的要素,也是表层的要素。它表现为一种模糊的、印象化的文化趣味。其二是文化心理,它是指设计中弥漫在某个群体中的不系统、不定型、自发的文化意识,如民俗习惯、信仰和崇拜等。最后是文化精神,它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一切文化领域和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文化成果。文化精神已经成为民族、社会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和不断发展的动力。故宫建筑的理性精神、日本建筑的道禅色彩都属于文化精神层面的体现。
室内环境的意境是通过室内空间的布局、家具器物的样式、材料质感的搭配以及界面造型的选择等一系列环境设计来形成空间的整体美,营造出空间的意境美感,使人深深地感觉到设计内在的个性、情调、品位等内涵。它是设计师通过文化、科学、技术、生产各种系统要素整体化的联系,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人文科学的相互渗透,以及自然因素、人和社会因素的综合,而体现出的一种社会过程。通过室内形态所表现出来的客观实在的“景”,唤起人们的愉悦之“情”,这个情景交融的过程就是室内环境设计意境美的生成过程。
此外,室内环境设计中运用最多的形式美法则包括:适度美、均衡美、韵律美及和谐美。
综上所述,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艺术性关系到如何去塑造人的精神和灵魂,这是室内环境设计的宗旨,是新世纪、新时代对室内环境设计专业的要求和呼唤。只有提高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艺术品质,才能为人们创造出更美、更优雅、更舒适的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
①许亮、董万里:《室内环境设计》,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②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关键词:自然化;多样性;风格
建筑是为人的需要服务的,人是主体,建筑是客体,所以建筑设计除了满足物质功能之外,还必须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审美要求。室内设计尤其如此。
人类与大自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它有心理上与生理上的需求。自古以来,人们始终保持着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人们开设门窗,在室内放置一些自然物品。自然界存在着永恒的美感,人们在与自然交往的过程中,心灵得到净化与升华。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使人们远离自然。这是不符合人性化的需求的,因为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人会感到单调、烦闷,只有自然的生机,才能使人的疲劳陡然消退。
一、自然化的室内
人们对室内自然环境的需求不应满足于过去的仅仅几盆花草的摆设,而是应该追求自然化的整体效果,或是自然化的室内环境。这里,自然界的阳光,空气与水被引入室内,树木、花草和山石等都与人工环境紧密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室内环境。这里,你所感受到的决不是那种规范化的统一模式或冷冰冰的机械语言,而是领略到一份清新,自然与和谐的美感。同时,你也不必担心尘土,风雨的侵袭和噪音的干扰。
英国伦敦的喜来登情调旅馆,室内园中设有小岛、内湖以及密布的热带丛林。人们于休憩之际,感到浓浓的自然情趣。哈尔滨怡园酒店,以竹子为主题进行装饰,室内郁郁葱葱、绿满枝头。哈尔滨双福酒店则把东北农家院搬进了室内,给人以亲切朴实之感。
二、自然化室内环境设计的特点
统一性与多样性:自然化的室内环境设计,特点首先表现在其内容的统一性与形式的多样性上。或直接选用自然因素,或采用与自然有关的装饰,或者引用室外的装饰材料,设计方法等。自然界的山水草木最常用,置于室内,不是室外却胜似室外。
渗透感与不定感:谈到室内外空间的关系与流通,我们都不陌生,而自然化的室内,最能体现室内外空间的渗透与不定。
采用自然景物装饰室内,使得室外景色延伸到室内,既有室内感又有室外感,给人以丰富的遐想。而景色的引用,又使得室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即扩大了空间,避免了压抑的感觉。北京长城饭店的中庭,布置了许多通常放在室外的景物,如仙女雕像,中国式的小亭子等,看似室外,却在室内,体现出空间的不定性;大庆中乒基地将路灯、碎石铺地引入中庭并种植绿地,使得室内外有机渗透,令人感到宽畅、自由。
传统性与地方风格:任何国家和地区,都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史,建筑的室内也不例外。现代室内设计依然受到传统的影响,体现着地方风格。我国的传统建筑中,常常采用镂窗和景廊等借景方法,将大片室外景物借入室内,或采用人工自然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大山水引入了私家小庭院。广州白天鹅宾馆的大厅,采用大面积侧窗,将珠江之帆影与碧波充分借入,室内外融为一体。
亲切感与人情味:工业化的结果,使得大量现代装饰材料涌现。不锈钢,镜面玻璃等用品固然来的干净利落,但不免给人以冷冰冰的感觉,远不如传统材料有人情味。传统的木、砖、天然石等,使人感到质朴、亲切与自然。带有自然韵味的室内,往往以传统材料作为装饰,或以现代手法来创造传统风格,普通的砖墙饰面用于室内,它色调柔和,简朴而富于变化,既可以用此装饰一幅墙面,也可用来装饰整个空间。哈尔滨市望江宾馆大堂的咖啡区,采用室外化的设计手法,粗壮的树干,浓浓的绿叶,加上绿色地面,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三、自然化的室内环境设计手法
直接调用:这种手法就是直接调用自然词汇,将山水花草树木与瀑布的气息同生活环境有机的统一在一个空间里。寓景于情,寓情于景,兼有人工与自然山水的特点。这种方法在大型公共建筑中最常用。
间接引入:大自然本身就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可能条件下,充分引入天然美景,也是一种经济有效,因地制宜的好方法。
象征比拟:在室内设计中,表现出完整、真实的自然环境固然给人印象强烈,但并非所有条件下都有必要与可能采用这种方法,有时候,仅以一些自然景物或与自然有关的装饰予以点缀,也可以取得生动有趣的效果。
关键词 住院楼 室内环境 心理体验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楼工程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地上16层,地下3层,其中地下3层为人防,总床位585。在设计中,通过对住院楼发展趋势的研究,我们在其室内环境设计中采取了许多设计手法,力图使本住院楼向以人为本的绿色建筑进化。
住院楼和医院其他建筑的内部设计对病人评估此医院的医疗水平以及减轻病人的焦虑都非常重要。病人很少能直接评估医院所提供医疗服务的质量,然而在与医务人员的相互交流以及对医疗建筑内部环境的接触,心理的评估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因此,住院楼内部设计对于增强患者对医院提供服务的信心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在医院里治疗以及住院会使很多人感到害怕,恐惧的主要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对诊治过程的不熟悉和感到无助,还有可能在于进行治疗时病人对周围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当病人在做医学检查的时候,病人在生理上和情绪上是最脆弱的,这个时候,他的领域界限被为他做探察、穿刺、注射的陌生人所侵入。当护士检查需要病人脱去衣服,仅穿一件病衣时,连衣服所能提供的保护也将不复存在。所以说,即便是我们当中最勇敢的人在这些情况下也会感到害怕。那么,我们建筑师如何帮助医生突破这个屏障,在为病人提供检查和治疗等服务的同时,又不引起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当病人第一次踏入住院大楼,医护人员应该立即建立感情沟通,并使病人安心。病人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在室内环境上,如果还是过时的医疗设备、破旧的室内装饰.必然向病人传递了这样的信息 这个医院并不关心病人是否感到舒适,或者当东西破旧了也不愿意更换。毫无疑问,这些环境景象潜意识会提示这个医院的医疗体系也是过时的.这会导致病人丧失对医生的信任,并由此产生焦虑。
破旧的走道和装修很差的护士站在潜意识里让病人感觉这个医院的医疗技术已经落后了,并且一个连周围环境都无法保持好的医院的医务人员的水平必然有限。坏的荧光灯是对病人最大的蔑视,说明对细节极不注重,设备维护不到位。护士站里的工作人员应该始终在病人的视线范围内,并且应该是容易接近的,这样使得病人们感到亲切。即便是病人没有意识到住院楼室内设计所要表达的意图,他们也能在潜意识中读懂它。住院楼里环境的整洁与幽雅,向病人传递的信息可以使他们下意识的减弱对医护人员的提防心理,重视病人的舒适感可以加强他们的信赖。
因此,住院楼内部的诊疗环境应该有利于促进病人的康复,而不是加重其病情或者导致焦虑。医院环境应该是干净并令人愉快,而不令人恐惧的。可用现代的家具,引人注目的结构和协调的艺术品,令人愉快的色彩等进行调节。医务人员应该着装整洁、热情友善、训练有素,并随时关心病人的健康状况。
因此,我们在设计住院楼的内部环境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易于与医疗人员沟通
病人希望在一到达住院楼等医疗建筑的时候就被重视起来。并且在与护士对话时不被忽视。我们在住院楼首层设置宽敞的架空大厅,进行室内外的自然过度并直达电梯厅。在电梯厅的入口设置专门的导诊台。病人及其探望的家属在最初进入我们的住院楼就可以得到第一时间的指引及服务。同时,我们在每层病房区均设置了家属病人接待室以及能观看优美室外风景的等候休息区。每层护士站均邻近电梯厅及接待室,为每一位进入病房区的人员提供相应的服务。
2、人性化
病人希望住院的环境使他们远离焦虑和无聊,因此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色彩、室内温度、灯光和避开例如像噪音这样的环境心理刺激因素。
颜色对室内环境设计的影响:
(1)对打算进入一个房间或者空间的人,他要有颜色的视觉上的“准备”,因此入口应该被涂上互补色,这个也就是本住院楼工程的入口以及电梯厅的用色标准。
(2)颜色可以改变室内空间的形式,它可以拓宽、扩展、延长、缩短空间,并使人产生天花吊顶升高或降低的幻觉。走廊和病房的室内天花及墙壁的颜色,我们选用浅色调明快的颜色,地面则采用较为重一点的颜色,这样,使人产生天花吊顶升高,空间感觉更为宽阔,也会使病人的心理更为轻松一些。
(3)明亮的色彩看上去“重量”比较轻,由“重”到“轻”的颜色依次是:红,蓝.紫.橙,绿,黄。以此为根据,我们在住院楼内多“轻”的颜色来装饰建筑内表面,而用略为“重”的颜色涂刷家具的表面,使得整体协调。病房内大面积的木质壁柜不仅提供了充足的储藏空间,同时也为单调的墙面提供了装饰效果这里注意的是,病房区不应采用很“重”的颜色,会对使用人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
(4)正对窗户的墙通常应该是浅颜色的,不然它会吸收过多的日光,特别是在广州这个亚热带城市。在住院楼内,有窗户的墙和窗框应该是浅色调的,这样不会与白天的天空形成太过强烈的对比,高的对比度会造成视疲劳和头痛。
(5)浅色和小的图像看上去扩大了空间;深色和大的图案则使空间显得狭小。所以在休息区的装饰画,我们一律选用浅色和小的图案。在病房的色彩处理中,我们采用浅色调,并配以暖色调的装饰,使室内环境不显单调。
(6)视觉环境缺乏变化会引起感觉丧失。那些呆在疗养院、医院或者公共机构中的人特别需要灯光有所变化,墙壁有特征.并且摆放工艺品,使人们的神经系统恰当地发挥机能。单调的白色墙壁、缺乏生动有趣的图案或艺术品,会夺去人们大脑保持健康所需要的不断变化的刺激。所以病房楼的内装修需要在统一的基础上带有变化。例如,在儿科区采用大面积卡通贴纸,营造童趣的气氛,在血液透析科则采用带自然景观的壁画,创造宁静的氛围等等。
(7)低度的灯光,当灯光表面呈现轻微橙色、粉色或黄色时.物体表面颜色将显得正常;而在高度的冷色调光下,物体颜色外貌显得正常。因此,高度灯用冷色调,而低度灯最好用暖色调。
在保持室内怡人温度上,绝大多数的病房朝向正南,设置室外阳台和大面积透光玻璃门,把室外的阳光和新鲜空气引入室内,同时,出挑的大阳台也起到对直射阳光的遮挡作用。同时整栋住院楼采用中央空调,在有需要的时候开启,以保证室内温度的舒适度。
在照明设备的选择上,住院楼基本上都采用光管照明,选用接近自然光色的日光灯管,在保证设备的通用性的同时,使室内光环境更怡人。
在避免噪声干扰的方面,在我们的设计中,病房之间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分隔,并且病房区与治疗区采用走廊分开。后勤服务区与医务人员的办公区均与病房区分隔,在保证方便性的同时,避免了互相之间的噪音干扰。
1、 方便性
在住院楼内,病人以及医务人员均希望能尽快且方便地进出住院楼的各个场所,减少交通上的时间。顺应这个要求,我们把护士站、治疗区设置在病房区的中部,医务人员办公室也贴近治疗区。这样,既方便各个位置的病人到达治疗区,也使护士和医生到达各个病房的距离最短。主要的电梯厅设置在病房楼的中间位置,方便各个地点的人流集中使用。清洁电梯和污物电梯分设于楼层的两边,流线清晰,便于使用。
2、 注重个人私隐
病人要求隐私权和隐秘性,特别是在住院过程中和在治疗的偶遇过程中,病人不想过多地听到别的病人的秘密,也不希望自己的秘密被其他人过多地听到。因此,我们设计的各类治疗房间均作隔声处理,并且治疗区和病房区分开,既减少干扰又保证了病人的个人隐私。同时,病房之间均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墙分隔,隔声效果良好。接待室以及等候休息厅均设置与病区相邻,阻止了无关人员进入病区并保证了病人的个人隐私。
3、 体谅病人的难处
病人要求病区内要有明确标识、设施以及坐位适用于老人以及那些有各种难处的病人。因此,在病区走廊上、卫生间以及各种治疗房间均设置扶手,在明显的地方设置了指示牌,并设立广播呼叫系统,以方便病人。在病人休息区内设置坚固并舒适的座椅,并配有饮水机等相应的服务设备。同时重病人也是需要体谅,他们希望在住院的期间能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因此,在本病房楼中,重症监护室均设置在楼层的东南面,远离那些易产生噪声的区域。
4、 亲近自然
病人特别希望看见天空、花园,能看到鱼缸、水以及室内植物,这些事物把他们与自然相联系。在本住院楼的病房中,病人可以透过朝南的落地大玻璃阳台门欣赏室外的风景,南向大阳台不仅提供了晒日光浴的好地点,同时也遮挡了南向的直射阳光。同时,能大面积开启的阳台门,配合直通病区走廊,使建筑物南北对流。阳光及对流的空气,对于广州这个处在亚热带多雨地区的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住院楼室内的休息区配置有各种绿色植物,为病房区增加一抹绿色。在病房中没有东西能替代绿色植物,如果采用人造植物,虽然会减少维护成本,但却暗示真的植物在这样的环境里无法生存,病人可能潜意识感到自己无法康复。另一方面,鲜亮、健康、的绿色植物增加了病人的安宁。
以上是我们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楼设计的过程中,对住院楼室内环境设计的一点总结。住院楼作为一种功能十分复杂的民用建筑,其设计除了需要符合建筑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外,还应考虑室内环境对使用人员的影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科住院楼设计,是我们朝这个目标迈出的一小步,作为一个建筑师,应该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责任,为我们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医疗场所和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书如下
1、《医院建筑与设备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设计资料集7》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室内设计的色彩因素
光是万物之源,由于光的存在,才产生色彩,没有光便没有色彩。在环境设计中色彩是最基本的要素,它的存在离不开具体的物体,却具有比形态、材质、大小等更强的视觉感染力,不同色彩的引导着人类的不同感情,不同的色彩搭配,也相应的透露出设计者不同的情感挺向,具有文字、语言无法替代的作用。色彩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美学理念,还要运用色彩心理学、生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根据不同场合、时间、空间需求,相应的选择色彩搭配,使色彩本身的美感作用达到最好的统一。由于眼睛的特殊性,人在接受色彩的过程在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偏差,在室内不同的光照下同一色彩会呈现不同的色彩效果。现代科学研究证明,当视网膜上某一部位发生光刺激时,会引起邻近部位的对立反应,色彩通过属性的特征给人以主观的心理反应,导致某种心理活动与情绪的产生,相同的色彩在不同的室内环境中给人产生的感觉也不尽相同的,不同个体对色彩的审美心理也有不同的体会。色彩刺激的直接性,通过联想,使色彩产生象征意义,影响人的情绪与心理活动。象征性色彩是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是人类文明的一部分。色彩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对空间效果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整室内空间感觉、光线明暗体现室内空间的个性来引导观者的视觉美感。在传达视觉信息中要符合环境的需要,视觉信息中积极、正面功效才能发挥的更好。室内色彩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特点,不同的使用性质与需求以及停留时间长短所需环境气氛等因素,确定室内主色调,合理选择恰到的色彩配置。室内环境色彩设计由多种色彩组合,主要有背景色、主体色和强调色三大类。配色方法也有单色相配法、类似色配色法、对比色配色法、双重补色配色法、三对配色法、六角色配法等。室内色彩主调的选择是色彩设计中首要的问题,贯穿整体室内空间。色彩的呼应、重复给人以视觉上的联系与运动意向,色彩有节奏的布置排列从而产生韵律,室内环境色彩搭配的和谐一定要考虑配色协调关系,来体现室内色彩环境的设计整体性、统一性,辅助色彩和点缀色彩搭配的合理运用最能增添艺术气息,从而打造出舒适、高雅的室内空间。各种色彩合理搭配的巧妙组合,使室内色彩达到完美多样统一,创造出心旷神怡的室内环境效果。
室内色彩设计主要通过整体色彩的和谐来进行室内主体色调的延伸。而室内空间主体色彩的选择更要符合色彩功效学和色彩心理的要求,根据色彩所具有的固有特性引导空间的视觉效果,用色彩划分空间得到希望营造的特殊气氛。在一些特殊地理环境的室内环境设计还应考虑地域气候特征和风俗习惯等。地域的气候特征对室内色彩基调的选择主要表现在气温方面,直接影响人们生活的舒适感,视觉上的需求导致不同的心理反映。室内环境色彩设计按照空间来划分,可分为商业空间、城市交通建筑空间、办公空间、文化教育空间、医疗空间、家居空间等等。由于室内色彩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所以能够直接影响人们在环境中逗留的时间,在选择室内色彩时应根据空间的用途、功能的不同来选择正确的色彩搭配,通过色彩协调性去获取心理上的平衡,比如在医疗手术室中由于医生长时间接触血色,易引起疲劳,色彩大多运用冷色来加以调节;在餐饮空间如果想营造可以休息久坐高雅的环境,则应使用淡雅色,以快餐为主的餐厅则应使用一些比较艳丽的色彩;体育竞技场馆经常采用纯度比较高的红黄等色彩来刺激运动员的求胜欲;阅览室、图书馆以营创安静的环境,则用偏冷纯度比较低的色彩。每个空间对色彩的需求各自不同,只有充分了解色彩设计的属性特征,才能创造出一个视觉舒适的空内环境。
结束语
关键词:室内环境设计;展示设计;发展趋势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087
1 中国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特点
中国博物馆是中国文物的收藏、展示和科学研究机构,博物馆随着历史的进步逐渐人性化、合理化、科技化。博物馆的室内环境设计应当把空间布局、教育展示的主题形式和科技、艺术性等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表现为如下几个特点:
1.1 空间的人性化与流线的合理化
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中,空间是否人性化、流线是否合理化在博物馆设计中很重要。常用的组合类型有:串联式、放射式、通道式三种基本交通流线形式。中国博物馆的空间安排的是否合理和参观流线是否顺畅清晰是衡量设计好坏的重要标准。博物馆不仅要在做好空间人性化、流线合理化的基础上,还要挖掘展品摆设和参观流线的合理布置上。
1.2 主题与形式的关系
博物馆最初设计就是“收藏各种文物,然后用柜子摆出来”而已。很多博物馆忽略了“藏品”代表的丰富文化的展示。因此在博物馆设计中,必须考虑其多维性特征,进行多方面考虑。
1.3 信息化时代展示科技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博物馆设计从以前的声、光、电手段到现在的高新技术应用。它从立体、平面、环境和空间等多个角度,运用实物、音响、图片、色彩等多种视听语言,广泛追求视觉传达设计的目标。博物馆交互式自助设备,如电子画册、自助讲解机等的广泛应用,也为参观者提供了便利。伴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二维码技术也应用到我国部分博物馆展陈教育中。比如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地,参观者可以利用智能手机扫描展品的“二维码”,“把博物馆‘扫’回家”,以此丰富自己的参观体验。同时,智能通讯设备的应用也让手机、微信导览成为现实。
1.4 艺术性展示空间
“艺术”指通过形象的塑造反映客观世界、作者观点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思想意识与活动。博物馆设计具有时间艺术的特征。时间是博物馆展品要考虑的最重要元素之一。要考虑展品以何种视觉形象展示出来。展品在一定光线中展出空间不再严肃拘谨。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中,艺术性展示空间就是以展示展品的艺术性为重点。
2 博物馆室内环境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伴随经济的迅速发展,博物馆作为显示国家文明发展水平的重要场所,公众对博物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博物馆不再是陈旧、单一、枯燥的。实务上未来博物馆将更多的应用高科技,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加国际化。博物馆本身就成为了一件艺术品,用自己独特魅力感染着人们。
2.1 博物馆的专业化发展将更加完善
在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的今天。博物馆逐渐从简单的文物标本转变成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的文化教育传播机构和娱乐休闲机构。随着博物馆逐步科技性兴起,观众鉴赏水平的提高,博物馆也成为了艺术的殿堂。
2.2 观众与展品互动增加
每一个有影响力的博物馆,都有自身很强的社会服务性。主要表现在社会教育性上。每个展品背后都有一段自己的血泪史,之前大众很少去博物馆参观的原因是对历史不感兴趣,对博物馆的展品食之无味。社会教育通过大众参观博物馆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和得到展品给予大众的享受,长时间观看展品会感到乏味。所以博物馆设计关键要用通俗易懂、生动趣味的讲解方式让参观者着迷,同时客观上也就激发了大众对历史的兴趣,提升人们的文化素质。博物馆必须改变“重展”不“重教”的落后局面,形成观众与展品互动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学相长”的功用。
2.3 多媒体技术展示方式层出不穷
如今的博物馆再也不是产品的说明书,要使博物馆的展品生动,动静相结合,活灵活现的展示,光影手段渐渐出现,很好的展现展品的美。并且也随着科技的发展开始逐步通过声光电等现代高科技手段把单一的平面展示发展成动态的立体展现,让大众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情不自禁想了解展品的历史。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数字展示技术盛行,传统的实体博物馆展示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博物馆利用多媒体使人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展品,可以触摸,可以对话,可以参与,更好的展示出展品的内涵。
3 结语
没有记忆的民族是不幸的民族,没有记忆的城市也无法拥有美好的未来。博物馆的设立就是为了收藏、研究、展示、宣传这样的一种记忆。博物馆室内设计发展变化迅猛,它所涉及的学科是丰富多彩的,包涵的事象也是难以穷尽的,博物馆事业是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事业。
参考文献:
[1]尚慧芳.展示光效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梁思成全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郑曙阳.绿色设计之路――室内设计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M].建筑创作,2002(10).
[4]彭文青.博物馆展示空间场景创作[J].2010.
[5]史坦利・亚伯克隆比.室内设计哲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6]赵颖.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科学表达[J].浙江自然博物馆,2005.
[7]耿舒畅,李涛.展示设计[M].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