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生命的格言

关于生命的格言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生命的格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生命的格言

关于生命的格言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大学生,应对方式,人格特质。

分类号 B848.9

1问题提出

现代社会的高度信息化与多元性,在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比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的同时,也给人们的选择与适应造成困难,人们需要经常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面对社会生活的各种变化,以便更好的适应现实,发展自己。应对方式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与行为措施的过程[1],并且情绪反应包括愤怒或抑郁等也是应对过程的一部分[2]。20世纪80年代国外学者Folkman和Lazarus将应对分为对抗、淡化、自控、求助、逃避、计划和自评等8种,分别划为问题应对和情绪应对。90年代我国学者肖计划等在参考Folkman等研究的基础上,筛选编制出的应对方式测验包括问题解决、自责、求助、幻想、逃避和合理化6种,后来卢杭生等修订自Folkman等的老年应对问卷,包括面对、淡化、探索、幻想、回避5种,分别划分为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类[1]。尽管研究者在应对方式测验所涉及的具体类别方面略有差异,但关于应对方式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及性质是基本一致的,那就是应对集中体现在个体对于各种现实事件的认知、情感、行为的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方面。个体应对方式是一个受主体自身的人格特质、认知评价、年龄和外在的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影响的主体变量,而其中的人格特质则是一个最为重要与关键的影响因素。它不仅会直接使个体表现出在应对方式方面的一些较为稳定的应对风格和倾向,同时,它也是影响个体的认知评价和社会支持等其它与应对方式有直接联系的主要因素。因此,从根本意义上讲,个人的应对方式是一个人的人格及其特质在现实中的一种心理与行为的表征。不同的人格特质所形成的应对方式往往是不尽相同的[3]。Bishop等对警察的研究发现,人格特质与应对方式有明显的相关。警察积极的应对方式与严谨性、外向性、开放性和顺同性等人格特质呈明显的正相关[4]。胡赤怡等研究发现,警察的消极应对方式与其外向性、开放性、顺同性人格特质呈明显负相关[5]。而作为社会一个较为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其应对方式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本文仅以652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在学习、人际交往、择业等各种生活活动中的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专门研究。

2研究方法

2.1被试

在一所面向全国二十多个省市招生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师范教育和医学两个学科的大二、大三两个年级中,按其人数比抽取683名被试,其中师范教育学生352名,医学学生331名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

2.2工具

研究同时采用了“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验”[6]两种测验。其中的“大学生应对方式问卷”主要抽取了由肖计划与许秀峰关于“应付方式问卷”中因素负荷较高的30个项目[7],同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并参考卢杭生等其他应对方式测验[8],分别由认知、情感、行为三个维度的应对方式共计60个项目编制而成。在认知应对方面有18个项目,其中反映其积极而合理认知和消极而不合理的认知各9个项目;情感应对方面有16个项目,反映其积极与消极的各有8个项目;在行为应对方面共26个项目,反映其积极和消极的项目各为13个。为了能区分其被试在每个项目上的反应程度,采取五级记分的形式。先在小范围的大学生中进行了预测,经过两周后进行复测,其重测信度为0.82。正式施测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教师,按照同一指示语,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分别对两个专业的被试同时进行两种测试,对有关答题试卷及时收回。对收回的答卷按有关答题的基本要求进行逐一审查,剔除无效答题试卷31份,其中医学专业的19份,教育专业的12份,最后有效问卷为652份,其中教育专业为340份,医学专业312份,有效问卷占95.5%。采用SPSS11.0对这652份有效答卷进行数据统计处理与分析。

3结果

3.1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3.1.1大学生认知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将大学生的认知应对分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其中积极的认知应对指大学生对主要社会生活事件所持的各种合理的认知方式及正确的观念,消极的认知应对是指其对主要社会生活事件所持的包括幻想在内的一些非理性的思维和错误的观念。由表1可知,所测查的大学生的认知应对与其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的积极认知应对与其B(聪慧性)、E(恃强性)、F(兴奋性)、Q1(实验性)等人格因素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其L(怀疑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其C(稳定性)、G(有恒性)、H(敢为性)、Q3(自律性)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O(忧虑性)、Q4(紧张性)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消极的认知应对与其中的I(敏感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E(恃强性)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L(怀疑性)、O(忧虑性)、Q4(紧张性)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其C(稳定性)、G(有恒性)、Q3(自律性)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

3.1.2大学生情感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同样将大学生情感应对分为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情感应对主要指大学生对各种社会事件所持的乐观的心境与积极的体验,消极的情感应对主要是指其对各种社会生活事件所持的痛苦、抑郁、愤怒等负性情绪反应与体验。由表1可知,所测查的大学生情感应对方式与其人格因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中的积极情感应对方式与其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Q3(自律性)等人格因素均构成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其L(怀疑性)、O(忧虑性)、Q4(紧张性)人格因素均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消极的情感应对方式与其L(怀疑性)、O(忧虑性)、Q4(紧张性)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其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H(敢为性)、Q3(自律性)等人格因素均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

3.1.3大学生行为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

本研究也将大学生行为应对分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行为应对主要指大学生对各种社会生活事件所持的包括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和努力去解决问题等应对措施,消极的行为应对主要指其对各种社会生活事件所持的包括攻击、逃避等反应。由表1发现,所测大学生行为应对方式与其人格特质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系,其中积极的行为应对方式与其A(乐群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Q3(自律性)等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其O(忧虑性)、Q2(独立性)、Q4(紧张性)等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消极的行为应对方式与其L(怀疑性)、O(忧虑性)、Q2(独立性)、Q4(紧张性)等呈非常显著性正相关(p<0.01),与其A(乐群性)、C(稳定性)、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Q3(自律性)等均表现出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

3.2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其次元人格因素的相关分析

3.2.1大学生认知应对方式与其次元人格因素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其次元人格特质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如表2所示,被测查的大学生所表现的认知应对方式与其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积极的认知应对方式与其内外向性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其适应与焦虑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大学生所表现的消极认知应对与其适应与焦虑的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其内外向性、安详机警性的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尤其是其中的适应与焦虑次元人格因素,无论是同积极的认知应对还是消极的认知应对的相关性均较高,其相关系数都在0.3以上。

3.2.2大学生情感应对方式与其次元人格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测查的大学生所表现的情感应对方式与其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大学生积极的情感应对与其内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次元人格因素存在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其适应与焦虑的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大学生所表现的消极情感应对与其适应与焦虑的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其内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怯懦与果敢的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尤其是适应与焦虑两种次元人格因素无论是与其积极的情感应对还是消极的情感应对的相关程度更为密切,其相关系数均在0.33以上。

3.2.3大学生行为应对方式与其次元人格因素的相关分析

被测查的大学生所表现的行为应对方式与其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其积极的行为应对方式与其内外向性的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其适应与焦虑的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其消极的行为应对方式与其适应与焦虑的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其内外向性、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性的次元人格因素之间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尤其是适应与焦虑、内外向性三个方面的次元人格因素,无论是与其积极的行为应对还是消极的行为应对之间的相关性更为密切,其相关系数均在0.3以上。

4讨论

由以上分析发现,所测查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其16PF人格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从应对方式总体方面来看,稳定性、敢为性、自律性人格特质与其积极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应对均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这三个方面的消极应对均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同时,其忧虑性、紧张性人格特质与其在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积极应对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而与这三个方面的消极应对则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尽管不能简单而直接从这种相关中解释其因果关系,但依据16PF测验的解释和根据生活所反映的经验事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那些在情绪上稳定而成熟、沉着、自信、少有顾虑、心平气和、知己知彼且自律严谨等人格特质的大学生能够更好的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积极的应对方式,而那些具有情绪激动、易烦恼忧虑、畏怯退缩、缺乏自信、经常矛盾冲突,不顾大体、紧张困扰人格特质的大学生在平时这些方面会更容易表现出一些消极的应对方式。

通过进一步对所测大学生16PF次元人格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与其所测的次元人格因素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从总体上讲,所测查大学生在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积极应对与其内外向性的次元人格因素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而与其适应与焦虑的次元人格因素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其在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消极应对方式与其内外向性、感情用事等次元人格因素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而与其适应与焦虑的次元人格因素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由此分析不难看出,那些在适应与焦虑上得分低,而更趋于外向者,在现实生活中更倾向于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表现积极的应对,而那些在适应与焦虑上得分高,而性格趋于内向者在现实生活中更倾向于在认知、情感、行为方面表现消极的应对。虽然从这种相关研究中难以确定这些次元人格因素与其应对方式之间的孰因孰果的关系,但不管怎样,这种研究结论与我们的现实经验是基本一致的。现实的经验事实表明,那些焦虑水平低、适应性强而性格外向的大学生在现实中更容易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去面对和处理各种生活事件,而那些焦虑性高、适应性缺乏而性格内向的大学生往往会采取各种消极的方式去面对与处理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 姜乾金. 医学心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2 朱熊兆, 姚树桥等译,Shelley E. Taylor著. 健康心理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3 顾瑜琦, 刘克俭. 健康心理学. 北京: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4 Bishop G D, Tong Diong S M, et 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and personality among police officers in Singapor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 2001, 135(3): 353~374

5 胡赤怡, 催占君等. 警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人格特征的相关分析.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9, 642~643

6 李绍衣. 卡特尔十六种个性因素测验指导手册. 辽宁教育科学研究所. 1987

7 肖计划, 许秀峰. “应对方式问卷”信度与效度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6, 10(4): 164~168

8 卢杭生, 姜乾金等. 中老年人应对方式初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0, 3, 93~95

COPING STYLES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 OF 652 EDUCATION AND MEDICINE MAJOR STUDENTS

Peng Haoxiang

(Tian Jiabing Education College, China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Yichang443000)

Abstract

关于生命的格言范文第2篇

1、爱绿护绿,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珍惜资源。

2、还”地球妈妈“一张洁白、干净的”脸“吧!

3、手下留情,足下留青,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4、保护环境,就是爱惜生命。

5、植树造林,功在千秋。

6、留住草的美,体现你的美。

7、捡起一张废纸,就是消除一份污染。

8、爱祖国,护绿化,保清洁,爱家园。

9、兴我中华,爱我昆山。爱护家园,人人有责。

10、让绿色与我们共存!

11、天空湛蓝,河流洁净,花儿娇艳——理想家园。

12、鸟语花香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去创造。

13、地球只有一个,失去它,我们到哪里去寻找家园。

14、和大自然心与心的交汇,共创地球美好家园。

15、水是一切生命的起源点。

16、保持地球生态平衡,就是保护人数自身。()

17、绿化做得好,染污就减少。垃圾分类放,环境有保障。绿色社会,共同铸造。

18、含一滴水,还一份真情。

19、人类是花的根,环境是未绽的花苞,根努力就能开出美丽,反之只有枯竭、谢落。

20、保护环境,刻不容缓。

21、让白色染污永远消失!

关于生命的格言范文第3篇

1、人人有享受人生幸福的权利,而获得爱情就是人生的一种幸福.---(法)司汤达

2、为着品德而去眷恋一个情人,总是一件很美的事。--(希腊)柏拉图

3、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

4、爱情是不能定做的。---(法)巴尔扎克

5、爱是不知足的。有了幸福,还想极乐园;有了极乐园,还想天堂——雨果

6、爱是一种无私的付出和牺牲,人活着就是为了快乐和幸福,你之所以爱她也是想让她快乐和幸福,而因为她快乐所以你快乐,因为她幸福所以你幸福。

7、爱就是充实了的性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泰戈尔

8、有爱慰籍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法·彭沙尔

9、爱情需要精心地加以维护。新奇的魅力,只是昙花一现而已。——摩路瓦

10、我宁肯为我所爱的人的幸福而千百次地牺牲自己的幸福。——(法)卢梭

11、我的灵魂紧紧地依附在你的身上,你的爱情是我生活中的灿烂之光——歌德

12、地球无爱则犹如坟墓.---(英)勃朗宁

13、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都将变成黑夜。——(法)罗曼罗兰

14、开得太早的情窦会很快地萎谢的——(英)乔叟

15、恋爱不是慈善事业,所以不能慷慨施舍。——(英)萧伯纳

16、面貌的美丽是爱情的一个因素,但心灵与思想的美丽才是崇高爱情的牢固基础——(俄)契诃夫

17、爱如果为利己而爱,这个爱就不是真爱,而是一种欲。---爱德门

18、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印度·泰戈尔

19、爱是理解的别名。——印度·泰戈尔

20、爱是一件甜蜜的痛苦。——(英)莎士比亚

21、关于爱,我们可以说,越纯洁,越含蓄。——(英)哈代

22、爱情从来就既是令人激动的回忆,又是明快清澈的期待。——(保)基瓦西列夫

23、真诚的爱在奉献的时候最为丰富。---(德)盖贝尔

24、爱,可以创造奇迹。---(英)莎士比亚

2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26、人间如果没有爱,太阳也会死——雨果

27、人生是花,而爱便是花的蜜——雨果

28、真的爱情是永不凋谢的——雨果

29、爱情是生活中的诗歌和太阳——苏霍姆林斯基

30、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31、把身心交给一个你甚至并不尊重的人,这是可怕的。——(俄)陀思妥耶夫斯基

32、真诚的爱情的结合是一切结合中最纯洁的。--(法)卢梭

33、爱情是叹息吹起的一阵烟;恋人的眼中有它净化了的火星;恋人的眼泪是它激起的波涛。它又是最智慧的疯狂,哽喉的苦味,沁舌的蜜糖。——英·莎士比亚

34、爱情是生命的火花,友谊的升华,心灵的吻合。----(英)莎士比亚

35、单凭美貌而获得的爱,那爱情是非常脆弱的。----里海尔

36、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印度)泰戈尔

37、要获得爱情的幸福,请先学习如何使对方快乐如神仙。——(比)布里鲁

38、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教我们重新做人。---(法)莫里哀

39、恋爱,从发现意外性的东西开始。——(日)山口百惠

40、爱不起来的人不必虚伪地去爱。---(日)国分康孝

41、我是幸福的,正因我爱,正因我有爱。——白朗宁

42、爱是女人出行的勇气,爱是女人凝视的星星,爱是女人航行的罗盘。——(德)丁克拉格

43、爱是理解的别名.---(印度)泰戈尔

44、爱是需要彼此牺牲的……片面的牺牲只能造成片面的爱。——(法)罗曼罗兰

45、抓住幸福的时机,去爱和被爱吧——列夫托尔斯泰

46、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兰

47、为爱情赌气,就丧心病狂了!——(西)塞万提斯

48、爱情不公不能买卖,而且金钱是必然会扼杀爱情的。——(法)卢梭

49、高尚的女子注意于男子的心地更甚于注意他的外貌。——(英)莎士比亚

50、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51、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中国〕《礼记·大学》

关于生命的格言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对话 语文课堂 生命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2-003

语文教学中,课堂对话作为一种生命关怀的方式,应能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应成为学生精神生命发育的一种抚慰、一种启迪、一种赏识、一种引领。

一、对话,一种心灵的抚慰

一位教师上《做一片美的叶子》,教学行将结束的时候,他安排了一次练习。因为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对于这个练习,学生表现得非常活跃,讲得也非常好。最后发言的是一个女孩,她说:“家把爸爸、妈妈、孩子结为一个整体,每个人在家里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可是,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都不愿意要我,我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我……我很难过。”

女孩说完后,教室里非常安静!大家都在看着教师。只见教师走上前,把女孩搂在怀里说:“孩子,不要难过,老师给你讲个故事。我非常喜欢一种小动物,叫珍珠贝。这种贝类,如果有沙子什么的跑进里面去,它会把它们包起来,最后变成一颗珍珠。孩子,不用难过,用自己的善良包容人生所遭遇的一切挫折与困难。这样,你的内心就会长出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这番应对,既有肢体语言――搂在怀里的动作,又有自然的语言――关于“珍珠贝”的故事。这就是对话。显然,这番对话抚慰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它同时也抚慰着其他的孩子。人生有太多的苦难,太多的伤感。碰到这些不幸,我们该怎么办?人们相互之间言语的慰藉就是最好的疗伤药,这就是所谓的“心灵鸡汤”吧。

二、对话,一种智慧的启迪

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对话的意义在它的每一个当下,这个观念相当重要。对话的每一个当下,都是师生本有的思想、激情、智慧的一种澄明。”

支玉恒先生上《地震中的父与子》,学完全文后,支老师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真实感受。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归结成一句话,如果能写成格言、警句就更棒了。学生交流时,有一个学生说:“当别人对你说话时,你一定要信任他。”这个学生的发言一下子让课堂陷入了窘境。碰到这种情况,支老师的应对却是气定神闲。

师:请你再读一遍刚才的话。

(该生还没有觉悟,又响响亮亮地说了一遍)

师:孩子,要是坏人对你说话,你也信任他?

(该生摇摇头)

师:不要紧,我知道你并没有这个意思。你想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起码的信任,是吗?能不能修改一下你的话,让它更能表达你心中的感受?

生:(开窍了)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信任,只有信任才能产生爱的力量。

师:(高兴)我没看错你,因为我充分信任你!

听听,前后之词简直判若两人!这就是对话的力量。这是支老师在充分倾听、充分理解学生的言说之后进行的一种艺术性、智慧性的对话。好的对话是对学生智慧的启迪,教师点拨与不点拨,对学生的精神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三、对话,一种生命的赏识

实际上,孩子成长的动力,更多的来自他们的伙伴,来自亲人与教师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欣赏和激励。因此,课堂当中的对话,就应该以赏识、激励为主。《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教学中,有一个交流读后感的环节,而交流开始后教师就变着法儿夸赞学生。

生1:诗曰:“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冰心奶奶却说:“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我觉得“儿童”和“游人”换了一下,就可以看出冰心奶奶心里有儿童,因为心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师:是呀!心里有儿童,眼里才有儿童;眼里有儿童,笔下才有儿童。

生2:太阳是光明的、温暖的。冰心奶奶说:“孩子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教师没有应对,点了点头。这是首肯。)

生3:读了课文我知道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美在儿童。

师:很好,请你在这句话的下面画上破折号,签上你的姓名。记住,这就是你的读书格言。

……

这个教学片断真是对话不息,赏识不断。有肢体语言式的,有认同强化式的,有提炼上升式的,有指点方法式的。不管这个式、那个式,来个九九归一,那就是“赏识”。学生长期在这样的赏识环境中学习,必定会健康、优秀地成长!

四、对话,一种价值的引领

对话能否做到步步提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能不能面对看似很普通的对话,把其中的价值一点一点挖掘出来。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中,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之前有一段话:“时间过得好快,寒冬刚过,早春来临。刘备打算三访孔明。关羽、张飞都不耐烦了。张飞说:‘哥哥不用去了,我用一条绳子把诸葛亮捆来就是了!’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有一位教师在执教这段话时,让学生先自由读一读对话,然后指名学生站起来跟教师一起分角色朗读。一个男孩在读刘备的话时,在“如此无礼”后停顿了一下。教师很敏感,马上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学情进行引导:“我们来讨论讨论,这个地方读的时候需不需要停顿?说说理由。”讨论结果是学生一致赞成停顿。

生1:这个地方停顿一下,是因为刘备心里想:“我后面的话到底该不该说呢?他毕竟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呀!”

师:是呀,一个是情同手足的结拜兄弟,另一个却是尚未见面的一介书生。刘备是犹豫了一下,但仅仅就是犹豫了这么一下,他马上就说出了下面的话。由此可见――

[见什么?见刘备的求贤若渴,见刘备的礼贤下士。教师这个跟进的过程,就是价值引领的过程。这样,“三顾茅庐”这个故事的文化象征意义也就出来了。对于诸葛亮这样的大智大贤,就是该这样去求啊!]

生2:刘备一上来就骂得很凶,他有些上气不接下气了。所以要停顿一下,好换口气。

师:为什么要斥责?为什么还要大声斥责?以致一口气都缓不过来呢?由此可见――

[可见什么?可见刘备实在是太需要诸葛亮了!太需要智囊人才了!这样的应对,对出的是故事的文化意蕴和内涵。]

生3:这是一个反问句,为了加强斥责的语气,就需要停顿一下。

师:是啊,如果把反问句改成这样:“你真是太无礼了!”行吗?

生4:不行。

师:为什么?又是斥责,又是反问,又是停顿,刘备到底想告诉张飞什么?

[这就是文本全部的意蕴和价值:张飞啊,你这个蠢物,你懂大哥的心思吗?]

这个教学片断中的对话由就事论事上升到了就事论理。这个理,就是一种价值,一种文化,这才是对话的终极关怀。所以,看一堂课本身有没有价值,就要看这堂课有没有把文本的价值充分地挖掘出来。

关于生命的格言范文第5篇

面对大学生漠视生命、伤害生命甚至否定生命的现象,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当代大学生为什么如此不尊重和珍惜崇高而伟大的生命?答案也许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就是因为缺乏对生命及其价值的科学思考,也就是说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一、生命价值观的基本定义

根据马克思关于价值的理论,生命价值是作为生命主体的人对自身和社会的积极效用,它由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的社会价值构成,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辨证统一,人要认识到生命存在的唯一性、不可替代性、不可逆性和基础性,把保持生命的存在作为人类活动的第一原则;另一方面,又要认识到生命的存在只是人的存在的基础,而决非是人的存在的最终目的,生命的存在除了应该珍惜、维护好生命本身的价值,还应该创造性地去成就生命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二、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1)多数大学生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第一,能较好的认识生命并珍惜生命。大学生平时是比较关注生命,认同有关生命的格言“天生我材必有用”、“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等。第二,对于自杀、杀人等现象持基本否定的态度。 对于杀人或者自杀的问题,大学生都认为自杀是对生命的轻视是不可取的,是对家人的极端不负责任。关键是大学生要能通过死亡这一客观存在的必然的认识,既要加倍珍惜现有的生命,明白生活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努力学习知识技能以便更好的实现生命的价值。第三,对生命的价值的评价标准观点多样但主流积极。

(2)少数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处于消极层面

第一,就是漠视生命。马家爵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四名同学,在狱中,当记者问他“4个年轻同窗的生命在你的铁锤下消失了,你对生命有过敬畏感吗?”,马家爵(茫然)说:“没有。没有特别感受。我对自己都不重视,所以对他人的生命也不重视。”可见,漠视生命的人,也必然会带来造成人格的扭曲和人性的缺陷,严重的甚至会发展到采取极端的方式去否定生命。第二,就是否定生命,大学生因为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而导致了对生命的否定。我们必须明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其现实的存在是人的一切可能性的基础。第三个就是游戏生命,很多大学生把时间都浪费在网吧,沉醉于爱情的美梦之中,整天无所事事,东游西荡,正是缺乏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表现。

四、大学生正确生命价值观缺失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使得人们更加关注经济利益和物质生活的富有,于是,不知什么时候“一切向前看”被演绎为“一切向钱看”,“有钱就有一切”的观点占据了大部分人的头脑。如果我们的大学生仅仅将上大学的目的定位在赚取更多的金钱,而不注重价值观的修养,终有一天,会因为自己行为的不正当而被法律剥夺追求幸福的步伐甚至是生命的权力。

(2)教育原因

现行的教育中,更多的是注重人们的知识培养和技能培训,将个体的价值等同于他将要取得的社会地位和工资收入。最终,将受教育者塑造成或政治或经济的工具,而很少体现对人性的关怀,对生命的关爱,对生命意识的培养。当我们的教育真正培养起学生懂得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时候,弥漫在我们周围的挫折感和无助感就一定不会这么深,自杀率就一定不会这么高。

(3)家庭原因

由于家长总盼望儿成龙女成凤,只知道一个标准,那就是学习成绩。在这种心理下,这必然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有些学生自杀的原因就是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害怕受到父母责骂而自杀的。对于家庭来说,家庭成员之间应主意经常的沟通与交流。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生活和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孩子健康的心理,引导孩子健康的成长。

五、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措施

(1)树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本身,在我们致力于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时,还应注重于提高社会对人本身的认识。人不是物质和科技的奴隶而是其主人。一个健全的社会,应该是始终把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的社会,应该是尊重人的生命,给人的生命实现其价值留有广阔发展空间的社会。在社会中广泛进行有关生命意识教育,营造一个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识打下社会基础。

(2)增设生命价值观相关课程并与实践相结合使大学生正确理解生命的意义

在大学,进行生命意识教育最主要的途径就是开设有关生命意识方面的课程。根据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一是可以在思想品德课中增加有关生命意识的内容,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的方式把生命意识的主要内容传授给大学生。二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设生命意识方面的专门课程,让大学生接受系统的生命意识教育。三是在其他相关课程(哲学课等)中适当渗透生命意识的内容。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