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我校的教学团队、导师团队与临床实践基地的护理专家组成了一支应用型、复合型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知本领域的前沿进展,更具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队伍的复合型主要表现在来源的多元化,有来源于中医和西医护理教育工作岗位、中医和西医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及中医和西医临床医学工作岗位的;有来源于中医和西医护理教育背景、中医和西医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及其他不同学科专业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保证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中既有理论造诣,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各取所长,相互补充,为建设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了保障。我校专职护理教师21名,17名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4名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书;10名教师(47.6%)具有高级职称;18名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5.7%),其中8名具有博士学位,4名正在就读博士,攻读方向有护理学、临床医学、循证医学、信息学、基础医学。专职教师中9名(49%)具有中医教育背景,其中3名为中医医疗背景,6名为中医护理背景。为了解决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规定工作5年内的青年教师必须有2年的临床工作时间,工作5年后平均每年完成100h以上的临床工作。除专职教师外,在我校3所附属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聘请护理专家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兼职导师。为了保证专家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聘请的兼职导师均具有高级职称,有10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且目前全部在临床一线工作,涵盖了内、外、妇、儿、急救、重症监护、社区保健等各个领域,中医、西医兼具,以保证护理硕士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科领域选择合适的兼职导师。
2课程设置突出中医特色,教学模式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
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区别于西医院校培养的研究生,最重要也是最具自身优势的就是中医特色。我校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均设置了中西医结合课程,包括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实践基础和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的部分学时,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和中医高级护理实践技术。由于学时有限,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在教学观念上,将研究生课堂学习与临床实际应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相融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模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学习;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用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前沿的专题导向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授课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既强调经典理论的知识继承,又兼顾知识的获取方法和创新;在考核方式方面,除了传统的考勤、作业以及书面考试成绩3大部分之外,对学生自主研究所得的学术交流报告和学术论文水平做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在交流报告时提出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3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重,课程体系符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区别于科学型硕士研究生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前者是以培养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整个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校都推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以专科技术为重点,以实践理论相结合为基本方法”的课程建设模式。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围绕职业技能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开设了高级健康评估、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等与就业相关的培养实际运用能力的专业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在与研究方向有关的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4个月,每轮转完一个科室要进行出科考核。此外,学校要组织阶段性考核,对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全面衡量,考查学生独立处理临床专科领域中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转科考核成绩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阶段性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安排学位论文答辩。力争做到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校与临床实践基地的配合,强化学生临床能力的训练,重点加强专业技能课程和护理实践性教学环节,使之尽可能地符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
4引入循证思维,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1.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组织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估的核心。
1.2专业学位硕士
是相对于传统的学术性硕士而言,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以强调实践能力为主,注重临床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李沐等[6]在基于能力本位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中显示,专业学位的特性简单地概括为实践性、职业性、复合性。培养满足时代需求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国家提出的培养目标从总体层面上比较笼统,不够细化,没有明确能力要求以及所具备的核心能力。
2培养目标
2.1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相关精神,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而奉献,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采用理论课学习及护理学专业相关方向的临床实践为主的培养方式[7]。山西医科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南方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的培养目标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目标一致。
2.2国外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
美国专业学位护理学硕士是培养拥有专家才能、在某一专科或专病方面具有较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高级护理实践护士及护士指导者[8]。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美国就开始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高级护理实践护士,包括开业护士、临床护理专家、认定的护士助产士、认定的注册麻醉护士和高级个案管理护士等5类专门人才[9]。高级实践护士实践的特点为:拥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临床判断能力,能熟练地进行自我创造性的护理以及在工作中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10]。目前,美国已经形成护理特色鲜明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注重专业性和实践性,由研究生必修课程、高级护理实践核心课程、专科课程3个板块构成,涉及卫生保健政策、伦理学、经济学、基础医学新进展、专科高级护理理论与实践等课程内容[11]。英国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护理科研能力以及专科护理专家。护理研究的基础课程包括健康照顾研究、循证医学等。具有专科化的护理硕士研究领域包括保健护士、小区精神护理、职业健康护理、助产护理、小区服务和学习障碍者护理等[12]。日本的护理硕士教育以研究能力培养为主,包括研究方法的学习、科研动态的把握以及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的养成[13]。泰国主要致力于培养各专业高级护理实践者,以提高护理、保健及医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人群。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本科学历护士可根据临床发展需要和研究方向选择专业化的硕士课程[14]。
2.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
主要是面向医院为主的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层次临床医生,要求具备坚实系统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熟悉临床科学研究过程,培养的侧重点在于临床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同济大学、青岛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以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训练为主,培养临床高层次专门人才为目的。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具有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各项检查治疗技术,达到卫生部颁发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规定第一阶段培训结束时要求的临床工作水平或高年住院医师水平。郑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目标为,具有较严密的逻辑思维和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熟练地掌握本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达到初年主治医师的临床工作水平。
3护理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现存的问题
①没有明确能力要求,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比较明确,在培养期间需要掌握的能力要求在培养目标中都有体现。而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没有明确需要掌握哪些能力要求及核心能力。
②课程设置没体现护理专业性特色,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不同方向护理专业课程设置差异不大,层面上比较笼统,不够细化,甚至部分高校护理学研究生的公共课,选修课与其他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同堂完成。
③没有将培养目标细化,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围绕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细化分解成具有较强操作性的标准,对护理研究生培养起到了较好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④各专科方向的培养目标没有界定,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国家学位委员会只制定了总的培养目标,但各专科方向的培养目标没有界定。如临床护理学的方向很广,这与国际护理教育专科化发展的趋势是背离的,同时也导致我国护理学各个专科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没有达到共识的原因。
⑤缺少个性化专业培养特色,导致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随意性较大,培养的规格不统一,也限制了护理学人才的进一步发展。美国专业学位的个性化培养特色鲜明,专业院校的个性化培养百花齐放如斯坦福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的个性化教育创造了一种职业与市场高度融合的产学研培养模式[15]。
4结合实际提出有效整改对策
黄涛等[16]在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中认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面向地方、立足卫生行业,培养掌握护理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凸显解决临床护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教学、科研能力以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专科型、高层次护理专门人才。北京大学护理学院院长郭桂芳在2012年9月26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现代护理杂志主办的现代护理论坛上呼吁,护理硕士不同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应进一步明确,今后,要进一步明确护理硕士生核心知识需求并组建核心课程,探索满足不同专业方向护理硕士研究生需求的课程,并将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相匹配。同时认为,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应以临床实践为主,注意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和科室轮转顺序,探讨有效的护理带教方法,以巩固学生理论知识,达到掌握最新临床知识和技术。陈琰晗等[17]研究的中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之比较与启示认为,借鉴国际先进模式,建立五大目标能力模块包括护理专业操作能力、系统支持能力、教育指导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领导能力。专业操作能力模块包括健康评估能力、护理诊疗能力、专业知识咨询的能力。系统支持能力模块包括参与制订专业标准、程序、相关政策和提高护理质量的能力。教育指导能力模块包括病人教育、学生实践指导、培训其他护士的能力。科研能力模块包括数据收集利用、科研调查及循证护理实践能力。专业领导能力模块包括组织护理实践、护理改革和评价他人专业工作的能力。李峰等[18]研究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态势分析中强调,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培养目标,应当突出护理专业实践性特色,充分体现新的医学模式和现代护理理念,体现卫生服务模式转变及相关的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和社区护理等。培养从事护理某一特定领域的应用型人才,强调职业素质,强化实践环节,着眼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护理实践技能。
5启示及展望
【关键词】护理本科生;培养模式;能力
我国自1983年重新恢复护理本科教育以来,已培养出大批高学历层次的护理人员,他们在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等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观念、医学模式和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及护理学科的独立和不断完善, 如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综合型高级护理人才, 是当前护理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为此,本研究对河南省12所护理本科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了解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及方法
1.1 调查对象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汇总的全省开设本科护理教育院校的名单,对所有开办护理本科教育的院校共12所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本研究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护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进行研究总结形成初步问卷,经专家修订,对问卷进行反复修改形成正式调查问卷。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基本资料,包括院校性质、开办护理学本科专业的年限、学制及构成、培养方向、培养目标等;第二部分为能力培养要求, 共9个维度, 包括临床护理能力、护理科研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护理教学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英语读写能力,所有条目按所应具备能力的重要程度从高到低排序,分别计为9分、8分、7分……1分,条目总分值得分越高,则重要程度越高。
1.2.2 调查方法 采用现场问卷调查,在发放问卷前预先电话告知调查对象,取得其配合,由12所院校护理教育相关负责人完成问卷。发放问卷12份,收回有效问卷12份,有效率100%。
1.2.3 统计方法:资料收集后采用SPSS l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确立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一般资料
调查学校培养方案见表1。
2.2 学校对护理本科生能力培养要求
将各能力维度得分均数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临床护理能力、人际沟通技巧、健康教育能力、护理教学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护理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英语读写能力,见表2。
2.3 学校及用人单位对护理本科生临床能力培养要求的对比[1]
3.讨论
3.1 培养目标分析
本研究调查了河南省12所全日制护理本科院校,结果显示, 12 所护理院校中认为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专科护理人才”的占 16.67%, 培养目标为 “复合型人才”的占 25.00%, 没有单纯定位“通科护理人才”培养的院校。结果提示,河南省护理本科院校已经开始进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的教学实践。我国现行的本科护理教育多是单一专业方向下的通才教育[2],随着医学分科的不断细化及社会对护理专科人才需求的日益增加,通才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离,与护理学科向深层次发展的趋势相偏离的局限性逐渐显露出来。另一方面,专才教育亦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合理,局限于某一狭窄的领域,缺乏自我发展和不断创新的能力等。因而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相结合是我国未来本科护理教育的必然选择[3]。调查显示省内少数高校已经开设了涉外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助产士、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向,对部分学生试行分方向培养,这些均是有益的尝试。调查院校中认为护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应用型人才”的占 58.33%,表明护理本科院校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2 能力培养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在护理本科院校要求学生所应具有的能力中,临床护理能力得分最高;院校对学生的人际沟通技巧、健康教育能力、护理教学能力、护理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也有较高的要求,平均得分依次为6.00±1.73分、5.43±2.23分、5.14±2.19分、4.71±1.70分、4.71±1.80分;对护理科研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平均得分为4.57±2.94分、4.43±2.30分,对英语读写能力要求最低,得分为1.29±0.49分。结合本研究中医院对护理本科生能力期望的调查结果可知,无论对于护理本科院校还是用人单位,临床护理能力均是最受重视的临床能力。
在调查中,虽然被调查院校对护理本科生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的要求不是很高,但是依据护理本科生的培养目标“能在护理领域内从事临床护理、预防保健、护理管理、护理教学和护理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4],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护理本科生仍是是护理科研的主要力量[5]。国内护理界专业人士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系统性培养模式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综上所述,目前河南省护理本科主要为4年制,“通科与专科相结合的复合型”为人才培养定位。如何在通才培养的基础上,加强某一专科领域的护理实践能力培养,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申莉,张振香,张春慧,等. 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临床能力评价与临床期望的研究[J]. 护理研究,2011,25(12):3224
[2] 索海英,杨瑞贞,李天民.护理本科生实践能力分方向培养模式初探[J]. 护理研究,2009, 23(8):2050
[3] 索海英,杨瑞贞,李天民,等.护理本科生分方向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J]. 护理学杂志, 2010,25(6):59
[4] 曹枫林,高庆岭,厉萍.护理系本科毕业生工作能力与在校成绩的相关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5):371-374
[5] 张美芬,尤黎明,刘可.我院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系统性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 中华护理杂志,2005, 40(2):132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2009SJGLX089)
关键词:Delphi法;层次分析法;低年资护士;临床核心能力
护士临床核心能力(ClinicalCoreCompetenceofNurse)是护理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它主要包括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内容,具有可迁移性、普遍性、工具性等特点[1,2]。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低年资护理人员加入到临床工作中。然而,大部分低年资护士由于临床核心能力相对缺乏,很难保证优质护理服务的有效开展,给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带来一定隐患[3]。因此,如何科学的培养、考评低年资护士,使其迅速适应高技术、高风险的临床医疗环境,有效提高护理其护理水平,是医院护理管理者要面对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通过运用德尔菲法(Delphi)确定低年资护士临床核心能力考评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旨在建立一套系统科学、合理、全面的低年资护士临床核心能力评价系统。
1研究方法
1.1确定考评指标体系
1.1.1构建考评指标体系框架[4]通过查阅和分析国内外护士临床核心能力相关文献,并与具有丰富经验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深入探讨,初步建立了低年资护士临床核心能力各级指标咨询表,表中应用Likert5级评分法对各指标进行重要性赋值,即5分为很重要、4分为重要、3分为一般重要、2分不太重要、1分为不重要。此外,专家咨询表还包括专家的基本信息、指标的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等内容。1.1.2专家的遴选标准①从事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学教育、临床医学工作至少10年;②在本研究领域中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的经验;③中级职称以上;④能积极参与本研究,完成专家咨询及实施过程中的疑难解答。本课题最终纳入18名专家,基本情况为:①专业:护理管理专业4名(22%),护理临床专业11名(61%),护理教育专业3名(17%);②学历:博士3(17%),硕士7名(39%),本科8名(44%);③职称:正高级职称9名(50%),副高级职称8名(44%),中级职称1名(6%);④年龄:<40岁2名(11%),40~50岁11名(61%),>50岁5名(28%);⑤工作年限:10~20年2名(11%),20~30年12名(66%),>30年4名(22%)。1.1.3专家咨询运用Delphi法筛选各级指标,并分析其重要性。由研究人员进行2轮当面或发邮件向Delphi专家函询后,最终确定了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和53个三级指标的低年资护士临床核心能力考评指标体系。
1.2确定各级指标权重
[5]应用层次分析法确立各项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具体步骤为:①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根据方法原理将低年资护士临床核心能力评价系统分成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②构造判断矩阵。采用成对比较法根据专家对各项指标的评价建立判断矩阵,运用Saaty(1~9)标度进行相对重要性赋值,两两比较指标的重要性,以分析同层各元素之间及其对上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③计算权重系数。根据判断矩阵,计算最大特征根及对应特征向量,经归一化处理后,每个因素所对应的特征向量的分值,就是该因素相对于上一层某因素的重要性的排序,即权重值;④权重系数一致性检验。计算一致性比率CR=CI/RI进行判断,当CR<0.1时,表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满意,权重分配合理;而当CR>0.1时,则需要重新调整判断矩阵;⑤计算组合权重。将通过一致性检验的各级指标的权重值与上层次相对应的指标连乘,得出各指标的组合权重值。
2结果
2.1量表的可靠性
①专家积极性系数:2轮调查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5.7%(18/21)和100.0%(18/18),回收率均大于70%,说明调查标准高,反映专家对本研究非常重视,参与积极性高。②专家权威程度[6]:通过计算权威系数(Cr)反映权威程度,Cr由专家对指标作出判断的依据(Ca)和对指标的熟悉程度(Cs)2个因素决定,计算结果显示专家组个人Cr范围为0.76~0.94,平均为0.88,结果大于0.7,说明专家的可信度较高。③专家的协调程度[7]:通过计算协调系数(V)反映专家指标认同的一致性,V越小,专家的协调性越高。经2轮Delphi咨询后,一级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563,二级指标为0.537,三级指标为0.551,全部指标为0.544,显著性检验,P值均小于0.0001,表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结果见表1所示。
2.2低年资护士临床核心能力考评指标的内容及权重
经过对2轮专家咨询表的修改和统计,并考虑实际可操作性,最终筛选得出低年资护士临床核心能力考评指标的相关内容,包括6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和53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二级指标的具体条目及权重见表2和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各级医院规模不断扩大,新入职及低年资护士在护理队伍中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低年资护士是医院护理队伍的后备人才,其核心能力的提升是整体护理水平阶梯式发展的动力[8]。因此,有效评估低年资护士的核心能力,可以为正处在科室轮转、规范化培训阶段的低年资护士的聘任、定岗和今后培养提供可量化、可操作的科学依据[9]。
3.1运用Delphi法建立考评体系的科学性
Delphi法又名专家函询调查法,其是通过背对背的方式向专家进行多轮函询征求意见后,使专家意见趋于集中,最终得到准确性较高的专家组意见[10]。由于在函询过程中,专家组成员只与调查者发生联系,组员间无横向交集,从而保证了专家意见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本研究运用Delphi法建立确定了低年资护士考评指标体系,其评价指标的科学性主要提现在以下几方面:①通过深入查阅国内外护士临床核心能力文献,广泛收集相关指标,同时我们邀请3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专家对部分条目进行调整、修改,保证了研究的严谨性;②遴选的Delphi专家本省高等院校和各地区三级甲等医院专家共18名,覆盖护理教育、管理、临床等多个领域,其中有17名专家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并且有16名专家工作年限超过20年,保证了研究的权威性;③每轮函询后,本课题组对专家意见进行整理、分析,并求助统计学老师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审核,保证了研究的准确性。本次Delphi实施过程中,2轮调查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5.7%和100.0%,回收率均大于70%,反映专家对本研究非常重视,参与积极性高。专家组的平均权威系数为0.88,大于0.7,表明专家的权威性高。专家对于全部指标的协调系数为0.544(P<0.0001),表明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对指标的普遍认同。上述结果提示本研究建立的低年资护士临床核心能力考评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3.2主要评价指标的分析
【关键词】中医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教学内容偏离度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17-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等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和一大批拔尖医学人才的重要使命。
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学科.临床教学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是护生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过程,也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化的必经途径[1]。护生要完成护理工作、履行护士角色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所谓临床能力(clinical competence)就是完成医疗保健活动所需的特殊能力[2]。因此,中医本科护生培养的重点应该是临床能力的培养,本文对我校在校本科护生,有过实习经验的本科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对教学内容偏离度进行状研究。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实习的本科护生1024名,其中女性为981名,男性为43名,年龄21~23岁,课间实习0-28天以上,每次实习1周,均经过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主要科室进行实训练习,见表1。
1.2 研究方法
1.2.1 研究工具
参考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医生临床能力测试反馈教学内容偏离度》的问卷进行修改[3],并参考文献自制《中医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测试反馈教学内容偏离度》的问卷。问卷经过25位护理专家及教师进行修改,从社会因素中各具体因素的影响、学校因素中各具体因素的影响、教学因素中各具体因素的影响、学生因素中各具体因素的影响、影响临床能力的相关测试等5个方面设计,共包括43个为题,每项能力划分为4个等级,最高分172分,最低分43分问卷的信度Cronbach' 为0.921,内容效度为0.854。
1.2.2 研究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前对带教老师进行问卷填写的培训,于实训练习结束后由带教老师进行问卷填写要求说明发放,确保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发放调查问卷1024份,回收1024份,问卷回收率100%。
1.3 数据统计
对于所收集的资料及时录人计算机,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2 结果
对《中医本科实习护生临床能力测试反馈教学内容偏离度》问卷的各维度采用应量化分值是1、2、3、4分,均为正向赋予分值。调查结果经模糊数学和量化的处理后,通过表格的形式,据影响值大小比较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并将各维度中因素进行排列。
2.1 社会因素中各具体因素的影响
3 讨论
本次的现状调查研究中,分别对五大维度的具体因素进行影响值的排序,根据影响值的排序若欲减小中医护理本科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偏离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发挥较大的主观能动性。在护生的人文思想和行业责任感上影响值都是较高的,而在抢救能力、假期实践活动及科研活动等影响值较低。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是护生将护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也可以通过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很好的反馈教学内容的偏离度。
为了适应社会对合格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完成中医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又有较高实践能力,能够从事中医临床护理和科研的实用型、专门型高级人才,中医护理专业临床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调查结果分析出影响中医本科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偏离度的主要因素,由于样本量的局限,仅作为有关院校教改的参考,使其从影响作用较大的方面人手,提高教改的效率,并使中医学子更快更强的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方秀新,郝玉玲.护理临床教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杜,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