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科研经费 管理现状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063-0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实施以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快速增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不断改进,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存在项目安排分散重复、管理不够科学透明、资金使用效益亟待提高等突出问题。科研单位感到科研经费相对充裕、科研条件大幅改善的同时,也面临着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保证项目执行质量的压力。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科研经费的使用及其效益问题,科研经费管理变成研究所财务部门的重要工作。
一、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在国务院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之后,财政部、科技部共同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59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3号)、《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财教[2006]219号)。2011年,为进一步改革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针对前述《经费管理办法》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解决的问题,财政部、科技部就相关国家科技计划课题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经费管理和使用的有关事项,发出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上述经费管理的文件成为研究所对科研经费管理的主要制度依据。
目前,就笔者所在单位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是:科研处负责项目经费和合同管理,受理预算合理变更备案;研究室审批项目经费使用计划,对项目预算执行进行管理,审批项目组长提出的预算合理变更;财务处负责科研经费会计核算,审核经费开支的合法性和手续的完整性。科研经费使用采用项目组长负责制,对其管理的项目经费开支的真实性负法律责任。
其具体做法是:
1.采用预算控制的方法控制支出。项目经费下达后,由科研处根据项目合同开设“经费卡”,“经费卡”反映项目年度经费总额和预算明细科目。支出时,财务处记录“经费卡”,对无预算或超预算的不予支出。
2.严格项目经费支出的审批程序。建立由分管所领导、室主任以及项目组长的三级审批制度。经费支出时,需由经办人员、项目组长、室主任签字后办理报销(其中:5000元以上经费支出须由分管所领导审批,采购材料的需要验收人签字)。
3.科研合同统一管理。规定科研、成果转化及相关业务合同由科研处负责归口管理。科研项目1万元以上的采购、委托加工等合同需由室主任签字确认,提交科研处审核,超过限额由分管所领导审批后执行。科研处审批不超过10万元的合同,副所级领导审批不超过30万元的合同,正所级领导审批不超过50万元的合同,50万元以上的合同由研究所常务会议审批。
二、科研经费使用存在的问题
由于研究所争取科研项目数量和经费数额成为衡量单位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大家特别关注争取项目数量和金额,对项目执行及经费使用重视不够,且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导致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存在课题科目支出与相应预算不相符的情况,项目直接费用预算调整的申请及单位审批文件不齐全。
部分消耗性实验材料采购和使用缺乏监管。实验材料由项目组自行采购,主要采用电话询价、网上查阅供货单位相关材料信息,再通过项目组价格谈判完成采购任务,项目组内部有入库验收和领用手序。但研究所的科研分布在全国多个地区,材料采购和使用也分散在多个地区,不可能都通过研究所本部直接监管,给监管工作带来了困难。
在采购中试产品(样机)使用过程中,由于部分中试产品(样机)单台单价较大,报销时直接在专用材料列支,缺乏监督,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没有尽到保护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责任。
专家咨询费发放不规范。存在专家评审费发放事项不明确,评审费发放表上未能反映专家的工作单位、职务职称、咨询的方式以及工作天数,无法确定是否超标准发放咨询费。
劳务费支出存在一次领取多月费用的情况,原始凭证没有填写具体劳务内容和劳务期限。
在报销各类知识产权专利时,原始凭证均未反映专利名称及内容,缺乏该专利费支出与相应的项目研发内容是否有关的支撑依据。
科研人员在财政资金支出中未使用公务卡的现象比较多,财务部门对此审核不够严格。比如有部分材料采购、差旅费等支出没能使用公务卡结算。
作为课题主持单位对参加单位以及报账单位资金使用难以进行监管。目前,一般科研单位主持的科研项目参加单位除了研究所、高校外还有企业,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单位经费管理方式也有所不同,如何有效地监管外拨经费也是目前的一个难点。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1.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确。由于科研项目存在不可预见性及复杂性,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必需的项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在项目立项时,往往侧重技术内容的论证,缺少专业人员在项目评估方面就资金运作、费用开支、国内外相应项目研发对资金需求管理的科学的预算评估。由于预算编制时考虑的不准确、不全面,常常造成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列支,而在实际研究时又产生必须开支的费用,造成了在进行财务管理和监督时出现了经费支出与预算不相符的情况。
2.科研管理部门在工作中侧重争取项目的数量、到位经费的多少,承担的主要工作是:组织项目申报、立项后跟踪项目进展、项目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工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管理部门常会忽视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监管。
3.财务部门承担单位全部经费收入支出的核算工作,尽管对项目经费实施了专账核算、专项管理,但财务人员对各类项目的规定要求不是很清楚。有些会计科目设置可能不合理,只注重经费的收入与支出核算,忽视了各个科研项目的具体内容要求,对科研经费的取得、使用、耗费和补偿等全过程缺乏了解,财务管理监督的职能没有发挥其作用。
4.项目负责人对科研经费支出缺乏计划性,对经费管理办法学习不够,对经费开支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另外,科研项目经费的多少,与科研人员绩效工资以及评职称等切身利益有关,使得项目负责人所承担的项目数量超过实际承受能力,无法保证每个项目都按项目计划的要求使用科研经费。
四、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
1.在国家层面,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建立适应科技创新规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机制,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对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各环节进行系统化改革,使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2.在单位层面,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梳理现有科研管理制度,认真整改,修订、完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制度,强化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比如完善单位内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科研实验材料管理办法、会议费管理办法、出国费管理办法、劳务用工管理办法等,进一步规范资金支出。
3.加强宣传和学习。近年来,科研人员财务规范意识日益增强,但仍存在认识不到位、理解有偏差的现象。单位应定期组织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及科研人员认真学习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管理部门除了对项目技术层面进行管理,还需对项目经费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财务部门除了审核经费支出是否合法、合规,还需审核支出与预算是否一致。单位领导、职能管理部门和项目负责人通过深入学习,强化责任意识,才能杜绝违规使用经费的行为。
4.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单位应加强项目预算编制工作,建立有效的预算评审机制。可以组织科研、财务等专家对拟申报的科研项目预算进行评审,审核预算结构是否合理、测算依据是否充分、预算支出是否反映真实需要等,涉及对外协作经费的,应与协作单位加强沟通,注重协作单位和参与人员与本项目的相关性。
5.加强项目预算执行管理。预算执行管理是预算实施的关键环节。需要加强项目执行阶段的过程管理,财务部门应充实必要人员,了解项目预算明细,减少预算执行中的调整事项,加强经费报销审核,提高项目支出用款计划与项目进度管理的协调性,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款计划的要求以及项目的进度支付资金,优化单位内部资金支付管理程序,加强账务核算和资金支付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还可委托专业机构编制预算执行系统软件,建立科研人员和财务人员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通过改进技术手段提升项目经费精细化管理水平。
6.加强对外拨经费的监督管理。主持单位应加强与项目合作单位的联系,要求其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项目合同、经费预算等内容执行项目,确保财务会计资料真实、合规。主持单位应定期派出项目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去合作单位查阅资料,使外拨经费的使用与任务并行,对课题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并符合财经法律法规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
[2] 王亚荣.从审计视角探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改进措施.经济研究导刊,2014(2):190~192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科研经费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012-01
国家对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不断增加,如何提高科研经费资金使用效益,对提高我国科技水平,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高校应正确认识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创新科研经费管理方式方法,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确保财政资金的规范、安全、高效使用。但是,目前高等学校在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资金使用混乱等诸多问题。因此,如何规范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对高等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1 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研项目在向尖端化和多样化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也越来越大,科研项目类型的日益增多,学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更新缓慢,造成学校内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滞后。即使学校制定科研经费内部管理制度, 往往只重视科研项目承揽的数量与规模, 以及科研项目的级别和科研收入的多少, 忽视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绩效评价制度的建立。
1.2 内控制度不健全,管理监督机制不完善
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较多,包括国家级、省厅级及其他课题,管理难度大。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建立了审核制度、对各项支出都有审核,但是往往审核把关不严,流于形式,不坚持原则、没有认真履行审核把关的职责。学校内部监督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管理措施。高校及其科研人员,一般都是重视纵向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尽力争取经费,而在申报成功之后,轻视和抵制对于科研经费的监督,这就导致了科研经费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
1.3 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水平低
目前科研经费预算是由科研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成人员在申请课题时编制的,往往没有财务人员的参与,而科研项目负责人对编制预算的各项内容不清楚,缺乏财务预算编制的知识,对预算的编制依据及编制的方法等不能熟练掌握,造成编制的预算不全面,甚至有的是根据项目预算表瞎编乱造的,科研预算成了单纯要钱的预算,那么拨下来的项目经费在实际执行中无法操作,使得预决算相差较大,预算失去约束力,从而在科研报销过程中的违规现象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1.4 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无形资产不入账
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科研资源共享性差。对科研成果管理不严格或不规范,对高校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权、版权、软件等未及时进行知识产权登记保护,未及时纳入学校财务的无形资产的管理体系。
1.5 结余资金管理不规范
结余资金属于财政资金的一部分,依法应该严格管理。但目前高等学校中存在科研项目结题不结算、管理混乱等现象。科研项目在通过验收结题后,未将剩余经费在财务部门结算而继续用于其他途径,而是作为项目组奖励、发展基金等等。由于不再属于科研项目经费,加之个别单位科研经费管理不严格,结余资金管理较为宽松,容易出现经费使用中互相占用、开支电话费等与科研项目无关的支出等现象,甚至有些结余资金长期挂账,起不到促进科研发展的作用。
2 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2.1 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学校应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即使更新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加强科研经费科学化管理。同时高校应加强高校内部控制,把科研经费内部控制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这不仅是学校领导的责任,而是需要学校各部门联动,,各级领导、各个科研教学机构、审批人员、财务部门以及每个履行监督的人员都要负起责任,敢于坚持原则、认真履行职责,不能做老好人,形成相互制约的机制。把监督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贯彻到科研管理的全过程,建立监督制度常态化,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监督检查。
2.2 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水平
建立科学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要以强化预算为核心,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内容。科研人员应联同科研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科学制定项目预算。应充分预估项目可能发生的费用支出,合理地编制科研经费预算,严肃预算执行,加强预算监督和控制。
2.3 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统筹管理
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要在项目管理全过程中联合起着协调、控制、监督的作用,通过对科研活动的科学管理,优化资源配置,确保项目按期优质地完成。在科研项目不同阶段,各职能不能应积极参与,为老师提供优质服务,如在项目申报阶段,财务管理人员应指导老师编制项目预算,不仅技术可行,而且在经济层面具有可操作性。
2.4 规范结余资金使用
高校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制定科研经费结余资金管理办法,明确项目结余资金的用途。对合理、节约、高效使用科研经费的项目组应积极奖励。高校应鼓励节约,提高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和民间对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投入在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现有的管理办法,强化科研预算管理,完善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管好用好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更好地保障科研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保障科研工作多出成果,为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冯志永.浅谈财政体系改革对农业科研经费管理的影响[J].湖南农业科学,2008(4):140-141,144.
科研项目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是指科研项目年度财政拨款收入与财政拨款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按照《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财政拨款结转资金,是指预算未全部执行或未执行,下年需按原用途继续使用的预算资金。而结余资金则是指项目实施周期已结束,项目目标完成或项目提前终止,尚未列支的项目支出预算资金。
当前,在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收入由高速转为中低速增长的新形势下,科研项目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居高不下,一方面加大存量资金的沉淀;另一方面财政开支存在较大缺口,也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由于结转结余的存在,很多项目为加快预算执行,年底突击花钱现象严重,前三个季度研究经费使用的执行率比较低,最后一个季度执行率迅速上升,与项目的实际进度不符。甚至出现虚列支出套取资金的情况,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在这样的科研管理背景下,加强科研项目财政拨款结转结余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
(一)有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结转结余管理可以减少资金滞留和沉淀,使结转结余资金纳入到预算管理中,统筹安排、管理和使用,有助于规范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二)有助于促进预算管理工作
通过加强结转结余管理,可以追根溯源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预算管理意识,促进预算安排科学性的提高,促进预算管理工作机制的完善。
(三)有助于提升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加强结转结余管理,有助于规范单位科研项目的支出管理和成本费用核算,规范管理程序和创新管理方法,引导财务管理方式的转变。
二、科研项目财政拨款结转结余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预算管理制度与执行方面的原因
1.预算编制的基础数据与标准不完备。由于科研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多,经费支出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加大了预算编制的难度,这就需要有较为完备的基础数据及标准作为预算编制的支撑。但在实际工作中,预算编制缺乏规范、合理的支出定额标准,预算编制中直接费用的编制除差旅费、劳务费、会议费等预算科目有国家相关的开支标准外,材料费、测试加工费,燃料动力费等预算科目都没有定额标准,而这些业务支出却是科研业务活动的主要内容,在预算支出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受各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成本核算情况的影响,间接费用预算分摊机制和标准参差不齐。这就使预算编制存在随意性,很多项目虚报多报预算,使预算批复大于实际需要,从源头上为结转结余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2.科研项目研究内容交叉。科研项目库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虽然对项目的重复立项、多头申请有了一定程度遏制,但仍存在同一课题负责人在不同的研究项目中研究内容有交叉的情况。虽然未构成严格意义上的多头申请,但也会在预算编制中造成经费的重复申请,从而直接影响到预算的执行,造成项目结余和财政资金的浪费。
3.科研项目拨款方式不合理。一方面,预算编制中,对于跨年度项目,一年安排多年预算,经费的拨付也是按年度预算来进行,而在项目实际执行中,项目的实际进度很难做到与年度预算相匹配。主要原因: (1)虽然预算编制原则上要求年度预算的编制要与项目进展相匹配,但项目负责人往往会有资金落袋为安的思想,所以通常年份越往前预算编制越大。(2)项目前期论证不足,使项目启动后执行进度缓慢,无法完成预算中的年度计划。(3)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会出现很多客观的因素,使项目不能按原来的进度执行。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下,如果拨付资金时,只按年度预算来拨付经费,而忽视对项目执行进度的关注,势必形成项目的年度结存,而年度结存的形成,又会直接影响到项目结余的产生。
另一方面,按年度预算拨款,在资金拨付不及时的情况下,通常到年底资金才能到位。这样处理,一是会延缓项目执行,形成年度结存;二是如果项目承担单位为了保证项目正常开展前期垫款,而资金到位后,前期垫付的资金因归垫手续的繁杂,甚至由于对科研项目归垫的特殊要求,无法顺利归垫,也会形成年度结存。
4.预算调整制度落实不到位。一是预算调减制度落实不到位。虽然在财政部《中央部门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管理办法》中已经规定:中央部门在预算执行中,对当年执行进度缓慢、预计年底可能形成较多结转或结余资金的项目,应及时提出调减当年预算或调整用于本部门执行中新增的重要支出的建议,报财政部审批。但在实际工作中基本无法执行,课题组往往只重视按课题支出情况进行的预算科目间的调整,即使在项目执行中已经能确定会形成年度结存或结题时会产生结余,但仍不进行预算调减的上报,希望结转结余经费能够留归课题组继续使用。二是预算调整手续复杂。实际工作中,存在很多这样的情况,课题组积极履行预算调整程序,但通常项目完面临结题验收时,上报的预算调整还没有审批下来,会形成某些预算科目超支,某些预算科目支出不足,超支部分课题验收时又面临审减,从而形成结余。
(二)科研单位管理方面的原因
1.课题承担单位对课题的管理不到位。首先,对课题执行的过程管理不到位。由于课题核算的会计核算体系与课题预算科目体系在设计中的指导思想和管理目标不同,使预算科目和支出会计核算科目难以对应,存在口径不一、内容交叉重叠的情况。这就使课题承担单位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偏重于课题核算管理,而很难做到对课题执行的预算科目的控制。这样就不能及时准确地把项目预算执行的情况反馈给课题组,科研人员不能实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对预算执行非常不利,这也是形成经费的结转结余的一个原因。其次,由于很多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经费来源渠道多,虽然国家划拨的科研专项经费都来源于中央财政,但经费管理办法以及对结余资金的处理都不尽相同,为课题管理和课题结题结账和清理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很多课题承担单位缺少针对不同经费来源的课题管理细则。课题管理上存在一刀切情况,对结余资金的处理不科学,使结转结余逐年沉淀,难以消化和使用。最后,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执行支出过程的控制较为重视,而忽视对结转结余经费的处理。结题验收后,除按经费管理办法规定,对结余经费按原渠道进行退回以外,留给承担单位使用的结余经费通常留在原课题组继续使用,不能及时结账清理,即使承担单位有清理的规定,也是收取部分管理费后,变换一种方式把结余经费继续留在课题组使用,并没有解决结余经费存在的根本问题。
2.项目承担单位结算不及时。首先,仪器设备等的政府采购前期准备不足,容易对结转结余的形成产生影响。仪器设备的购置在项目支出中往往占有很大比重,很多项目承担单位,通常要等到财政经费到位后,才开始采购的招投标和论证的工作。但由于政府采购周期长,造成在年度终了时,政府采购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有的采购款已付,但设备验收未完成,形成挂账,虚增结存,有的设备款尚未支付的,形成年度的结存。其次,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单位内部转账业务不能及时结算或核算不准确对结转结余会产生影响。测试化验加工费作为科研项目预算科目中比重较大的支出,有向外单位支付的,也有本单位内部发生的,在本单位内部发生的测试化验加工费结算标准的制定虽也参考市场价格,但存在较为随意的现象,而且通常半年或一年结算一次,或者跨年度进行结算,从而形成项目的结存。又由于是单位内部的结算转账,没形成真正的资金流出,从而导致国库零余额账户中额度的结存。
3.对科研项目外拨经费的使用管理不到位。在项目预算及执行中,存在很多向合作单位外拨经费的情况,但对外拨款的使用管理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对外拨款的管理责任划分不清。通常在项目验收中,外拨单位将支出情况上报项目承担单位,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汇总,再上报项目主管部门。但项目承担单位却无法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负责。
4.结余经费不能及时处理。科研项目的课题制管理在一定时期对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增强科研人员自由探索能力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在当前形势下,课题制管理的弊端也日渐暴露,项目承担单位课题数量不断增大,资源碎片化严重,每个课题都会占有着一定数量的结余资金,这就加大了单位对这部分资金统筹使用的难度,也使结转结余难以消化,居高不下。
三、提高科研项目财政拨款结转结余使用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结转结余形成的控制措施
1.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科研单位应提高预算调整的灵活性,并加强项目定额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形成“内容完整、结构优化、定额科学、程序规范、修订及时”的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应该及时改变预算审批“纸上谈兵”的审批方式,通过实地调研进行科学评审。预算调整既要有预算科目间的调整,又要有预算总额的调减,简化形式上的繁杂的审批手续,注重对方案实质内容调整的审核及因市场价格等因素变化带来的预算的调整。对于预算调减不应由承担单位自行提出,而是要加强项目执行中的监督检查及评估,对项目结题时的情况进行预测,及时提出预算调整及结存上缴意见,避免在结题时才进行经费的收回,从而减少结余资金在项目组停留的时间,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也可以根据中介机构等第三方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提出预算调整意见。
2.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应该将结转结余管理的重点放在年度结存的控制上,通过年度结存的控制减少项目结余的产生。按目前规定,项目结存两年以上,视同为项目结余处理,但仍是停留在项目结存的处理上,不能从年度结存的源头上解决问题。项目的年度拨款要以项目的实际进度为依据,要对项目的实际进度进行监督检查,而不能完全按任务书的年度预算来进行,对于跨年度的大项目,要建立节点拨款机制,节点任务完成后才能拨付后续资金。只有把握了控制年度结存这个环节,才能真正做到控制项目的结余,但也要重视经费拨付的及时性,避免年底集中拨款形成年度结存。
3.健全项目承担单位的课题管理制度。很多项目承担单位对专项经费的管理,只按照各专项颁布的经费管理办法来进行,缺少结合本单位特点对课题全过程管理的制度。建立课题全过程的管理制度,既要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进度的管理,也要有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合法性、经济性的控制,以及结题结账的相关规定,要对课题账务的核对、结转,结题、课题的关闭,规定出可行的时间节点。减少管理过程中的资金滞留和沉淀。
(二)结转结余的清理措施
1.对结题未结账课题进行清理与结构性分析。首先,要摸清家底,改变课题的结题结账工作的被动状态,加强对结转结余的清理工作的重视,从历年结转结余清理工作的遗留课题入手,及时地摸清家底。其次,要对结转结余经费进行结构性分析,包括按专项经费来源渠道的结构分析,按结转结余形成时间的结构分析以及不同预算科目占结转结余比重的分析,做好结转结余的结构分析,才能为合理使用、盘活结转结余做好准备。同时,也为今后的预算编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2.对相关项目款进行专项暂付款清理。一方面,对设备、材料、差旅等以往形成的暂付款进行清理,分析暂付款形成原因,采取催报、上报核销等不同处理办法。另一方面要对这部分支出进行有效控制,明确这部分资金占用时限,对执行期长的仪器设备政府采购等业务,要做好设备采购评审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前期准备工作,确保资金一旦下达就能使用。
(三)结转结余的使用措施
1、超预算范围列支其他经费
首先,农业受不可控力影响较为明显,如:天气、温度、湿度、病虫害的防治情况等,这些大部分不能人为控制,由此造成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不准确。其次,农业科研人员缺乏相关的财务专业知识,仅仅关注项目经费总额及最终完成情况,对于执行过程中哪部分需要多少经费,缺乏分部了解,项目开支的随意性较大。再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往往有外单位、外省、市的其他科研单位参加,参加协作单位预算编制缺少必要的控制。
2、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
农业科研院所,在会计规范化方面还有待提高,如:缺失重要的附件清单,开据材料费、咨询费、劳务费等无具体明细清单;个别科研院所还会出现发票与附件不符的情况,如开据资料费发票,实际报销的为专利论文奖励等。
3、支付劳务费、分析测试费没有签订合同或协议
部分科研院所开据劳务费、分析测试费发票没有签到相关的合同协议。无法判断经济业务的真实性。测试化验加工费用如果是委托外单位完成的,必须签订合同或协议。
4、对协作单位缺乏必要的控制监督
农业科研项目多为跨单位、跨行业、跨省市,需要各单位合作完成,而主持单位多将协作经费直接拨入参加单位,对其如何开支缺乏必要控制,参加单位存在不能按项目预算执行的情况,经费开支的随意性较大,对于主持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审核其账务的配合程度较低。
5、农业科研单位自筹资金落实较为困难
农业科研单位多为全额事业单位,资金来源单一,基本为财政拨款,而农业科研收益缓慢且科研存续时间较长,但为了申请科研项目往往在编报项目预算时加入自筹资金,而农业科研单位的资金来源又无法满足相关自筹资金的要求,就会出现虚报资金、夸大预算、科研项目之间、同一主持人在不同项目之间,重复相互利用自筹资金从而变相弥补配套资金不足。
6、超标准计提所管理费
部分单位以提取科研经费管理费为名,超标准计提。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新财教〔2009〕133号“第三章项目经费开支范围第十一条(十三)管理费:是指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燃料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项目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严禁科技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机构计提管理费。”的规定严禁项目承担单位的管理机构计提管理费。管理费应采取根据该项目管理费用实际发生额分摊方式,不应直接计提。
二、解决上述问题的几点建议
1、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控制相关支出,在课题执行期间如要变更,请按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试行)》新财教〔2009〕133号第二十条第二款“项目支出预算科目中人员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管理费预算不予调整。其他支出科目,在不超过该科目核定预算10%,或超过10%但科目调整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由课题承担单位根据研究需要报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批准并报单位财务部门备案;其他支出科目预算执行超过核定预算10%且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由项目负责人协助项目承担单位提出调整意见,经项目承担单位上级主管科技部门同意后报科技厅批准”的规定。
2、严格按规定、按用途及时使用资金,做到开支有预算、报账有依据,核算应规范,保证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领导管理、决策服务提供真实的依据。
3、将财务科研管理与项目科研管理有机结合。有计划的编制农业科研项目预算,由于农业科研自身的特殊性、时令性、季节性必须将财务科研管理与项目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加强财务和课题组之间沟通、协作和配合,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对经费管理更加精细化、规范化。农业科研财务管理人员了解必要的财务相关知识,严格按照科研项目合理需求,分阶段、分步骤、有计划的编报预算,细化项目具体到每个会计科目,努力提高农业科研财务管理水平,并与本单位财务部分及时沟通,提高科研项目预算的准确性。
财务部门在编制预算前要给予合理的建议、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也要严把资金领用和使用关,对现金使用要进行必要的额度限制,严格合法票据使用,严肃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严处蓄意用假票、伪造票据报销的恶疾劣行,财务部门要尽职做好原始票据的鉴别和查验,杜绝违规票据进入核算流程。对于参加单位定期进行相关财务检查,加强对外单位项目资金控制,可以委派内部审计人员到外单位进行跟踪审计,杜绝由于距离较远缺乏必要控制。
强化项目主持单位和项目参加单位的职责,项目主持单位是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主体,应当建立健全经费管理制度,完善内部控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严格课题预算调整审批程序,财务验收申请,配合做好财务审计、财务验收等工作,及时按照规定办理财务结账手续,最后,项目主持单位还要对项目的执行力、结余资金等进行相应的控制。这不仅需要科研项目管理人员提高相关的财务水平,也需要财务管理人员预备必要的科研知识,两者相辅相成才能提高农业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
4、完善自筹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自筹资金后续管理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国家正大力加强科技强国、科技支撑社会发展的推进,并陆续出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财教[2015]15号)、《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等政策,对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科研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科研经费管理作为企业开展科研活动的基础,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时经费管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结合企业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科研经费能高效、有效地使用,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和挤占,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企业的增效、提升发挥重要作用。
一、科研经费的形成和类别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就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所以企业就要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技术转让、科研人才培养的投入,这类投入就形成了企业的科研经费。
科研经费从来源区分包括两类: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国家、部委、省市(自治区)等科技计划对应的财政资金拨款,因为具有专款专用性质,故称“专项经费”;自筹经费是财政拨款以外,企业利用自有资金投入到科研项目的经费。
二、科研经费支出范围
科研经费的使用按支出范围划分一般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类。
(一)直接费用是指在科研项目的研究开发过程中发生的与项目直接相关的费用,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和其他支出等。
(二)间接费用是指在组织实施科研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无法在直接费用中列支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为项目研究提供的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水、电、气、暖消耗,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以及绩效支出等。其中绩效支出是指企业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
三、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一)科研人员重技术、轻管理的理念
科研项目组织立项时,项目组人员的选择上主要是考虑具有较高业务能力、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而较少选配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辅助型人员加入项目组。这样就容易出现以下弊端:
1.由于技术人员主要注重的是在技术领域的研究和开发,对科研经费管理或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制度和流程缺乏深入的了解,所以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上未能严格按照国家或企业的相关规定执行。如:1)科技人员采购设备或物资时未履行资产采购办法中规定的流程手续、没有集中采购;2)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中,科研人员未经审批随意调整预算,在预算总额调整时没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批准;在相关国家科技计划总预算不变,项目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时未按原程序报科技部批准;3)科研人员对各类支出内容的混淆,如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发生的费用,应列入国际合作与交流费,而列入差旅费或会议费中。
2.科研项目中有的涉及与学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多单位的合作项目,所以项目组人员多且复杂,作为牵头单位的项目组若没有配备辅助的管理类人员,则项目交流往往就只关注技术方面,而没有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上的沟通,就极易造成平时对合作单位经费开支情况的了解和把控不严,到项目验收时出现技?g验收通过而财务验收无法合格的情况。
(二)科研项目预算编制与执行脱节
1.在争取科研项目时,项目负责人只为了满足拿到项目的需要,不考虑项目的实际需求而编制项目预算,后期科研经费实际支出中就会出现无预算有支出、有预算无支出、超预算支出的现象。
2.项目负责人对预算编制的重视度不高,编制项目预算时对各经费支出的项目及使用量、使用标准比较随意,导致实际执行时支出和预算对应不上,造成预算与实际是“两层皮”。如劳务费预算编制时未能跟项目周期和劳务人员投入的全时工作时间保持一致性;劳务人员中包含了项目组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
3.在编制项目预算时,一般只有项目组中成员参加,由于项目人员对项目经费支出的认识不够专业,不能很好的把握项目经费的分类和各类费用的具体内容,所以编制预算时会产生一些偏差。如:1)项目购买设备等固定资产未考虑税收等政策的影响情况,若是用国拨经费购买的则进项税不能抵扣,而若是用自筹资金购买的则进项税能抵扣,所以不同的资金购买固定资产对预算金额就产生了影响。2)项目发生的会议费应考虑会议级别、参会人员、是否有外地代表等细节来确定会议地点、会议天数和费用标准。如果参会人员以在京单位为主的会议就不得到京外召开;参会人员在50人以内且无外地代表的会议,不安排住宿;不到国家明令禁止的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等等,这些因素就直接影响到会议费预算的金额大小。
4.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人员变动,特别是编制预算人员调离项目组,若项目预算编制人员和项目实际执行人员欠缺沟通,则后期的预算执行很容易与编制的预算出现差异。
5.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有调整的,由于项目人员对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和可调整项目的不熟悉,造成预算调整未履行报批手续或不能调整的项目进行了调整等不合规想象的发生。如科研经费中的间接费用是不予调整科目;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的预算一般不予调增;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三项支出之间可以调剂使用,但不得突破三项支出预算总额。
6.预算执行中缺少监管。项目科研人员随意调整使用的预算明细项目,如项目牵头单位和组成单位之间进行无审批的预算明细间的调整;同一项目负责人若负责一个以上的项目,而进行地项目间相互调剂支出额度。
(三)科研经费支出管控不严
1.支出经费时与预算列支范畴的核对不到位。在科研项目实际发生经费支出时,科研人员往往没有习惯对每一项费用支出检查是否属于研究项目范畴内的,容易出现不该在科研经费中列支的费用而列入的情形。如材料费虽然包括在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消耗的各种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费用,但一般不包括购买的普通办公材料,确实是与项目研究相关的办公材料则要与预算说明书中的详细说明核对是否一致。
2.经费支出的财务报销审核不严。由于财务人员对科研项目内容、项目预算、项目进度的不熟悉,难以判断经费支出是否与项目关联、是否在预算范围内、是否与项目进度相符,所以审核重点主要是在票据的合法性、真实性、票面金额的准确性方面,因此会遗漏对发生费用相关的辅助证据资料的核查。如对科研项目发生的大额测试费没有取得测试化验加工合同,或没有将合同中明确的指标测试技术要求、取样要求、数量、单价与发票进行核对;没有查看测试化验的工作性结算记录或结果性报告书。
3.科研经费支出与生产经营支出划分不清。由于科研项目中的技术人员在承担科研任务的同时也有参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费用发生后就很难在科研项目和生产活动间区分开。如:1)科技人员发生的差旅费、会议费、加工费、材料费就不易完全区分开;2)项目研究开发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与日常水电暖支出之间很难做到单独计量独立划分出来。
四、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提升科研人员综合管理能力,重视科研项目的财务管理,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
1.目前科研项目主要采取项目负责人制,即项目负责人从立项开始就对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预算的编制、合同的签订、经费支出的审批、财务验收等科研工作负责。因此,项目负责人除具备技术研发、创新能力外,还需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系统认识,熟悉科研项目的协调机制、预算编制要求、企业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知识,这样才能在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和财务核算等方面有良好的沟通和配合,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组织和有效开展。
2.项目组中其他成员也需要通过宣传、培训、交流、答疑等形式了解科研项目有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提高他们的财务管理知识和能力,加深对项目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视。
(二)规范预算流程,加强预算编制的可预见性、未来适用性和准确性
1.首先是规范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科研项目人员在申请项目时要理解好项目立项的目的,本着科学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预算的编制,使预算能与政策相符、与目标相关且经济合理。预算说明书的语言简洁、内容翔实,体现出项目研究任务计划与预算的关系;对于重大的,影响资金量大的支出还要做出对项目完成的必要性以及使用效率的说明。
2.其次是增加预算的审批流程。科研项目组预算编制完成后,应提交企业中相关部门如主管科研的科技部、财务部共同进行预算的评审,经项目组、科技部、财务部讨论、调整,达成一致后的项目预算才能报企?I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审查批准,批准后的预算再上报专项经费提供部门审批。项目组实施中按经过审批的预算来执行。
3.最后是 预算的调整要履行报批手续。项目组对预算实际执行过程中发生的需调整预算事项,应根据调整的内容按原审批程序进行报批,不能未经允许就进行预算的调整。
(三)完善科研管理相关制度,紧抓落实,增强经费支出的控制和监督
1.首先企业自行完善科研活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如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的建立和健全不能流于形式应结合企业的特点和管理要求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2.其次紧抓科研管理制度的落实,再好的制度,如果不去执行,就是形同虚设。因此企业应加强对有关科研管理制度的宣贯,让科研人员了解政策、熟悉财经法规及各项科研管理制度,项目管理流程化,减少科研人员走弯路,留有主要精力专心研究工作。
3.最后是加强支出的管控。1)科研人员要严格按照预算和管理办法进行经费的支出,手续要完备。如采购需要公开招标的就要通过招标程序、签订的合同要合法有效、资产要办理验收手续等。财务人员在审核经费支出时,要对票据及相关合同、成果、预算进行比对,对于超标准、超预算、超范围的支出坚决不列支;对于公共费用的分摊需要检查分摊方法、分摊标准、分摊明细,确保分摊有理有据。2)科研人员与财务部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保持信息的通畅和交流的及时性,如财务部可按月或季度向科研项目组反馈科研经费实际支出情况和预算执行进度,这样项目组人员就能了解经费支出的内容、预算完成的情况,对出现的差异能及时调整,提高科技人员经费支出的专用性和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