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部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研发经费;核算;财务管理
R & D expenditures of enterprise project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Liu Xiao-qiang
(Shaanxi Han and Tang Dynasties Computer Co., Ltd Xi'an Shaanxi 710000)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enhancement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many small, medium and large business units is also undertaken to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industry R & D, State-funde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dustrialization;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 of research funding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R & D expenditures;Accounting;Financial management
1. 国家拨入经费的核算
国家拨给企业的科研经费,属于政府补助,按照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中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核算。政府补助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收益法与资本法。收益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当期收益或递延收益;资本法是将政府补助计入所有者权益。
企业取得的、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属于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但是,按照名义金额计量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国家拨的除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之外的政府补助,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其相关规定如下:
(1)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
(2)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 企业研发经费归集与核算
2.1 企业研发经费主要是指项目在研究与开发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能源材料费、试验外协费、技术引进费、差旅费、会议费、知识产权保护费、管理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实际中,企业研发经费在归集与核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及问题,根据具体情况及经验,对科研经费核算及管理提出方法及建议进行探讨。
2.2 研发经费归集与核算存在的问题
对于科技型企业,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又从事科研活动,在费用划分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有如下问题:
(1)研发经费的范围难以界定。
由于缺少一定的沟通,企业科技研发部门的人员与财务人员对研发经费范围的认识未能统一,财务人员对经费开支范围的认识会有一定限度,未能按照研项目预算书中研发经费的明细进行明细科目的设置;此外,企业科研经费缺乏规范统一的管理,科技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勾通脱节,都会影响研发经费的范围的划分。
(2)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难以划分。
对于企业的一些部门既从事研发活动,又进行产品的中试制生产活动,这就为企业的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的划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根据国家及各省市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企业承担的大量科研课题,需要配比一定的自筹经费,特别是如果承担的是国家产业化项目或重大支撑项目,国家下拨的科研经费数额较大,而自筹经费的比例也较大,为满足课题审查的要求,科研成本会挤占生产成本,造成生产成本与科研成本划分不实,或带来高额利润及较高的所得税收,且企业也会有人为调整利润之嫌。
(3)承担多个科研课题费用难以划分。
根据国家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国家拨入的科研经费应专款专用,科研项目应单独建账,各项目的科研经费及研发支出单独核算。企业的一个研发部门或一个研发人员如同时承担多个科研课题,发生的人员费、设备费、能源材料费用在各课题之间难以划分。
3. 企业项目经费核算及财务管理的探讨
对于既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又从事科研活动的科技型企业,在项目经费核算及财务管理中的一些建议及方法。
3.1 制定企业自身的规范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参照国家及省有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规范统一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以制度对承担项目的部门和进行经费核算的财务部门及相关人员加以规范和约束。在管理办法中不仅可以界定经费的范围,还可对经费的预、决算、使用等进行相关规定。
3.2 不断完善科研经费核算的财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预算、决算的财务核算体系,财务部进行科研经费核算,应按项目预算书中科研经费的预算明细进行研发支出科目及明细科目设置,运用金蝶或用友等财务软件的项目辅助核算功能,对企业承担的各项目进行单独核算;也可通过账表建立项目的辅助明细账,对各科研项目单独核算。科研成本项目结题后,进行项目经费决算。在项目执行期对项目经费应进行审查监督,加强经费开支的监督与经费成本的控制。
3.3 加强财务部与科技部间的勾通与协作。
企业的财务部与科技部应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科技部对企业研发部门承担的各个科研项目进行管理,财务部对国家拨款及企业的研发经费进行核算;由于科技部专业技术性强,应及时提供财务部项目的相关信息,如项目的类别、性质、项目执行期、项目的承担人及项目预算书中经费开支明细等,还对各个项目的经费开支是否合理进行监督和审批;财务部可依据科技部提供的相关信息,按项目建立各明细辅助账进行经费核算,对研发部门报销的原始单据进行财务方面地审核、记账。
3.4 企业项目经费核算的一些方法。
企业研发经费包括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应按照科研经费范围进行归集核算,具体方法如下:
(1)按照受益对象进行分配。
企业按“谁受益谁分摊”的原则,对成本费用按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如耗用原材料,根据领料单上领用的部门,生产部门领用的记人“生产成本”,研发部门领用的记人“科研成本”,同时科研领用已进项抵扣原材料应作进项税额转出。企业承担的科研项目单独建账核算,财务应按受益对象将费用归集到各研发部门承担的各个科研项目的明细科目中。
(2)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配。
企业的一些生产及研发费用在实际中难以划分的,可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配,如企业生产部门与研发部门以及研发部门承担的各项目共同耗用水电费,难以划分,可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摊,但分摊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的一个研发部门或一个研发人员如同时承担多个科研课题,设备使用费,可按一定合理比例进行分摊;承担多个课题人员费可按工时即人员从事科研活动的时间来进行分摊。
(3)间接费用可按相关性原则进行分摊。
企业科研活动发生的间接费用,如管理费、房屋占用费等,可按经费收入或研发支出的一定比例进行分摊。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一、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程序及所需资料
(一)审计范围科研项目一般包括纵向项目和横向项目,其中经费来源性质属于中央或地方财政资金,属于纵向项目,经费来源性质属于社会资金,属于横向项目。由于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众多,而审计力量有限,无法实施全面审计,因此,高校应按重要性原则将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及学校重点关注的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其中,重大、重点科研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等纵向科研项目及一定金额以上的横向科研项目。纳入全过程跟踪审计范围的横向科研项目金额标准按高校自身管理需要确定。
(二)审计的主要程序 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程序包括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为充分发挥跟踪审计的过程控制作用,在实施跟踪审计阶段,对发现的一般性问题,需要及时向项目负责人出具书面审计意见或建议,要求其自行改正;对发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向分管校领导报告的同时通报科研、财务等管理部门,并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科研项目的高效、有序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具体程序如下:
(三)审计所需的主要资料 审计所需资料应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所在二级单位在立项阶段、实施阶段和结题阶段分别报送。立项阶段资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任务书及审批文件、项目组成员构成及分工情况、项目预算书(含预算调整资料),项目立项相关各类合同(协议)、学校及项目组制订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办法;实施阶段资料主要包括科研项目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资料,如大宗物资、服务采购招标资料,固定资产清单,大额资金支出情况说明,为完成科研项目所签订的测试加工费、物资采购等关联合同、项目执行期财务报表(季度、半年度、年度)、账簿、凭证,项目中期考核及验收资料;结题阶段资料主要包括项目验收报告、财务决算报告及相关资料、项目绩效报告等。审计部门在取得资料时,应要求项目负责人及所在二级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进行书面承诺。
二、全过程跟踪审计主要内容
(一)项目立项阶段(1)立项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审计人员参加科研项目立项论证及申报会议,重点审查项目立项程序是否合法、合规,立项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审查立项资料时,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及专家的审核结果,尤其要关注学校是否已对科研项目合作(外协)单位资质、履行任务能力、业务相关性等内容进行审核,是否了解项目负责人与合作(外协)方的关系,防止假借合作名义骗取国家及学校资源等。其中,对横向科研项目还要审查签订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等技术合同,是否取得合同对方资信状况、履约能力等资料,是否对项目组所提供技术(专利)的法律状态检索,避免侵权;合同条款是否经过相关职能部门会审或法律顾问咨询,并履行合同授权审批制度;涉及保密的,是否签订保密合同等。
(2)预算编制情况。预算是项目经费管理的重要依据,预算编制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申报成功与否以及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效果。审计中应关注预算编制是否科学、合理、合规,主要包括:第一、预算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及学校科研经费管理方针、政策和规章制度,如劳务费预算是否与控制比例相符,重大仪器设备购置预算是否综合考虑了学校现有相关资产存量及共享情况,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预算是否按规定分别由项目组和学校编制,比例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的预算支出项目或与项目无关的额外支出项目等。第二、配套资金额度是否明确,预算总额是否分解至科研项目各子课题,合作(外协)单位经费是否有明细预算。第三、项目预算是否经过学校预算评审,并按评审建议调整预算编制。
(二)项目实施阶段 (1)预算执行情况。预算执行是高校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的核心环节,需要严格按照预算书(合同)要求执行预算。审计中应关注:第一、项目经费收入是否完整、准确,纵向科研资金是否及时拨付到位、横向科研资金是否按照合同约定进度按时到账,配套资金是否足额落实;所有科研经费收入是否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是否存在脱离学校监管形成体外循环的现象;所有科研项目是否按不同资金来源,按不同项目单独进行会计核算。第二、项目经费支出是否真实、合法、合理,是否专款专用,是否按照预算书(合同)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使用科研经费。审计时应注意审核各类单据及各项合同(协议)是否真实、合法、完整,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挪用、侵占、骗取科研经费的情况,如有无虚构经济业务、使用虚假票据或使用与科研无关的个人家庭消费发票或科研项目启动前的材料、设备等发票套取科研经费;有无虚列、伪造名单虚报冒领劳务费;有无将项目经费用于罚款、捐款、赞助、投资等;有无以旅游门票、礼品费、非项目组成员差旅费等报销差旅费;有无以旅游公司开具的大额会务费报销会议费;有无以咨询公司开具的大额技术咨询费报销专家咨询费,或将专家咨询费违规付给科研项目组相关人员;有无违反国家及学校采购规定采购物资及服务的情况。
(2)预算调整情况。由于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需要调整预算的情况。当预算变更时按规定或约定履行变更程序,才能防止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相互脱节,并为日后顺利通过财务验收打好基础。因此,在跟踪审计中必须重视预算调整是否符合相关规定。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预算调整需要分级分类管理,具体如下:第一、需要报批的调整事项:课题预算总额调整,课题承担单位变更等应当按原程序报财政部批准。相关国家科技计划课题总预算不变,课题合作单位之间以及增加或减少课题合作单位的预算调整,应当按原程序报科技部批准。第二、学校有权调整的事项:直接费用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其他支出预算如需调整,课题组和课题负责人根据实施过程中科研活动的实际需要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审批,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在中期财务检查或财务验收时予以确认。第三、一般不予调整的事项:设备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如需调减可按上述程序调剂用于课题其他方面支出。第四、间接费用不得调整。
(3)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情况。利用科研经费自制和购置的固定资产以及科研活动中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中应关注:第一、固定资产购置是否严格执行预算,是否存在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需要招标采购的或涉及政府采购的,是否按规定采购,资产采购变更是否履行了相应的变更审批程序。第二、购置的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统一管理或按合同规定处理。第三、因完成科研项目形成的无形资产是否及时纳入学校统一核算。第四、资产处置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是否存在私自转让、牟取私利等情况。
(4)外拨(转拨)科研经费管理情况。据报道,个别高校存在假借科研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的现象。审计中应关注:第一、合作(外协)单位、外拨(转拨)经费额度是否在项目任务书、合同(协议)中已经明确,是否经科研及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第二、外拨(转拨)业务是否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是否依据经费外拨(转拨)批件、项目合同、协作单位的合法有效财务凭据办理了相关手续,是否存在将款项转入非合作(外协)单位或个人银行账户的情况。
(5)重大事项报告情况。根据规定,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项目实施期间出现项目计划任务调整、课题负责人、首席科学家变更或调动单位、项目(课题)承担单位变更、更名等影响经费预算执行的重大事项,课题负责人、首席科学家、项目第一承担单位应当及时按程序报科技部批准。因此,审计中应适当关注学校是否及时报告重大事项。
(三)项目结题阶段(1)财务决算报告的编制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科研项目财务决算报告编制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完整,是否存在不符合预算(合同)规定的收支。
(2)结题结账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科研项目是否按任务书(合同)要求及时完成项目验收及财务验收,特殊原因确需延期的,是否按规定程序提前办理了项目延期手续;项目结题后是否及时结账,是否存在项目结题后科研经费长期挂账,由项目组继续使用的情况;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是否按照相关管理办法予以结账。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规定: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
(3)结余资金管理情况。审计中应关注纵向科研项目结余资金是否按规定上缴或作为后续研究费用,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是否按合同或当事人约定使用。如财政部、科技部《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规定,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结余经费(完成项目或因故终止项目)按原渠道收回科技部或相关主管部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65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264号)规定,结题项目的结余经费,仍用于项目依托单位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或部分应用研究工作。
(4)项目绩效情况。审计部门在审查财务决算报告、项目组提交的项目绩效报告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高校自身科研项目绩效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听取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判断科研成果是否达到科研任务书(合同)约定的预期目标,并对科研项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价。
三、全过程跟踪审计配套措施
(一)加强宣传与培训,建立良好的科研审计内外环境(1)领导的重视、相关职能部门的配合、科研人员的理解是做好科研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基础。审计部门应与科研、财务、资产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与配合,明确跟踪审计过程中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做到审计工作到位不越位,并积极主动地做好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宣传与培训工作,取得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消除科研人员对审计工作的疑虑,营造良好的科研审计氛围。(2)健全有效的审计制度体系和良好的审计职业综合能力是做好科研审计工作的内部环境基础。因此,审计部门应建立健全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体系的同时,加强审计人员后续培训,夯实内部环境基础。
(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形成科研经费监管联动机制科研经费监管工作,需要由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纪委、监察、院系和广大师生共同完成。工作中,审计部门应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形成科研经费监管联动机制。(1)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共商平台,审计部门与科研、财务、纪委、监察等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沟通,共同研究,综合考虑学校科研经费的总体情况、单项科研项目经费规模及项目重要性的基础上,共同确定科研项目重点审计范围,并将跟踪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向相关部门通报。(2)利用校内局域网连接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等部门信息系统,形成科研信息共享平台,保障各职能部门及时、全面获得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信息及跟踪审计信息,并由科研、财务部门指导、监督科研项目组落实审计意见和建议,保证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纠正和解决。
(三)实施科研经费内控审计,促进学校管好用好科研经费科研经费内部控制是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有效手段。要做好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应围绕高校总体科研项目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5要素,审查科研项目内控设计是否合理,执行是否有效,并及时查找设计及运行缺陷,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合理保证科研项目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而达到促进科研项目科学高效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目的。科研项目内控审计中,应重点审查是否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方面的职责权限;是否合理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业务流程、业务权限、审批程序;是否明确科研经费使用管理中的校(院)长的领导责任,科研、财务、资产、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管理责任,院、系、所及其他校内科研机构的监管责任和项目负责人的直接责任;是否建立健全各类内控制度,如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及其他财务收支管理制度、成本核算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是否适当采用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和信息内部公开等方法,管理和控制科研项目立项、合同签订、项目验收、结题结账、科研成果鉴定等过程,确保科研资产安全完整,经费收支合法合规,会计信息真实完整。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科研经费; 规范预算; 制度建设; 协作监督
随着国家对科技投入的不断扩大,医院科研工作无论在科研人才团队建设、科学研究领域还是在科研经费规模方面均发生了巨大改变。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为例,自2006—2012年以来,医院科研项目从几十个发展到几百个,科研经费规模从过去的几百万元发展到目前累计经费超过亿元,课题增长率逐年提升。医院科研工作日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保证科研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使之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医院科研经费使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仅2012年,卫生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对本院承担的几十个“十一五”重大课题进行审计。审计虽然对科研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但在经费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算执行与批复内容存在差异,超预算内容使用科研经费
首先表现在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审计中发现,医院个别科研项目购置设备型号与预算所列示内容不一致:如:预算列示购买a设备,而实际购买时,发现b设备的功能比a设备更加全面而且价格便宜,在没有报批的情况下购买了b设备;其次表现在随意扩大预算内容,如在预算编制中未列示的情况下,在“测试化验加工费”、“材料费”中发放病例观察费、病例录入、病例采集等人员劳务费等;最后表现在预算内容调整频繁,既包括课题内部各种费用间的调整,也包括各课题之间的调整,且部分调整缺少必要的审批手续;此外,也存在项目立项后,上级科研部门未完全按照其申请数量下拨经费,下拨金额少于申请经费数额,致使原预算经费与下拨项目经费差距较大,进而导致在实际执行中出现不合理的开支或不符合实际的支出。
(二)个别经费使用未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
主要表现在科研经费在报销过程中,财务人员只关心票据是否真实、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而对是否严格执行预算、开支是否合规审核不严。科研课题经费在使用时未严格按相应经费的管理办法及国家的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执行,如会议费未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大型会议缺少会议通知、会期、会议人数等明细资料;有些费用超标,如差旅费;有些大额支出原始依据不足,难以界定支出与课题的相关性及合理性;另外还存在诸如设备、材料采购缺少入库手续、外拨合作经费缺少协议、合同或外拨单位非预算列示内容等情况。
(三)财务核算质量不高,数据准确性差
这主要体现在部分科研课题财务核算时调账频繁,费用科目核算混淆。产生调账频繁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财务部门在经费使用的记账过程中课题项目多,且有些项目名称类似导致错记;另一方面是前期支出环节未对各费用额度有效控制,造成一些费用超预算额度,故在课题结项审计时需要对账项进行调整,且个别调整手续不规范、不健全。产生费用类型核算混淆的主要内容是指财务记账时,费用归类发生错误,例如将通讯费、病人交通费、餐费在“材料费”中核算;将会议费误记入差旅费,差旅费误记入会议费等,造成财务核算结果有误,财务数据不准确。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预算编制不合理,缺乏科学性、准确性
首先,除少数课题外,医院主要作为主课题的任务单位或承担子课题,课题预算编制原则上应该由主课题及承担单位共同编制,但实际上预算批复后,往往由主课题方将批复的预算额度下达至医院课题负责人,预算内容可能与原申报内容有差异。如果课题负责人与主课题方缺少沟通,很容易造成实际执行内容与批复内容不一致。另外国家在医疗支出方面未建立一套科学、成熟的预算定额标准,课题负责人在编制预算时如果缺少与财务人员的配合,很容易导致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不强、合理性不够,对课题实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费用考虑不全面,编制内容较粗,预算经常会出现不能全面真实体现预算成本、虚列费用支出项目、预算编制不够详细、虚高申报等问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计划性差也给预算的执行和审核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进而导致在实际报销中出现许多不合理的开支,使经费开支难以按预算内容执行。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
医院科研经费来源渠道比较复杂,如“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自然科学基金”、“民口科技重大专项”、中医药科技发展基金、市教委项目等。这些渠道的科研经费一般都有独立的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为落实国家《规划纲要》及配套政策有关要求,不断改进和加强财政科技经费的管理与监督,财政部、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对科研经费政策进行了修订和改进。2006—2012年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新规定,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 〕159号)、《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3号)、《民口科技重大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教〔2009〕218号)、《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 、《关于民口科技重大专项项目(课题)预算调整规定的补充通知》(财教〔2012 〕277号)等。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对课题承担单位在经费执行方面要求建立、健全与科研经费管理有关的内控制度,而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更新滞后,旧制度中的部分内容已经难以满足现行经费管理的需要,应及时修订并加以完善。
(三)科研人员对合规、合理使用经费缺乏正确认识
工作中由于缺少对科研人员系统的培训和宣传,很多科研人员甚至包括科研管理者对哪些费用可以列支、哪些费用不能列支、费用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是什么等概念模糊。认识不足往往导致对经费的错误、违规使用,或是在临近结题审计时心里没底、不踏实。另外,一些课题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在管理和使用承担的课题经费方面随心所欲,认为科研经费是凭借自身的能力争取来的,是属于自己的私人经费,不需要受经费管理的严格要求,也正是这种观念导致了种种违规现象的发生。
(四)科研经费管理部门缺乏协作、沟通
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科研部门与财务部门的通力合作。但在实际工作中,科研管理部门侧重于项目的争取、项目级别的突破、到位经费的增幅以及成果的鉴定和评价。科研项目一般实行科研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在项目经费预算的编制环节,项目负责人没有让财务人员参与协助,而在经费使用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将实际发生的各种费用到科研管理部门申请报账,财务部门则只注重经费的收支核算,往往忽略对经费运行过程进行监督,不能及时向科研管理部门反馈经费开支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科研经费项目管理与会计核算各成一体,缺乏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配合,从而导致课题在结题验收检查中出现这种或那种问题的现状。
三、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工作
要加强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细化经费预算内容。编制项目预算时,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协助项目负责人共同编制预算,使预算既适应研究工作的需要,又符合财务的各项规章制度,合理制定支出预算,使预算经济合理,既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又要增加经费的实操性,在不影响课题目标任务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二)完善和健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医院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必须随国家相关财经法规的更新及时进行修订和调整,以满足现行科研经费管理的需要。除了修订和健全新的经费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门还应做好相关制度、政策的宣传和指导工作,组织科研人员进行学习,听取他们的意见,确保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在项目实施中得以正确的贯彻和落实。
(三)各部门加强沟通、配合,严把经费支出审核关
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配合尤为重要,只有部门联合才能真正起到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作用。首先要明确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审核监督职责,严格执行科研经费预算,不得随意调整预算。其次要规范报账流程、加强财务监管。财务部门要设立专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岗位,科研财务人员要熟练掌握科研经费各费用类型的开支政策规定,在经费报销记账流程中,要注重对科研经费支出是否符合预算范围、开支标准和开支范围是否合规、审批程序是否规范,支出报销时是否符合相关合同的约定,票据、清单是否符合财务管理规定。财务人员还应定期对各科研项目开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及时与科研管理部门和课题负责人对账、沟通,以便及时发现各项支出是否偏离预算,变财务管理由事后管理为科研进行中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进管理。
(四)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
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是医院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门。与国家审计、社会中介审计相比,内审部门充分了解单位各项内控制度,更容易发现并纠正经济上的违规现象。因此,医院科研经费的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加强基础管理、建立各类风险预警系统的积极作用。通过审计,发现科研经费管理的风险或漏洞,改进管理,增加效益,尤其是国家在对科研管理不断加强监督和改革时期,必须加强内审工作,提高资金管理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科研经费管理是医院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经费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已经越来越被重视,医院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有效沟通、合作,促使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科研经费管理; 绩效考核; 多维指标体系
一、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从单纯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并重型转变,高校成为国家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以及省、市各类课题的经费也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和复杂化等,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既能确保高校科研经费合理、合法利用,又能提高高校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促进科研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优秀科研成果的产生,成为各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高校作为科研团队的后勤保障,如何简化报账流程,尽量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便利服务也成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一项挑战。2011年12月2日,国家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教财〔2011〕12号),要求各高校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规范科研经费使用。青岛农业大学近年来所进行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的一些举措,与国家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十分吻合,既方便了科研团队的科研工作,又能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有力的监管。本文在总结青岛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具体做法的基础上,对当前依然存在的少数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
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及具体做法
(一)改革思路及具体做法
科研经费涉及科技处和财务处两个部门,青岛农业大学为了避免财务处仅为监管而忽略科研以及科技处仅为科研而忽略财务管理等弊端,由财务处和科技处共同制定了《青岛农业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青岛农业大学科技工作奖励办法》、《青岛农业大学大额资金管理支付办法》、《青岛农业大学内控管理细则》等八项规章制度,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进行了详尽的说明,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监督作了具体规定,并对传统的报账方式和管理方式等进行了改革,最大限度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等先进手段对科研经费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具体做法如下:
1.实行报账员制度
青岛农业大学根据具体情况在各院设置报账员,集中负责财务规章制度的宣传和解释工作,对教职工提供的原始票据进行归集、整理,检查手续是否完备、项目经费是否允许列支、项目经费支付进度等。报账员制度使财务报账工作前移,确保各类收支项目做到收入规范、支出合理、凭证真实、核算准确。报账员制度既方便了教师,大大减少了老师报账时间长的问题,更减少了老师查账的次数,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还能够确保对各种单据进行详细的初次审核,对科研经费支出进行有效的监管。
2.实行网上预约报账
网上预约报账将在会计核算中最耗时的单据录入工作分离出来,把单据的录入工作交由报账人员提前完成。在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中引入网络预约报账系统,报账人员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向预处理服务器进行报账业务的单据录入,报账系统按照系统预设的规则将报账人员录入的数据填写到预设的相关业务模板中,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由此最为费时的会计核算简化为对原始单据的审核和对接受预处理服务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修改,同时将财务人员的精力从录入单据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单据的二次审核,提高了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
3.网上银行支付制度
对于所有科研经费,无论金额大小,全部实行网上银行支付制度,即在教职工成功报账后的两个工作日内通过网银支付到报账教师的专用账户。此举既可以使资金全部从银行支付,由银行进行第三层控制,防止现金支出可能导致的一些风险,也可以节省科研经费管理成本,资金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提高。目前青岛农业大学基本实现无现金报账。
4.网上经费查询系统
为了方便项目负责人和各监管方对科研经费的结存和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学校为每一位教师设置了专门的网上经费查询系统,项目负责人登陆财务信息网上查询系统后,其所有负责项目的经费总额、经费预算项目、使用情况以及结存等均可以直接显示出来,方便项目负责人及时了解项目经费到位及使用情况,防止对科研经费的挪用和占用,增强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透明度。
5.加强劳务费的管理力度
对于涉及劳务费的科研项目,在支付劳务费时要求项目负责人提供课题项目任务书,由学院院长和负责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及课题负责人共同签名,需要扣税的按规定扣税,发放时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学生提供学生证复印件)、银行卡号,网上银行实时发放。
6.权限适当下放
首先,对科研经费报销的签字权适当下放,单笔经费在1万元以内由课题负责人及项目参加人员签字,单笔支付在1万元以上(含1万元)由课题主持人及分管科研工作的学院副院长签批,单笔支付金额在5万元以上(含5万元)由科技处处长签批,单笔支付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由分管科研校领导签批,既体现了重要性原则,又简化了科研经费签字环节,实行课题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其次,加强科研经费宣传力度,建立专门的财务信息QQ群,及时财务信息,对科研项目数额比较大的课题,培养了一批相对稳定、素质高的研究生报账员队伍。
7.会计核算信息化平台的后续建设
尽管当前已经有了会计核算信息化平台,但每一个特殊的需求都可能在未来普遍化,为此,对于普遍化程度比较大的特殊需求,学校专门培养了一批既懂会计业务,又懂计算机管理的优秀人才,研究并开发了许多新的模块,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新的需求,这些模块在科研经费管理上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8.账证实时拍照制度
为了给课题验收提供方便,财务处在老师办理报销业务时将记账凭单及原始凭证拍照,既给课题验收提供了方便,又加强了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多年来顺利通过国家、省及学校审计部门的检查。
(二)科研经费管理尚存问题
尽管在科研经费管理上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不可否认,我们还存在以下问题有待解决,而这些问题或许是众多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共性问题。
1.预算编制与执行存在一定的偏差
近年来,由于对项目预算编制的严格要求,预算编制与执行差异虽然有缩小趋势,但依然存在。首先,预算的编制完全凭借项目负责人的主观经验,缺乏科学的依据;其次,项目审批经费与项目负责人申报经费之间的差异造成预算编制与执行之间存在偏差;再次,大多数项目负责人缺乏财务知识,对发票认识有限,真正的支出无法取得相应的发票,或者取得了不合法的发票等,使实际支出偏离预算、支出结构与预算不匹配等现象依然偶有发生,到决算期间,人为调整支出,既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又造成科研经费支出数据失真,不利于发挥科研经费预算的真正作用。
2.科研经费预算编制、执行与考核脱钩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的多项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如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2006〕56号),财政部和科技部下发的《国际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均对科研项目经费预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1年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也要求严格预算编制。可见,我国已经确立了以科研预算为依据进行预算管理的基本思路。但预算的有效执行还必须有与之相对应的绩效考核措施作为保障。当前,高校在进行科研经费管理中过分依赖于事后审计,缺乏相应考核措施,使得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流于形式,也是预算编制与执行出现差异的另一重要原因。
可见,进行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对科研经费管理进行绩效考核。
三、科研经费管理绩效评价指标设计构想
科研经费分为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两部分。直接经费是指项目执行过程中发生的直接与项目有关的各种开销,而间接经费是指科研活动支撑体系运行所产生的费用,在我国是按照相关规定从直接经费中提取的项目经费。本文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一个纵向上包含学校法人、院系和项目负责人三级责任主体,横向上包含直接经费和间接经费的多维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设置见表1。
(一)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数
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数用学校在国家相关政策规定下所制定的与科研经费管理相关的制度文件的数量计算,用于反映学校对科研经费管理的重视程度。
(二)直接经费总额与人均直接经费
直接经费总额用学校在一定期间内到账的经费之和来计算,是院系直接经费总额之和。人均直接经费用直接经费总额与在职教职工人数之比来计算,用于考核学校或学院科研管理的成效。
(三)结题率
(四)预算支出一致性
(五)经费结余率
(六)有形资产比
(七)经费成果率
(八)科研技术转让率
(九)不良资产浪费率
(十)间接经费总额与人均间接经费
(十一)经费支出透明度
经费支出透明度反映学校及学院间接经费管理水平的好坏,可用公开支出金额与间接经费总额之比计算。指标越高,表明间接经费管理越透明,则发生贪污、挪用等的概率就越低。
【参考文献】
[1] 刘波.基于《课题制》的大学科研经费管理[J].科研管理,2003(1):10-16.
[2] 李燕萍,吴绍棠,郜斐,张海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研经费管理政策的变迁、评介与走向[J].科学学研究,2009(10):1441-1447,1453.
[3] 王义明,范静.科研经费管理中知识管理方法的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05(2):89-91.
关键词:科学研究 经费 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9-106-02
高等院校不仅承担着人才培养的任务,同时也担负着进行科学研究的重任。教学和科研是推动高校学术水平提高和服务社会的两个车轮,是高校中相互支持的核心工作。近年来高等学校在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研项目的1/3是由高等院校来承担和完成的,不但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对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国家、企事业单位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加大,使得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数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由于国际交流的拓展和中国日益与国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高等学校参与和承担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也不断增加,使得科研项目的种类和资金来源渠道更加丰富。这些变化对于学校高级人才作用的发挥和研究生教学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有利于学校的教学与社会需要的衔接。面对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经费来源的变化,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没有及时到位,从而影响了资金的运行效果和科学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本文基于当前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有效机制,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与特点
目前高等院校的科研管理基本是由学校科研处和财务处、学院和课题负责人三级管理的机制。学校科研处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对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攻关、973、863、自然科学基金等进行宏观管理和审核,具体来讲就是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科研费的预算、大额支出的审核、结题决算审核等,并依据国家相关方针制定本学校的具体管理办法如对横向课题、国际合作课题等进行管理。学院根据学校的规定对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审查。课题负责人根据科研合同主持科研工作并负责科研经费的具体使用。财务部门负责科研费的具体核算。
随着我国整体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高等院校作为承担科研项目的主要载体,其科研经费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包括:
一是科研的多样化。具体包括来源渠道多样,研究内容多样化和研究形式多样化。来源渠道多样化主要体现在,以前科学研究主要有国家科技部门提供,而现在随着整个社会发展,科学研究的资金渠道多样化。从来源部门不同分,既有国家科技部门的,比如科技部的,也有国家成立的科研基金的,比如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还有各部委的,比如教育部的。从来源部门层次分,既有中央政府各部门的,也有省级政府部门的。从来源部门性质不同分,有来自政府的,也有来自企业的,还有一些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必然带来了研究内容和提交研究成果形式的多样化。以前的研究主要是提供研究成果报告,现在不同来源的资金要求不一样,有的研究需要提供研究报告,有的研究需要提供具体政策文件,还有一些需要提供具体的实体产品等。总之,多样化的科学研究给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是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专业性强。高等院校研究的专业性使得整个科研项目具有相对的唯一性,项目外的其他非专业人员很难干预,也很难确定研究经费支出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这给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管理制度过于单一,有可能阻碍科研工作的进展,管理过于松散,又使得科研经费管理缺乏监督,容易产生一些问题。
三是科研经费具有周期不固定的特点。一般情况,科学研究项目具有一定的期限,但是由于研究本身的特殊性,有些时候研究需要延长,有的时候,由于科研项目的管理部门需要提前完成研究工作,提交成果,这就使得经费支出与预算存在差异性,不满足一些科研经费管理的规定。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等院校科研项目的不断扩大,科研经费也不断增多,形式的多样性,管理的专业性和周期的不确定性给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
1.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由于经费来源的多渠道,使经费的管理办法多样,国家主管部门只对一些国拨的科学基金等出台了管理办法,对其他渠道来源的科研费没有具体规定。一般都是由主管单位参照其它管理办法自行规定。这样就造成了不同的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使管理人员很难与其他单位进行交流和比较。而且不同的高校执行不同的经费管理办法势必形成同一课题来源的科研项目,其经费使用和管理不同,有些项目在有些单位可以报销而在另外单位就不能报销,使得经费管理存在混乱也有失公正。
2.科研费的重复支出。科研经费的专业性决定了科研费的支出一般都是由项目负责人决定。因此经费怎么使用、用在何方都由项目负责人说了算。这样势必造成经费支出各自为政,自己购买自己的设备,自己购买自己的仪器。使得一些仪器设备利用率偏低、设备购置重复严重,造成资金浪费。
3.预算与管理脱节。高校科研管理的多部门多层次使得具体管理部门不进行定期核算,而进行定期核算的财务部门不知道项目预算和进展情况,难以实现科研项目的进展和支出的统一性。虽然目前科研项目管理的预算书对如仪器设备支出、差旅费支出、实验费支出、人员费支出等有明确的支出金额,但实际过程中什么时候支出,支出多少等往往脱离预算。使得财务预决算与项目管理脱节,不利于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三、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构建
根据目前高等院校科研工作的特点,本着促进高等院校科研工作高效运行的原则建立由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支出调整审核管理、项目结题决算管理及日常支出监督等内容的项目组、学院、学校等三个层次多结构的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
(一)构建原则
1.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虽然具有专业性、多样性等特点,但它的管理依然是资金管理,有一般资金管理的特点,因此一般资金管理中的预算与决算统一,资金流向明确等要求,在高等院校科研资金管理制度中仍是主要构成部分。同时,鉴于高等院校科研工作的专业性和多样性,本着对高等院校科研工作负责,对高等院校学校发展及个人发展有利的方向,可以在具体管理中灵活处理一些来源于社会和企业的资金,既促进高校科研工作开展,也有利于高校与社会和企业的合作。
2.可操作性。不管如何设定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都要注重现实中的实用性。只有在现实中能够顺利操作,让科研部门,具体科研工作者
都能够很容易熟悉,容易实施的管理机制才是好的管理机制。
3.有利于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的根本性目标是促进高等院校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全社会科技发展,促进高校与社会和企业的有效合作,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最终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经费管理上,只要是满足国家科研规定,尽量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设定管理制度。
(二)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构成
结合高等院校科研工作的特点和国家资金管理的要求,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可设定为三个层次四项内容组成。三个层次是项目组,学院和学校,四项内容包括项目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支出及调整审核管理、项目结题决算管理及日常支出监督管理等。
三个层次的管理内容各有不同,管理形式也各不相同。最基层是项目组对科研经费的管理。项目组设定专门经费管理人员,定期对项目经费进行核定,并按照学院和学校的要求支出经费,定期向项目负责人汇报经费使用支出情况。学院是第二层,主要是对项目预算、支出审核、调整审核管理,同时承担学校与项目组的联系人角色,督促项目组按照学校规定进行科研经费使用,同时向学校反映项目进展管理中对经费支出和管理的意见。学校是科研经费支出及预决算的主要管理部门,建立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的联席办公制度,定期相互交流经费支出和科研项目进展情况,以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促进资金有效使用。
四项内容是根据科研经费使用的流程确定的。其中预算管理是指在接到项目后,在项目资金入账的同时,项目组需要提交资金支出的预算表,并具体化资金使用的范围和内容。支出及调整审核管理,主要是对经费的支出项目、支出形式以及支出额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定,是否符合学校和项目协议书的规定进行审核,同时对由于项目内容和研究的调整所带来的支出金额和内容的进行调整审核。项目结题决算管理主要是项目研究结束后,及时进行项目资金的决算,对于尚未支出的资金需要由项目组提出进一步支出的预算以及时限。日常支出监督管理是常态工作,对促进资金有效使用,防止资金挪用和出现问题的重要措施。
这四项管理内容相互支撑,相互联系,共同形成高等院校资金管理的机制。其中预算管理是基础,进行预算管理是把好资金进入关,为今后资金的使用和运行奠定基础。经费支出及调整审核管理是整个科研经费管理的主体。随着科研项目的开展,经费支出管理是伴随科研工作开展的另一条渠道,它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项目进展情况,因此进行项目经费支出及调整审核管理也就是项目进展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结题决算管理,主要是对科研项目的概括与总结。进行项目结题决算管理,不仅有利于项目资金的管理,也有利于督促项目负责人尽快完成项目结题的后续工作。日常支出监督管理整个项目进展的保障。既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也保障科研项目资金的安全。以上三个层次四项内容的构成具体如图1所示。
四、建议
在构建上述管理机制的基础上,为了促进高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上述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的运行,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由学校科研主管单位、财务部门,学院科研管理者及课题负责人共同参与制定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规范。管理规范可根据学科类别分别制定,对经费的开支范围、支出比例、审核报销、结题后的结账时间等有明确的规定,并定期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修订,使科研主管单位、财务核算人员及课题负责人等都能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