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

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

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农业科技企业的科技成果由研发到投产,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而且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即使科技成果研发投产顺利,但究竟能否为企业带来预期收益是由市场决定的,这都决定了农业科技企业的高风险性。但作为创业金融的风险投资不同,它以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为目标,而且具有自身特有的抗风险机制,因此风险投资既与农业科技高风险性相匹配,又能有效化解农业科技企业风险组合,所以解决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难需要引进风险投资。

2我国农业科技企业风险投资存在的问题

虽然园区企业利用风险投资可以有效解决其融资困境,但尚存在问题。下面分别就企业(农业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公司)、社会(中介机构)和政府三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2.1农业科技企业的人才管理不规范,经营管理制度滞后企业的良好经营管理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只有具备了高素质、高专业水平的员工才能将企业经营得生机勃勃。但由于历史原因,农业科技企业在人才管理和员工培养方面有许多不规范之处,比如企业领导易忽视企业内部原有人才,舍近求远地到处去招聘人才;招进人才后,不注重对人才的后期培养[1]。目前,我国园区企业大多是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起来的中小企业,其管理层大多是在农业领域有较高学历的人才,虽然其专业知识水平高,但其不一定善于经营管理。而且部分农业科技企业尚未建立起产权明确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这都凸显了农业科技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着弊端。2.2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来源渠道窄,退出方式单一我国风险投资资金除了外资风险投资基金,绝大部分来自于政府财政和金融机构,私人资本和民间资本较少,导致投资主体单一。社会化资金来源较少的状况不仅限制了风险投资公司的发展,也制约了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风险投资最重要的一环是退出,但我国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尚不完善[2]。国际上风险投资退出渠道最主要的是通过上市退出,但我国恰恰相反,2006—2009年我国风险投资通过上市退出的平均比重仅占到10%,但其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2009年通过协议转让退出的将近60%,回购退出占30%,剩下的10%为清算退出。单一性的投资主体和不成熟的退出机制都影响了风险投资的增值,不利于风险投资公司的运转,制约了农业科技企业对风险投资的运用。[3]2.3中介机构服务独立性差,风险投资专家缺乏中介机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着服务、监督、公正和沟通的职能,中介机构的介入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风险投资的管理成本,而且可以促进信息的对称传递,对我国农业科技企业融资和风险投资企业投融资都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中介机构独立性较差,受政府机构的干扰较多[4]。且风险投资专家较少,专业水准不高,远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风险投资的需要,这也就导致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金、农业科技企业和政府等作为我国园区风险投资体系的组成部分之间的沟通协调不畅,农业科技企业风险投资的运作无法顺利展开。2.4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创新支持政策欠缺在国外,政府对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扶持是全方位的,既有政府补助、税收优惠,也有法律支持和信用担保法规[4]。在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由于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加之起步尚晚,更需要政府的指导与支持。但目前,就政府补贴来看,我国2010年实际农业财政支出为10408.6亿元,虽比年初中央财政安排高出2225.2亿元,但补贴力度不够,对基础技术研究开发重视度较低,科技投入的增长低于GDP增长,导致的后果就是R&D经费占GDP比重一直在0.7%左右,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而且专门针对农业科技企业和风险投资机构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亟需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法规较少,尚未形成健全的支持体系。

3完善农业科技园区风险投资的对策建议

3.1加强农业科技企业人才管理,优化经营管理制度作为农业科技企业领导者,要根据农业科技企业自身的特征去发掘企业中的人才,识别不同方面的农业科技人才,并加强后续培养,优化企业人才结构。比如,精通农业科技的人才对其进行农业知识方面的培养,擅长产品推销的人才对其进行营销知识方面的培养,善于财务会计的人才对其进行财务管理知识方面的培养等,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扬长避短,不求全责备,做到任人唯贤。这样农业科技企业人才队伍会越来越精干,人才结构优势也将发挥出来,大大提升企业竞争力。与此同时,尽快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企业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调整管理层结构,做到分工合作,职责明确。[1]3.2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构建多元化退出方式风险投资企业不仅要充分利用政府引导资金,而且要鼓励民间私人资本以合法渠道参与风险投资,积极吸引和利用商业资本和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建设农业科技企业,拓宽创业风险投资资金来源,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同时,构建多元化的退出方式。首先要推进完善我国创业板市场建设,为风险投资企业退出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5];与此同时,引入做市场制度,大力发展OTC市场,尤其是新三板市场。OTC市场既可以筹集大量资金,也可以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通道。不局限于国内,放眼全球资本市场,风险投资企业可以积极利用比如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英国创业板市场等海外资本市场,来寻求多样化的风险投资退出方式。3.3完善中介机构建设,培育高水准风险投资专家首先,加强对一般中介机构(会计事务所、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等)和特殊中介机构(如知识产权估值机构、标准认证机构等)的建设,严格执行中介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建立完善的农业科技企业风险投资金融中介体系,保持其独立性,减少政府机构的干扰。其次,要尽快建立起我国风险投资专家培养长期计划,培育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高素质风险投资专家,并制定风险投资专家资格的认定标准,来加强我国农业风险投资中介机构的建设[4]。最后,加强中介机构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协作,充分利用其优秀人力资源、专业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为农业科技中介提供支持。3.4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健全技术创新支持政策农业科技企业利用风险投资进行融资,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结合我国农业科技企业特征,参照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政府对风险投资企业采取的鼓励政策,对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利用风险投资提供创新支持政策。就政府补贴来看,我国政府应借鉴美国做法,在重视基础科技研究的同时,要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对于那些有专项基金扶持农业科技企业的中介机构可以给予部分补偿资助。就税收优惠政策来看,美日两国都鼓励企业资助或者委托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研究开发,且均享受免税优惠。我国政府应根据每个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在开发阶段,无论企业盈利与否,都能享受一定的应纳所得税额优惠;在生产阶段,允许机器设备采取不同于一般企业设备的加速折旧方式;在产业化阶段,降低农业科技新产品税率,或者在企业盈利开始的前两年减免部分税收等,使农业科技企业通过投资技术创新获得税收优惠,降低企业技术投资风险[6-7]。就风险投资政策来看,我国政府应借鉴美国风险投资方面的经验,针对我国具体国情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我国风险投资的法律环境,规范风险投资企业的成立、操作过程以及产权界定等,保护市场公平竞争,使我国风险投资有法可依。

4小结

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人才是农业科技创业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由于我国创业投资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发展不成熟,目前多层次、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少之又少。一方面,缺乏创业企业家,未形成创业企业家队伍。很多商业案例充分说明:一流管理与二流技术结合,可以获得成功;一流技术与二流管理结合,则极可能失败。另一方面,缺乏既懂高新技术又能开拓市场,敢冒风险寻求高额收益的综合型投资者。我国存在不少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但由于我国的市场开放时间不长,以往高等院校的专业分工过细以及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等,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所以目前能满足创业投资要求的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很少。

二、运作问题:科学管理运作制度不健全

我国目前农业科技企业创业投资风险管理运作机制不完善,随意性强。首先,风险投资管理未按照风险资本的办法管理,存在“首长贷“”人情贷”现象[3],未建立对投资对象系统的筛选和评估体系,资金利用率较低。其次,面对各种风险管理机制,创业投资家对农业科技企业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投资后不再关注企业经营管理,缺乏规范的运营机制和管理制度,使得农业科技企业不能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不能满足农业科技企业发展的需求。再次,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农业科技企业国有投资比例一般在70%以上[4],公司实行经理负责制,少数大股东掌握着实际权力,其他股东的权益得不到保护,这些系列问题严重挫伤投资者的积极性。公司还存在管理体制陈旧、监管机制缺失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创业投资作用的发挥。

三、中介机构问题:中介服务机构不完善

近几年创业投资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迅速,但是有实力特色并与农业科技创业投资相匹配的中介机构还未真正形成。中介机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大多数中介机构经营不规范,独立公正性和科学权威性差,它们往往只是提供价值较小的参考信息,造成资源浪费。二是中介机构信用缺失。我国对创业投资管理方面的法律和准则较少,虽然2005年出台了《创业投资管理企业暂行办法》,但是关于创业投资中介机构的管理未做规定。中介机构缺少统一规范的执业标准,致使中介机构缺乏信用认知度,增加了交易成本[5]。三是中介机构中涉及创业投资业务的较少,对农业科技的创业投资业务更少,大概只占2%~3%[6]。再加上中介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少对创业投资的研究,阻碍创业投资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发展。

四、我国农业科技企业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开辟多元化融资渠道

加大融资支持,建立农业科技企业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一方面,要充分利用银行资金。为鼓励银行资金进入农业科技领域的创业投资行业,我国政府可以借鉴美国SBA(小企业管理局)采用“杠杆融资”的模式来引导银行富余资金参与创业投资[7]。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民间投资,充分利用民间的闲置资金。培养我国居民的风险投资意识,减少对个人、企业、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参与风险投资的限制,让更多的民间资金融入到农业科技创业投资领域,扩大民间融资的渠道,丰富融资的多元化,实现了双赢。再次,健全资本市场,减少中小企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OTC)与发达资本市场的差距,早日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降低农业科技企业融资门槛,鼓励农业科技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海外证券市场上市融资,同时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积极引进国外资本从事风险投资业务,拓宽投资领域。

(二)畅通资本退出渠道

风险项目退出渠道不畅通是制约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障碍之一。有效的资本退出是创业投资成功的基础,成功退出意味着从一个项目退出后可以投入到下一个项目中去,循环推动高新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从而实现高额回报。根据先进发达国家经验,公开上市是资本退出的主要形式,在美国约有30%的风险资本采取公开上市的方式退出[8],因此我国要加快创业板市场的建立,尽快开设创业板、国外二板市场或香港创业板上市,设立和发展柜台交易和地区性股权转让市场,为规模较小的农业科技企业提供股权转让和交易市场,并充分利用海外证券市场上市。要进一步完善企业并购方式,积极培育投资银行,充分发挥其在资本市场中的中介作用。要完善法律制度,对私募市场进行规范,并放松对股权回购、清算退出、买卖上市等场外交易的限制。

(三)培养复合型创业投资人才

创业投资跨越科技与金融两大领域,涉及评估、投资、管理、审计和高科技专业知识等多学科,实践性、综合性强[9],需要具有相应科技知识、管理经验、金融投资知识,善于捕捉市场信息,具有国际视野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和复合型风险投资人才。当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复合型创业投资人才尤为重要。首先,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对其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加强人才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开拓视野,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其次,推动教育改革,加强与国外农业科技创业投资企业的合作,学习先进的知识和管理经验,培养在农业科技、管理、金融和法律等方面具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再次,高薪聘请国内外优秀的专家来企业指导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国内外著名创业投资机构及专家到企业内部交流和座谈。

(四)完善创业投资运作机制

为了保障农业科技企业创业投资的顺利进行,改革和完善创业投资运行机制是关键。要加强对农业科技创业投资的科学管理,建立一套严格的、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科技创业投资资金管理制度,构建农业科技风险项目的筛选、评估体系,提供系列化管理和增值服务,合理利用各方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要加强对创业投资风险管理的重视,制定运营管理规章制度、产权保护制度和先进的信用体系,减少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使创业投资在农业科技领域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农业科技企业健康发展。必须调整、改变农业科技企业的股权结构,降低国有股比重[10],建立完善的资本市场,增加控制权在市场的竞争。要建立先进的管理体制和监管机制,规范农业科技企业行为,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五)完善中介机构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特色农业;科技园;发展管理

我国现代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03年底,全国拥有各类农业科技园区4000多个。宁夏现有枸杞科技园区、奶牛科技园区、肉羊科技园区、马铃薯科技园区、无公害淡水鱼科技园区、蔬菜科技园区、牧草科技示范园区、酿酒葡萄科技园区等多种农业科技园区。这些园区对积极转化农业适用技术和高新技术成果,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本文以中宁县枸杞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为研究对象,试图总结出特色农业科技园能够实现健康发展的管理对策。

一、研究区简介

中宁县枸杞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设在中宁县舟塔乡,是宁夏区一级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总面积2.1万亩,全面推行以枸杞病虫害统防统治为主要内容的GAP标准化枸杞生产技术。中宁县枸杞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既是枸杞生产高科技示范园区,又是中药材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同时还是国家旅游局命名的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点。每年接待全国各地及港、澳、台旅游观光团60多批次,1000多人次,接待各县、市考察观摩团40多批次,3000多人次。园区枸杞产业总产值达1.2亿元,占全县的48.1%,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2004年枸杞总产量达8000余吨,占全县枸杞总产量的42.6%。农民人均纯收入3280元,其中68%来自枸杞产业。枸杞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和经济发展的优势主导产业。

二、园区发展管理对策建议

根据对中宁县枸杞GAP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以及其他相关园区的实践调研,借鉴国内其他先进地区特色农业科技园管理的经验,笔者针对特色农业科技园的发展管理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优化园区的政策环境

由于农业本身属于基础性的弱质产业,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性产业,也是高回报的产业,具有明显的外部效益。政府作为外部经济的“天然保护者”,应担负起相应的经济职能,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扶持本国的农业企业和农场主,使其在土地、资金和税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惠。宁夏特色农业科技园区当前仍面临很多挑战,尤其需要政策性的扶持。因此,建议自治区政府制定符合本区实际的相关配套政策,努力为园区建设发展营造适宜的环境。同时,加强对园区建设的管理,制定长期稳定的科技政策,为园区建设提供信息、科技、资金、政策、法规、组织等方面的系列服务,来实现园区的持续高效发展。

(二)健全宏观管理体系,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

园区的科学管理应立足于充分利用宁夏的农业自然资源享赋,突出区域特色与比较优势,并有明确的管理重点。宏观管理只有建立在科学、合理的论证基础之上,才能发挥巨大作用,切实带动当地农民致富、推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农业发展新模式,起到示范基地和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器的作用。要尽快建立农业科技园区的管理信息网络,及时沟通与其他农业科技园区的信息交流,充分掌握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与发展的进度、资金使用情况、基地生产和产品销售情况,利用信息系统服务于宏观调控。

对现有园区制定规范、系统、科学的监测、考核、评价的管理办法,尽快形成系统的园区退出评审条例,设计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农业园区向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严格限制现有园区数量,对名不副实的园区应予以逐步取消。

(三)政府适时、适度给予支持,形成多元化投融资机制

拓宽投融资渠道是特色种植业科技园区有效运行的保障。政府在初期的资金扶持(用以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吸引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众多企业的广泛参与,逐步实现园区的自身积累和自我发展,从而摆脱对政府投入的过分依赖。政府应降低入园企业的门槛通过实行鼓励政策,成果权属界定,强化服务机制等有效措施,吸引企业与科研单位进行科技合作,可采取股份制、联营、合作等方式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加强引导广大农户以土地、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及以承包、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鼓励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国外资金,引进先进适用的技术与生产设施、经营管理方法和经验,加快园区建设。

(四)引入企业化经营管理运行机制

完善的运行机制是增强园区发展活力的基础。无论园区的承建主体是谁,都积极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高效运营机制。园区要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原则,走“政府搭台,企业参与,承建主体多元化,工业、商业反哺农业”的路子,逐步建立“产权明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特色种植业科技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园区管理办法及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园区建设有章可循。通过严格的园区科学管理,形成有利于园区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机制,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氛围。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经理层的责权利关系,形成一定的激励一约束机制,调动园区管理者的积极性。在园区内部,运用工业经济的管理方法重组农业生产和经营,本身是一次产业管理创新。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运用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绩效挂钩及奖惩制度等多种灵活的企业管理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五)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和园区科技服务组织

要进一步完善与农户的对接机制,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协会+农户”、“合作社十农户”等运行模式,引导农户以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通过承包、入股的形式参与园区经营。提倡以合同契约为联结方式,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长期保持产销衔接。以特色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立足宁夏区域资源优势,以发展区域主导优势产业为目标,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需要,以创造优质特色品牌为重点,办好龙头企业,逐步培育起区域优势农业产业群。园区发展还要打破产业界限,突破区域界限,实现农产品保鲜、贮藏、加工、销售产业化运作,一体化经营,提高设施农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通过农产品的保鲜、深加工及其配套技术能有效地缓解农产品上市集中带来的市场风险,提高其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农业劳动力的就业率和收入,从而增强园区的自身发展能力,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提供支撑和示范。

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工作成效

(一)完善了制度,建立了网络。通过项目实施,进一步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了竞争上岗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等基层农技人员管理机制;完善了“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了县、乡、村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

(二)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农技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组织集中培训、邀请专家讲座、到省级培训基地学习等活动,全面提升了农技人员的业务素质。二是通过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机制创新,农技推广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三是服务意识显著增强。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技术员和农民零距离接触,他们不仅熟悉了农村情况,了解了农民所需、所想、所求,和农民建立了深厚感情,而且经验得以丰富,思想得以升华,才能得以发挥,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和成就感大大增强。

(三)提升了示范户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收入。围绕小麦、玉米、生猪等产业,通过全县遴选100名技术指导员(其中种植业80名,畜牧业20名)的宣传、指导与服务,特别是形式多样的培训与“手把手”、“面对面”的“零距离”指导,以及不定期组织示范户开展观摩交流学习活动,开办田间学校等,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特别是示范户和辐射户的科技素质、政策水平及接受能力、发展能力、带动能力。他们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显著增强,配合技术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显著提高,应用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愿望显著增强。使主导品种(如小麦烟农19、外三元杂交生猪等)和主推技术入户到位率达到98%以上;技术指导员每人指导10户,2010年6月至现在,进村入户工作180天以上,平均入户指导12次以上,总培育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1000户(其中种植业800户,畜牧业200户)。目前,示范户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已推广应用了7项小麦生产技术措施和5项生猪科学生产技术,示范户示范产业增产、节本增收逐年提高,生产效益较前三年全县平均提高15.2%。2011年,示范户小麦平均单产为539.6公斤,较全县小麦平均单产508.4公斤增产31.2公斤,亩节本增效31.5元,亩增收62.4元;示范户玉米平均单产为590公斤,亩增产100公斤,亩节本增效23元,亩增收115元;200个示范户现存栏生猪6.6万头,2010年6月份至今共出栏生猪16.8万头,在前阶段生猪价格低弥的形势下产生直接经济效益2900万元,增收1245万元,户均增收6.8万元以上,头均增收70元以上。带动我县其他养猪场(户)健全疫病防控各项工作,取得间接经济效益8500万元以上。

(四)展示了技术,筛选了品种。全县建设示范基地10个(其中种植业8个,畜牧业2个),展示小麦新品种10个,展示玉米新品种10个,展示生猪品种4个,通过试验示范,筛选出适宜我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烟农19、烟农5158,玉米品种郑单958、鲁单981,外三元杂交猪等,为我县确定农业生产主导品种奠定理论基础,尤其是紧凑型玉米品种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对稳定和提高我县玉米产量,抵御自然灾害,作出巨大贡献。两个生猪试验示范基地加强了生物安全措施,健全了污水、污物的处理,通过组织观摩、培训指导,带动全县11个猪场实行了发酵床养殖,16个猪场建立了大型沼气池,增强了猪场实行生态养殖的意识。发挥了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节约饲料、兽药、人工、水电等生产成本160万元以上,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五)辐射带动强,收益范围大。示范户每户辐射20户以上,全县辐射带动2万余户,试验示范基地年组织示范户、辐射户、种养大户及周边农民10000余人次现场观摩基地建设,使农民种养业水平正逐步迈上科学化、规范化、生态化、高效化发展轨道。

(七)推动了其他农业项目的高效实施。如小麦、玉米良种补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玉米振兴计划、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百万亩吨粮田建设等都是以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为着力点,有些环节则捆绑实施,抓好落实,获得了较好的效益。小麦高产攻关活动连续三年获全省第一名;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连续2年被评为先进课题组。

二、主要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一是县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政府办、县农委、县财政局、县监察局、县广电局、县畜牧发展中心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县农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制订项目实施方案并组织项目的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监管、组织培训、人员考核等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成立专家组。县专家组负责制定项目实施技术方案(小麦、玉米和生猪生产技术方案),并督促指导技术指导员开展工作;另从项目参与单位县农技中心选聘高、中级农艺师18人,从县畜牧发展中心选聘高、中级畜牧师3人作为项目技术特派员。三是项目联络组,农委科教室具体办公。

(二)遴选技术指导员、示范户,优选试验示范基地。一是遴选技术指导员。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采取全县统一考试、考核的办法,把服务水平高、综合素质好、责任心强、有培训指导经验和较好业绩的同志选进项目技术指导员队伍。从农业综合服务站选聘种植技术指导员80人,从县畜牧发展中心和乡镇畜牧站选聘畜牧技术指导员20人。全县技术指导员按照工作职责,对示范户和工作区域内的农民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二是遴选示范户。围绕小麦、玉米、生猪养殖等主导产业,遴选1000个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乐于助人、年龄在50岁以下、能长期在家从事种养产业的农户作为科技示范户。为保障所选示范户素质高,农民认可,在遴选程序上按照个人申请、村镇推荐、张榜公示、农委审核确定;在遴选要求上,在遴选时做到五不选两优先:即不以农业生产和经营为主的不选;做其他经营,经常不在家从事种养业的不选;外出打工的不选;自以为是,不积极接受技术指导员指导的不选;图虚名想补贴,不真心示范带动的不选。种养大户和村级植保员优先。三是优选示范基地。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示范、代表类型、分布合理的原则,依托现有科研教学推广单位试验示范基地、良种繁育场、种养大户、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全县建设10个示范基地,分别是:丰硕种业有限公司、县农业科技示范场、县麦豆原种场、县水稻良种场、县红耕郎种植专业合作社、县富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吕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县金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县京徽蒙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县春鑫养猪场。

(三)筛选确定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根据县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的科技、生产需求,邀请了省级推广、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的专家,组织开展了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筛选与集成,并形成技术操作规范。我县小麦主导品种为:烟农19、皖麦52等半冬性品种;玉米主导品种为:郑单958、中科4号、鲁单951等紧凑型、半紧凑型和套种型、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主推技术:小麦主推秸秆还田技术、机械化作业、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技术、科学播种技术、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玉米主推免耕机械播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综合防治病虫草害、机械化收获、适时晚收等技术。生猪主导品种为: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约克夏猪、外三元杂交品种;主推疫病防治、快速育肥、生态养殖、科学管理等技术。

(四)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县政府办下发了《县2010-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蒙政办〔2010〕70号),县农委下发了技术指导方案(蒙农〔2010〕135号)和小麦、玉米、生猪品种试验示范方案,各试验示范基地制定了具体的试验示范方案,各位技术指导员制定了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同时,县农委与技术依托单位和技术指导员签订了责任合同,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签订了服务协议,明确了各自工作目标、责任、任务,确保项目实施规范有序。

(五)建立了绩效考评等项目管理制度。一是农委下发了《县2010-2011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考核办法》,建立了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保证项目实施工作的有序开展。实行农民、县主管部门、乡镇政府三方共同考核,农技人员的工资报酬、晋职晋级、业务培训等与考核结果挂钩。以科技示范户培育、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农技人员培训以及农民满意度、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农业产业发展等作为项目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通过自我评价、县农委审查、现场实地抽查、电话调查等方式,对工作进展和成效进行绩效评价。把技术指导员的工作考评结果与待遇挂钩,保证全年工作任务的落实。二是初步建立了农技人员聘用制度、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工作考评制度、农技人员培训制度、网上监管制度。在2010年12月,农委组织综合考评小组,对全县18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及156名基层农技人员、18名科技特派员进行综合考评,并兑现考评结果。

(六)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增强服务意识。

2010年9月10日-14日、9月25-29日、10月31日-11月4日在职业学院、安农大分别对100名技术指导员进行了集中培训;2011年3月3日—3月7日,邀请农科院研究员陈洪俭、安农大博士生导师李金才、厦门大学教授陈猛等专家及县农业专家对全县近300名农业技术人员在党校采取封闭教学,集中春训。重点学习了2011年中央1号文件、国家十二五规划、农技推广方法、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农机农艺结合与政策法规、生猪生产与政策法规、植物保护、小麦、玉米栽培技术;每月18号例会根据农时季节和当前生产情况对站长和特派员进行培训。另外,在农时关键季节、关键环节,由21名县级科技特派员(种植18名、畜牧3名)对所包乡镇技术指导员再培训。以全省2011年春季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启动仪式为契机,县18名农业科技特派员奔赴所包乡镇,指导农业综合服务站开办田间学校,落实抗旱促春管技术措施,2010年6月以来,对1000户示范户平均进村培训7天,现场指导12次;对400名辐射户平均进村培训5天,现场指导9次;印发技术明白纸30万份,发放种植示范户每户小麦拌种剂10支、化肥50公斤,小麦叶面肥每人50袋;生猪示范户每户冷藏箱1只、畜牧报刊1份;制作发放项目专家、技术指导员胸牌110个、示范户门牌1000个、技术员手册100本、示范户手册1000本、技术书籍1500本、科技入户宣传挂历2000幅、定做示范户、辐射户资料包1500个、竖立试验示范基地标示牌10块;开展广播电视技术讲座7场,电视滚动字幕宣传12次,天天报道抗旱保苗情况,及时提醒农民抓住有利时机,落实抗旱、除草、治虫、分类施肥等措施;利用电话、移动办公平台,向科技示范户、部分辐射户、种养大户、镇、村干部等开展电话咨询和科技短信免费服务,累计发送农业科技信息9次,18000余人次。2万多农户被辐射带动。同时,要求各参与单位和个人及时总结报送项目工作材料和先进典型;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简报、影像、参观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好做法、好成果、好经验,带动全县农业发展。

(七)注重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规范扎实做好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我们做到了八个统一:1、统一方案设计。根据基地建设要求,我县在优选试验示范基地的基础上,分类(小麦、生猪)制定了试验示范方案。2、统一技术指导。各基地都聘请了技术指导员,县农技中心和畜牧发展中心对10家基地派驻了技术专家。3、统一示范基地标示牌。4、统一试验示范品种。小麦品种10个:许科1号、轮选988、淮麦29、浚麦99-7、淮麦28、洛麦23、烟农19(ck)、淮麦22、山东05-66、济麦22;玉米品种10个:隆平206、益丰29、郑单958(ck1)、安囤8号、鲁宁202、弘大8号、鲁单981(ck2)、登海662、蠡玉16、中科4号;生猪品种4个,如外三元杂交品种等。5、统一栽培、管理措施。6、统一调查记载项目,建立田间档案。7、统一组织考评。在关键生产时期,县农委都组织专家、基地负责人、技术指导员相互观摩、交流、考评,同时组织农民观摩。2010年6月以来,共组织专家督查考评4次。8、统一观摩交流。组织农技人员、示范户、周边农民现场观摩培训总计20次,参观人员4000余人,自发观摩人员6000多人次。各基地小麦新品种试验田按照方案要求,规范操作,插标立牌,布局合理,田间调查、记载及时、准确,规范种植和管理措施普遍好于去年;技术示范田总体播种质量较高,生长整齐度较好,病虫草害较少。目前小麦长势良好,丰收在望。

(八)强化资金管理,确保使用实效。按照项目实施要求,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独立核算,制定了管理制度和审批制度,严格按规定用途使用。具体使用如下:农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补贴计20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综合服务站和县级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所发生的交通等费用补助;科技示范户的物化补贴20万元,主要用于全县10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种子、肥料、农药、猪用疫苗和抗旱等物化技术补助;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费用30万元,主要用于10个试验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过程中的设施设备建设补助以及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补助;聘请专家费用3万元,主要用于聘请技术指导专家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劳务费等;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培训费用10万元,主要用于农技人员和新型农民参加集中培训所需的教材费、场地费、差旅费、食宿费、交通费、讲课费等;资料印刷及工作督查等费用7万元。

(九)加大督查检查力度,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县农委采取电话抽查、入户检查、行政检查、专家组督查指导的办法,确保技术指导员年到户工作时间和技术到位率。目前,已现场实地督查6次18个乡镇,入户调查5次90人,电话调查5次1000人次。县专家组成员对18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和10个试验示范基地实地督查指导4次。如2010年12月17日、2011年4月15日和2011年5月20日,示范县项目县专家组成员一行9人,深入到县农业科技示范场等8家小麦试验示范基地进行查苗情、看记录、量化打分、综合评价,查找问题,拿出措施。

三、存在问题

财政资金投入量100万元较少,不能满足示范县建设需要。

农业科技公司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1.1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

目前我国正在研发的转基因植物涉及的种类较少,随着转基因技术研发的深入,这种状况将严重制约我国转基因植物的研发进展。从整体水平看,目前我国在转基因作物研究技术方面的进展与国际基本同步,在发展中国家居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差,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又相对较少,这种状况将严重制约我国转基因作物的研发进展。

1.2对转基因作物的认知不足

转基因作物有很多优势,但它的潜在危害和风险是巨大的,对人类的健康和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性。因为有一个巨大的信息不对称领域的转基因作物和技术等,优点和缺点尚未完全被人们认知或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此同时,由于社会道德和的影响,有些人的转基因作物有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恐惧、怀疑。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在中国有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

1.3转基因育种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转基因技术在我国主要停留在实验室的小规模的水平,与国外跨国公司大规模遗传转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与此同时,我国缺乏有效的系统支持育种技术支持转基因技术,不能完全显示转基因技术的优势。在应用转基因技术为核心和领先技术,开发更好的种子资源的同时,也会带来相应的栽培,然而栽培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改变尚未改变。因此,实现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发展,除了依靠转基因技术获得优良的品种资源,还需要杂交育种、耕作栽培、土壤、植物和其他配套的综合措施。

1.4国内农业科技企业发展落后

转基因植物产业化能力仍然薄弱。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业科技企业组织和企业、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转基因植物产业化能力较弱。在转基因作物市场中,通过企业重组、并购,孟山都、安内特、巴斯夫、先正达、杜邦和其他大型农业生物技术企业已逐渐成为生物技术研究和发展的主题,占据了转基因作物品种、技术和知识产权,加速其在转基因行业的垄断。

2加强转基因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

2.1加强有关农产品国际贸易规范和惯例的研究

我国之制定了相应的转基因产品管理制度,但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在政策创新方面,应该合理构建技术性贸易措施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与产业发展。由于转基因产品对人类健康、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建议相关部门在不歧视外国出口商的前提下制定专门针对转基因产品贸易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认证程序等,利用“转基因安全”的审定,设置高门槛,阻止外国产品随意进入我国市场。同时,也要重视宣传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把对转基因食品的选择权交给消费者。

2.2建立标准化的协调转基因产品管理系统

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协调转基因产品管理系统,以确保产品的安全。一方面,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感知水平的转基因作物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的有效推广。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完善立法体系,制定细致的实验室以及种植审批制度,以保证有条件的社会力量可以加入到转基因产品的研发过程,从而促进转基因产业的发展。

2.3增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近年来,我国政府逐渐重视了科技的重要性,而且在科技投入方面也是逐年加大,这位我国的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资金的投入力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相差甚远,甚至都不及发达国家一家跨国公司的科研投入力度。由欧美转基因产品的贸易争端可以发现,只有自身的科研技术能力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足,才能引领国际市场的发展。

2.4增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提高我国竞争力

我国应该继续推进转基因作物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打造出优势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但是要根据国际市场的情形和转基因技术的重视程度。目前,我国的优势转基因技术主要是在抗虫棉和转基因水稻方面,所以我国应该继续发展转基因技术在棉花和水稻方面的研究,形成自己的优势产业。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