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造力 慎思笃行 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引言

“四大发明”在世界上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巨大荣誉,也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显而易见,就是在不断创造的过程中进行的,可以说没有创造就没有现今的社会。作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就必须具有创造的意识,对于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大学,更应如此。

二、创造力概述

创造力是用自己独有的方法去改造客观世界,是一种人人皆有的能力。创造力的特点主要凸显在它的新颖性和独创性上,主导创造力发挥的核心因素是发散性思维能力运用的程度,即通过无定向探索未知的思维能力。按照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德的看法,当发散思维表现为外部行为时,就代表能力――即创造力。创造力是需要通过强烈的求知欲望来激发的,而这种强烈的求知欲需要广博的学识作支撑――“博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见多识广,获取广泛而丰富的知识,激发他们充沛和旺盛的好奇心,从而为满足好奇心而去涉猎更广博的知识领域。倘若好奇心丧失了,学习的欲望也就随之消失了,博学则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所以,在教学中首先应把教学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会学生如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尽快了解自己该学什么、怎么学、学完之后怎么用,这样才能逐步培养起他们自身特有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得他们在融入社会后才能够具有更广泛适应能力,从而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实验结果表明:拥有丰富知识并具有一定思维能力的人,并非都是具有创造力或善于发明创造的人。所以,对不明白的知识一定要刨根问底,问过以后还要通过自己的大脑来仔细思考和分析,否则所学到的知识就不能为自己所用,即大学生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慎思”品格的培养。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有别于一般思维的一种特殊思维形式,它主要有以下四种特点:一是主动性,二是求异性,三是发散性,四是独创性。创造性思维的主动性是一种促使学生积极探索事物的内部动力,其表现形式就是对事物的“热爱”,对事业的执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科学实践,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追求科学的精神。通过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来不断增强他们的创造欲望,并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创造力需要通过主动思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才可以获得。

通过求异性思维可以获得不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答案,即不能人云亦云。所以教学活动中,老师应该通过鼓励学生设计不拘一格的设想,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接受自己教授的知识或思想,不是让众多学生必须按照一种方法解决问题,也不应用要求学生对于同样的问题必须得出相同的答案。实际上,得到不同的方法和结果的过程就是“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在求异性思维之后,再引导学生对自己创建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到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从而使学生真正认识自己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正确的地方和失误的地方,真正培养他们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创新思维能力。

任何创造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还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并且还需要经历一番艰难困苦实践活动才可以见诸于实现,但很多人不了解这个过程,他们认为发明创造是偶然的或者完全凭借机遇获得的。所以在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行的培养中“笃行”是他们必须具有的品德。学就要有所得,就要努力将所学知识践行与实践,使所学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创造能力强的人需要具有很强的抗挫折能力,不能怕失败。因此,老师也不能因为图省事而直接教授学生具体的知识,而应该通过问题的分析逐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也不能碰到困难就问老师,面对老师的提问直接回答“不知道”,这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是自己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最大的敌人。独立思维的结果可能会有别于众人,有异于常规,也可能根本就是错的,会产生无形的压力。因此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不“随波逐流”的抗压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应培养学生及时修正偏见想法和先入为主的心理,比如在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经常用到数组,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直接运用语言平台提供的数组类型,但该类型具有占用空间过多且不能释放等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是否可以通过指针构造动态数组的方法解决问题。法国生物学家贝纳尔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

四、总结

总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重视他们“慎思笃行”品质的培养。要尽可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的应用面,引导学生多涉猎多学科领域知识,努力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以便创造出更大的成果。多种知识相互启发可以碰撞出创造性的火花。要培养学生敢于主动否定自己、勇于想象的能力。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能有机会展开丰富的想象,利用所学知识对世界进行再创造。

参考文献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第2篇

当前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强调的都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诚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个体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更加容易做出突出性的成果。本文关注的视角是从大学生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出发,探讨在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哪些具体的方法来实现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形成。本文将从培养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出发探讨能实现对其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大学生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思维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强调国民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大学生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前提供充足的能力培养,而且还可以使得当前的教育模式逐步转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无论是教育机构还是学校的相关的教职人员都应该加强自己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本文着重从大学生语文教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通过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实现学生在各个维度上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并能使得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效。

一、大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问题

1、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大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由于大家对语文课程一贯的观点就是只要欣赏和记忆相关的知识就可以。但是,语文教程中所涉及到的知识都是古今中外的大量的学者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以及精神食粮。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没有整个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积极思考当前所遇到的问题或者是一个简单的语文知识和现象。大部分大学生都把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点当成理所应当的合理的现象而不去思考观点或者是结论揭示的过程。这种现象是导致当前大学生语文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缺乏的最主要的因素。

2、大学生在语文领域的事业不够开阔

语文这门学科涉及到的内容十分的广泛,因此要使得大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话就必须要保证学生在语文这门课程相关的领域中具有一定的积累和视野。在我国的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由于大学生刚刚经历了高强度的高考从而使得在大学学习期间有一定程度的懈怠。无论是之前的学习生活中为应付考试而学习还是在大学期间较为懒散的学习方式都使得学生在语文这一领域中的视野比较狭窄。要使得大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的话,如果没有保证坚实的基础其实现的可能性也会大大降低。

二、大学生语文教学中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办法

1、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要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需要从学生的思维模式出发。在以往的传统的大学生语文教学中,由于缺乏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培养导致的大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层出不穷。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语文教学过程本身,由于语文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只需要记忆而不需要严谨思考的一门学科。所以,大学生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基本上从来都没有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在大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就需要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积极思考的能力入手。大学语文教材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料中的主要内容都显示语文涉及到的知识都是古往今来以及世界各国的文化遗产,其中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字形式而是需要每个学习的大学生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加深理解从而更加理解文化的由来和发展,这样才会使得大学生在将来的社会生活中积极对周围的世界作出具体的思考从而为社会发展的进步作出自己的创新。在大学生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需要受到学校相关机构部门以及相关的授课老师的高度重视。因为大学生还处在一个被引导的阶段,他们的独立思考的能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学校的相关学习计划的强制规定以及老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循循善诱。具体的做法就是学校在进行对学生的具体培养模式的讨论过程中需要将培养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能力作为教课老师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学期间,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不定时的在随机班级进行听课并对老师的相关工作作出具体的监督和给出合理的建议。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老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进行积极的思考和独立思考。老师可以针对具体的内容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让全体同学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是老师不定期地给出相关的思考题目并要求同学完成相关的书面报告等模式。例如:请学生思考自己认为中国文学史上哪部著作最具时代意义,并结合该著作讨论自己的看法以及该作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的存在意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的思考结果将受到老师的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奖励。这样,从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两面出发可以有效保证大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思考能力的培养。

2、积极引导学生开拓视野

要进行创造性思维相关的培养,除了学生本身要有独立和积极思考的能力之外,保证学生在这个领域具有一定的基础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活动。所以,根据我国的大学生在语文这个领域基础薄弱的具体问题出发,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逐步实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以及语文素养的培养。首先需要做到的一点就是对语文领域相关知识的积累,大家普片认为学习语文就是要不断地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一点从大的方面来讲具有一定的可行意义,所以首先应该鼓励学生增加自己的阅读量,阅读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也可以根据老师的建议来实施。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要首先保证学生在语文知识方面有一定程度及积累。所以,要让学生尽量多去学习与语文有关的并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容易被大家都忽视掉的语文基本知识。基本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还会提高学生在将来其他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基础的观念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加扎实以实现未来的创新。第二种可以高效扩展学生语文视野的活动即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每个学生关注的方面不一样所以猎取到的知识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课堂上或者是专门的讨论课程或者私下举办的讨论会中,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每个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一些意见或者是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到的有趣知识,这样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学生语文视野的拓展。实现大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视野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得保证在学生自身积极的情况以及老师要求和管理的条件下。所以,老师应该多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或者是组织学生参加某些具体的活动来实现自身视野范围的扩展。

三、结束语

本文从大学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角度出发探讨大学生在当前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大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具体方法。本文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等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为相关的教师或者是学生提供可供参考的建议。

作者:杨翠平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沈智霞.大学语文教学应加强创造性思维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1):94-95.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 能力

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入了21世纪,这是一个知识和信息充盈的时代,它以人的知识为重要的经济要素,以能力作为评价人的主要标准。在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更强调能力方面。作为大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才能符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呢?

一、应该具备读书和自学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一个人在不受外力制约,不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我学习能力。大学生为什么要具备这种能力呢?首先,这是由读书的特点和知识更新的速度决定的。人类的知识大多是由眼睛输入的,从耳朵听来的毕竟有限,国外有些大学生,终年不去听课,只靠读书自学,学校也允许他们如此,并且认为他们是优秀的学生。考试时这些学生的成绩往往比听课的学生还要出色。因为勤读胜于勤听。古今中外的大学者,没有不勤于读书的,坡说:“读破万卷自通神”,只要大学生手不释卷,养成读书自学的好习惯,就一定会有所成就。如今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人一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有限,大约只占全部生命时间的七分之一,人的一生在学校学习所获得的知识也只占全部知识的百分之十,并且经过不断更新,然后所剩无几。如果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大学生就要具备读书自学的能力。其次,是由大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决定的。大学的学习以理解为主,要求的是理解的深度。教师讲课往往是对教材上学生看得懂的内容略讲,点到为止。而对学生看不懂,开拓学生知识视野的内容详讲,重点讲。如果学生认为教师略讲的内容就是不重要的东西,从而自己不去深入学习,势必会延误自己,落后于人。如若想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仅听老师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自己去悟,去思考,去读书尤为重要。大学学习内容的完成,要依靠传授和自学两个环节相互配合来实现。读书和自学不仅在大学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又为以后走上社会继续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应该具备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当今时代,广泛的获取信息,知道谁有你需要的知识,知道哪里有你需要的信息,并且知道如何使这些知识信息为你所用,就需要具备广泛的社会交往能力。当今社会,成功的因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取决于收集和使用知识和信息的效率,取决于你同别人合作的程度,取决于别人接受你的程度。大学生目前虽然还没有走上社会,但是如果将来要成就事业,逐渐的使自己具备这种能力至关重要。现在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共识,即:成功=能力+关系,甚至关系比能力更重要。不管这其中是否存在着揶揄的成分,但这毕竟是社会现实,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际关系对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作用。你要想办成一件事就要同人打交道,如何处事,怎样处事,这是一种能力和技巧,需要大学生认真学习和研究。

大学生的交往能力参差不齐。许多学生有交往的愿望,但又不善于交往;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有的学生感情冷漠,过于从自身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不能换位思考,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待人处事,因此不能同别人构成情感上的共鸣。他们往往希望别人主动来联络自己,从而错过了联络别人的大好时机。凡此种种交往缺陷,都需要大学生在交往实践中加以注意和克服。现代社会,人际流动频繁,人与人之间很难通过长期接触,深入了解而建立固定的人际关系,因此交往中的技巧就显得很重要。人际交往中所具备的规范、礼仪、举止、行为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人的重要素质之一。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会这些技巧,逐渐具备这种能力,将来步入社会必会受益匪浅。

三、应该具备认识自己的能力

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我意识得到了发展。首先,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自己”,把自己作为独立于周围事物的主体进行剖析,决定自己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其次,自尊心明显增强。大学生主观上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发起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觉得自己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明天社会的栋梁,因而自尊心明显增强。大学生由于抱负远大,往往头脑中设计着一个理想的自我,过高估计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得这种估计往往同客观现实很难统一。特别是在当代,社会对个人的要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从而使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同现实差距很大。大学生自我评价有两种极端倾向:一是自我评价定调太高,目空一切;二是认为成功可望不可及,整日无精打采,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位哲人说:人生有两大悲剧:踌躇满志和万念俱灰。大学生正值自我认识不断成熟的青年时期,最易犯这两个毛病,值得警戒。能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是一个人社会性成熟的标志,大学生要想使自我评价同他人评价、社会评价相统一,就必须正确了解社会和他人的需要,从而使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当二者发生矛盾时,就应冷静思考,重新审视自己,从而建立高层次的自我评价意识。

四、必须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本质特征。实践活动的高度发展,为人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物质基础,创造性思维也显得更加重要。创造性思维是知识的灵魂和动力,所以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就成为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大学生要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这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有了宽厚的知识底蕴,才能产生灵感,才会有创新。其次,质疑思考,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从本质上讲,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敢于提出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一个头脑中没有任何问题的人,是不会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再次,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培养连动思维能力。所谓连动思维即是由此思彼。其一,由现象想到本质,由原因找到结果,或由结果发现原因。其二,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养成反向思维习惯。发现一种现象后,就联想到它的反面,经常这样想,并进行深入研究,久而久之,对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大有好处。其三,培养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思维具有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创新,不是重复,它要求人们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甚至敢于对权威观点提出质疑。大学生思想活跃,敢想敢干,如果教师引导正确,较易具备这种批判意识。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师范大学生 创新 素质教育

当前,教育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的课程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无论是大专院校,还是中小学都面临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当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在紧锣密鼓地改革时,未来的教师――师范大学生,必然面临着双重角色。即作为大学生的师范生和作为师范生的大学生。这既是一个师范大学生自身内部的纵向比较与提高,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师范大学生,必须在在校期间就注意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从师范生的角度发展教师的专业技能。

一、作为大学生的师范生

与我国中小学课程发展同步,我国大学校园也洋溢着一片改革的生机。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成长的重要方面,当大学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进行专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大学生也应该在身心上作出调整,加强师范大学生身份的自我认同,以便更好的完善自己。作为众多大学生中的一员,师范大学生个人是很普通的,必须达到大学生的一般标准,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适应“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中,‘通’即通晓、高尚、明白,也有触类旁通之意;‘识’,智也,指目光远大,有学识、有见识。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素质教育或普通教育,即全体学生所普遍进行的语言、文化、历史、学科知识的传授,个性品质的训练,公民意识的陶冶以及不直接服务于专业教育的人所共需的一些实际能力的培养。”这种通识教育在大学课程中体现为公共课及选修课。许多大学生不重视这类课程的学习,认为很枯燥,没什么兴趣,并且和自己的专业联系不紧密,所以一笑拒之。

其实,通识教育中的许多课程是我们日常生活所必须的常识,它的作用很大。如果一个人只会专攻专业知识,那么他/她的生活将会是狭隘的,同时,他/她的专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局限。作为教师如果只会专业知识,那么就可能因为知识面过窄而失去用渊博知识“征服”学生的一个条件。而且通识教育也是自我素质的提高过程,并能加强自身的涵养。

2.精通专业知识

我国的大学是为我国社会各部门输送专业人才的摇篮。1952年下半年,我国对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院、系、专业设置。到今天,我们的专业体系已日臻完善,培养了许多高科技人才。而这种高科技人才与学校教育和学生自身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校期间的大学生应该对学习生活作适当安排,制定目标,并且围绕这个目标来丰富专业知识。只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给自己信心,在找工作与工作期间游刃有余。现今,大学的扩招制度使大学生中出现了这样一个群体:想上大学但又不爱自己的专业,对专业知识索然无味,专业知识也是学得一塌糊涂。兴趣是一把万能钥匙,没有兴趣的确学习专业知识是痛苦的事,但是这对以后的就业是一种巨大的威胁,而且,只要认真的去钻研专业知识,会发现其中的奥妙,成功体验掌握专业知识,精通专业知识的乐趣,在这种成功的体验下,学习的积极性会更强。

3.培养创新思维,全面贯彻素质目标

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不应该忽视自身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创造性思维就是要敢想敢说。一位科学家说过:“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缺乏力量或金钱,而是缺乏想象和信念。”我们的创新意识首先是从改变逆境和不愉心情开始的。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想他人未所想做他人未所做的事,这便是一种创新。在校园日常生活中要努力营造“民主”的学习氛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的熏陶与感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其次,“知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创造性思维不能凭空产生,必须以一定的知识为背景。也就是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以一定的基础知识为背景,这样才能在所见所识中发现人之所未知之处,得出不同的结论。没有基础知识,创造性思维就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作为师范生的大学生

作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除以上三方面之外,还应该有合格的成绩,高尚的道德思想素质等。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对于师范生是不够的,师范生还要从教师这一职业来培养自己的能力。早在1995年,我国在《教育法》中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就强调教师的专业性质,提出教师应被视为专业。教师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那么在校师范大学生更应该转变那种传统的教师观念,明确教师角色,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师范大学生身份,做好就职准备。在校师范大学生应该努力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和培养教育教学技能。

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准老师”,是横在师范生面前的一个难题。对此,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根据《班主任之友》杂志对教师类型的调查,总结出了最受欢迎的教师有以下几种:“亲人型、亲近型、柔和型。”最不受欢迎的教师类型有:“古板严肃型、警察型、部队长官型”。在《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定位》一文中,谈及了不受欢迎教师的几个缺点:“意识不到创新潜能在学生中的普遍存在、缺乏创新素养、缺乏宽容心、缺乏创新性工作”。从这些总结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优差区别还是在自身的教学素养。那么,在校师范大学生将来要成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教师,笔者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从以下5方面来提高自己:

1.做一个高尚的人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的社会性,人用大脑思考并且以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与动物相区别,人不再是动物,还因为人的情感中有极强的道德约束力。教师和学生都是人,都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完整个性。教师和在校师范生还要认识到,学龄阶段的学生有极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有影响,有些是外显的影响,但是有些却是内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教师的人格素质通常是以内隐的形式对学生发生作用,所以教师要力求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在校师范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努力提高自己,做一个高素质高道德品质的大学生,从平时的言行开始,向优秀教师的标准靠近。

2.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之所以把职业道德单列,是因为近年来许多人对教师这一职业未曾摆正心态。目前,主要有两种主要的教育观:“狭隘的自然功利教育观”(教师把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等同,认为是赚钱的工具)和“极端的外在超越教育观”(把教育事业视为神圣的,它不应该和金钱挂钩,否则就玷污了教育事业)。教育事业是劳心的事业,它需要教师的奉献精神和无私的爱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教育事业需要奉献,所以功利教育观不利于教师全身心的奉献。但是,教师也需要生存,也要消费,所以超自然的教育观也不太现实,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教学动力。在校师范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教师职业观的问题,避免极端教育观。

3.扎实的教学技能,宽广的知识面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传承知识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帮助学生在身心两方面发展。这就要求师范生首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师范生是大学生中的一种,所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自不必说。其次,师范生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教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了,才能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三,师范生要拓宽知识面。任何一个受学生喜爱和关注的教师,除了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课外知识丰富。广博的知识是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师范生在校期间就要博览群书,学好公共课,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第四,掌握教学技能。“三字两话(画)”(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教学简笔画)是师范生的基本素质,需要多练习。其中,普通话是其中重要的一块。今天,人口的流动使许多人之间语言不通,无法交流,普通话的推广为大家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反过来也更有利于普通话自身的进一步推广。同时,师范生还要掌握多媒体技术和课件制作技术,熟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为调适自己的心理和解决学生的问题作好准备。

4.培养创造性思维

当创造性思维成为我国教育界的一种潮流时,大学生特别是师范生更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教师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如果教师都是刻板的无创造性的工作,那么学生在无意识的模仿中也会变得呆板,毫无活力。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首要条件。根据我国大学的类型,师范类人才是要“既有较宽的基础理论,较广的专业口径,又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那么,师范生如何培养自己能力呢?主要是多看书,打下知识基础,想人之未想,做人之所未做,不要拘泥于历史与现实的磕绊。在校期间应多关注社会和学术动向,把学习、思考、研究结合起来。

师范生在校期间的双重角色,致使在对它定位时必须从多角度着手。综上所述,成为合格的大学生和合格的师范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但是,师范类大学生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合格的师范生是第一位的,合格的大学生是第二位的。一个合格的大学生不一定是合格的师范生,一个合格的师范生肯定是合格的大学生,因为师范大学生的要求比仅仅成为合格的大学生要求更高。所以,师范生必须要在校期间就从各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为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做好准备,走好教师专业发展第一步。

参考文献:

[1]王定华.美国布朗大学的教学特色[J].中国大学教学,2003,(2).

[2]马武等.教学设计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信息技术,2003,(1).

[3]鲍竹林.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素质定位[J].教育艺术, 2003,(3).

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歌剧;艺术教育;大学生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39-01

艺术教育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艺术影响,学校是其主要实施场所。歌剧艺术教育是指以歌剧艺术性的特有教育方法,以歌剧艺术为内容的教育影响,使受大学生具备基本的歌剧艺术审美素养,从而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德育教育功能。传统意义上,歌剧艺术教育是为培养专业艺术人才或艺术家所进行的各理论和实践教育,如国内专业艺术院校如九大音乐学院的专业教育。本文所说的歌剧艺术教育则是将美育作为德育的核心,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一、提高大学生的艺术修养。在歌剧艺术欣赏中不断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把欣赏中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如理解音乐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创造手法,进而掌握一歌剧定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使得大学生从更高的起点上去欣赏艺术作品,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艺术的审美功能和现实作用。歌剧艺术教育正是在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基础上,使人们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得到真正的艺术享受和美的感悟。

二、提高大学生的感知力。歌剧艺术教育之所以在整个德育教育作用是它可以培育和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大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无限的创造力。歌剧艺术活动能够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在从事艺术创作和进行艺术欣赏的过程中,人类的创造力也得到充分的释放。歌剧艺术家在从事艺术创作时是付出了大量的创造性劳动的。而对于大学生艺术欣赏来说,同样也需要欣赏者开动大脑,充分调动自己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通过体验活动与想象活动的心理形式,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通过“再创造”的方式,变成自己头脑中的艺术形象,大学生也通过这种再创造活动而获得审美,调动和发挥自身的创造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完善的人格。艺术是审美情感的集中体现,因此,歌剧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培养与提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而且从东西方来看,历来的美学家们、艺术家们,都非常重视歌剧艺术教育对于人的情感的陶冶和净化作用。在歌剧艺术创作中,所提倡的都是自由、超越和独创的精神,而这正与科学研究创造中的所要求具备的心理素质不谋而合。只不过在歌剧艺术那里把这种自由、超越和独创的艺术风。艺术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审美取向以及个性特征的不同,在作品的题材和表现手法方面和在作品的整体风貌及艺术境界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歌剧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一方面“再现”了平凡生活,更是对平凡生活进行了二次“加工”。理智潜在地进行形象分解、综合再以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大学生的艺术与学习是与智慧和情感的二元性密切关联的。伟大艺术的美学鉴赏和伟大科学观念的理解又是分不开的。因此,德育与智慧和情感是确实不可分的。

四、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精神。艺术与科学的思维方式主要分别由左右半脑支持,每一个伟大的科学与艺术作品必然是融合了人的全部创造力的结晶。歌剧的艺术想象又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之分。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就是通过记忆表象的搭配重组去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或典型特征,满怀激情地予以表现即创造想象,并非只是“形”的摹仿即再造想象。因此,艺术创造重在创造想象。创作者通过艺术想象可以穿越时空,突破思维之定势,创造出情景交融的物我一体之境界,通过歌剧艺术教育的形式激发大学生们的创造心理,达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德育其核心则是创造性思维,艺术思维在一定程度与创造性思维一脉相承。许多科学创造都是得益于艺术想象的启发。歌剧艺术想象力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桥梁,它把人的个性、智力和精神、情感紧紧的融合在一起。因此是最具创造性的艺术语言。

目前,在我国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还存在诸如艺术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教育质量不高、教学条件落后、教学方法枯燥、学校文化艺术氛围缺乏等等问题,这些问题极大地阻碍了歌剧艺术教育在高校的良性发展。但我们却欣喜的发现,有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歌剧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全面发展作用的研究,并且有更多的研究成果都表明歌剧艺术教育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审美情趣、人文素质的提高能起到独一无二的作用,相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人们普遍的审美需求的增强,艺术教育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进程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