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谭老师执教的《纪昌学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八组课文《寓言两则》中的第一则。讲的是纪昌拜飞卫为师学习射箭,飞卫告诉他先要下工夫练眼力,等练好了眼力,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故事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的作用。文章语言朴实,结构紧凑,让读者人随文动,情随文发,引人深思。
谭老师教学整篇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以“读”为主线
用抓关键词语的方法启发和引导学生展开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朗读,通过朗读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人物的形象,形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在读中感悟纪昌的那种坚持不懈、刻苦努力的精神,并用联系生活实际来说、做动作体验,引用课外知识补充等方法来达到充分感悟。
谭老师重点抓住了故事的情节,也是语言表达上的重点,应该说是人文精神与语言表达的结合点。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如:练习眼力的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这两句话读出了纪昌练习眼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说他有决心,是因为他练习的目标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来回穿梭的梭子,这就增加了追逐目标的难度;说他有恒心、毅力,是因为他躺在织布机下面,并且一躺就是两年,其学习之劳苦可想而知;并且,据说他练习看虱子时又用了三年。前后利用五年时间练习基本功,其恒心和毅力可见一斑。纪昌学习的态度及决心、毅力、恒心,与他成为一个射箭能手也是不无关系的。因此,教学中,我们也要引导孩子紧抓练眼力语句,在读读议议、品词品句中感悟纪昌的持之以恒、刻苦努力的精神。
二、紧扣关键词,进行批注。
谭老师在引领学生感悟纪昌品质的时候,让学生划出相关的语句,圈出关键词词,写写感受,引领学生层层深入地品读句子。例如,理解“注视”时,让孩子理解“注视”的字面意思: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通过设想亲身体验,并出示了图片:织布机上穿梭的梭子,谭老师说:“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纪昌看着这来回穿梭的梭子,有什么感觉?”接着,让学生盯着老师手中的笔一分钟:有什么感受?学生体会在纪昌的注视中含有的那种坚持不懈、认真刻苦的品质。再通过想象,感悟只有认真刻苦还不够,还要有恒心,有毅力,让学生在品词读句中更深入地感悟纪昌的学习品质。而学生说出的关键词:坚持不懈、认真刻苦、有恒心、有毅力等,都是学生在书上的即时批注,很好地感受了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深刻领悟了纪昌的品质。
三、凸显“实践”,层层递进的方法。
例如:文中两次练眼力的目的是不同的,第一次是第二次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谭老师把重点放在了第一次练眼力上,这一点从课堂展现就可见一斑。谭老师在让学生学习“第一次练眼力”时,是这样展开的:理解“盯”―根据图片了解“梭子”和织布的情形―亲身体验(把自己的食指当梭子,让孩子注视着穿梭着的食指)―联系实际,体会品质――追问:“纪昌想过放弃吗?”就这样层层递进,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践和品词活动,重点学习了第一次练眼力的过程,也感悟了纪昌的品质。
四、立足文本,拓展故事。
谭老师加入了《纪昌贯虱》的故事作为拓展阅读。作用有两个,一是让孩子们深入体会打好基本功后的重要性;二是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由课内延伸至课外,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五、拓展注重积累,深化主题。
由于本课容量比较小,因此在学完本课后,谭老师十分注重积累,出示了一些可以揭示其他体现练习基本功重要性这一中心的名言警句:“万丈高楼平地起,磨刀不误砍柴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等,让学生读一读,也可以在小练笔中积累运用。这样学生在四十分钟里能收获更多。
整堂课谭老师抓住利用课内外相关知识,深入揣摩人物的想法和体会人物的性格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真正地上了一堂语文课,避免了把寓言上成了品德课。
一、快乐是风
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三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离不开快乐、健康的集体环境。记得我女儿暑假期间曾说:“在家好没意思,我想上幼儿园了”。可见孩子内心对她的幼儿园充满期待。那么到了小学,中学呢?是否依然能让学生对自己的学校、班级充满期待呢?因此,拥有一个快乐的班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要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不仅能感受欢乐,而且还能创造欢乐。那么如何才能打造一个快乐的班级呢?
在文体活动中发现快乐、营造快乐较为容易,如何在学习、管理过程中始终保持快乐情调,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小家庭,也有人际关系。其中师生关系是最为复杂、最能影响班级气氛的重要因素。假如以动则训斥惩罚的手段来管理班级,那么师生关系必定紧张有隔阂,甚至是对立。这就要求教师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这个老师。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用真心付出,师生距离自然就缩短和谐了。
二、梦想是帆
这里的梦想不是一个近期努力追求的目标,而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人生愿景。一个班级如果绝大部分学生只盯住现实目标――考上一所理想高中,也许这个班级的学风很好,但并不是一种成功的教育。
与梦想相伴的是主动性、创造力和坚韧品质。这些对一个孩子的人生发展十分重要,远不是一个好的高中所能代替。让班级的每个孩子敢于梦想,拥有梦想,充分发挥梦想的激励性和感染力,不仅能有效解决许多现实的学习思想问题,更为他们以后的人生发展提供腾飞的动力。
这一点上我尽量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契机来鼓励他们,树立他们的信心。如晨会、班会、语文课上、甚至是走廊里出色校友的介绍。
学生周雯平,刚进入班级时成绩很一般。她平时言语不多,但是学习上进有韧劲,总是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的要求。后来成绩慢慢有了起色,从三百名到两百名,到一百名,后来到了初三,已经跻身前50名,后来顺利考取重点高中。三年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大学……可见一个人拥有梦想,坚持梦想,定能实现人生的辉煌。这种从我校走出去的成功事例很多。有了这样的榜样力量,孩子们自然明白成绩的暂时落后并不能说明什么,只有坚持,才有可能笑到最后。
三、竞争是桨
我们都知道一个集体需要团结,但这并不排斥竞争。竞争,不管是作为一种人性还是生存需要,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理所应当成为我们的教育内容。
这里的竞争当然不是狭隘的不择手段的自我实现。我们强调的是友善和公正,竞争的目的是让所有的人都有所提高,都更加自信。在班干部任用方面,在学习目标的规划方面,在文体活动中,我们都应该巧妙地使用竞争机制,恰当地利用竞争心理,在班级中营造浓郁的竞争氛围。
我曾在后面黑板上开辟出一块心愿墙: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奋斗格言以及下次考试你的对手姓名写在即时贴上面,后面的黑板,倒也是花花绿绿,很好看。其实更好看的接下来的这场比拼,裸的宣战,到底鹿死谁手,就看谁更努力了。一个班级良好的竞争氛围,向上的学习气氛也就悄悄形成了。当然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去动脑思考。
四、毅力是舵
一个理想的班集体应有顽强的毅力,坚定的信念。求学路是一条充满荆棘与坎坷的人生之路,困难与失败总是与我们相伴而行。如果学生丧失了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就等于失去了力量的源泉,犹如一艘没有动力的航船,最终只能葬身茫茫大海。这时曾经的理想和目标,就是五彩泡沫,最终化为乌有。为此,我经常给学生看一些励志短片,读励志美文,树立励志榜样,培养学生敢于挑战困难、挑战极限的顽强拼搏精神。
关键词: 小学阶段 家庭挫折教育 学校挫折教育
近年来,学生自杀事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创伤。这些悲剧的发生,有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心理承受不了失败的打击而选择轻生。为此,在小学时期实施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第一,挫折教育能打击学生的骄傲情绪。
有些学生由于眼前的小胜利和成绩而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或家长可以设置一些挫折,让其遭受打击,把骄傲自满的情绪抑制在萌芽状态,使其明确挫折对自己的作用,从而戒骄戒躁,谦虚认真,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二,挫折教育使学生形成坚韧的性格,为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挑战与竞争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不遭受挫折是不可能的。在小学阶段,可让他们遭受一些挫折,使他们在挫折中成长、锻炼,形成坚韧的性格,为以后步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在小学阶段,如何更好地实施挫折教育呢?我们首先看看国外是如何进行挫折教育的。
在德国,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父母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孩子在这个空间中成长,家长可以设定一些任务让孩子们独立完成,绝对不会包办本该是孩子的任务,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在日本,为什么会有下雪天故意让孩子穿得单薄去体验的“怪现象”呢?其实,这是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1992年的中日夏令营活动中,中日孩子的差距,虽不能说都是挫折教育的结果,但让我们看到了日本孩子的坚强、坚持、坚韧和中国孩子的懦弱、放弃、脆弱。中日孩子的差距让我们震惊,使我们意识到挫折教育的重要性。那么,怎样实施挫折教育呢?我想,只有在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才能顺利实施,培养出性格坚毅的优秀人才。
第三,家庭挫折教育实施措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教育期最长的老师,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树立榜样。当父母遇到挫折时,要努力克服,战胜困难,尤其当孩子在场时,更要表现出战胜困难的决心,使他们把父母当做英雄,在心底树立起榜样。其次,在生活实际中,讲述一些名人故事,特别是失败后走向成功的事例,使他们懂得成功的艰辛、失败的重要,从而勇敢地面对挫折。再次,在生活中让他们尝到苦、累、饿的感觉,从而珍惜现有的生活。
第四,学校挫折教育实施措施。
1.在《品德与社会》及其他学科中进行挫折教育,使学生明确挫折的意义,特别是遇到关乎生命的大事时该怎样正确地处理。
2.开设心理咨询室。首先,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服务,有效地消除因受挫折而带来的心理焦虑和痛苦,为他们及时抵抗挫折提供具体指导。其次,每位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地帮助每位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将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还孩子一个心理的晴天。
3.设置挫折,锻炼毅力。针对不同的学情,设置不同的挫折情景,使他们在挫折中得到锻炼。对于在生活方面遭受挫折概率比较小的学生,应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为主的挫折,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如进行越野赛、极限运动等活动。对于在学习中骄傲自大的学生,应以梯度较高的难题挫败骄傲自满的情绪,使其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渐谦虚起来。
第五,社会挫折教育实施措施。
社会是个大环境,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所以社会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首先,媒体尽量减少对青少年负面的报道。其次,社会其他组织和个人多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能够积极地疏导、帮助。再次,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网站,使有心理障碍的孩子能及时得到帮助。
总之,“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对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程利娜.论挫折教育的阶段性[J].教育探索,2012(07).
[2]李磊.挫折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
当代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投资和开发,甚至认为智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孩子的一切,把智商看作是孩子成才的唯一条件。而过分关注孩子的智力开发,往往忽视了孩子的“自信”、“自主、“毅力”、“兴趣”、“与人合作”等非智力范畴的情商对孩子学习的巨大影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相当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障碍,初中生约为13.7%,高中生约为18.8%。可以说,学生的自主能力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极大。关注学生自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值得探讨的心理问题之一。那么,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呢?
一、转变教育思想,唤醒学生主体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从主体教育论出发,现代教育观强调要让学生学会做主人,教师必须先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意识,再加强学生自身主体意识,通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来展示学生主体人格。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学生已经习惯于做一个在家服从家长,在校顺从老师的乖孩子,但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按传统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乖孩子已远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因此,教师不仅要自己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更要帮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真正成为教育主体。 例如,改革班干部选举办法。以前,班干部通常由老师指定,或老师提名学生选,或者直接由学生无记名投票产生,虽然后面两者也属民主选举,但学生头脑中有一种定势,即老师经常表扬的一定是好学生,是班干部,形成了每年选出的班干部总是那几个成绩好的好学生。在实践中,笔者采取了学生竞选的形式,只要自认为哪个职位适合你即可参加竞选,每个候选人进行一周左右的实际工作,展示自己才华,然后由学生投票决定正式人选。通过参与竞选,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一些成绩不太优秀但工作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使成绩优秀的孩子也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与能力。
二、增强抗挫能力,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增强抗挫折能力,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写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提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磨难的人才会大有作为。随着历史的发展,到了21世纪的今天,人们愈加认识到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因为现代社会,信息广,变化大,机遇多,节奏快。生活的海洋越广阔,风浪就越大;成功的机遇越多,受挫折的次数就越多。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强,能承受打击或经得起挫折;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消极悲观、忧郁,自然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则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学生能更好的适应环境。心理研究表明,承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
在教育工作中,经常教育学生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中的不如意,要学生明白“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而这些不如意仅仅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小小的绊脚石。应该正视挫折、驾驭挫折、化解挫折,而最终才能战胜挫折 。可在学校或班级开展挫折教育讲座,开设心理咨询室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挫折心理;号召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使参与者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涩,使之身心得到锻炼,增强竞争和拼搏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挫折教育情景,寓挫折教育于日常教育工作中,培养他们驾驭挫折的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明白在挫折和不幸面前,如果我们轻易放弃,就将一事无成。诺贝尔说:“坚忍不拔的勇气是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条件。” 面对新世纪的挑战,唯有备足资本,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参与平等竞争,战胜挫折,才能成功。
三、培养顽强意志,帮助树立远大志向
人生的道路是曲折的,学习和工作,尤其是创造性活动是长久而艰辛的过程,这种活动成功与否除了智力因素外,常常取决于人的意志品质。意志品质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常说的有没有毅力,有没有志向。一个人“常立志”,还是“立常志”,反映了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强弱。立志就是人们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与自己的主观条件确定自己奋斗目标。志向能激发人的热情,增强实现自己目标的信心和决心。立志能充分调动人的智力因素,使人的志向与实际的活动密切统一起来。但光有志向是不够的,要想成功,不仅要下定决心确定目标,而且要有达到目标的信心和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恒心。古人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决心越大,信心越足,恒心越持久,就越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所以,培养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是班主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孩子性格培养个人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成为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而如何培养孩子,成为家长、学校以及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市场的竞争、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幼儿教育领域的竞争也呈现白热化。美国加州大学的两名经济学家把这种在早期学业成就方面的竞争称作“幼儿竞争”。每一年,这种竞争似乎都比前一年开始得更早,程度也愈演愈烈。因此,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加强对孩子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家长以及教师对幼儿竞争表现出的担忧,其实来自于对竞争存在的认知假设这一观点。虽然对于这种认知假设的观点鲜少有宣传,但是大众对它是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认同的。所谓对“幼儿竞争”的认同,是因为大众都认为幼儿教育的成功,一定是取决于人的认知技能的高低。认知技能是一种程序性知识,是在练习基础上形成的按某种规则或操作程序完成某种认知任务的能力,类似于人们的智商测试中的智力测验。
加强幼儿认知技能的培养,最关键的就是要加强自身的练习,采用多种方式尽早地进行练习。虽然,目前学界对这种竞争的认知假设的概念并不是那么明确,它在某些方面也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它所推崇的一种线型观念的确是存在的,即投入与产出之间呈正比例关系的情况是可以予以肯定的。如果一个家庭的书籍数量比较少,可以一定程度地反应孩子阅读的机会比较少,相应的阅读能力就略低。而如果家长属于沉默寡言型的,那孩子接触到的词汇也就比较少。一般来说,孩子在三岁时做的数学题比较多,他在读小学时的数学成绩就会比较好。但是,近些年来,教育、心理、社会等各个领域的专家都从各自的研究领域提出了一些质疑认知假设的佐证观点。他们都认为,在孩子的幼儿成长时期,最重要的并不是向孩子的脑子里塞多少知识内容,而是在于帮助孩子形成一些更重要的技能和习惯。例如,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责任意识、自信心、坚持不懈的毅力等。有经济学家将这些技能定义为非认知技能,而心理学家则将其称之为人格特征,一般的普通大众则将自尊心、自信心等称之为性格特征。
二、如何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经济学家詹姆斯・赫克曼,同时也是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多年来一直在研究这样的课题:什么样的特殊技能与特质能够为人们带来成功?这些技能和特质如何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得以形成?采取怎样的措施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这些特殊技能和特质?他的研究成功极大的挑战了我们习惯性认同的所谓的认知假设。该假设认为认知技能是今后事业或人生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即你拥有多少个文凭,知识储备量的多寡。但是赫克曼教授研究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并非过早地接受认知技能的训练,即并非很早地投入到大量学习知识与了解信息的阶段;而是具有终生为梦想奋斗的动力,即受到非认知特质的影响,这些都源于他们有专注与意志力坚定等宝贵的人格品质。
1.加强孩子认知技能的学习,帮助其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家长要怎样做,才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积极的技能和性格特质呢?事实证明,传统的认知假设做法已经行不通了。幼儿教育中,已经不是依靠时间的长短来帮助孩子控制和克服那些失望的情绪了。孩子们也不会因为过晚开始进行好奇心训练而变得落后。相反,如果要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塑造健康的性格,家长应该减少自身对孩子成长的干预。要给孩子更多的成长空间和时间,让其能够独立、自主地去面对他们对遇到的困境,给予他们面对困难的机会,让其与困难进行正面的“搏斗”。目前,家长对孩子过度的保护也许成为幼儿教育最大的难题。孩子们永远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他们无法看到困难,感受逆境的艰辛,因此,他们也失去了在困境中磨练自己的权力,他们无法从困难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也无法从困难中摸索强壮自身、发展自身的机会,更不可能从这个过程中形成坚毅不屈的顽强性格。
家长和教师要加强孩子在其性格形成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视,要让孩子尽可能早地树立养成正确性格的思想意识。尤其要抓住培养孩子形成独立、自主性格的关键培养期,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在不利环境中形成自我克服、自我发展的良好性格,增强其应对外界事物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树立帮助孩子塑造性格和改造性格的观念
一般来说,帮助孩子改造性格比塑造性格更难,而塑造是改造的基础。所谓的塑造性格是用一种主动、积极的心态和手段来帮助孩子形成某种性格,因此,家长和教师在帮助孩子塑造性格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树立一种以塑造性格为主的理念,加强对孩子早期性格形成方面的引导。而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塑造重于改造,并不是一味地追求对孩子最初性格形成的重视,而忽视了对其在发展过程中性格中存在的弱点的改造。塑造性格与改造性格应该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关系,尽可能早地对孩子的不良性格进行改善,努力提升孩子性格的有效性。特别是在经历了40年的经济大发展后,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可谓极大丰富。家长们势必要将自己的奋斗成果合盘奉上,心甘情愿的交与孩子享用。因此,那些在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更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不用面对失败。当然,他们同样也学习刻苦,常常也会承受很多压力。但是,实际上他们接受教育的过程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更容易更顺利,他们中的许多人都能够不用面临任何重大挑战就顺利从大学毕业。他们的性格养成也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孩子性格的改造也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话说回来,如果赫克曼的这项新研究正确的话,那就意味着这些孩子的学校、他们的家庭以及他们所处的文化可能都会因为没有为他们提供更多奋斗的机会而给他们帮倒忙。克服困境是塑造性格之要素,而性格是比智商还重要的造就真正的和长远的成功的要素。因此,加强对孩子性格的培养是推动其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在初始阶段,对孩子进行良好性格的培养,才能为其今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揭水平.认知技能的新认识[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19(4):83-86.
[2]李萍.论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与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2).
[3]刘墉.自己去成长自己去成功[J].金色年华,2007, (9):32.
[4]柳国强,刘春魁.论养成教育的理论基础[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