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互联网应用例子

互联网应用例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互联网应用例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互联网应用例子

互联网应用例子范文第1篇

一、多媒体教学的提出

在多媒体技术未形成之前,传统教学在各类教学中占了主导地位。传统教学是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与练习的教学。它的主要活动是教师依教学进度,把课本内容依序讲解给全班学生听;学生则经由上课专心听讲或练习,以及课后的温习来熟练课本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及带来的便利,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其本质可以概括为利用各种媒体的以最佳组合形式展示给学习者学习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媒体素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

二、多媒体素材的取得

(一)传统方法

在传统方式下多媒体素材制作只能通过手工方式,工具也只能是简单的如相机摄影机,制作困难,多媒体素材资源稀少;多媒体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从而造成利用率的低下,资源的再利用程度低。教师想要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要么自己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自己制作,要么找熟人打听所需素材。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教师利用多媒体的积极性。

(二)从互联网上获取

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制作多媒体资源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在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通过各种专用的软件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有了方便的工具,制作者不需要为制作的过程花过多的精力,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现实便可以产生很好的多媒体素材。

三、互联网多媒体素材的利用

(一)互联网多媒体资源的获取方式

互联网为用户提供了很多资源共享手段,用户利用这些手段可以很方便地获取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最常见的几种共享形式也是取得资源最方便的,有:web页形式;ftp服务形式;PoP点对点通信。

1.Web页和ftp形式的多媒体素材,可以通过互联网上的综合搜索网站上的搜索工具查找所需要的信息,以下是一些包含丰富资源搜索网站:Google(省略):全球最强大的搜索引擎;

百度搜索引擎(省略):最强大中文搜索引擎;亚虎(英文:省略;中文:cn.省略);新浪(省略);网易(省略);搜狐(省略);

以搜狐网来说明,我们可以点击其列出的分类“社会――历史”栏,打开后有许多的历史网站,分别浏览,可找到自己所需的材料;也可直接查找,你想找“康熙”的有关资料,可在搜索栏中输入“康熙”,在类型中选“网页”,点搜索后,可出现有关这个人物的许多网站或网页,后种方法较为直接,简单方便。

2.PoP点对点交流,点对点的各种应用软件使得任何一位用户都能够与其他使用相同软件的所有用户共享交流音乐、视频、图片、图书、软件、资料等各种文件,并能实现点对点的聊天通迅,非常方便多媒体资源的共享。常用的工具有icq、msn、oicq(qq)、Workslink、PP点点通等。

教师总能在互联网上找到符合或接近自身教学要求的多媒体素材,下载这些有用的素材后利用一些工具软件对不太满意的素材进行加工修改,之后便是各种素材在自己课件上的应用了。

(二)运用实践举例

本学期我制作《开辟新航路》课件的大部分多媒体素材都是从互联网中获取的,在该课件制作过程中互联网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多媒体资源,我也体会到利用互联网上多媒体资源的便利性。

1.历史图片。新航路的相关图片资料可以在省略/zgjdstp.htm页,fshistory.省略/lstp_0.htm页上获得,下载的图片可以用图片处理工具Photoshop进行必须的处理。

2.封面及封底图片:课件封面及封底的图片也是在互联网上下载,下载后用Photoshop在图片上添加欢迎词及感谢词,其中应用到Photoshop的文字模块及投影效果。

3.地图资料:我在兄弟学校网站上找到了新航路开辟路线图,正是该课件所需要的,无需进行加工。

4.《大国崛起》影像:我从szw.snnu.省略/Fallow/Index_Vi.htm页上下载了《大国崛起》的视频资料,因为课堂时间有限,不能把该资料的所有视频放映给学生,我就用视频处理工具EOVideo截取了其中58”-1’27”的片断作为该课件的视频。

5.背景音乐:我选择互联网上一段较为平缓的midi音乐作为课件中课前欢迎页的背景音乐,可以达到轻松气氛的效果。

6.利用局域网展开师生互动环节,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以便在课堂上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

该课件制作完在使用中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部分功劳应归功于互联网。

四、互联网多媒体资源利用的原则

互联网上的多媒体资源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在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资源时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获取的多媒体应该为我所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分析制作的教学课件需要什么性质什么内容的多媒体素材,有时还要分析具体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知识水平的接受者选择相应的素材,这样才能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二)选择性原则

互联网上的多媒体素材非常丰富,就教学内容而言在很多网站上都有相关资源,这时我们应该选择质量相对较高的素材加以利用。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搜索大量的网站对各种资源进行比较才能得到高质量的素材。在实践中,我认为平时可以注意收集一些专业性网站,就历史教学来说可以注意历史专业研究类网站、历史网上博物馆、历史事件专题类网站、历史教学网站,在需要资料时就可以很有针对性地浏览这些网站;另外,在教学中并不是使用多媒体越多教学效率就越高,多媒体教学并非多媒体素材的无序堆砌,在选择高质量的素材,坚持宁缺毋滥、条理清晰地组织多媒体素材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借鉴性原则

互联网上包含了大量高质量的多媒体素材,教师在下载利用时还应加强对其借鉴,经常思考他人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汲取其中的想象和智慧不断提高自身的制作意识。这样不断积累后自己也可以制作出高质量的素材,也可以对原作品进行一些改进提高质量,更适合于教师本身的需要。

(四)动态观测原则

互联网应用例子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广泛使用,其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工具。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现了重大变革,能够推动企业的有效发展。但是在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企业的稳定发展。因此,文章主要针对“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报道如下。

一、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

相关研究指出,我国中小企业中仅有50%建立了简单的在职人员信息数据库,仅有11%中小企业应用了信息技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且约有30%中小企业明确表明没有应用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意愿。与台湾、香港等地区相比,我国内陆企业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放在业务操作和信息等方面,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还有部分报告指出,我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信息化水平较低且管理效率不高;虽然有部分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但是主要是对人事业务操作和信息进行建设,很少有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当做重要的工作,也就没有注重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除了上述一些问题外,国内企业对于绩效评估、职业生涯规划以及人才评估等方面的建设尚处于空白阶段。

虽然部分企业注重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实际应用方面却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其中最主要的是资金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需要较大的投入资金,且在投入初期无法立即得到收益,使得很多企业对于这方面建设产生“望而却步”的现象。此外,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个性化服务设计,很难与企业其他系统整合,系统功能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都是影响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因素。

二、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观念滞后

自改革开放以后,企业越来越重视管理制度的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首先需要做的事树立人本思想观念,但是就现代企业现状来看,许多企业都没有认识到人本思想的重要性,停留在初级人力资源管理阶段[1]。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将企业员工当做企业劳动力,没有注重提高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出现过于重视技术性人才,而忽略了技术工人,没有注重综合人才的培养,没有考虑到企业长远的发展,这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总体而言,思想观念的之后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这一现象存在于我国大部分企业中,特别是中小企业,使得人力资源管理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许多企业虽然尝试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并在日常管理中实践,但都没有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甚至影响了企业的发展[2]。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大部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以各项规章制度为标准,包括考勤、奖惩以及薪酬等方面,没有贯彻人本思想,也很难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无法有效解决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三)管理战略不合理

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影响,但是有许多企业没有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当做是一项简单的工作,甚至认为其无法给企业带来较大的影响。虽然也有部分企业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在战略制定上没有考虑企业未来的长久发展,将企业经营收入和市场占有率当做主要任务,没有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制定[3]。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不合理,使得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无法有效指导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四)没有重视人才的培养

企业由于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的不足,导致很多企业没有形成相应的配套机制,导致人才培养受到影响。此外,许多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小,为了节省经营成本,往往没有实施人才培养措施,这就限制了企业的发展[4]。从总体而言,企业培训大部分都是讲精力花费在实际操作方面,缺乏相应的人才培养机制,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

三、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对措施

(一)认识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的重要性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就是比拼人力资源,也就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对于人才力量的有效发挥具有重要影响。要想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就必须重视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并了解该工作对企业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需要通过管理战略的决策,保障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领导层也要重视该工作的重要性,保障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人力资源管理容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避免主管人员暗自操控人员调动,可以采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使得人力资源管理透明化、公开化,避免人为因素对人事调动的操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5]。

(二)引入先进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

企业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引入先进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才能够保障企业的有效发展。通过信息系统能够实现工资结算与统计、员工出勤统计、员工业务绩效与个人信息等方面的管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效率较低[6]。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才能,从而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三)有效发挥人才的作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各大高校也纷纷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现代高校毕业生的信息水平较高,因此企业要重视信息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例如目前应用广泛的ERP管理系统,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此外,可以根据人才的专业技能进行合理分工,能够有效发挥人才的作用。

(四)重视人才的培养

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技能水平对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笔者认为首先需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出发,制定相应的管理人员管理机制,解决管理效率低,保障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要重视企业中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能力;最后,重视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选择责任心强、职业道德好以及认真负责的管理人员。企业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质量与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因此需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保障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企业为了提高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可以通过增设独立的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并选择专业素养高且思想道德优秀的管理人员,进而实现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

三、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使得现代社会生活发生巨大转变,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企业在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如何积极面对其他企业的挑战才是保障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之间的竞争,科技力量是第一生产力,从们某种角度来说,企业的发展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密切的相关性。文章首先分析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然后阐述了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应对措施。

作者简介:任慧(1987-),女,江苏,硕士研究生。无职称,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平换,张微.网络经济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优化――信息化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建设[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24(12):45-49.

[2]周静,黄冰,陈川等.基于互联网模式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建模--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J].人力资源管理,2014,31(5):139-141.

[3]魏建新.试论互联网思维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J].人力资源管理,2015,32(7):13-14.

[4]李倩,杨柳."互联网+"背景下高职人力资源管理职业人才创新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6,14(10):86-88.

[5]于天琪.“互联网+”下中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维[J].经济论坛,2015,23(7):77-78.

互联网应用例子范文第3篇

爆发,移动互联网

传统互联网到现在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工具和门户时代,游戏、社交时代,电子商务时代。移动互联网依然会按此脉络发展,但是步伐更快。

2010年经历了工具和门户时代,UC浏览器、Google地图、Android优化大师红极一时。随后,水果忍者、捕鱼达人、微信、米聊开始崭露头角。2012,移动互联网又会有怎样的面貌。

随着智能手机的加速普及,移动终端和手机操作系统的激烈竞争,带动互联网产业走向从桌面互联到移动互联的变革。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2011第三季度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108.3亿元,同比增长154.6%。

据预计,一两年内,移动终端上网用户将超过PC互联网,未来移动终端的规模将是PC互联网终端规模的10倍。

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势初显。正是基于对移动互联网前景的看好,传统门户网站如新浪、网易等纷纷凭借其热门产品布局移动互联网。新浪凭借新浪微博强势进军移动互联网;网易全产品线谨慎布局,将其优质PC资源平移至移动互联网领域。

移动互联网本身具有什么特性促使其崛起呢?移动互联网兼具PC强大的计算功能、互联网强大的连通功能、无线通讯强大的移动功能。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是大势所趋,又是随时随地可以上网的移动终端,一切碎片时间都得以利用。因此,不管是从终端数量还是使用时间上来说,移动互联网都将比PC互联网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诱人前景吸引了众多巨头和草根前来掘金。终端厂商、运营商、传统互联网公司、传统媒体和新生代移动互联网公司纷纷开始加大对移动互联网的投入。

平台越来越重要

昔日草根通过团队合作的模式有望成为明日明星,个人开发者和小于10人的小团队开发者大量涌现;传统IT大鳄也纷纷摩拳擦掌,希望通过联合上下游伙伴打造生态系统来巩固优势地位。

在国外,“愤怒的小鸟”成为娱乐卡通领域的一匹黑马,这款开发成本仅10万欧元的小游戏,迄今已经为Rovio公司带来了5000万欧元的收入。

在云计算、开源软件的时代,开发团队不再需要超大规模、巨额资金——十几个人、几百万资金,有独创的、吸引用户的需求,就有可能从移动互联网中分得一块蛋糕。

移动互联网,特别是在其应用开发领域的这一独特的研发模式正吸引着愈来愈多的年轻人进入这一领域淘金,中国掀起了移动互联网创业大潮。

这群平均年龄在25至39岁之间,出身技术或程序员,在移动互联网的产业链上开发出各种各样的应用的年轻人,被戏称为“新移民”。根据艾瑞咨询估算,目前中国从事手机应用软件开发的个人已经超过10万,并以每年超过35%的速度增长。

其中的佼佼者当属小米公司,这家2010年4月成立的年轻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仅用了半年时间其市场估值就超过2亿美元,并获得了来自MorninGSide和启明创投的3500万美元的融资,又在2011年8月其自主研发的高端智能手机,开放网络预订两天内即超过30万台。

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小米的七位创始人均是来自Google、微软、金山等国内外著名IT公司的顶尖高手。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热闹非凡的背后,也隐含着诸如产品线过于单一,疯狂比拼用户数而暂不考虑盈利问题、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平台厂商和操作系统等领域的上下游合作伙伴一起打造生态系统变得日益重要。开发者在寻找用户最多即成功概率最高的平台厂商,而聚集了众多成功开发者的平台厂商将树立更稳固的市场地位。

众多大鳄积极打造开发者平台的举动印证了这一观点:阿里巴巴希望打造面向移动网页服务平台,创新工场基于安卓系统本土化的“点心”项目摩拳擦掌,3G门户正在进行从门户到平台的转型,A8电媒正打造平台连接手机厂商和开发者。

为内容寻找商业模式

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对于应用和内容的日益看重,那些能够成功推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并找到有效商业模式的开发者和厂商更易获得成功。

每个娱乐平台的崛起都是基于一个新平台的来临,移动互联网这个大平台自然吸引了更多游戏和娱乐方面的投资。

九城游戏中心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跨iOS和安卓两个操作系统的手机游戏社交平台,拥有注册用户高达7500万,有5000多款游戏。2011年4月,其中文本地化的版本正式上线。

滚石移动是滚石唱片在新媒体的执行公司,通过手机把正版音乐销售给网友,在整个唱片行业都不太景气的情况下,滚石移动保证了每个月1500万—2000万人民币稳定的音乐收入。

用户生成内容的兴起无疑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最好的例子就是微博。

作为使用移动终端来进行碎片化时间消费的典型应用,在过去一年之中从6000万用户到了接近2亿的用户,并且使用移动互联的比例在增长:过去6000万用户里只有15%的微博是在手机端发出的,但是现在接近2亿的用户里有34%的微博是在手机端发出的。

QQ上发的信息也有一半来自手机平台。2011年,三大运营商开始布局移动即时通讯,意在与腾讯微信、小米米聊分羹。日本社交巨头Gree、DeNA也一早开始布局中国市场。

市场营销的新战场

在传统电商网站都开始运营其移动客户端的背景下,2011第三季度手机电子商务同比增长508.1%,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虽然买很多东西在PC上看得更清楚,更适合竞价选择,但是手机也有着随时随地消费的巨大优势。

手机版淘宝网日访问量已经超过3000万,日交易笔数超过10万,凡客诚品移动客户端每日订单数量在6000单左右,每日交易额超过50万元。

另外,作为时刻跟着消费者的“屏幕”,移动终端也是展示广告的绝好平台。嘀咕网正致力于跟位置有关系的服务,例如根据用户的消费习惯和位置,推荐离其最近的餐馆、卡拉OK等。

移动互联网也受到了企业用户的偏爱。国外公司正在将其营销主阵地由业已成熟的社会化媒体(如Facebook、Twitter等)转向移动电子商务站点、二维码、移动应用及短信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渠道。

而在国内,移动互联网营销方兴未艾,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优惠券、折扣券在餐饮、服装等消费领域的应用。

随着工信部电信研究院和与全球移动顶级域名(.mobi)管理公司携手推动中国移动互联网标准与国际接轨,将降低企业参与移动营销和移动商务的门槛,扩充移动应用的空间,未来移动互联网营销的市场潜力拥有巨大的想象空间。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尽管前景广阔,但也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习惯有待培养。此外,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尚有巨大的扩展空间,同时也缺乏更加稳定的支付渠道和更加清晰的盈利模式,而其中最为显著的问题是盈利路线不清晰。

互联网应用例子范文第4篇

战略业务发展部经理

随着经济的放缓,广告投入的同比下降,所有互联网都感受到了寒冬的来临,今年Google广告联盟的点击单价大幅下降,更是让很多长尾网站的收入降到了过去的一个零头,信号很明显了,今年再指望广告生存已经不太现实了;与此相反,不靠广告的网络游戏依旧火爆,虚拟的娱乐物品交易如日中天,电子商务也进入主流大发其财。这一切让业界思考,互联网只是一个媒体吗?互联网应该是一个媒体吗?

乍一看,互联网具备了作为传统媒体的全部特征,然而现实是随着搜索长尾广告格局的形成、域分类广告平移的告一段落、品牌广告试水的结束,互联网广告的成长已经进入一个平台期,虽然网络视频和社会媒体被一再炒作,但他们只是一个价值没有被认可的新生媒体,远远不能挑战传统媒体。笔者认为与其苦苦的追求访问量、被广告联盟牵着鼻子走,不如直接发掘向用户收费的业务模式,彻底脱离媒体的特性,变成一个真正的娱乐互联网,或是传统媒体产业的渠道,或者是电子商务的渠道,或者是通信行业的颠覆者,或者是行业价值链中的一个环节……

收费的娱乐。即时通信、在线音乐和网络视频是占据超过一半流量的互联网应用,然而,它们的主要营收还是严重依赖广告,经营者严重忽视了这些应用作为娱乐的最为本质的特性,从而陷入和成千上万同类应用服务争夺点击广告收入的困境,这一点尤其在音乐网站和视频网站上表现最为明显。无可否认即时通信、音乐、视频本身永远不能收费,但是可以利用这些访问量来兜售增值的服务,只要解决了支付的诚信和便捷,用户对于相关性高的收费娱乐是不会拒绝的,况且互联网的软件技术解决了所有服务植入的技术问题。

传统媒体的渠道。电子杂志最后变成自己制作内容绝对是个误区,反而是传统期刊的电子版如龙源期刊网默默在赚钱。电视的互联网直播已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广播、平面媒体的互联网渠道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互联网的优势就是传播效率,只要仔细分析了用户的阅读习惯,配以便利和相关性极高的推介方式和便利的支付交付手段,30%以上的毛利可以说是唾手可得。

电子商务。直接将电子商务平台植入网站,在交易中分利是最简单不过的,尤其在Web2.0这些用户创造内容的网站,网上书店积极地拓展博客作为卖书渠道就是一个很成功的尝试,所以分享知识可以卖书,那么分享照片呢?分享购物经验呢?分享音乐呢?乍一看都是社区营销、好友推介、变相传销,其实不然,人的购买行为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将网络变成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分布式的电子商务的成交率就大增了。

通信行业的颠覆者。Skype的成功、263的即将上市印证IP通信的到来,通信的核心是提供便利的商务服务,在传统电信运营商向信息服务转型的同时,互联网不向通信渗透等于自寻死路。举个例子,网络硬盘等同于通信运营商的个人IDC服务,IDC的起死回生托了视频网站和个人网站加SP的福。个人的数据当然没有商务数据值钱,但是如果这些数据是生财工具的话,外加网络硬盘除了存储以外还外带一些智能解决除了便携以外的问题,比如邮件转发、支付提醒,我想我是会付钱的。

互联网应用例子范文第5篇

亚马逊在做亏本生意?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它的如意算盘打得很响:将服务与内容深度整合进平板电脑中,通过内容和服务盈利。

这一价格战让人想起了盛大的电子书Bambook。这家同样是互联网巨头的公司于去年8月推出了仅999元的电子书产品后,今年7月,又将Bambook的单价降到499元。用低价硬件“收买”消费者,再通过云中书城等内容收费,赚取利润,是盛大战术。

实际上,这两家公司的做法不是个案。推自己的硬件或操作系统,将自家的服务更好地整合进去,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惯用手法:今年,阿里巴巴推阿里云OS(操作系统),并携天语推出搭载该操作系统、从软硬件层面都整合了阿里云服务的手机;小米在推出米聊后,又推出小米手机。而谷歌借助安卓系统,使自己的地图服务、浏览器市场份额节节攀升,也正印证着这种策略的可行性。

服务商在向硬件领域进一步迈进的时候,传统的硬件产生商也在不断深化它们的软件服务,并将其与硬件进行融合:今年年初,联想专门组建了移动互联和数字家庭业务集团(MIDH),并着力打造“四屏一云”的产品构架;华为也于年初表示,已将原来按设备、终端、软件服务等进行划分的业务架构,重新按客户类型划分成四部分――面向企业、面向运营商、面向消费者以及其他业务;6月,诺基亚把该公司旗下的独立地图部门Navteq与服务业务进行合并,以更有效地挖掘位置服务的市场需求……

软硬件加速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但当我们重新审视这个产业,便会发现,这种融合只是融合大潮中的冰山一角,一个多元融合的时代正向我们靠近,原本独立的服务或应用逐步相互渗透,线上与线下的交互更显自然。

一个例子便是LBS交友服务和团购。前者以基于地理位置的社交网络服务为切入点,向线下营销领域延伸――用户可以随时查询、享受周边商家的优惠信息;后者则是从传统互联网上的团购服务开始,推出带有LBS功能的应用,同样抢食着线下营销市场。殊途同归。在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同时,这两类服务融合了对方的业务特征,从不同的方向将触角伸向了同一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