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

我国高校在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高端人才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国家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尤其是在中央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之后,高校的科研任务随之加大,科研经费也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如何更好的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确保高校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问题

1.由于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元,经费使用细则要求多样,导致财务管理工作面临执行标准难以统一控制的问题。

虽然各个高校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大多出台了统一的管理办法,但是由于高校承担的科研任务来自不同的管理部门,经费划拨也分属不同渠道,很多经费在划拨时具有明确的使用范围,比如国家“九五”计划期间实施的高等教育领域大规模重点建设工程“211工程”、国家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校而实施的“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为振兴中国高等教育,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教育部与李嘉诚先生共同筹资设立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各级政府出资为振兴地方经济,提高地方生产力水平而与高校共同开发的科研项目以及各类涉及保密内容的军工科研计划等等。高校自行制定的科研管理办法往往与经费出资人在经费的使用方式和范围上存在冲突,导致财务管理部门以及经费具体负责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往往难以以统一标准对科研经费进行管理,容易产生模糊和混乱的问题。

2.科研成果评价机制不科学,科研成本计量不准确。

高校人员由于其工作的双重属性,即科研与教学双肩挑,教学活动与科研工作往往不能简单分割,在各自领域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存在交叉,因此很难清晰的对其单一项目进行成本分摊。由于科研成本计量存在较大缺陷,因此科研成果评价也难以量化反映。同时由于高校学科种类繁多(综合类院校尤其突出),在科研评价方面难以为每个学科都成立高水平的专家组进行评判,因此大多只能以科研文章的层级、是否获奖以及获得奖励的级别作为考量科研水平的标准,而不能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结合未来科学发展方向,建立投入、产出模型,量化评价标准。

3.科研经费预算制定不够科学,管理存在重立项,轻管理的现象,导致不能实现预算执行的刚性要求,部分横向课题存在不规范支出问题。

各高校往往把科研项目的取得作为考核教师能力的重要标准,由此也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科研项目的立项成为高校全体人员都比较重视的工作。但是,在项目确立之后的后续管理方面,却存在不能及时跟进的问题。在资金使用方面,每个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并不精通财务管理和核算工作,而财务人员又对于科研项目内容完全不懂,这也给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监管增添了难度。

现行的纵向科研经费申请过程中,一般都要求申请人员编制全面的科研预算作为经费使用过程中的执行依据。但是,由于项目承担人员一方面缺少财务管理知识,另一方面对于科研预算执行中的刚性要求缺乏认识,预算编制存在随意性,大多缺少市场调研,凭借经验甚至想象确定资金使用方向和额度,导致在项目进行过程中产生超范围支出或者超额度使用资金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不规范支出往往出现在科研人员与地方企业等部门签署的横向科研开发项目上,这类项目由于资金的投入人对于经费的使用没有刚性指令,同时不对项目资金做后续监管,导致资金使用人往往随意扩大支出范围,甚至出现科研圈钱、支出套现、虚列转拨等违法行为。

4.科研项目存在结题不结账现象。

科研项目的结题不结账现象在高校中普遍存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科研成本计量不完整,导致项目经费不正常结余;二是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对于资金使用情况监管不力。由于科研人员存在经费申请不易引起的“惜售”情绪,导致结题后尚有大量经费挂账使用的情况。

5.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固定资产重复投入的现象。

由于科研项目承担者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使用科研经费进行固定资产投入时由于信息不通畅,产生重复购置、重复建设等资金浪费问题。

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对策

前面简单列示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和导致的原因,如何全面解决将直接影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有序与可持续发展,下面简单探讨解决对策:

1.使用科研管理信息平台,根据经费来源渠道的不同,建立相应的经费管理模板,结合高校的预算管理体系,从源头上控制资金使用方向和额度。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完成了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该平台可以将划拨经费按照项目申请立项时制定的预算,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建立相应的模板,财务人员可以根据模板提供的数据,对科研经费的开支进行控制,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财务核算人员由于不能全面掌握不同渠道经费的使用规范导致的经费使用不符合规定的问题。不但使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工作可以有序、高效地进行,同时为科研经费的后续管理提供了直观、明晰的监督窗口。

2.建立科学高校的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合理确定摊销成本。

科研成果评价和成本计量一直是困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难题,如何建立相对准确的成本计量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各高校的普遍采取的方法是根据文、理、军、工、农、医等项目属性,按不同比例计提成本。该方法虽简便易行,但是信息粗糙,并不能全面、准确反映科研成本的构成。由于科研项目的非同一性,由单一学校为全部项目建立科学、准确的评价体系存在较大难度,能否建立校际联合科研评价平台,由各高校抽调出各学科的专家成立联合评价委员会,定期对不同学科的科研成本构成进行科学分析,制订出成本摊销模型,作为高校科研成本摊销的量化标准,同时推出学科未来发展预测,为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鉴定。这样不但使科研成本管理能够实现科学规范,同时可以使科研成果得到公正评价。

3.规范科研预算编制程序,使科研预算的编制切合实际,同时加强跟踪监督,杜绝预算执行过程中超范围、超额度支出现象。

高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根据科研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相关管理规定,帮助科研人员进行市场调研,在项目申请时的预算编制过程中,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使预算编制更加切合实际,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建立横向课题的经费管理办法,对人员经费、招待费等不易监督的项目规定支出限额,在保障科研经费正常开支的前提下,加强对票据使用、经费开支范围、资金往来单位以及现金开支额度的监管,严禁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违法行为。

科研项目中规定金额以上的材料采购、设备购置等工作,要采取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以降低采购成本与财务风险。

结合内部审计工作,对科研经费的执行进行持续监督,使科研经费真正为科研项目的研究提供资金支持。

4.建立科学完善的科研经费结余管理办法,正确归集结余经费,使之为科研人员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由于来源渠道不同,对于结余经费有不同的管理规定,其中部分国拨专项资金要求在项目结题后,将结余资金按专有渠道上缴。其他纵、横向经费在拨付时并没有对结余经费提出具体要求,高校可以由科研管理、财务、审计等部门联合制定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办法,归集零散的结余资金,重新划拨至相关人员的其他科研项目中,或者建立科研管理基金,作为其它自主创新课题的研究经费的补充以及为已结题项目的后续跟踪提供资金需求等等,使科研经费得到最充分的利用,杜绝浪费、突击花钱,超范围开支等违规现象发生。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范文第2篇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内涵及理论依据

(一)内涵。高校科研管理机制是通过对科研活动各个环节及科研活动中涉及的人、财、物进行统筹协调、组织运行,以建立高校科研活动秩序、保证科研活动正常有序开展。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由若干子机制有机组合而成,主要包括经费投入分配机制、预算管理机制、成本分担机制、监管机制等,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科研经费管理机制运行是否顺畅是科研经费管理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二)理论依据。委托―理论对分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有重要指导意义。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各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广泛存在。例如,科研经费投入者与高校之间、科研经费投入者与项目申请者之间、高校与科研项目申请人之间,等等。在这些委托―关系中,由于高校的相关管理部门与科研项目申请者的利益目标具有一致性和重叠性,两者之间存在着合谋的动机,这就有可能形成“内部人控制”。委托―关系的存在意味着委托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设计出一套相关的激励制度及监督机制,以使人与自己追求的目标相一致。

二、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申请中的问题。

1.经费申请信息不对称。由于科研经费分配过程和经费分布情况的公开性及透明性不够,造成了科研项目申请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科研经费分配过程中,有限的科研经费可能得不到合理配置,部分呈现出“逆向选择”现象。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与科研经费配置不匹配。

2.预算编制不准确。预算范围不全面,编制中列的大多是预计的直接费用,没有科学合理的人员经费、业务费、间接费用预算,而是采取按经费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管理费的方式。有的项目负责人同时承担着几个科研项目,这些项目之间存在相关性或交叉性,可以使用相同的仪器设备、资料等,但在申报项目预算时,每个项目都列报同样的仪器设备支出。这可能导致在科研过程中设备重复购置,资金浪费。

(二)经费使用中的问题。

1.经费支出核算不严格。高校科研项目支出核算不能严格按既定的管理办法执行。个别支出项目严重超预算,且不按管理办法规定报批调整。部分项目开支范围、金额符合预算要求,但支出内容与预算不符,如:预算所列参与科研的研究生、博士生名单与实际列支劳务费人员名单差距大等,还有的列支与本课题无关的支出。

2.经费报销中出现违规、违纪现象。有的科研人员将本应用于科研活动的一部分经费转化为项目研究人员的劳动投入报酬或用于个人消费性支出,购买家庭用品,或大量开具“办公用品”、“市内交通费”等票据列支。

3.经费成本核算不健全。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核算仅是科研项目发生的部分直接费用,其间接费用几乎没有在各项目中分摊,而是按照固定比例计提管理费或间接成本;科研项目组成员的人员费也没有全面反映,而是从高校的事业经费中支出;没有建立成本核算体系,也没有建立配套的内部控制、成本分析等管理机制。

(三)经费监督管理中的问题。

1.经费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高校科研经费具体报销条款经常有变化,随意性大,宣传不及时、不到位。因为制度细节设计的不合理导致科研工作发生的费用不能入账,制度设计的刻板、执行中的不规范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

2.经费管理与项目管理脱节。在项目预算编制阶段,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与项目组缺乏配合。科研人员对相关的财务管理办法不熟悉,预算编制内容不全面,各项开支缺乏足够的科学论证,造成预算不准确、不科学,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获得预期成果所需的成本。科研管理部门由于缺乏激励,对预算指导力度有限,也无力对经费预算执行的合理性与效益性进行审查,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不力。财务部门不全程参与预算编制,对项目预算和项目运作过程情况不了解,只是机械、简单地审核支出项目中的管理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是否超出经费管理办法规定的比例,对预算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无法掌握。

3.经费大量结余,资金使用效率低。有的高校为解决结余资金出口问题,设立了科研发展基金,按规定不用上缴的纵向科研经费结余全部转入科研发展基金。因科研发展基金支出内容相对宽松,促使科研人员趋向于尽量多结存科研经费,导致经费使用效率低。

4.经费监督机制不完善。高校没有建立对科研经费全过程的审计制度,缺乏对经费支出的实时监控;缺乏严格的立项跟踪及结题审计,审计部门没有充分发挥其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职能;缺乏追责问效机制,审计结论没有对各项目组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起到应有的警示作用。

5.激励机制不完善。目前,高校从事科研工作的多是教学、科研双肩挑的教师队伍,但有的高校并没有将薪酬分配与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绩效挂钩,双肩挑教师的超负荷劳动付出与所得薪酬不配比。外部环境的不公平,促使教师产生了从科研经费中获取更多劳动报酬的强烈动机,通过争取科研经费来增加个人收入,将科研经费的一部分转化为项目研究人员的劳动报酬或用于个人消费性支出。

三、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的对策

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应针对科研项目经费申请过程、经费使用过程、经费监管过程的全过程,建立相应的信息沟通机制、预算管理机制、成本分担机制及监督管理机制,总体思路如图1所示。

(一)建立充分的信息沟通机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首先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充分的信息沟通可以降低委托―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是解决委托―问题的有效途径。高校应在多维数据基础上建立专门的科研管理信息平台。科研经费管理的特点决定了科研管理信息平台不是一个单纯的科研项目库,而是一个链接各职能部门信息的多维度管理系统,包括科研经费核算数据;公房资源使用信息、水电气暖等燃料动力能源供应信息;公共实验平台和仪器设备配置信息;资料、数据采集、文献检索信息,等等。相关信息可在各个院部共享,科研人员可以实名查阅学校已有资源使用情况,实现实时查询、预约,提高现有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避免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现象发生;而且还可以参照系统内部资产配备情况及结算价格,为制定更新或购置科研仪器、设备的计划提供依据。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应将经费评审、经费分配和经费管理过程等向科研人员公开,充分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打破部门的资源和信息垄断,提高科研经费管理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有效防止科研经费管理中内部人交易、暗箱操作、挤占挪用等失信行为。

(二)完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机制。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是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核、预算执行、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为一体的科学管理机制。科研经费全面预算,是指全员参与、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管理,包括经费预算编制、经费预算执行控制、预算调整、预算监督和预算考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是对高校的科研活动及资源分配所进行的计划、组织、调控和分析,是资金、资源按照预定的计划运作,实现科研目标的有效管理机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建立预算跟踪反馈机制,制定反馈流程和办法,形成反馈报告;发挥预算的预警作用,提醒项目负责人注意预算的执行情况,通过分析科研活动信息,对预算中没有预计而实际将发生某项业务做出预警提示。建立严格、规范的预算调整审批制度和程序,对预算调整的范围、条件、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制约随意调整预算的现象。做好预算考评:一是项目预算执行过程的监控预警,以矫正偏差、预警分析为目的,起到持续控制、信息沟通和激励作用;二是项目结题结账后整体预算完成情况的评价,同相应的预算奖惩机制挂钩,实现事后的激励。

(三)建立科研成本分担机制。有效的成本分担机制应加强三个环节的管理控制,一是事前控制,做好成本预算、成本决策、成本计划;二是过程控制,抓好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三是配套措施,主要是校内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内部结算价格的确定和收益分配政策的制定。制定科研经费成本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明确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范围,对不允许开支的费用明确予以禁止。建立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体系,基于权责发生制基础设立适合进行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体系,分析可能发生的各种成本项目,设计完整的成本核算科目。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要公开、透明,广泛征求校内各方意见,尽可能科学合理,能够让科研人员接受,并促使各部门降低成本,合理配置资源。

(四)完善科研经费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审计监督机制。对科研经费的监管可采取审计、专项检查、绩效考评等手段,建立包括审计、纪委监察、学术研究部等部门和社会公众在内专门的科研经费监督体系,建立对科研经费的财务审计和效益审计制度,使科研经费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科研经费监管的核心是对科研经费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监督,发挥过程控制、实时控制的优势,有效克服“中间过程不问责”的弊端。除了发挥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管作用,还可以实行举报激励制度,建立学校内部人员、竞争单位和社会公众的举报及牵连机制,促进改善管理者的监督行为和效果,节省管理监督成本。

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由于科研活动具有原创性、长期性、积累性、成果的不确定性和滞后性的特点,因此,科研绩效评价不能仅关注当前绩效,否则可能会导致短视行为,盲目追求论文数量,忽视研究质量。高校应建立兼具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科研活动的特殊性,采用适合的评估方式,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明确项目的绩效目标,对其执行过程与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评价。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绩效评价不能仅局限于项目验收结题环节,还应强化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意识,将科研成果的价值以及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与科研人员的待遇挂钩,制定科研成果转化奖励政策,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收入的提取比例,用于奖励科研人员,调动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鼓励提高科研经费的产出效益,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减少资产流失和浪费;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收入分配机制,拓宽收入渠道,更多的从企业获取科研课题和经费,形成良性循环。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 近些年来,高校的科研队伍不断的加强,科研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科研经费的增多,就必然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在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中仍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为此本文分析了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管理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科研经费收费不科学、流失严重

在高校科经费的收费方面并不科学,直接导致了高校资产的流失。由于高校对科研成果的管理需要一定的费用,国家对科研成果也会收取一定的税金等等,高校会直接向科研人员进行收取或者代收。有些科研人员为了不缴纳这些费用,会想各种办法去应对,例如科研人员自己争取得到的科研支持经费转移到校外单位,或者科研人员在校外自己接手科研项目,不入学校账户,却依然使用学校的科研设备等等。这样,不仅使得高校额无形资产流失,增加科研成本的同时还不能给高校带来科研成果的利益。

2.对科研资产的管理不到位

(1)固定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从购置的固定资产来看,用于科研的固定资产虽然在购买时有按照正常的固定资产购入程序入账登记,但是入库的时候缺乏正规专业的验收,而且使用的时候基本都是由课题负责人进行使用,也是由他们来进行保管和日常管理,等到科研项目完成后,这些固定资产没有统一收回管理,渐渐的就丢失或者损坏,导致科研固定资产利用率很低,流失率很高。

(2)对无形资产的保护力度不够。无形资产的形成都需要漫长的科研过程,科研的过程就需要一笔可观的科研经费,形成后还需要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保护,例如对专利技术进行专利申请,对论文进行公开发表等等。很多高校因为科研经费的预算不足或者对这些无形资产的重视没达到一定的程度,对这些已经形成的无形资产不实施有效保护,就导致无形资产的浪费或者这些无形资产被盗取的情况。

3.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不合理

高校的预算编制一般是通过对上一年预算的执行分析,然后再对下一年的财政支出做重新的预算。预算管理中的预算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存在负面影响。根据财政部制定的科研经费开支范围和标准进行的预算,并不是每项预算都一定能执行完,通过预算监督,这些没执行完的预算,财政到年末还是会收回,这些未执行完的预算势必影响到下一年的预算支出,有可能还会减少对下一年预算的财政支出。这样,高校会因为担心影响下一年的科研经费的缩减,所以,在未进行年末财政结算的时候,会增加各种不管是有需要还是根本不需要的业务增加科研经费,向本年度的预算贴近,这样就会造成科研经费的浪费。

此外,科研项目经费的财政拨付不够及时。科研经费的财政拨付需要高校提供经费开支的项目申请,需要做很多前期调查工作,例如项目的可行性、项目所能带来的效益等等的调查。这些准备需要大量财力支持,而这些是需要高校现行垫付的。在传统的国库支付制度下,对高校的财政拨付都是实拨资金,高校进行垫付的时候,可以通过各账户间进行调整,保证资金周转。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就没办法进行各账户间的资金调整,一方面需要资金的项目没办法进行垫付,暂时不需要资金的项目又囤积资金,在年度预算结算的时候暂时未使用完的资金又被收归国库。这影响了科研项目的顺利进行。

4.科研经费的监管体制不足

科研经费监管机制的这种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外部条件来看,高校在对外部的监督管理方面不够完善,而且在跟高校外部的合作主体协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包括财政、审计、资助主体、资助项目等等。其次,从内部条件来看,高校内部的监督管理方面同样存在不足,这种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经费管理跟项目管理不能有效配合。经费不能及时补给项目,或者项目对经费的需求过多。其二,高校内部管理机制内部各部门相对分散独立,信息不对称,而且各部门的信息交流有限,资源共享不足,同时也不能够达到统一全方位的监督。科研的经费监管机制第三个方面的不足体现在如何使用科研经费不足上。就现在来看,高校科研经费的项目负责跟经费的审核批准都未分开,没有经过专业或者缺乏实践的分析就审批的经费使用,这就有可能导致项目经费分配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出现一些不法的使用情况。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1.完善项目经费管理责任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合理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制度,将每个部门需要承担的职责跟责任进行划分,每个部门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付诸行动。从项目负责人角度出发,项目负责人应该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办理各项入账以及支出登记跟手续,并且接受相关部门对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跟检查,承担对科研经费合法有效使用的责任,以防科研经费的流失。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的保护,防止科研成果的流失,这就需要规范对科研成果的收费制度,以及对科研人员的监督,坚决打击科研人员进行校外的私人的科研行为。对那些规范的对高校科研有贡献的科研人员进行奖励制度,对那些有损高校科研成果以及对高校科研成果造成流失的科研人员进行严厉的惩罚制度等等,来达到对科研成果的保护。

2.加强高校科研资产的管理

从设备的购置方面,要做好预算调查,调查清楚是否已经购置有此设备,或者购置的设备使用度多高,能否达到一定的预期效益,调查清楚后才可以将需要购置的设备加入预算内,这样就能很大程度的节约科研经费。当然,在购置回设备后,还需要对设备进行严格的入库验收,由专门的人员进行保管养护跟调度,使得科研设备能够共享跟得到妥善保管,提高科研设备的利用率。另外,还需要提高对无形资产的重要性的认识,对无形资产进行保护。同时也要将无形资产纳入财务管理当中。只有这样,高校科研形成的无形资产才能有依有据的被有价值的引用,而且高校的科研无形资产会越来越多,被外引用的也会越来越多,将无形资产纳入财务管理当中,更加有利于对高校科研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和管理。

3.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

科研经费的监管机制要顺利有效的实施下去就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定项目预算,这也是预算管理的关键所在。要合理制定项目预算,首先政府方面要对科研成本有着更为合理清晰的概念,这样才能未预算体系建立合理的标准跟依据。其次,在预算方面,要本着对本年预算执行的前提下同时为下一年预算编制提供重要合理依据,实行绩效预算。再者,对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进行培养的同时,要将科研工作人员与财务人员进行独立,再统一。独立完成各自工作,在统一进行信息整合,参与预算,用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预算执行。所谓的预算执行,就是依据制定好的预算,进行科研项目的执行,经费的拨付以及经费拨付的监督管理。要执行预算,必须依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在国家有关规定下,结合项目经费的使用,在进行监督,确保经费的使用合理、合法。另一种方法,是实行科研合同制,以合同的形式来进行科研活动,通过合同的约束力,也能一定程度上确保预算的执行。

4.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管

首先,从外部条件来看,要加强高校对外部合作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高校与财务部、审计署以及项目资助部门的协作。财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高校的基础知识教育工作,也要明确科研项目的经费开支范围跟标准,使得高校科研项目有标准可依,同时也方便了财务部门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核算以及监督等工作的顺利实施。其次,从内部条件来看,要建立更加健全的监管体系以及对内部科研经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素质培养。要建立更加健全的监管体系,就需要将高效科研经费的项目负责跟经费审批工作进行独立执行。科研经费的项目负责部门负责提供项目所需要的经费标准以及范围,而经费审批的工作则交给专门的审批部门,这样,经过双重的把关,才能确保科研经费的有效投入使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对科研经费的滥用。对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要加强对科研经费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同时也要加强其道德素养,用良好的精神风貌以及熟练的专业技能,促使科研经费的高效使用。

参考文献:

[1]梁冠杰.刍议高校经费精细化管理.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科研经费 对策

随着科技生产力的提高及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社会组织及企业都加大了对高校科研项目的投入,高校科研项目的来源日趋多样化。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管理,不仅提升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而且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提高学科建设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更事关科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但是,我国现在大部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还存在许多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与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目前,虽然教育部与财政部、地方政府管理部门都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但无论是国家规章还是地方性规章,高校管理制度,都只对纵向科研经费作出了笼统的财务管理规范,对校企合作项目的横向科研经费规定缺失,如经费使用范围,比例分配,使用进度,结余资金处理等未作出明细规定,且定性内容多,量化指标少,不系统,不完善。另外,对不同渠道经费,不同科目特点未实行差异管理,经费实际管理过程都使用统一的管理方法。例如:经管项目的科研经费与理工类科研经费支出重点项目完全不同,前者可能更多费用支出用于调研,后者主要设备,会议等。由于缺少有针对性的具体制度依据,高校经费财务管理人员在审核时缺参照制度,导致科研经费的管理过于宽松,从而造成了科研经费支出,结余不合理。

(二)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不完善

首先,核算制度不完善。我国高校科研经费核算执行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科研经费核算的会计科目主要是“科研事业收入”与“科研事业支出”。但在高校年度决算报表未设置直接反映科研经费收支情况项目,而是并入“教育事业收支”项目,科研经费现行的会计制度,用科研经费收去科目进行日常核算,而用教育事业经费收去进行汇总核算,也无法单独反映科研经费的收支情况。

另外,成本核算不真实。科研成本不仅包括科学研究过程中直接的支出,也包括与科研活动有关的一些间接费用,如学校的图书资料,人员工资奖金等。科学经费成本实际核算中,大部分高校通过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用作为科研成本支出,由于间接费用的确认困难,把间接费用直接列入教学事业费用核算,科研项目侵占教育费用,导致了科学研究成本核算不真实,也不利于科研效率评估。

(三)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不全面

经费财务管理不全面主要体现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及经费结余管理。许多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虽按照学校固定资产管理规定进行入账,但大部分都由科研人员个人使用,甚至项目结题后,固定资产未按学校公共资产还回,而是一直由科研人员使用,导致科研经费固定资产私有化,另外,许多学校对固定资产管理不严,许多科研人员不同项目进行重购固定资产套取科研项目。利用别人的设备或是家庭设备入账,或是虚开发票,套取科研经费,造成学校资产流失。

科研结余资金的处理缺乏规章。许多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许多经费出现了“挂空”现象。对于结余科研项目资金,大部高校都由项目负责人自主支配,或是当成项目组自有资鑫,用别的合法杜票据进行套取,使用的随意性很大,由于缺乏明确的制度管理,由于缺乏明确的时间限制,或是一直放在账户下面,进行“马拉松”式的报销。

(四)科研经费财务监督不严

由于财务制度不健全,经费支出范围与比例规定不明确,科研研究与经费分离管理,缺乏统一监督管理,财务部对于科研进度,科研行为的真实性无法做出评价,在报销过程中,对于科研项目的支出,财务部门基本上只审核原始凭证是否真实,保证支出在经费总额内不超支,对于内容真实性一般不做审核,对费用的比例不也不审核,部分科研人员生活中虚开各种票据,导致许多与科研支出无关的费用挤占科研经经费。另外,经费审计监督制度缺失。现在高校内部监督审计部门对于科研经费一般不主动进行审计,只要出资部门能成果验收通过即可,社会监督与审计部门,在未得到相应授权与委托的情况下,也不会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一直游离于规范的财务管理与核算边缘。导致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许多的问题,阻碍了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也助长和学术腐败之风。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

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的前提。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要管理好科研经费,就必须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首先,对不同经费来源的经费,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促进经费的有效利用,对纵向科研经费,要结合政策与实际,规范纵向经费的使用,对于横向科研经费,要从市场的视角出发,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强调灵活性的原则。其次,尽量制定明细的科研经费管理规定,明确科研经费支出项目的范围,防止一些其它费用套取,占取科研经费。无论是横向科研经费,还是纵向科研经费,都要明确其支出的项目范围,从制度上防止科研经费挪为它用,对于不同的专业的科研经费使用范围,要进行细分管理,制定适应本专业科研实际工作相适应的支出范围。再次,对于经费支出范围根据经费来源,专业特点对其支出范围规定明确的比例。比如对于理工科需要进行大量实验的学科,可以规定其试验器材较高的比例,但是对于需大量调研的经管科研项目,对于调研支出,要规定一个高的比例。

(二)完善科研经费财务核算体系

健全会计核算制度,对于科研经费的核算,要设置专门科研经费收入与支出两个一级会计会计科目,对科研经费收支与支出进行总分类核算,所有科研项目经费的来源记入“科研经费收入”中,所有科研项目的支出均记入“科研经费支出”中,同时,尽量按科研经费来源设置相应的明细科目,以及按不同专业设置三级科目的核算,尽量对科研经费进行细化管理。

另外,要健全科研经费成本核算。为了避免科研经费和国有资产的浪费与流失,应该严格实行科研经费的“全成本核算”。对于科研课题应当分担的各类间接成本,比如水电,房屋,仪器设备等使用费用等,应根据国家和各高校的有关规定或协议规定进行分摊,计入科研成本。

(三)健全科研经费财务管理范围

加强对于科研经费固定资产的管理。除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中另有规定外,凡是运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必须纳入统一管理。项目负责人必须配合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做好资产的保管、维修、报废、报损、清查等工作,特别是在项目结题时,应及时做好清理、移交、保管人员变更等手续。 另外针对高校科研经费按课题拨款、仪器设备重复购置的现状,可实行高校现有仪器设备有偿使用的办法,发挥本单位已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也可尝试对资产实行统一管理、有偿调配、专人负责、定卡、定人、统筹使用的办法。

加强结账管理。科研部门必须把结题的科研项目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如实填写经费使用情况报表,对于结题不结账的科研经费,未按程序办理延期手续的,除相关科研经费必须退回拨款渠道的,其它的财务部门可以在一定的时间按学校规定办理结账手续,结余资金归集学校科研项目基金,用于其它发展其它科研项目或是人才培养。

(四)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监督

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监督与审查。首先,要加强科技部与财务部共同管理科研经费的机制。科技部对真实性进行相应的核对与审批,根据项目特点,对费用分配进行有利用的控制。财务部对于报销的单据,除了严格执行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以外,对科研经费支出的范围,比例是否合理,票据是否合法进行有效监督。其次,建立信息共享制度,科技部对于科研项目的进度进行信息化管理,财务部可以根据共享信息,对科研经费支出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监督。再次,要加强科研经费的审计力度。把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与监督纳入高校内部审计监督的范畴,审计部门应加强科技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定监督检查工作,组织相关人员对课题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科研项目严格按照合同协议的规定执行。 最后,建立责任追究责任制度。对于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出现的违规违法行为,视情节进行相关惩罚,如果触犯刑法的,应当移交司法部门追求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结束语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财务管理的一项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根据经费的不同来源渠道,科研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设计科学的财务核算体系,完善财务管理范围,加强财务监督,使科研经费真正为科研项目所用,促进高校科研项目的承载能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成兴.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研究[N].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1(6)92-96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管理 现状 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7(a)-0001-03

为实现我国21世纪中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国家制定和实施了“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此,国家对教育科研的投入在不断增加,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另一方面,随着高校社会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高校科研类型越来越多,以项目委托人分类,有政府部门资助的科研项目、有军工单位资助的科研项目、有企业资助的科研项目、有高校自身资助的科研项目等。从经费来源上分类,有纵向科研经费,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973、重大专项、校拨科研等;另一类为横向科研经费,如企业作为委托方投入的科研经费。不同委托方的科研项目,其对经费管理的要求有着较大差异,因此,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也变得更加复杂,如何管好科研经费、用好科研经费,最大程度地发挥科研经费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1 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1.1 过分追求科研经费量的增长,而忽视了其分配的合理性

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不断增加,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使得高校经济实力得到了加强。对于科研人员来说,除了丰厚的科研奖励之外,科研项目及经费多少更是其职称评审、职务晋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正因为如此,高校及教师对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的争取也是格外的重视,致使高校内部“全民皆科研”,有些不想搞科研的人,为了获得职称及职务的晋升,不得已搞科研。科学研究作为一项高级脑力劳动,是指为了增进知识包括关于人类文化和社会的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发明新的技术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工作,对科研人员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只有真正感兴趣的科研人员才能做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高校应纠正当前“一切科研先”的片面思想,正确认识科研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在高度重视科研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对有能力有精力搞科研的人员,要给予鼓励和奖励,而对于专心搞教学的人员也应给予相应的奖励,不能“唯科研是论”,一切都与其挂钩。要合理分配科研经费,把宝贵的科研经费集中用到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项目上,而不是全面撒网,致使科研经费分散,反而使得一些具有科技含量科研项目得不到全力支持。

1.2 科研经费评审不透明,经费预算不科学

科研经费评审时,科研管理部门对评委情况、评审程序及评审内容没有进行合理的公开,有的情况是项目评委与申报人本身就是“关系户”,甚至有的项目评委自身就是项目申报人(项目负责人或参与者),还有一些横向项目,项目委托方与申报者有的会出于私利驱动(如避税)而发生委托关系。评审机制的不透明使得“权力寻租”空间加大,对预算经费的审查也多是走走过场,项目申请者申报了多少,就给多少,更多的情况是直接按照一定的比例削减一部分,对项目申报者所申报的预算是否合理没有进行必要的论证。而科研经费预算书的填写和申报,一般都是项目负责人独自制作,虽然有财务部门的签章,但现实中往往是财务部门对其是如何做的预算并不知情,在科研部门的形式审查和学校组织专家初审流程中,其审查也多为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或理论性上的前瞻性,基本上不会对经费预算进行审查。而从项目负责人自身的知识结构来看,其对财经法规知识知之甚少,对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涉税、涉法知识了解不足,其预算数据多为“想”出来的,而不是根据实际情况测算出来的,其科学性就可想而知了,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有较大偏离也就不足为奇。

1.3 科研经费使用范围限制不合理,致使经费预算执行流于形式

我国的科研项目有863、973、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专项、纵向、横向以及校拨科研等,经费使用上的规章制度也是多种多样。但多数经费支出都不允许人员支出,或者只允许少量的人员支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的管理办法对劳务费支出总额做了明确“重大项目不得超过项目资助额的5%,其他项目不得超过资助额的10%”。科技部的《关于严肃财经纪律、规范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使用和加强监管的通知》规定:严禁从项目经费提成用于人员奖励支出。科学研究作为一项具有创造性的工作,科研人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其付出的劳动理应获得相应的报酬,如此对人员支出的过度限制,势必会使项目负责人想法设法地套取科研报酬,如制造虚假经济事项、虚假发票、家庭自用消费品发票进行报销等,致使科研经费预算执行流于形式,正如国家审计署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时所描述的那样:审计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项目扩大开支范围、未经批准调整预算、未严格执行政府采购制度、会计核算不规范、项目突击花钱购买设备,其间手法多样、漏洞一一展现,涉及资金数以亿元计。[1]由此可见,对人员经费支出的过度限制,不但没有起到约束作用,还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管理成本增加、资金使用效益低下等一系列问题。

1.4 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不规范,缺乏监督机制,造成科研经费的流失

科研经费支出随意性大、会计核算不规范、决算与预算严重不符,这是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究其原因,既有宏观制度上的不完善,也有高校自身管理监督机制的匮乏。在科研经费核算制度上,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对科研经费的核算没有做统一的规定,有的高校专门设立独立账套核算科研经费收支,但很多高校则将科研经费与教育事业费归在一个账套核算,将收到的由主管部门通过预算下达的科研经费放在“科研经费拨款”和“科研经费支出”科目核算;其余的纵向、横向科研经费不论性质、渠道来源全部放在“代管款项”科目核算,费用归集也很笼统,致使决算数据不准确,科研经费会计核算信息失真。另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存在着诸多环节,科研活动的开展与校内外机构之间的人、财、物及信息的运动密切相关,其复杂性和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决定了科研经费管理远不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所能解决的,需要来自各部门的协调和业务流程的一体化管理。然而信息不对称的广泛存在,使得一体化管理流程并不流畅。在现行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形式下,经费投入者与高校、高校管理者与科研人员等之间是典型的不完全信息的、非合作的博弈关系,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经费支出情况不了解,财务部门对项目预算情况不了解,科研人员经费管理意识淡薄,支出随意性较大,经费投入者只能凭结题时的决算报表了解情况,而这份决算报表往往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完善的经费监督机制的缺失,使得科研人员有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空间,致使高校中贪污、挪用科研经费案件时有发生,大量的科研经费流失。

1.5 科研经费使用结果的评价不合理

一般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为申报―立项(经费下达)―中期检查―结题。在科研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科研管理部门关注的重点都是科研项目所要达成的目标及已经实现的目标,对其经费使用情况经常是总数检查,具体“支”了什么却很少关注。另一方面,鉴于当前高校采用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没有进行成本核算,致使科研成本仅包括所购买的材料设备、差旅费直接支出,对其占用的学校的固定资产折旧、水电费及行政管理费等间接费用无法核算,导致科研成本核算不真实、不全面。因此,当前对科研项目成果进行评价时,仅仅是看该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发表了多少文章、在哪些期刊杂志上发了文章等指标,对其经费是如何使用、使用的是否合法合理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经济效益的评价。正是因为如此,也进一步助长了“科研经费是自己个人的”错误认识,以至于出现了套取、虚报科研经费、经费使用偏离预算等不良现象。

2 提高科研经费管理水平对策分析

2.1 高度重视科研经费管理,建立健全透明的科研经费预决算评审机制

科研经费顾名思义应该专门用于科研项目开发和建设,但是现实中,科研经费却成了腐败的温床。中国科协的一次调查给出了更为直观的数据: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在项目之外。[2]在我国还处于科技相对落后的时期,宝贵的科研经费有竟如此之多的浪费,确实令人心痛。针对这一现实,首先要建立健全透明的科研经费预决算评审机制,对重大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预算进行严格的论证。其次,要从国家层面制定统一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制度,作为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宪法”,各具体预算单位在此基础上,在法人责任制基础之上,制定适合本单位具体情况的管理制度,力争做到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严肃性与灵活性相适应。各高校也必须认识到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健全经济责任追究机制,对违法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人员加大惩处力度。分管财务和科研的校领导到科研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的各部门领导,再到具体的科研项目负责人都要投入资源和精力,制定具体而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经费决算的准确性。

2.2 改变经费管理模式,落实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建立以经费管理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旨在解决各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可实现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自项目立项直到项目结题及结余经费处理情况等都有着详细的信息记录。另外该系统还提供各类科研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与之相关的各种管理办法等,与项目有关的各方如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院系等通过该系统,随时可以查询到科研项目的资产、经费使用、科研进度情况等。该系统还可以提供在线培训,指导老师如何申请项目、如何做项目预算等。(见图1)

项目负责人在财务部门人员的协助下根据有关规定进行经费预算的编制,经过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及项目负责人的三方论证后,进行预算申报。项目申报成功后,按照批准的经费预算进行项目预算经费调整,待经费下达后,项目的经费支出则严格按照此预算执行,审计部门可随时介入审计,甚至可以将审计部门的审计工作前置,项目经费支出时,审计部门就介入,审计通过后才到财务部门进行经费的报销。这样一方面可以规范项目支出范围,监督项目支出情况;另一方面,也减少了项目结题集中审计的工作量。资产管理部门可随时查看每个科研项目中的资产使用情况,“资产库”中的资产跟图书馆中的图书一样,各项目可以申请自己需要的资产,使用完毕后再归还,使得闲置资产在各科研项目之间流转,提高资产使用效益。在此经费管理模式下,流程透明流畅,各方责任明确,将“追踪问责”真正落到实处。

2.3 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

教育部日前《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各高校要建立科学的项目考核评价机制,加强绩效评估,注重科研经费使用效益。[3]所谓绩效,最早是出现在管理领域,不同的学科对其也有着不同的解释,科研经费绩效指科研的产出和成果,通常以量化的形式表达,包括科研实力、成果转让、技术推广、科技咨询等一级指标,其中科研实力包括学校的影响力、学术带头人的能力和水平、研究团队的人员结构、科研类型、经费的多少、论文引用次数等等。我国的科研项目成果之所以水平不高,根本原因就在于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评价机制,就是对科研经费不仅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而且要“察其所安、考其所为”。[4]要从绩效评价的角度对科研经费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管理,对其支出情况进行追踪问效,从根本上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2.4 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

从本文的图1可以看出,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涉及科研项目负责人、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校内审计部门及资产管理部门等。各相关人要从全局宏观的角度出发,不仅仅要做好自己专业范围的工作,还要全面了解科研全生命周期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科研项目负责人要加强对经费管理法律法规的了解和认识,要对经费预算、经费支出到项目决算整个过程中的经费管理规章制度做到心中有数;财务人员要加强对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在不违法不违规的基础上,做好服务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及校内审计部门也应从经费管理的角度,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支出及决算过程中的经费管理办法的理解,以便于监督。各部门的相关人员,应进行定期的、较为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并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业务进行沟通与交流,以共同修正适合本校的经费管理办法而使其更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和效益性。

参考文献

[1] 科研发展[EB/OL].http:///zui_jin_geng_xin_1169/20120315/t20120315_753320.shtml.

[2] 科研发展[EB/OL].http:///html/rd/keyanjing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