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生产管理制度

科研生产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生产管理制度

科研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在1983年4月后,发展和混合集成电路产量变化和新产品开发,预研工作。有几个防御模式和车辆,战术武器和发展了十几集成电路产品。一个积极致力于推动研究工作,解决了高分辨率的A / D转换器的动态调整的准确性,完成了一批配套电路生产和交付的工作模型的数量。 1993年,支持的关键时刻电路模型制作,下令与部分外包与管理外包部分混合集成电路全面负责管理团队的形成,外包部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接受的规则,并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系统的一个房间的能力,以模拟产品上的时间,按质交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直接对这种模式扩展至今。 1994年1月,他担任副总的研究和生产服务是为了与新的发展集成电路生产的整批负责。任职期间,要求认真负责,科学管理,更好的方式来完成的工程,集成电路制造整批,按时优质的产品,由用户提交,由用户。在新产品开发工作过程负责,使通信技术,质量保证,严格的控制,如及时,协调客户,同时保持技术的用户关系的交付,这毛巾设置的产品质量和高水平的高生产性能的研究,服务态度好,时间,并能跨样的形象,新发展,新的任务逐年增加。

组织完成了35所发动机配套集成电路的研制开发和配套印制板部件的解剖分析与国产化研制工作;组织完成了CZ一3A转产电路的研制与交付工作,组织完成了DC/CD方案论证与评审工作,同时还完成了大量所内配套的新型电路的研制与生产协调管理工作。

1985年7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专业,同年7月进入771所(骊山微电子公司工作),先是任工艺线长,负责双极电路、单管的批产,同时负责压点脱焊、合金点过多、压点发黄、超B工艺、硅上薄膜电阻等等单项工艺课题,均在工作实际中得到了应用。在此其间,同时承担了运算放大器设计、电视机电路设计等产品设计任务,从技术上掌握了模拟电路的设计与制造方法,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完成了LF741、FD49、pcl353C等产品研制开发工作。

科研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计量管理;应用;发展

企业要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就要保证生产和经营中的计量测试方法准确,设备齐全才能有效准确的进行经济核算;才能控制过程产品质量和终端产品质量。因此,在企业生产中计量起着基础性作用。

一、计量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

计量是企业生产、科研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基础工作。它包括企业的能源计量、工艺监控、物料检测和安全防护、质量检验以及经营核算等工作。没有准确的计量就没有可靠的数据,就无法进行正常控制工艺过程,也就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企业的效益也就得不到保障。企业计量管理主要是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企业的计量活动,保证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环境管理和调查研究活动提供科学的定量分析,把它贯穿于产品质量的全过程,从原材料的验收到产品出厂,为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提供计量保证,从而提高企业效益。

二、计量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由于企业对物料检测、工艺监控和质量检验的要求,企业计量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确保产品质量的计量确认体系。另外,还要对环境检测、安全防护及核算等方面计量测试工作实行有效的管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企业计量工作在推向“两个根本转变”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体的说企业计量管理工作在企业中的作用体现在下列3个方面。

(1)企业经济核算的重要工具。任何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均要以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为目的,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要在降低成本损耗上下功夫,“计量就是计钱”,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计量在企业经济核算中的重要作用。要改善经济状况和提高经济效益,只有以科学的计量检测数据为依据和前提。中石化的企业加强原油及大宗物料的计量管理,仅3年就创经济效益1.67亿元。

(2)企业质量体系的关键要素,产品质量实现必不可少的手段。无论是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还是ISO 9004《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都把企业计量工作即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控制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关键因素。

(3)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计量测试已成为当代工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在石油化工、建材等行业,计控一体化是其生产过程中一个明显的特点,只有使生产设备、设备上的仪器仪表和自动化控制装置完好,才能确保正常的生产过程。如石油储运的联合站、炼化企业等都拥有数量庞大的自动化计量控制装置,用来保证生产工序的安全、稳定以及产品的质量;上海宝钢的600多万台套自动化仪表,300套自动电子称量装置与69台声生产过程控制计算机,4台中型生产管理机,500台微机与70万吨的大大小小生产设备紧密的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连续、自动、高速的生产过程。计量测试方式以自动化在线检测为主,成为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产工序。

三、计量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如何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量管理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企业产品的质量也由过去政府统管变成由市场选择。在竞争不充分的条件下,一些企业必然趁机掺杂弄假,降低产品质量,损害消费者利益。因此,计量管理在社会上呼声愈来愈高,其对象已经超出企业,扩大到市场过程。它不仅在质量管理的意义上被社会所重视,而且在质量保证的意义上也受到社会的欢迎。所以,计量管理在市场经济中已经成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基础,是确保企业信誉、提高用户满足感的基石。

计量管理工作是企业基础技术工作之一,它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完善计量管理制度,加强计量器具的控制管理,合理的分析计量数据,才能充分发挥计量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

(1)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生产经营和计量管理的需要,建立必要的计量规章制度,并不断地完善。只有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才能保证企业计量检测工作的有效实现,使企业计量工作在提高产品质量,节能降耗,增加经济效益上发挥重要作用。

要建立合理完善的计量管理制度必须包括以下几点:①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计量培训教育制度。②计量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责任。③计量器具采购、入库和流转制度。④计量器具周期检定(校准)制度。⑤计量器具配备、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⑥不合格计量器具的管理制度。⑦计量检测管理制度。⑧计量工作的定期审核与评审制度。

(2)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管理。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管理,能确保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数据信息的真实可靠,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的风险。有效地控制不合格产品的产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质量成本。对计量器具进行科学管理应如何实施呢?首先企业应根据材料检测、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能源计量、产品检测等方面的需要确定计量检测点,配备符合使用要求的计量器具。其次编制本单位计量器具管理台账,制定计量器具分类管理方法和周期检定计划。属于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登记造册,向当地计量行政部门备案,并向其指定的计量检定机构申请周期检定;对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自行开展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工作。

(3)企业还应对计量器具实施标志管理。标志要注明检定(校准)日期,有效期和检定(校准)单位,对不合格的计量器具应停止使用,隔离存放,并作出明显标志。

(4)对计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准确有效的计量检测数据对企业的安全生产、产品质量检测、生产工艺监测和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能考核装置或设备的工作能效也能判断计量点是否准确,还能为企业的技术革新提供有效的技术来源;生产操作人员最熟悉装置流程的关联性、设备的负荷、计量器具的稳定性以及物料的损失情况,让他们确认生产控制计量数据是最合适不过的,但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相应的计量职能部门应对他们进行监督执行。

总之,计量工作是在企业的生产中最基础性的工作,只有不断完善计量管理工作,才能为企业各方面的发展提供可靠的计量保证,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科研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一 大庆油田企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管理是企业正常运行的保证,企业管理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与企业的性质、所处的时代背景有着紧密的联系。大庆油田从建立到现在,从管理制度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生产大会战阶段。

这个阶段是大庆油田开发阶段,当时的油田管理肩负着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为了摘掉“贫油国”的帽子,建立了以生产为中心的岗位责任制,做到了从工人到中层干部,再到机关领导干部的层层分责,把各种生产任务落实到了每个岗位的每个人的身上。这样一整套完整制度的建立,对于推动油田的快速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以后的大庆油田企业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

第二,高产阶段的企业改制。

高产阶段是是指1976后,原油年产量达到了5000万段的稳产期。在这段时期内,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之后经历了所有制改革、政企改革等许多重要变革,其中对大庆油田的企业管理影响最大是1984年开始的政企分开改革。到了1999年,重组后的大庆油田对上市企业和未上市企业分开进行管理,这段时期在企业管理制度上的主要变化有:从“岗位责任制”转向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和“项目经理制;从”生产质量控制“转向“全程质量管理”。重组和改制促进了大庆油田在管理上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迈进。

第三,可持续发展阶段的大庆企业管理。

在高产稳产期之后,低下可开采原油不断减少,为了维持产量,油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不断向管理要效益,进而建立了一整套以“立足当前,规划长远”为战略规划现代企业制度。其内容包括了自主创新的科技管理制度、严格的内控制度和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这些制度以先进科学技术为依托,以长远发展为目标,极大地提高了油田的生产效率,实现了生产和环保的双赢,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二 当前大庆油田现代企业管理的特征分析

第一,“大庆精神”是大庆油田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和精神动力。

从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之初,就形成了带有高度政治意义和革命精神的“大庆精神”,并且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被传承和发扬,成为了大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灵魂。这一精神理念被渗透到了大庆油田的每个工作岗位上,成为了企业确保生产质量、高效管理的保障。

第二,在生产管理上坚持质量第一,责任到位。

虽然大庆油田不断追求着生产数量,但是现在的管理中把生产质量摆在了第一位,正确处理了数量和质量、速度和质量的关系,使保质量成为了各级领导、各个部门最重要的任务。而保质量的落实形式就是管理上的责任制,新时期的大庆油田已经具备了完善的生产标准体系,按照责任制来执行标准,监督生产过程,实施严格的重点物质监督和产品质量认证,形成了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

第三,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才强企是大庆油田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不仅提出了“以文化凝聚人才,以事业发展人才”的口号,而且建立了科学的人才引入机制和人才奖励机制。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建立员工培训基地、进行职工发展规划设计等一系列措施来培养复合型人才、高精尖人才和外向型人才。在这样的人力开发制度中,普通员工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找到从普通技术人员成为资深专家、高级技术的发展阶梯,从而为企业打造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富有进取精神的人才队伍。

第四,以自主创新、超前发展为特征的科技管理制度。

大庆油田在建立之初就面临着技术的封锁,因此被迫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从传统上就行了一套适合本地油田特征的技术策略和开发方法。当前的大庆油田,又在面临着产量下滑、竞争加剧和科技创新的挑战,为了应对当前形势,为了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机会,大庆油田制定了超前开发的发展策略,通过依靠高效的组织形式、开放的科研平台来不断增加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自主创新”成为了大庆科技管理制度的最重要特征。

科研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当前,引起煤矿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是煤矿主体安全意识淡薄,如操作安全思想麻痹、重视生产轻视安全、机械设备违规操作以及指挥失误等。近年来,随着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煤矿行业已经成为暴利行业之一,部分的个体煤矿企业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的下达生产任务,员工也是为了多赚钱不断的进行加班生产,这是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直接因素。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煤矿生产主体责任没有进行根本的落实,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低下。

另一个方面,从法律角度分析,煤矿事故违规后对其的法律责任追究过去轻,不论煤矿事故的严重程度是多少,煤矿业主所承担的刑事责任最多为7年的有期徒刑,而且部分的煤矿业主在服刑期间被保外就医,具有比较大的自由权力。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出现了“政府抓安全、企业抓生产”的局面,导致了生产与安全相互对立。部分煤矿企业弄虚作假应付上级检查,导致了煤矿企业管理层的安全风险意识更加淡薄,同时滋生了安全管理的侥幸心理,对煤矿安全管理极为不利。

二、煤矿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一)严格执行煤矿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煤矿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想要最大限度的降低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就必须严格的执行煤矿安全管理制度。各煤矿安全管理部门既要总结近年来煤矿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又要放眼于未来觉察到安全工作的薄弱环节,尤其是要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重点要放在以下几点:1、煤矿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并完善煤矿安全采掘作业规程制度,并且按照制度要求切实的落实好相关管理部门的管理责任,将按规程办事真正执行起来。2、煤矿生产企业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来制定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监测、报告、分析”。《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已经制定出台,煤矿企业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等问题的具体内容在该通知中都做了重点解答,制定了更加严厉的政策、制度和措施,从而起到切实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作用。同时做好每天工作的记录及报告工作。

(二)建立并完善严格的安全管理检查制度。一方面,煤矿企业要重视自身的安全生产,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硬件设施的投入,同时也要抓好煤矿日常安全的检查工作。另一方面,县级相关部门尤其是煤炭局片区的责任人要加强对煤矿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检查。检查的重点要放在煤矿采掘工作规程、井下通风设备、井下管理人员到位情况、特种作业人员配备、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安全预警预案以及井下的开采布局等方面。一旦在排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对重要的安全隐患要制定出专人预案,确保隐患的及时整改,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依靠先进的信息服务技术。要将科技兴矿作为煤矿工作的指导方针,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煤矿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基础性研究及应用性研究,充分的利用发挥国内煤矿科研机构以及煤矿现有的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依托科研机构以及煤矿产业的优势,设立瓦斯防治研究以及其他科研项目,共同面向安全生产第一线,研究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同时建立起科技服务型体系,为煤矿的瓦斯监测监控、采煤操作以及支护方法等进行联网服务。

(四)做好煤矿管理操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在煤矿管理及生产人员的培训方面,国家要尽快的制定出相关的法规政策,建立并完善一整套适合煤矿专业人才的培养、分配等机制,为培养、选拨以及使用安全管理才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及平台服务。煤矿企业也要建立起人才保护机制,以良好的环境及优厚的待遇来留住人才。同时,煤矿管理部门也要制定并完善自身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体系。

(五)落实煤矿企业主体责任意识。煤矿企业要将增强企业安全意识为重点,主要依靠法律及制度进行约束。同时,要强化煤矿生产安全现场管理,以生产班组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单位,同时建立完善矿长跟班制、交接班制以及班组的专职安全管理监督制度。

科研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设备管理 设备维护 浅析

高效、平稳、无故障是设备管理与维护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在现实工作中,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维护使用两张皮,违规操作,技能欠缺,管理断档等问题都给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随着企业的深入发展,生产系统越来越复杂,能耗控制越来越迫切,生产管理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各种新技术的普及与运用,企业迫切需要设备维护与管理工作实现突破性的提升,本文就新形势下如何强化企业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谈几点看法。

1持续强化设备预防管理与系统管理工作

1.1牢固树立预防为主的理念。设备在于维护,不在于维修。几乎所有的设备故障源于缺乏日常保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维修方式只能使设备维护工作陷于低效率、高成本的恶性循环之中。积极推行预防维修,强调设备的维护保养,转变“重使用、轻维护”的旧观念,通过有效的计划维修保养。保证设备的精度和有效利用率。实施预防管理的重点是强化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

1.2采取化整为零的维修方式。要结合企业生产季节性特点,尽可能利用生产间隙时间进行设备保养,将生产时间与设备维护时间最大限度地重合。一方面,要按照系统维护计划,对设备进行不间断地循环维护,并将规模较大的维修项目分解成耗时短、内容少的维修工作而加以完成。另一方面,要通过设备点检制度的有效实施,及早发现并解决设备隐患,在不影响生产工作的前提下,完成设备的维护与保养。

1.3实行全员维护。“维修、使用两张皮”是企业设备管理与维护工作中常见的现象。也是设备故障频发的原因之一,只有从制度上保证操作者或使用者是设备维护的第一责任人,让每一个使用设备的人承担起设备日常维护的工作职责,才能有效改变重使用、轻维护的不良管理现状。实现全员维护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转变管理部门的职能,充分发挥设备监督考核与技术服务作用,强化全员设备培训,提升全员的设备维护意识与正确操作技能。

1.4严禁带病运转。带病运转不仅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带来生产成本增高、生产效率下降、产品品质缺失等诸多方面的损失,还会引发更大的设备事故与安全生产事故,不仅会给企业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会造成企业因此而倒闭。

1.5树立设备优先原则。当生产任务与设备维护在时间或先后顺序上产生冲突时,应严格执行“设备优先原则”,将设备隐患与故障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使设备维护工作逐渐从“抢修”状态转变到“维护”状态。

2持续强化设备基础管理工作

2.1完善设备档案管理。建立健全设备管理档案的意义不仅在于维持设备管理工作的连续性,还在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一般而言,设备管理档案应包括设备及零配件档案、维修档案、技改档案、日常维护档案、日常清理与档案、配件采购合同、供应商信息、维修厂家信息、技术信息等内容,这项工作需要专人管理。

2.2制定预防维修计划。合理制定维修计划是企业实现预防与系统管理的重要措施。一般来说,维修计划的制定以时间为单位进行划分,一般包括:年度维修计划,即将全年维修工作按季度进行分解制定;季度维修计划,即将各季度维护工作按月进行分解制定;月维修计划,即将月维修计划按周进行分解制定;周维修计划,即将周维修计划按班次进行分解制定。上述计划中应当包含明确维修工作的具体内容、具体时间、主要操作人员、开展维修工作的程序与步骤、维修工作的材料预算与采购时间安排、维修工作的档案记录和维修工作的结果验收七项主要内容。

2.3制定设备维护指标与运行标准。设备的运行标准与维护指标是完全依据设备设计标准与运行原理确定的,目的是在充分发挥设备生产性能的前提下,保持设备的安全运转。对于不同的设备,其维护指标的具体内容不同,运行标准也不相同。

2.4制定岗位设备管理制度。岗位设备管理制度的总和构成了企业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设备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日常与清理制度、交接班制度、工具管理制度等。

2.5制定设备点检制度。设备点检主要包括操作、维修及管理人员的点检,要形成PDCA循环。日常点检是操作人员对设备进行最基本的检查,操作人员利用感官和简易工具对操作的设备进行检查,判定是否存在振动、异响、发热、松动、腐蚀、异味、泄露、缺失等异常现象,避免设备在不正常状态下工作。设备点检采取定人、定点、定量、定时、定法、定路线、定标准、定考核、定记录。定人,设立专职点检员;定点,明确设备故障点,明确点检部位、项目和内容;定量,对具有劣化倾向的项目进行量化测定与项目的量化整改;定时,不同设备、不同设备故障点,给出不同点检周期;定标准,给出每个点检部位是否正常的依据,即判断标准;定法,给出每台设备的点检程序与步骤;定路线,指导点检员沿着规定的路线作业;定考核,对点检工作进行验收与业绩考核;定记录,包括作业记录、异常记录、故障记录等。对于企业来说,大部分设备的点检工作主要由维修人员完成,因此,强化维修人员的执行力与技能是此项工作得以贯彻落实的关键。

3持续强化设备技术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