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技术管理意见和建议

技术管理意见和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术管理意见和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技术管理意见和建议

技术管理意见和建议范文第1篇

第一条技术改进与合理化建议(以下简称技术建议),和推行工厂现代化管理,是企业革新挖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第二章技术建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的内容

第二条创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新配方,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产品性能及开发新产品,节约原材料等.

第三条对设备、工艺过程、操作技术、工、夹、量具、试验方法、计算技术、安全技术、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运输及储藏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四条对医疗卫生技术、教育、保育以及利用自然条件等方面的改进或建议.

第五条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引进技术、进口设备的消化吸收和革新以及长期未解决的技术关键和质量关键等.

第六条对企业现代化管理方法、手段的创新和应用,促进企业素质全面提高等方面的建议或改进.

第三章组织领导和职责范围

第七条技术建议与现代管理优秀成果评定小组成员由:厂长××、××、××、××等负责人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第八条技术建议是在总工程师领导下进行工作,由××归口统一管理,技术建议管理员具体负责,基层单位设技术建议联络员.

第九条技术建议管理员职责

1.汇编全厂技术改进措施计划,掌握并督促技措实施情况,收集资料,在适当的时候提请评定小组进行评定,总结上报重大技术成果.

2.负责全厂技术建议资料处理,收集并推广厂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配方、新结构的应用与交流.

3.负责接待外单位有关技术改进方面的参观学习,并建立咨询业务关系.

4.协助领导组织对厂内重要的非标设备设计方案的论证及会审,并办理下达设计任务书.

5.负责全厂内技术攻关或招标的具本组织工作.

6.定期召开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工作会议,安排与检查该方面的工作.

第十条基层技术建议联络员职责:

1.编制上报本单位年、季技术建议计划项目,经批准后协助实施.

2.对本单位实施的技术建议项目验证、考核、分析和预鉴定,组织整理有关资料上报总师办.

3.总结推广技术建议成果,协助实施人员解决有关问题.

第十一条经营管理与合理化建议(以下简称管理建议)由××统一归口管理,全厂各管理系统(不含全质办)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实现的现代管理优秀成果均需报××,由××审查并定期提请厂评定小组进行评定(具体组织工作参照第九条,第十条进行).

第十二条厂科协组织实施的管理建议由科协归口提请厂评定小组评定,并报××备案,具体工作参照第九条,第十条.

第十三条属全面质量管理的tqc成果,由全质办归口管理,并报××备案.

第四章技术建议、管理建议的审查和处理

第十四条技术建议项目必须做到:

1.经过试验和应用,并有完整的原始记录,图纸资料和技术总结.

2.按照技术建议(现代化优秀管理)成果报表逐项填写,并经单位主管和受益单位签证.

3.凡属于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原材料、改进设备(备件)、新的非标设计等必须要有相应的工时定额员、质量管理部门、材料定额员、设备动力部门和使用单位等签署的效果证明.

4.一般项目经所在单位考察后签署意见,报总师办,较大项目须经三个月的生产试用验证,连同有关资料上报总师办.重大项目须经六个月的生产验证,整理全套资料上报,由××组织,××主持经厂评定小组评定后报上级主管机关.

第十五条凡经鉴定的技术建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其鉴定材料应包含以下内容:

1.能否纳入正式技术文件用于生产或经营管理工作.

2.能否进行推广应用与交流.

3.详细分析与核算经济效果,对无法计算出经济效果的应提出结论性意见,并由有关领导签字.

第十六条凡纳入正式工艺规范的技术建议项目,由有关部门与车间进行工时或材料定额的修改,并考核实施情况.对改变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性能的项目,根据产品图纸审批程序办理更改手续,并考核其批量生产情况.

第五章奖励与审批程序

第十七条凡申请技术建议成果或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奖励的集体(个人),应由实施者提出申请,填报项目成果申报表,并附第十四条所规定具备的材料(管理优秀成果须附论文或文字总结)报归口单位立案,交财务部门审核签署意见,最后由归口单位组织厂评定小组进行评定审查,厂长签字.需要上报的则逐级办理报批手续.

第十八条凡成功而投产(或用于管理)的项目,以修改技术文件的日期作为该项目的投产日期,以连续十二个月为计算经济效益的有效期.实际年节约额计算公式为:

年节约价值=(改进前成本-改进后成本)×年产量-(一次性投资费用+报废损失费用+间费用)

第十九条凡被采用的技术建议和现代管理优秀成果,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予荣誉和适当的物质奖励,奖励标准如下表:

1.能计算出经济效益的项目:

奖励等级年节约或创造价值奖金额荣誉奖或其他审批权限

一100万元以上

二50万~100万元

三10~50万元

四2~10万元

五0.5~2万元

六0.5万元以下

*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获四~五等奖励者由厂长审批,六等奖由个管科审批.

2.不能计算出经济效果的项目:

奖金等级内容奖金额荣誉奖或其他审批权限

一长期未解决的技术攻关项目

二临时性技术攻关项目

三一般性技术革新项目

第二十条技术建议项目和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原则上每年××月、××月各评定一次.

第二十一条对借鉴已经应用的科技(或管理)成果,应降低一个等级奖励.

第二十二条奖金的分配应按参与实施工作人员贡献的大小合理分配,落实到人,各单位不得留成克扣.

第二十三条获奖项目不得重复得奖,如项目在如下名目下均可获奖(技术建议成果奖、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奖、iqc成果奖、节约奖等),则以获其中金额最高的一种奖励

第二十四条获奖项目如果经现次评审提高了奖励等级时,可补发差额部分的奖金.

第二十五条对弄虚作假骗取荣誉与奖金者,一经查出,应撤销其荣誉,收回全部所得奖金,并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

技术管理意见和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当前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生活中对各种建筑物施工过程以及施工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积极采用科学先进的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完善施工技术管理就成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和现实的问题。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由于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也不时发生,这无疑更应该为我们关注施工技术及其管理活动敲响警钟。从当前的文献资料来看,在建筑施工技术及其管理这一领域中已存在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例如:在《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一文中则系统阐述了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并简要介绍了建筑项目中主要施工技术的操作方法等等。可见当前关于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的研究相对而言各有侧重本文则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建筑施工技术与管理问题作进一步探索。

1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主要技术

从总体上看,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施工技术主要可区分为基础施工技术、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结构技术、建筑防水技术、建筑装修技术等等。并且,随着近年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信息化管理技术也日益成为建筑施工中的重要技术支撑。

1.1 基础施工技术

在基础施工技术中,重要的内容有两个,一是桩基技术,目前应用最多的是混凝土灌注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此外,国内目前在这一领域中还发展应用了灌注桩桩底后压浆技术等新的技术方法,从而有效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施工质量。二是深基坑支护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应用较多的有SMW工法、地下连续墙、土钉墙、逆做法施工工艺、内支撑等国内先进的止水围护有TRD工法等。

1.2 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是各种施工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在我国建筑项目施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混凝土在使用中常常会因为潮湿或者配比不科学而出现问题,因此注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中,常用的包括混凝土预拌和传送技术、大体积混凝土浇注、高层墙柱混凝土标号比梁板混凝土标号高的施工技术、钢混劲性结构施工技术、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模板工程施工技术等等。

1.3 钢结构技术

钢结构可以说是建筑物的“钢铁骨架”对于建筑物的质量强度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在建筑施工的钢结构应用发展方面,除了原有的钢结构安装、钢材焊接技术、高强度螺栓施工技术等等外,发展较快的还有预应力钢结构技术,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国内大跨度建筑的广泛兴建,预应力钢结构技术也日益得到重视和使用。

1.4 防水和装修技术

近年来国内建筑物方面的防水材料技术发展同样十分迅速。根据相关建筑施工管理部门的发展规划,建筑防水方面重点发展的材料技术包括BAC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SBS和APP沥青防水卷材、EPDM和PVC高分子卷材、聚氨酯和丙烯酸酯类防水涂料及密封材料、防水保温一体材料等等。而在建筑物装饰技术方面,像幕墙专业技术水平等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在保温、节能方面的施工技术,并且新的装饰材料也不断得到发展和应用。

2加强和完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方法

从目前建筑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来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存在的不足还十分普遍,有待于进一步加以完善和规范的地方还有不少。因此,为实现国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应进一步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

2 . 1 完善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能力

施工准备阶段为正式建筑施工过程创造基础条件。因此,做好施工准备阶段的相关技术管理就有着显著的意义。结合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本文认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技术管理相关内容主要包括完善技术管理的制度规范、确保施工图纸的科技含量、明确施工责任等方面。制度规范是建筑施工的重要保证,能够确保施工技术准确、有效的实施,而建筑图纸则是工程施工据以展开的核心依据,因此技术管理方面一定要做好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此外,还要明确责任落实,对施工技术不到位或不足引起的责任问题,应坚决予以纠正和处罚。

2 . 2 提高正式施工阶段的技术管理水平

在工程正式实施阶段,做好技术管理工作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和建筑物整体质量的关键。在这一阶段上,技术管理涉及的方面主要有技术交底、进度与成本控制、施工质量控制等等。技术交底是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关键。在建筑施工中,各分部、分项工程应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对于那些特殊和隐蔽工程项目,技术交底应突出易发生施工问题的方面、质量控制点、新的技术要求等等,并在技术交底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施工过程做好质量控制,并对施工进度和成本支出进行实时监控。

2 . 3 注重把握竣工阶段的技术管理控制

建筑项目竣工阶段的技术控制主要是对前一阶段技术管理内容的辅助和补充。包括对建筑物的合理检验和总体评定、配套施工的技术管理控制等等。建筑施工主体项目完成后,对于后面的配套工程建设也不应忽视,在技术管理方面可以按主体施工的步骤和方法进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予以变化。

技术管理意见和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 ACL重建; 术后; 中西医护理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59

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的重要稳定结构,能够防止胫骨过度前移和过度内旋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意外,工伤及运动损伤所致ACL撕裂日益增多;ACL损伤会严重破坏膝关节的稳定性,ACL撕裂是无法自行愈合的[1—2],ACL重建已经成为治疗ACL损伤的标准方法。因此,对术后的护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007年1月—2010年3月对78例ACL患者采用规范康复训练方法的基础上,融入中医护理的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51例,女27例;年龄14~59岁,平均33岁;急性损伤56例;慢性损伤22例。左ACL损伤43例,右ACL损伤34例。患者行患膝正侧位X光片检查,均提示有前交叉韧带损伤。

1.2 手术方法 常规膝前的前外、前内入路行关节镜检查,合并损伤者在ACL重建前处理。常规膝前外侧及膝前内侧入路行关节镜检查,切除破碎的半月板和其他残片,明确诊断,再行关节镜下异体骨—腱—骨PCL移植术。

1.3 护理

1.3.1 术前的护理

1.3.1.1 心理护理 术前应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让手术成功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简要介绍手术过程及术后康复训练配合的方法,消除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

1.3.1.2 指导关节活动支具的使用 专科护士应熟练掌握现代支具应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能及时解决佩戴支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正确掌握支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1.3.1.3 拟定膝关节康复训练程序 根据医生的要求,制定适合患者的个性化的康复训练程序。由管床护士、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膝关节康复训练的具体内容和护理细节,以及康复训练计划和目标,并能按时达到预期目标。康复训练实施过程中及时给予调整。

1.3.2 术后护理

1.3.2.1 一般护理 (1)特殊:按腰椎麻醉术后护理,给予去枕平卧6 h,膝矫形器(knee orthosis,KO)将膝关节固定在完全伸直位,抬高患肢30°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软枕应放在小腿的近端后侧,以免牵拉重建的交叉韧带。(2)冷疗:患肢术后用冰袋敷患膝4~6 h,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减轻膝关节的肿胀、出血。(3)肢端血运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肢血运、皮温、感觉、踝足趾活动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等。防止包扎过紧肿胀等所致血运障碍。如出现皮肤颜色发紫、肢端麻木、肿胀疼痛难忍,应立即给予适当松解。(4)疼痛护理:术后24 h内,一般不需要使用镇痛剂。术后5~8 h内出现剧烈疼痛,关节明显肿胀,局部张力大、皮温高,甚至全身发热,患肢不能直腿抬高,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1.3.2.2 功能锻炼 严格按个体化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分4个阶段进行。第1阶段,手术当天麻醉平面消失后,开始活动足趾及踝关节,并进行股四头肌等收缩锻炼。术后第1天:(1)髌骨活动,患者膝部放松伸直,将双手食指和拇指指腹环绕固定髌骨的上、下沿,向近端和远端推动髌骨,反复推动15次;将双手食指指腹固定髌骨内、外侧推动15次,3~5次/d[3]。(2)踝泵运动,尽最大角度地勾脚尖(向上勾脚,让脚尖朝向自己)之后再向下踩(让脚尖向下),在最大位置保持5 s以上,20~30下/次,每天至少3次,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尽可能多做,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4]。(3)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主动抬起和下压膝关节的练习,每次持续5~10 s反复进行,以防止术后肌萎缩的发生,200次/d。第2阶段术后2周开始:(1)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平躺在床上,膝关节伸直,将患侧腿抬高离床20~30 cm,空中停留5~10 s,放下腿休息10 s,10~20遍/次,3次/d;防止术后肌萎缩的发生。(2)间断去KO膝矫形器,膝关节活动支具保护下行被动屈膝功能锻炼6周内限制活动范围在90°以内,30 min/次,3次/d。(3)负重练习及闭链关节训练,第2周开始,扶拐患肢足尖点地,负荷身体25%重量行走练习,第4周后弃拐杖完全负重活动,活动时应注意患者关节是否水肿,能否很好地控制膝关节的稳定性。第3阶段术后6周开始,此时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到0°~120°之间:(1)足跟滑床面主动伸屈膝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0°~90°)2 h,锻炼后佩戴支具保护。(2)肌力、关节活动度锻炼,6周后戴KO,设置膝关节活动范围在0°~135°下地行走。第4阶段:(1)术后3个月内严禁跑步、急停以及快速起动活动。(2)术后4~6个月后可以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爬楼梯等以增强肌力及耐力,应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3)术后8个月内避免患膝剧烈剪切、旋转运动。(4)术后7~12个月,全面恢复各项运动。

1.3.3 中医护理 中药熏洗是中医护理中的一项法,即把中药煎汤,趁热在患处熏蒸、淋洗,以达到疏通腠理、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效果的一种外治方法。中药熏洗时机:术后伤口拆线第2天起。方法:(1)中药熏洗方组成:黄柏30 g、独活20 g、川乌15 g、川椒15 g、归尾20 g、灵仙30 g、桂枝20 g、大黄30 g、莪术15 g、苏木30 g、宽筋藤50 g、羌活20 g、荆芥20 g、防风20 g、红花15 g。(2)熏蒸:把以上药物煎好的药液放于洗盆并把温度调到80 ℃左右,将盛有中药液的盆放于橡皮单上,将患肢架于盆上,用浴巾盖住患肢及盆,利用中药的热力熏患肢,注意舒适,随时调节覆盖的胶单,防止烫伤。(3)淋洗:待药液温度降至45~50 ℃左右(根据个体对热的耐受度适当调节),用小毛巾沾满药液轻轻擦洗患处,待药液温度降至37 ℃左右时停止擦洗,用大毛巾包裹患肢。(4)30 min后按康复计划进行患肢和关节的康复功能锻炼。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PEMS 3.1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取t检验,P

2 结果

通过12~24个月,平均18个月的随访,按Lyshrolm评分[1]:术前评分平均(63.51±12.8)分(范围45~90分),术后最终评分(98.01±3.45)分(范围86~10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ACL损伤是较为常见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疾病,在关节镜下行异体肌腱移植重建ACL为膝关节功能康复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术后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和康复护理将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将中医的护理方法与系统的术后康复锻炼相结合,减少了术后疼痛、肿胀等并发症,更使每个阶段的康复目标提前达到。

参考文献

[1] 吕厚山.膝关节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03.

[2] Engebretsen L,Benum P,Fastingo,et al.A prospective,randomized study of three Surgicai Techmiques for treatment of a cute ruptures of the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J].Am J Sports Med,1990,18(6):585—590.

[3] 许蕊凤.实用骨科护理技术[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61.

技术管理意见和建议范文第4篇

Abstract: The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 Engineering system. It is one major problem that the current tension and contradiction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become an obstacle to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Philosophy of Social Technology raised the perspectiv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and solving conflict by Social Psychological Technology ,making health system reform develop better.

关键词:社会技术 社会心理调节技术 医患关系

Key words:Social Technology Social Psychological Technology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

作者简介:刘丹(1982-)女,满族,护士,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技术哲学

一、社会心理调节技术的内涵

社会心理调节技术是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社会技术。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团体心理、个体心理,研究社会行为、社会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这些行为和心理的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及研究影响这些行为和心理的外在社会因素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运用规律对人们的各种社会心理作出正确解释、准确科学地预测和有效的控制。它主要解释人在社会一系列活动中所表现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社会心理学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社会意识是人们对自己周围的环境,即对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环境(人与人的关系)及其过程在观念中的反映,是社会全部精神生活及其过程的总概括。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环境中人与人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社会意识为不同的人所特有的个人意识和带有一定整体性、共同性的各种社会集合体的“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等等。社会心理调节技术是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对不同的人的个人意识、人际关系及心理的沟通交流,调整的实践知识体系。[2]比如不同的人带有的意识、心理可能不同,在人际交往中就有可能出现矛盾冲突,利用心理学的知识,了解他们的心理规律,调节情绪,沟通交流,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化解矛盾冲突,这个过程就成为了社会心理调节技术,它解决的是“怎么样”、“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

二、社会心理调节技术的价值

在医疗卫生改革工程中,政府主管部门、医疗机构、患者及其家属(以下统称患者)构成了三个不同的利益主体,这三个利益主体之间在如何公正的看待医疗卫生资源方面是存在矛盾的。政府部门投入资金是为了让每个患者享受医疗资源,并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医疗机构在为患者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效率,促进医院的发展。当政府的资金投入不足,无法满足患者就医时,二者的利益会出现矛盾;当医疗服务和医疗机构自身经济效率管理不恰当时,医疗机构和患者之间出现医患矛盾;当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不到位,使医疗机构会过度注重经济效率,或者当政府监管使医疗机构看重医疗服务时,然而医疗效率下降,这二者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协调三者的利益关系,心理调节技术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医疗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核心指标之一,也是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难题,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人性问题。在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种常见的公正:分配的公正、矫正的公正和回报的公正中,对于“分配的公正”,近期医疗改革基本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矫正的公正”同样通过政府主导监管逐渐完善,然而“回报的公正”不仅是患者的就医问题得到解决,同样医疗效率不会受到影响。其中医护工作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就是影响医疗效率因素。因此需要领导者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凝聚力,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群体凝聚力是群体的最一般的心理特征。有研究认为,凝聚力与一个群体的绩效存在着较高的正相关关系。高凝聚力可能促使成员共同努力提高绩效。如何提高医护人员的凝聚力,需要领导者协调医护人员之间的人际关系,使其相互吸引,因为在某个方面相似,容易使人感到彼此接近,从而产生好感,发生认同。确立群体目标,增加群体的竞争意识。

除此之外,调动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需要提高他们工作的态度。态度的概念很广泛,较为典型的说法有以下几种:其一,认为态度是一种评价和情感反应;其二,由G.W.奥尔波特提出的,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与神经的准备态度,它是人们对于一定对象的反应,起着指导性或一致性的作用;其三,将态度笼统看成认知、情感和意动成分的复合体,它影响人们理解、感受事物和对事物作出反应的方式。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可以从第三种对“态度”的理解找到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途径。从某种程度上说提高工作态度需要报酬激励,但是同时需要培养他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神圣使命感、社会责任感,从情感上接受这份工作,然后才能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文兴吾.社会科学技术也是第一生产力[ J ] .社会科学研究,1999 ( 5 ) : 1 6 - 2 0

技术管理意见和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移动学习;MAS;Moodle;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设备识别;内容自适应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8)11-0102-05

引言

1998年12月28日,我国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指出“现代远程教育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生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1]。中国政府拟在2010年,基本建成有中国特色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远程教育网,为更多的青年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构建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实现任何人都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自主式学习。近年来,随着移动通信速率的提升、资费的下调以及手持设备软硬件平台的快速发展,移动通信网络带宽、手持设备的CPU处理速度、内存大小、多媒体支持、屏幕分辨率已经达到实用程度,手机、PDA等手持设备可以让我们在任何时间或地点获取、处理和发送信息,为我们依托手持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可能。

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是无线通信技术和E-Learning的交叉应用,是指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和无线通信网络获取学习资源进行学习,并与其他学习者和教师进行教学互动[2]。移动学习具有以下特征:学习需要的紧急性;知识获取的主动性;学习设备的移动性;学习过程的互动性;教学活动的情境性;教学内容的一体化。[3]这些特征使移动学习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让所有教学活动都在指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的课堂学习。从移动学习的实现方式来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例如WiFi技术、GPRS技术、3G技术等[4];实现的工具是小型化的手持设备,例如智能电话和PDA等。移动学习的实现设备具有以下特征:便携性,即设备体积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无线性,即设备无需连线;移动性,指使用者在移动中也可以很好的使用。为推动移动学习的研究和推广移动学习应用,需要建设支持多种网络接入方式的移动学习网络环境,需要开发支持多种手持设备访问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

一 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2004年开始由欧盟支持的历时三年的全欧合作研究项目“M-Learning”,通过使用移动技术,尝试加强脱离全日制教育的16-24岁青年的扫盲学习,设计开发了一系列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材料,开发了以SMS应用为主的移动学习系统。欧盟支持下的“From e-Learning to m-Learning”项目计划把现有的有线虚拟学习环境发展成无线学习环境,该项目第一阶段建立全球性的无线培训网络,促进和加强职业培训,尝试从d-Learning和e-Learning向m-Learning过渡。台湾Learning in Future Classroom项目,计划利用无线通信技术构建一个“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打破室内学习的限制,辅助户外教学,实现因材、因时、因地施教。该项目开发了支持“移动教室”、“户外移动学习”和“随身学习”的移动学习平台,设计了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支持移动课堂、支持情境感知、支持个性化范在学习的移动学习系统。中国网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移动学习解决方案”,将现有的有线网络教学平台迁移到无线学习环境中,在无线学习环境中实现了原有的有线网络教学环境的全部功能,形成了基于原有的有线网络教学平台的移动学习系统。

综合世界范围内对移动学习的研究项目,可以发现,现在对移动学习的研究普遍是处于一种探索阶段,只是对移动技术的简单应用(以SMS作为移动学习的主要手段),或者只是将现有的网络学习平台迁移到移动环境中,并没有充分考虑移动学习和现有有线网络学习的区别,没有实现真正的移动学习。移动学习对技术的需求很大,它要求手持设备可以像PC接入Internet一样方便、快捷、高效的满足人们学习的需求,因此,必须为实现移动学习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

二 基于MAS和Moodle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研究

近年来,许多学校已经建设了基于校园网的E-Learning学习环境。随着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基于校园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网络的移动学习环境是目前校园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发展趋势。移动学习网络环境的建设,决定了移动学习的应用范围。为了扩展移动学习的应用范围,应考虑无论用户身处何地,都可以便捷的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实现泛在式学习。校园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应为具有不同接入特征(如WiFi、GSM等)的手持设备提供多种网络接入方式。本文讨论的移动学习网络环境建设,在部署校园WLAN的基础上,通过将校园内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与中国移动MAS系统整合,实现用户不仅可以在校园内使用带有WiFi模块的手持设备通过WLAN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在校园外也可以使用移动电话通过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访问校园内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

1 MAS(Mobile Agent Server)系统简介

中国移动为适应行业集团客户对信息化移动应用不断增长的需求,推出 MAS(移动服务器 Mobile Agent Server)系统,解决行业用户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应用服务。MAS系统包括MAS终端、MAS服务器和MAS管理平台,中国移动通过在集团客户内部部署移动服务器,为集团客户提供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化应用服务,将用户的应用和业务延伸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通过MAS系统能够以SMS、MMS、GPRS等移动通信方式连接访问企业内部应用系统,完成对数据的移动应用。[5]

2 移动学习的网络环境构建

基于MAS的移动学习网络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在校园内部,桌面PC和笔记本电脑以有线的方式接入校园网,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带有WiFi模块的手持设备以无线的方式通过WLAN无线接入点进入校园网,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校园外部的移动电话用户首先接入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然后通过部署在校园内部的移动服务器(MAS)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

将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与MAS系统整合,可以为用户提供及时、高效、快捷的教学服务,拓展了固有的校园网络学习环境,实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的通过使用各种手持设备进行教学活动,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移动学习管理系统通过移动信息化的手段,实现了系统的多角色、多层次、多级别、多任务的管理。通过中国移动简易便捷的业务集成能力,还可以有效降低学校的管理成本,促进校园网络教学系统形成高效多层次的管理。

3 移动学习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实现移动学习,其关键是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该系统应支持多种手持设备通过多种无线通信网络接入,提供对多种资源和内容的管理,支持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模式,为用户提供多种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工具。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提供用户接入管理、学习资源管理、教学服务管理、课程管理、用户界面生成等功能。应用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来支持移动学习,就是实现用户可以通过手持设备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手持设备执行基本的管理任务;教师可以通过手持设备操作基本功能;学生可以通过手持设备加入并参与课程。[6]为现有的网络课程管理系统开发支持移动学习的功能模块是现代远程教育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4 Moodle网络课程管理系统简介

Mood1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课程管理系统是一套基于“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开发的开源软件,能够帮助教师高质量的创建和管理网络课程。[7]Moodle的在线教学模块采用可自由组合的动态模块化设计,并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可应用在多种不同领域。迄今为止,有近百个国家的2000余个机构采用了Moodle网络教育平台。Moodle为教师提供了基于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念的十几种课程活动,包括讨论区、学习日志、聊天室、学习资源、单元小结和在线调查等。教师通过简单的设置就可以给课程加入这些活动模块,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界面选择安装各种活动模块,开发者可以依据定义的接口开发新的活动模块。

Moodle课程管理系统虽然具有免费、开源、模块化、全功能、支持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等特点,但由于是为桌面PC设计的,仅支持B/S模式的浏览,提供的教学服务单一,缺乏对移动设备的识别和对学习资源的转换,不能进行与设备类型相适应的页面内容组织,所提供的用户界面不适合手持设备,缺乏对手持设备的支持,不能直接用于移动学习。本文以WLAN、GSM/GPRS等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手持设备的接入方式,在已搭建好的Moodle网络课程管理系统基础上,讨论以手持设备为终端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设计。

三 基于Moodle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设计

基于Moodle的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具体功能如下所述:

支持多种手持设备通过多种无线通信网络(WLAN、GSM网络等)登录系统,并为其提供移动学习服务;

对用户使用的设备类型进行识别,并对用户身份进行认证;

使Moodle课程管理系统提供的各种具体教学内容和活动适用于不同的手持设备,保证用户浏览内容的友好性、便利性、正确性和一致性;

对适合移动学习的学习资源进行管理,实现学习资源的快速检索和重组;

通过中国移动MAS系统为手机用户提供适合移动学习的教学服务(SMS服务、MMS服务、USSD服务等)。

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如图2所示,用户通过不同的网络和设备以B/S模式登录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后,先由“用户及设备识别模块”对用户所使用的设备进行识别和对用户的身份进行认证,将PC用户转入现有的Moodle网络课程管理系统,将手持设备用户转入“手持设备内容自适应模块”。“手持设备内容自适应模块”通过“学习资源重组”和“手持设备界面生成”两个组件为手持设备用户提供与设备相适应的浏览内容。“移动学习功能逻辑模块”实现Moodle课程管理系统提供的课程管理及教学服务功能的移动化应用,并提供短信、彩信、USSD等移动应用的互动学习工具。“移动学习资源管理模块”完成对底层数据库的查询和管理,为上层移动学习应用提供所需要的数据。

移动电话用户还可以使用短信、彩信、USSD等移动通信方式与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进行互动。移动学习管理系统通过MAS通信应用模块与部署在校园内的移动服务器(MAS)中的“Web Service通信插件”交互,为移动电话用户提供相应的短信、彩信和USSD服务。

四 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是面向多种网络接入方式、多种手持设备,服务于不同终端用户的系统。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与普通网络学习系统的最大区别,是需要对用户所使用的设备进行识别,需要为不同的设备提供相适应的页面内容,需要针对手持设备用户的特点,为其提供更具特色的学习方式。因此,需要充分考虑各种手持设备的接入和使用特点。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应具有对用户的设备类型进行识别,并根据设备的具体类型为用户提供相适应内容的功能。此外,对于移动电话用户,除了应考虑使其以B/S模式通过现有的移动通信网络登录校园移动学习管理系统,还应为其提供短信、彩信、USSD等具有移动通信特色的教学服务。本文通过讨论以下三种关键技术,来实现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用户设备识别、内容自适应和为移动电话用户提供特色教学服务的功能。

1 用户设备识别

该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是面向多种手持设备、具有多级用户权限的系统,因此需要一个单独的“用户及设备识别模块”对用户的设备类型和身份进行识别和认证。具体功能如下:

 当用户首次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时,对用户设备类型进行识别并提示用户设置浏览偏好,将设备信息和用户偏好设置以Cookie的形式保存在用户设备中;

 根据用户设备发送的储存在用户设备中的设备描述文件Cookie来识别用户的手持设备类型和用户的偏好设置;

 当接收到用户的身份识别请求信息时,核对用户信息,用户的身份通过认证后,赋予用户相应的权限。

用户使用互联网浏览器以B/S模式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现在几乎所有的互联网浏览器都支持Cookie操作,将设备类型描述文件以Cookie的形式保存在手持设备中,可以减少服务器负担(服务器对每个设备只进行一次识别,并且不用管理设备类型描述文件)和降低用户的操作复杂度(避免用户在同一设备上重复设置浏览偏好)。“用户及设备识别模块”通过检查手持设备是否具有描述该设备类型的Cookie文件来判断设备是否是第一次登录。当手持设备首次登录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时,“用户及设备识别模块”先由用户发送的HTTP报头结合服务器端脚本程序来识别用户的手持设备类型,再由用户设置浏览偏好,最后将该手持设备类型和用户偏好设置参数以Cookie的形式保存在手持设备中。当该设备再次登陆系统时,“用户及设备识别模块”直接读取该Cookie,来识别用户的手持设备类型和浏览偏好设置。

2 手持设备内容自适应

“手持设备内容自适应模块”作为教学服务与用户之间的中介,位于教学服务和用户之间,根据“用户及设备识别模块”识别的用户手持设备类型和浏览偏好设置,将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提供的具体学习内容转换成适合具体手持设备浏览的内容。该模块由“手持设备界面生成”和“学习资源重组”两个组件组成。

(1) 手持设备界面生成

为方便手持设备浏览,使用独立于现有网络学习系统的基于列优先[8]技术的用户界面生成组件,将页面内容的布局从多列显示转换成单列显示,以适应内容在小屏幕的手持设备上浏览。列优先技术可以使用户尽可能的从顶到底的浏览内容,尽量减少浏览时的水平移动,如图3所示。开发模块时使用XML和XSL来定义适合手持设备浏览的页面内容和布局。当手持设备用户访问时,根据不同的设备类型和用户的偏好设置,“手持设备内容自适应模块”通过使用 XSLT 将 XML 文档转换为适合具体设备浏览的Web页面[8]。

(2) 自适应页面内容组织

移动学习管理系统根据用户的设备类型和接入速度,为用户提供相适应的学习资源。首先将数据量较大、质量较好的富媒体资源转换成内容一致但数据量较小、内容稍差的资源,保存到学习资源数据库中。然后根据用户具体的设备类型和接入速度,通过“移动学习资源管理模块”检索与用户设备特征相适应的学习资源,将资源重新组织后交给“手持设备界面生成”组件生成用户界面,再发送给用户,这样做可以减少用户的网络传输开支和计算开支。

3 MAS通信应用模块设计

MAS提供Web Service方式通信适配插件,该插件通过提供统一的Web Service方式对各种通信能力进行封装,降低了企业的开发难度,将繁杂的通信协议与具体的业务应用分离开来,为开发者呈现简单的标准接口。Web Service方式通信适配插件接口封装了以下移动通信能力:短信、彩信、WAP、USSD等。通过将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与中国移动MAS整合,根据MAS和Moodle的接口规范,开发移动学习管理系统的MAS通信功能模块,使手机用户通过MAS访问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将短信、彩信、USSD等功能集成到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中。[9]

五 总结

本文设计了基于MAS的移动学习网络模型,支持具有不同接入方式的手持设备通过不同的无线通信网络接入校园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增加了移动学习的灵活性,使用户无论在校园内还是在校园外都可以方便快捷的登录系统,进行教学活动。通过在Moodle的基础上构建移动学习管理系统,使校园内原有的网络教育平台从以PC为终端的应用,延伸到以手持设备为终端的应用,提高了E-Learning的适用范围,把学习从校园内拓展到生活的各个角落。通过应用“设备识别”、“内容自适应”技术和开发MAS通信应用模块,使移动学习管理系统可以为不同的手持设备,提供相适应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服务,保证了移动学习用户所浏览内容的友好性和一致性。

21世纪,移动学习被认为是各国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各国政府在世纪初为国民构建开放的、灵活的、终身的学习环境,提供大众化高等教育和全民继续教育的首选方式之一。积极发展新的远程教育方式――移动学习,可以为任何一个有学习觉悟、有求知欲望的社会成员提供宽松的、自由的、灵活的、多种模式的、全程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符合我国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Z].北京,1998.12.

[2] 叶成林,徐福荫,许骏.移动学习研究综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2-19.

[3] Hyosook Jung, Seongbin Park, Kwang Sik Chung. An Architecture for Adaptive Mobile Learning [J].Advanced Information Networking and Applications,2006.AINA 2006.2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olume 2,18-20 April 2006:219 -223.

[4] 刘豫钧, 鬲淑芳.移动学习――国外研究现状之综述[J].现代教育技术,2004,14(3):12- 16.

[5]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集团客户信息化(MAS)解决方案手册[Z].北京,2007.

[6] Desmond Keegan, Mobile Learn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earning[M].Dublin:Dista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2005:138-139.

[7] 黎加厚.魔灯照亮新课程之路――Moodle促进高质量教学的学习管理系统[J].教育技术资讯,2007,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