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学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科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良好的实践能力是创造性活动的基础,实践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好途径。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也是各企事业用人单位对每位大学生的基本要求,“眼高手低”的理论家不受青睐。

培养和提高工科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为:

1,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队伍

学校应本着培养、引进、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引进一批具有中高级职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充实队伍;另一方面,要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没有工厂企业经历的中青年教师深入工厂企业接受实践锻炼、参与工程项目开发等多种形式,培养更多的中青年“双师型”人才。同时,聘请富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校外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实践,加强旨在提高实践能力、工程能力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和培训,也能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2,课堂教学要理论紧密联系实际

教师应深入钻研教材,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结合实物、实例进行直观教学。如,进行课堂演示或仿真实验、进行实物或图片展示、播放产品生产录像或带领学生去产品生产现场进行讲解学习等,都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知,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好知识储备。例如讲解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利用图片、模型或较小的实物不能全面地呈现其立体结构和动态的工作过程,那么,教师可以通过二维或三维的清晰动画慢慢地进行演示,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就不再抽象和晦涩难懂了,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收到很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3,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校应优化教学资源,构建起一套从实验、课程设计、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工程素质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数控编程与操作、职业技能鉴定等)到毕业设计的系统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在这一完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大幅度地提升实践教学环节的学分,强化实践环节和创新素质培养环节,使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得到不间断的系统实践训练。就机械专业而言,学校应为学生开设力学与材料模块、机械创新模块、液压传动模块、电控模块、机电综合模块、车辆特色模块等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造一个集机、电、液、控于一体的机械工程实践教学环境,在进行传统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同时,对典型机构、机器进行拆装训练,增加先进技术技能训练,补充创新制作。此外,改革实践考核制度,建立校企联合实践基地等,也是提高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1)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模式。有些实验只须严格按教师提供的步骤进行就可顺利完成,太简单化、机械化,学生形象地称之为“傻瓜操作”。而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应在开放与实验有关的阅读材料、原料、实验设备等情况下,在学生具备必要的相应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后进行,实验教师只给出实验的目的要求,其它均由实验小组的学生合作完成。像材料的热处理这一综合实验,学生需要了解热处理设备、热处理工艺、材料的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等贯穿工程材料学的主要知识,学生不仅要翻阅过去所学的知识,还需要查阅新的资料,更重要的是他们需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阅读大量的参考资料,学生自己或与小组成员一起制定应该用到哪些实验设备、采用怎样的实验步骤才能达到实验的目的要求,甚至对实验的注意事项也要预先考虑到。指导教师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退居二线,只起到答疑作用。这种教学方法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建立以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为特点的工程训练中心

工程训练是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通过独立操作,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有机地将基本工艺理论、基本工艺知识和基本工艺实践结合起来,能够提高学生工艺实践技能的能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设计方法的日新月异,在精选传统工种车、铣、刨、磨、钳、锻压、焊接、铸造、热处理等进行基本技能的学习、实践和训练的同时,要想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必须加强和提高学生在现代制造技术和特种加工方面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其中,现代制造技术主要包括数控车、数控铣、加工中心、CAD/CAM等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主要有电火花线切割、电腐蚀等加工方法。学校应加大投资力度,为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

教师还应该结合具体工程训练内容给学生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思考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行现场观察,启发其独立思考,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解答出这些思考题,学生不但要阅读教材,更要到现场查阅资料和技术文件,请教实习指导教师,这样就能够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还应该在完成基本训练任务后,让学生进行创新制作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就必须尽量丰富工程训练中心的教学内容,开阔学生的工程视野;只有见得多、学得多、想得多、做得多,才能具备创新的思维,工程实践能力才能提高。

(3)严格实践教学考核,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学校应在大幅提高实习(包括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实验学分的同时,改革实习、实验的考核办法。过去学生的实习、实验成绩的优劣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实结和实验报告,这种评价方式不仅使得这些材料抄袭较严重,也使学生对待实习、实验的态度不够认真,影响了实践效果。采用考勤成绩、实际操作水平获得的成绩或按学生自己制作的工件质量获得的成绩,与实习期间记录工作日志所获得的成绩以及口试或笔试成绩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综合成绩评定,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及重视程度,又有利于实践能力的提高。

还要严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关。选题时要求结合实际应用情况,最好以来自生产、工程一线的实际问题为题目,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受到较全面的锻炼。成绩评定从学生的选题、提供成果的工作量、难度、水平和创新性、答辩情况等定量地进行严格考核,以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4)建立校企双赢的实习基地

小学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范文第2篇

通过生活与数学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生活能力协调发展,提高和完善儿童作为社会人的综合素质。它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找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最佳切入点,具有可操作性,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创设生活情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于成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因此,我们要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和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如我在教授“比较数的大小”时,我首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我分别在课堂上放了4个包,分别是2斤、4斤、8斤、10斤。然后就让学生上来将这4个包提起来,并且让学生自己感觉一下所提起各个包时有什么不同,同时让其他的同学注意观察提包同学脸色的变化,然后提出问题:“在提多少斤重的包时同学的表情最紧张?”、“在提多少斤重的包时同学的表情最轻松?”让学生进行讨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得出“提2斤时是最轻松的,提10斤时是最紧张的。”然后我就要抓紧机会再问:“这是为什么呢?”,最后得出了原来“10斤比2斤重”,然后再让学生讨论“2斤与4斤”、“4斤与8斤”、“8斤与10斤”之间的比较,最终让学生明白:斤数大总是比较重。也就是说比较重的数字就比较大。引导学生不知不觉的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然后引入课文内容。

二、挖掘生活例子

小学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工科学生;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66-02

一、引言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文件提出“人才为本”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国在工程领域缺乏具有工程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所谓工程实践能力,就是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活动,比如设计、制造、试验、运行、管理、营销等工程实践环节,并能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文化、法律、环境等诸因素,为社会创造和提供目的在于使用的系统、产品、工艺流程或技术服务或其他解决现实工程问题的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实践能力的提高需要学校、学生、企业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一致、通力合作、重点环节有效控制。

二、大学教育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工程实践能力是考核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大学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同时,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目前,在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工科类本科院校相对偏于纯理论教学,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对偏弱。虽然,近年来工科院校都加强了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

1.观念错位,重理论轻实践。传统观念认为理论的东西就高大上,做具体实践的工作就没面子。实际不然,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理论用来指导实践,实践是印证理论并提升理论。要提升工程实践能力,必先正本清源,从观念上摒弃偏颇的思想,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学校和学生的工程实践的意识是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第一步。

2.校内外管理脱节。去企业实习,多因素导致实习流于形式,走过场,仅仅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并没有得到锻炼。其一,学生本身缺乏吃苦精神。现在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从小没有吃过苦,一部分学生上报实习点后,并没有到岗实习,而是猫在家里或是游山玩水,最后找人盖章了事。其次,由于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机制,企业出于管理、效益、安全等方面的考虑,不愿意接收学生实习,即便接收也不会安排实质性的岗位,对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不明显。再者,学校积极性不高,缺乏监督和管理。由于学校在安全、经费、管理等各方面的顾虑,对学生的实习热情不高,而且对安排实习的学生没有一套管理程序,学生们基本处于自觉的自我约束,这样导致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收获不大。

3.专业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大部分工科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尤其是其中的中青年教师,毕业后没有经历工程实践就直接进入高校任教,虽然他们学历高,理论功底扎实,但由于跳过了工程实践的关键一环,缺乏工程实践经验,导致了专业课教学的坡脚。同时又赶上了高校的扩招浪潮,青年教师承担了十分繁重的一线教学任务,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接触工程实践,缺乏工程实践的机会。从而导致青年教师的教学素材干涩,讲授专业理论课时,缺少工程实例的支撑,仅按照书本呆板地宣讲。由于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主要在学术理论上,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考核较少,造成大部分中青年教师缺乏提高自己工程实践能力的动力,从而导致工科院校的老师严重缺乏工程实践经验,讲课显得呆板空洞。

4.工程教育领域设置的知识面存在局限性。工程教育领域知识过于局限于科学的层面,把科学与人文以及工程与环境等关系割裂开来,将一个系统弄成了碎片。工程教育的缺陷在于我国教育体制局限,高中阶段便文理分科,导致理工类和人文类分开,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生硬割裂,不但使同学们失去了解学习综合学科的动力,同时传递了错误的信息,认为自然科学与人文互不相干。实际上,他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系统,应将工程教育放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中来看待,应充分考虑社会文化、道德和环境等因素。

三、对增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工程实践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1.学校开设关于工程实践能力重要性的选修课程或专题讲座:通过课程让学生认识到工程实践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科研和工作中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工程实践:实践不是简单的操作性实践,而是反思性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提炼理论,提升自身水平,在用实践验证理论和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实现螺旋式上升,而不是简单的往复运动。

3.组织学生开展工程实践交流:在学生们完成工程实践活动后,组织进行经验和心得交流会,通过学生之间无障碍的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二)加强工程实践的过程管理

1.健全制度建设,规范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制度是实施的有力保障,只有有了健全的制度作为保障,才能保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落到实处。

2.加强过程控制:工程实践不是完成后盖个章做个评价了事,只有全过程进行控制,才能使工程实践见成效。

3.强化工程实践考核:学生在工程实践完毕后及时对实践活动进行书面总结,形成成果,学校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的考核标准,对于工程实践成绩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

(三)提高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通过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或是学校有计划对年轻专业教师进行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培训,让年轻教师带学生多到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观摩,在学生得到提高的同时,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也得到提高,教学相长。另外工科类高校应改变重科研、轻教学,重理论研究、轻工程实践,考核教师不应单纯强调论文和科研成果。

(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

工程实践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工程实践能力的养成,除了本工程领域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掌握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培养人际交往等适应社会的能力。所以,在工科教学过程中通识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通过通识教育可以使工程技术人员的视野更宽广,让工程技术人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综合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科学生应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跨专业选修一些其他课程,比如管理、经济、法律、文学、艺术、历史、伦理等人文学科的课程,学生在掌握一定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同时拓宽其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最终能把这些思维渗透到工程实践中,在工程实践过程能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加重视环境保护,使得他们的工程实践产品更具有艺术性。

四、结束语

工程师是为人们提供良好工作、生活、出行环境的创造者,培养一个工程师容易,培养大师级的工程师就需要个人、学校、社会等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制定有力的保障制度、营造宽松的社会环境,努力培养更多理论素养过硬,工程实践能力强的接地气的大学生,为未来大师级的工程师储备人才,让他们为我们创造更美好、更舒适的世界。

参考文献:

[1]田逸,美国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王安怡,沈璐,陈昌平.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探究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6):67-68,73.

[3]李建强.完善工程实践体系,促进工程实践回归[J].中国高等教育,2007,(08):50.

Probe on Cultivation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for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IU Jian-hui,WANG Xue-feng,HAO Cai-xia

(College of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小学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范文第4篇

一、摘要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学生科学能力的形成,以及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是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的,这需要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的通过讲授得到。我们以研究性学习为依托,通过“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调查问卷,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分析归纳,规范学生的探究思路”“ 交流反思,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总之,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经常会有异于常人的发现。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抓住关键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广的平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二、关键词

科学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的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科学课程不仅要使学生获得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概念并认识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还要使学生获得科学探究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合作交往、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要使学生获得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并根据研究所或事实证据作出解释的各种方式。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身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的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三、正文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引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

以我们一年来的进行的共享单车的研究为例。

(一)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自共享单车2017年3月开始在我市投放以来,小黄车、小橙车……短短几个月,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城市的街道上。共享单车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在方便市民出行的同时却也逐步侵蚀了我们的学生。发现了这种现象之后,我和贾芸老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可自小黄车在我市普及以来,小学生手动破解小黄车、骑行玩耍,由此引发的交通事故频频发生。

交通法的每个字都是用血写成的,交通法写的明明白白,不满12岁不让骑自行车上路,可是小学生无知,家长无视,学校无育。所以此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调查“共享单车”——对儿童的诱惑及交通安全在我校学生心中的影响,探究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情况,发现存在的交通安全问题,尤其是针对小学生破解骑行小黄车的现象,提高交通安全意识。该研究旨在提高小学生交通安全意识,并引起学校和家庭对小学生交通安全的进一步重视。

(二)调查问卷,指导学生的探究方法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分析,我们的研究时间从2017年8月开始一直到现在。

我校三—六年级学生、家长及教师都成了我们的研究对象,我和贾芸老师带领学习小组的学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第一手资料的采集,之后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整理。

我们的研究过程是这样的:

2017年8月28日——8月30日 全体研究成员确立课题:“我和共享单车的约会”——对儿童的诱惑及交通安全在我校学生心中的影响之探究

2017年9月1日——9月15日全体研究成员确定研究内容以及问卷调查表的研制

2017年9月18日——9月22日 周翊轩、李家樹两名成员分别对三年级的25名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访问

2017年9月18日——9月22日 倪靖超、安柯曈两名成员分别对四年级的25名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访问

2017年9月18日——9月22日 倪靖超、安柯曈两名成员分别对五年级的25名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访问

2017年9月18日——9月22日 鲁奇锐、王文昕两名成员分别对六年级的25名学生及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访问

2017年10月9日——10月13日鲁奇锐、王文昕两名成员分别对我校的20名老师进行问卷调查访问

2017年10月18日——10月25日 安柯曈、鲁奇锐、王文昕 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采用定量分析

2017年10月30日——11月30日 全班研究成员观察并搜集生活中12岁以下儿童骑行自行车和不文明骑行共享单车的现象并查找相关的交通事故新闻等资料。

2017年11月30日——12月29日 学生根据观察并搜集的资料制作安全知识我知道的手抄报。

2018年1月10日 由鲁奇锐、王文昕两位学生和不同年级的学生签下12岁以下儿童不骑单车上路的承诺书。

(三)分析归纳,规范学生的探究思路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我们和学生一起分析,得出如下调查结论:

(一)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

本次调查回收调查问卷学生版共91份。

调查显示,有11%的学生不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七十二条规定未满12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行单车的法规。有24.2%的学生称他们单独在道路上骑行过单车。25.3%的学生称家长没有给他们普及过道路安全法规。高达72.5%的学生不知道未满12周岁骑车上路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遇到危险时的应急处理方法。这些数据显示,我们的小学生安全意识薄弱,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序号

选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例

1

不知道12岁以下不能骑行单车上路

10

11%

2

自己骑过单车上路

22

24.2%

3

父母没有普及过交通安全知识

23

25.3%

4

不知道骑行单车的安全隐患及应急处理办法

66

72.5%

(二)小学生破解骑行小黄车屡见不鲜

调查显示,在三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中,有34.1%的学生是无人接送自己上下学的,这部分学生是破解骑行小黄车的高危人群。24.2%的学生认为小黄车很好玩,是他们玩耍嬉闹的工具。86.8%的学生见过小学生手动破解小黄车,此类现象在小学生中广泛存在,由此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屡见不鲜,有70.3%的学生在新闻报道中看到过12岁以下孩子破解骑行共享单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案例。虽然有74.7%的学生在小黄车上看到过“未满12周岁禁止骑车”的标志,但仍有31.9%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骑过小黄车。

大部分小学生都知道未满12周岁禁止骑行小黄车,但仍有很多小学生手动破解小黄车骑行上路,相互效仿。小黄车的破解方法也一直在小学生之间流传。

序号

选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例

1

无人接送上下学

31

34.1%

2

认为小黄车是玩具

22

24.2%

3

在父母带领下骑过小黄车

29

31.9%

4

在共享单车上看到过警示语

68

74.7%

5

新闻报道上看过12岁以下骑行事故

64

70.3%

6

见过小学生破解小黄车

79

86.8%

(三)家长安全意识不足

本次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家长版88份。

调查显示,87.5%的家长给孩子普及过道路安全知识,这一比例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仍有11.4%的家长不知道,即使有家长的陪同,12周岁以下的孩子骑行上路也是违反交通法规的。本次调查,有33%的家长称他们陪同孩子骑行过共享单车。据了解,那些能骑着共享单车上路的儿童,大多也是拿着家长的手机扫码开锁骑车,甚至在孩子之间,还流传着“解锁秘技”,比如,开锁只需要密码的ofo共享单车,“只要记住密码,平时把车停在稍微偏僻的角落,第二天找到再骑,不用妈妈的手机也可以”。所以对家长的交通安全宣教也有待加强。

序号

选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例

1

给孩子普及过道路安全知识

77

87.5%

2

陪同孩子骑行过共享单车

29

33%

3

不知道家长陪同12岁以下孩子骑行也是违反交通法规的

10

11.4%

(四)老师对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仍需加强

本次调查,共回收调查问卷教师版20份。90%的老师给学生普及过道路安全知识,90%的老师见到学生骑行小黄车会及时制止。仍有10%的老师对学生的交通安全宣教仍需加强。儿童的交通安全不应只靠家长的监管,教师更应承担起此种责任,应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渗透交通安全知识,开展安全常识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

序号

选项

选择人数

所占比例

1

给学生普及过道路安全知识

18

90%

2

见到学生骑行小黄车会阻止

18

90%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一起制定了改善措施:

(一)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加强监管

家长认为3——6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在安全方面比较容易忽视。而往往12岁的孩子正处在青春期,很多时候更喜欢张扬自我,耍酷耍炫,很少有孩子能像成年人一样稳稳的沿着路边骑。因此,父母一定不要让孩子独自骑共享单车,加强安全监管。

(二)教师应组织多种活动提高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意识

1、组织全班学生观察并搜集生活中12岁以下儿童骑行自行车和不文明骑行共享单车的现象并查找相关的交通事故新闻等资料。

2、学生根据观察并搜集的资料制作安全知识我知道的手抄报。

3、以主题班会形式,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法规的普及,讨论小学生骑行单车上路的安全隐患,承诺“拒绝小黄车的诱惑,远离小黄车”。

(三)加强社会监管

法律规定12岁以下儿童禁止骑单车上路,因此市面上的共享单车都没有向12岁以下的儿童开放使用权限,共享单车在用户注册条例中明确提到了不允许12岁以下小孩使用单车,而目前仍存在大量问题。

1、由于部分家长安全意识的缺失,孩子利用父母账号租用共享单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所以运营部门应及时完善此管理漏洞。

2、社会各级部门应向学生们宣传未满12岁骑车上路的危害,让他们树立安全意识,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四)交流反思,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活动结束后,我们专门开展了一次总结交流活动,对此研究性学习进行了总结与反思。

整个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加各项准备活动,分工协作,热情参与,用心分析。通过这次研究学习,我们小组成员的学习目标性更强了,激发我们的创造精神,增强我们的主体意识,陶冶了我们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能力上,我们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数据;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习体验科学研究、学会人际交往,提高思维与表达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会、会学的学习状态,我们还要乐学、好学。

我们这次的研究性学习还要感谢三至六年级学生的主动参与、辅导老师和我们家长的大力支持。他们的帮助给了我们研究的动力。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辅导老师主动协调,家长从旁协助,尽可能减少我们的压力。我们小组之间相互了解、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和支持。最终研究结果得到辅导老师的肯定。

小学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范文第5篇

首先,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提倡素质教育、教学形式。

由于传统教学环境落后的限制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把传授知识、进行技能训练当作教学的基本宗旨,片面强调了教师的权威,使知识的传播模式化,大大抑制了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现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首要在于改变当前以教师传授为主的“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开展问题式教学,帮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探求知识,积极运用理论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的学习方式。只有在这种探究式的形式,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真正得以落实。因此,转变教育观念,促进新的教学形式的开展变得尤为重要。

其次,立足学生身边的时事,注重实践教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政治教学中同样需要把教学与实践热点、焦点问题结合起来,注重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能力的培养是建立对社会实践的洞察上面,社会见识的开阔和观察的角度都是关键所在,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上要从学生身边的时事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己主动去丰富个人的社会信息积累,同时注重激发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并能深入分析身边的小事小问题。在不断的动态观察与比较中,学生观世间风云、察万物瞬变的能力会得到提高,从而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意识。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真正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

新课程的要求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我们在政治课堂教学上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对学生创造意识和主动思考的培养是至为重要的。个人认为,由于思想政治课程内容相对而言比较枯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采用讨论式、演讲式、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结合,激活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 对不同的个性、不同的声音,都应采取尊重宽容的态度,进而在师生间和学生间建立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这样更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与发言,利于学生建立学习信心从而提高表现的积极性。

第四, 适时从素质教育目标出发综合评价学生。

社会的发展新形势告诉我们,现在评价学生已经不能单方面以成绩论英雄,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而要坚持评价的主体性与多角度的原则,重视对学生主体的评价,调动学生主体意识,促进他们德、智、体得到全面发展。当然,在评价中不能否认考试的作用。以前的考试基本上有着特定题型对课本内容的考核,重在考查课本内容的掌握程度。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在考试形式上进行大胆尝试,例如我的评价实践中让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开卷与闭卷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和觉悟的综合考查。这些方式会改变我们学生过去被动应付考试的状况,增强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最后,从教师本身看,教师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