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管理问题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净化市场竞争
现阶段我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信贷对象与行业领域问题、抵押物质估价管理问题等。上述问题为银行的业务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急需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做好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
1现阶段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信贷对象与行业领域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全面到来,我国已经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这也为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相应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银行信贷工作的开展,更是遇到了很大的困境。银行信贷对象过于集中在房地产行业上,导致银行信贷的风险过于集中,制约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我国的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因此在银行信贷工作的开展中,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对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引入大量的银行信贷资金,因此投入的信贷资金就比较多,然而回收风险却比较高。再加上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时期,已经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开始向第三产业转移。如果没有对房地产行业进行严格的调控,不仅会导致银行信贷的风险直线升高,还会影响正常的社会秩序。
1.2抵押物质估价管理问题
在银行信贷工作中,对于物质的抵押设置也是对信贷业务进行风险防范的重要措施。抵押物质的估价,对于贷款人信贷业务的开展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发现有很多违法违规操作,导致抵押物质估价环节无法做到公平、公正。此外,对于抵押物质的所有权问题也缺乏有效核查,这样就极大地增加了信贷过程中的风险隐患,对于银行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再加上遇到金融动荡时,用来抵押的物质价值就会出现明显的下跌,导致银行利益受损。
2银行开展信贷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2.1促使银行获得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尤其是金融行业,在各大信贷机构与平台出现之后,为各大银行的信贷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各大银行为了获得长远发展,更好地完成信贷目标,都会将信贷任务量下达给具体责任人。在内外压力不断增加的前提下,很多银行都出现非常明显的信贷违规问题,不利于银行的平稳发展。因此就要通过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通过有效制度体系的制定,来杜绝此类行为,促使银行获得平稳发展。2.2净化市场竞争的必要性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银行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此外,很多外资银行就凭借自身实力,与中资银行展开了客户争夺战,致使中资银行流失了很多客户资源。如果不净化市场竞争,恢复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关系,将会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就要通过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根据市场经济的动态,结合银行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与工作方案,来提高信贷风险的管理质量与水平,来获取更多客户资源。
3新形势下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3.1提高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各大银行在发展过程中都遇到了瓶颈。银行信贷属于现阶段社会融资的有效手段,对于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各大银行在开展信贷工作时,不仅需要高度重视利润效益,还要正视风险,有效避免风险,才能避免坏账问题的出现。首先,要求国家层面颁发出台相应的风险管理法律政策,为各大银行信贷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国家相关部门还要联合基层政府部门、银行等,针对信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仔细探讨,对法律政策进行完善优化。其次,要引起银行管理层的高度重视。只有让银行管理层认识到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才能引导与带领全体基层员工参与到信贷风险管理工作中,投入更高的精力与时间。银行管理层还要积极主动参与到培训教育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做到带头与模范榜样,不断引起基层员工的高度重视。最后,银行管理层要建立在国家制度的法律政策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体系,来为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指导与支持,避免各种安全问题的出现。
3.2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银行企业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信贷业务作为银行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业务与基础业务,更需要高度重视,有效管控,才能获得更多的效益利润,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步伐。只有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才能为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与约束,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也是新形势下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之一。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不仅能够对整个信贷业务进行全流程管控,还能够针对整个过程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严加管理,保障整个信贷风险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此外,还可以对后期的贷后管理工作进行密切跟踪,实时掌握还款人的实际情况,精细化进行风险管控,保障还款人按时还款。首先,通过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要求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清楚认识到自身职责与权利,将工作落实到每一项环节,贯穿到每一位人员身上,做到权责分明,责任明确,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其次,设立有效的管理机构,由专业资深人员担任管理人员,组建一支综合素质高强的优秀队伍。对于还款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并且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与解决措施,加强与各个部门人员的沟通联系,将风险降到最低。最后,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薪资报酬直接挂钩,激发每一位工作人员的竞争欲望与工作热情,从而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与价值,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3.3有效开展内部控制
首先,可以通过银行内部无线网与局域网的全面覆盖,实现各项工作的无纸化、信息化、智能化。并且借助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密切掌握借款人的实时情况;为每一位客户建立个性化档案,并将实际的信贷风险制作成图表,方便进一步优化与调整实际跟踪方案。其次,要借助先进的计算机等技术,重点查找实际工作中的风险问题,以便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将其传递到工作人员面前,然后展开分析、讨论、解决,制订有效的解决方案。还要做好不良资产的处理,保障银行的资金链安全完整,提高银行的资金质量。最后,要做好软件的更新升级,硬件的更换维修;提高银行内部数据信息的准确度,降低工作的失误概率。
4结论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提高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水平与能力,对银行的长远持续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积极影响。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就要通过提高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有效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等措施,来提高相关工作质量与效率,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孙国启,曲万友.完善公司治理机制防范银行信贷风险[J].农金纵横,2018(4):102-103.
关键词:操作风险;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应对策略
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操作风险可以分为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所引发的四类风险,并由此分为七种表现形式:内部欺诈,外部欺诈,聘用员工做法和工作场所安全性,客户、产品及业务做法,实物资产损坏,业务中断和系统失灵,交割及流程管理。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文章分成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国内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现状;第二部分笔者通过对商业银行的实地采访调研提出了当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如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信息技术存在缺陷等;第三部分就上述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方法包括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对操作风险的前瞻性研究与风险评估工作等。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问题的现状
随着我国对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2002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并开始实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对我国银行建立操作风险管理和控制框架提出了要求,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控,这就使得内部控制覆盖到银行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与此同时,国内学术界和实践界也开始较多地关注操作风险的研究,出现了一些介绍性文献和相关文章。2005年,中国银行业似乎一下进入“多事之秋”,各种操作风险大案、要案频发且不断升级。年初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行长高山卷款10亿元潜逃案;2月22日,建设银行吉林分行3.2亿元金融诈骗案又浮出水面;3月24日,银监会又查出农行包头分行重大违法经营案件,涉案金额1.15亿元;4月2日中国银行北京分行6.4亿烂尾楼骗贷大案曝光。此类案件被人称之为“细节中的魔鬼”,其实正是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谓之的“操作风险”。可以看出,国内银行业现在面临逐步出现的操作风险,情况严峻到让人担心。2005年3月7日,中国银监会针对银行机构对操作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不适应业务发展的突出问题,了《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首次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并列为银行面临的三大风险。《通知》指出,一些机构由于相关制度不健全,或者对制度执行缺乏有效监督,对不执行制度规定者查处不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薄弱,导致大案、要案屡有发生。要求银行机构加大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通知》既是商业银行防范操作风险的指引性文件,也是审慎监管要求。主要针对当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而不是操作风险控制的一般性指引,并未覆盖有关操作风险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风险管理措施的重视度及必要性已经广泛的被业界所认识。2007年5月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推动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银监会制定并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二、目前存在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中的问题
整体来说,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建立起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和体系,有着严格的制度准则,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在逐渐加深,但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商业银行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中层管理人员对操作风险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大多领导干部都缺少风险及内部掌控的意识,可见各层领导对于业务的发展以及相关的管理没有过多认知,仅仅致力于当前对于营销的业绩要求以及其公司自身的各个目标规划,而忽略了对内部操作的规章制度管理的执行力,从而让各种规章制度不能有效的开展与执行,导致很多问题屡屡出现。
(二)信息技术存在缺陷
当前,各项业务的开展均以计算机网络为载体并通过专业管理系统来实现,但由于系统存在着运行不稳定、安全缺陷、系统升级、系统日常维护等风险隐患,将不同程度的引发操作风险。虽然部分银行在技术管理方面已经较为成熟,如两套备份系统,两套发电设备以及及时有效的报警反馈系统,但仍然有部分银行的技术条件简陋,基本上靠人力支持,效率低下。
三、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操作风险的有效管理与经营发展密不可分,贯穿于银行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其关键之一就是提高风险的管理水平,操作风险更是重中之重,要做好这份工作,就必须去认识、研究、制定措施并付诸实施。经过认真的学习研究之后,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议:
(一)不断完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在明确细化各业务职能部门操作风险管理职责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业务管理部门的操作自律意识,建立操严密的监控防线。二是完善优化监督制约机制。做到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和监督,内控合规部作为操作风险的牵头部门,通过随时调看各业务管理部门的业务管理系统,对各专业操作风险管理情况进行再监督,督促各部门认真履行其管理职责。三是夯实操作风险管理基础。将操作风险管理渗透到业务的事前、事中、事后等各个环节,根据基层营业机构的特点,制订具体、简明、科学、有效的基层营业机构操作风险管理办法,将支行甚至营业网点均纳入到操作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之中。
(二)不断增强法律意识
首先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构建经营管理过程的法律风险控制机制,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各类被诉案件的发生。二是针对我部诉讼案件多、金额大的实际情况,要强化案件管理,力争数量和涉案金额有明显下降,同时防止发生新的诉讼案件。三是加大对新型法律风险的防范力度。目前,一些新型的操作风险,如泄密、代售基金的误导等涉及负债、中间业务的案件正呈不断上升趋势,这类案件与传统的资产案件相比,银行从原告走向了被告,从赢多输少变成输多赢少,因此,要高度重视此类风险给我部带来的危害,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防范。
(三)加强人才队伍和激励机制建设
一是从员工队伍结构上看,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有实际经验的员工及解决方案比较缺失,因此还应该根据内部人员现况做好相关的培训,通过培训,为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人才保证。二是从激励机制方面讲,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但由于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动态地介入整个管理过程,体系的运作效果大打折扣。为此,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为防范操作风险提供支持和保障。
(四)以人为本,培育有效的内控文化
内控文化首先是一种氛围,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均可以通过自身的言行来营造这种氛围,使所有人都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使所有人都了解自己在内控中的地位和职责,并全心全意认真履行。其次,内控文化是一种道德评价,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形成一种道德评价标准,形成一个健康的管理理念,促使员工恪守诚信原则并高效诚实地工作,推动经营管理良性发展。(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王吉恒,王春峰.基于收入模型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量化研究[J].商业研究,2010(4).
[2]宋懿.赵琳.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J].齐鲁珠坛,2010.(3).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4]宋懿,赵琳.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对策分析[J].齐鲁珠坛,2010,(3)
【关键词】财务风险管理;问题;建议措施
1.综述
1.1财务风险
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中,实际财务收益与目标财务发生了脱离,企业经济损失可能性发生。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财务风险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分析产生风险的原因,探索风险控制的方法,有效防范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发生导致企业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发展,企业财务风险必须实现优化管理。
1.2财务风险成因
第一,因企业战略目标定位偏差而诱发财务风险。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应该基于公司的总体控制能力和现有综合资源的配套支持,要考虑企业现有的人力、财力、对所进入行业的认知程度等多种因素,量力而行,否则,将会加大企业的财务风险。
第二,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内控失效而诱发财务风险。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而独特的系统,目前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建立了,财务监督制度的执行也打折扣,如缺乏对资产损失的责任追究制度,对财务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第三,因债务比例过高而诱发的财务风险。企业资本结构中债务比例过高导致企业无法偿还到期债务,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这种过高的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到期要偿还高额的债务本金,在企业经营状况比较差的情况下还会导致企业资不抵债。
第四,因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而产生财务风险。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较差、变现能力不强而缺少足够的现金,这将使潜在财务风险变成现实财务风险,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
第五,因企业的财务决策失误导致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由于企业财务决策不科学、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并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由此增加了企业静态财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产生。
2.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造成企业财务风险偏高
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比较普遍,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管理目标就很难实现,企业股权融资过高和低股利政策,与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报酬管理是不符合的,企业成本过高,企业财务风险就偏高。另外财务风险管理中,高风险高收入之间是成正比例的,但是一旦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企业过于追求财务杠杆带来的收益,就会加大企业负债率,这样资金和负债比例失衡的资本结构不合理,债权人就会追加风险溢价,企业定期支付利息和固定费用就会随之增加,企业投资者因为风险的增大,其报酬收益增加,企业股票和债券等其他方式的融资成本提高,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的加大,必将带来财务风险的加大。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起步比较晚,许多配套制度不健全,使得许多企业投资者主要看重股票波动收益而不是资本利得。对于企业的经营收益主要通过送股或者配股来完成,这隐藏了企业财务的内在风险。
2.2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缺失,使财务管理风险加大
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包含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方面的规范,有企业内部预算管理制度、投资核算管理制度,企业会计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存货盘库管理制度和材料验收入库管理制度等,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中,这些制度普遍存在不到位,管理制度缺失,企业现金流管理不能按照国家有关管理制度进行操作,这就造成资金管理的混乱。而现有的管理制度又不能适应当前财务管理的需要,财务管理制度过于陈旧,不能对当前财务管理活动起到监督和规范作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因流程缺乏制度保证,产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2.3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财务风险缺乏预警机制
我国目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意识单薄,企业财务风险预防不够。 特别是领导阶层意识不强。企业高层风险意识强弱,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构的设置状况,管理者风险意识弱的企业不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财务风险管理也缺乏一定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要求专业财务风险管理人员必须是具备高等数学知识、统计知识以及一定的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但是目前这种复合型财务人才还比较少。另外目前财务风险管理还没有一个可以起到指导性的理论来引导企业风险管理。企业财务风险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影响巨大。
3.改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3.1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减少财务管理风险
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状况和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状况密切相关,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必须以减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为根本考虑前提,企业融资过程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选择最佳的资本结构,并确保筹集资金顺利运行。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带来的风险比较大,特别是我国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十分严重,改革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资本结构的好转,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长久稳定的发展,使资本结构趋于合理化,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资本和负债之间的调整,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化,确立合理的资本负债比,预防财务风险发生。
3.2优化财务控制机制, 加强活动风险管理
财务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管控体系,既是降低企业财务风险的核心,也是强化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风险点,并施以恰当方法降低风险。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要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高风险区域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发现已经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要善于转嫁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渗透到企业控制的全过程。设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
3.3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过程控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体系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是一个体系,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就是要完善企业财务风险识别、 企业财务风险评估,企业财务风险预防、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等各方面,形成一个严密的体系。企业财务风险就是财务不确定,一个全面和综合考虑的观察视觉,有助于企业财务风险识别准确性的提高。简单推测后的确定性财务风险,就需要进行财务风险评估,财务风险评估是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企业财务风险评估必须对财务风险进行等级划分,这样才是合理的评估。分析出财务风险评级结果,对于存在财务风险的项目就要进行有效的财务风险预防,即使以前没有财务风险的项目也可能在新的环境下存在新的财务风险。
4.总结
企业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涉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职工的收入、就业等切身利益,企业的领导和全体员工都应高度重视,各负其责,通过设立机构,完善财务风险内控机制,运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进行监控,以降低和化解财务风险,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科]
【参考文献】
[1]周首华.现代企业财务理论前沿专题[M].辽宁: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一、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公司在日常的财务活动开展过程中,受到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企业财务管理整体目标与预期计划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差异,甚至是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企业公司只要在市场环境下经营,就势必会存在着财务风险问题,对于融资担保公司而言,按照担保公司财务管理中资金运作流程的不同,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主要分为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等几种不同的形式;按照不同财务风险类型的成因,又可以将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分为政策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法律因素带来的财务风险、市场变化造成的财务风险以及内部经营管理风险等几种类型。相比其他企业而言,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除了具有普遍的客观性、全面性、不确定性、共存性以及激励性以外,由于融资担保公司主要是以向借贷机构担保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因此财务风险还具有明显的隐蔽性、爆发性、高风险性以及风险分担困难的特点。
二、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从外部以及内部两方面系统分析造成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出现的原因,其成因如下:
(一)外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融资担保公司受到外部因素影响出现的财务风险主要是源自于所受保企业的风险,在担保过程中,由于具有连带清偿责任,因此所担保公司如果由于经营困难出现了违约,就必须由担保公司偿债,因而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问题。外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问题,产生的根源来自于担保公司财务风险识别管理不当,对于受保公司的财务报表真实性审核不全面,抵押物价值评估不当或者是业务操作不规范等造成的。
(二)内部因素造成的财务风险
内部因素造成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问题,主要是融资担保公司自身财务管理等造成的。如果融资担保公司为了实现自身规模扩展,不合理的对外筹集资金用于投资,或者是挪用客户资金造成资金链断裂等,一旦资金回收困难,则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三、融资担保公司财务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一)强化对受保企业财务风险传递的防范
作为融资担保公司而言,防范财务风险,重要的工作就是应该在源头控制源自于受保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传递。首先,应该加强对受保公司的前期调查,尤其是对受保公司财务状况的审查以及财务风险问题的整体评价分析,对于会计报表应该全面审视是否存在粉饰报表的问题,并加强对受保公司资产负债表以及利润表的全面分析,在对受保公司的经营状况以及盈利能力进行全面分析以后进行决策。其次,在确定担保以后,应该加强对受保公司的财务风险控制,尤其是对受保公司的资金流向进行跟踪,并定期与受保公司进行业务咨询,及时发现财务工问题并进行提醒作出风险预警,以控制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
(二)提高融资担保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能力
风险控制管理的基本流程就是风险识别、评价与控制。因此,融资担保公司应该强化对风险的识别评价与控制能力。在风险的识别评价方面,重点是关注自身代偿能力情况与经营效率状况,以控制风险为基础来开展业务,并通过对公司自身的财务指标分析,发现经营管理中潜在的风险问题。在风险的应对上,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担保项目或者是担保期限实现风险分散,可以采用内部补偿或者是外部补偿进行风险补偿,也可以通过反担保、与银行共担风险、建立再担保体系等方式进行风险的转移,通过这些措施提高融资担保公司对财务风险的应对控制能力,避免由于财务风险问题造成过大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对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监管
对于融资担保公司的财务风险防范,除了采取主动的防范管理措施以外,还应该加强对财务风险的监管,通过强化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来规避风险问题。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应该重点加强对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并加强对投资项目的跟踪管理,确保各项业务工作运作都在标准规范的框架范围内。同时借助内部审计管理,对融资担保公司全面开展管理审计、项目审计以及风险控制审计,督促公司内部自觉强化对风险的识别、分析与控制,进而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四、结束语
关键词:建筑施工;项目管理;风险管理
建筑施工企业从工程项目投标到竣工全过程都会出现各种风险,有些风险是可以预见的,有些风险属于政策性的,世界各国建筑行业都比较重视风险管理。而建筑管理中的风险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不是都可以预见的,这就容易造成工程损失。风险发生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是人为因素或者环境因素等。施工企业中存在的最大风险是安全风险,然后是技术风险,另外还有资金风险以及管理风险等。当建筑企业对项目的期望值较高时一般都会对进行风险评析。而部分企业不太重视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导致企业进入风险环境后,由于准备不充分,无法有效控制风险。所以要加强企业在施工管理中的能力就必须加强风险管理能力,笔者对此进行分析如下。
一、施工企业风险管理缺陷分析
虽然现今我国的施工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其认识及管理方法、经验仍属于初级阶段,还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仍比较弱。
首先,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不完善。在很多施工企业中并未建立健全良好的风险管理信息收集系统,而没有灵通准确的信息辅助,就无法提前发现风险信息,正确的识别风险,科学的分析数据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策略和有针对行的风险响应。如在招投标项目管理中,对市场情况调研总结分析不全面,对潜在的投标客户判断失误,导致中标质量不高,存在较大风险隐患。又比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信息收集不完善,在对其可能的突发事件进行处理时缺乏充足的数据分析资料,风险承担能力比较低,致使企业管理效率降低,导致一些决策性失误,造成企业损失。
其次,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其实我国的很多施工企业的管理者风险意识薄弱,其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及其在企业防御风险中的重要性认识并不足,虽然其也会采取一些防御措施,但是其有效率可以忽略不计。方面进行了一些预防措施,其对整体工程的风险管理规划系统并未有深刻研究,所以在措施实施方面存在着很多方面的缺陷,亟待我们去分析、学习,研究其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等,以更好的把握风险管理,形成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系统,使其能够成为企业项目管理中真正发挥作用。
最后,我国的风险管理系统尚不完善。我国的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风险管理的地位并未准确定位,其在项目管理中并未有专业的部门和专业人员进行风险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所以其系统构建时具有很大问题,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风险管理的发展,致使风险来临时防御能力低,造成企业项目管理目标效果不佳。
二、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在建筑企业的项目管理中,处处存在风险,其原因多种,需要我们不断的观察,进行准确的识别和分析,并且树立强烈的风险和风险管理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减少风险的发生的概率。而不能杜绝的风险,也要确定其主次矛盾,找到合理、科学的风险防范措施,采用合理方案转移风险。例如对难以控制的风险,向保险公司投保是风险转移的一种措施。
首先,对内部合同的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在建筑施工项目中,合同签订是非常重要的事项,但是一些人在制定合同条款内容时疏漏、遗漏等不同的失误,所以在合同签订时,必须在确认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且能够很好的保证自己的利益。其实,在建筑企业项目的风险管理中,风险责任是双方支付的,签订合同时能够很好的将二者合为一体,共同分担责任内容。另外,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者要能够正确的识别风险,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分析,采取风险规避、减轻、自留、转移或组合等风险对策,以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而对于劳务方面,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更加谨慎,把双方的责、权、利都能够划分清楚。同时,在建筑施工项目的管理中,材料和设备的采购也是一个重点,其在合同签订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其价格、产地、质量、包装等,以便更好的防范风险发生,减少其对企业管理的影响。
其次,要建立健全外部约束体系,并严格执行。如今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的整体制度虽然还不是很完善,但是基本趋势已定,所以在风险管理时一定要严格遵守既有的制度规定,这样才能够更好的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防范更多意外的发生。如在常见的招投标阶段,我国已经制定了完善的保证金制度,对此严格遵守和执行,能够有效避免风险出现。
第三,要充分发挥企业优势,首先可以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制度,以准确的信息资料为基础,科学的分析风险发生的几率,避免其产生。同时,要制定一个独立评估信息系统,以便在企业招投标中,能够准确的做出选择,以免损害公司利益。施工企业要完善、创新管理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使企业发展具有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使项目施工更能够安全、健康、有序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止风险发生。
最后,对风险信息必须进行动态化管理。风险存在于建筑项目的全部过程,对风险及时跟踪,出现风险化动向时,一定要加强管理和监控,使其变动能够及时传于风险管理者。如:在双方的合同手续签订前期,对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制定出完善的风险管理策略,尤其是在招投标时,一定要以书面合同的形式签订,以减少风险的影响。
三、结语
施工建筑是如今新经济时代中最为关注的行业之一,其市场竞争非常激烈,这同样也改变了建筑施工项目以往的高收益状态,而建筑全面要求及其风险程度的升高,其利润收益相对降低,但是仍有其较大的经济利益空间。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者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不仅要专业的组织能力,还要有优秀、全面的管理能力以及完善的地域风险的能力。其实施工建筑项目的风险是可以避免和转化的,关键取决于管理者的对风险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在进行大量的资料分析后,能够抓住主要矛盾,使风险降到最低,就是很好的风险管理表现。
参考文献:
[1]杨海涛.建筑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8):103.
[2]宋琦忠 建筑施工过程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 2010(20):76~77.
[3]黄树戌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风险管理研究[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2010(10):39
[4]周纲.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2010(18):179~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