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学综合与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 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20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135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他特别强调教学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综合与实践活动教学已经应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但是尽管一线教师对它有了一定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如内容选择无从下手、活动组织力不从心、教学重心有失偏颇等不少问题,因此,设计综合与实践教学活动时要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
2001年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并于2011年进行了修订。它是进行教学改革的依据,是指导教材编写、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数学教育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课程标准》较《大纲》新增加了综合和实践领域。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设计与研究课题研究目标一是摸索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二是通过研究引导教师形成理论扎实、教风朴实、严谨有效的课堂教学风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形成本校数学课堂教学特色。三是在研究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用意识,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精神。
教师在课前设计时,要认真研读教材,搜集资料,注重学生的知识储备,明晰训练重点,同时,在学生明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设计活动环节,放手不是不管,而是在关键方向上把握。
一、创境导入,激情引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创设与学生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环境。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着眼于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确定起跑线》时,先用课件播放了这样一段视频:“学校要开运动会了,六年级五个班选出的5名运动员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参加跑步比赛,运动员们谁先跑完自己的跑道一圈谁就获胜。”教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都说这样不公平。一段视频,创设最佳数学情境,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
二、改编内容,突出时效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然而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现行的小数教材很多地方还经常出现很久之前的统计信息,内容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当今最具时代特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很难及时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时效性。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学生生活和现代科技,改变传统的教材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比如,在教小学数学《简单的统计》时,事先我用手机、数码相机拍摄了一些当今最鲜活的教学素材,然后将所拍的图片或视频存入电脑的“共享资料包”里。上课时,我打开“共享资料包”,一幅幅动静结合的画面、身临其境的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让他们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大发。
三、动手操作,感悟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让学生亲自去感受、体验、探索、实践,使数学课堂教学获得生机。
比如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察物体》时,教师先用课件出示若干大小一样的小正方体,然后让不同的学生随意拖曳,搭出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然后让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每个立体图形,再将从正面、上面、左面将看到的图形画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保障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作用。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学生的兴趣高涨,这比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要好得多。还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运动》中,要求教师利用七巧板教会学生理解图形的平移、旋转等现象。教师可让学生在一体机上通过移一移、转一转的方式尝试变换图形,将七巧板平移到相应位置,最终让学生知道平移和旋转是图形运动的两种主要方式,这两种运动方式只改变其位置,不会改变图形大小,从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寓教于乐,培养能力
一、提高理论认识,准确定位
“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不是在其它领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识,而是强调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整体性。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问题解决的对象,通过自己(独立地或是伙伴合作的)探索性的活动,包括操作实践、合作探究、预测假设、共享交流、尝试修正等一系列主体性的活动,来主动构建数学知识。”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它的目的是提供给学生一块自由活动的天地,让他们去自主地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让他们自主地选择处理问题的策略,解决问题的程序,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生活中数学的意义。它的设立有助于转变教师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等知识观,接受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要正确认识这一板块设置的意义和作用,熟悉每个年级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掌握“实践与综合应用”这样一种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二、统筹安排,着眼全书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做”的课程,而不是“教”的课程,以活动为主要方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做”、“调查”、“实验”、“探究”、“思考”、“测量”、“制作”等一系列的活动,发现问题,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它具有实践性,又具有综合性,它既是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概率与统计的综合,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数学素养的综合;既是数学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又是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如与语文、美术、科学、道德、社会等内容整合在一起。在活动中,学生综合运用自主、探究、合作、实践、交流等学习方式为主,通过活动改变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它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其数学的综合素质。
为达成教学目标,每册的数学教材中,都安排了一定课时的“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学内容,完成这些内容有的需要的时间长,有的需要的时间短;有的可以在校内完成,有的则必须在校外完成。所以,要完成每学期的“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学任务,教师必须在学期初,根据全册教学内容,对全学期内容进行统筹安排,拟订整个学期的活动计划。这样,才能在开展每项活动时,师生做好活动的各个方面准备,才能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科学处理教学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教材为线索,遵循教材提供的思路,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适当进行挖掘和拓展。事实上,即使以专题形式呈现的内容,教材也只是提供了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给教师留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教师要有主动处理教材的意识。
实践活动的内容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结合所学内容开展实践活动。这样的内容有书本上提供的,也有师生自行设计的。另一类是结合教材的内容,从学生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有目的地收集和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使数学活动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时在日常生活得到应用和验证。这种活动一般经历的时间较长,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需要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查找资料等工作,课中进行合作研究探索,课后还要反思或再深化研究。
教师还可以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力求将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
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档次
在实践活动中,操作实验、自主探索是必要的活动方式,教师应当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推理、利用数学方法和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要有目的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的操作手脑合一,不能仅停留在低层次的活动操作上,努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档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合与实践”的综合性特点
综合性体现为三个领域的综合 对比新旧课标,从原来的“实践与综合应用”变为“综合与实践”,即将“综合”提前。由此,标准对小学阶段这一领域的教材做了全面分析,侧重理解课程的综合性特点。例如:五年级《粉刷围墙》这一课的教材,从“面积的计算、常见量的使用及统计表中信息的获取”这一实践活动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进行了综合运用,将其他三个领域的知识综合运用于一次实践活动中。
综合性体现为“四基”的综合 数学教学回归教育原点就是落实“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例如:一年级下册《摆一摆想一想》,让学生在数位顺序表上用2个表示不同的数,再用3个表示不同的数,用4个、5个……分别表示不同的数,直到最后不用摆,直接说出用9个表示不同的数。学生们在摆和想的实践过程中,既巩固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又建立了不同数位的位值概念,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落实了知识的技能,积累了活动经验,获得了有序思考的方法。
综合性体现在“课程”的综合 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不仅综合了数学学科其他三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四基”的综合运用于实践,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多学科课程的综合性。例如:三年级《设计校园》一课,距离学生正式学习比例尺知识还很遥远,所以学生就需要用到美术学科的知识进行设计。“综合与实践”课程打破了原有的学科本位思想,建立了新的教学观、知识观,具有明显的课程综合性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综合学习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与实践”的实践性特点
多种感官的协调 “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制订是体验和积累。学生在体验与积累时,借助的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而首先就是学生多种感官积极的、充分的、自主的参与实践活动。例如:二年级上册的《看一看、摆一摆》,学生在用小棒摆图形的过程中,用眼观察角的变化,动手摆、操作、测量、画图,动脑思考,用流,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多种感知途径获得学习体验。这样的教学过程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体验,也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积累,更是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实践。
实践方法和步骤的明确 组织学生活动容易造成失控低效的局面。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实践的方法和步骤尤为重要。简单地说,实践分四个步骤进行:一看、二想、三做、四思。例如:在教学《制作年历》这一活动课时,就要^察生活中的年历是什么样的;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思考、研究“制作年历”的步骤;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年历;通过小组互评进行教学反思,促使活动经验进一步积累。杜威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通过教学中明确步骤的实施,学生在“经验唤醒――合作思考――实践操作――反思提升”的实践过程体验和发展。
小组合作方式的与众不同 常规的课堂教学主要是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开展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而在实践领域,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更为特殊、复杂。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粉刷围墙》时,笔者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合作,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粉刷围墙的工程实施方案,明确小组人员的分工。在分工实施的过程中,调查外墙涂料的组员遇到了现实问题,如何根据涂料的规格、价钱、耐用期等选择既经济又实用的涂料呢?对此,我们开展了第二次小组合作研究。在这个领域的教学中,笔者对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关注度要更高,跟踪指导更及时,遇到问题随时进行合作学习,切实提高在“综合与实践”这一领域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综合与实践”的问题性特点
教学的组织环节中,以“问题”贯穿始终是“综合与实践”教学的最大特点。“综合与实践”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载体,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更容易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综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多种多样。小学阶段24节综合实践课,蕴含了24个活动主题。我们对这24个问题的呈现方式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问题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主题式,如摆一摆、拼一拼,主要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现数学规律;二是情境式,如小小商店,主要是在商店中体会购物的方法,从而感受元、角、分的换算;三是游戏,如一年级在数学游戏中运用1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组成等知识。
“综合与实践”是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体,以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激发创造潜能为目标的学习活动。它既注重综合,也注重实践。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学会“数学地思考”,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条理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概括化,而这便促进了数学素养的形成和实践智慧的生成。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贴近生活
数学的理论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样也要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小学数学活动课上,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他们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它是一种主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新颖有趣的数学活动课,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小学生探索的意识,进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
一、数学实践活动内容贴近生活
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少,生活经验不足,若是在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活动课上设计的活动偏离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更难以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设计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熟悉的活动中获取并运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比如,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生活中的轴对称”实践活动,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他们先进行自我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交流并分享自己的答案,并将其进行汇总整理,最后再与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学生经过汇总综合后,得到了多种答案,像:蝴蝶、蜻蜓、脸谱、交通标志、倒影、奥运五环、叶子等。他们通过自己思考,开发了智力;小组讨论的实施,使学生充分发散了思维,培养了其思维的创造性;将答案进行汇总综合,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对数学充满亲切感,进而在数学学习中变得乐学、好学,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数学实践活动形式多样
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活动主要是小学生参与并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在数学课堂中,他们的收获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就可以将活动地点选在小学生热衷的室外,激发小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其发挥主体地位,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
如,在学习“周长与面积”后,我带学生去公园进行了实地观察与测量。学生先通过自己的观察确定花圃的形状,然后跟其他同学合作,一起测量长与宽,有的小花圃学生就能直接量出其周长。小学生在户外都玩得很尽兴,他们在娱乐中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从而有助于学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并在实际的动手操作中培养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道路上又推进了一步。
由于课外活动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如,要保证小学生的安全等问题,所以教学中的大部分的实践活动还是在课堂进行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来组织实践活动课,通过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斗志与决心,进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使自己的数学能力水平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数学实践活动操作弹性
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活动的时间不容易把握,既要立足于课堂知识,充分利用课堂,但又不能局限于课堂。
例如,将班级学生分成两队,模拟夏令营活动,其中一队有20人,另一队有25人,老师和班长带队,每辆车能坐28人,需要几辆车?到了旅游景点,需要买门票,其中儿童票每张5元,成人票每张8元,需要多少钱?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学会了计算用车用钱,使他们的学习兴趣高涨,在课下也会自主组织进行活动,从而使数学实践活动的操作时间充满弹性。另外,我们也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到实际生活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积极探索实践,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将其解决。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数学本身的魅力,在应用于实践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神奇美妙。
四、数学实践活动评价多元化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学中的主要理念,按照这个教学理论,我们在进行评价时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其进行多元化的综合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程度,交流的积极主动性,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新颖性等。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学互评,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对于综合评价较高的同学给予表扬,授予一定的奖励,并鼓励其他同学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也能榜上有名。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并回顾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回顾自己的参与历程,并从中感悟自己的成长,肯定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不断的成长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并能自发地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从而在实践中学习。
总之,要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对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应用活动课进行新颖有效的设计,设计一些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实践活动,设计多种实践活动的形式与方法,充分激发小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与热情,并对小学生的表现实行多元化的综合评价,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学英语 综合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一、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
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到现在,取得长足进步,对老师的教学观念有极大冲击,对学生的学习思维也有极多挑战和激活。老师愿意更多地思考:如何落实课标要求,如何让学生参与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体现课标中确定的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从总体看,小学英语实践活动现状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步子小,胆子小。
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多数老师的英语实践活动课只是英语教学形式上的一种改进,从属于英语教学方法,只是为完成某节课而采取一些零碎教学方法组合体,小学英语实践活动课远远没有成为一个独立平台。
2.形式单一、老套。
从目前很多小学英语综合实践课例看,英语综合实践课恰恰不综合,而是统一课堂教学,整齐划一,精准地完成教学环节;更多的是老师教给学生,学生被设计好,一步步按老师设计的意图完成教学活动:let’s say.let’s read.let’s chant.let’s sing.listen and repeat ...这些活动看似在实践,但只是机械性地重复练习,学生的自主性不明显。小学英语综合实践课其实被抽空了,只剩下“英语教学”的形式。
3.实践活动的核心目标还是应试。
多数英语综合实践课只是在各种吸引眼球的教学“花招”下,再次强化训练应试技能,是和英语实践应用时不搭界的“虚拟时空”。等到用时,不是方恨少,是太多、太杂、太假,学生很难自动提取知识并自如应用。
4.在组织操作上缺乏连续性、延续性。
学校大班化教学,让很多活动的组织管理存在较多困难;没有系统教材,只靠教师个体偶尔的灵光一现、偶尔的精彩表演;基本教学设施、教具严重缺乏……这些种种限制使得小学英语实践活动课还没有独立出来,仍依附于英语课堂教学。因此,小学英语实践活动缺乏连续性,对学科和学生没有持续性影响。
5.缺少心理学指导。
由于小学英语老师受传统教育习惯影响,因此更注重英语专业技能学习和教学方法使用,心理学意义、方法较少掌握,也很难应用于外语实践指导。大家多是简单模仿一些教学方法和形式,一提起激趣,就想到TPR,游戏,唱,跳,chant,对学生身体、肢体的活动设计较多,怕课堂冷清不好看,把课堂弄得很丰富、很热闹。这种教育活动有时会成为反科学、反心理学,谈不上系统化,益处不明显。
二、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策略
目前小学英语实践活动还处于较尴尬的境地,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英语实践活动应该勇敢大步向前发展,走出一片宽广天地。
1.小学英语实践活动需走向系列化、主题化、校本化。
在教材改革推动下,各个学校都在推行教材校本化,开发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小学英语实践活动应顺应潮流,提升到校本课程层次,让更多学生受益,让更多英语老师展示个人潜力。同时,英语学习是连续、往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小学英语实践课要把活动主题化、系列化、长期化、有计划、有步骤地整体安排,避免浅尝辄止,蜻蜓点水,浪费人力、物力和资源。可策划出中、长、短期三级活动主题、系列,定期推行。例如:小学低段,可确定英文字母、儿歌、日常会话、颜色、数字等不同类型主题,高年级段可设置经典剧、情景剧、英文歌曲、动漫电影欣赏等主题,分年级、学月、学期、推出系列实践活动。
2.抓学科交叉点,走跨界,混搭风格。
课标指出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应有利于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与联系,以促进学生的认识和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因此,小学英语综合实践课必须体现“综合”和“实践”性,很自然地与其他学科有交叉、跨界。比如:学number,很自然会联系到数学学科;学colour,肯定会涉及美术课上的色彩搭配。所以,小学英语综合实践课一定要展示出“与性俱来”混搭时尚气息,这能很好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3.注重基础性,忌急功近利,宜看长远效应。
作为一线教师,我注重学生的读、背、写,专注让学生识记字、词、句。但说到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应让眼睛离开教材,看远点。教材要求的词、句自有分级目标约束,我们应把实践课当成学生打基础的教育,学科性可适当淡化,突出综合性。目的是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基础,维护他们自然的心理发育过程,锻炼孩子基本的生理机能,让他们身心正常发展,不过度开发,也不过度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