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档案管理的指导思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实体安全为主信息安全为辅的后端保护思想主要是指在电子文件产生初期,照搬传统档案保护理论和实践的模式应对电子文件安全的思想,其出发点是围绕实体安全需要指导和实施电子文件安全管理。
1.1后端保护思想产生的根源
20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电子文件应用的初期,主要应用于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业务中,电子文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纸质文件的副本,所以电子文件安全还不是文档工作的重点,即使开始关注电子文件安全,也是在文档分离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因而对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照搬传统档案保护的安全管理思想也是顺理成章的。
1.2后端保护思想在实践中的表现
后端保护思想的核心是以文件实体材料的安全为主要保护对象,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实行了一种权宜之计的“双套制”管理模式,即采取一式两样的方式,纸质版文件一套,电子版文件脱机备份一套。试图通过这种“双保险”的方式既保障文件内容的安全,又保留电子文件的特性。与此配套国家相继出台了《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3967-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行业标准《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DA/T15-1995)、《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下文简称《规范》)等标准,从这些标准内容可以清晰的反映出电子文件的安全管理是被放在传统保护框架内进行的。如《规范》中的“7.1归档要求文件形成部门或信息管理部门应定期把经过鉴定符合归档条件的电子文件向档案部门移交,并按档案管理要求的格式将其存储到符合保管期限要求的脱机载体上。”“8.1归档电子文件的整理按DA/T22规定的要求进行,8.2归档电子文件以件为单位整理”等,这些规定集中体现了对电子文件的管理是按照《规范》中所指的DA/T22,即《归档文件整理规则》(DA/T22—2000)来实施。虽然在《规范》中的第3条对电子文件的术语和定义做了规定和说明,关注到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不同特性,但管理方法上并没有实质性的调整。
1.3后端保护思想产生的影响
传统档案管理思想的束缚和固有管理模式的惯性使电子文件管理初期形态存在诸多问题,给电子文件全面的安全管理埋下很多隐患,主要表现在:在管理理念上,夸大了电子文件的不安全性对电子档案代替纸质档案持怀疑甚至是否定态度,阻碍了对电子文件安全性问题的积极探索;在管理实践上,“‘双套制’的存在为电子文件(档案)取得信任设了一道难过的坎。”也给档案管理带来不少新的问题和挑战。诸如电子文件的流失、制作及保管成本的大幅度增加、电子文件方便利用优势的丧失等等。2008年的一个调查显示“在机构大量生成和使用电子文件的前提下,有73.5%机构认为电子文件不可以代替文件独立行使文件的职能”,这种情况至今没有太大改观。由于实体安全为主信息安全为辅的后端保护思想,不是从电子文件本身特性出发量身定制,因而它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子文件安全管理问题。所以,突破传统观念藩篱,建立符合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成为继续探索的方向。
2前端控制与全程保护的风险管理思想阶段
任何新事物本质的发现,都需要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过程。电子文件这一新形态文件的出现,同样需要逐步了解和认识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最初的几年,档案学界和业界对电子文件安全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摸索,基本上廓清了电子文件与纸质等传统文件(档案)的不同,为找到真正适合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指导思想和恰当的实践方式提供了指引。由此我国的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进入了实体安全与信息安全并重的风险管理思想阶段。
2.1信息安全是表征电子文件安全性的核心指标
透过对电子文件产生和管理环境特点的研究,可知电子文件与传统纸质文件相区别的基本特征有两个:一是计算机系统是电子文件生成和管理的必要环境;二是电子文件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存储。这两个基本特征应该成为探寻电子文件安全管理指导思想的出发点和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重点。计算机系统是信息技术的核心产品,它具有升级换代快,个性化强(不同的用户可按需定制软硬件系统,造成格式多样,信息不兼容等问题),安全漏洞高科技化(操作系统、信息流转通道中存在后门、黑客、病毒等恶意破坏和窃取信息的操纵者等多种风险)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生存在其中的电子文件形态多样且更新淘汰快,可操作性强,信息安全问题更加隐秘复杂,难以控制。照搬传统档案单一策略的后端的实体保护难以应对电子文件在生成和管理环境中面临的安全问题,只有将安全管理扩展到文件生命周期的全过程中,通过全程保护才能满足电子文件安全的需要。笔者认为上文提到的《规范》中已经界定了有关电子文件特性的内容,可为探求电子文件安全本质问题提供指导。《规范》中术语部分有三个重要概念的界定,即“真实性(authenticity)指对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完整性(integrity)指电子文件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和元数据等无缺损;有效性(util-ity)指电子文件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这三个术语揭示了电子文件生成环境和管理环境基本特性的内涵,为确定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目标提供了方向。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三个指标的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将电子文件生成系统的安全、文件信息内容及流转过程中的安全、存储载体的安全等纳入到一个完整管理系统中进行全程动态监控和管理。所以,用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指标表征的信息安全是电子文件安全的核心指标。
2.2前端控制全程保护对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电子文件的产生使得人们更有必要以比过去大得多的热情关注文件运动的整体性,更积极的把文件‘从生到死’从头到尾的整个运动过程全面而系统地管理起来。”国际档案理事会也指出:“电子文件管理工作范围的第一项原则是‘档案馆应参与产生和保管具有档案价值文件的电子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以便文件真实可靠,且适合保存。’”由此出发,国际档案理事会1997年颁发的《电子文件管理指南》把电子文件生命周期描述为概念阶段、形成阶段和维护阶段。这种有别于传统文件生命周期的描述是充分考虑了电子文件的特性,因而是符合电子文件运动规律的。电子文件生命周期的概念(或曰设计)阶段是至关重要的,它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电子文件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有效监控和各种管理功能的实现。文档部门互相协作,科学指导是对概念阶段质量把控,满足生命周期全程保护需求的重要保障。具体做法是:在电子文件管理系统方案设计时文档部门要本着充分贯彻既瞻前又顾后的全局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管理系统具备为电子文件的生成、系统运行的过程控制和升级换代的日常维护等一切生命过程提供安全保障的功能。实际上,无论对纸质文件(档案)的保护还是电子文件(档案)安全管理,前端控制和全程保护都是必需的。根据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可知,所有形态的文件与档案都是同一内容的不同价值形态,所以只有保障文件(档案)从制作形成到寿命终结的每一个阶段的持续保护,才能最大限度的保护文件(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2.3风险管理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中的引入
前端控制全程保护与风险管理的理念高度契合,二者都是从防患于未然的角度来实施安全管理。风险管理作为安全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安全管理指导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安全实践方式。用风险管理的思路来研究和管理电子文件主要是通过防止不良后果的发生或减轻风险事故的危害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在档案界有关电子文件风险管理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主要是冯惠玲带领的课题组出版的《电子文件风险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该成果系统的阐释了电子文件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对策。该成果指出:电子文件风险是指“电子文件质量缺损及其引发其他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可能产生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负面差异”,通过对电子文件风险的识别、成因的分析、风险的评估等系统的规划,有效监控风险,应对风险,使电子文件更加安全。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中最能体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的设计,二是对“元数据”功能的研究和管理。有关电子文件管理系统功能设计在本文2.2已做了阐述,主要是通过前端控制来贯彻风险管理的思想。至于对“元数据”功能的研究和管理问题,档案界经历了一个从忽视到重视的过程。元数据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元数据”是电子文件身份和内容的证明和封装,也可以表达为“元数据加上文件内容就构成了有证据作用的文件”。我国自电子文件产生以来,元数据的管理是比较最薄弱的环节。无论是“双套制”,还是专门的文档管理系统,一直存在“元数据”功能的残缺和管理缺位的问题,这也是长期以来电子文件的安全性和档案性不被信赖的重要原因。因而在电子文件安全管理过程中坚持贯彻风险管理思想的指导和实践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应用风险管理指导思想比较明确和有成效的实践是电子文件备份制度的建立和推广。2009年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馆工作会议上提出:“为确保国家档案安全,各级国家档案馆要通过建立异地备份库等形式,对本级重要档案及电子文件实行异地备份,对重要的电子文件还要实行异质备份,确保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确保档案信息资源的绝对安全。”同时要求这项工作要在2012年底前完成。备份的方式有两种模式可供选择:一种是主要针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电子文件,通过建立专有网站或是开发应用软件对重要文件进行集中保存和统一备份;另一种是馆际互备,这是目前选择备份的主要方式。据统计,截止到2012年全国已有47对副省级市以上国家档案馆达成协议,互为档案异地备份馆。此外浙江省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本省情况,在2013年颁发了《浙江省档案登记备份工作规范》(浙档发〔2013〕23号),包含了传统和电子文件所有档案的备份工作要求,把风险管理贯穿到所有形态档案管理过程中。国家档案局在2012年颁发了《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开始推进电子档案的集中保管。电子档案移交的前提是电子文件必须完整安全的归档,所以随着该办法的实施,对电子文件安全性全面认识和科学管理将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前端控制全程保护的风险管理指导思想的贯彻也将更加有效。
3纳入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安全管理思想阶段
网络时代,乃至扑面而来的大数据时代,信息安全已不断上升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范围的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复杂,日益严峻,从国家整体和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的信息安全战略成为当今信息安全管理指导思想的主流。国家战略的目的是从国家意志的高度出发,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安全问题,制定国家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不断增强国家安全保障能力。电子文件是国家信息安全的核心资源,为了维护国家整体信息安全,寻求宏观层面的政策、标准等管理力量的支持,将电子文件安全管理纳入到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进行顶层设计和指导变得日益重要。
3.1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思想的提出及其内涵
随着电子文件实践的深入,各种安全管理问题陆续展现。世界范围内对电子文件管理共性的认识和管理策略不断趋于一致,特别是一些信息化整体水平较高的国家,经历了由分布式管理到集中式管理的探索过程,在21世纪最初几年“纷纷以战略动议、政策引导、标准规范等形式提出体现国家意志和利益的重大举措,”进入“以顶层设计带动总体规划,以国家战略带动全面发展”的时期。我国在2006年以冯惠玲为代表的理论界率先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和实施我国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战略已经迫在眉睫。”随后她带领团队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其成果集中体现在《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一书中。“电子文件管理国家战略,就是从国家层面和战略视角对电子文件管理全局性、基本性、长期性问题所进行的目标定位、统筹规划和基本制度安排。是一个国家对电子文件管理工作的基本态度和总体思路,其表现是法规、政策、标准、规划、项目等体现国家意志、带有全局性的关于电子文件管理的国家行为。”由于我国实行的文档分离管理模式,以及各自为政的电子文件分散管理现状等,使得电子文件失真失控,信息孤岛等问题严重。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引入系统论思想,将顶层设计思想应用于电子文件安全管理中,“摒弃单一部门,单一技术方法的做法,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认识电子文件安全的重要性,协同多部门多途径维护档案的安全,”构建起基于立体的档案保护环境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
3.2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推进电子文件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实现的途径主要从技术、国家政策、标准规范等几个方面进行推进。
3.2.1技术层面的国家战略。信息安全关系到国家重大安全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掌握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主动权的发达国家,成为垄断和控制发展中国家信息安全的最大威胁者。美国微软公司对全球电脑操作系统的掌控,以及不断爆出的信息窃密事件,诸如斯诺登事件等,不断敲响信息安全的警钟。信息安全领域中高科技的窃密手段无孔不入,上到国家,下至个人,无处不在的第三只眼睛的窥探,隐私难保,安全岌岌可危。主动进行风险监控、防范是必要的,但更有效的办法是推动国家信息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从国家安全的高度考虑,国家已开始建设‘自主、安全、可控的IT系统’,把信息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确保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电子文件的管理对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安全问题也是最为突出的。我国在2009年4月9日成立了版式联盟,该联盟由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发起,联合我国版式技术应用领域产品与服务的制造者、使用者、政府和中介组织版式技术等部门,对广泛涉及档案管理、数字出版、数字办公、数字印刷、信息等领域的信息进行统一规范,为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长期可读性提供良好的技术环境。
3.2.2政策层面的国家战略。政策以其权威性、导向性、探索性、灵活性的特点可以为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供引导和支持。我国政策层面的国家战略指导思想主要包括国家层面的五年规划、信息行业的发展规划、文档部门的发展规划等自上而下编制和推行的宏观层面上的方针政策。2000年后我国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2003年国家“两办”颁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了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并确立了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工作目标。同时将等级保护、风险评估、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作为我国信息安全保障过程中的四个重要环节。与电子文件信息安全密切相关的国家标准对电子文件安全管理有着更直接的指导价值。文档部门对这些标准的解读与应用要重点的关注和研究。据统计,信息行业“在1995-2008年期间的信息安全国家标准共83项。”并且在这期间更新标准高达60%。由此可见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对信息安全是非常重视的,对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跟进也比较及时,这为电子文件安全管理标准的研制和推广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近年来国家档案局也开始重视顶层政策的设计,不断向国家安全战略靠拢,最为显著的成果是在2010年5月12日,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档案安全事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思想’,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要树立‘安全问题人人有责’的思想,与建立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和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利用体系相呼应,建立起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国家信息安全战略是一个系统大工程,关系到体制、技术、法规等多层面的设计和协调,在推进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将是复杂多样的,因而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层面要关照到所有的信息领域,真正做到统筹兼顾,确保推行的实效,信息资源(包括产生、流转、保存等)行业也要肩负起国家安全职责,为建立起强大的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水务局;档案管理;档案管理科学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已经成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重要课题。水务局作为我国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门,其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局的行政管理效率和管理体制的与时俱进。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助于提高全局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我党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对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务局要在该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因此本文在深刻了解档案管理和档案管理科学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提高水务局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并着重探讨了提高水务局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一、档案管理及档案管理科学化的内涵
探讨提高水务局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必须首先分析档案管理和档案管理科学化的理论内涵。档案管理指档案管理是指以各类型档案实体与档案信息为基本对象,对其进行统一管理并利用档案信息为各档案信息使用方提供必要服务支持的工作,就其本质来说,它是一项管理性、服务性和政治性的工作。档案管理工作的好坏是衡量一个部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档案管理科学化指的是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要在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和不断向前推进,并且要有科学制度保障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推进,最大限度地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
1.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水务局顺应时展的必然要求
我党历来重视坚持与时俱进,水务局的档案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顺应时展的要求,目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重要,直接影响着部门决策的制定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且目前水务局面临着越来越重的档案管理任务,为了进一步促进水务局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其档案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必须要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同时由于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当今时代已经是信息全球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载体、渠道和样式,给档案的收集、馆藏、应用及传播等都带来了深刻变革。信息技术给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管理模式和新的机遇,档案工作系统化、数字化、网络化以成为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但是信息化也为档案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如何从技术上提高档案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如何保证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都是水务局需要面对的挑战。水务局必须要站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与时俱进,不断用新的信息技术改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对档案的有效管理。
2.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推动水务局档案管理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目前水务局档案管理工作在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努力下已经取得良好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首先,缺乏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指导档案管理工作;其次,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档案还需要用电子档案的形式储存,目前水务局的电子档案管的电子信息档案只占全局档案的53%,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电子档案馆的建设;最后,档案管理人员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例如水务局目前还有40%以上的员工还不能完全熟练操作信息化档案管理。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水务局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档案管理顺利进行的必然要求。
三、提高水务局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
1. 树立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创建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
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是实现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指导思想,是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系统化、科学化、先进化的基础。档案管理工作要在先进的档案管理理念指导下开展。与此同时水务局要创建科学的档案管理机制,这是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和制度上的保证。水务局需要构建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档案管理机,并且完善档案管理工作责任制,重视发挥档案工作的作用。具体到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工作者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整个档案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
2. 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档案工作不断进步、 提高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水务局需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的投入,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础设备建设,要运用现代电子计算机,提升档案的电子化、自动化水平,并建立计算机档案管理系统,完善电子档案,建立电子档案室。 应用现代通讯技术,实现档案信息传递网络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对档案信息的有效控制。在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出来加强硬件设备之外还要加强系统建设,建议职工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档案管理数据库的建设。总之,水务局需要通过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档案管理工作具体还是由档案管理人员来进行操作的,因此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制约着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档案管理工作需要一批高素质、现代化的档案管理人才,并且由于档案管理向信息化、科学化的发展和档案管理本身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这些都给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水务局档案管理人员在新形势下必须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水务局可以聘请档案管理方面的专家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根据档案工作者的部门不同、能力不同,提高培训的系统性、针对性和专业性。并以现代化的技术要求为标准,注重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使他们能够更好适应与档案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引进档案管理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为档案管理注入新鲜的血液,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四、结语
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是水务局在新形势下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水务局的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直接关系到全局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使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有助于全局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本文在深刻了解档案管理和档案管理科学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提高水务局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必要性,并着重探讨了提高水务局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选择。希望本文的研究对于水务局以及其他部门、单位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肖秋惠. 档案管理概论[M].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档案整理人员,也只对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行简单粗糙的整理、装订,在他们眼中,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很重要,只要有人简单的操作两下就行,不需要投入太多的精力。第二,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计算机网络技术没有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发挥其重要作用。管理制度的缺失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一些重要的文件不能够被很好的保存归档,从医疗信息的收集到信息的归档这一过程,存在很多漏洞,也致使很大一部分重要的医疗信息丢失或者失实。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规范化对策
上文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问题进行了相关分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档案意识。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可以组织相关的培训,采取多种方式对档案管理知识进行普及。并且对相关医务人员的医疗信息填写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根据抽查结果设置一定的奖惩制度。第二,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实践为指导,完善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如档案的收集、档案的归档、档案的保管等等,进而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使其更加规范化。第三,创新档案管理念,认识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为了今后档案的开发利用而服务。树立以利用、服务为中心的指导思想。第四,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在硬件方面,配备专门的档案管理房,并在档案管理房内安防防盗、防火、防潮等设备。此外,鼓励一些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档案室、阅览室以及办公室“三分开”。
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意义
一、制定科学的指导思想
做好婚姻登记档案管理,实现现代化管理水平,首先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因为档案具有数量大、内容繁杂、隐私性强的特点,特别是婚姻登记档案,所以,婚姻登记档案管理的各项工作要进行集中管理。对于档案的移交,必须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合法的程序,包括档案移交的时间、步骤、范围等。我国对婚姻登记档案的移交的时间规定是,处于乡镇级别的婚姻登记部门,每年的三月份之前,必须把登记档案移交给县级部门;处于县级以上的婚姻登记部门必须在每年的三月份完成档案归档,然后把档案以合法程序移交给相关部门;保存了五到十年之后,婚姻登记档案必须要移交给相同级别的国家档案部门。在移交的过程中,还要认真的检查各种文件、办理好各种手续,确保移交的合法;要仔细核对档案的信息,确保档案的齐全和安全,防止档案的丢失。
二、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
婚姻登记档案,除了有一般档案的特点,还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婚姻登记档案首先具有法定性,因为婚姻登记涉及到行政执法行为,婚姻登记的主体、登记的程序、登记的记录都必须符合《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婚姻登记档案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有法律的保护,不可随意更改。婚姻登记档案还具有保密性,一般的档案也有这个特点,但是婚姻登记档案的保密性更加重要,因为档案涉及到登记人的直接利益,登记的内容还包括登记人呢的姓名、年龄、住址、身份证号等隐私信息,一旦泄露,会出现很严重的麻烦。基于婚姻登记档案的这两点性质,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必须有完善的制度规定,管理工作要按一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还要对婚姻登记部门以外的相关人员和部门机构作出明确的规定,各种程序都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不得泄露档案信息,更不能有损登记人的合法权益。
三、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21世纪的一个重大标志,信息技术已经在很多领域应用,并发挥了很大的优势,取得了重大的效益。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管理已经从传统的书面档案向电子档案发展,在婚姻登记档案的管理中,也要注意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因为婚姻登记档案管理涉及到很多机构和很多部门,包括婚姻登记机构、司法机构、公安机关等,婚姻档案信息在各个机构应该有所备份,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这项工作变得简单、方便,实现相关机构和部门之间的联网,使档案信息在需要的时候顺利获取,防止减少骗婚、重婚违法现象的出现。网络管理档案信息,比人工操作更为准确、更有效率。将现代信息技术管理与人工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形成更为完善和先进的管理手段。
四、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档案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高。因为婚姻登记档案具有保密性,这就特别要求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不得为了个人利益随意查询登记当事人的信息,更不能为了非法利益故意泄露登记当事人的信息,要保证自己的管理工作和工作行为符合道德要求、职业规则和法律的规定。二是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为了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必须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科学知识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要求管理人员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和业务能力,还可能阻止业务能力交流会,让管理人员交流工作经验,彼此学习,共同进步。
五、保证管理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关键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策略
在新时期,强化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由于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持续性和完整性特点,所以需要采取系统化的管理措施。其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主要凸显在以先进技术代替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从而保证人事档案管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有效提升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
一、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
目前,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较深,所以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认识不全面,缺乏有力的组织领导,常常造成人事档案丢失现象严重。同时,部分人事档案资料均以纸张形式的原件或者复印件进行管理,这样在经过时间的洗礼之后,导致档案资料的部分字迹无法辨认,制约了人事档案后期的开发利用。其中,因为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特殊性,所以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较高的档案管理技能,而当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难以灵活处理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影响了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一)创新信息化档案管理理念。在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便需要积极树立信息化档案管理工作理念,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策略,促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逐步朝着数字化、现代化和质量化的方向发展。其中,在单位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该始终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敢于创新,与时俱进,切实解决好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
(二)强化人事档案信息基础建设。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需要强化人事档案信息基础建设。首先,应该创建良好的人事档案库房保存环境,为人事电子档案的保存和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其中,在建设新的档案库房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新的建设标准,合理引进信息化设备。合理改造已建成的人事档案管理库房,对于纸质档案管理库房应该严格满足温度和湿度控制条件,创设良好的人事档案管理环境;对于信息化档案资料的管理库房,应该切实完善网络中心机房、服务器、电子档案库房,完善信息化档案资料的防静电设备和防磁设施,有效提升人事档案资料的管理技术,从根本上防止人事档案信息泄露;针对已经建设完成且投入使用的纸质档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区分保存,综合考虑做好库房的功能型结构改造,从而保障人事档案资料管理的合理性。其次,网络环境是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条件,所以我们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布置网络,提升设备共享率,从源头上消除人事档案的安全隐患。
(三)实现动态化档案管理机制。目前,虽然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要求,但也并未禁锢在固定的模式中,明确规定人事档案资料应该全面反映单位内部组织的综合情况和动态变化历程。因此,在新时期单位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构建动态化的档案管理机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平台同步更新人事档案资料,从而保证人事档案资料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单位发展情况。其中,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积极整理详尽的档案原始资料,并创建专属档案管理内容,全面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关注力度,从而推动人事档案管理资料不断更新,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在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便需要全面提升人事档案管理职业能力。其中,一方面应该提升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道德素质。不断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督力度,有效增强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逐步构建以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和严格管理的观念,合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法规,从而保证人事档案内容的全面性、正确性,切忌借助权利查阅人事档案内容;另一方面,应该逐步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通过指导工作人员定期不定期参与人事档案管理培训工作,或者安排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到附近单位进行学习,积极引入先进的档案管理方法,指导工作人员学习网络化管理理论知识,全面了解网络化管理技术和手段,有效提升新时期人事档案管理效率。只有通过采取上述几项措施,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发挥人事档案资料的利用价值。
三、结论
总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人事档案管理今后发展的重要趋势。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化、复杂化且耗时较长的工作,所以需要创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强化人事档案信息基础建设、实现动态化档案管理机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浅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6(8):153-153.
[2]王萍.探索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建设路径[J].卷宗,201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