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科研经费; 管理体制; 运行机制
近年来,国家投入的科技经费总量不断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2008年的4 616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11年的8 610亿元人民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1.54%提高到1.83%,总量居世界第3位(孙自法,2012)。随着科研经费总量的不断增长,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已严重制约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建立适应科学研究发展规律、激发活力、相对灵活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及管理现状
(一)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及结构
高校科研经费按照来源渠道大体分为两类: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指列入国家、地方政府科技发展计划,并由政府财政直接拨付资助的科研经费;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相关科技计划资助的科研项目经费等。横向科研经费指承接国外企业或国内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项目经费。以2009年为例,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经费收入为276亿元,其中纵向科研经费占62.83%(高杰等,2011),这说明高校目前科研经费收入是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
以某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十一五”期间国家拨款来源结构为例,其中科技部主管项目占纵向科研项目的19%,其他各部委项目占41%,基金类项目占23%,军工项目占3%,省级类科研项目占14%。各部委拨款占纵向科研项目的60%。可以看出,国家科研经费拨款管理体制是采用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重大科研经费拨款都是通过国家各部委立项、审批、下拨,经费管理实行财政部及主管各部委双重管理。
(二)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
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多采取科研管理部门、学院、财务部门分工协作,共同管理科研经费的管理模式。科研管理部门主要负责科研项目立项、合同、项目实施、验收的组织管理;学院负责对本单位科研经费的组织管理及监管;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核算的组织管理。
科研经费一般采用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实施“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单独记账、专款专用”管理体制。财务部门对科研经费的核算基本实现了精细化管理,所有科研项目可按照不同的预算分类,分项控制,分项核算。科研经费核算既可按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要求的会计科目分类核算,也可按照不同主管部门项目预算支出分类的要求进行预算明细核算,实现了所有科研项目核算信息公开、透明,教师通过校园网可及时查询项目收支结余情况,实现了财务核算、查询信息最大化,满足了不同管理者的需要。
(三)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机制及控制机制
为保证科研项目经费安全合理使用,高等学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经济责任机制及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机制。如:项目负责人经费印鉴备案机制、经费支出报账审批机制、预算审核机制、固定资产验收审核机制、资产处置报废审核机制、科研经费外拨审核机制、银行卡支付劳务费的发放机制、招标采购及合同管理的运行机制等。完善的运行机制及控制机制的建立,有效地控制和防范了财务风险。
以某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的合同管理、招标采购管理为例,该校制定了《招标采购管理办法》和《合同管理实施细则》,对合同管理实行统一授权、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各单位未经学校授权,不得对外签订各种合同协议。科研管理部门只负责学校组织科研收入的协作合同及预算中明确的外协经费合同的签订。科研经费支出所涉及合同全部由学校招标与采购管理中心签订。财务部门设立重大项目资金管理科室,负责对采购招标、合同签订等工作的财务监督,严格控制无合同、超范围、提前支付等现象的发生。合同签订、合同审核归口管理、分工负责,有效防范了由合同引发的各种经济纠纷,有效控制了商业贿赂,防范了资金支付的财务风险。
二、目前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管理办法过多,执行难度大
国家对纵向科研经费的管理,财政部、科技部等主管部门针对不同的科研项目出台了不同的管理办法,目前执行的管理办法有近20项,如:《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等。不同的科研项目经费,有不同的管理办法,执行较为混乱。以某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为例,2011年末有科研项目6 000多项,有的教师同时承担几个不同类型的科研项目,科研人员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去了解不同的政策标准、不同的预算编制方法、不同的科研报表;财务审核报账人员也要区分不同的项目执行不同的政策标准、不同的预算分类等。这种制度体系,给项目承担单位及承担教师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二)政策规定多年不调整,严重脱离实际
高等学校目前执行的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大多是2002―2007年间出台的,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是2002年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是2006年的。近年来,科学研究飞速发展,经费总量大幅增加,市场经济的发展更是变幻莫测,但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费用开支标准多年不变,已严重脱离实际,很难适应快速发展的科研事业以及市场经济。如:2006年现仍在执行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规定,专家咨询费开支标准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500―8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300―500元/人・天,会期超过两天的第三天起咨询费标准300―400元/人・天、200―300元/人・天。在当时,这个标准可能很适合,但目前专家咨询费远远高于这个标准。为支付高额的专家咨询费,承担科研项目的教师只能虚报经济业务,造成科研经费列支不真实、虚构经济业务等现象的发生。再如:目前纵向科研项目编制预算都要求遵循《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313号)中规定的开支标准,这一标准是国家2006年出台的,其中伙食补助50元/天,公杂费补助30元/天。近年来,国内物价飞涨,这一标准远不能补偿教师出差的费用开支,特别是野外实习、野外考察,条件极其艰苦,偏低的补助标准甚至影响到教师出差野外搞科研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科研水平的提升。
(三)政府管理权力过大,层次过多,限制过死
科研项目从立项到经费预算的审批、调整都需要政府管理部门的批准。政府对科研经费管理层次过多,限制过死,项目承担单位难以及时灵活应对。以国家地球探测计划项目为例,政府对项目经费管理的层级是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科学院(项目办)――学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预算的审核、调整需层层上报,项目大额招标采购,项目办需派人参加。这种层级管理的体制造成科研工作效率极低,经费执行速度慢,影响科研工作进程。有关管理办法规定,预算调整按照立项预算审批程序上报,但目前上报的纵向科研项目预算调整方案从未得到过批复,相关规定形同一纸空文,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法执行。在现实工作中,重大项目从执行到结束需三年左右时间,因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三年前上报的预算与实际执行会有很大差别,但学校管理层基本没有决策权。由于调整预算批复难度大,所以教师只能自己想办法,以虚假经济业务处理。另外,项目结束后形成的资金结余要按原渠道返还的规定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很多教师申请纵向科研项目就是为了评定职称。2011年财政部、科技部出台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政策有些调整,其中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费如需调整,课题负责人提出申请,由课题承担单位审批,但设备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预算一般不予调增。笔者认为此政策简政放权还不够,此办法也仅限于科技部管理的项目,其他纵向科研项目的预算调整审批权还是没有下放。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科研经费预算及预算执行也应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所变化,另外市场经济物价水平、先进的技术装备等也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所以科研经费预算调整程序应力求方便快捷。
(四)基本科研业务费比例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管理不科学
高校科研经费按性质可分为:机构投入即国家重点实验室经费投入、竞争性项目投入、稳定性基本科研经费投入。国家重点实验室每年可获得国家投入的基本运行费、开放运行费、设备费。竞争性项目经费靠教师申报争取,所以每年收入很不稳定。稳定性基本科研业务费是高校可自主安排的为数不多的科研经费,但其收入比例太少。以2011年教育部所属高校为例,基本科研经费仅占科研经费总额的4.9%。稳定性科研收入一方面是经费比例小;另一方面是资金支付纳入国库集中支付体系,按照零余额支付,年末学校未支付的额度全部返回财政,年初返还。近年来,财政部等主管部门采取各种措施,狠抓预算执行工作,加大了对零余额专项经费拨款预算执行进度的监督检查,建立了预算执行与下年预算拨款挂钩的制度。财政部、教育部分别下发了《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中央教科文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财教〔2009〕8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行部属高校预算与预算执行挂钩办法的通知》(教财厅〔2011〕1号),文件规定“年底财政拨款结转资金大于当年预算的,全额扣减已下达的第二年预算控制数;年底财政拨款结转资金小于当年预算但大于当年预算70%(含70%)的,扣减已下达的第二年预算控制数的70%”。教师争取科研经费很不容易,都担心经费被收缴上去,为实现预算执行进度,年末突击花钱现象极为普遍,这也是造成虚假经济业务的一个原因。科研经费有很多特性,将高校基本科研经费纳入零余额财政支付体系,不符合科学研究发展的规律性。
三、完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建议
(一)减少政府管理层次,管理重心下移
在国家科研经费管理层级中,高等学校处于项目实施及经费管理的第一线,他们对科研经费管理的自身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最了解,政府应扩大高等学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权限,把政府部门过多的权力下放到一线的管理单位,充分发挥基层管理单位的作用,调动管理潜能,提高工作效率。政府应通过法律、责任、诚信、利益的管理理念引导科技管理,提高管理效益;通过统一的法规制度、预算管理控制、信用卡支付、第三方中介机构的审计等手段,从对科研经费的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如:预算审批后,在预算额度内支付劳务费、专家酬金等开支标准应由市场决定。科技创新需要充满活力的人才聘用机制、开放机制,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应准许科研经费短期聘用高级人才,为科学研究建立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增加稳定性科研经费拨款,纳入单位基本账户管理
科学研究是探索未知,不断发现、不断探索的过程,需要有稳定的、连续的科研经费作支撑。稳定性科研经费为教师自由探索科学研究提供了保障,是教师的种子基金,是教师承接大项目的储备资金。大多数年轻教师对外很难争取到科研项目,要靠学校稳定的基本科研经费给予扶持,为争取大项目做前期准备。稳定性科研经费的拨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在高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应加大稳定性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另外,稳定性科研经费应纳入单位基本账户管理,允许有一定的沉淀资金,政策应体现稳定、宽松、灵活的特性。
(三)加大对科研人员的激励政策,合理分摊成本
国家现行的科研管理办法,大多规定对课题组成员中有工资收入的人员不准许列支人员性费用。高校科研人员的业绩津贴多为高校自筹经费奖励科研人员,但无法列支在科研成本中,导致了科研经费挤占教育事业费的现象。为完成科研项目,科研人员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每一项科研成果都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和智慧,科研成本中应体现其价值。科研人员是承担科研任务的主体责任人,国家在制定科研管理政策上,要充分认识到他们在科学研究以及成果转化中的核心作用,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将责任与利益有机结合,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员激励机制。
(四)落实科研管理单位法人责任,构建多层次经济责任体系
全面落实科研管理单位法人及各岗位负责人经济责任是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制定责任制时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责任制内容要全面,要涵盖单位经济活动的各环节、各层次的全部内容;二是岗位范围要全面,要建立各层次、各部门负责人以及科研项目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制,形成从上到下各层次、各岗位的经济责任体系。三是要建立经济管理的监督体系,明确各部门负责人及科研项目负责人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职责权限,使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监督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各负其责。
(五)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稽核和外部监督检查机制
财务部门应设立专门的岗位对会计凭证进行事后稽核审查,及时提出财务风险预警。由于财务报账审核地点分散、岗位多,每个审核人员对财务政策的掌握有偏差,了解的报账信息也有其局限性,很难发现问题。同一报账内容就每个个体来说是合理的,但集中到一起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如某大学在外部财务审计检查中发现,某科研项目报销了大量的汽油费,多笔报销累计达几十万元,经审计核查为科研人员虚报科研经费套取现金。类似的现象,内部稽核人员如能及早发现并进行预警提示,就会防止科研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稽核人员可掌握财务核算全部信息,以其独特的视角,观察分析财务管理中存在的财务风险,特别是对日常消耗品的报销,如超出一定量及时提出预警审查。在加强内部稽核审查的同时,政府参与引入第三方即中介机构监管机制,在项目执行中期或项目验收期,实施对项目审计检查,促进和规范科研单位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 孙自法.中国去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8 610亿 居世界第三[EB/OL].http:///gn/2012
/05-02/3860102.shtml,2012-05-02.
[2] 高杰,曲绍卫,杨绮雯.当前教育部直属高校投资来源结构及增长态势分析[J].江苏高教,2011(2):40-41.
[3] 财政部,科技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S].财教〔2006〕159号,2006-09-30.
[关键词]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现状;科研事业发展;科研经费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8-0053-02
随着国家对科研工作的大力支持、医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日益重视,科研经费的规模也日益庞大起来。随之,医院不断加强了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建立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才能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才能促进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
1 目前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现状
科研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导致科研项目的管理、科研经费的使用,都出现了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1.1 科研项目的资料不共享,管理混乱
(1)目前,北京地区医院及研究所的科研课题项目名义上由其科研部门管理,但是实际上课题的申报工作却由不同部门去做,如:“优秀人才”类课题由党委办公室申报,“首发基金”由人事部门申报,“科研类”课题由科研处申报。在课题项目申报成功后各部门也未能到科研管理部门留档,只有资金到位后才通知科研部门,造成课题项目的预算书、任务书等资料不全面,科研课题项目管理无法展开。
(2)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的立项、申报、结题验收、向上级单位汇报等工作,忽视了对项目经费的使用范围、使用情况、使用进度的管理。财务部门负责项目经费的会计核算,监督课题经费支出的合法性,掌握课题经费的使用进度。但因不能掌握课题经费的具体预算分配方案,而不能有效的控制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缺乏对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管理指标、结题时间的综合管理和有效监督。
1.2 科研经费的管理不规范,管理办法不明确
(1)医院科研项目负责人在课题项目进行中,只注重课题任务的完成程度,而忽视了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对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不是很清楚,导致在课题结题审计时才发现经费使用率低或经费使用不当。如:在项目任务书申报时并无测试费预算,却发生了付基因芯片测试费的情况。又如:劳务费使用不合规,存在课题组人员领取劳务费的现象。这与《北京市科技项目经费使用办法》中“第九条 项目(课题)经费支出范围(九)劳务费的规定不相符。
(2)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审核控制不严格,经费用途是否与科研课题有关,是否符合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科研处与财务处均缺乏有效监督与控制,导致有的课题项目负责人负责多个课题,为了结题或者课题检查,多个课题经费集中在某一个课题突击支出,致使科研经费支出无序随意。而在医院医疗成本支出中又包含课题研究中使用的水、电、仪器设备等科研成本,无法按实际理清,从而增大医院公用成本支出。
(3)医院现阶段课题结题后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种是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结题后继续使用剩余经费,报销与该课题无关费用。第二种是该课题经费长年挂账,我院在课题清查中发现有13个科研项目三年以上未有收支,余额累计几十万余元,未及时进行清理。造成课题结题,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的现象。
2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事业发展重中之重的工作 现在,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许多北京负有科研任务的医院及相关研究所的关注。为了促进医院的经济发展,保证医院科研事业的展开,提高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就必须要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2.1 完善医院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制定明确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医院要把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好,就要按照国家有关科研管理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建立一个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课题经费根据经费来源分为国家级、省级、局级、所级、横向合作课题,这些课题经费虽有各自的经费管理办法,但我们应根据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来定制出适应于本单位课题经费管理办法和内控制度,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分配方法、经费的开支范围、经费的使用情况以及结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同时,还应明确医院科研、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2.2 建立科研管理信息平台,实现科研管理的有效共享
现在,我们进入了一个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医院应根据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实现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及时沟通与反馈信息,实现科研管理的有效共享。有利于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使用进度的掌握,有利于财务部门及时掌握课题经费的预算方案,使科研经费由事后控制转化为事中控制。有利于课题负责人随时查看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和结余情况,有效地实现了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的传递与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2.3 强化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提高预算执行控制力
加强项目课题预算管理工作,使项目预算经费科学化,合理化。在科研项目立项时医院领导负责指导、科研部门负责审核项目、财务部门负责课题预算编制,这样可以使科研课题经费预算更具有可行性、操作性。在课题实施中财务科定时告知科研处与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预算支出进度,科研处与课题组及时与财务处进行经费问题沟通,实现科研经费的动态管理,在项目课题结束时按照项目课题经费管理规定进行结算。提高科研人员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预算意识,按预算批复支出科研经费,提高预算控制力。
2.4 加强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率 2012年实施新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的中强化科教经费管理,专门设置“科教项目收入”、“科教项目支出”以及“待冲科教基金”科目,明确规定科研项目经费纳入收支管理,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规范化。财务部门严格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规定,认真稽核实施过程中课题经费的支出,根据课题开支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划分项目之间的费用,相互之间不得挪用,对超范围、超预算支出及时与课题负责人、科研处及时沟通调整,做到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共同督促项目经费使用。
2.5 加强科研经费监督和控制,保障科研经费的资金安全 在课题管理中完善内控审计制度,审计处应对科研经费管理和使用进行不定期审计或专项审计。使科研课题经费使用和签订合同与协议全部在监控中,及时发现科研经费使用中的问题,及时纠正违纪违规问题。财务验收是进行课题验收的前提,财务审计是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增强审计制约性和控制力,从而保证课题经费健康运行。
2.6 制定课题结题管理方案,避免出现结题不结账、长期挂账现象 针对医院科研项目在结题后,结余经费的使用不规范以及长期挂账的问题,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制定一个方案来进行处理。有结题审计报告的,要严格按照审计报告中规定的结余经费使用范围和使用额度来使用结余经费。再有就是规定一个结余经费使用期限,如在规定期限内还未使用完,科研部门将按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规定进行收回处理。
2.7 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医院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不是由财务部门来单独完成的,它需要各部门的配合。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科研管理部门需要为财务部门提供课题名称、课题编号、课题负责人、课题经费预算、课题经费来源及金额等相关资料,协助财务部门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物资部门、药房根据科研管理部门提供的课题编号设立课题库,以便财务部门在做出入库时能清晰地与医院大账分别进行核算。课题负责人需要在按合同约定如期完成科研项目的同时,严格按照有关财经法规的要求,合理使用科研经费。设立专人负责课题经费的报账工作,建立经费使用登记本,随时与财务部门进行核对,确保课题经费不会超支。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课题负责人以及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医院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不断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不断摸索新的管理方法,才能使医院科研经费的使用更合理化、才能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才能使医院的科研事业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审计视角;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均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在这样的发展大背景之下,各行各业也都快速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通过科研项目来开展实践教学已经成为诸多高校开展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选择。伴随着科研活动的活跃度增加,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也成为高校需要正视的问题,完善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透明度并提高经费使用收益,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概述
目前来看,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日益注重科研项目的开展,自2006年以来,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总额不断增多,而科研经费的来源往往有以下几种:国家政策支持、地方政府提供、企业赞助。地方政府或是企业给予高校科研项目支持,由高校对企业或地方给予人才支持,这便是“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的雏形。高校科研项目离不了经费的支持,但是科研经费在申报和使用的过程中,重申报、轻成果,重多报、轻管理等现象较为普遍的存在,这对于科研项目的顺利开展和高效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对高校科研项目经费引入审计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
2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融入审计的意义
2.1以监督促进科研经费效益发挥
在高校的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引入审计工作可以将监督管理的关口前移至科研经费的预算、收支等过程中,同时可以将审计工作与高校的财务收支、内部控制等层面的审计工作有效融合,并结合高校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进行跟踪和监督,这对于及时发现科研项目经费使用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预警,提高资金的使用安全和使用效益,通过监督来促进科研经费的使用严格按照预算来执行,这将有利于促进和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促进科研经费发挥出应有的效益。
2.2以审查预防高校腐败
在高校开展科研项目的过程中,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开展审计,实施对重大的科研课题或者大额度科研项目资金使用全过程的跟踪审计,对于杜绝科研经费使用中的假公济私等行为有着重要意义。在高校开展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一些工作者借工作之便从中谋私,若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融入审计,则能更好地监督、检查经费的使用,避免腐败行为的发生,全面加快高校的精神文明、经济文明建设进程。
2.3以审计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高校对于科研项目往往实行“课题制”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赋予课题负责人支配课题项目经费和相关资源的权力,高校作为项目的依托单位,则负有对项目进行管理、会计核算和监督等责任,审计作为高校进行日常活动的重要监督手段,对于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经费使用也起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并对于大额度的经费使用有合理性审查义务,可有效强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使得科研项目经费得到合理、高效利用,为资金使用效益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审计背景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3.1缺乏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想要强化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往往需要完善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作保障。但是目前来看,高校的科研体制正处于不断变革的时期,其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经费所适用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往往不同,不同渠道来源的科研经费也适用不同的管理办法、核算办法,这种区分导致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得不到统一,经费管理情况复杂、混乱。另外,高校的科研经费主要由教育部门和财政部门分管,两个部门对于高校的科研经M的使用和管理也缺乏一个明确的指导管理制度,在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实际中,多参照教育事业的财务制度来进行核算,但是与两大部门的具体要求又不甚一致,因此给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矛盾。
3.2科研经费预算与实际支出偏差较大
在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实际工作当中,还存在着许多科研人员在项目立项时缺乏对经费使用的合理考量和分析,便仓促作出了项目经费预算,而财务机构对于经费预算的制定参与度不高,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预算的制定不科学、不合理,而项目获得立项之后,在开展科研活动之时便发现预算与实际工作需要往往对不上,导致了实际支出与项目预算偏差较大。再加上,财务机构对于众多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预算执行情况监督不够,经费使用控制管理职能薄弱,更加导致了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缺乏有效的和监督,这对于科学项目经费的节约使用是极为不利的,若缺乏有效的掌控,甚至会导致科研项目难以顺利进行。
3.3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
对于高校的科研项目来说,结题与结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结题表示该科研项目的研究活动正式结束,结账则代表着项目已通过验收评估,科研项目的经费使用和管理活动也顺利结束。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现象还普遍存在,因为高校对于已经结题的科研项目的收尾工作不够重视,在课题结束之后一直不予进行财务结算,经费的使用情况及结余情况难以得到明晰,至年终进行结算时导致了结余资金的使用不充分,也造成了高校大量的科研项目经费沉淀,难以充分地反映出高校的实际财务状况,有时还会对下一年度该高校的科研项目经费的申请带来不良影响。
3.4审计监督力度不到位
从审计的角度来看,高校的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存在着严重的监督不到位现象,财务监督、审计监督工作力度不够,财务部门仅对科研项目的总经费进行掌控,只要不超支便不会对项目进行精细化的预算控制,而在项目核算中又仅对项目经费的票据进行合法性、合规性审核,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相关性监督不够,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科研项目只要保证总数不超、类别符合便可以自由开支,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同样的,高校的审计部门对于科研经费的审计也缺乏全面监督,并未贯穿到科研经费的使用全过程,也自然难以对经费开支的漏洞及时发现、预警,更遑论对于科研经费使用效益进行分析和调整了。
4审计背景下强化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分析
4.1建立健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体系
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要从思想认识上充分重视科研经费的管理工作,立足科研项目开展实际,建立健全高校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制度体系,明确经费管理部门、监督部门和主要负责人,探索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责任制度,使科研经费从申报到使用,再到结账均有制度可循;针对目前高校的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可由审计监督部门牵头,制定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科研项目开支范围、幅度、审批流程等问题,针对科研项目管理^程中存在的造假、擅自挪用经费等不良行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惩治,避免再次出现类似问题。同时,在高校科研项目立项申报之前,对项目申报负责人进行科研经费预算制定、使用管理等内容培训,提高科研项目工作人员对于项目经费的申报、使用的重视程度,为科研经费的规范、高效使用打好基础。
4.2提高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能力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涉及面较广,高校的科研项目团队作为科研项目的主体之一,不仅肩负着完成科研课题的重任,还需要做好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和执行等工作,为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的利用水平,高校要着力提高科研项目团队的预算制定能力,加强科研项目人员的预算知识的普及和学习,帮助其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预算制定办法,同时,可以探索性地将财务人员对口帮助科研项目进行预算制定工作,参与到项目经费的预算编制工作中来,提高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制定水平。同时,在具体的项目执行过程中,若发生经费使用与预算产生较大偏差时,要建立健全报备制度,要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与相关部门及时沟通联系,必要时可对经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实施全程动态监督策略,有效强化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4.3强化对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审计监督
高校要加强对科研经费的核算管理和监督,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相关财务规章制度,制定科研项目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项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科研项目的结题结账效率,提高对科研项目的结余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同时,探索开展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审计监督,在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切实发挥出审计部门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职能,着重对科研经费的收支情况、成本计算情况、成本结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监督,加强对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性的研究判断,同时加大对违规违纪问题的处罚力度,切实将审计工作引入到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过程中,发挥出审计工作的过程控制优势,提高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效益。
一、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弊病
(一)纵向科研经费管理意识淡薄
科研拨款数量是教育主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评价高校实力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选择高校的参考因素。因此,高校大多已出台优惠政策鼓励职工争取科研拨款。但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高校存在“重申报、轻监督”的现象,科研负责人普遍持有科研经费“私人化”的观念,科研拨款已成为少数科研人员的“零花钱”。
(二)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有待健全
2014年3月14日 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制度从宏观方面对高校的科研经费提出了要求。但就高校而言,如何规范证科研经费合规、合理、有效地使用,这方面的管理制度仍处于空白。
(三)科研经费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对于科研经费管理,高校设有科研处、财务处、资产处及审计处等科研管理部门,分工负责科研项目各阶段管理工作。由于缺乏有效地信息沟通手段和渠道,科研项目信息被分割在各部门,管理者难于及时、动态掌握科研经费的开支情况,从而使违规的经费支出没有被及时发现和制止。
(四)科研经费预算管理有待强化
科研经费预算是根据科研研究计划编制的资金收入与支出方案。高校多数科研负责人不兼备预算编制的专业技能,而高校预算人员往往没有参与预算编制过程,因此科研经费预算常常由科研人员人为、随意编造。加之主管部门对于科研项目立项不看重科研经费预算,更削弱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由于预算方案的粗糙,很难保证科研经费支出与科研经费预算一致。
二、规范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科研经费管理意识
根据《会计法》及相关财经制度,高校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科研负责人对使用的经费负直接责任。因此高校要转变科研经费管理意识,即要重视科研申报,也要重视科研管理。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中介机构要改革对高校评估指标体系,不仅仅以科研金额多少来衡量学校科研水平,还应将科研管理水平、科研经费审计结果等作为评价因素,以避免高校片面追求科研数量。
(二)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在下放科研经费审批权的基础上,要根据主管部门科研资金管理办法制订一套适用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首先,制订科研经费经济责任制度,从制度上明确学校领导、管理部门、科研负责人的职责权限。二是明确科研经费支出范围和标准,特别是强化对会议费、国际交流费、差旅费及外单位协作费的管理。三是制订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在课题结题时同步完成经费结账工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最后,制订科研经费审计办法,将审计结果作为科研课题结题的参考资料,保证科研经费合规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改进科研经费管理手段
高校要利用网络管理平台,有效实现各科研相关管理部门信息的共享,将被动的事后管理变为主动的全程管理,真正实现对科研项目的齐抓共管。在实施网络管理中,要将科研经费预算贯穿整个平台。科研处要将立项科研的预算录入系统;财务处对科研实行项目管理,将预算分解控制到项目中;资产处要结合预算,充分论证科研资产的购置,防止资产浪费与丢失;审计处要以预算为参照监督科研经费,并完成科研审计工作;科研负责人可实时查看经费使用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及执行整改意见建议等等信息,及时改正不合规的行为。
(四)提高科研服务水平
科研管理相关部门不仅要监督好科研项目,还要指导服务科研负责人使用经费。根据国发〔2014〕11号精神,科研经费预算将成为科研立项的参考因素,因此,高校预算人员要主动参与科研经费预算的编制,科研负责人要与预算人员充分沟通,使得编制出的预算更加科学、合规,便于对照执行。再者,要加强科学经费政策的学习,特别是对科研负责人进行培训。科研管理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学习、领会和贯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有效展开科研经费管理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宣传科研管理规定和财经纪律,让科研负责人自觉遵守财务制度,主动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共同把资金用在实处,保证项目如期按计划完成。
【关键词】 科研经费; 信息化管理; 校园网络平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实施和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出现了纵向多层次、横向多元化的新格局,科研经费已经成为高校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其规模也逐渐成为一个大学实力的象征,然而高校目前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迫切需要搭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实现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一、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管理机制落后,信息共享难,造成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上的混乱
目前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基本是由学校科研处、财务处和项目负责人分级管理的机制。科研处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主要管理科研经费预算、大额支出审核、结题决算审核等,并依据国家相关方针政策制定本校的具体管理办法。财务处负责到校经费的财务管理和具体核算,为有科研经费的教师、科研人员建立科研项目经费账号,开设“科研项目经费使用本”,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进行审核。科研经费的课题负责人负责科研经费的申请和预算编制,按相关规定管理和使用项目的到账资金,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的结题事宜。
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科研处只偏重于组织和争取项目并提取管理费,对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收益关注不够;财务处只负责科研经费的入账、使用报销合法合规,并没有参与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课题负责人也不向财务处提供完整的项目资料与信息,客观上存在“管项目的不管钱”“管钱的不管项目”“管预算的不管开支”“管决算的不管预算”等现象。由于科研经费涉及部门多,沟通协调难,细化管理更难,由此造成了科研经费管理的人为割裂,部门间缺乏系统的配合、协调和沟通,科研项目的预算信息、进展信息和财务开支信息在校内各部门之间未能做到及时、全面共享,容易造成经费使用和管理的混乱。
(二)管理制度不健全,高校对科研经费的认识在不同层面上存在误区,使得科研项目开支与预算背离
科研经费按经费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学校内部科研经费与校外科研经费。高校内部科研经费是指学校财务预算安排的科研项目经费、科研启动费和科研配套费等;校外科研经费按取得的渠道不同可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主要是指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包括国家、省、市的科技部门、教育部门、政府决策咨询机构、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等下拨的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承接校外企事业单位科研项目,由企事业单位拨给的科研经费。与此相应,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划分为纵向课题、横向课题和校级课题三类。核算经费支出时,横向课题和校级课题执行学校的管理办法,纵向课题同时遵循该类课题上级相关管理规定。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各项管理办法定性内容多,量化指标少,哪些费用能报,哪些费用不能报,哪些费用能报多少,都很难把握。
在这样的管理制度下,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课题负责人在预算中拟定的预算项目可能与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相应的经费统计口径不一致,致使科研项目开支与最初的科研项目预算相背离。
(三)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科研经费挤占教育经费和其他经费
高校的科研与教学是很难分开的,大部分高校在科研经费到账后,只提取少量科研管理费,不提取资源使用费,科研活动占用学校资源所产生的房屋使用费、水电费、实验设备折旧费、科研人员工资福利等均未列入科研支出,挤占了本就捉襟见肘的教育事业费。部分高校在相关科研项目上给予科研配套费支持重点学科和课题的研究,但相关支出未进入该科研项目成本中;部分科研项目负责人同时还负责大量教育经费和其他经费支出审批权,致使科研成本转嫁到教育经费及其他经费中。
由于科研经费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往往使得科研人员产生错误认识――学校已经就相关课题经费提取了管理费,那剩余的科研经费就是自己的了,课题负责人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而科研管理部门也认为提取的科研管理费是本部门的“创收”,并未用来弥补科研工作所挤占的学校教育事业费支出,这就进一步助长了“科研经费属于个人”的错误认识。财务人员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明知不是很合理但又合乎相关科研、财务管理制度的开支只能放行,否则将会背上“妨碍教学与科研事业发展”的罪名。
(四)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信息平台,科研资源共享难,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落后
由于课题负责人对自己负责的课题拥有独立的经费使用审批权,但对其他课题经费的使用情况又不了解,往往个人认为需要购置什么资产,预算中有就去购置,有时该资产可能其他科研项目也曾购置且使用完毕,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不同课题之间资产无法调配使用,造成同样资产重复购置,浪费了可以共享的资源。
二、科研经费推行信息化管理的设想
针对科研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完善科研资产管理平台,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一)借助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大力推进科研经费管理信息化
目前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管理需要,科研信息化管理必须借助数字化校园网络平台的建设,建立科研管理、财务、院系部门、课题负责人互联互通一体化的科研管理系统。通过共享的信息管理网络平台,连接财务、课题管理、审计和课题负责人等相关职能部门,将与科研有关的各项业务实现网络化管理,形成一个动态监督管理体系。首先由科研处将科研项目名称、项目性质、项目完成期限、项目预算、项目组成员、项目协作单位、项目合同经费、项目所在院系等科研信息录入课题负责人名下。财务部门负责将收到的每笔收入、发生的每笔支出明细录入到每个课题中,对合同需要预算管理和控制的项目,财务部门通过预算信息进行额度控制,通过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实现科研经费相关信息与财务的对接,对接后财务处能够实时获取每个项目的相关情况,从源头上规范科研经费的管理。项目负责人可以在网络上看到自己的科研经费使用情况及结余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各职能部门通过信息平台可及时快速获取准确的科研项目信息,实现科研管理由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和事中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
(二)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大力宣传科研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科研管理制度体系
我国目前对科研经费管理没有一套统一的管理制度,高校在科研经费使用上各行其是,随意性极大。各高校应根据国家相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符合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财务制度,并不断进行完善。同时科研管理部门应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做好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工作,使学校科研人员熟悉国家、学校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正确认识科研经费的性质,从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程序。同时在科研项目预算时就指定专业财务人员参与预算的制定,使得科研项目预算更加严谨,日后再根据科研项目预算严格控制开支标准,从而避免科研支出中出现随意性,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当然,在科研项目运行的全过程中,充分的信息沟通尤为重要。
(三)完善科研成本核算体系,对科研项目提取科研管理费之外的资源使用费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12月20日联合的《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课题研究费支出预算以课题及子课题为预算对象,预算内容包括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可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及其他研究经费等。其中,人员费是指课题组成员的工资性费用。课题组成员所在单位有事业费拨款的,由所在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支付给课题组成员,并按规定在课题预算的相关科目中列示,不得在国家资助的课题专项经费中重复列支,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间接费用是指为实施课题而发生的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一般包括:支付依托单位课题服务的人员费用和其他行政管理支出,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
高校应完善科研成本核算体系,对科研项目提取除科研管理费之外的资源使用费,同时借助网络平台,明确科研经费成本开支范围、标准,合理分摊课题使用学校资源发生的间接费用,让课题负责人了解资源使用费计提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转变以往的错误认识,进一步明确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科研经费绝非课题负责人个人所有,不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四)相关课题结题后,通过校园网络平台,定期公布可调配使用的资产名录,提高科研资金使用效益
高校应尽可能地完善固定资产、低值资产等相关管理,特别是清算与移交制度。国家有关文件对此有明确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与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统一纳入学校资产管理,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谋取私利,其处置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科研课题结题后,科研负责人应配合高校相关部门做好这些资产的管理、清算以及移交工作。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公布闲置资产名录,供其他科研项目及教育事业部门选择,从而实现科研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S].教财〔2005〕11号,2005.
[2] 刘勇,王茜,关于建立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体系的思考[J].中国科学基金,2008(6).
[3]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规定[S].〔2002〕2号,2002.
[4] 科技部,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执行国家科研经费政策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S].教财〔2011〕12号,2011.
[5] 吴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初探[J].会计之友,20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