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浅谈课堂教学的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因为高中物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思维性,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加强和学生进行互动,这样才可以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进而展开全面、有效的教学。
一、师生互动有效策略
现代教育认为,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与组织者,所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互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信息传输一般均是单向的,只是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缺乏互动,导致整个课堂气氛枯燥、乏味,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要想有效改变这种情况,老师在运用讲授为主教学方式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加强师生互动。在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创设、教学过程展开、练习安排等,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轻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展开合作学习,随时展开师生互动,通过设计讨论、分组等环节,逐渐培养与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这样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测定玻璃砖的折射率”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且进行讨论与猜想,之后组织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测定实验的设计,最后得到相应的结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很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同时,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效率提高
1.从“重教”转变为“重学”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均是以教定学,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只是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完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此形势下,老师讲的内容再好,语言再流畅,没有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考时间,导致学生无法对相关知识予以深入理解。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增加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提供一些消化时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一定要展开“精讲”,给学生提供一些思考时间,并且进行相应的练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在学习“失重”这一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一个小实验的演示,将一个网球用细线悬挂在铁架上,之后用剪刀将细线剪断,让学生对网球下落过程进行观察。之后,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网球为什么会落向地面呢?不同物体下落快慢是否一致呢?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学生可以真实感受一下,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还可以让学生动脑思考,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促进了学生物理成绩的提高。
2.从“重结果”转变为“重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就是老师和学生互动、学生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不仅和老师有关,与学生也有着一定的关系,不仅要重视结果,还要看过程,以往只重视结果,轻视过程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有效提高。所以,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一定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关注结果的同时,重视教学过程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增加学生的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比如,在学习“牛顿第二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向心力”“动能定理”等重要知识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实验过程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对万有引力、向心力、动能定理等知识进行理解与掌握,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
可以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进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不断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一步步地进行思考,不会显得太过突兀,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而言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一定要加强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重视教学有效策略的运用,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在开展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老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明确学习目标,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琪琪.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Abstract: For the students,there are many factors affecting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of English,the students is the learning subject. From learning to use,except by way of teachers,the students themselves of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he study als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Junior English is to improve classroom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optimiz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establish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using a variety of flexible teaching methods and multimedia in teaching,teach students learn how to learn. Teachers play an exemplary role,the creation of a true language cordial environment,and targeted operations hierarchical layout optimization is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classroom teaching.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化;策略
Key words: class teaching;optimization;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1-0154-02
0引言
如何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英语教师探求的目标。但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至今束缚着一些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结构单一,忽视学生学习发展的潜能,少、慢、差、费现象依然存在。要改变这些不良现象,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遵循一定的策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
1师生关系和谐化策略
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增添课堂教学的魅力,营造和谐的学习心理环境;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其学习兴趣、信心和参与意识,促使其智商和情商的同步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良好的关系还易于产生“催化剂”的移情、信任、期待和感染等各种效应。
古人云“爱屋及乌”“亲其师,信其道,乐其道”。课堂教学中教师示范性的言行举止都应包含着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和期待,教师娴熟的教学技能、渊博的学科知识和良好的精神状态都会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和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教师巨大的亲和力和宽容的态度能拉近师生的空间和心理距离,能消除学生的敬畏心理和胆怯感,从而使学生沉浸于和谐氛围中,才能以情激情,以情激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
只有教师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才能使学生尊敬你、信任你,喜欢你所教的这门功课,乐意接受你所传授的知识。作为教师,应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尤其对学习困难学生,不应存在任何偏见。对待他们,教师应充分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善意的点头、友好的微笑,都有可能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教师对他们可适当宽容但不纵容,并尽量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
例如提问时,教师要尽量让他们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学生基本答对时,尽可能多地使用“Good!”“Well done!”“Great!”等给予表扬鼓励。只有当师生双双都处于积极情感状态时,才会产生情感上的“合流”,课堂上才会出现协调、自然、宽松的气氛,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立坚实的心理基础。
2教学方法多样化策略
优化教法是上好课的保障。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北师大胡春洞教授认为:“外语教学首先在教语言,教语言本身,教语言学研究的个性,而不是撇开语言本身去教语言使用,教交际。”教师要优化课堂教学,就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并将外语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系统的观察和不断反思,发现和提出问题,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从而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
例如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可用一个画面、一个问题、一首歌、一个对话或精彩、妙趣横生的导语等多样化开端来导入新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进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带入特定的英语环境中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通过眼看、耳听、口说、动脑等体悟活动,使他们迅速掌握单词,理解课文,提高和发展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教师还可以变换课堂操练方法,采用两人操练、多人角色表演、小游戏、唱歌等多种活动形式,活跃课堂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之中,从而避免课堂教学的单调、枯燥。如教服装类单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服装表演的活动来巩固新单词,课前布置一些学生穿好blouse、shirt、jacket、skirt、dress、coat和sweater,而教师自己也穿好new sweater,把学生当演员,把讲台当舞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角色中去。从而在师生互动交流中,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因此教师应依据中学生心理特点,结合英语学科特点,采用“活动教学”、“真实性教学”、“愉快教学”和“情境教学”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和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智力。
3多媒体辅助设计教学策略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影合相统一的特点,能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科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能明显的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没有母语的学习环境,无疑使多媒体成为了最佳的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能为学生提供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情景,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教初一下册Unit29 “shopping”时,教师就可先通过多媒体呈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可爱的玩具,各式各样的故事书,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What would you like to buy from the shop?”引发学生强烈的购买欲和求知欲,以情趣助学,此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也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是进行新知学习的最佳时机。类似seeing a doctor,asking the way 等交际功能明显的语言项目都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演示。
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趣味性强、大容量,集成性和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以把大量的图文信息,音像信息集中再一起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呈现出来,从而极大地增大了学生信息输入量。电脑还可把静态变成动态,抽象变成具体,把宏观的东西微观化或把微观的东西宏观化,化枯燥为生动,从而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方式,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电脑多媒体技术创设类似真实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尽量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英语素质。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在理解层次里,结合生词创设情景,结合情景讲故事。在词汇教学中,单纯的生词学习是乏味的,如果在操练巩固层次上,创设接近学生生活的情景,拉近情景与学生距离,提供更多有助于扩大认知范围的信息,就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尽快理解和记忆生词。
4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策略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有达到会学的境界,才能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教师的教学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新教材生词多,容量大,课堂上要想达到最佳效果,就需学生做充分的预习,并做好预习笔记,提出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才有时间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强的训练,从而优化教学。教师不仅要能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运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施教,而且要能运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学生学习,如预习、听课、复习、考试、克服记忆单词的遗忘等,鼓励学生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学习特点、风格个性的好方法。如教师在教学中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时,应要求学生按照词的规律去记、读音、观形、释义或分类记,或在句中、文中理解记忆,并指导学习及时复习,勤于复习,学会复习,才会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记忆力。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出题,互相检测、评价,能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增强他们学习的自我体验,提高学习效率。
5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创设语言真实亲切的情境
教师要善于创设语境使学生在良好的英语气氛中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素质,因为榜样的作用是无限的。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教师的言行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的专业知识扎实,语音语调标准,词汇丰富,语言流畅,课堂用语言简意赅;有良好的礼仪、修养教态自然、和蔼可亲;思路敏捷,有灵活驾驶课堂的能力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知识广博,在学生中有较高的威信,这些都会使学生因为对教师有好感进而对英语有好感、亲切感,对教师的言行去积极模仿,主动接近英语,这样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手、一投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会激发学生热情,引起学生的共鸣,会将学生带入自觉忘我的学习境地。
在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师生双向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性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有助于在共同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在语言的学习中遗忘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克服遗忘的过程,也是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毅力,从而形成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过程。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还可以培养诸多方面的素质,这些素质的行成不是靠教师的讲解得到的,而是靠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的,因此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是学到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为开发个人潜力,促进个性发展,实现人生价值奠定基础。
6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生动形象的视听情境
在现实生活中,正常人的听觉与视觉是相互依附的。据研究表明,与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相比较,听觉信息和视觉信息相结合能更够牢固持久地把信息保留在记忆中。所以把真实生活带进课堂,使语言自然的融入视听背景之中,为学生更直观地接触英语,了解讲英语国家的人的表达方式和举止行为,创造条件,使学生置身于英语的环境中,这是一种真实、自然地感知语言的手段。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辅助设备,利用与教材相配套的录音磁带,录像磁带,以及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系统,使其多听、多看。通过声情并茂的录音、录像,使其如临其境,丰富视、听内容和强化视、听训练。可视的语境不仅有助于口头信息的采集、理解和记忆,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开口讲话的欲望,帮助学生进行表达,为语言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
所以教师应从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教给学习英语学习的规律和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思考,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进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
7课堂作业优化策略
课堂作业的布置是为了巩固、消化已学的知识,是为达到既定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教师布置作业应有目的性,应围绕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以巩固重点内容为主,侧重于浅化知识,分解突破难点。同时布置的作业要有趣味性、思考性和差异性,不要布置抄写性的作业。
如针对不同层水平的学生,可以布置基础作业、提高作业和拔尖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让学习困难学生做基础作业,可选做提高作业;中等生做基础作业和提高作业,可选做拔尖作业;尖子生三项作业都要做。
英语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四会”能力,所以作业布置还应考虑对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针对性训练。英语是有声语言,说是第一位的,书面语是口语的记录,因而写是第二位的。如果学生能做到听说流利,那么写的正确率也会大大提高。教师多布置口头作业,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有良好的语音语调,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口头作业可以是朗读、阅读、背诵、复述、编对话等形式。如在学习有关交通工具后,教师可以设计情景:要去台山川岛,从学校出发,可以有多少条不同路线,让两个同学进行对话。教师也可给出某个话题,如My Teacher、A Visit to…、My Holiday Plan、Our School Library等,受到了良好的作业效果。古人云:温故而知新。教师应指导学生适时复习旧知识,可以反复布置一些重要知识点的作业,保证学生掌握英语基础性的重要知识。所以,布置作业不能盲目、随心所欲。
这样,才有利于教学的及时反馈,进行及时评价和及时纠错,从而提高课堂练习的效果。
8结论
总之,优化英语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四十五分钟,减少无效教学时间,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信息多,理解程度深,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就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从而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教育部.英语课堂标准(实验稿)[M].
近些年,在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倡导下,语文课堂似乎变得很有人气,但是仔细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点评,普遍存在着针对性不强的现象,进而导致点评不给力、意义上的缺失等问题。
一、语文课堂教学点评不给力的原因
(一)缺乏体验过程
随着高效课堂的建设,学生的课堂参与越来越受到关注,激励性的点评越来越多,因此,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或参与了活动后,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能听到这样的点评:“真棒”、“你很聪明”,有时,老师会竖起大拇指,甚至全班还会响起掌声。从外表看,教师已经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注重培养学生自信,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课堂也显得很热闹,但是这样的课堂点评,并不是针对学生具体的语文学习和感悟过程而开展的,这样的点评缺乏学生在教学中的体验过程,所以,这不能算是教学点评,只能算是形式上的鼓励。这样的点评,也许不是语文课堂上独有的,是所有的课堂点评都会出现的现象。的确,我们也确实需要这样的点评。但是,如果仅仅是这样点评,长此以往,学生的兴趣就会渐渐淡下去。
(二)缺少文本内容
《陈太丘与友期》一文有这样的问题设计:“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生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答道:“我觉得元方并没有失礼。因为友人失约不守信用,不反省还出言不逊,没有礼貌。”有的回答:“我觉得元方没有教养。友人已经赔礼道歉了,他不仅不接受道歉,不给别人台阶,还直接摔门而去,没有素质。”对于这样的答案,有的教师可能也只是微微一笑,鼓励说:“说得很好!”
在我们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这样的现象很常态。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思考的大环境下,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求答案的多样性,这本没错,但是,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识上的差异,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评价。就上述问题而言,如果不结合文本内容加以辨析,盲目地鼓励,看似是对学生的尊重,实则是对学生回答的无视。不仅是对文本和作者本意的误解,更会对学生分析事物、辨别是非等产生不良影响。
语文课堂教学点评的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培养,因此,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点评的有效性,让点评更加给力是非常必要的。
二、语文课堂教学点评策略
虽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点评没有什么固定模式,但是,作为课堂教学中的衔接语言,点评却不可忽视,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几种课堂教学点评的思路。
(一)引导式点评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是时常需要的,尤其是语文学科,因为语文教学的知识点相对琐碎,因此,需要用思路的“线”引导着课堂教学。所谓引导点评,就是用语言直接把话题引入教学内容,从而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绪。
教授冰心《谈生命》一文时,需要带领学生进行思路分析,由于这篇文章是哲理性散文,通篇都采用了比喻。为了引导学生进行文章梳理,领会比喻这种写法,教师可以这样引导:“生命是什么?这是个哲学命题。而生命像什么?这是个文学命题。在本文中冰心老人用文学笔调告诉我们,生命是什么。”这样就可以将学生的思绪引入“生命是什么”的比喻中去。
(二)过渡式点评
语文课堂教学中,知识模块传授是很常见的,为了使课堂教学连贯和完整,需要对模块进行衔接,这就需要过渡式点评。
教授《石壕吏》一文时,在讲解了“听妇前致词”的内容后,要着重探究故事背后隐藏的背景,探究“为什么”。可以就此进行过渡式点评:老妇人的“致词”是差人逼出来的吗?这就自然将学生的思绪转入对时代背景的探讨:一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二是当时的形势所迫。这样过渡式的点评,既提出了思考的问题方向,又将前后知识模块紧密衔接在一起。
(三)总结式点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需要进行不断的总结,有的就某个问题即时总结,有的在教授结束时总结。不论哪种总结,都是对知识规律性的积累,便于学生学习的升华。
教授冰心《谈生命》一文时,有一道拓展题:“生命像什么?”有的学生说:生命像鲜花;有的说:生命像白纸;有的说:生命像车票,不努力就会错过……教师可以进行总结,同时也在点评:生命像一条路,有时平坦有时崎岖,这样才缤纷;生命像万里长城,没有止境;生命像一场戏,有悲欢离合,有喜怒哀乐;生命像火把,应该使劲地燃烧……这样,既能在总结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能利用点评传递情感倾向。
(四)迁移式点评
这种点评是随机式的,在课堂教学到某个知识点时,发现这个知识点对解决日常教学某个问题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此时可以顺势借用对教学中知识点的点评进行迁移,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授《香菱学诗》一文时,香菱学写的三首诗反映了她学写诗歌的进步:第一首诗——用语幼稚直露,缺乏真情和新意;第二首诗——词语陈旧,有些牵强和离题;第三首诗——典雅含蓄,有真情实感。说到诗歌的情感,笔者就自然想到日常同学们的作文——缺乏真情实感,于是就顺势点评到:作诗要做到诗中有我,要为写情而写诗,而不是为了写诗而写诗。老师想问大家,我们平时写文章有没有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没有抓住个性体验,有没有在文中融入自我的情感?这样的迁移式点评可谓事半功倍。
(五)留白式点评
不是所有的点评都需要语言,不是所有的点评文字越多越好,有一种点评是无声的,正如国画中的“留白”一样,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可以汲取这样的“留白”,让学生在想象或联想中进行自我感悟。
教授《台阶》一文时,在认识了父亲的勤劳和谦卑,了解了父亲的执着和渴望后,笔者播放了歌曲——《父亲》,并提醒同学们思考:“你想对父亲说什么?”应该说,这样的“留白”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只需要给学生自己感悟的空间。“留白”的歌声中,同学们会很自然地回想起《台阶》一文中那个淳朴却充满梦想的父亲,也会自然回忆起自己父亲的艰辛形象,对父亲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虽没有言语,却达到了点评的效果。
三、语文课堂教学点评注意点
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沉闷,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师感到头疼的问题,新课程改革在这点上关注的比较多,提倡学生参与,但是若要语文课堂气氛活跃,点评异彩纷呈,就需要在课前进行精心预设。这里的预设是指为学生预设互动交流的机会,搭建课堂评价的平台,使课堂教学有效、精彩。
(一)关注价值引导
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发散思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似乎成了很多开放式题目的“参考答案”,这样似乎就可以发散学生思维了,似乎学生的思维就活跃了,没有束缚了。但是,我们仍然要清醒地意识到:课堂是我们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高尚境界的主阵地,弄不好就容易荒废。
教授《斑羚飞渡》一文,在探讨老斑羚的行为价值时,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说:老斑羚的做法真伟大;有的说:老斑羚的做法太愚蠢,完全可以不牺牲自己。虽然这样的答案是学生们发散思维的表现,但是这里的价值导向是需要纠正的。这时候就可以将老斑羚的救子行为与日常父母对我们的保护行为联系起来,自然就能让大家明白:老斑羚的行为实际上是保护种族、保护后代的伟大的献身行为。
教师在关注学生个体感悟时,需要挖掘领悟课文教材的价值取向,并巧妙引导,委婉纠正。只有这样,课堂才能真正显得灵感迸发,诗意盎然。
(二)捕捉突发生成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学内容都是预设的,自然教学点评也是可以想见的,但是,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这种突发的生成如果老师消极应付不点评,会导致课堂的无序和无趣,反之如果抓得好,可以让课堂教学增色不少。
教授《我的第一本书》一文时,笔者刚说到:“我”的两只黄狗,在“我”学习的时候,它们会形影不离地陪伴“我”,有时还会发出响亮的叫声。这时教室中有位学生模拟书上发出“汪汪”的狗叫声,顿时全班哄堂大笑,这位学生知道自己闯祸了,正等着挨批呢。此时教师如果不批评,而是这样引导学生:刚才的“狗叫声”,让我们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童年生活?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快乐。”这样,在偶发的事件中,师生们一同体会了作者的“第一本书”也包含了“童年的快乐”这份情感,这样的效果,完全得益于课堂上的偶发生成。
关键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查找低效课堂现象,分析原因寻求对策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查找出我们课堂中常见的低效现象,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探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策略。
1.开放课堂误区。片面理解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教师误解了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放手自主变成了完全放任,教学活动秩序混乱,导致教学的低效,难以达成教学目标。有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必须按照课程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当好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努力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2. 传授课堂误区。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误解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节省时间,完全利用传统的讲授课堂方法,满堂灌输,满堂讲课,试图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书中的知识教给学生,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忽略学生知识的生成与能力的发展。有的课堂表面上体现了学生的参与,但 “探究学习活动”只是形式,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没有让学生充分感悟、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到最后还是由教师将知识生硬地灌给学生。有效教学应当是: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知识,而且学会自己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技能?。
3.常态课堂的误区。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表现而脱离于“常态课堂”,如在公开课、比赛课中,教师在课前预设、预演好了,课堂中学生表面上很活跃,掌握知识好,但在课堂中看不到学生发展性思维形成过程,我们认为常态课应该除去表演课的刻意雕琢、华而不实,应该充分预设,又动态生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堂教学“有效”,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是前提
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标要求,才能提出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可能。准确把握教材和领会课标要求,要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研读教材,提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因为没有深入研读教材和课标,出现教学目标要求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容量不当、甚至一堂课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组织散乱等现象。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有效的必要条件。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掌握目标、技能达成目标、情感发展目标。
2.有效利用教学资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课堂教学前的备课过程,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方法的预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目标要求、学生学情、环境条件等因素灵活选择。努力做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激发兴趣。课堂教学应当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兴趣,坚持“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二是激励评价。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特意设定一些激励环节、提出激励性问题,同时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评价;三是自主参与。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讲授”法,努力创设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学中以问题引路,学生自主探究新知,或引发思维、或组织讨论、或实践操作,再辅之以教师的精讲导学,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生成与发展。 三、课堂教学“有效”,学生主体地位是关键
主体性教学是以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得到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怎样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呢?
1.构建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要尊重、善待、信任每一个孩子,这样才会有民主的课堂气氛,才能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及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2.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改革单纯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提供给儿童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因此,教师应当根据教材的基本要求,创造性地用好新教材,尽量让学生自己查找学习资料,坚持联系生活实际组织教学,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组织教学。
3.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提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通过一定的课堂组织形式,不断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通过读读写写、问题质疑、合作探究、动手操作、巩固练习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活动。
四、课堂教学“有效”,讲、学、练相结合是保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精讲、善导、精练,努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懂得让学生及时练习巩固,保证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做到讲、学、练有机结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们的教学方法正在不断地更新,新的教学理念在不断的内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越来越成熟。但我们也发现,不少的课堂顾了“讲”、“学”环节的精湛,却常常失去了让学生及时“练”的时机。因此,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效、高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精简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流程。教学中很多教师非常重视课堂中怎样讲,学生如何学等教学活动过程,练习与巩固环节的时间往往被挤占,教师应将过长的课堂引入、不必要的课堂讨论、不起作用的媒体课件、形式化的课堂拓展等让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巩固练习,课堂在精彩的师生教学活动的后面,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合理的、有层次的练习与巩固,教师及时地把握反馈信息,就能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锤炼教学语言,使课堂简洁清晰。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准确、清晰、精炼,还要亲切自然,富有童趣,富有情感,具有激励性,避免复杂的提问语言、习惯性的重复语言、慢节奏语速、离题了的故事等,教学语言往往具有习惯性,因此,只有教师刻意改变,不断锤炼,才能使自己的课堂语言越来越精炼。
一、渗透美德――培养思维的审美力
懂得失,是一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基础,教育应为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铺路。利用正面榜样和楷模力量;借鉴反面教训,增强忧患意识;展示学科的作用,以需激趣;发掘学科的美育因素,陶冶情操;提示所学内容中蕴涵的哲学素材,提高感知世界,认识自我的本领,使学生逐渐形成鉴赏审美力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提高思维的审美力,是有效发展其他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首要任务。
二、点拨思想――培养思维的概括力
学科的基本思想是学科灵魂,是处理问题的基本观点,是对学科内容的理性认识。其集中表现为思维的抽象概括力。如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是很难感知的,一旦领悟就具有指导解题的强大威力。数学思想的教学分两个环节:1.点拨,通过解题的反思,进行抽象和概括;2.示范,通过思想的指导寻找解题途径,尤其在解题思路受阻时,以便使学生逐渐感受到“思想”的存在,并在领悟过程中提高思维的概括力。
三、引而不发――培养思维的探索性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使他们用内心去体验和学习”。让学生亲身去感受认知过程,以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引而不发,是培养学生探索性思维习惯的良好途径,是发展优良思维品质的必要手段。
适时适宜地提出相关问题可激活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其在探索中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体验了同化、具体化等策略的内涵和“联想”思维形式的作用。
四、设陷后拔――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课堂教学实践表明,对容易受负迁移影响的概念和容易造成肤浅认识的理论,正面引导常常不如反、正敲击效果好。设计陷阱,让学生不自觉地掉入,然后,使其在“痛苦挣脱”中反思,在反思中促成思维深刻性发展。
但是,设陷要“生疑于不疑处”,且要难易适度,方能依疑启思。
五、多向诱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