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到2009年高校的科研经费已达728亿元人民币。国家随着对高校科研经费投入的增加,对学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也逐渐加强。在科研经费的审计过程中,发现高校对科研经费的核算和财务管理存在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严重影响科研工作的健康发展和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也为课题通过结题审计造成诸多困难。
一、高校科研经费核算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与国家有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一致
财政部、科技部为规范各类财政资助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分别出台了《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3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0号)、《国家科学自然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2]65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财政补助的各类科研经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支出科目和开支范围以及支出标准。但学校从自身利益出发,鼓励科研人员多争取科研经费,在制定的内部管理条例时,往往会:(1)扩大开支范围,把一些与科研无关的招待费和礼品等也纳入到课题的支出范围,甚至默许一些个人消费性支出在科研经费中列支。严重违反了科研经费使用的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原则。影响了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2)提高开支比例,如《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都有明确规定专家咨询费的开支标准,但在内部制度允许发放数额超出标准许多。(3)违规提取费用,根据财政部、科技部现有的管理文件,学校是可以从科研经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5%。并明确表明“管理费:是指在课题研究开发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有的学校在学校提取管理费的同时科研组所在的学院也提取一定比例的管理费,且比例要远高于规定的比例,也有的学校在提取管理费的同时,又提取了一定比例的资源占用费。
2、科研经费预算不科学,预算执行困难
项目(课题)预算书是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预算有其严肃性,一经批准,是不可以随意更改的。在《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也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预算的科学与否对科研是否能顺利进行至关重要。但在实际审计过程发现有的科研课题的预算编制极其不科学的。如有个上百万元的科研课题,预算编制时,劳务费的安排只有5000元。而其在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劳务费有50000多元,是预算的十几倍。按规定劳务费是不允许进行预算调整的,这为课题的结题带来很大的困难。造成科研预算不科学的原因有其客观因素,科研探索的不确定性。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课题负责人在编制预算时没有对预算编制足够重视,随意编制预算造成的。课题研究人员对财务管理一般不够专业,预算编制存在不足本不足为奇,只要多与财务部门人员沟通,多听取财务人员的意见,是可以把预算编制的更加科学合理的。但事实上在课题的申报过程中,既没有财务人员参与,也没有跟财务人员沟通。整个申报过程,包括预算的编制都由课题组一手包办。甚至批准后的预算也没有报送到财务部门。科研经费预算的不科学就难以避免了。
3、缺乏有效的会计核算制度和核算控制手段
《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了专项经费管理和使用原则“项目和课题经费应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并列出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开支范围,根据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办法,科研经费在总额控制的同时,各科目的分项支出也应在控制预算范围之内。但这些开支范围无论与现在高校会计制度规定的使用科目还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都不完全一致。由于财政部统一的财务报表里没有把科研支出单独列报,而是与教学事业支出合并作为事业支出合并列报。因此,高校为了编报的方便,普遍的做法是依照教学事业支出科目设置科研支出科目。这样给科研经费的支出归集造成许多麻烦。另一方面,高校实行的高等教育会计制度在会计年度末需进行收入支出冲转。而科研课题的研究往往会跨几个会计年度。造成课题的收入支出核算不连续,对控制课题经费科目支出造成困难。再者,学校现行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项目――科目支出控制方面普遍存在不足。
4、自筹经费确认及落实困难
(1)自筹经费确认困难,《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对于自筹经费的确认有明确的规定“应提供出资证明及其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课题研究的其他货币资金等”。按以上规定自筹资金必须是货真价实的货币。能提供出资证明的最有效证据无非是有银行提供的资金划拨单据,而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项目和课题经费应纳入单位财务统一管理,单独核算,确保专款专用”的管理规定,并不要求单位独立开设专门的银行账户,没有独立开设专门的银行账户,银行不可能提供资金划拨单据。这使确认自由资金是否到位产生困难。
(2)自筹经费落实困难。一般来说自筹经费(配套经费)的来源有两种渠道,一是课题申报的学校本身,二是与学校合作申报的其他企事业单位。如果有与学校合作的其他企事业单位的话,自筹经费的落实可能会容易些,但只有学校独立申报的话,在当前学校连自身办学经费都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要落实科研的自筹经费就会显得十分困难。虽然财政部、科技部出台的各种科研经费的管理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科研项目必须要有自筹经费,但科研人员为了申请到科研项目,明知困难还会承诺筹集一定数额的自筹经费。最后造成的结果是一笔经费多次配套,形成一女多嫁的现象。
二、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建议
1、认真梳理学校内部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完善内部管理规定。做好与财政部、科技部的相关管理办法的接口工作。清理不符合规定的条款。保证财务部门在审核科研经费支出时有正确的依据。
2、提高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预算的严肃性认识,加强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科研人员应提高对科研预算重要性认识,在编制科研预算时要充分做好调研工作,细化项目支出,减少预算编制的随意性。加强科研人员与财务人员的沟通,一方面利用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可以提高科研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科研经费预算执行的控制,不使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审核仅停留在票据的合法合规上。
3、调整科研经费核算的科目体系,可以在科研事业支出的总账科目下设置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和其它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这样可以使科研经费开支预算和预算执行在统计的口径上相统一,既便于统计也利于控制。在年终编制会计报表时再按照报表口径进行调整。改革高等教育事业会计制度中的科研事业核算方法,加强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管理,配合科研经费结题结账的要求,在科研课题尚未完成时不对课题的收支进行结转,只有课题完成并经过科研经费审计验收之后进行课题经费收支结转及结账处理。改进电算化会计软件,使软件从单纯的项目总经费控制的粗旷形管理到项目科目余额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4、改资金的配套为资源的配套。现阶段学校经过大规模的发展后,普遍短缺的是货币资金,而不缺的是房屋(包括实验室)、设备等资源。高校承担科研任务的优势,除了人才方面的优势外,无非可以充分利用高校这些资源。学校的资金主要的来源是财政拨款和学费、住宿费等非税资金的收入,无论财政拨款和学费住宿费的收入都是对教育支出的补偿。按理这种收入也只能用于教学方面的支出。但是学校为了提高影响力,在学校激烈的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鼓励教师争取更多的科研课题。在现阶段科研经费不允许开支人员经费的情况下,已经拿出了很大的一块资金补贴给教师作为工作量酬金。如果再要拿出资金来配套科研经费,一方面使学校原本紧张的资金状况雪上加霜,同时挤占了教学经费,对学校的教学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打乱学校的预算。对国家的资金也是一种浪费。改资金的配套为资源的配套,学校不需要为课题提供资金,只要提供科研所需的设备、房屋。一方面可以把学校现有的设备利用起来,发挥更大的功效。也可以使科研人员免除为解决配套经费问题过多分散精力,影响课题研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弄虚作假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马晓霞,龚勋.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与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10,11.
第一,科研经费存在各种不同的来源,在管理方面存在差异。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有各种来源,可能是国家拨款、可能是企事业单位的赞助、可能是学校自己凑集的资金,还可能是其他组织的捐赠等等。因为来源的不同,使用的管理手段也不可能一样,比如国家的划拨款,在管理方面是有专门的规定的,还要经过审计部门的审计,因此要求是很严格的。相反的,来自于上级单位的科研经费,可以不看成是部门预算,管理就比较宽松。现阶段,有关如何管理高校科研经费,国家并没有统一的规定,在现实当中,会出现各种管理方式。有关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问题,不同部门也出台各种不同的规定,比如科技部就连续颁布了三个管理办法,主要是规定不同来源的高校科研经费如何管理。国家社科规划办下发了有关社会科学基金的管理办法,同样的,自然科学基金委也下发了相关的管理办法。在地方,不同的省份和地区,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几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制定了某些管理办法。因为有关科研经费管理并没有统一的规定,这使管理工作更加的困难,实际取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第二,科研经费的内容并不完全符合高等院校会计制度的科目。高等院校在科研经费以及科研项目的管理方面,结合的不是很紧密,同时科研经费包含的内容也不完全符合会计科目设置,在对科研项目进行核算时,部分高等院校只是简单的管理经费总额,并没有细致的控制各项费用的支出,在预算方面有明显的不足,执行起来也不是起到很好的效果。第三,没有合理使用科研经费。最主要的体现就是科研经费缺乏科学的支出结构,部分经费没有用于科研项目,或者是存在浪费现象。还有的利用科研项目的名义报销个人消费、将公款用于娱乐消遣、利用不真实的名单领取劳务费、利用不真实的合同转移资金等等。第四,在监管方面不是很健全。高校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的监督,也没有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没有体现预算的价值,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通常来说,高校在管理科研项目方面,是由课题组来负责的,个人的裁量权是比较大的,这使管理缺乏权威性。第五,科研经费在预算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科研经费主要指的是人力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很多高校在编制预算时,都会采取统一核算的方式对教学经费以及科研经费进行核算,在审核某些特殊的指标时,并没有完全按照有关的文件进行,这样得出的预算结果不可能完全符合实际需要。
二、高校如何科学的对科研经费进行财务上的管理
第一,要创建一个通用的管理体系。政府相关部门要结合科研经费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推动高校科研的顺利发展,创建一个通用的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人力费用、管理费用以及其他费用。此外,按照相关文件的精神,各所高校都应该编制通用的管理办法。政府相关部门要和高校联合起来,达成一致意见,可以更好的监督有关科经费的所有流程,比如如何拨转、财务的报销、经费的结余等等。要严格的审计科研经费,使科研经费真正的被使用在科研项目方面,对于这个领域存在的不良现象,要坚决的抵制。第二,要对财务项目进行细致的划分。高校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做出一定的改变,财务科目必须是明晰的,以预算为基础正确的利用资金,对开支的情况进行控制。第三,在科研经费利用方面,高校应该建立评价体系。结合科研经费的实际情况,参考经费总额、社会效应、技术含量以及预期利益等,认真考核科研经费,采取奖励以及惩罚的手段,推动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获得科研成果。第四,对预算编制管理进行完善,也就是说由项目主要责任人牵头,联合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的编制。在工作当中,要体现出财务人员的价值,可以为项目主要责任人提供有效信息,这样编制的预算才是符合实际情况的。第五,要加强信息管理平台的建设。这个信息平台必须可以很好的连接多个职能部门,比如教育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等,可以随时的获得信息,将每一个环节都连接起来。要及时的更新财务软件,使管理方式更加的精密。
三、结语
[关键词] 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3. 013
[中图分类号] F232;G4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3- 0023- 03
随着国力的提升和科教兴国战略的推进,近年来中国研究经费持续以20%的比例增长。在高校,落后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与科研经费收入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成为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的制约因素。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是科研工作正常进行并取得预期效果的有力保障。
1 高校科研经费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科研经费现状
国家财政不断加大对高校科技活动的投入力度,高校科研经费逐年增长。据统计,2012年教育部直属院校中,16所大学的师均科研经费在10万元以上,33所大学的师均科研经费在6万元以上。当前科研人员往往是一个人同时承担着几个项目。
1.2 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是项目管理的关键,但目前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某些教师在科研项目建设过程中,重项目开发,轻财务规划。日常经费支出中,经费使用比较随意,导致科研经费滥用、乱用情况严重。支出与预算发生偏离的原因分主观故意和客观因素两方面。主观方面,主要是部分科研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把申请到的科研经费视为自己的私人财产,不按预算列支,有的甚至编造虚假事务套取科研经费,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如某审计报告披露: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安排的一个项目,到审计时开支的经费中,实验材料仅占5.6%,而招待费、管理费、劳务费、办公用品费、电话费等开支竟占到94.4%。客观方面,目前部分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不够完善,经费支出统计等还停留在半手工状态,再加上学校经费持续增加而财务人员编制不增,科研人员往往不能及时得到需要的经费信息,科研经费在使用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信息指导,在科学研究领域是专家的老师碰到财务方面问题时往往比较茫然。
2 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高校科研实力的不断加强,如何对高校科研经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确保科研经费安全、合理、高效使用,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指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涉及校内多部门,学校要严格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提供项目全过程指导服务,要统筹安排,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教育部把2013年确定为“教育经费管理年”,就是要和各地一起,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加强经费监管,全面提升经费管理水平,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从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3 科研经费管理的难点
目前,全国各级各类的科研管理办法很多,如纵向科研课题,几乎都有各自专属的管理办法,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财务管理办法》、《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等,与之相对应的则有不同的财务分析报表,而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人员有限,精力也有限,面对日益增加的经费来源及其对应的管理办法,财务人员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为解决这个矛盾,最根本的办法就是以信息技术提升服务与管理水平,创建科研信息系统管理平台,让项目负责人足不出户就能查到相关课题执行进度情况,把财务管理人员从繁琐重复的数据统计工作中解放出来,使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转移到财务分析上,为项目负责人提供更多的政策性指导,进一步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4 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科研经费管理的水平
建立科研经费管理信息网络平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搭建一个连接科技部门、财务部门、资产部门、审计部门、项目负责人及学院等部门的信息化平台。
4.1 纵向管理方面
每个项目从立项到结题验收结束,信息共享,系统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也就是说,从科技部门立项起,每个经费项目的信息库开始建立,诸如项目编号、名称、项目负责人、经费来源、项目性质、研究期限、经费收入、预算分类等录入系统;财务部门根据科技部门传递的信息对每个项目单独立项,专款专用,每一笔经费收支情况全部在系统里面反映,并设置专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经费预决算,配合相关部门的审计、专项检查等;通过授权使项目负责人随时可上网查看自己的科研经费收支结存,合理使用科研经费。通过系统,对每个项目都能做到动态管理,从预算到支出到结题环环相扣,自觉接受学校有关部门对科研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4.2 横向管理方向
一个项目从申报到完成,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完成,例如项目负责人要购置达到招标额度的设备,这时涉及的部门至少包括财务部门、招投标中心、资产部门。通过系统控制,从招标竞价开始到报增设备固定资产,首先,查询项目余额,确定是否有经费保证,然后才进入招投标环节管理环节,最后购入固定资产报增资产,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渗透,共同完成项目的专项建设。
5 信息化建设框架及作用
本文提出建立科研经费管理系统,其结构如图1所示。
5.1 系统管理员:拥有系统维护的最高权限
第一,从人员设置方面,设置项目负责人、相关部门领导及具体科研管理人员等的相关数据查询和录入等权限;第二,科研经费数据的初始化及日常维护管理;第三,功能模块的拓展升级管理等。
5.2 科研管理部门
(1)科研立项。科研经费到账后,科研管理部门对每个项目分类别按一定的设置标准单独编号立项,保证专款专用。立项的同时相对应录入相关的预算,为项目的合理支出提供依据,同时录入项目时间进度安排等信息。
(2)常规性检查通知。科研经费从立项到结题,各拨款部门为了加强对经费的管理,一般都会有年度检查、中期检查、结题审计这些要求,科研工作人员一般会把主要精力放在科学研究方面,对财务方面的工作关注得比较少,而项目经费审计一般都有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项目负责人经常会因为准备材料而弄得手忙脚乱。鉴于此,我们可借助科研管理系统这个平台给老师提供帮助,结合立项时录入的项目进度安排时间,项目负责人可以自定义预置每个项目的常规性检查的时间,并添加提醒功能,这样方便项目负责人提前做好规划工作。
(3)已结题项目库。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问题是全国高校的普遍问题,由于高校对科研项目结题后的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存在科研项目完成后,财务账上还保留有余额,导致结余资金得不到充分利用,也给科研经费的有效管理带来难度。解决的方法是使科研系统和财务系统有效对接,资源共享,系统添加自动提示功能,科研系统里已经结题的项目自动筛选到财务系统并做结题标识。
5.3 招投标中心
对需要走招投标程序的项目,招投标中心可以随时查询项目余额,也可以通过共享系统通知财务部门冻结已签订合同的应付款项,这样就可以避免货到而经费不够支付的被动局面,降低了违约风险。
5.4 资产部门
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科研设备等资产均属国有资产,应纳入学校的统一管理,同时固定资产检查也是审计关注点之一。所以,在资产部门管理模块具有查询清单功能,方便项目负责人的查询管理。
5.5 项目负责人
科研经费管理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要管理好科研经费,光靠科研人员本人力量是很难的。隔行如隔山,我们很难要求科研人员精通财务管理,但经费管理是科研项目审计的重要部分,所以解决的办法就是信息化建设,通过项目查询系统管理平台,项目负责人可以随时了解自己项目收支余等情况。
(1)项目到款立项情况。项目负责人登录经费到账查询系统,认领属于自己的科研经费,然后到科研、财务部门办理立项进账手续。
(2)项目查询模块。通过该模块,项目负责人可以查询自己所有项目的收入、预算、支出、借款、余额等信息,还可以自定义查询条件,自动生成各类型的明细账及财务决算报表等。
(3)其他。查询项目进度安排表及相关审计、结题时间及事项,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5.6 审计部门
近年来,科研经费滥用情况比较严重,为保证科研经费合法合理使用,在科研经费管理平台中,必须有审计部门这个模块,审计部门可以查询任何项目,也可以重点进行抽查,在日常中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强化管理,把事后监督变成事前和事中监督,从而保证科研经费的合法使用。
5.7 财务部门
(1)立项。通过信息平台,在科技部门立项的信息可以提取到财务系统,在避免重复劳动的同时也提高了准确率。
(2)额度设置。对应科研部门立项时输入的预算设置额度。可以按不同的项目要求自定义多方式设置, 包括定额设置和按一定的比例浮动设置等,从而避免项目负责人超预算使用经费。
(3)经费管理。学校财务管理部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设置专人专岗,利用经费管理信息平台及时快速获取准确、完整的信息,使科研经费管理更加科学化、透明化和高效化。
5.8 单位领导
单位是承担项目经费使用和管理责任的主体,在单位领导这个模块,有查询和分析等功能。单位领导可以查询该单位的经费情况,也可以按管理的需要,自定义查询分析条件,从而生成所需的分析报表,为经费管理监督提供依据。
6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高校管理需求的提升,管理信息化必然会取代传统的管理办法。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选用或研发信息化系统软件,运用现代先进网络技术,建立综合信息网络平台,形成快速有效的信息反馈网络。当然,再先进的软件也离不开人员的管理。在促进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技术和业务培训,提高其对信息化认识的程度,增强综合素质,从而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在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黄秀娥.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09(6).
关键词: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管理
当前,我国财政科研投入逐年增加,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2367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8610亿元,增长了2.6倍。而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重要创新主体,其可支配的科研经费也增长迅速,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从2005年的242.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597.3亿元,增长了1.5倍。从微观角度来看,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005年的资助额度在20-50万,2011年的资助额度在50-80万;年度一般项目2005年的资助额度是7万,而2011年的资助额度是15万,可见项目资助额度几乎都翻了一番。在科研经费翻倍增长的同时管理好、使用好人文社科科研经费成为科研管理者和一线科研人员思考的重点。本文试从科研管理者和科研人员的角度剖析目前我国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管理使用中的诸多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人文社科科研经费无论从总量上还是从单个项目资助额度上都不及科技科研经费,这与人文社科科研性质不无关系。但随着社科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跨学科研究的出现,单纯思辨型研究模式已经逐渐转向实证与思辨相互融合的研究模式。这就意味着研究手段、途径的多样性开始呈现,以往“社科类的研究成本几乎为零,一台电脑、几本书、几篇论文就可以完成”的状况将不复存在,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和用途也将扩大。然而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科研管理者和一线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理解、利用、管理都存在诸多的误解和分歧,使得目前人文社科科研经费与科研成果产出效率间存在不对称性,成果数、论文数很多,但优秀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少之又少,能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则更是寥寥无几。
(一)社科科研经费管理的两难处境
1. 顾此失彼的尴尬:社科科研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的失重问题
社科科研活动的管理包括社科项目管理和社科科研经费管理,各高校基本都非常重视项目管理,而忽视经费的管理。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申报和立项过程是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因为衡量和评价高校社科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申报数、立项数和到款数等指标。同时,科研经费的到款数也或多或少决定着科研管理部门业务经费的多少。众多高校社科管理部门的业务经费都来源于科研经费的到款提成,项目越多经费就越多,提成也更多。因此,高校重视社科科研项目管理而忽视科研经费管理的现象就不难理解。
2. 管与不管的尴尬: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积极性鼓励间的矛盾问题
各高校虽然忽视社科科研经费的管理,但在社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政策的制定上都不马虎,都有非常明确的社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但仔细深究却可以发现,这些管理办法多数都是程序性条文,包括科研经费的管理权责、到款管理流程、支出管理范围、结算管理流程等具体的管理要求,相对来说只是流程上的规定。管理办法中社科科研经费的限定性条款内容相对过少,主要涉及的就是管理费、人员劳务费、特支费等的比例。从限定性条款的内容一方面可以看出社科科研管理者不敢“放开手脚”去管,因为管的过严、经费比例提取过高都会不同程度的打击教师从事社科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在鼓励和严管之间,科研管理者选择的是前者。因为目前高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靠科研在推动的,教师科研积极性的激发和鼓励是科研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没有人去从事科研活动,科研成果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社科科研管理者“不敢不管”,因为上级主管部门、项目主管部门都有明确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并要求项目依托单位也要有相应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科研经费如果不按照财务、审计等方面的要求进行管理,就会出现“乱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3. 谁来管经费的尴尬:科研经费管理主体缺位问题
社科科研活动,尤其是社科科研经费的管理需要多个部门协同合作。然而目前社科科研经费管理主体不明确,管理单位间不协作的现象尤为突出。社科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管理,“通常不跟踪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1]。财务部门负责经费的到款、支出和结算管理,对社科科研项目的具体研究进展、经费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无从了解与判断,其只能根据财务系统设定的比例要求以及支出性内容(票据)的真实性进行简单判断,无法对项目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审计部门几乎在社科科研经费管理中处于缺位状态。学校的审计工作职责中几乎未提及科研项目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而目前各级别的社科科研项目结题过程中,审计部门几乎是不参与的。科研经费管理主体不明确及缺位的现象,造成了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的失效。虽然项目运作前有预算,但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监督和执行后的决算过程就明显缺乏科学的审计环节和公开审计信息的环节,使得项目完成后只是给“少数人审阅”的现象屡见不鲜,最终影响项目的应用推广。
关键词: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制度
随着国家科技的进步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国家财政对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持续上升,高校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科研活动主要以各类科研项目的形式展开。由于科研项目经费来源渠道多、管理方式复杂、经费的支出情况多变,目前各大高校普遍存在经费管理和使用不合理的现象[1]。合理安排和管理科研项目的预算逐渐成为新常态下科研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科研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不合理性
由于高校考核制度的导向作用,高校科研工作者普遍只重视立项,忽视项目申请书中的预算编制,项目负责人往往没有意识到预算编制的严肃性,只要能申请到经费就可以,项目组其他成员也没有参与到申请书的预算编制中来,大部分的项目申请书中的预算是由项目负责人一人完成,这样的项目预算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预测,只是项目负责人凭经验估计填写。另外,科研管理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也没有把项目的预算编制作为工作的重点,导致项目立项实施的时候,经费支出与预算明显不同,项目组频繁要求调整变更。
2.科研项目经费开支的不可预见性
科研项目作为一项创新活动,开展期限普遍在2~3年,有的甚至5年,科学研究周期长,不可预见的因素多,更何况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日新月异,但是现行相关的科研项目经费制度要求严格,有些甚至于精确到商品名称、具体价格和数量[2]。项目实施过程中经费支出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再加上项目主管单位复杂的编制和调整流程,科研人员很难合理地编制和调整项目预算,这给项目的实施过程增加了难度,影响项目进展。同时这也是项目组粗略编制预算、不合理使用经费的因素之一。
3.科研项目管理的复杂性
(1) 项目主管单位的管理不合理。科学研究是高校综合实力重要指标之一,许多高校为了提升科研水平,一味地追求科研项目的立项数量、级别以及到校科研经费,鼓励科研工作者通过不同渠道获得科研经费。高校的奖励制度、职称评选和晋升制度也大多与科研项目经费挂钩,这一系列项目主管单位的“绿灯”措施,使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上存在很大的漏洞[3]。
例如,科研管理部门对项目申请书审查不严,只要有利于项目立项的申请,即使经费编制不合理,也容易被忽略,财务部门对科研项目经费的监管也基本上只停留在对票据合法性的审查上。项目的成果质量、经费使用的科学性和项目是否带来经济效益都往往不在审查范围。
(2)科研项目来源部门的审查不合理。项目来源部门对上报的申请书主要是对项目的论证报告、可行性分析甚至是否具有创新性等方面进行评审,项目的经费预算通常不作为能否立项的评判依据,这使得许多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甚至明显有误的项目申请书也能立项。因此被批准下来的项目无法照原预算执行,但是审计部门审查时又要求按照批准立项的预算执行,使项目经费的开支处于矛盾之中,这不仅影响科研项目的开支,也使项目管理工作更加被动、复杂。
4.各级各类项目经费管理制度差异性大
随着高校科研能力的提升,项目来源渠道也越来越多,比如纵向课题就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课题、省级项目、教育厅项目还有各级专项课题等。项目的来源部门都有各自的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每个管理办法对科研项目经费允许列支的范围和额度各不相同,主要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出版/文献事务费、会议费、咨询费、劳动费等,比如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的管理费提取比例就各不相同如下表。
各级各类项目来源部门各自为政, 没有进行信息共享与沟通。高校科研人员为了获取更多的科研项目与经费,只要申报条件允许都积极申报课题,导致课题资源往往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中,甚至出现一题多报的现象[4]。这不仅限制了国家科研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使得科研经费的分配难以根据科研活动的实际开展支出。
5.科研绩效奖励机制不合理
科研活动是一项需要大量时间、精力的创造性活动,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工资水平并不高,然而在耗费心血的科研工作当中,科研经费预算中并没有体现出科研人员的劳动报酬,经费管理办法中劳务费也只是用于没有财政收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劳务性费用。科研工作者的长期的智力、体力劳动没有得到相应的经济认可,再加上在当今社会下科研工作者的各方面经济压力,有些科研工作者就铤而走险,利用不恰当的方式套取项目经费。
二、改善高校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措施
1.成立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岗位
由于科研项目来源渠道多,各级各类的经费管理办法也不尽相同,科研经费数额大,高校迫切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管理经费的岗位,这样的科研经费管理岗位通过综合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作用,不仅可以指导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时进行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还可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发挥专业优势及时答疑解惑,对项目立项后的实时经费支出、中期检查、预算变更、结题验收全过程进行监督指导。这样既帮助了科研工作者指导预算,监督经费开支,又缓解了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压力。
2.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科研项目经费和项目组、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密切相关,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对经费的开支范围、报销程序进行明确规范,不仅有利于科研工作者更方便快捷地办理相关业务,又能规范科研经费的使用,减少工作的重复性,提高工作效率。
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需要明确各部门的工作,责任到人,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达到服务于科研的目的,又能够符合审计的要求。
3.优化经费管理办法
现存的各级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因其差异性很容易被混淆,各高校又有其自身的经费管理办法,种类繁多的规章制度给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一方面,广大的科研工作者迫切需要一个国家层面统一标准的经费管理办法,而且应具备操作性强、普遍性、约束性等特点;另一方面,也需要能促进科研项目来源部门优化科研经费配置的管理办法,使优势资源能集中配置给真正需要的高新技术项目;同时,还需要根据广大科研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性地调节预算范围,增加科研工作者的劳动报酬,让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能力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偿,增加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杜绝科研经费的违规使用[5]。
4.构建科研经费网络信息平台
与日俱增的科研项目及经费给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传统的科研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科研发展了。越来越多的高校通过引进网络信息平台改善科研管理,通过构建网络信息平台,让财务信息和科研管理部门信息共享,科研管理部门能及时了解项目经费到账情况,财务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平台了解立项项目的性质、来源部门,准确对项目经费进行划拨,简化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的对接程序。
参考文献:
[1]吴晓莉.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2][4]付 晔,杨 军.论高校科研经费使用问题产生的根源与治理[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4(04).
[3]余永恒.高校科研专项经费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