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健康专题研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专题研讨;实施方法

一、专题研讨活动内涵概述

1.专题研讨活动概念。学生专题研讨活动是国家教育部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考察学校办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了解学生整体素质、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展示学生整体素质、学生综合能力和精神面貌的活动载体。专家根据开展研讨活动的过程及结果,可以衡量学生的理论、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收集信息能力、自学能力、语言文字能力、合作协调能力、外语和创新能力。

2.专题研讨活动主题及范围。主题要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和载体,这样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主题和材料可不拘泥于大纲,强调与生活、生产、科技和社会的联系,强调情境和知识应用性,理论联系实际,以现实问题立意命题;强调更加注重对创新意识和能力的考查,解决一些有一定综合性的现实问题,也包括解决未知问题。

3.专题研讨活动流程。(1)建立合作关系。按照专题研讨的活动要求,寻找并确定合适的合作伙伴,建立合作小组;小组组建后,分配和承担相应的角色;小组讨论目标和任务,制订相应的计划。(2)专题研讨主题的确定与告知。由专家组按照专业要求,确定专题研讨会的题目。专题研讨活动办公室于召开研讨前24小时将研讨主题通知到各研讨小组。(3)材料收集。学生根据统一的研讨主题,结合实际,团体协作,通过图书资料、互联网、社会调查等途径,高效率地收集有效信息。(4)撰写研讨论文。根据搜集整理的信息,积极寻找研讨切入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归纳、分析、判断、预测,围绕主题阐述观点,说明问题。在24小时内,每人撰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材料,注明信息来源。(5)现场研讨。在现场研讨环节,要做好记录,待所有研讨小组全部发言完毕后,再逐次就专家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并开展集中讨论。各组对提出的问题需要上网收集资料的,可派1名组员暂时离开座位上网查询,10分钟内返回到研讨现场,准备解答和讨论问题。最后由专家做全场总结点评。(6)意见反馈。专家在专题研讨结束后提交专题研讨活动评分表与评析表,活动办公室负责将评析意见反馈至各小组。同时,撰写专题研讨活动的总结材料,留存档案。

二、高职院校专题研讨活动开展的实证分析

1.财经管理系专题研讨活动开展情况简介。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管理系于2014年3月至6月开展了2012级学生专题研讨活动。各专业积极动员,全员参与,对大学生素质提升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2.专题研讨活动的经验分享。(1)教学与学生活动深度融合,全员参与,形成合力。专题研讨主题要以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基础和载体,在活动组织的主题选定、团队指导、专家评判等各个环节,涉及到学生管理、教学多个部门的参与,有利于教学与学生活动深度融合,良性互动。(2)开辟学生学术研究的新思路和新模式。专题研讨活动是新型的研讨方式,采取论文写作、现场阐述与现场答辩的发言方式,对论题进行深入的阐释,小组全员参与,合作探究,集思广益,思辨求知。专家团队也围绕选题,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深入认知与思考。(3)学风建设与思政教育开拓出新的载体与着力点。在专题研讨活动中,指导教师在选题过程中,充分考虑了高职学生的年级特点、专业特点和群体特点,尽量涵盖学生热点、焦点需求。同时,在题目中融入诚信教育、学风建设、寝室文化建设、就业价值观念等内容,找到思政教育与学生需求的契合点。

三、专题研讨活动改进和完善的措施分析

1.主题丰富,拓展专题研讨的范围。笔者结合活动开展实际,尝试对研讨主题范围进行拓展和延伸。变固有模式中的“专家定调,随机抽题,一题多论”为“学生自选,多题多论,统筹协调”,各小组选择自身感兴趣的热点焦点问题,一起研讨共享,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认知效果。

2.模式移植,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探索移植和应用专题研讨活动的模式,在班团干部培训、大学生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平台上,围绕“诚信教育、学风建设、寝室文化建设、班团干部骨干作用”等内容,开展专题研讨活动,使之专项化、品牌化,使学生在研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范文第2篇

一、分析现状,调查夯实“爱心家教指导”的基础

为了较全面地掌握我校学生家庭教育现状,几年来,我们先后发放各类问卷调查20余次,组织各类家长座谈10余次,为全校学生建立了档案信息卡,开展近500人次的“爱心家访”。经过深入分析认为,家庭教育的症结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校层面。(1)指导思想上淡薄。教师因忙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而无暇顾及家庭教育指导,客观造成思想上的淡薄。(2)组织制度上疏漏。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则是众多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易敷衍了事。(3)操作层面上无序。因种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家教指导工作没有规范的操作模式,只是“零打碎敲”式的,且形式较为单一(如几个讲座)。(4)指导内容上滞后。眼下小学家庭教育指导没有系统的指导内容或针对性不强,因而导致指导上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也难免出现指导上的“盲点”。

2.家长层面。(1)责任意识淡薄。农村学生家长文化程度偏低,较市区有较大差异。(2)生活现状无奈。因农村生活水平偏低,不少家长只能靠外出打工维持生计,如果指导工作不能有的放矢则指导效果甚微。(3)教育观念陈旧。不少家庭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等,对科学育儿知识知之甚少,不少言行有悖于教育规律和学生的生长规律。(4)家教方法不当。或溺爱放纵、或粗暴打骂、或放任自流,导致问题学生的出现。

3.学区层面。(1)居住环境多变。因目前不少家长为独生子女,因此一户双居、一户多居者为数不少,管教者教育思想、观念、方法的不一致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2)家庭发展失衡。随着本地的开发,社会人员结构的重构拉大了家庭间的距离,加重了家教水平的两极分化。

综合分析以上现状后,我们认为:全校有900个不同的孩子,有900个不同的家庭,自然也有900种迥然相异的家庭教育。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对家庭教育最好的指导,也应该是“因家施导”,分层分类。

二、分层分类,科研保障“爱心家教指导”的实效

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是我们开展家教指导研究的有效科学依据。

1.开展分层推进,体现序列性

对于孩子共性的问题,开展“五进”指导,即:“健康进家庭”、“安全进家庭”、“法制进家庭”、“学习进家庭”和“诚信进家庭”的指导。对于同一年龄层次学生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我们遵循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特点,将小学五个年级划分为五个层次分别开展指导工作(详细内容见附表)。在正确把握各层面家教指导重点的同时,注重各层面内容的内在联系,并在整体框架内合理调配,避免出现重复指导和指导上的“盲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全面实施、分层推进。

分层指导的主要实施途径:一是利用家长学校,由各级部分管领导负责,或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或结合案例进行剖析,或同年龄段家长研讨交流;二是充分利用我校自编的《翠竹月报》。《翠竹月报》紧紧结合我校“经典文化教育”特色,每月一期、每期分一至五年级五版,向家长公布本月必读书目、必须养成的礼仪习惯等,提出督促孩子读书与养成好习惯的家教方法,使家长紧跟学校教育步伐,以合力打造优质教育。

2.实施分类指导,体现针对性

在把握整个面上指导工作的同时,我们认真分析了指导对象的特殊性,并创造性地开展了系列指导工作。

(1)针对不同家庭特征的分类指导。按家庭特征分类,学生家庭大致可分为:隔代抚养型、特殊结构型、(单亲、离异)、经济困难型、务工流动型、正常型等类别。根据学生特点,又可以分为学困生家庭、学优生家庭、习惯偏差生家庭、特长生家庭、残疾生家庭等。我们的指导途径是:

①专题研讨,让指导贴近每一类家庭。对于有共性问题的家庭,我们以“班际联动”“校际联动”的形式,打破班级、级部的限制,将家长邀请到校开展专题研讨。如,针对学困生,我们开展的“科学指导学习”为主题的专题研讨;针对单亲家庭,我们邀请404医院贾玲大夫坐诊的个例诊断式家长会;针对行为习惯偏差生,我们请有经验的老班主任支招的案例指导家长会……由于针对性强,专题研讨得到了家长的热烈欢迎。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心理教师;专业成长;对策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满足了温饱、身体健康等基本需要,开始关注心理健康。由此,近些年在中小学出现了心理教师这支队伍,且这支队伍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如在北京市原西城区几乎每一所中学都配备了一名甚至多名心理教师,负责开展全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项工作的专业性非常强,没有经过相关专业训练的教师是不能承担的。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否能够很好地开展,心理教师的工作能力及专业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朝阳事业”,那么心理教师就是在“朝阳”中成长的“稚嫩的小树”。要想让这棵小树茁壮成长,不仅需要心理教师自身的努力,还需要外在环境的呵护。

一、给组织研修活动的研修员的建议

研修活动就是上级主管部门或教师自发组织的,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或困惑,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进修活动。负责组织研修活动的人员为研修员。

(一)开展符合教师需要的研修活动

“开展符合参与教师需要的研修活动是提升研修质量的根本”,这句话特别适合正处于“朝阳”阶段发展的事物,比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教师的发展、中小学心理教师研修活动的开展等。这些工作正处于在摸索中前行的状态,毫无前人经验可以借鉴。那么开展工作的原则之一就是符合需要。这样,工作开展起来才会有生命力,才会被他人接受,被外界认可。同样,要想提升研修活动的质量,使面向中小学心理教师的研修工作得到参与教师的认可,得到学校的认可,得到相关人员的认可,原则之一就是符合参与教师的需要。要想做到这一点,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前期调查

所谓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要想满足教师的需要,就要先了解教师的需要。可以通过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了解教师们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调查的内容应广泛一些,如教师们在学校的工作情况,所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状况,教师们已做出的成绩及现有的困惑,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帮助,对研修活动的一些建议,等等。研修员只有在广泛了解教师们的整体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够更恰当地给研修活动定位。

2.分层研修

在调查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的不同,可以将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分成几个层次,并尽可能地同质。根据每个组教师不同的需要,开展不同内容的研修活动。比如,对刚刚上心理课的教师要加强上好心理课的基础研修;对个体辅导工作有困难的教师,要加强个体辅导能力的研修;对进入“平台期”的教师,研讨如何创新,等等。分层研修是提高研修活动质量的非常好的形式。

3.优势互补

由于每学期的研修活动时间非常有限,一周仅有半天,再加上分层时对各组带领者的要求比较高,一时难以找到较多适合做组长的带领者。因此,每次都进行分层不太可行。要想改变这一局面,可以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比如,把水平相对比较高的教师作为“专家资源”调动起来,他们不是被动地参与研修活动,而要为研修活动的进行起到推动的作用,如让他们作为“专家”,对研修活动的某个环节进行点评,让他们作为“骨干”进行经验介绍,让他们作为“组长”组织某一个小组的讨论、展示等。总之,可以让水平相对较高的教师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调动他们参与研修活动的积极性。

(二)提高教师参与研修活动的程度,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动力

虽然教师的发展主要靠教师自身的主观愿望,但是作为肩负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任务的研修部门也需要对教师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那么,研修活动怎样做到这一点呢?我们发现,在“教师的参与”因素的评价中,“新教师成长式”明显高于“专题研讨式”“观摩评论研究课”。原因之一是参与“新教师成长式”的教师相对比较少,参与研修活动的程度更深。在“教师收获”因素的评价中,“新教师成长式”也明显高于“专题研讨式”。

实行“多种角色,多种参与”,激发教师自我成长的动力。根据研修活动进行的情况,多设计一些角色,如主持人、主讲人、专家、观察者、研讨组(下设组长、记录员、发言者、代言者)等。让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角色及任务,都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在教师全员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每位教师会更加深入地了解对方,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在同伴相互比较的过程中激发自我成长的动力,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三)营造研修活动的良好氛围,促进教师的互助成长

对于所在学校只有自己一名心理教师的学员来说,他们有着强烈的归属意识。无论在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他们都非常需要关爱和帮助。那么,研修活动氛围温馨,成员之间很开放,又很友好,是心理教师非常需要的。在这里,他们能够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伙伴,能够畅所欲言,能够得到无私的帮助,能够满足自己助人的愿望。

二、给心理教师的建议

(一)要注重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

心理教师在中小学是一支新生力量,心理教师队伍在最近几年蓬勃地发展着。尽管目前心理教师在学校“边缘化”现象还很严重,但心理健康教育是“朝阳事业”,前景一定会越来越好。但是,正是因为如此,心理教师的职业之路才会显得有些崎岖不平,很多工作都在探索之中,很难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在这种情况下,心理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我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我想成为哪方面的专家?这些都需要每一位心理教师认真思考。它将指引着心理教师走得更远,走得更宽。有了规划有了目标,工作起来自然就有了热情。教师职业生涯中的“平台期”就会远离我们。

1.借鉴其他学科优秀教师的经历,树立自己身边的榜样

作为心理教师虽然没有成型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其他学科优秀者大有人在。虽说工作内容不一样,但教师的经历是有相似之处的。我们应借鉴可以借鉴的地方,为自己所用。如他们对自己专业的热爱、敬业精神等。

2.多与同行交流

利用难得的每周一次的研修活动时间与本区同行交流。当然,有机会要走出去,与其他区、其他省市的同行交流。学习同行中那些做得不错的方面,学以致用;对做得不好的方面加以注意,不要在自己身上重复。 转贴于

3.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在前期学习、借鉴、思考的基础上,要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生涯规划。如,我的职业生涯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目标是什么?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思考清楚了,才会不怕挫折,坚定地走下去。但是每个人的生涯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要有不断成长的意识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教师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且,心理学在我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其研究内容不断扩展,研究成果不断推出。心理教师因为其工作的特殊性,经常接触“问题”学生的困惑,需要消耗大量的心理能量。若不注重个人的成长,很容易心理能量枯竭,使自己受到伤害。

作为心理教师要想能够更胜任工作,工作的效果更好,得到更多的人的认可,就要有不断成长的意识,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地学习,补充自己的心理能量,提升自己的职业价值感。这是实施自己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三、给学校主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的建议

(一)要科学管理心理教师

心理教师是学校的一支新生力量,在学校担任着特殊的角色和任务。他们是学校德育队伍中不可替代、作用独特的一支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信息提供者、沟通协调者和决策参与者,是学生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指导者,是教师成长的支持者。因此,学校对于心理教师的管理要科学,要尊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性。

1.尊重心理教师工作的专业性

心理学是一个独特的学科领域,有其独特的专业特点。若在工作中违反这些专业要求,就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后果,不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保密原则”。心理教师的很多工作都需要他们遵守保密原则。如为服务对象建立的心理档案的内容,对服务对象进行个体辅导的记录等,这些资料都是需要保密的。为了学校相关工作的更好开展,可以“适度公开”。如,心理教师可以将学生心理档案的部分内容写成一个整体的报告,向相关教师汇报,但不可公开每个人的信息。对于需要个别关注的学生,可以在适度范围内交流,但不能大范围公开。对于个体辅导的内容,心理教师可以进行阶段性整体状况总结。但不能泄露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

因此,主管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应在遵守心理学专业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心理教师的独特作用,为学校工作服务。

2.合理安排心理教师的工作,减少他们的“角色冲突”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有着严格的伦理规范的。心理工作者最忌讳以多种角色身份出现在服务对象面前,这样做违反了专业伦理要求。心理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灵港湾的营建者”,要对学生“无条件地接纳”。可在实际工作中,心理教师在学校中往往承担着教育教学任务或德育工作,他们首先是“教师”,然后才是“心理教师”。这样的“角色冲突”让他们很难开展工作。

要想让心理教师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就要尽量减少心理教师的“角色冲突”。比如尽量不要让心理教师在学生面前从事检查、评比等管理者的工作。这样,学生才能够接受其“心理教师”的角色。心理教师从事一些其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他们的锻炼,对他们更好地开展心理工作有很大的帮助,但不宜长时间参与其中。这样将不利于心理教师的成长,不利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3.让心理教师的工作与学校整体工作相融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兴的工作,但它并不是孤立的。要想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中更有生命力,取得更好的效果,心理教师的工作必须与学校整体工作融合在一起,为学校整体工作服务。

(二)形成一支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

心理教师非常渴望同行之间的交流。但现实情况是一些学校往往只有一位心理教师,在工作中无人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域是非常广阔的,工作量非常大,一个心理教师是无法完成的。这将阻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提升。为此,校领导不妨吸纳一些与此工作相关,又感兴趣,且进行过相应培训的教师作为兼职教师,辅助心理教师开展工作。任务多了,大家分担;有疑难问题了,大家相互研讨。这样,专职心理教师的工作状态会很阳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会越来越好。

四、给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建议

(一)使研修部门正规化

以北京市为例,北京市各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很不平衡,并不是所有的区都有心理教师的研修部门。市一层面也没有区级心理研修员的直属管理部门。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心理教师及区级心理研修员的工作与发展。要想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蓬勃发展,规范各级研修部门是必要的。

(二)使心理教师管理正规化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工作;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5-103-02

一、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确定学生工作考核范围和内容

1.明确考核范围。高职院校的学生工作一般是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系学生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基础,其工作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工作考核的目的就是,通过考核提高各系学生工作水平,进一步规范学生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各系的学生工作进行系统、全面认真的检查评估,既包括系党政领导的有关学生方面的工作,也包括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

2.科学制定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学生宿舍管理工作等四个方面。考核期以年为单位,考核内容逐年完善。首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这一考核包括每个学期开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学生专题研讨活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等内容。每个学期开学初是对老生教育的极好机会,抓好了开学教育,会使学校每个学期一开学就形成一个稳定、有序的校园环境。学生专题研讨活动既是提高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好形式,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其次,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考核。这一考核包括对违规违纪学生的教育和处理、制定和落实学生管理制度、创先争优、勤工助学、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评审、学生仪容仪表的检查等内容。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实实在在的关怀。为了把好事办好,使“三金”评审过程变成对学生进行教育、升华学生心灵的过程,应将“三金”评审工作列入考核范围。再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考核。这一考核包括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的稳定与培训、学生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培训等方面内容。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是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职院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后,宿舍管理工作考核。这一考核涉及系辅导员、班主任配合宿管员工作情况。一方面,考核辅导员、班主任深入宿舍做学生工作情况;另一方面,考核对在宿舍违规违纪学生的批评教育和处理情况。

二、实施全面认真的考核,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实施全面、认真的考核。实施学生工作考核,绝不能走过场。学生工作考核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从实际出发,注意发挥学院和系两个积极性。一是充分发扬民主,反复讨论考核内容和方法,形成一致的思想认识后,按统一要求实施考核。一年一个考核期,一个考核期结束后,根据变化了的实际情况,对上一个考核期的考核内容和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用于下一年度的考核。二是按照学生工作考核要求,设置院、系两级学生工作台账,记录学生工作情况,作为考核的依据。三是系里自评自查,写出工作报告。四是学院成立考核组,对各系学生工作检查评估,确定各系的考核成绩。五是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奖励。奖励办法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精神奖励:向考核成绩前五名的系颁发锦旗;物质奖励:对考核成绩前五名的系,分别奖励人民币5000元、4500元、4000元、3500元、3000元。

2.实施学生工作考核,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按照人才培养的要求,加强学生工作考核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1)进一步规范了学生管理工作,增强了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实行学生工作考核前,各系的学生工作是以系为单位组织开展的,虽各有特色,但缺少规范性。比如,对违规违纪学生的处理,虽然学院有相应管理规定,但当遇到具体事件、具体人时,处理不处理和如何处理都是系里决定的。对应该处分而没有处分的现象,往往缺乏监督检查机制。实施学生工作考核后,按照学生工作考核办法规定凡是符合处分规定的人和事,如果系里没有按规定处理,考核时均要扣除相应的考核成绩。比如,学生考试作弊应给予记过及以上处分,但两个系没有处分。考核时这两个系都被扣了相应的考核成绩,引起了各系的震动。实施学生工作考核不仅规范了学生管理工作,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

坚持依法治校、依法管理是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原则。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这一原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比如,新生入学后,为了使其全面、系统地了解学校的各种学生管理规定,我们要求在组织入学教育时,要安排足够的时间组织学生学习学生手册,学习结束后还要组织闭卷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备案存档。在了解到一个系组织新生学习学生管理规定后,没有按要求组织考试后,核实了情况,并按规定扣除了考核成绩。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维权意识,也增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

(2)进一步增强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将组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情况列入学生工作考核范围,极大地调动了各系领导和辅导员、班主任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有的作用。

学生工作考核要求每个系每个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报告会、一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报告会、一次学生思想状况座谈会和一次学生思想状况问卷调查。各系在开学初就对这些工作作出安排,不但使这些工作的内容、人员、时间、效果都有了保证,而且报告人可以及早备课,做到内容丰富、生动,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学生工作考核中要求每个系每个学期都要组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容的学生专题研讨活动。这一活动分三个阶段组织。第一阶段是以班为单位组织组织全体学生参加的研讨会;第二阶段是以系为单位组织的研讨会,一个班一个代表队;第三阶段是学院组织研讨会,一个系一个代表队,一个学期确定一个研讨题目。每个学期的学生研讨活动都要经过五到七周的时间。每次学生专题研讨活动都达到了增强学生自我教育意识的目的。

(3)创新了学生工作新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施学生工作考核后,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培养和培训的模式有了创新。各系每个学期开学前都要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培训班和学生干部培训班,每个学期期末都要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学院学生工作部每两周组织一次学生工作论坛,安排优秀辅导员介绍工作经验,邀请兄弟院校的领导、专家、优秀辅导员来校作报告。通过系统培训,学生工作者的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都有了提高。

实施学生工作考核,推动了“3+1”宿舍管理模式的创新。“3+1”是指每栋宿舍楼由3名宿管员和1名宿管负责人管理。既赋予他们生活指导教师的职责,又赋予他们思想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同时要求各系积极配合宿舍管理工作,一方面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宿舍做工作;另一方面,对在宿舍违规违纪学生的批评教育要及时到位。

参考文献:

[1]田静,等.国内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变迁历程与阶段特征[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4):58.

[2]蒋鸣.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18):176-177.

[3]蒋明军.高校学生工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6,(2):70-73.

[4]李应军.高校院(系)学生工作考核评估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3):120-122.

心理健康专题研讨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生;科学规划;人生观;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139-01

今天的中学生,都生活在社会高度重视、家庭无比关爱的环境中。与父辈相比,情感更丰富,知识更宽泛,生活和学习条件更优越,这都为他们未来的成长与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却过于依赖和强调自我,任性固执,学业不精,意志薄弱,尤其是普遍胸无大志,很少为将来着想。因此学校要帮助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心规划自己的未来,积极主动的为实现个人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一、什么是人生规划

所谓人生规划就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与设计。

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二、中学生的人生规划什么

(一)学习规划。有计划的学习要比无计划的学习好得多。特别要避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的随意性学习。有的同学认为,学校有教育计划,老师有教学计划,跟着老师走,按照学校要求办就行了,何必自己再定计划呢。

(二)职业规划。中学生的职业规划就是让中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职业与教育的关系,学会职业决策,从小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目标,在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锻炼自己的职业竞争力。

(三)健康规划。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中学生的健康规划应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生理健康规划的目的在于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状况在饮食结构、作息安排、健身方式、心理调整以及如何定期体检等方面作一个统一的部署和安排,并根据自身身体内外因素的变化随时予以调整,以防患于未然,始终保持身体处于健康状态。心理健康则要求,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

三、坚持多途径、经常性地开展人生规划教育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规划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坚持多途径经常性开展教育。

(一)开设人生规划课程。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人生规划的方法,学校要由专职教师开设《人生规划课程》,向学生介绍人生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人生规划课程》的开设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学校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及其他活动,以研究性学习、参观、社会服务、担任志愿者等方式,使学生获得对不同职业的亲身体验,了解职业特点与当前就业形势。也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班会、讲座、报告会等形式开展职业指导。同时对在升学方向,选择职业愿景等方面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二)开展人生规划的专题教育。人生规划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计划的行动与落实。为了保证学生行动计划的实施,首先,学校要举办一些有关人生规划方面的专题讲座。专题讲座主要应包括中学生的学习和职业规划、初(高)中毕业生的高中(大学)发展规划、人生理想规划等内容。其次,学校要有计划地开展专门研讨人生观问题的主题班会。例如组织学生开展《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我们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观》、《革命烈士人生观与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专题研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始终保持学生自信、进取、探索的精神。

(三)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人生规划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规划能力,提高素养,完善和丰富自己的人生。例如,物理教师在讲牛顿定律时就可以在介绍牛顿的生平时渗透人生观教育。牛顿的前半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他的后半生却花了整整25年时间去研究神学,企图证明上帝的存在,结果一事无成。在学科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人生规划教育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