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培养的能力

大学生培养的能力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培养的能力

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第1篇

关键词:辅导员;自身素质;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10)02―0160―02

一、为了更好的服务学生,完成本职工作,首先辅导员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一步提高自身条件

1 认真学习领会学校的文件精神,认真理解大学文化精神的内涵及学工处的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理解学院和学工制定的有关学生管理教育方面的政策,以宏观的角度正确认识当前学生管理工作的形势和任务。

2 要加强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积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要能够根据现实情况,研究学生工作,掌握新规律,解决新问题。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坚持思想教育和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热爱学生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勤勉敬业,情操高尚,责任心和使命感强,讲团结、顾大局。

3 形成自己独特的工作作风,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请示报告,工作要有严格的科学性、计划性、讲究高效率;并配合院党委、团总支,做好学生非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

4 我们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处处给学生做榜样,身教胜于言教。

二、我们辅导员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主要起引导和服务的作用

现在我们辅导员工作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已经涉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班级管理、生活服务、课外活动参与等。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学业上的老师、生活中朋友,也同时考虑到给学生留有一定的空间去考虑怎么自立。

我觉得应该始终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在实施活动中要有专业特色和创新,比如采用主题班会、案例分析、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或活动激发并引导同学的主体需求,让他们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审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集体、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的关系,明确理想、信念、责任、奉献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学生质量的提高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优良的学风、班风是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无形的重要因素。一个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通过长期的培养慢慢形成。每次主体班会学风问题已经成为必讲的重要内容,要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思想贯穿到整个的教育工作之中。

三、通过与学生沟通交流和教育引导,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抵制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使学生平时言行得体,讲礼貌,讲文明,讲卫生,讲团结,重视人际关系,真正成为一个有能力,高素质的当代大学生。

现在各高校都流行以就业为导向,积极引导学生促进就业率的提高,具体的,我认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应对当代严峻的就业压力与形势:

1 培养大学生的适应和自律能力,做好新生的大学学习方法的转变工作,把讲授科学的大学学习方法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拓宽眼界,开阔视野。

2 社会交往沟通能力。交往沟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中不可或缺的素质,我们辅导员要善于在集体活动中进行引导,充分利用学院开展的形式丰富多样的集体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这样既可以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校园生活,又可以使他们在活动中丰富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所带x×同学暑假参与过社区许多工作,给老人发放优惠券、帮一些老人申请老人证、办理居家养老证,组织志愿者、策划活动,只要居民有事找到居委会,她都会认真接待,除主要负责的民政福利这一块。其他工作人员有什么忙不开了,她都过去帮忙。孙晔文同学说她到社区居委会工作,需和各居民打交道,事务较多,沟通能力得到很好锻炼,现在该同学已经很顺利的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工作提高自己的交往沟通能力。

3 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大学生的和文字表达能力也是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重要基础条件,本人认为主要要让学生从以下几点做起:首先要让有胆量的说,这是锻炼表达能力的前提;其次要做到有话可说也就是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利用学校可以利用的一切硬软件资源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是练好表达能力的基础;文字表达能力也是走上工作岗位必备的基本素材之一,因此要鼓励在校生应该抓紧时间去研读有关的著作和范文,多做练习,以便使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4 动手实践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是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基本条件,对毕业生而言,无论今后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还是在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动手实际能力的强弱,都将直接影响到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能力发挥程度。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纠正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比如我们可以组织毕业生进行模拟答辩,还有我们院团委的创业大赛,以及各种技能比赛等,这些都能达到强化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的目的。

5 创新能力。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让学生主动营造活跃的创新氛围。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创新的意识和灵感。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积极主动配合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如宿舍文化、班级文化、社团组织文化等;另一方面,大学生要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等,这些场所通常是培育和激发创新灵感的绝佳环境;同时,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园圃于大学校园,还应该主动走出校门,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让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形成最后的成果。

四、我们可以组织学生举办一些亮点文化活动

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第2篇

根据对目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的分析,我们建议应该从如下几方面解决目前形势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方面的问题,以此培养和提高他们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激发学习动机

要进行长期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动机水平是前提。英语自主学习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应该是内部的或是自我激发的,即学生学习的动力来自自身。我们要努力做到:

1.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最早提出来的,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也就是对个体在多大程度上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完成某项任务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决定了学生对学习任务的选择,影响了他们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较低。由浅及深,慢慢深入,增强学生的信心;给学生制造成功的机会,树立成功的信心,是提高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主要途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兴趣能够最有效地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就要求学校及教学主管部门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和评估方法。首先要投入足够的经费,建立一个大学英语校园网和语言学习中心,以营造全英语环境。学生学什么,什么时候学,都完全由他们自己决定,自由选择,以促进学习者自主。其次,教学主管部门还要改变对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估方式,建立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

二、培养学习策略

培养学习策略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十分重要。学习策略既可以是行为也可以是思想,也可以是思维过程。教师从一开始就应该向学习者进行学习策略的培训,让学习者了解学习策略的含义和分类,了解网络自主学习的特点,从而掌握学习策略。下面我们结合公共英语学习的特点对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进行探讨。

1.认知策略的培养

在直接策略中影响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策略的培养。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为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进行的思维活动、以及所采取的思维方法。实现自主学习可以说是学生对认知策略的熟练掌握和应用。在网络环境中培养认知策略,学习者要做到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善于抓住重难点做好笔记;学习中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善于观察、分析和归纳,从而发现语言规律;善于借助语境来学习词汇,进行阅读理解;善于借助网络获取信息。

2.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元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将自己的认知活动作为认知和意识的对象,对自己的认知过程不断地作监控和调节的策略。它是关于如何学习的策略而不是具体的学习策略,包括确立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和评估自己的学习等内容。要成功地教好元认知策略,教师本身必须首先研究认知与元认知理论,包括学习理论和各种元认知策略。善于运用策略并能用策略诠释学习活动和过程。其次,了解学生需要什么策略,从而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再则,一旦决定要教授元认知策略,应该告诉学生:要学什么;为什么值得学习;何时使用;如何使用。

3.情感策略的培养

要克服网络自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英语的自主学习,学生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换句话说,自主学习必须注重情感策略。情感策略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的策略。情感策略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克服焦虑、鼓励自己、控制情绪。具体做法是,要联系实际,激发网络自主学习的内在动机;增强学习自信心并提高自我激励能力。

三、完善教育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育评价的方式种类繁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教师做出评价时,要适人适时适事地选择方式,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除了传统的教育评价方法外,下面介绍的两种教育评价方法在日常公共英语教学中也应适时应用。

后效性评价法。这是国外高校使用的一种评价方法,即由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对社会的贡献大小作为评价标准,并反馈给学校,作为学校教育是否成功的表征。这可以避免学校急功近利,以牺牲长远目标为代价,盲目追求考试的高分数。在创造型人才紧缺的今天,院校管理者和教育者应加大开展后效性评价的力度,让学校、与人才流向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评估网络。使学生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未来的发展,真正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材。

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创新能力 科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05-0042-02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知识经济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导。社会的发展不仅对于人才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更是对于人才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根本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而,作为高等教育基地的大学的重要目标便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目前,高校学生以“90后”为主体,“90后”大学生在当今社会上有或好或坏的评价,如何去培养提高“90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我们的重要课题。

一 创新能力的含义

创新能力是指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两个方面,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创造性实践能力的基础,而创造性实践能力又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

二 培养“90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能力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是人的智力的核心和精华。当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已经成为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创新的效率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国际竞争的严峻形势要求“90后”大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90后”大学生作为未来建设祖国的先锋和主力军,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时代的发展要求高等院校必须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完成时代赋予的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目前,国内各高等院校都在鼓励本科生参与SSRT项目,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等活动。

三 “90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分析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需求。但是根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偏低,低年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高年级学生没有创新欲望,这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从学生自身情况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90后”大学生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精神。“90后”大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中,加之创新教育方面的长期缺失,导致“90后”大学生创新意识淡薄,尤其是在大学期间,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对于老师给出的结论缺乏质疑和批判精神。现在我国教育对于学生能力的评价仍处于以考试占据主要地位的时代,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因此,影响了大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同时,不能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使得大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缺乏实际应用能力,这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基础性的困难。

第二,自主意识过强,缺乏团队观念。“90后”大学生具有思想开放而独立、自尊心过强的特点。对于学习和专业的困惑较多,且个人发展规划不够明确,很难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否定,因此在团队合作方面很少主动地为别人着想和换位思考,较难接受别人的意见。而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往往是以项目或小组的团队形式开展,团队合作能力差对于创新活动的开展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第三,功利化倾向明显。“90后”大学生处在一个物质丰富的时代,竞争力和竞争意识较强,对于成功的渴望异常强烈,但是更渴望能走捷径。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看到成效,“90后”大学生的这种功利化倾向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四,拥有创新思维,但缺乏毅力。“90后”大学生长在一个科技信息发展迅猛的时代,几乎可以说人人都接触过电脑。当今网络如此发达,这也造就了“90后”大学生开阔的思维。但“90后”大学生对于父母或者说家庭的依赖性太强,独自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在创新中遇到的问题很难自主地找到解决方案,往往因为自己的不坚定而动摇目标,缺乏创新精神所必备的毅力。

从校方角度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教育观念落后。中国的高等教育仍处于“重教室课堂教授、重课本知识掌握和以考试成绩论成败的主流思想”,教师在教学上仍以教授为主,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导致学生无法得到思维训练,缺乏质疑精神和变通能力,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第二,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构建差。(1)在培养全面创新型人才的时候,选修第二学位或者选修相关课程是一个可利用的平台。但是毕竟学校可提供的条件有限,覆盖面较小,不能达到国家对于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2)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平台构建太差,部分高校让学生直接参与科研项目,但学生在一些实质性研究和训练中的参与程度并不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更多这样的平台,但更需要提高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质量。

第三,创新活动单一。大学生可参与的创新活动较少,并且没有系统性的训练,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巨大阻碍。虽然近年来各种创新性活动有了许多新的形式,但是很多活动受到场地、仪器、经费等方面的限制,并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管理。这些问题均导致了大学生创新活动难以展开,很多有价值的想法不能付诸实践。

四 培养“90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和对策

“90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多角度考虑,不仅要结合“90后”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同样国家以及高等院校可提供的条件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这样所制订出来的方案才具备实际操作性。

第一,要想做好“90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首先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是很必要的。“90后”大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在低年级时期便可以引导其参加各项小团体的课外活动。让其在活动中学会互帮互助,努力培养其在团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以使“90后”大学生们增强其交流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较强的集体荣誉感。

第二,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学生,为创新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专业理论知识的创新犹如无源之水,仅仅是一个空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做好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最前沿的研究信息、动态以及成果引进课堂,让学生对于本学科的前沿信息有一个初步了解,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三,开展创新活动需要实践的场所,高等院校不仅应该在学校内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创新环境,并且更应该在校外为大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基地,为广大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高等院校应积极地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科技竞赛,鼓励大学生参加不同层次的科技竞赛,使学生可以充分展现自我,了解自己的特长,增加其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广泛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必要保障。

第四,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科研实践。实验室要进行全面开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明确其主体地位。科研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让大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水平的学术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部分,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创新环境和学术研究氛围。

第五,开展全校性的选修课,将创新性的课程归为必须选修的项目,学生可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但必须获得最低学分,这样可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能接受不同程度的创新性教育,使学生接受较为系统的创新性思维原理与了解创新。并且可以请一些知名专家作学术报告,以“名人效应”去提高学生们对于创新的兴趣和意识。

第六,鼓励学生的发明创造,调动学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设立专门的组织为学生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提供便捷的服务,必要时为学生的发明创造提供合理的物质支持。

第七,参与对外创新的友好往来的合作。走出去,请进来。各大高等院校之间、高校内学院之间加强合作交流,互相了解兄弟院校的创新活动和创新理念,各取所长,有利于高校的创新活动更好地开展。

五 结束语

“90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在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创新能力更是被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国家整体创新科技的发展,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造就高层次的科技创新人才是时代的呼唤,是民族生存发展的必须。

人才培养方案是一所大学培养学生的顶层设计,而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制订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方案往往是比较容易的,困难的是将整个方案完整地落实下来。所以,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工作落到实处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张鹏、于兰等.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5(3)

[2]赵欣、李美丽.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10):19~21

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第4篇

一、大学生能力应适应职业教育走向

北京大学心理学会指导老师辛思洁说:“其实人天生就是有类型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应该表现出不同的特色,从而在相应的职场发挥潜力。但是我们的大学教育仍然给学生一种‘高分完美’的误导,其实这种所谓的‘完美’是脆弱的,禁不起社会风浪的考验的。”

注重理论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培养,致使教育与职业脱节。在学校里,学生学习只注重书本知识,而对职业上的基础知识却很少涉及,甚至于很多大学生工作后,遇到不会用办公软件甚至传真机等难堪,致使企业不得不承担教育体系本身应该完成的工作。对于现今大学生相对供过于求的局面,很多大学生初入职场时是忐忑不安的,这是信息不对称以及感到未来职场的不确定性造成的;而职场对于进入试用期的学生不一定完全了解他的知识、技能和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学生也不知道企业各个方面如何,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大学生在试用期时就开始困惑,有时候企业也困惑。因而很重要的一点是大学生在整个学习环节中应注重实效性,除了让学生接受校内的学习教育外,还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去校外的企业、科研院所或事业单位学习。这种学习应是循序渐进的,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而且不能与在校的学习冲突。将受培训的大学生按专业列入不同的群体,因材施培。培训效果以核心能力基准为评估标尺,将培训结果和核心能力基准对照,对受训者个人能力进行评估定位。同时学校应注重开设职业技能课程,制定培训内容标准,组织本行业职业技能资格考试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走入社会后的忐忑不安,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应注重培养大学生以下能力:协同同事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培养;提出技术性建议的能力培养。

二、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及勤劳节俭品格的培养

现今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重较大,中国家庭孩子的培养模式已经弱化了学生自治、自理、自控能力,其生活能力明显较差。公寓化的管理免除了学生许多体力劳动,比如大学校园里不会从事简单生活劳动而雇钟点工的学生屡见不鲜。学生们在生活上缺乏必要的劳动锻炼,疏于自理,惰性也凸显出来,从而也削弱了吃苦耐劳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大学生可塑性很强,踏进高校大门是大学新生们走入社会增加阅历提高独立生活能力的好机会。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靠平时的一点一滴积累,应该培养大学生勤劳节俭的好品格,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掌控能力及自身美德。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提倡与国际接轨,于是在教育改革中照搬西方模式,向西方学习,当我们借鉴经验的同时,却忽视了自己所具有的文化传统优势,这导致我们在教育中容易将教育完全西化,轻视对自身文化精髓的传承和发扬,不利于培养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深厚的本国文化内涵以及拥有高度本国文化认同感的多元人才。当前,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拓展,帮助大学生适应中国思想、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潮流,将西方优秀的教育文化和中国的传统的精神食粮相结合,使大学成为为国家、社会不断输送具备高素质的智慧型人才的战略基地。

在大学教育中,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及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应定期举办弘扬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精神的讲座,比如二万五千里中战士的意志、崇尚节俭的西汉文帝等等。中国传统文化中流传下来的这些以勤为荣、以俭为美的哲理语言和动人故事,对于培养大学生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精神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第二,应定期开展义务劳动日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大学生爱劳动能自理的好习惯。比如大学生走入社区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等,在献爱心的同时提高了生活能力,也弘扬了中华民族美德。

第三,大力推行大学生义工活动。义工有很多种组织方式,包括个人、社团、学校和社会组织等,在大学里每个学生都应该自己联系并参加义工服务。学会爱人,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索取,大学生一路走来承接了多少关怀,用一颗感恩的心到需要的地方服务就是回报自己,用行动告诉帮助关心自己的人自己在成长,同时对于净化社会风尚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科学和经济的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在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必须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其显著的特点就是信息量的极大丰富和创造力的提高,适应社会前进的步伐。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模式,但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是有待提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种高级、复杂的大脑活动过程,创新是内因和外因的结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非一蹴而就,但通过引导、训练,一定会见到成效的。

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以下几点:第一,运用启发式教学及鼓励学生提问,有利于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不断产生创新的火花;第二,更多地接触实验与实践活动。大量的实践活动,有较多解决问题的机会,丰富他们的表象储备,只有拥有更多的独立与自由,才益于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巩固所学知识,为创造、想象提供丰富的“原料”,并提高创造性地应用知识的能力;第三,需要很多社会条件,促进社会各方面和各地区在高校教育方面的合作,社会应具有对大学生创新教育价值的广泛认同,为年轻的、崇尚挑战、崇尚创造力的大学生提供平台。

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我国面临着大学生就业的难题,据社科院统计2009年大学生的失业率在12%以上,是登记失业率的3倍左右,大学毕业生数量空前膨胀,但是就业岗位并没有增多。加强对大学生的企业家资质的培养,尤其是鼓励毕业生自我创业,可以缓解毕业生就业的压力。创业越早,未来留给自己的成功机会越多,大学生走进大学校园时已年满18岁,在当前的国情下,应鼓励大学生通过创业达到养活自己的途径。英国大学生热衷创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多数受到过创业教育,对创业并不陌生,也就没有那么多畏惧感。而我国是否支持大学生创业在各个高校认识不同,甚至于创业教育还没有一个远期的的规划。创业能力是创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优良的创业教育体系是促使大学生创业成功的一大内因。大学生在开始创业前或在创业过程中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自我综合能力。首先,突破自己,要有良好的心态。其次,具备实践能力、科研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能够将自己头脑中的思想、创意和灵感转化为现实的科技发明成果和现实产品。第三,具备组织领导能力。第四,具备管理能力。即要有经营决策能力、分析判断能力、指挥协调能力、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第五,具备协作能力。协作是创业成功者重要的支持力量。第六,具备沟通能力。促使相互间的沟通、情感融洽,获得理想的人际关系。在大学的教育中针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提升大学生创业认同感及积极性,激励大学生创业精神。美国大学生创业热潮由来已久,他们不惜为此冒险,很多人甚至中途辍学去创业。最有名的例子当属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没有创业精神,就会失去勇往直前取得成功的机会。

第二,开设创业课程。在大学校园里开设创业课程给学生们实质性的创业指导,例如知识产权法规、公共关系和营销建议、商业计划和资金申请、良好风险基金的介绍等等。

大学生培养的能力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独立思考指的是一种洞察力思维,是一种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考。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能力,才能在遇到问题时自己找到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大学生作为已成年的个体,应当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由于我们教育制度的特点,使得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很少受到这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从相对封闭的高中进入大学这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之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载体,让缺乏独立思考的大学生变得茫然。

1 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原因

1.1 对外界的依赖性

现在的大学生,在娱乐方面都很有自己的主见,然而涉及到专业选择、就业、深造等对他们的将来影响比较大的事情时,就变得茫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选择,甚至不知道都有哪些选择。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今大学生对外界的依赖性太强。从小学到高中,所有学习课程的安排都是学校、老师做的,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他们很少思考学习的知识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学习,学习的知识将来有什么用。绝大多数同学学习只是为了能考上大学。即使考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选择哪个学校都有可能是家长代劳。这种培养方式形成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惯性。进入大学后,需要学生自己选择要学习的课程,自己规划将来的学习目标,自己考虑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时,他们往往变得无从选择,无法做决定。但毕竟,当今的大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点,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比较强,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多。面对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时,他们首先会选择从外界获取相关的信息,从网络上吸取别人的经验。这本是无可厚非,因为从外界获取信息,参考别人的经验也是独立思考的一个前提。然而,由于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别人的选择往往成了学生们的选择,而这种选择很可能是不合理的。例如,有的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比较关心将来的就业,就问他们高一级的同学,高一级的某些同学告诉他们某个专业将来就只能干某个职业。然后问的学生就向老师倾诉,说他们专业没前途,将来只能干某个职业,他对这个职业不感兴趣,所以觉得学习没兴趣了。这类学生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典型代表。首先咨询对象的选择就没考虑清楚,咨询就业问题却选择向没毕业的学生咨询,得到的反馈信息肯定不合理。其次,别人给出答案,都不加以考虑就信以为真,不进行任何形式的独立思考,最终影响到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可见对外界过度的依赖往往会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丧失,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又往往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便,甚至影响到一个人的学习热情,进而导致学习成绩的滑坡。

1.2 “自我中心”的个性

强烈的“自我中心”同样会导致独立思考能力的缺失。 “90后”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强烈,自信并崇尚自由,同时也十分自我和功利。信息化时达的网络、电视、报纸等信息渠道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信息,使学生能够快速地了解世界每个角落发生的任何事情。然而泛滥的网络、媒体并不都能准确地传递信息,甚至被故意掺杂诸多负面信息。当学生习惯了从这些渠道信息来判断事物的时候,他们的价值观有可能出现偏差。但是,他们唯我独尊,认为学校的规定,政府的宣传才是对他们的束缚。时代独有的叛逆使得他们愿意不假思索地相信他们认为“绝对自由”的网络宣传,而不是通过独立思考来判别自己所见所闻。这种“自我”造就了个人主义,造成了责任感的缺失。混淆了固执己见与独立思考的内涵,违背了独立思考的真正含义。最终会造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偏颇。

1.3 “随波逐流”的思想

随波逐流思想也是造成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学习场所。学生要能够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生活,就要学会自我管理。然而有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对自己的事、班级的事、学校的事都漠不关心。班长、辅导员一遍遍地催他们才勉强把事情处理掉。平时的学习生活随波逐流,看别人怎样做,自己也跟着照做,不管事情好坏。从而导致了现在大学校园里旷课以宿舍为单位,迟到以班级为单位,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怪现象。这些同学不会独立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不会独立思考自己的人生,让原本应该丰富多彩、紧张忙碌的大学生活变成了消磨时光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