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职业价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角色认同受到许多挑战和影响。造成职业认同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收入偏低,教师经济压力过大,让有的教师有些失落。其次是社会期望值过高,教师压力过大。新的教育观念、管理体制、教学模式与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交织并行,其间的冲突成为一种压力源。[3]现在教师面对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攀升,教师的工作难度不断增加,也使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最后是有的教师职业能力匮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前进的步伐,缺乏对教师职业的成就感的体验,感受到更多的是职业的压力,忽视了教师职业本身的乐趣。
一、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环节
职业认同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目标的心理基础,提升职业认同是教师职业发展中不能回避的任务。教育事业要求教师深度认同教师职业,需要教师在态度、情感和信念上予以认同和配合。高度的职业认同能够帮助教师改变信念体系,从而提高其行为的效能感和有效性。
1.职业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以学科知识和教学技能为基础,但是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职业的认同,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职业认同是教师实现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按照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激励就是掌握行为的选择过程。如果某个人有了特殊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个有意义、有价值的目标,他必须做出某种选择。也就是说,人们是否有较强的动力,一个关键因素是这个目标对行为个体的价值程度。[4]教师专业发展需要以对职业的接纳和热爱为前提,没有对职业的认同,教师缺乏职业价值感,必然影响职业耐心,从而削弱专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教师高度的职业认同是提升其成就感的前提。教师在乎职业生涯中的进步和成功,把促进自己专业发展当成是自己自觉的追求。获得了追求专业发展的动力,教师才会有愿望去关注、参与和探究感兴趣的教育现象。高度的职业认同无疑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2.职业认同是提升职业境界的重要铺垫
一些教师不能从整体上把握和阐释教师角色的新内涵,无法把传统和现代的教师角色、现实和理想的教师角色、单一和多重的角色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区分开来,他们内心在接纳教师角色上是迷惑、排斥甚至是抗拒的。之所以他们内心彷徨,原因在于缺乏对教师职业的审美。教育的过程是学生生命参与的过程,是与学生现在和未来幸福相联系的过程,教师有理由感到职业的尊严。对教师职业从审美角度进行真实的体验,才是教师提升职业境界的基本前提。教师提升职业境界,把教育活动当做幸福体验,其关键在于以强化职业认同为切入口,促使教师人生价值的追求与教育理想的充分融合,实现其对教育事业的自觉追求。
3.职业认同是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前提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教师幸福这个话题。究竟什么才能让教师幸福?为什么同样的工作条件,有的教师怨声载道,而有的教师却乐在其中?其实,教师在实现其职业幸福过程中,职业认同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
教师要幸福,其关键在于教师要有较强的职业幸福感知能力。有学者认为,职业认同影响教师工作的满意度、职业倦怠感水平和工作压力。研究发现,来自同一学校的教师感受到的压力程度却不相同,这除了跟教师本人的专业素养、应对能力有关,也与教师对工作认可和热爱程度相关。有的教师虽然工作非常辛苦,却乐在其中,其原因就是他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有着强烈的职业兴趣和很高的职业认同。[5]所以要全面分析教师的从业心理和从业状况,创造有利于教师成长和发展的空间,促使教师实现对职业角色的高度认同,从而让教师得到真正的幸福。
二、提升教师职业认同,让教师走向职业自觉
1.严格教师的准入制度,把愿当教师的人引入教师队伍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要有很强的职业认同。要成为教师,首选的是那些愿意应对教师职业的挑战,把教师职业当成事业,有强烈的教师职业倾向、热爱教师工作状态的人引入教师队伍。在新教师选拔的时候,许多学校考察更多的是学术能力,但是事实上,“作为现代教师,知识和能力已经不是突出的问题,非学术方面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比如爱心、责任心、进取心”[6]。很多时候,不是能否胜任的能力问题,而是能否对职业的认同而产生的积极态度。
因此,对准入的教师要加强职业认同的考察,对已经进入教师行列的新教师要强化职业认同的教育。这对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有益,对学生成长、甚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有好处。
2.促进教师职业角色的转换,提高教师的效能感
教师的从教信念、职业意识和自我意识对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在影响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的同时影响着教育效果,进而影响和制约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高。[7]对于职业认同感较低的教师,要积极促进他们转变态度,努力提升他们对职业角色的认同,让教师在对自我态度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逐渐实现教师的职业自觉。
教师的角色认同和转换需要教师有积极的态度,主动将新的职业角色建构到自身原有的经验中去。教师不断地加强职业认知,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度来认识教师角色转变的意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自身角色认同的建构。掌握职业认同的策略和方法,增强对教育改革的心理承受力,在实践中真正体验到角色转变所带来的成效和快乐。
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要细化目标,引导和帮助教师设计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加拿大著名学者迈克尔•富兰曾经指出,教育目标的无边界性给教师带来伤害。教育教学工作虽然繁重和复杂,但只要按照职业生涯设计的规划,一步步走好,教师就会不断接近目标。[8]因此,要让教师学会研究教学和职业规划。对自己要合理定位,不断的自我价值实现是人不断前进的不竭“内驱力”。教学研究中带来的新鲜感和职场中不断进步的成就感是带来职业幸福感的催化剂。要让教师在收获点滴成功的基础上逐渐进步,在职业过程中不断获取职业乐趣,提高其效能感,从而加强职业认同。
3.改善学校管理,增强教师的归属感
职业认同不仅是个体心理问题,更是一个人与其他现实存在的关系问题。教师职业认同不能孤立地分析,教师职业角色认同是在长期从事教师职业,在与之相关的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相互作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价值、性质、状态与环境等认可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学校是成长的大环境,专业发展、同事信任等能否充分获得,决定了教师对自身职业的正确定位,以及对人生的态度,进而决定幸福感的获得。
学校要营造和谐的氛围。要关心教师的精神世界,增加他们对现实生活的满意度,因此一个“仁者爱人”的工作环境很重要。教师对职业的认同,其同事的职业认同状况对其职业态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在一个归属感强的教师群体中,教师会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和信赖感,有助于自身潜能的发挥和职业的发展。学校要在关心工作和关心人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把学校建设成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归属感的集体。
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对最基本关系,教师的职业认同是在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和相互交往过程中互动建立的。具体的师生情境让教师的职业认同有了参照的基点、互动的基础,教师在师生关系情景中积极的自我角色,有助于教师自我认同和角色认同的建构。
4.引导教师追寻职业乐趣,增强职业自觉程度
教育是与各种不同个性的学生进行交流与引导的过程,教师劳动摆脱了机械和简单,蕴涵着丰富和创造的空间,随时都可能面临新情境,需要教师有教育智慧去应对,这从根本意义上让教师得到了激励。
教师积极认同职业与其对职业定位有很大的关系。教师能够体验到职业本身的乐趣,把教育当成享受,而不是牺牲;把教育当成生活本身,而不是谋生的手段的时候,教师才可能实现职业的自觉。因此,学校要为教师职业成功创造更多的机会,应采用发展性评价等积极的激励措施,促进教师可持续地和谐发展,减少教师职业过程的挫败感,使教师的能力得以提升,潜能得以激发,不断收获学生进步的喜悦和自身专业发展的成果。
要培养教师高尚的情趣,引导教师感受职业的幸福,让教师关注和追求职业本身的快乐。引导教师改变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寻找工作情趣和精神寄托,制造一些快乐元素,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学会享受教育职业。让教师学会享受课堂,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要让教师学会享受学生,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是教师职业幸福最重要的源泉,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感激中得到弥补。还要让教师学会享受生活,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自觉高雅的生活情趣很重要,闲情雅趣的让教师获得生活的现实体验,获得教育教学的一线素材,因此生活是教师职业幸福不可或缺的内容。
注释:
[1]庄稼人.构建教师的职业认同[EB/OL].2006-9-27.
[2]翟帆.压力叠加,农村教师职业认同感低[N].中国青年报,2007-1-5.
[3]黄锡英.职业倦怠: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05(8).
[4]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69.
[5][6]郭韶明.职业认同:教师成长的内动力[N].中国青年报,2006-9-24.
[7]焦峰.自我效能感与教师本体的自我升华[J].济南:中国成人教育,2006(9).
一、教师职业生涯背景影响的理论认知
海潮效应告诉我们,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引力过弱则无潮。教师背景影响因素与此有类似之处,背景因素的“引力”越大,则对教师的影响力也越大。
教师职业生涯及其成长离不开背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此问题,我们以生命历程理论为指导,从个体生命、社会文化与历史背景三维视角来研究教师在特殊背景下个人生命跨度中所扮演社会规定的角色与事件轨迹。生命历程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的一生都镶嵌在历史的时间与事件中,同时被这些时间及事件所塑造;人生事件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取决于其出现在个体的生命历程的时间;个人存在于相互依赖的关系网络中;个体具有能动性,能克服外部环境的约束,编制自身的生命历程。”[1]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职业生涯及其成长背景主要受到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影响。
二、教师职业生涯背景影响的客观因素
教师的职业成长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它源于社会进步和教育发展对教师角色与行为改善的规范、要求与期望。[2]其中的客观因素包括理论观点、政策法规、经济发展、文化积淀、信息技术、活动载体、家庭关系、学校组织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将在特定的背景下,对教师职业生涯及专业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理论观点。当前各种理论观点在“移植”与“凝炼”中应势、应情而生,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生命历程理论、职业生涯理论、动态生成理论、科学发展观、幸福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理论与观点,必将引领着中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也必将激活教师的智慧大脑,浸润教师的教育生命。
教育法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班主任管理规定》等,以及省、市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出台,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教师重要的行动指南,必将对教育基石、社会地位、职业理想、职业认同等重要思想问题的认识产生“引力”与“导航”作用。
经济发展。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使教师的物质待遇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日益完善,绩效工资的实施,科研培训经费的落实使教师能“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开通,让世界变得如此之小;校园局域网的建成,让我们变得如此可近、可感、可亲。信息化必将给教师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使其获得更宽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人身自由。
文化积淀。文化对人们的行为方式能够起到根本上的影响和规范作用。比如,千百年来,“耕读传家”的观念犹如生命基因长存于诸暨人的血脉中,诸暨人历来以“重教为共识、尊师为时尚、兴学为义举、苦读为学风”。社会、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地域文化的厚重积淀滋养着“一方人”安居乐业、安身立教。
活动载体。比如笔者所在的诸暨市教育局开展的“师德群体创优”“道德教育大家谈”等活动,教师一定会在活动中情从境迁、意在心动、产生爱的火花。各级各类教师的“领雁工程”培训活动,以及“百家论坛”研讨活动,必将对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理想、生涯指导、专业成长产生不可或缺的影响。
家庭关系。家庭和,事业旺。教师家庭成员的习惯、生活作风、治学态度等不仅对自己的子女成长有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教师的这种家庭背景影响也会传导到学校,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接受文化知识、培养道德品质、规范行为习惯、巩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成果。“小家”有矛盾,教师的不良情绪或将会影响到教育的“大家”。教师家庭成员之间关系是否和谐将直接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进度。
学校组织。一所学校的管理体制定位是否精准,学校领导班子的领导能力是否强而有力,校园文化建设的执行力度是否到位,校园后勤安全保障是否同步跟进,以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专家的引领、同伴的帮助、师傅的点拨、领导的支持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教师职业生涯背景影响的主观因素
教师在与教育环境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价值取向,丰富专业知识技能,源于教师自我角色愿望、需要以及实践和追求。[3]主观因素包括:职业理想、个人动力、晋级晋升、情感因素、评价机制等。
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定位应是将自己的教育专业当做一生事业来做。流动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对教育的那份理想、信念、情感与执著。教师有了职业理想时,就会“用心”为学生的每一天启迪智慧,引领人生;就会对自己的教育不断做“常规体检”,总结自己教育得失;就会触动作为“引领者”的灵魂,激发一份内在的责任。
个人动力。“让爸妈生活得更好一些”,是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冠军周洋一句朴实的获奖感言。对照我们教师也会有相同的感受和动力。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既然选择了“学校”这个平台,或许抓到了一副不尽如意的“牌”,我们也不会 “自己砸自己的饭碗”,否则,教师育人的资格与能力,将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被无情地颠覆。
晋级晋升。教师面对“名与利”,要抱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心态。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内心自然也会激起某些冲动,心动了,行动也会相应跟进。正所谓至远者、非天涯,而在人心。
情感因素。当前学校管理策略的重心,早已从“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转移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轨道上。在绩效工资下,重赏不能突破道德的“底线”,更不能跨越法律的“红线”,给教师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投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无疑能增强教师管理的内驱力与创造力。正所谓至久者,非天地,而是真情。
评价机制。教师只有弄清楚世界是什么和自己是谁的问题,才会以360度的视角去审视和欣赏“影象”中的学生,才会用科学、民主的批判性思维来对待学生观。反之,如果教师评价学生的唯一工具是一把锤子,往往会把学生的一切问题都看成是钉子。因此,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才会在任何时候铭记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才会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尽职尽责去挖掘学生的潜质,欣赏学生的闪光点并不断给予正面的鼓励,给学生起到导航的作用。
四、教师职业生涯背景影响研究的价值审视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探究教师职业生涯及其成长的主客观背景影响因素,并努力促进这些因素的联结与转换,对于教师成长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
理论价值。教师职业生涯背景影响因素的研究,其理论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教师的职业生涯及其成长提供分析、判断、凝炼与提升的框架。教师的职业生涯及其成长无一例外地受到“理论观点、法律法规、经济文化、信息技术、家庭关系、学校组织”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但在社会“功利文化”的驱使下,这一客观环境系统的影响因素未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更多的是强调教师个体的职业发展的主导地位与能动作用。而事实上,教师个体的“职业理想、个人动力、重要事件、情感因素、评价体制”等主观因素,只有与客观的有利因素相结合,才能适应社会的角色期望并成功扮演社会期望的角色。二是为教师走专业发展、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之路厘清特定的时代背景与不同的生命周期下的路径选择。教师的职业生涯及其成长一生不仅蕴含着发展机遇,而且也会受到社会重大历史文化事件与个体重要事件的影响。因此,教师职业生涯及其成长的路径选择必须牢牢把握这些“发展机遇”与“重大事件”,并使之不断深化、更加科学和符合实际,保障教师在职业生涯里不断凝炼人格内涵与教养资质,实现教师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现实价值。教师职业生涯背景影响研究,其现实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这种研究可以使教师对自己职业生涯的生命周期及专业成长历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和定位。教师的发展是连续的、动态的成长过程,随着时代背景的变化,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观念等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如果教师仍然固守原来的信念、知识、能力等,没有意识到社会的变革与变化,不及时更新观念,就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二是为教师担当教育的向导指明前行的方向。我们探究教师职业生涯及其成长背景因素,是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师素养,服务学生;是为了追求真善美,引发教育变革;是为了让教师更具有理智的洞察力、信仰的合力、信念的张力,从而改进教育思维,成熟教育理性,提升教育价值,升华教育信仰。三是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决策服务,为学校管理提供借鉴,为培训机构提供范式。我们期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立新的体制与机制,营造良好的教师成长环境,不断消除不利影响因素,保持有利因素和激活潜在因素,使教师生活更加幸福,人格更有尊严,事业发展更具价值,学生发展更加全面,实现教师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参考文献:
[1]曹满云.生命历程理论:拓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新思路[N].光明日报,2009-06-11
跟着现代化的步伐,现今世界上的教育也要求与时俱进,在教育上,呼吁人性,注重人文,重视完善人格,提高人生质量成为了主要思潮。时代的发展让高职教育获得了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社会发展的改变对教师职业道德观念造成了影响和打扰。
1.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价值观的意义
高职教师作为文明社会的一部分,他的主要工作就是通过教育来对学生进行良性的全面培养,使其能够快速,顺利的融入社会。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能让教师认识到自身职业的价值,让教师保持乐观的心态进入教学中。
1.1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是高职教师的内部需求。准确清晰的职业道德观能让教师认识到自身定位与价值,明白教育的意义,促使其制定好教学计划,规划好职业生涯,决定奋斗目标,而且能明显改善教学工作中的心态,使其将精力都投入到教学中,让教师朝着制定的人生目标前进。
1.2正确的职业道德观是增加满意度的重要道路。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让教师积极主动的进行有益的教学工作,使教师更好的获得自我满足,增加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用乐观积极的教学态度面对工作,在工作中将梦想和现实相结合,让教师对工作追求完美,得到愉快的工作享受,增加其对工作的满意度。
1.3正确的职业道德观能有效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明确的教师职业道德观,能够有效的减少在教学中的迷惑和无目的性,减少无用功的产生,最高级别的发挥出教师对教学的热情,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当中去,促使教学能力的提升,有效的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
2.理智对待现代高职价值道德价值观的必要性
2.1现代化对教师道德观的影响。现代化进程的不断进步,不断更新着世界,也在不断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而在现代化高度重视教育的同时,也造成了教师行业竞争的激烈。科学技术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教育观念要与时代相接轨,革新教学方法,对科学技术做出抉择,也要对学生做好信息网络教育的工作。但是还有一部分教师因为年龄,设施等种种因素难以和时展同步,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干扰了工作效率和教学水平。也存在着一些教师对科学技术的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虽然有诸多的益处,但还是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教师进行教学的自由发挥。
2.2庸俗思想对教师道德观的影响。现今高校要求开放办学,与社会的联系愈发紧密,而社会上的歪风邪气也侵入学校。拜金主义的干扰下,腐败教师收取贿赂,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职业和学校的名誉。因此,教师要加强对自身道德观的建设。
2.3教育普及对对教师道德观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在普及高等教育,高职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由于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教师群体在增长中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现象,有部分教师只是止步于教学任务,无意进行教育创新,另一小部分教师对教育工作热情不高,不细心的进行备课,讲课随意,没有传道授业的责任感,达不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3.评判高职教师道德观的思维角度
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教师的道德观念也是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的,在教师与工作、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同事和教师与社会人之间,这些方方面面组成了教师的关系网,在这些方面里,教师对待其的态度和行为,就是评判的角度。
3.1对工作的热爱度。对于教育事业的态度,反映了教师本人对自身职业价值的定位和对进行教学的行为准则。作为文明的传承者,教师的道德观念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有关键的影响。教师自己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达到职业要求的水准,不要把教师当成维持生计的途径,而要把教育当成人生大事,对教育事业永远充满热爱。
3.2对学生的细心度。在教师的关系网中,最重要的就是与学生的关系,教师要像朋友、家人一般,贴近学生的生活,真心实意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关爱和真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3.3对家长与社会人的真诚度。高职学生虽然是完全民事能力人,但还是没有生产能力的消费者,许多事物依然需要家庭的支持,教师保持与家长的良好联系才能更好的处理学生的难题。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才能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4.评判的标准
教师要拥有高尚的品德,树立榜样的力量,对待工作要充满热情,诲人不倦。对于教学的更高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学无止境,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才能用学问推动学生的发展。教师有了学问基础后,还要有巧妙的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方法,对症下药。而在某些方面来说,教师本人的魅力也是引导学生成长的一个因素。
5.结束语
【关键词】教师职业认同 教师专业发展 职业认知 教学反思 职业规划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专业能力和素养方面不断成熟并追求卓越的过程,是教师专业情操、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意识等方面不断更新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正式,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及能力提升方面提出了“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具体要求。但是,在现实教育环境中,许多教师对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持消极态度,缺乏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和专业发展的意识,影响了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而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教师对教师职业的内在价值认识及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将直接关系到这种源动力的激发。
一、教师专业发展概述
1.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现有发展水平或发展阶段基础上,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感三个方面追求提升的专业成长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强调了教师在专业发展到某一水平,将这一水平作为新发展起点的后继发展的一种趋势或者可能的结果,这种趋势或可能的结果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专业发展同时也强调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涉及了教师个人现有的发展水平和所处的成长阶段。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是根据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而制定的,主要有以下两种倾向:
一是强调教师的知识更新。该倾向认为,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就要掌握丰富的学科知识,这是合格教师的最基本的必要条件,要求教师要比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占优势。因此,要进行常规的知识更新。
二是强调教师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终身学习的理念要求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还要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技能。所以,向学生传授终身学习的本领比传授某些学科知识更加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师职业认同分析
1.教师职业认同的内涵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并能够从中寻找到快乐。教师的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教师从自身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身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指教师当前对自身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教师职业认同度高,意味着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师职业的复杂性、示范性和创造性,认识到教师这一职业的人生价值与现实意义,对自己工作的成就期望值就高,就能把自己的职业当成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就具有坚定的职业意志和主动发展的愿望。
在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中,职业认知是基础,职业情感是动力,职业行为是关键。教师有自主发展的愿望就会在态度上重视,就会主动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探究新的教育方法,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就会对教学更用心,对学生更关心,从而自觉地在教学实践中付出更多的努力,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2.教师职业认同的特点
教师职业认同是一种认识和态度,是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职业认同是一个不断进行着的对经验的解释和重新解释的过程。教师职业认同的形成、确立受到个人的内在因素、团体因素、人际因素等方面的影响。教师职业认同结构具有多样性,那些结构可能相互冲突或相互联合。
教师的职业认同反映了教师从事本职业较长一段时间后对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积极性情感评价和倾向性判断,它体现的是教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和志趣,是教师个人对教育教学工作长期累积后形成的一种教育情怀。这种认同和责任感能够促使教师对专业的诸多方面进行自我更新和主动发展,而这正是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加强教师职业认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增强职业认知
职业认知是人们对各种职业的社会性价值的一种认知,即正确认识自身所处职业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性质、意义等。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种职业,都必然经历一个产生、演变和不断发展的过程,其职业地位、职业性质、职业意义等也会随之而不断变化。教师若是对自己工作的意义认识深刻,那么他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就比较积极,就会比较自觉地去掌握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技能等;教师若是对自己的专业技能感到能够胜任,且对自身的成就期望值高,则会对自己达到比较高的工作成就充满信心;教师若是具有坚定的职业意志,则会较少有调动工作的倾向或离职的倾向,教师的工作心态也就比较稳定;教师若是把教学看作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途径,则会视教学为自己的生命,自然会重视和珍视它。
2.增强教学反思意识
反思与教师职业认同紧密相连,没有反思,就没有自我,要想把自我向教师发展,就必须发展反思技能。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把经验与他们的知识和感觉相连,愿意并能够把与社会性相关的内容综合到他们作为教师的形象中去。反思是问题解决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连续的和周密的思考。
教学反思的重要形式是自我叙述。这种自我叙述是教师关于他们的职业活动和生活经历的自我再现,个体对自己及别人对自己的理解的反映。自我叙述为教师提供了职业认同的线索,为更新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刺激。自我叙述,可以是一种语言叙述,可以是一种思维活动,还可以书面的形式自我记录下来,比如说写教育日记等。
教师要进行科学的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较强的问题意识,这是进行反思的前提。发现问题是反思的起点,问题推动着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积极探索。二是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从教师知识结构的功能来看,教师的知识通常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性知识。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既要学习理论,也要学习实践,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三是要有科学的反思方法。教学反思既是一种研究行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有自身的规律,教师有必要掌握一些反思方法,提高教学反思能力。反思不仅有利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而且能有效促进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3.增强职业规划意识
教师职业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自觉、主动地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和设计,它包括对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进行总体地和长远地规划,具体指教师在具备正确的认识、客观的判断和积极的心态的前提下,根据自身现有的条件和发展潜力、各种外部条件和制约因素等来确定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教师要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自身科学、理性地看待自己的职业成长和发展过程,要合理有效地制定自身发展的计划和蓝图,不断调整自身的专业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减少职业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偶然性。青年教师更要以主体的身份去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准确、客观地评价自身的优缺点、兴趣和个性偏好,对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准确定位,在充分了解社会、学校和学生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职业规划。
综上所述,教师的职业认同是一个从外在规约到内在认同的过程,唯有得到教师内在的身份认同,教师个体的生命发展才能得到强调,个体的专业自主性才能得到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意识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行为都与教师职业认同密切相关,积极关注教师的职业认同,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芳.论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建设
21世纪是以知识技术创新和人才科技竞争为特点的知识经济时代。谁能把握住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而对于人才的培养最传统也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是通过高等教育选的人才,而高等教育的关键正在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李岚清曾说过:“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室,要保证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师。” [1]。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时代性,对于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展开具有长远的重大意义。高等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着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关系着学生的人格最终成形,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因此要保证党的执政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就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履行高等教育职责和使命的客观要求
新时期学生素质的不断提升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高校教师自身能够自觉地遵循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学习政治知识、加强社会实践、增广见闻,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和专业水平;在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学识学风上都能以身作则才能更好的为人师表。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不断启迪和绑着高校教师明确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使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事业,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
3.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
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学能力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等,同时更要具备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教书育人的工作标准更加提高。因此,高校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必须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校风和严谨的教风,从战略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调动广大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评估工作,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一批这样德才兼备的高校师资队伍[4]。
4.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走向,而高等教育所处的重要位置,更使高校内的风气对社会风气有着示范性的作用,而教风更是学风、校风的模范。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都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也使广大人民群众热情的关注高等教育、重视高等教育,这些无疑有利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能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适应和谐社会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促进高校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有力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5]。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强烈的敬业意识
市场经济对各行业的冲击都是巨大的,事业单位就职人员辞职下海的事件屡见不鲜。部分教师处于对自己当前经济或职位状况的不满,不能树立“终生执教”的正确观念,更多地注重物质利益,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得过且过,连基本的教学质量都很难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有些高校出现“身在学校心在外的”怪象,严重缺乏责任感,只将教育作为自己的后备事业,将教育作为自己最后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业,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经商或者能取得更多的物质利益的工作中去。
2.教学科研投入人力财力较少
教师的执教生涯长达数十年,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很多教师过多地注重对某种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这是对中学只注重理论而不重视实践教育的矫枉过正。在自身的科研水平方面,有的教师也忽略了自身科研能力水平与教学能力和质量息息相关,对自身投入精力过少,从而自身的教学水平一直处在原点,没有过多进步和提高,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人才的输出。
3.教育方式方法落伍过时
有的教师觉得只要就业就是端上了铁饭碗,只要遵循旧有的或者已学到的教育方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新的问题出现也不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不钻研业务技能,对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课程也是采取消极方式不予接受。贫乏的知识、陈旧的观念呆板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具有更多自我意识的新时代学生[6]。
三、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用严格的管理规范教师行为
首先,高校一定要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高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专门的师德建设工作机构,形成以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工作机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其次,高校要有规范的教学管理,严格的考核制度,从教师从教开始直到离开教师岗位制定全方位的师德师风监控制度。通过制定进人制度、教师岗位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规范制度、教师行为规范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起到全方位的行为规范和引导;同时通过在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中对师德师风实施一票否决等制度,从而达到强调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的目的。
2.注重宣传,树立典型,用先进的文化塑造教师品德
首先,高校要通过对师德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形成师德建设的良好环境。通过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文化精神,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树立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其次,高校还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孟二冬、谭千秋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教师坚定信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同时还要注重发掘校内的先进典型,让教师向自己身边的榜样学习,通过庆祝教师节活动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活动,集中在校内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全方位宣传,褒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3.以人为本,注重关爱,以和谐的理念重视教师需求
高等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教职工为本,努力形成尊师重教、服务教师的良好风尚;加强师德建设,不但要对教师提出要求,而且要帮助教师创造达到这些要求所必备的条件;把加强师德建设与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实施人文关怀,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畅通学校与教师的沟通渠道,认真听取并尊重教师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为广大教师提高素质、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切实提高和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使教师能够定期得到业务进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努力建设团结协作、干事创业、充满活力、文明有序的和谐校园,为高校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7]。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一项漫长没有终点的学习和培训。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律人必先自律,育人必先为表。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的神圣职责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超.社会转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思考.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毕万利,李玉春.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层次分析.辽宁高职学报.2007.
[3]王清风.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河北大学学报.2008.
[4]徐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5]李乙平.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当代教育论坛.2006.
[6]刘晓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2010.
[7]向华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