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营管理的建议和意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成本核算;医院;经济管理;实践应用策略
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加快医院运行机制的深入改革,激发全员的工作热情,促进医院构建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本文首先分析了成本核算的内涵、核算方法及其在医院中的重要性,其次提出了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1成本核算的内涵、核算方法及其在t院中的重要性
1.1内涵
成本核算在医院中的涵义是通过综合一段时间内产生的医疗服务成本,准确计算出整体医疗服务成本及医院成本。成本核算共涉及了院级成本核算、诊次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床日成本核算等过程。在成本核算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是科室成本核算,是所有核算工作的前提,是医院评价科室作业实效性的重要依据。
1.2核算方法
医院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一般会将科室划分为项目科室与非项目科室两种类型。实际运用的核算方法是直接成本归集与间接成本分摊。前者在成本核算中占据重要地位。医院成本核算中最常用的归集方法是:一是计算实际发生的劳务费、公务费、业务费、原材料费;二是医疗成本会受到固定资产折旧费一定程度的影响,现阶段还没有相对统一的折旧标准,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做法。间接成本在分摊过程中,遵循受益原则将非项目科室成本向项目科室及其他非项目科室进行分摊,常使用直接法、双重分配法、联立方程法这几种分摊方法。联立方程法的精确度最高,不过操作起来较为繁琐,双重分配法是中小型医院的最佳之选。
现阶段,医院成本核算方法从之前的完全成本法转变为了现在的制造成本法。在日常成本计算中,应采用变动成本法,分别对变动制造成本及固定制造成本进行统计。对于医院公益性单位,可通过制造成本法建立目标成本,进行预算的编制。
1.3重要性
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一是实施成本核算有利于实现医院当前的发展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要想不断强化自身竞争实力及发展能力,就必须严格按医疗卫生改革要求变事业为产业,通过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对支出管理过程加以规范,合理节约成本,从而促进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并且成本核算的开展,能够促使核算单位主动节省医疗服务成本,规避看病贵的问题,力争用最低的成本提供优质的服务,提高在社会的影响力,加快医院稳定发展。二是通过成本核算,有助于我们清晰看到医疗活动中产生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不但能促进全员良好的成本意识形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还培养了员工较强的责任感,激发其工作热情及工作效率,为医院的经济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三是成本核算是医院决策过程中重要的依据,医院要想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实力,就必须深入了解现代市场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只有及时提供真实可靠的成本信息,才能有效保证成本预测、成本决策等活动的有效性。
2成本核算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实践应用策略
当前,随着我国医疗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入,强烈要求医院对自身经营策略加以调整,以满足现代医疗市场的要求。随着医药分开、盈利性医院与非盈利性医院分类管理等各类政策的颁布,就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引入了医院成本,如何推动医院高效持续发展是医院管理层必须重视的问题,医院只有开展成本核算工作,节约医疗成本,落实完善的成本核算等经济管理手段,才能保证医院较高的发展能力,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长盛不衰。
2.1更新医院领导观念,提高对成本核算的重视度
由于受到了旧的经营观念影响,致使医院管理者忽视了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一直沿用着过去的管理模式,未注重成本控制,盲目创收,这样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医疗收入,但却要花费较大的医疗成本。医院一直以预算会计为主,通过全额或差额预算拨款补助的手段,大大降低了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积极性,进而更加忽视了树立成本控制观念。医院领导必须重视起以上问题,及时更新自身观念,强化经济意识,将成本核算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全面发挥。由于成本核算与医院各项工作都有紧密联系,所以需要各部门、各科室及各种技术的配合支持。
2.2科学构建成本核算管理机构
通过成本核算管理机构,有利于促进财务管理和经济管理两部门的统一,从而提高经济核算与经济管理效率。医院要想长远发展下去,就必须构建完善的经济管理组织机构,成立集中化高的管理决策层及较为分散的管理执行层。医院经济管理体制通过开设经济管理办公室的方式隶属于医院领导,将所有经济信息与决策综合集中起来;经济管理部门通过经济参谋的手段,分散于各经济责任中心中,开展相关经济管理工作。通过构建以高度集中与相对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为前提的经济管理体制、组织机构,能够实现医院经济信息的及时共享,实现统一的经济决策,促进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
2.3加强培训
由于成本核算工作具有系统复杂性,因此需要全体人员的高度理解与支持,成本核算运行前及实施阶段应积极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大力宣传与推广成本核算的作用及目的,培养全员树立正确的成本效益意识及全局意识。要求医院领导充分掌握先进的经济管理理论和先进技术,全面贯彻成本核算的原则与措施,发挥医院领导的指导作用、管理能力。加强对成本核算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深入了解现行的成本核算制度、操作流程等,不断提升其素质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
2.4构建完善高效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
医院应在相配套的财务会计制度与法律法规基础上构建成本核算体系。首先,医院在进行财务成本核算时,应时刻关注自身的社会公益性,不能只将目光放在经济利益的提升上,盲目地开展成本控制工作。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成本控制应切实满足价值规律的基本要求,在推动医院有序运营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医院成本费用,保证医院经济水平。总而言之,医院成本核算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各方一致要求。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制度共涵盖了成本预测、决策制度,成本核算控制制度、考核制度等多项内容。实际中,应将这些制度内容贯彻落实到实处,全面体现其约束力。
2.5完善监督系统
为了规范成本管理的运行,需要多样化的监督管理手段作为支撑,构建对成本管理有约束作用的监督管理体系。一是加强监督成本绩效评价、奖惩等工作,保证结果公正有效;二是监督同样需要成本的支撑,应用最低的成本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三是监督涉及面广,具体的环节和阶段中要有具体的监督工作者,除了涵盖管理人员外,还涉及所有医务工作者,建立起系统全面的监督网络。四是一旦发现成本管理中有违规操作行为,应第一时间予以严厉的处罚,起到警示作用。
2.6制定涵盖成本核算的经济管理一体化策略
从医院经济管理的角度上看,应做到财务管理、财务预算、经济核算、预算执行、评估等工作的统一性。因此,经济管理部门在突出自身优势的前提下,还应建立纵向的、横向的、统一协调的管理伙伴关系,在机构分设过程中,做到优势互补,彼此协调,有效整合各部门优势,建立适应各方的管理平台,从而形成综合系统的经济管理体系。
一、进一步开放非公有资本进入领域
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金融服务业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通过产权转让、股权置换、特许经营权竞标等方式平等进入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和污水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加快制定《南京市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在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前提下,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社会事业领域。
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坚持平等准入和公平待遇的原则,破除一切地区、行业、部门和所有制界限,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禁入的领域外,非公有制企业在准入标准、地位待遇和政策扶持上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共同发展。
二、进一步放宽非公有资本的市场准入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申请设立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降至3万元;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实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制,公司全体股东的首次出资额最低为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积极探索一名自然人或法人投资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条件和程序,进一步降低创业限制;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允许中国公民(含在职人员)在南京市举办各类企业。申办私营企业,股东为自然人的,不再要求提交暂住证;申办个体工商户,不再因户籍原因核发临时营业执照,一律核发正式营业执照。对进城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及合法经营的农村流动商贩免予工商登记。
放宽住所和经营场所登记条件。从事不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的企业,其申请者已取得合法使用权的住宅,可不受物业使用功能的限制,作为企业住所(办公场所)予以登记;对进入园区、楼宇等场所创业的生产型企业,办理注册登记时,其场地使用证明可由有关管理机构出具。
放宽投资者出资方式。允许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作价出资;允许以股权及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形式作价出资。知识产权、股权等出资额,经专门机构评估和认定后,可由投资各方协商约定,其占公司注册资本的比例可不受限制,但是货币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30%。
放宽对外投资的限制。集团型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投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不受对外投资总额不得超过净资产50%的限制,允许对外投资总额达到净资产的100%;对其他一般企业的对外投资限额,放宽到其净资产额的70%。
三、切实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政支持
市、区(县)两级政府安排的扶持企业发展的各项资金,可采取贴息、补助和设立担保基金等方式,重点支持非公有科技型、外向型、下岗创业型、劳动密集型和农产品加工型等中小企业的发展。
非公有制企业扩大规模、技术改造和投资高新技术的,享受与国有企业相同的财政扶持政策。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和国有企业同等享受公用事业费附加和补贴等优惠政策。承担政府指定的社会公益事业的,与国有企业一样可享受财政补助。
非公有制企业开发和申请原创性新技术专利,市政府对专利申请实审费用予以部分资助。对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符合《南京市科技人才创新创业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予以资助。
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政策,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提高担保额,扩大覆盖面,增加透明度。继续实行非公有制企业扩大投资、技术改造、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创名牌等财政支持政策。
非公有制企业参加由市政府统一组织的国内外展览、展销以及招商活动的,其公共布展和整体宣传推介费用由政府承担,企业展位费酌情给予一定补贴。积极组织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申报国家“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资源类境外投资和对外经济合作项目前期费用扶持资金”和省“境外加工贸易企业周转贷款贴息资金”。
对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100亿元、50亿元和10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予以一次性奖励。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上市和再融资的,异地“买壳”、“借壳”上市并将上市公司改在南京市办理税务登记证,且能够实际增加南京市可用财力的,在一定期限内由同级财政予以奖励。
四、积极落实各项税费支持政策
积极创造公平税收环境,对国家制定的税收政策,凡未特别规定适用范围和适用对象的,非公有制企业和公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并在税收管理和服务上一视同仁。
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技术开发费用、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以及社会公益性、救济性捐赠税前扣除等税收政策上,非公有制企业与公有制企业享受同等待遇。
新办的独立核算的从事公用事业、咨询业、信息业、软件业、居民服务业、仓储业的非公有制企业,其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可按规定予以减免。非公有制企业兴办民政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占生产人员总数超过10%但未达到35%的,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超过总数35%以上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
对新办的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30%以上的各类服务性非公有制企业(除广告业、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新办商贸非公有制企业(从事批发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除外)以及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可按规定减免有关税费。
对符合条件的新生劳动力、军队复转人员自主创业的,按规定减免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等税费。吸纳军队复转人员达到60%(含60%)以上的,自领取税务登记之日起三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非公有制科技企业符合国家、省有关高新技术企业、双密集型企业、新产品、中间试验、技术市场和技术出口等规定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减免税费及享受其他优惠待遇。非公有制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的税费作为企业的发展基金,主要用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扩大再生产。
进一步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对国家和省规定有低限收费标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的低限标准收取。
非公有制企业因技术改造、技术研发和管理环节改进的需要,从海外引进技术和管理人员,进行短期项目合作,可获得市财政引智专项经费支持。
非公有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重组上市的,其办理资产置换、剥离、收购、财产登记过户等环节所收取的产权交易费,与国有企业相同。
五、进一步完善土地使用政策
在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安排建设用地计划时,充分考虑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求。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在建设用地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的获得上享有同等待遇。非公有制企业兴办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符合划拨用地规定的,采用划拨方式供地。非公有制企业兼并或承包乡镇企业的,可以保留原方式供地。
六、不断改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金融服务
进一步完善银企合作制度,不断扩大“融资项目推介”、“银企协作签约”平台的融资规模和覆盖面。引导各商业银行在全年信贷增量计划中单独设立非公有制企业信贷增长额度,每年用于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增量应占当年新增贷款总量的一定份额。
支持金融机构开发优化符合非公有制企业特点和发展要求的金融产品,鼓励开展以商标权、专利权、股权、市场摊位使用权、仓储货单、存单、原材料、出租车营运证等方式的动产和权利抵(质)押贷款及联保协议贷款、退税帐户托管贷款、法定代表人抵押贷款等各类新型贷款形式。
支持非公有资本参与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和城乡信用社在内的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积极争取创办地区性股份制民营银行。
进一步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以工业制造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积极推动各类非公有制优质企业到境内外上市。支持符合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按照《市政府关于促进全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及其实施办法的要求,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兴办商业性和互担保机构,加速构建以非公有资本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抓紧建立担保机构之间分保、联保、再担保等业务的合作机制。
七、鼓励非公有资本加速进入社会事业领域
鼓励非公有资本创办各类科技型企业。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资本自主创办科研开发机构,以及参与国有科研机构的改制重组。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创建高新技术品牌。支持非公有资本并购带有研发中心和品牌的国际科技企业和科技项目。
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各级人民政府可以设立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民办学校的发展。鼓励非公有资本投资兴办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职业学校以及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
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建立教育基金,支持民办教育发展。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体育产业。支持非公有资本以独资、参股和合作等形式兴办演艺、娱乐、文艺中介、广告和影视制作发行等企业,并享受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资本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投资参股出版物印刷、发行以及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发行等国有文化企业。允许以个人声誉和版权、经理人资质等无形资产作价参与组建文化企业或投资入股,同时按照贡献参与利润分配。按照“管办分离、政企分开、分类管理”的原则,继续推进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改制,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重组。
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参与基本医疗服务主体框架外的公立医疗机构的改制,研究制定非公有资本参与公立医疗机构改制的政策措施。鼓励非公有资本兴办股份制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非公有资本投资兴办医疗机构的,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兴办数量和办医类别不作限制,同时放宽其设置区域限制。
八、不断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服务。按照《南京市行业协会管理办法》规定,在政府部门与行业协会实现人员、财务和机构“三脱钩”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调整、规范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充实完善行业协会职能,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自愿加入或发起设立各类行业协会。鼓励非公有资本积极进入现代市场中介领域,完善对市场中介组织的监管制度,整顿市场秩序,规范服务行为。
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大力推进各类创业载体建设,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创业机构与风险投资、融资担保、产权交易、技术转移和人才中介等机构的沟通协作机制,集成信息、人才、项目、资金和技术等要素,为各类创业人员提供多元组合服务,提高吸纳创业的能力,扩大创业覆盖面。
加强科技创新服务。进一步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支持,完善孵化基地建设,提高对非公有制科技企业创业孵化服务的能力。加快培育面向同业企业的公共技术研发、测试、推广和信息等服务中心。鼓励国有大企业的研发机构为非公有制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优化人事人才服务。人事部门要在人才引进、需求规划、专家选拔、培养资助、职称评定、人事和诚信评价等项目上,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同等的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可免费享受海外技术项目、留学人才和海外专家推荐等信息。
1.1为确保企业秩序健康发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
进行监督制约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的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林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正是遵循这一原则,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检查,如财务收支的审计、基本建设决算审计、新产品的开发审计、技术改造的审计、经营者经营目标的审计、经营者离任职的审计等等,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确保了林业企业经济运行的健康发展。
1.2有效控制企业运营过程,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每个企业都要随时随地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更是企业经营者首先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林业企业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程度的测试和评价,及时发现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评估和报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和意见,帮助企业经营者改善管理风险体系,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如全省林业企业每年组织的年终经营成果审计和重大项目审计就是如此。
1.3提供企业相关信息,保障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林业企业主要任务是森林的采伐与培育,但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经营门类齐全、经营品种繁多,经营程序复杂,很难实行统一的内控制度,这就给企业的资产管理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审计工作可以从基础管理程序入手,对企业各个单位、各个领域、各个环节进行审查测评,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提供给企业的决策者,以及时加以改善和规避,避免形成经营潜亏,造成资产的流失。
1.4规范经营管理行为,避免违规违纪问题发生
内部审计工作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经营者日常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和意见,避免经营者违章违纪问题的发生。从这个角度讲,审计也可以叫做企业的“经济警察”,即对企业的经济运行起到了警察的作用,又对经营者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2林业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内部审计工作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企业运营效率,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多年来,在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极大地推动了林业企业经济的发展壮大,审计工作也在发展中不断完善提高。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1企业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应该说,林业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普遍认识较高,也比较重视,但与企业的财务工作相比,却有着明显的差别。大部分企业的经营者都认为财务工作比审计工作重要,重财务,轻审计,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作用认识不足,在人员的配备上、机构的设置上、费用的配给上都存在差距,致使审计工作受到限制和影响,其“经济警察”作用很难得到有效发挥。
2.2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对各种经营活动与控制系统的独立评价,不应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在审计工作实践中,往往受企业决策层的约束和影响,特别是对有问题的被审计企业或经营者提出建议和意见时,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就发生了动摇,出现了弱化,做出的审计决定得不到很好的执行。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内部审计一方面受上级审计部门的领导,另一方面又必须接受本企业的行政领导,使审计工作的行政性太强,不能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和执行审计决定。长此以往,审计工作本身就失去了公正性,从而也就失去了权威性。
2.3内部审计法律法规需要根据行业特点进行拓展
一方面,随着林业企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伴随着林业企业的经营由单一的木材生产向包含多种经营、木材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医药、旅游等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产品转变的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内部审计工作的一方面由于内部审计法律法规拓展程度不够,另一方面,由于审计人员理解认识上的偏差,审计工作作用出现了相对滞后现象,致使审计工作不规范,审计方法简单,审计风险大。另一方面,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也会给审计工作的真实性、准确性增加难度,很难发现其中隐藏不规范的经济活动问题,给企业带来隐性的经营风险。
2.4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审计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的工作,它面对的审计对象面广、内容多、程序繁杂,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等特点。因此,对审计人员的要求相对也是比较高的。据粗略统计,吉林省林业企业在职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中,大约有90%是从财会人员和管理岗位转入的,审计专业毕业的人员寥寥无几,有审计师证的也不到20%,专业性、综合性、复合性人才较少,分析、确认、咨询、评价、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与瞬息万变的全球一体化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
3加强林业企业内部审计的几点建议
3.1确立地位,保障审计工作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现代企业建立健全治理结构的基石之一,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而独立性又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生命,是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为此,一是要保障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按照国际惯例,内部审计活动应该相对独立,也就是说,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审计范围、实施审计及做出审计结果报告时,不受到任何干扰。林业企业应当按照现代企业治理结构要求建立审计机构,并直接接受企业最高管理者的领导,对其负责并报告,不受其它部门和个人干预。内部审计业务的开展、经费的核算不受其它部门的牵制。内部审计机构及其负责人的业绩考核、职务升迁、薪酬变化等都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决定。同时,也可以尝试由上一级派遣机构的办法,审计机构及人员不受本企业的限制和制约,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权威性和客观性。二是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有客观性。审计工作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公正的工作态度,所进行的审计计划、审计程序,所出据的审计结果、审计分析、审计报告不受企业他人或各方面利益的影响,保证审计及做出的审计结果公正、合理、客观。三是在林业集团内部,建立企业间审计互查机制。集团子公司内部审计机构,在集团统一组织指导下,定期开展互查审计业务,对子公司的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审计、咨询、分析、评价,审计评价结果报集团备案,以减少和降低审计工作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增强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3.2健全内部审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审计工作职能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完善,综合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现代化管理程度的高低,也是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保障[1]。林业集团内部审计部门要在国家大的审计工作原则下,根据行业的需要,制定和完善行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标准和制度,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林业审计工作管理体系,使之尽量符合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符合随时变化的市场经济需要,使林业内部审计工作纳入法制的轨道,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3.3强化培训,增强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随着林业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领域的拓宽,内部审计工作由财务向经营、管理领域拓展,对内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向综合性、复合性人才方向发展。一方面,内部审计工作需要大量审计方面的专业性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的精通林业企业各方面业务、懂经营管理的复合性人才。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①加强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由于内审环境、内审法规、内审技术、内审手段的不断变化,要求审计人员必须不断的学习、更新,以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林业集团,从行业的角度要加大对系统内审人员的继续教育,适时更新审计观念、方法和技术。②审计工作人员要强化自身的业务学习。再先进的技术、知识,也有老化的时候,更何况在技术高速发展、知识快速更新的今天,科学技术瞬息万变,审计环境日新月异,为我们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适时更新业务知识,掌握新的专业技术成为当务之急,不可小视。(本文来自于《中国林业经济》杂志。《中国林业经济》杂志简介详见.)
3.4改革创新,拓宽审计工作领域
内部审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内向性,它的立足点和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找出症结,提出意见,帮助企业降低风险,提高效率,实现利润最大化[2]。当前,复杂的市场经济,林业企业经济领域的拓展,给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为此,内部审计工作要不断的改革创新,拓宽审计工作新思路、新领域。①要从过去的单纯财务、会计审计向管理审计拓展。新时期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重点应从发现舞弊、财务报表的完整性、资金效率、运营成果拓展到内部控制、运营导向、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的评估上,对企业经营各环节的合理性、有效性,经营决策的合理性、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价,从根本上查找问题的原因,最终解决问题。②变事后审计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审计。内部控制的关键是风险管理控制。内部审计工作作用的重点应体现在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上,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要进行全面、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把经营风险降到最小值。③要变“监督型”为“服务型”。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为企业管理服务,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工作理念。审计工作不仅仅是查找经营漏洞,更为重要的是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办法和措施,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公正、合理、有效的依据,充当企业的“管理参谋”。
1.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使我国事业单位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已经十分成熟,绝大多数企业已经实行了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因此,我国才具有一批与国际化大企业相抗衡的企业,所以,我国事业单位要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长期发展下去,就必须进行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这样不仅从制度上保证我国事业单位能够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相匹配,也能够从根本上确保我国事业单位制度上的完善。现今,只有企业化经营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上的完善性和系统性,才能为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换代升级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2.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是我国事业单位能够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在思想上和理念上对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及相关理论方面比较匮乏和缺失。因此,聘用具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思想的高素质人才对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提供思想上和制度上的改造,不仅能够迅速改变目前我国事业单位行政事业性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也能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的局面,带动经营管理的领导和工作人员积极学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从根本上和思想上改变现有我国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3.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使我国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更加完善。现代企业化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是经过长期在市场经济竞争过程中发展和变革形成的,因此,在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改革过程中运用现代企业化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及相关理论,不仅能够使我国事业单位从管理制度和理念上适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也能从本质上改变我国事业单位目前这种管理混乱、无序、效率低下的状况,同时也使得我国事业单位能够完善其管理制度和流程,真正做到现代化企业的经营管理。
二、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1.引进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帮助我国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改革。我国事业单位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这种管理毫无章法、混乱无序、考核制度形同虚设的问题,就必须从外部引进一大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对我国事业单位进行制度上、流程上和人员素质上全方位的改革,这样才能一方面确保我国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同时也能确保从根本上对我国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的深入改革,将改革切实有效的进行到实处。
2.管理层要从思想上和理念上对我国事业单位经营管理进行深化改革。我国事业单位目前这种行政事业性管理体制和流程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制度上和流程上的问题,则必须从领导者和管理层方面在思想上和理念上切实执行现代化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及相关理论知识,确保我国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经营管理制度和流程能够真正运用到日常单位经营管理过程当中。这样才能将我国事业单位企业化经营管理改革贯彻到实处。
一、从审计的产生和发展论审计目标
独立审计产生于工业革命时代。那时,财产所有者对财产经营者最关心的是其真实性。他们想了解会计人员是否存在贪污、盗窃和其他舞弊行为。因而,此时的审计目标是查错防弊。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会计业务也日趋复杂,此时,审计对象已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审计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审查,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在此阶段,查错防弊这一目标依然存在,但已退居第二位,审计的功能从防护性发展到公证性。
进入20世纪30~40年代,随着世界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证券市场的涌现及广大投资者对投资收益情况的关心,整个社会注意力转而集中于收益表上。特别是1929~1933年间的世界经济危机,从客观上促使企业利益相关者从仅仅关心企业财务状况,转变到更加关心企业盈利水平和偿债能力。在此期间,审计总目标是判定被审单位一定时期内的会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信性。
20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各经济发达国家通过各种渠道推动本国的企业向海外拓展,跨国公司得到空前发展。国家间资本的相互渗透,使审计对象日趋复杂。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审计目标也从原来的仅限于验证企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扩展到内部控制、经营决策、职能分工、企业素质、工作效率、经营效益等方面。因此,经营审计、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便从传统审计中分离出来,评价企业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成为独立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
二、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
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可谓煞费苦心。因此,注册会计师单纯的报表审计并不能解决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企业迫切需要事务所能通过审计,为其在改革管理体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提供信息,提出建议,给予帮助。但很多事务所尚无足够的能力或尚未注意紧扣企业想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工作。这也是企业对社会审计缺乏内在需求的原因之一,应引起事务所的足够重视。注册会计师应牢记,客户是上帝,企业的需求就是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
审计报告,仅仅是对被审计会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及会计处理的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但对改进管理的建议在审计报告中不便详细表述,然而众多的对企业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改进意见,恰恰是委托人最需要的,也是他们对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所期盼的,因此,注册会计师除对会计报表“三性”表示意见外,如企业需要,可以出具管理建议书。管理建议对委托人管理当局提供了建立和改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建议,有利于企业发展,同时也检查了前期建议改进结果情况。正是这种建议和改进的循环,对委托人管理当局提高管理水平起了重大的作用,深受委托人的欢迎。
会计报表,是企业经营状况的综合反映,每一个科目都反映着经营活动的某一方面,从每一科目中都可以分析比较,看出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强弱点,注册会计师有能力通过专业知识对会计报表各科目反映经济事项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以管理建议书的方式给委托人提出改进管理的建议。从管理建议书中获得收益的企业,把审计工作看作是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的参谋,对审计十分欢迎。审计只是规范企业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其最终目标应是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管理建议书虽只是书面建议,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切不可忽视。
三、 从注册会计师自身的发展论审计目标
随着会计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事务所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靠报表审计是难以保住市场份额的。事务所必须要有超前意识和高瞻远瞩的思想,必须调整审计目标以适应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有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企业的会计行为将逐步走向规范。因此,企业的报表审计将处于次要地位,而评价企业工作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将成为审计工作的主要目标。
据统计,国际“六大”会计公司,对管理咨询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介入,最突出的是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它不仅在管理咨询业务方面所取得的收入已逐步超过了其在审计和税务等传统领域所取得收入的总和,而且,它还取得了在世界所有管理咨询公司中排名第一的地位。 国际6大会计公司中的其它几家会计公司管理咨询业务所得的收入也达到其总收入的20%以上。并且,它们也都分别在世界排名前10位的管理咨询公司中拥有席位。难怪有人说,现在的会计公司究竟是应当继续叫会计公司,还是应当称之为管理咨询公司。可见,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面临管理咨询业的挑战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为此,注册会计师必须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目前竞争较为激烈,国外同行的介入使行业竞争更为激烈,注册会计师的业务领域被分解,业务范围不断缩小。形势十分严峻。因此,注册会计师除了巩固已有的业务阵地外,还应向周围辐射,不断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同时,努力向国际同行学习,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寻求自己的发展途径。想企业之所想,把企业需求当作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目标,同时,把注册会计师队伍建设好,把形象塑造好,牢记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真谛,相信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一定会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崔华清,等.影响独立审计目标的因素[j].注册会计师通讯,19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