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改进意见和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工程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4-0111-01
一、钢结构的发展现状
钢结构体系具有自重轻、安装容易、施工周期短、造型优美、抗震性能好等特点,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具有在高、大、轻三方面发展的独特优势,更为突出、更值得关注的是钢结构具有极其优良的环保性能,大部分钢材都能有效地回收,投入循环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和占用很小,堪称是一种“绿色结构”。目前我国的钢产量连年居世界首位,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钢结构从被仅仅在重大工程、标志性建筑上使用,迅速发展到建筑领域普遍使用,呈现出了从未有过的兴旺现象。作为土木工程专业主干课程,钢结构则是培养钢结构人才的主要途径。
二、传统教学的局限性
多年以来,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一直都是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为核心,而《钢结构》课程一直都是处于边缘状态,存在着教学学时不足的问题,这是和我国很长一段时期钢产量不高这个事实密不可分的。甚至到现在,相当一部分院校对钢结构的发展认识还不足,从学时学分与课程的性质就可以看出,一些院校的钢结构课程的学时只有30-40学时,而对应的混凝土结构课程有80~100学时,甚至一些院校将钢结构列为任意选修课[1]。
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钢结构》课程是一门比较抽象的课程,课程具有涉及内容广、材力、结力等基础扎实、理论体系完善、构造形式复杂、工程实践性强等特点,这就造成了课程具有掌握难度大、上课学生听不懂,工作中对钢结构工程项目的掌握很匮乏,很难将学校所学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
三、《钢结构》课程教学的改革
(一)增加课时量
对《钢结构》课程教学而言,56学时远远不达不到教学效果,这与土木工程现状发展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应该增加学时量来满足课程的学习。同时,应该安排两周的时间进行《钢结构》课程设计。以此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
(二)工程实践案例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理论知识有利于对学生的理解,反过来,工程实践案例又很好地将理论知识的应用。土木工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了课堂的理论教学有别于一般理科的教学,工程设计计算理论所反映的是人们千百年来的实践经验,是从失败中获得的经验教训以及通过现代试验手段所证实的客观实际。要使学生领会工程计算理论的科学性、严肃性,学习工程中复杂的可定和不可定因素的处理方法,获得良好的工程意识、工程思维。
实例分析还有利于学生对结构计算理论的深刻理解,将实例引入教学,内容深刻、生动,便于组织不同深度的课堂讨论。各种各样的实例分析,对大学生来说是宝贵的、生动的一课,对于这些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培养有很大益处。通过对钢结构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较好地掌握钢结构中基本的计算方法和思路,具备一定的钢结构设计能力。
(三)加强课程实习
一般学校,对《钢结构》课程实习的认知程度并不够,很多学院学生对钢结构的认识仅仅只限于开始的认识实习,学生对工程项目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对项目的参观也只是走马观花,当进行《钢结构》课程学习时,钢结构工程项目的具体结构形式、构件类型及名称等都没有基本的概念,这样对课程的学习增加了不小的难度,针对目前这种状况,应给学生比较充裕的时间,并提供或联系比较适宜的钢结构项目,使之能深入到工程中去,学习和了解工程中的实质性内容。如今的钢结构设计计算机化程度比较高,而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是上手要快,但大多数高校本科阶段并不教授最常用的钢结构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一般技巧,学生一旦进入钢结构设计领域难免会觉得无所适从。将国内最常用的钢结构设计软件引入教学,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必要的设计技能,就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同时这种做法也会受到钢结构企业的欢迎。
四、《钢结构》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往传统的课程效果是以期末考试的方式来进行考核的,由于《钢结构》的内容广泛及复杂,以考试的形式很难达到考核效果和目的。针对本课程的特殊性,以课程中根据工程实践案例的具体内容,让学生选择结构图纸中的一部分内容进行手算,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对工程项目图纸的全面认识,又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让学生对《钢结构》的相关规范有很好的理解。
五、《钢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改革
课程设计是结合专业课学习而配置的大型综合性课题,随着专业课学习和专业知识的积累,通过课程设计训练,使学生能够把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提高实践运用能力。《钢结构》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多样化,通过工程设计软件进行课程设计,可以使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以更全面深刻的了解,同时也对知识的应用有了初步的认识。
课程设计是毕业设计的预演,在毕业设计方面,不少高校的毕业设计题目为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题目单调、无新意,使得学生失去了最后一次获得钢结构综合练习的机会。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对钢结构一筹莫展,不得不重新经过培训。因此,笔者认为在毕业设计方面也应重视钢结构的课题,有必要选钢结构的题目作为设计题目,选题时可选部分钢结构(结合实际选轻钢结构、梯形钢屋架、门式刚架厂房等),以此强化钢结构的计算及构造等方面的应用。
六、结束语
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与钢结构行业人才培养密切相关,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加大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力度,重视钢结构课程教材建设和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在课时不足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处理好钢结构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以适应中国钢结构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为落实市推进课程改革和加强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强化管理监督和引领指导,加强和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完善教学常规中各个教学环节,提升我区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经研究,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我区教学质量管理,落实教学常规的基本要求,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使教学质量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有效提高,力争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和谐发展。
二、工作范畴
视导的主要范畴主要包括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情况,教学基本环节的落实情况,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工作的主要经验和突出亮点,以及影响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三、主要职责
1、完成对被视导学校的教学组织管理、流程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现状的调研和分析,形成教学管理工作诊断意见。
2、通过对被视导学校的主干学科课堂教学基本环节的调查分析,对学科教学及教师工作提出分析建议。
3、综合被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与课堂教学的情况分析,形成被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视导报告,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向学校反馈视导意见,并向区教育局报告。
4、对被视导学校进行跟踪调研,推动学校落实教学工作的改进措施,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提出进一步工作建议。
5、定期向区教育局局长办公会议作综合情况分析汇报。
四、工作方式
以先集中、后巡回的方式开展视导。通过听课、评课,查阅备课笔记、作业批改、补缺补差措施,参与教研活动个别访谈、开座谈会等,了解教师的学科教学情况;通过了解被视导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及实施、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及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等情况,对学校教学工作管理情况作出分析与判断,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对视导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写出视导报告。
视导工作先在初中学校(含一贯制学校)试行,视情况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方案后逐步在小学和高中推开。
五、其他事项
1、组织机构:建立区中小学教学视导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视导工作的组织、实施与管理。
我国高校的大部分德语专业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尝试压缩语言和
>> 中职财会专业课程设置改进建议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国际比较 浅议中职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的改进 浅析国际商法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中的设置问题及解决方法 高职院校金融专业课程设置改进探析 中美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比较 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浅析 高校金融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调整建议 对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反思及若干建议 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改革探析 中美高校地理学专业课程设置特点比较及启示 关于美容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 浅谈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一点建议 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与建议 北京高职院校审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与建议 体育院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高等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的比较 涉海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比较研究 中外高校高尔夫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10,29
[8]南京大学2012、2013年德语毕业生就业去向.,2014,10,28;南开大学德语毕业生2010-2013年毕业去向.,2014,10,28
[9]熊燕.普通本科院校德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1)
[10]http://german.yale.edu/undergraduate-program/courses/current-courses,2014,10,28.
[11]German Studies, http://wooster.edu/academics/catalogue/, 2014,10,28
[12]大学部课程.http://de.fju.edu.tw/undergraduate#undergraduate_curriculum,2014,10,28
[13](民国)103年学士班.http://de.fju.edu.tw/undergraduate/historical_course_timetable,2014,10,28
[14]1031士班表.ttp://de.fju.edu.tw/undergraduate/historical_course_timetable,2014,10,28
关键词:微课;高校教学;应用
微课,即微型课程,又被命名为短期课程或课程组件,是指教师以信息化的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课件,然后把课件中的知识点或教学流程通过流媒体的形式简短、形象、完整地展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活动。与传统的教学课堂相比,微课具有时间更短、知识更加集中、教学目的更加明确等特点,这种特点使微课在高校中迅速发展起来,使高校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高效,教师和学习者也从中受益匪浅。
一、微课在高校教学中所具有的优势
1.微课便于拓展科研的时间和空间
微课利用结构化网页,把各式各样的教学资源整合到一个界面上,知识结构一目了然,展现形式更加形象化,给学习者提供了自主选择学习知识的机会,有利于学习者更加有效地学习以及交流。有了互联网及微课的学习平台之后,教师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就能在不同的领域中对样本进行研究,真正进入了足不出户就能进行互动与交流的信息化时代,使科研的时间和空间得到拓展,这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明显有点不切实际。
2.微课便于更深入地开展教研活动
微课的主要展现方式就是视频,视频的播放时间一般持续在10分钟左右,时间较短,但主题往往会比较突出,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微课的精短小巧加上阅读的方便性,可以使在线的浏览和点击得到很好的实现,因此得到了更多学习者的青睐。以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研究,教师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具体的涉及,以便于对教育教学提出具体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3.微课便于丰富教育教学研究资源
对于半结构化框架的微课来说,内容、点评等是可以进行拓展、修改和生成的,并且只要教学环境发生变化了,微课就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进行优化和充实,这样实时信息动态的更新使高校的教学研究资源更加丰富与充实。
二、微课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1.对教师进行制作微课的培训
作为微课教研的组织与实施者,教师成为微课开展的核心因素,掌握微课教学方法的精髓就成为教师学习的重中之重。为了教师能够更好地学习,学校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技能培训,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微课的基本应用,使微课制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另外,每一位制作者制作出来的课件多多少少会出现一些偏差,而表达出来的内容传递给另外一人时又会因为不同的教育背景、知识水平等原因再次产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在微课初稿完成时,可以请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前来指导,并对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将这些建议进行整理与总结后形成的资料对于教师个人来说又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当然这使教师在观念、知识与技能上也得到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与突破。
其次,学校应该建立鼓励机制,鼓励教师在微课的开发与建设中都能积极参与,比如参加全国的微课教学比赛,教师以微课的形式将内容成功地展现出来,不但较好地阐述了某一个知识点,对自己也进行了很好的宣传。传统的课堂上,一个讲课再好的教师,他的讲课对象一般也只是一个班的学生,其他院校的同行和学生是一概不知的,这样不利于传播优秀教师课堂的正效应。但是,有了微课,对于一些优异的微课作品会得到众多学习者的正面反馈与评价,这无疑是对教师最好的激励方式。当然,教师要想进行交流与沟通也可以通过微课平台,利用微课平台发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2.创建微课资源建设机制
(1)微课应结合学校教研活动,丰富微课资源库。现在不乏高校需要开展众多的教研活动,比如开展各种学术讲座、公开课等,这样的教研活动就会用到以微课的形式去摄制录像来展示,并且教师教学的反馈也是在教研活动结束后通过微课的资料来进行反思和改进的。(2)微课应结合学生的活动,使课程内涵得到丰富与拓展。现在很多高校的学生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晚会活动等都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当然,为了达到能为同类活动提供参考进行反思的目的,学校会特意安排录像人员将精彩的瞬间录制下来,为后期微课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素材,也丰富了学校的微课资源库。
3.开展微课形式的研课活动
具有短小精悍、明确指向等优势的微课在教师科研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因此,教研组在调研微课时,根据对教师提出明确的教研要求进行反复的观看浏览,找出微课的不足之处,并对其提出可行性的改进建议。这样教师可以在可控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可以对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技能进行集中研究,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微课形式开展的课堂时间虽然比较短,但只有精心准备的态度加上精练的语言和内容才能展现出知识点的精华,这样精彩的授课效果才能切实达到。内容的科学性、知识的实用性、教法的多样性、授课的艺术性等都需要教师在备课和讲授过程中认真探究。只有做到这些,微课的优势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才能使每一课堂达到更有效的效果。
4.拓宽知识传播覆盖面
随着时代的进步,全球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从过去的印刷品、书籍、杂志等传统媒体已经转向当今的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利用移动设备刷微博、看新闻、看视频等行为已经成为当今年轻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然,媒体网络的授课方式引起了高校学生的兴趣,比如,哈佛公开课等国际知名院校的网络课程就受到了广大学习者的青睐。因此,基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的课堂,通过互联网媒介使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以便于知识能够更好、更快、更广地传播出去,使知识传播覆盖更广的领域,让更多的人可以学习到知识并从中受益。
5.建立高校教师交流平台
高校教师交流平台的搭建,有利于更新知识与提升教学能力。教师将自己的教学风采以微课的形式展现时,其他院校的教师也可以将他们的教学课程通过网络展现出来,互相观看借鉴并进行反馈评价,交流评价一下彼此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改革、教学效果等。俗话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断地交流讨论,很多教学上的难题就会得到解决,知识也能得到及时的更新。这样的交流不仅适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培养机制的完善也是适用的。所以不难看出,搭建高效教师交流平台,以微课的形式进行交流研究可以优化教师的教学设计,融合专业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
6.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娱乐性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相比,制作微课的过程必须是在教师的精心准备下,认真斟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微课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微课内容里边却包含了教师前期的很大投入。只有这样形成的微课才不会像传统的课堂教学那样不断重复而造成乏味枯燥的课堂效果,学习者也不会因此而厌倦。在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作品中,许多微课作品在保证知识点正确的同时,都有其自身的趣味性和娱乐性,使学习者在学习中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以至于更好地学习。比如,有些设计者将课堂设计成知识微讲堂,再加上主持人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将课堂的知识点有趣、完整地展现了出来,不容置疑,这种方式是受到很多学习者喜欢的。
7.微课的反馈、反思
微课针对的对象不是领导,也不是其他教师,而是学生,因此学生的体验反馈应得到教师的重视。对于即将到网上的微课程可以进行用户测试实验,选择一个自然班或者随机抽取部分学生(样本人数应大于25人)进行测试,将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下来进行意见跟踪,另外及时收集学生给出的意见反馈,对于相对集中的意见进行反思改进。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测试,实验组采用微课形式上课,对照组不采用微课上课,然后以相同的依据分别记录两组的学习状态,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更加有利于微课教学的深入研究。经过测试的微课与未经过测试的微课视频相比,它更有可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真正达到微课高效、有趣的课堂效果。
三、对微课在高校教学应用中提出的建议
微课在高校应用中凭其自身的优势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但它在实际运用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下面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1)微课内容短小精炼,时间较短,有时不能全部融入复杂的逻辑知识点。针对这一问题,建议:用微课教授一些知识结构相对简单的知识点,而对于相对复杂的内部结构且不容易阐述清楚的知识点应放弃微课,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或者这两种模式相互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这可能需要教研室进行协商讨论,用不同的教学模式来灵活地传授不同的知识点,使课堂效率达到最优化和高效化。(2)设计微课程不能只靠一人来完成,是需要团队合作的。微课程要求教师集体参与到发现问题―探究教学难题―找到解决方法这个过程中去,在参与这个过程时就会形成微课程研究的氛围,只有每个人的智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集体的智慧才会发挥到最大,为了使每个教师都能在这种氛围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才智。建议:首先,加强学习使全校教师对微课程充分认识,让大家了解到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能为课堂带来什么不一样的效果等;然后,培训教师运用微课程的专业能力。学校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教师作为指导,在校内开展设计微课程的培训和研究活动,培养本校的微课骨干,作为后期设计微课的“先锋”;最后,学校开展设计微课程的比赛,树立良好的典范。这个典范可以由学校的各个系进行推荐,选择的科目一定要适用于微课程开发,对于参与比赛的优胜者加以表彰进行奖励,从而树立起典范。
作为“微”时代产物之一的微课程,它使传统的课程教研手段和方法得到革新,细化了高校教学课程安排的目标,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与教学探究,有利于学习者向高效学习模式的转换。微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之一,使高校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改革,教学理念得到了创新,在今后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必将成为教师与学习者专业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楼京京.微时代“微课”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6):10.
[2]李婉嘉,徐晶.微课开发与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11):85-87.
[3]陈颖,路强.“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29(11):54-57.
关键词:教学质量;督导机制;创新;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G717.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2
作为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等职业教育已经进入大发展、大洗牌时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教学督导作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院近几年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坚持全面的质量观,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创新教学督导机制,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高。
一、我院创新教学督导机制探索与实践
(一)转变思想,督导理念新型化
淡化教学督导机构的行政性,强化以人为本,优质服务,发展至上的教学督导理念,与时俱进,不墨守成规l。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全面发展、终生发展,关注教师的人格、素质、专业成长,关怀教师的人文、精神需求。倾听教师的意见,尊重和理解教师,把教书育人、发挥教师本身的潜力与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教学督导的根本宗旨。
(二)建章立制,督导制度规范化
做好教学督导工作的关键是建立并完善一系列的教学督导工作制度,我院主要采取以下制度:
1.日常听课制度
这是教学督导最基本的方法。教学督导员深入课堂或实训室进行听课,从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并检查教学基本文件是否齐全,教材使用是否合理,教学进度与授课计划表是否一致,填写《北京政法职业学院督导组听课评议表》,及时与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对其上课的优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议指导,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学习风气进行评议,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到有关部门,改进学风,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2.不定期检查指导制度
不定期检查指导制度是教学督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前,督导员随机抽查教师的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课后,检查教师的课后辅导,留习题作业等情况,期末,对教师的考试命题、阅卷、成绩登录等教学环节进行监督指导。不定期检查指导制度对及时发现和纠正教学及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3.有效调研制度
各种教学管理文件、教学规章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都会遇见一些问题,而且,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这些制度的与时俱进实在必要。督导员在教学督导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调研,为完善、规范教学制度、管理制度向决策者提供第一手资料。
4.内部管理制度
健全了教学督导内部管理制度,如《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教学督导管理规定》、《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教学督导员工作职责》、《北京政法职业学院院系两级教学督导实施细则》等,使教学督导任务明确,职责清楚,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规范督导,科学督导,最大限度发挥督导效能。
5.信息反馈制度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多渠道了解教学一线信息,汇总分析,系统整合,并及时将信息反馈到有关部门,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应对措施,不断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督导信息反馈
督导员通过听课将评教、评学信息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和学生管理部门;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收集相关信息;组织召开督导员工作会议反馈教学及管理相关信息;通过校园网公布反馈相关教学及管理信息,做到信息透明化、公开化。
(2)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
我院建立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工作机制和教学日志制度。每个班级设有一名学生教学信息员,负责教学信息反馈。学生信息员将观察、掌握的有关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专业设置、教风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的信息,以《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教学信息员反馈表》、《北京政法职业学院教学日志》、电话、口头报告、QQ等方式反馈到教学督导科。“这既发挥学生在教学管理活动中的参与作用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也能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性的意见和建议,协调教和学的活动,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1]
(3)毕业生跟踪调查
我院建立了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督导员走访用人单位,通过座谈会及个别访谈的方式,一方面了解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和表现情况,另一方面收集用人单位对我院人才培养的意见与建议,为下一步改进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客观依据。
(三)创新模式,督导服务职能化
1.以导为主,突出服务、咨询职能。近年来,学院从创新服务的探索和实践中,实施服务职能化。坚持“督要严格、评要中肯、导要得法、帮要诚恳”[2]的原则,严格地督,热情地导,突出服务、咨询职能,使督导服务教学、教师和学生。在督导工作中,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从尊重教师,保护教师的教学热情,改善教师教学活动出发,对发现的问题,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使教师从抵触督导转为积极参与,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跟踪督导,实行快速培养机制。针对新任教师以及授课有欠缺的教师,我院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培养,使其快速成长。
(1)试讲。由人事处组织教务处、各有关系、部对新任教师听试讲,对其教学基本功进行评议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2)跟踪听课。督导老师对新任教师及授课基本功欠缺的教师多次跟踪听课,对如何备课、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教学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3)公开课。通过组织公开课,给教师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其相互取长补短,快速成长。
(四)与时俱进,督导内容专题化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形式的不断变化,对教学督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督导工作的内涵也随之拓展和丰富,督导内容也与时俱进。近几年来,我院开展课程建设与改革、实习实训等专题督导,取得明显效果。
1.课改督导
(1)一课堂课程分类督导。实施了一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建设与提升计划,按照计划,制定学院专业核心课、专业课、选修课、公共基础课“一课堂”建设指标、教学效果指标,组织督导组采取不告知、全覆盖、推门听课的方式,对全院开设的专业核心课、专业课、公共基础课、选修课等进行地毯式的全面听课检查指导,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听取学生对授课教师的意见。在所有被督课程中,优秀课程占36%,良好课程占30%,中等课程占28%,较差课程占6%。
(2)课程考核方式督导
为促进教学做一体化,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规定对操作性强的实践类课程实行过程化考核,按照6:4(平时60%,期末40%)比例,由任课教师制作过程化考核方案,报教务处备案,经审核通过,可对学生按项目考核,各个项目累计所得成绩即为该门课成绩。此种考核期末考试学生的压力较小,受学生的欢迎。但,如果不适合此种考核方式的课程也应用了这种方式,任课教师考核又不太严,难免会使考核流于形式,学生可轻松过关,不再学习这部分知识。从整体而言,对学生掌握知识不利。为杜绝此类情况发生,教学督导员从考核方式是否符合课程类型的要求,知识与技能是否充分结合,是否体现教学做一体化,考核知识与职业岗位结合是否紧密,职业技能知识点是否突出,考核项目与教学进度表是否一致等方面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检查指导。结果显示,大部分课程考核符合要求,个别课程考核存在问题,督导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2.实训督导
我院对实习实训督导主要围绕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展开。
(1)校内实训督导。督导员定期或不定期的深入到实训室,对教师教学基本文件、教、学、做一体化落实情况、教学管理状态以及学生实际操作、技能掌握等情况等进行指导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2)校外顶岗实习督导。督导员到学生顶岗实习单位进行走访,与行业、企业指导教师交流沟通,召开行业、企业指导教师及学生座谈会,一方面了解学生在行业企业的表现情况,另一方面听取行业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进一步改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依据。
(五)专兼结合,督导队伍合理化
教学督导工作专业性很强,涉及的知识领域宽泛,接触教师和学生面广。这要求督导人员具有改革意识和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掌握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我院高度重视督导队伍建设,已经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督导队伍,形成以校内教学督导员为基本队伍的体制。由教务处督导科专职督导员与各系部正副主任、骨干教师组成的兼职督导员相结合,共同负责全院教学督导工作,开展常规性听课、专项督导、调研等,在教学质量监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多维角度,评价方法制度化
学院建立健全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并将其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1.督导评教。督导员通过随机听课,了解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情况,以及教案、授课计划等教学资料的准备情况,关注教学管理和班风学风建设情况,按照一课堂评价指标,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活动做出客观评价,并与其交流反馈,对其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改进教学,达到“以评促改”和“以评促进”的目的。
2.学生评教。修订优化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实行网上评教制度,每学期两次。学生从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做出真实、客观、公正的评价。近三年评教客体(教师)覆盖面为100%,学生参评率87.8%(毕业生不参加评教)。学院较重视学生评教工作,评教结果与教师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优等紧密结合,激励和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教师互评。每学期教师相互听课1-2次,互帮互学,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4.社会评教。注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聘请行业、企业人员专家参与教学质量评价,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提出改进的意见及建议,实现校企双赢、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共同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技能型人才。近三年,行业企业人员参与评教率为51%。
5.教师评学。教师从学风建设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生学习态度(学习目的、遵守规章制度、出勤等情况)、学习过程(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纪律、学习气氛、与教师互动等情况)及学习效果(学习积极性、完成作业、活学活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到学生所在系、教务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促进良好学风形成。近三年,我院班级平均优秀率23.6%,较差率0.4%。
二、我院创新教学督导机制的新思考
1.加大实践教学督导的力度
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践教学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结合,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保证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结合我院的实际,督导员应根据专业设置、企业对人才需求变化、职业岗位要求等加大教学督导力度,对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使用等情况不定期督导,不断提高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让社会认可,企业满意、家长放心。
2.加强专兼结合、校企结合的督导队伍建设
目前,学院督导队伍主要由在职系部主任、骨干教师组成。在教学督导实践中,在职教师,既承担较重的教学工作任务,又担任繁重的系部行政管理事务,还有教改科研等方面的压力,时间和精力难以保证。所以,建立一支专职教学督导队伍实在必要。
为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环节质量,学院还应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中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督导。以社会需求及行业、企业用人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加强数字化信息反馈系统建设
为扩大教学督导信息采集的渠道和反馈范围,学院应建立教学督导网络信息处理系统,实现信息反馈数字化,多渠道采集收集信息,系统整合,准确分析,为教学管理、教学决策者等提供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