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习研讨交流

学习研讨交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习研讨交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习研讨交流

学习研讨交流范文第1篇

为婚姻家庭带来立法关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优良家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法典以一系列制度安排,促进家庭和谐,使家庭文明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国法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民法典在婚姻家庭编中明确规定:“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从强调尊老爱幼、子女孝悌,到倡导夫贤妻惠、互谅互爱,再到崇尚家和万事兴等理念,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早已铭刻在人们心中,融入了中国人的血脉。法律的生长、完善,离不开其所处历史和文化的滋养。民法典将树立优良家风确立为民事法律领域的一条基本原则,不仅具有重大社会意义,也充分彰显了民法典本身的中国特色,对于世界民事领域的立法也是值得珍视的财富和经验。

家庭文明建设事关个体幸福,关系世道人心,也影响着整个国家的繁荣稳定。民法典对家庭以及构成家庭的夫妻、子女和其他成员,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明确规定“婚姻家庭受国家保护”,还重申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婚姻制度,明确禁止重婚、家庭暴力等行为。这些婚姻家庭编中的重要内容,不仅是对一系列婚姻家庭立法理念的法律宣示,更是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依法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有力依据和有效手段。“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呵护好每一个家庭,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法治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将更加牢固。

家庭也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民法典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尤为重视,在继续强调父母抚养子女义务的同时,将原婚姻法规定的“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修改为“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同时规定“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民法典还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关于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充分落实到收养工作的法律规范中,按照最有利于被收养人的原则更新了相关规则。保护好未成年人就是保护国家的未来,未成年人保护的原则不仅着重体现在婚姻家庭编之中,而且贯穿民法典的始终。

学习研讨交流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 交流互动式 英语教学 课堂教学

论文摘 要: 传统英语课堂中,学生消极被动是导致英语学习不尽人意的主要因素之一。相反,英语课堂的交流互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够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两方面做到兼顾,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现代教学论越来越强调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学习者不应被看作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认知能力的主体。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逐渐摈弃了原先采用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开始注重英语课堂教学的“交流互动”。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交流互动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例如,有的课堂表面上充满了“互动”,但是没有互动的实质,有的与教学内容脱节;有的学生在课堂讨论中滔滔不绝,却缺乏交流互动中所必须的与他人之间的意义澄清和意义协商。如此课堂“互动”是违反正常语言教学规律的,难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难于改变“哑巴英语”、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局面。

如今,语言学习的交互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1]Brown认为互动是两个或多个主体之间思想、感情和观点的共同交流,以达到彼此影响的效果。[2]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互动,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交往与沟通,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以下就是促进英语课堂互动的一些策略与方法。

1.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课堂互动活动设计在活动目标上必须有明确的指向性,教师在课前要充分考虑课堂互动的某一环节是否能帮助解决教学任务中的具体问题,例如教学的某个重点、难点等,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等。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那么,课堂活动就有可能流于形式,难于达到预期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仔细研究教材,找出重点和难点。同时,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先查阅资料,获取课文的背景资料,等等,有利于课堂互动活动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活动的效率。

2.互动式课堂教学以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

师生的平等关系和愉悦的课堂气氛对课堂互动活动顺利开展非常重要。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积极的情感互动,有利于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发展,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探索知识,实现教学目标。教师要客观地认识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人。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3.互动式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英语课堂互动活动中,如果教师滔滔不绝,只注重发表自己的观点,没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课堂互动中的主体地位就不会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使他们充分发挥在课堂互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师可以多指派性格外向的学生担任一些角色扮演的课堂任务;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多安排信息轮流交换任务,或者多安排他们在小组讨论结束时作一下总结发言,使他们在讨论中失去的发言机会得到补偿。另外,教师尽可能设计一些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的课堂互动活动,例如英语故事接力活动,教师为一个故事开头,每个学生根据故事的发展贡献一个句子,使故事尽可能接下去。 转贴于

4.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课堂互动活动成功的关键

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指导课堂互动活动中,教师充当着帮助者、监督者、合作者、建议者、参与者、评价者等多种角色。教师要在活动时间、参与人数、组员结构、任务分配等方面发挥调控指导作用。教师通过课前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不断提问,引出新观点,补充新论据,促使活动向深层次开展。如果学生在活动中迷失方向,教师就要加以引导。另外,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对学生的发言作出评价,对学生的独到见解,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和疑虑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引导。课堂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作出小结,对活动的目标进行回顾,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引导学生对问题进一步思考。

5.重视副语言特征在课堂互动中的作用

教师的面部表情、头部运动、眼睛移动和手势等非语言现象,可以对所说的话起到证明强调作用,有时也可以表示话语意义上的细微不同。对这些非语言现象的研究是副语言学(paralinguistics)的研究范畴。副语言也称为身势语(kinesics)。英语课堂活动不是单一的依赖语言的活动,非言语沟通也是有效互动的重要手段。成功的课堂互动活动离不开大量的非言语沟通,自然得体的身势语能使单调的课堂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助于师生互动。

6.改革考核制度是实现课堂互动的保障

当今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还比较单一,往往只重视考试结果,而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视语言技能的运用和提高。有的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有良好的表现,却无法在期末考试中体现出来。评价体系的单一性使学生只关注语言知识的学习,忽视在课堂互动中语言技能的提高。如果把学生在英语课堂互动活动中的表现纳入评价机制,就有利于评价机制从单一走向多元。教师在课堂互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自身评价、师生互动评价、生生互动评价、小组互动评价等四种评价形式,定期对师生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利于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

7.反思性教学是课堂互动不断成功的源泉

影响英语课堂互动活动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活动的成功开展并非易事。课堂互动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的改革,也是英语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大班上课已经非常普遍,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使英语课堂活动的开展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英语教师应该进行反思性教学,不断总结经验,解决英语课堂互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推广成功经验,充实自我,提高驾驭英语课堂的水平。

参考文献

学习研讨交流范文第3篇

关键词:全英留学生 眼科学 见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78-03

从2006年起,我校开始招收全英医学留学生,去年5月份起全英留学生已经进入眼科学临床见习,作为医学院校的附属医院,我院承担眼科临床见习教学的任务。全英留学生临床见习教学与传统带教普通临床医学生的不同给带教老师们带来了新的课题,我们通过2006级、2007级全英留学生在眼科的临床见习教学实践中,针对见习带教中遇到的各种突出的问题,结合全英留学生的特点,将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改革,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1 全英医学留学生眼科学临床见习的特点

我校2006级、2007级参加眼科学临床见习的全英医学留学生共193人,来自不同的国家,其中来自尼泊尔的有74人;来自印度的有68人;来自斯里兰卡的有20人;另外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加纳的留学生共31人。这些来华的全英留学生具有一些完全不同于国内医学生的特点。

(1)语言障碍是第一位。

一方面是学生和老师语言交流困难,英语是这些留学生的第二官方语言,其英语水平与英语母语国家的学生水平相当。但其英语发音却具有浓厚的方言口音,发音有时晦涩难懂。在教学交流过程中,教师可能听不懂或误解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不能充分交流。因此,教师授课易产生挫败感,而学生也可能对教师产生不信任及自身感到自卑。另一方面是全英留学生和患者沟通的困难。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在于实践性,临床见习需要到临床与患者密切交流,准确采集到患者病史的第一手资料并顺利进行体格检查等相关操作。由于留学生和患者之间在语言、文化背景和民族的差异,造成留学生与患者之间沟通困难。见习过程中,虽然有带教老师在旁边翻译,但仍不能做好眼科临床见习中的问诊、查体和病理阅读等工作。加上我院的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包括农村患者,许多患者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有些连普通话都不会讲,使原本还懂得一点汉语的留学生和病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困难了,医患沟通存在很大的困难,造成留学生临床见习中的很大障碍。

(2)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基础知识薄弱,部分同学自学能力较差[1]。

目前国内还没有全国统一的留学生管理制度,留学生入学门槛低,不少留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不足,不主动预习及复习,不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通常不会主动深入地思考学习上的问题。临床见习操作时,如进行裂隙灯、眼底镜检查时表现出动手能力差,不易上手。

(3)全英医学留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敢于当场提问,喜欢互动性教学,乐于与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沟通,而不太接受呆板、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因此,他们对传统的以“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的教学模式较抵触,纪律性较差,学习积极性也较差,部分学生甚至态度傲慢。因此,课堂气氛活跃,一旦有问题会及时提出,但教师思路常常会被打断,许多经验不够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难以适应。同时由于听不明白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容易产生紧张心理,从而影响了授课的质量和效果。

(4)使用教材不统一[2]。

由于留学生教学是一项全新的课题,许多方法仍在探索中。全英语教学模式决定了要使用英文教材,而国外教材还不能完全符合中国见习教学的需要,目前全国尚无统一的英文教材,部分学生仅仅使用老师的教学幻灯讲义,也有部分学生从自己国家或其他国家购买原版教材,而各个教材侧重点不同,这给见习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5)眼科的特殊性。

眼科学是高等医学教育中临床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生必修的内容之一,但眼科属于考查课,内容多学时少,且临床疾病的诊断多依靠专科检查设备,对初学者来讲,不易理解,学习难度大,在短时间内学会眼科专业设备的检查方法也不容易。

2 留学生见习带教模式

由于留学生本身的特点难以适应中国传统式的教学方式[3]。针对中国学生的眼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是否适合留学生呢?我们尝试了以下的见习带教模式。

2.1 因材施教

明确眼科临床见习教学目的,精选见习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眼科临床见习小课。

明确临床见习课程的目的是把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际病人,要求掌握问诊的技巧,熟悉眼科临床体格检查的基本方法,复习和进一步理解理论课中的重点知识,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基于眼科学这门属于考查课,内容多学时少,且临床疾病的诊断多依靠专科检查设备,是专业最强的专科之一,这给留学生增加了学习难度。结合留学生的特点,分析眼科学临床见习教学的难点,不要求留学生对所有的内容面面俱到,而是删繁就简,确保重点,为此,我们精心筛选眼科学核心内容,这些内容包括了眼科学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小讲课宜少而精。由于大课时间有限,往往不能涵盖某一系统所有疾病,因此,结合留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在临床见习课的时间内还安排了对大课知识的补充。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我们采取的是小讲课的形式,即由教师提前给出讲授内容,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组长组织查阅资料,制作幻灯片,讲课也由学生代表完成。我们发现,留学生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积极性非常高,不仅主动要求讲授,而且准备充分,幻灯片制作精美,其间可以把主动权交与学生,由他们提出问题,再由其自己解决问题,抛开老师灌、学生听,简单重复课堂内容的见习形式,使临床见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无论是讲授者还是听课者,都是学有所乐,乐在其中。

2.2 率先实行全英文见习教学模式,充分做好见习带教准备工作

(1)针对留学生的语言障碍,眼科学基础比国内医学生差等特点,眼科学教研室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全英文见习教学(英文课件和英文带教),并制定了相应的教学方案。为了保证留学生在眼科学临床见习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临床见习英文教学的质量,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眼科学教研室指定这次专职带教老师均需有国外留学经历,带教老师必须是英文基础较好、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博士研究生,并在开课的2个月前,已进行了3轮全英带教预讲,为此次教学做好了充分准备,在语言上保证了见习带教工作的质量。在见习带教过程中,我们还鼓励见习带教老师在业余时间多与留学生进行交流,本次带教团队有着完善的梯队结构,由副教授统一指导,高年资医生把关,教学助理高效协调工作,博士研究生彼此协作。我们重视和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从教授到博士研究生无不时时交流着彼此的带教心得,每位带教老师也都尽心尽责的完成科教科老师交给我们的带教任务。

(2)充分熟悉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用英语讲课时也会觉得不如使用汉语那样幽默、生动,可能显得呆板、不流畅,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影响知识的灌输。因此,留学生教学往往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首先,备课的时间很长,备课中需要翻阅大量的不同版本的中文和英文教材,记忆大量的英文专业词汇和内容,并尽量将所要说明的问题以提纲的形式制作为幻灯片。此外,授课前还必须反复多次练习,以期达到最佳的效果。尤其是临床的见习教学,由于临床疾病复杂,病人的多样性和流动性,常常会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兴授课,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见习方法探讨[4]

2.3.1 改变传统见习教学模式

眼科学是一门直观性很强的学科,疾病的诊断大部分依赖形态学观察,即依赖于肉眼即特殊仪器辅助来完成(如:常用的裂隙灯显微、检眼镜),大部分疾病的体征及治疗均可以用媒体(如:照片、录像、图片)的方式纪录下来加以展示,因此,运用显微镜录像投影、多媒体裂隙灯分析系统、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辅助等教育技术,增加了临床见习教学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眼科临床见习教学效果。针对各种疾病制作教学软件, 把要讲授的内容做成幻灯,列出授课提纲、列出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点,老师授课重点突出也提供了讲课的思路;学生可以看懂幻灯的英文内容,避免因双方语言交流的障碍影响教学质量。此外,由于留学生思维活跃,善于提问,即使做了充分准备,教师也可能在授课过程中遇到措手不及的问题,为化解这种尴尬境况,可组织学生即兴进行课堂讨论,调动课堂气氛,同时思考问题,借助教师和学生的力量一起解决难题。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师从最初的紧张、担心,逐渐转为了在教学中游刃有余。同时实施英语教学为主双语教育为辅,留学生以英语为课堂交流语言,带习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以英语教学为主,辅以汉语双语教学。通过英语为主的教学,有利于留学生准确接受理论知识和掌握知识点,而适当的汉语辅助教学则利于留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汉语,方便与中国病人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交流,从而有利于病房临床见习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对留学生进行必要的汉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2 个性化临床见习教学

针对留学生基础较差的这些特点,我们加强了老师的单独带教学过程,带教老师对于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反复强调、有意强化,在紧紧把握大纲的同时实行“以图代讲、以手代嘴”的教学方式,重视专业词汇的教学,进行英语与汉语拼音相结合,以学生描述发言为主,老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模式,同时突出了临床病史的询问及临床思维的训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学生的特点,我们不断调整教学方式,以最大限度去适应学生的特点。例如,以往同学们公认“眼球解剖”比较枯燥,本次教学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理论讲解与解剖猪眼同时进行,带教老师一边授课,一边示范解剖猪眼,学生们同步解剖猪眼,增加了直观性,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获得了非常好的授课效果。我们认为这一教学模式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借鉴和推广。

2.3.3 分组诊病,集中讨论总结

临床见习不仅可以初步培养学生接触患者的能力,可以巩固诊断学的问诊、查体、归纳病史、描述主述等知识,也是眼科学课堂理论知识得到验证的重要过程,是学生真正走向临床工作的第一步,因而重视临床见习的带教非常重要。而全英留学生又有着不同的肤色、语言,造成部分病人抵触甚至敌视留学生,进一步增加了见习的难度[5]。因此,在见习时学生多分几组,采取小组的形式分组诊病,每一小组的学生以5~6人为一组为宜,由多个教师分组带教,每小组一位普通门诊病人,在诊病前带教老师都要事先和病人充分交流,告知要见习的内容和留学生的状况,征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分组诊病时采取学生主动,教师为辅的方式,鼓励全英留学生与病人交流,由于留学生已在我国呆2~3年才进入临床见习,有些学生对基本交流用汉语已掌握,可推荐2~3名汉语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带头自行问诊,带教老师作必要的翻译,详细地询问病人的病史,尽量通过翻译使其他学生了解问诊过程,完成病史采集,各组带教老师在场指导完成体格检查,让留学生提前亲身体验一个“眼科医生”的角色,这样,留学生兴趣高,进步快,而且能够增强信心,并加快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但在这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安抚病人情绪,寻求其理解。留学生完成采集病史及专科检查后,留学生集中于见习课室,每一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作代表汇报病史、眼部检查结果、根据自己采集的病史资料总结病史特点,做出初步的诊断是什么,说明诊断依据是什么,哪些不支持诊断的,需要与哪些疾病相鉴别,如何处理等进行汇报,别组的同学均可陈述自己的意见或提出质疑,本组带教老师结合病人的具体实际,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以提问的方式总结本组的病例,必要时专职教授作加以点评。

2.3.4 情景模拟教学法的运用

见习教学始初,与普通学生的临床见习教学一样,我们选择眼科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急症或常见多发病中的真实病人进行诊病教学,但是很快一些问题显现出来。首先语言交流的障碍。患者不懂英文,有的甚至连普通话也不明白,只能依赖于老师的翻译,这也增加了带教的困难和消磨了时间,而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也少,最后由带教老师大片段的重复描述。因此,针对全英医学留学生中文水平差、与患者沟通困难等问题,另外有些留学生初初面对病人出现紧张、不知所措的局面而难于很好地进行医疗实践过程,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改变了教学方式,试行“情景模拟教学法”。通过小课老师扮演病人学生扮演医生问诊进行病史采集,生动、实时的展现该类疾病的典型症状,同时联合多媒体教学进行典型体征示教。实践证实,同学们对这种教学形式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其一,老师扮演的患者可以直接用英文和同学们沟通,无需再由老师担当翻译进行问诊,因此,对同学们的病史采集能力锻炼很大;其二,教学氛围生活活泼,更易于加深同学们对相关眼病的印象和认识;其三,类似形式十分适合眼科病历书写的考核,避免了因受考核时间限制和沟通困难等原因而导致难以找到适合的临床患者的困境情景教学的优势。这一方法特别有利于提高全英医学留学生的问诊水平和问诊技巧,也更有利于同学们面对门诊真实病人进行初次诊病的过度作用。首先,由带教老师示范情景模拟下的问诊过程,强调问诊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巧,告诉学生应当围绕哪些方面展开问诊;然后,由学生推荐一名同学为主问者,其他学生协助完成问诊,以避免多人同时问诊病人不知道应该回答哪位学生的问题。当学生进行问诊时,担任“病人”的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诊情况适时引导,逐步展现疾病的发病过程、伴随症状等特点;且可以及时指出学生在问诊中存在的不足,达到很好的互动学习的效果。突出了疾病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加强了学生对典型病例的印象。学生反映良好。轻松简单,重点突出,主动性强是情景教学的突出优势。

2.4 加强医患的沟通,选择好的典型患者

随着我国医疗法规的建立健全,患者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加上语言的不利因素,留学生与患者的交流日渐困难。带教老师应先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顾虑和包袱,尽可能让患者与学生相互配合好,能让见习的同学询问病史和对阳性体征的体格检查。选择好病例后,每次带教前宜与患者、家属沟通,让其明白配合教学的意义,使患者能尽力配合我们的教学工作。只要带教老师精诚所至,所准备的教学病例大都乐意完成教学任务的。在课前去病房,精选典型病例,选择的病例都是目前正在住院的病例,能反映课堂所讲授的理论课内容,并且实验室检查比较齐全。课前准备时,将所选择的病例翻译成英文并将不太熟悉的英语业词汇记在本了上(非常重要),以避免临场尴尬。熟知病情、阳性体征,阳性检查结果,诊疗情况,带教时才能做到胸中有数,点拨有术。

2.5 加强留学生管理

针对部分留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积极性不高,纪律观念不强,上课缺课、迟到、早退等现象,要严格考勤、考核及奖惩制度。良好的考核方法是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措施。通过对学生严格考核、评比优秀学生等措施,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多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在他们中形成影响力,使他们乐于上课。只要结合留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尊重留学生的意见,教师自身端正态度,充分准备,热情投入,必将进一步提高我校留学生的临床医学教学工作。

3 结语

在接触全英医学留学生学生之前,考虑到存在语言沟通困难和文化差异,我们设想全英医学留学生的带教相比普通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难度大很多。2年的眼科临床见习教学实践证明,全英医学留学生的教学的确与普通学生的教学有差异,存在不同的难度,但通过灵活运动多种教学方式,根据学生水平因学施教,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小结,活跃教学氛围,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寻找出合适的教学活动方式,我们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眼科临床技巧和临床思维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也对带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然而,我们尚需进一步探索更适合留学生特点的眼科临床见习教学模式,在今后的见习教学中,我们还将继续积极探索,努力在短暂的眼科见习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晋辉,屈艺,熊英,等.浅医学谈留学生儿科学教学[J].南方医学教育,2008(3):36-37.

[2] 张文菁,潘小玲.留学生妇科见习带教体会[J].医学教育探索,2008,7(2):184-185.

[3] 陈运清,王金花.提高外国医学留学生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9).

学习研讨交流范文第4篇

一、 实施“自学研讨式”的教学方法,首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迅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创设问题情境,其作用就在于激发兴趣、引发思维、迁移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创设情境,可以创设数学故事情境,以趣激发思维;也可以创设生活实践情境,以实引发思维;还可以创设知识问题情境,以疑打开思维。如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时,通过放一段商店购物的录像,让学生看到钢笔的定价:3.50元。激发学生说说3.50元表示什么意思,它与以前所学的数有什么不同点。这样从实际生活入手,引发学生去思维、学习。“学习自疑问开始”,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探求的欲望。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的,因而在课堂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

二、实施“自学研讨式”教法,其次要让学生主动尝试探索,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1.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自学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读课本,理解知识,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学生已有求知欲望,教师要让全班学生有组织、有目的地自学课本,画出要点,提出问题。

2.鼓励学生尝试练习。现在的教材编排,采用的是密台阶、小步子,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新知识往往只需要学生“踮踮脚”就能“拿下”。在这样的情况下,应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和解决问题。

三、实施“自学研讨式”教学方法,再次就是要积极开展合作研讨,形成知识共识

合作研讨既可以开阔思路,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给每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从而达到知识共识、巩固,开发创造潜能。如在进行“4300÷200=?”尝试练习中,出现了两种情况:

显然,②题有错误之处,这时,我就余数为什么是“100”而不是“1”展开讨论,给学生创设了多向交流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弄清了原因,这是由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而引起的。学生也明白了在做这样的题时,一定要把除数还原。这样教学,不仅使知识达成共识,还使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得到了训练。

四、实施“自学研讨式”教学方法,最后要重视全班交流,要让学生在交流中对比,在对比中归纳

其实,交流在一节课中自始至终进行着,我这里所说的交流是指合作研讨后的交流。在合作研讨时,一般都是两个或几个人一起讨论,知识的共识是在小范围内。如何使知识达到全班共识,那就要广泛交流,让学生畅说讨论的收获。交流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对知识的对比、归纳的过程。如在上例中,学生讨论清楚了余数为什么是“100”后,我让学生广泛交流。在交流中有个同学说应该把前面所学的除法商变化规律(注:前面刚学过,即商不变性质),再补加一句:“但余数会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对他的回答我没有及时肯定,而是让学生再去讨论,最后一致同意正确,全班很流利地背出了补加后的变化规律。像这样让学生交流自己学习体验的形式来优化学习方法,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语言等能力,更能促进学生自主性的创造性学力的发展。

学习研讨交流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研讨式教学;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159-02

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具有专业性、自主性、多元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其中自主性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核心。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讲授的内容要求少而精,势必要求学生课外通过自学掌握更多的内容。但通过多年来的本科教学实践发现常规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重灌输、缺自主,培养的人才与行业需求产生有较为明显的脱节。因此,为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卓越人才而探索一种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新模式,成为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特点

研讨式教学是将研究与讨论贯穿于课程始终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根本不同于注入式讲授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旧模式下教师主讲的“填鸭式”教学,实行在教师指导学生研究问题基础上展开讨论的师生群言堂,重方法传授,重能力培养,重学生主体作用和学习主动性的发挥,通过指导学生研究和讨论问题,强化了包括科研能力在内的多种能力的培养。研讨式教学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为目的的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被誉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2],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其特点在于教师将教学内容以视频或课件的形式通过网络传递给学生,使其在课下完成学习,而带着问题到课堂与老师进行讨论与沟通,这种形式的翻转,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深层次认知能力并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的结合,以翻转课堂的方法作为教学手段融入到研讨式教学当中,可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二者优势,以达到协同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二、实施步骤

具有翻转课堂特点的研讨式教学包括课下学习(在线学习、查找资料等)和课堂面对面教学两个重要环节,前者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而后者重视教师的指导与教育。想要将这两项工作开展好并有效地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必须坚持“传递―接受”和“自主―探究”二者兼顾的混合式教学思想[3]。然而这种新型的教学观念并非两种教学理念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对他们的改进与发展而形成,并要以适当的方式加以贯彻实施,方能奏效。一般认为,研讨式教学主要采用郭汉民教授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即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总结提高[4]。其中,指导选题、独立探索与小组交流为课下学习环节,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在线学习过程完成。(1)线上选题。授课教师需根据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提炼两到三个研讨式题目,并将每个课题梳理并划分成若干知识点,配以相关基本内容形成知识点单元,再以幻灯片或者短视频的形式上传于互联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及个人兴趣自主选择探究题目,选择同一题目的同学自动组成讨论小组进而完成后续的小组讨论活动。(2)独立探索。这一环节是自由灵活的,也最能够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在线上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对学习时间进行重新分配,这给予了他们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与权利,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步调控制自己的学习,真正做到了学习向学生回归,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按照要求,学生们可以通过网上图书馆查找有关课题的索引、阅读论文、著作和文献资料,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经过综合分析和独立思考,撰写3000―4000字左右的研讨报告。探索的时间可长可短,可早可晚,查找到的资料可多可少,与所选题目的相关性也可大可小,探索成果取决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努力程度,其在探索中的收获与付出的努力呈正比。在探索过程中学生们摆脱了被动接受知识的束缚,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自我教育目的,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新知识的创造者,这也符合了高等教育新形势下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目标。(3)小组交流。结合翻转课堂特色的研讨式教学小组交流环节,其特点在于交流场所不再受场地限制,也就是说交流的地点可以从现实生活中的教室、图书馆等转化为QQ群、讨论组等互联网虚拟交流场所。同学们可以通过文字、语音、视频等多种交流方式在网上畅所欲言,而且通过网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文件传输。借助这种在线的互动与交流,能够使学习者在参与过程中产生一种“沉浸感”和“全程参与感”,这也是传统的讲授和教学视频无法与具有翻转课堂特色的研讨式教学方法相比之处。(4)大班讲评。这一环节无疑是研讨式教学的重中之重,通过上一步的小组交流每组推选出优秀代表上台对本组的讨论题目进行讲解,其他各组同学和老师进行听课和点评,因此这不仅是对台上讲解同学的考核,也是对台下听课同学近段时间学习成果的检验。同学们可以向讲课同学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等待其解答,授课教师也可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并引申一些问题进行大班讨论。这样使同学们有讲有评不仅强化了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还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融会贯通能力,毫无疑问,这会对学生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有一定的提高和促进作用。(5)总结提高。知识是从实践得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总结出一般性规律,即上升为理论,再指导实践活动。因此想要完成理论知识向时间转化这一飞跃必须要经过总结提高这一环节。通常,需要授课教师在学生完成选题、探索、交流、讲评后根据知识点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同学们运用前期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并最终以文字或图纸或程序的形式上交一份总结报告。

三、实践效果与展望

笔者所在课程组共有三位教师担任《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这门课程的主讲,在实行课程改革后由我主讲的班级率先试行研讨式教学方式,通过一轮完整的教学过程后对参与研讨式教学的学生成绩进行分析与总结,并将其与未参与研讨式教学的学生期末成绩进行对比,可以明显的看出研讨式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和改变。研讨式教学学生期末成绩由研讨成绩、实验成绩和卷面成绩组成,其所占比例分别为20%、10%、70%,而正常授课班无研讨成绩,取而代之的为学生出勤成绩,分配比例为10%、10%、80%。相比之下研讨式教学弱化了卷面成绩,一定程度上减小了一纸试卷评定优劣的传统考核方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而更加看重独立探索能力、学习能力与基本知识掌握的综合水平,能够更加真实更加客观的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整体来说这种分配比例没能完全凸显研讨式教学在成绩组成中的重要性。例如,一名平时学习比较认真努力的学生期末成绩不理想,没有达到优秀,其卷面成绩为86,实验成绩为75,由此可以看出她在考试的过程中失分较多,且实验能力一般,而该同学在全学期的课堂表现最为突出,其作为研讨组长带领全组同学取得了A的好成绩,并多次上台对小组的研讨成果进行讲解与汇报。但即便研讨成绩为满分也未能该改变期末成绩为良好的最终结果,如此看来,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逐渐提高研讨成绩所占比例势在必行。对研讨式教学和非研讨式教学班级学生期末成绩进行对比,通过直方图可以明显看出,研讨式教学班级学生的优秀率和良好率均高于非研讨式教学班级学生成绩。这说明,研讨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换言之,通过研讨式教学可以更多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讨论与学习中巩固了概念与知识,提高了学生科研与学习的整体水平。

结合翻转课堂优势开展的研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和开放的网络环境,扩大了学生的探索范围,提高了学习兴趣,并促使教师传授知识与学生发展能力高度统一,极大地满足了大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心里需求,学生的满意度很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汉民.研讨式教学与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73-77.

[2]路娜.“翻转课堂”:传统课堂面临的挑战及变革路径[J].大学教育科学,2014,6(6):6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