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税务部门风险管理

税务部门风险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税务部门风险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税务部门风险管理

税务部门风险管理范文第1篇

市局货劳科:

根据市局工作要求,我局对我县的增值税发票综合治理和风险管理工作进行了梳理,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增值税发票综合治理

1.体制机制层面。

我局目前发票管理情况是政策法规股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征收管理股管理通用机打发票、定额发票、企业衔头发票等普通发票。增值税普通发票与通用机打发票具有“同质性”,应予以整合,各级税务机关从上到下没有专门的发票管理部门,不利于发票的管理和相关工作的开展。

2. 法律法规层面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是1993年12月12日国务院的,我国经过十几年的市场经济建设,这个《发票管理办法》已越来越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式和税收管理的需要,如强化发票领购、加大处罚力度、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处理等方面的内容都应完善。

3.国家政策层面

自产免税农产品等免税产品开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是否可以被下游企业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可以抵扣的范围,使用的农产品种类等相关政策,还不够完善,没有专门的公告等税收政策进项仔细的告知,存在政策方面的争议和不确定性,容易引发税收风险。

4.管理制度层面

主观原因上对普通发票的检查力度及重视程度不够,重专用发票的检查,轻普通发票的检查。发票审核不严敷衍了事,使纳税人有可乘之机,违法行为更加肆无忌惮,税收执法人员风险增强。

对普通发票缺乏有效的稽核手段,管理监控手段落后,近几年来,税务机关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采取了许多新的措施,研究制定了不少制度和办法,实施了金税工程和推行发票升级版工作。但对普通发票的管理措施还相对滞后,没有建立一套适用性的管理办法。仍使用原始的手工审核,手工操作就留下了人为的操作空间。面对大量的普通发票违法违章行为,只能处于鞭长莫及的被动局面。目前之所以存在大量的普通发票违法案件,归根求源是普通发票偷、逃税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不够严密,管理也欠规范,处罚相对力度较轻,不能真正触到纳税人的痛处。或碍于情面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或以罚代刑。加之很多纳税人的纳税意识薄弱所致,依法纳税、诚信纳税在一部分纳税人头脑中没有真正形成,因此存在着“查出来损失不大,查不出我赚着”的思想,使得许多单位和个人都利用普通发票做文章,损害了税法的严肃性,从而给纳税人造成了利用普通发票偷逃税款的机会。

5.部门协作方面

目前面向社会的全国的增值税发票真伪查询网站以逐步统一,纳税人可以通过网站查询发票真伪等。但通用机打发票、定额发票每个省级税务机关的查询网站、查询方式、查询范围等全部不一致,为纳税人带来不便,同时也没有遵从纳税服务全部一个标准的承诺。同时税务机关内部,核心征管系统没有发票真伪查询的模块,各省级、甚至同一省内同一地州市的发票信息也无法进行查询,没有信息交换。面对纳税人拿到税务机关要求查询的发票,如果不是本县区范围内的,税务机关就无法直接进行查询,查询的渠道和纳税人一样,外网查询。不能快速的服务纳税人,满足纳税人需求。

6.操作执行层面

是实行税控开票制度有欠缺。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是税务机关及时、准确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强化税源监控,堵塞征管漏洞的重要手段,应着力在餐饮、服务、娱乐、房地产等行业,大力推广税控收款机,以发票控管税源。

同时,在发票检查环节,着重强化“两项措施”。一是稽查部门办案时,注重对发票的检查,以发现案件线索。要加大发票协查力度,坚持日常打假与重点稽查打假相结合,对发票举报线索,及时查处,对制、售假发票犯罪应严打重罚,保持高压态势。二是征收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发票违规违法的专项检查和重点整治。选择重点行业发票或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检查,发现线索或疑点,及时排查、比对和整治。

(二)完善增值税发票风险工作机制

1.县级税务机关中,由于扁平化管理的要求,货物劳务税部门(政策法规部门)是风险应对团队成员,负责增值税发票风险分析和识别工作。县级风险任务可以由物劳务税部门(政策法规部门)进行,并推送给税务分局,税务分局分局长进行任务分配,由应对人员进行应对反馈。省局或总局推送的风险任务,由市局推送后我局征管或法规部门进行接收,再进行推送。有分局应对反馈。

2.影响增值税发票风险工作质效的因素。

县一级税务局部门是增值税发票风险应对的第一线,同时也是上级税务机关各部门风险承接应对的第一线。每年承接应对的各类税收风险较多,基层应接不暇,导致风险应对工作质效不高,建议增值税发票高风险任务有地州市一级的税务机关直接统一进行应对反馈,不再向县级税务机关推送。

3.风险任务应对质量和效率不高的原因

日常监管与政策宣传不到位,税收管理员应定期不定期深入企业,向企业宣传相关税收政策,重点督促企业健全和规范账务,正确计算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严格按照发票管理办法开具发票。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核算情况,对发现企业存在的涉税风险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基础征管质量的提高,才能使得日后风险发生后风险任务应对的质量和效率提高。

税务部门风险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深化 风险评估 实践 探索

一、风险评估开展背景

杭州华电半山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半电公司”)是一家有着50多年历史的发电企业,长期以来,重视风险防范工作,逐步建立了一系列内控制度,加强风险管控,采取一些积极措施应对风险,如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对年度目标完成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及面临的燃料供应及价格、电价、用电需求等经营形势变化情况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制订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化解经营风险、降低经营风险。各有关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中也注重风险管理,及时收集相关信息,了解有关方面情况,及时报告公司管理层,提出一些建议供公司领导决策,并采取相关措施防范风险。

在安全生产方面,公司制订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和预案,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防范安全风险等;在廉洁自律方面,开展廉洁风险防控工作,防范廉洁风险;在内部控制方面,建立健全内控管理机制,每年开展内控评价工作,提升内控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半电公司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安全生产目标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但是多年来,半电公司规范化、常态化的风险评估机制并没有真正建立。近年来,公司内外部环境不断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风险。在半电公司内部,煤机逐步淘汰或关停,燃机发电规模不断取得新发展,但员工总数不断减少,并出现老龄化趋势,难以满足企业快速发展。在经营上,燃料价格、电价、发电利用小时等影响企业效益的关键性因素不能得到稳定保障。在半电公司外部,国家不断深化改革,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政府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上级公司对企业的管控越来越严,对管理和效益提出更高的要求,半电公司在经营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越来越突出。在这样的复杂形势和严峻环境下,仅通过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等方式方法,以及缺乏对风险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评估,难以很好地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防范经营风险和其他面临的种种风险,半电公司整体风险管理水平难以显著提高。对企业来说,面临的风险很多,从大类来说,有安全风险、经营风险、廉洁风险等,从具体来说,有法律风险、资金风险、人力资源风险、采购风险等等。因此,从上述现状看,很有必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有效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同时,对风险评估工作进行监督与客观评价,提出风险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促进风险评估工作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从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二、风险评估工作开展情况

风险评估就像有效的刹车系统,能够保障企业安全、高速运行、基业长青。公司风险评估工作实行2+1+5管理模式(2是指全覆盖、全流程;1是指内控评价;5是指五道防线,岗位、部门、职能部室、审计部、风险管理委员会),该模式从火电企业现实出发,它以基于风险控制为导向的流程控制为核心,将风险评估工作嵌入经营管理活动中,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全覆盖是指从制度、流程手册、风险数据库、评价手册等方面实现全覆盖。整个企业自上而下各相关部门通过积极参与、互相配合、统筹兼顾,全员参与、分级负责的方式,全面复审、修订、编制规章制度和流程手册,形成有效的标准制度清单、管理流程手册及风险数据库。

全流程是指从企业整体角度审视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对全部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梳理和完善,形成包含管理业务模块和具体业务流程《管理业务流程控制手册》,包括控制范围、控制目标、流程主要风险、相关政策或制度依据、业务流程图和流程说明六个部分。管理流程是按业务顺序的逻辑关系对企业制度的进一步阐释,既确保了制度有效执行,又预防了风险的发生。

内控评价就像给人查体看病一样。经过对流程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后,有无缺陷和剩余风险一目了然。半电公司缜密的内部控制评价为内部控制体系规范运行提供了保障,也是基于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运行模式取得效果的保证。内部控制评价是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遵循风险导向原则对重要性业务及重要管理环节进行评价,最后形成内控评价报告,内控评价报告是内控评价的主要成果。

风险管理的五道防线,企业依托内部控制,筑牢风险管理五道防线。这五道防线分别是:岗位、部门、职能部室、审计部、风险管理委员会即公司领导班子。通过五道防线的层层防控,各类风险被有效化解,风险可控在控。五道防线,互相牵制、互相促进,“严防死守”紧抓内控牛鼻子,把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程度之内。

为全面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推进公司风险评估工作,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确保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实现风险防范目的,公司于2014年经过充分研究和酝酿后,决定推进公司风险评估工作。为使各部门学习、掌握风险评估知识,开展好风险评估工作,总经理工作部于2014年6月份举办了风险评估实务知识培训班,在培训的基础上,总经理工作部于当年3季度组织各职能部门开展了首次风险评估工作。为保障风险评估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审计部对风险评估工作进行了检查与客观评价,公司风险评估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从评估工作检查情况看,各职能部门虽开展了风险评估工作,评估的风险事项符合要求,运用了有关评估方法和标准,编写了风险评估报告,但也存在规范性、正确性、准确性等问题。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采用的评估方式单一。在评估方式上,仅有一个部门采用访谈方式,其他部门均采用会议讨论方式,各部门都未综合运用会议讨论、访谈、问卷调查等评估方法。无论采用访谈方法还是采用会议讨论方法的部门,参与人员基本为本部门人员。由于评估方式单一和缺乏人员参与的广泛性,对评估结论的正确性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界定标准不够明确。评估的界定标准不够明确,如确定“是否重大风险”没有很明确的界定标准(即如何由风险发生可能性和风险损失度两个维度标准确定是否为重大风险)。

评估结论的随意性较大。本次评估虽然采用定性方法,但多数部门对于评估结论没有有效结合实际或缺乏历年发生的有关情况及历史数据等,特别是对“风险损失度”中的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随意性较大,缺乏支撑依据。

评估过程阐述不具体。一些部门在风险评估报告中对于风险评估情况的阐述过于简单,没有具体阐述风险评估过程等。

措施、方案不够具体。一些部门对于主要风险的防控措施和重大风险的解决方案比较粗略或空洞,缺乏详细的应对措施和具体实施计划。

明年风险评估方向不明确。个别部门在评估报告中虽然分析了一些面临的风险,但对明年的重点风险评估方向不够明确。

三、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加强实践

2015年3月公司继续启动年度重大风险评估工作,在去年开展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完善,明确评估方法,根据不同方面的风险,完善风险评估中“是否重大风险”和“风险损失度”的界定标准和依据。本次风险评估综合运用多种方式,保障风险评估的真实性和评估结论的准确性。同时加强监督评价工作,形成“三道监督防线”,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

(一)事前监督

评估工作实施前开展风险事项调查,了解当前面临的关键性风险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分析确定各部门风险评估事项,提高风险评估的实效性。公司各相关部门认真组织、深入研究,根据当前内外部形势变化、生产实际情况,从安全、经营等多角度分析识别本部门当前重点面临的风险。各部门在分析面临重点风险时,牢牢把握准确性、全面性、时效性三项原则。

本次开展风险评估信息收集工作的部门主要有总经理工作部、财务部、物资部、燃料管理部、人事部、政治部、安保部、生产营运部、生产技术部、基建管理部、纪委监察办等职能部门。上报的风险评估信息主要包括税务风险、队伍稳定风险、维稳风险、廉洁风险、泄密风险、职业危害风险、安全监督风险、环境保护风险、能耗指标管理风险、天然气价调险、工程质量管理风险、电子商务风险等。

风险评估信息的准确收集,是风险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基础,在此之后,才能识别和评估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并且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这些风险进行控制。通过风险评估工作,不断增强公司风险管控实效性,深化公司风险管理工作。

(二)事中监督

各部门评估工作综合运用会议讨论、访谈和问卷调查三种方法,根据上述三项方法得出的结论来确定风险等级及应对措施,避免评估工作简单化、形式化。

本次评估工作在去年开展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首先参与人员广泛,不仅局限于本部门;其次综合运用三种方法,使得评估结果更为准确。最大的亮点是内控管理办公室派员参加部门风险评估的会议讨论,加强过程监督。

风险评估部门在确定好会议讨论时间后,将会议时间和地点报内控管理办公室备案,内控管理办公室根据风险内容派员参加,起到指导、咨询、监督作用,会后汇报讨论情况。

同时部门及时通知与会人员,与会人员充分做好与风险讨论相关的准备工作。讨论时,与会人员围绕风险产生的原因、应对措施等方面积极发言,各部门讨论会要形成规范的会议纪要。本次风险评估工作中,内控管理办公室派员参加了天然气价格调整、安全监督、环境保护、信息系统安全、能耗指标管理及网络采购等风险评估讨论会。

内控管理办公室对各部门风险评估报告及相关评估资料的规范性、真实性等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风险评估报告予以退回,并要求当事部门及时纠正和完善。

(三)事后监督

各部门制订的风险应对措施、方案应具体、可行,符合实际,能起到防范风险作用,并在日常工作中予以落实。落实措施必须形成相关材料,总经部和审计部组织内控评价人员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在公司《风险评估管理办法》中增加追究责任的规定,对由于不认真开展风险评估,导致评估结论不准确,影响公司决策,造成公司经济损失或其他方面不利影响等,追究当事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税务部门风险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旨在实现控制目标,并由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过程。建立和实施一套统一、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有助于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单位事业发展。在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由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构成。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等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日益复杂。有部分高校为了办学指标和高校排名,不断投入。随着规模的扩大,财务风险的加大,积累了不少的风险因素,亟需财物内部控制建设的提升。目前,财政部于2012年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此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逐渐走上正轨,但也存在部分单位重视不够、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平衡等问题。财政部文件从内部控制的实施和应用方面,明确了包括资产管理等15个内部控制要求,全面指导了高校内部控制的实施。在高校内部控制中,财务风险控制是高校内部控制最为关键的一环。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须首先识别风险。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风险识别技术和方法包括:(1)借鉴。高校可以通过公开渠道或者利用外部机构的资源,获取高校的财务风险清单,以作为识别的基础和参考。(2)内部部门风险汇总。财务内部各部门根据财务发展战略和目标,列举本部门的各类风险,汇总并确认风险。(3)头脑风暴。通过各类财务内控会议,对各种风险进行自由讨论,形成基本认识。(4)SWOT分析。通过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的分析,重点关注劣势和威胁,形成一致意见。(5)问卷调查。通过向财务相关人员发放问卷的方式,对新业务或事项进行风险识别。笔者认为高等学校面临以下风险:(1)学校发展规划的不明确或者发展规划实施不到位,学校盲目发展导致的财务风险。由于规划不明确,高等学校财务部门无法准确编制预算、无法提前筹措资金,财务资源不足或者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2)财务治理结构不完善,错误的财务决策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3)高校推进财务内部控制动力不足,高校财务内设部门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职能监督缺失,运行效率低下。(4)缺乏财务文化建设,人的素质不到位,内部会计与信息系统建设不到位。高等学校为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首先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目标应包括:保证学校财务资产的安全、保证会计制度的实施、保证核算的准确、与外部税务等部门保持良好的关系、理顺财务与其他部门的关系、保证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和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为实施以上目标,高等学校财务部门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要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的原则,建立以总会计师为组长的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包括财务处、审计处、纪检等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领导小组要全面梳理高校各项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分析经济活动风险,选择应对策略。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要科学设置机构和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权力运行规程。具体运用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归口管理、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控制、单据控制、信息内部公开等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的方法,并加强重点领域的关键岗位管理。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实施。高等学校要切实加强以审计等部门为主的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价体系建设,对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评价应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入手,建立内部控制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内控评价体系需建立健全明确的指标体系,设置评分表,分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具体设置每一类每一项内控评价分值,并对重要环节重要内控岗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内部控制评价要综合运用个别访谈、调查问卷、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现场实地测试,汇总测试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类,最后根据总得分形成最终对高校财务的总体评价。高等学校通过内部控制评价,不断识别财务风险、加强制度设计,完善内部控制。对于通过内部控制评价结论中揭示的风险,高等学校财务部门要认真研究,对于内部控制的缺陷要及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有些无法通过内部制度约束的风险,需要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并通过风险应对策略来进行控制。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的规避、风险的降低、风险的分担和风险的承受。风险的规避是控制风险的一种最彻底的措施,但是也会将该业务或事项上的前期投入成为沉没成本;风险降低是通过风险预防和风险抑制等方法,权衡成本效益以后,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的方法;风险分担是指通过业务分包、购买保险、出售、开脱责任合同以及转移责任条款等方式,将带有风险的活动移交其他企业或个人来完成从而达到分担风险的目的;风险承受是指企业不采取措施干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最后,高校内部控制要与时俱进,不断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在日常办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领域,尽快实施信息化,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提高内控水平。总而言之,笔者认为,要加强和完善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层必须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强组织领导和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外部力量,推进信息化建设,注重实效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建设,并给出明确的风险管理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年5月财政部、证监部、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

[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2010年4月财政部、证监部、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

[3]《财政部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

[4]《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

[5]《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教财厅〔2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