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

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

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表演;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开拓创新;勇于实践

现在需要是具有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人才。“新课程”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新理念。

那么,如何改变过去一味由教师传授的教学模式,努力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建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模式,使语文课堂多一些动感、生气与活力,并由此带来极高的学习效率呢?

首先,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能够为学生解疑、答疑,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准备充足的学习资料。其次,教师还要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凌驾于教材、课堂、学生。在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学习情感体验、学习注意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学习中的智力活动和操作活动也有较大区别,这些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

下面谈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建立的几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课堂模式。

一、让学生当老师进课堂

很多小学生在日记中写道:我长大了也要当一名像我们班老师那样的老师。老师这份工作对许多小学生来说是很崇高的、令人向往的,能够走上讲台上当小老师对许多学生有吸引力。针对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时可让小老师课前自己制作生字词卡片,课堂上由小老师来组织字词教学。小老师教的还有模有样,由读音、结构、识记方法到组词、造句等,小老师教得认真,其他同学也学得兴致盎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同时课堂既活跃了气氛,也锻炼了小学生的胆量。

二、“演员”进课堂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课堂表演十分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课堂表演的形式有很多,应根据实际需要来设计。

如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教师出示植物头饰,说:“同学们,大家上一节课学课文表现得可出色了,植物妈妈看到你们这么爱学习,都悄悄地来到了咱们的教室,瞧它们就在这里!等一会儿我们要来演一演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送孩子们去旅行的情景,现在先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课文,做好准备。”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为了一个细节的至善至美,“导演们”争得面红耳赤,“演员们”不厌其烦地多次排练。在成果展示中,我又惊喜地看到学生卓越的才华。学生们自行布置了合理的场景,制作了精美的道具,准确地表达了人物的形象。还看到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表演中,学生不但掌握了课文的知识,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同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小画家进课堂

教材中某些文章写得很美,通过对文字的感悟,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就更美了。教学《黄山奇石》时,教师引导:作者概括地介绍了黄山风景区后,就迫不及待地带我们去看岩石了。在这篇课文里,我们看到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岩石真奇呀!现在,黄山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去画一画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再给它们取些有趣的名字吧。这样,学生学起来兴致盎然,既深化了课文的学习,又使创新思维得到了训练。

四、小作家进课堂

写话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资源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如教学《坐井观天》一文时,教师谈话:“青蛙坐在井里,抬头看见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说天无边无际,大极了。青蛙不信,还说小鸟弄错了。那么,当青蛙跳出井口一看,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接着往下写……

对教材内容可以续写、改写、缩写……这样,课堂上学生不是收音机,而是创作者,说不定以后还有人会成为作家。

五、小记者进课堂

语文学科应从小对学生进行交际能力的培养。如教学《我们成功了》一文时,细读完课文,进入课文描绘的意境,就可以举行现场采访活动:一部分同学扮演课文描写的某个场所的人物,其余同学扮演记者,对他们进行采访。被采访的同学可自由说说自己的心情。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挑选采访对象,选择采访内容,如:你最喜欢的体育项目是什么?你知道哪些奥运会比赛项目?到若干年后,你觉得北京会有哪些变化?同学们又有哪些变化?均以采访报道的形式叙述了自己的体验,在认识人和事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了交际能力。

六、环形座位

环形座位的好处很多,如很多课文中需要小组合作。这样很容易沟通,例如:在讲《老人与海鸥》一课,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情景和老人去世,海鸥送老人的情景,这两个场景都需要小组合作讨论,来找出有关的句子和相关的情景。环形座位给这样的情形带来了方便。

七、评价方式

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035-01

学习方法是促进有效学习的一些手段、措施,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的前提条件。在小学阶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小学生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

1、情绪困扰。

我们知道,愉悦的情绪能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师生关系不和谐,亲子关系不融洽,父母关系紧张,都会给学生造成情绪困扰,使他们产生委屈、焦虑、烦恼、易怒等不良情绪,受这些不良情绪影响,这些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时的灵活性下降,甚至注意力和记忆力也受到干扰,从而学习效率下降。

2、缺乏毅力,不能坚持。

由于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好的习惯需要坚持三个月以上甚至一年的时间,而儿童的思想容易受同伴的影响,易变,易反复,因此许多儿童在掌握学习方法时不能持之以恒。

3、没有正确安排复习的时间和次数。

要是等到学习过后—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才去复习,学过的知识的遗忘量就大,要花大量时间才能重新记住。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制作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 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因此即使上课听懂了,如果不重视复习,到考试的时候也忘得差不多了。另外,还必须遵守“间隔复习”的原则。一般说来,刚学过的新知识应该多复习,每次复习所用的时间应长些,而间隔的时间要短些;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每次复习的时间可以短些,而间隔的时间可以长些。

有关研究表明,对教材中知识的掌握与复习的次数密切相关。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据此,心理学家肯定了“过瘦学习”的必要性。

二、教育技巧

1、课前预习。

预习的方法是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缺乏分析能力.大部分小学生不能自发地总结一些有效的学习方法,因此,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教授。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发现新问题、思考怎样解决问题,把自己理解不了的问题带到课堂,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比如,家长可以引导孩子预习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并给他提出几个小问题。如果孩子有不理解的地方,让他自己思考,第二天上课时多留心,而不要马上给他讲解,这样就克服了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家长可为孩子设定一定的题目,让孩子带着问题预习,并且提醒孩子把难点标出来。

2、上课时认真听讲。

听讲时积极主动地思考,对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敢于请教老师。对老师强调的地方或者自己薄弱的知识点作出标记,课后对这些知识点重点复习。

3、主动独立地完成作业。

做作业之前,先复习相关的知识。做作业时要先看清题目,分析解题方法之后再动手答题。书写工整,在正确的基础上追求速度,不能一味求快而降低正确率。做完之后,主动细致地检查一遍,对答错的题目予以纠正并分析答错的原因。

4、及时复习,间隔复习。

复习要及时,持之以恒,要赶在遗忘之前复习。每天晚上对当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复习,确认掌握。每单元学完之后要全面复习,找出难点和掌握得不够牢固的地方,辅之以重点练习。比如,每天放学回到家后,让孩子吃些水果点心、简单擦洗之后,和孩子谈谈当天学习的知识,让他讲讲都学了些什么,也就是让孩子使用回忆的方法,将当天所学的内容及时复习一遍。如果孩子有想不起来的地方,在结束后提醒他去看课本。

5、考试时要仔细审题,认真答题。

做题时要掌握先易后难的规律,合理安排考试时间,不要在难题上费时太多。做完以后不要急着交卷,更先检查一遍,看看有没有错误或者遗漏的地方。考试过后,思考出错的原因,补习相应的知识。预习、上课、作业、复习、考试这五个环节构成学校学习的完整过程。如果有一个环节做不好就会影响整体学习效果。

比如:课堂上不能专心听讲,课后又不能及时复习,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接下去学习的难度就不断增加,即使付出很大的努力也难以取理想的效果。反之.如果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并能持之以恒,就会学得轻松、快乐,成绩也令人满意。当然,每门课程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每个孩子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范文第3篇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要从小做起,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原则是可以指导,但决不包办代替,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确立责任感和独立性。

3、帮助孩子确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合理利用时间和大脑,不搞疲劳战术,以质取胜。

4、 帮助孩子同老师、同学建立良好关系。 培养他与小朋友进行交往的能力,改进心理上对集体生活的适应能力。

5、要使孩子看到学习的进步。 对孩子的学习效果要作纵向比较,根据前后发生的变化,经常告诉孩子学习上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这样,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心里有数,信心足,动力强。

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范文第4篇

一、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科学合理的分组是成功学习的第一要务。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下,可以由教师根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性格特征和喜好进行分组,安排每组的成员;也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行分组,最后由老师把关。组内各成员的任务分配也要由教师进行宏观调控,使每一名学生都充分意识到自己是被管理者,但主要是管理者,有自己的职责,承担着一定的责任,可以每进行一个题目轮换一次组内成员的职责,也可以每节课、每天轮换一次;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轮换一次,以达到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受到不同的锻炼,得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以适时开展一些组间的竞争,引导学生认识到既是小组中的一员,就要担当起属于自己的那份义务,形成团结互助的小组合作氛围。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要始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随时发现问题,对小组进行调控和调整。

二、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因此,教师要在导学的过程中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要根据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认真钻研教材,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力求贴近学生生活,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求知情境,让小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乐于学习,乐于探究,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学得轻松,学得快乐,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提出合理巧妙的数学问题,问题是激发学生认知活动的有效方法。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激发他们主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不仅要培养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让学生乐于去尝试,善于去发现,这就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合适的情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 教师适时点拨、评价、激励学生探索数学奥秘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认真观察各小组学习情况,对于有错误的小组,抓住认知冲突点,将它放大,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鼓励学生充分探究,引导他们及时纠正;对于有困难的小组,要抓住学生的思维动向,适时点拨,开启他们的思路,带领学生深层次的探究;对于完成得较好的小组,要进行表扬,使孩子们及时获得成功的喜悦。

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教师则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使他们敢说、爱说,怎样想就怎样说,说错了再重说,培养学生条理清晰地表述。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发表自己的见解。把问题的争论权、发言权牢牢掌握在学生的“嘴”里。平时上课时,注重学生的思考过程,经常让学生在问题得到解决时,让学生说说自己小组的“想法”。“说说你的思考过程”、“发表一下你的高见!”……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逻辑思维。当学生说的思路清晰时,给予高度的表扬。“你说的真清楚”;“会做的同学不一定会说,会说的同学肯定会做”;……当学生说的思路断断续续时,就帮助他们把思路整理畅通,“说多了,思路自然清楚了”鼓励他们不断锻炼。营造一个良好的评价环境。同时,教会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当他人能独立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能够表示欣赏、祝贺;当他人需要帮助时,小组成员能给以鼓励或指导性话语;当他人思路错误时,小组成员能给予合理且具有导向性的评价。

四、 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经常深入到各个学习小组,能及时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掌握各小组的学习方法,发现好的学习方法,要向全班同学进行推广,使大家共同进步。也可以定期召开学法交流会,每个小组向全班同学汇报学习方法,对于好的方法,适合孩子们的方法,孩子们就可以吸收变成自己的学习方法。

孩子学习方法的培养范文第5篇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1 家庭因素。首先,农村孩子的家长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在农村中学,大多数学生家长出生农村,集镇居民也较少,就整体而言,家长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还有少数家长近似文盲。家长无法辅导自己的孩子。其次,单亲家庭、组合家庭较多。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离婚率逐年增高,就是农村也不例外。孩子是离婚的直接受害者。另外,隔代教育现象较重。在农村,许多家长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看。孩子也学会了在学校欺骗老师和在家里欺骗家长,学习上自然产生了掉队分化现象。

2 社区环境因素。首先,农村中学的周边环境治理相对较差,一些不健康的场所大有存在,给学生的厌学、分化,提供了温床。有的孩子沉迷于网吧、游戏厅等不健康的场所;有的白天课也忘了上;有的整晚都在网吧里,白天上课睡觉;而农村网吧老板的法制意识较差,加上农村的治理力度也相对较差,同时农村的家长教育管理的力度不够,所以才会有很多的“困难学生”出现。

3 学生自身因素。①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因此,学校、家庭、社区都必须配合教育,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勤学、好问、踏实、争优的学习风气,并形成坚强的学习意志,培养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②没有转变学习方法,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初中阶段应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是一味依赖于老师的督促。有的同学在小学阶段由于老师的管教较多,可能成绩较好,而一但进入初中,让他们自主学习的时间多了,那时就不知所措,也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从而形成分化掉队。

4 学校因素。①农村中学相对来说,设施较落后,没有相应的完善的教学设备。有的学校的投影仪很少,且比较破旧,几乎不能使用;录音机较破旧,放音都不准;多媒体教室虽然装备了,但也很少用。这些都影响着教与学的过程。②农村中学信息相对闭塞。教师的培训、学习机会较少,一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能及时获得,从而影响着自身教与学的过程,也会形成学生的分化现象。

二、改变数学学习分化现象的措施

在多年来的实践中,本人也尝试着去改变数学学习分化现象的出现,并从这些方面去进行了尝试,也从中得到一些收益,这里我列举出来以便和大家探讨。

1 寻求家长、社区的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经常召开家长会,或多与家长联系;建议学校邀请社区中的有关人士作思想教育、法制报告等,从而形成管理上的合力。同时,建立家长学校,定时聘请有关专家介绍家庭教育的方法,作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报告,交流家长们之间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吃苦精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作风,培养他们有责任心。这些是搞好学习的前提。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①首先办好班级“数学墙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项工作对学生的要求不高,难度不大,却能较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其次,随着数学兴趣的培养,会结合某一阶段的学习内容为主题,开展班内数学小竞赛或数学知识小竞赛、数学猜迷等活动。我深深地感觉到,在活动中,师生双方真正地融洽到一起,有的平时不怎么样的学生在活动中的反映敏捷,真是出乎意料之外。②利用学生“好动”的特点,开展相应的活动。在新教材中,课本内就有许多要开展的数学学习探究、实践活动。老师提早做好安排,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完成。当然,这类活动不是乱做一气,而是先分组,由组长负责分工,制定活动方案,并写出活动总结。

3 传授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每一个教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是素质教育向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迫切要求。传授时要注意:①教师要用心搜集并善于总结各种有效的方法,可以自己总结积累,也可以留意报刊杂志,经过总结归纳,教给学生适合数学学科特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怎样分析试卷,怎样求一些线段的长度,怎样解决运动类问题等。②要注重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教给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题材要教给不同的方法,并帮助学生自己点滴总结归纳。③要循序渐进,注意掌握学习方法的阶段性,初一有初一的学习方法,初二有初二的学习方法,初三与初一、初二的学习方法是迥然不同的。④要有的放矢,强化训练,使方法转化为能力,真正提高学生素质。学习方法的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为了使传授的方法转化为能力,我们必须有的放矢,强化训练,使学习方法逐一被较好的掌握。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也有利于学生对新方法的学习、掌握。从而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