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麻疹的护理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b)-0150-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whole-course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hildren with measles complicated by severe pneumonia. Methods 124 cases children with measles complicated by severe pneumonia treated 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Meishan City from May 2013 to May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62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of them were treated with anti-infection, improved the resistance and maintained water and electrolyte balanc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whole-course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given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nursing effect, the length of stay and the time of fever relieving, vanishing of the rash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93.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80.6%) (P < 0.05). There was no serious complication or death case occurred in the study. Besides, the length of stay and the time of fever relieving, vanishing of the rash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whole-course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disease, shorten the recovery time of symptoms and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Measles; Severe pneumonia; Children; Whole-course individualized nursing intervention
随着我国广泛开展接种麻疹疫苗,麻疹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大幅下降,但近年来麻疹的发病率又出现略有升高的趋势,且部分地区出现暴发流行的现象[1]。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5个月~5岁的儿童,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性斑丘疹等[2]。麻疹极易引发严重的合并症如心肌炎、肺炎、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等,其中肺炎是最常见的合并症,也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3]。麻疹病情较重,易发生变化且病死率高,非常难于护理,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患儿进行高度监护、高度重视和一丝不苟的护理。为研究个性化全程护理对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在临床治疗上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了12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在四川省眉山市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治疗的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124例,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5.48±1.20)岁;平均病程(6.22±2.84)d。对照组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6个月~7岁,平均(5.04±1.17)岁;平均病程(6.64±2.49)d。所有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咳痰、流鼻涕、全身皮疹、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均符合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麻疹肺炎诊断标准[4]:①符合麻疹流行病学资料;②全身皮疹超过3 d,体温>38.3℃,且有3“Cs”:卡他症状、结膜炎及咳嗽;③呼吸道分泌物致病原检测和/或血清学(IgM抗体)阳性;④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证实为肺炎。重症肺炎参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制订的临床诊断标准[5]:①婴幼儿腋温≥38.5℃,呼吸频率(RR)≥70次/min(需排除如发热、哭吵等影响因素),拒食,间歇性呼吸暂停、呼吸,发绀,鼻煽,吸气性三凹陷征;②年长儿腋温≥38.5℃,RR≥50次/min(需排除如发热、哭吵等影响因素),呼吸,发绀,鼻煽,有脱水征。排除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疾病。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及其他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家属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抗感染,补充维生素、磷酸肌酸营养心肌及静脉用免疫球蛋白、胸腺肽支持治疗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同时对照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按照护理程序进行入院指导,遵医嘱完成各种治疗措施,采取严格的呼吸道隔离措施,对其皮肤和五官进行护理,谨慎发热的护理,同时进行饮食指导,观察并及时处理并发症,进行出院指导。观察组则采用个性化全程护理措施,即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心理、呼吸道及健康教育等干预护理措施,针对患儿不同特点而制订护理措施,为患儿提供全方位、全程、优质的护理。
1.3 个性化全程护理
1.3.1 入院时的护理干预 患儿入院时由专病护士建立详细的个人健康档案,并针对每例患儿及其家长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程度等制订出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并用通俗简单的语言向患儿及家长重点讲解麻疹合并重症肺炎的相关疾病知识、理论及治疗目的与措施,介绍住院时的相关流程,并发放麻疹防治手册。患儿均安排在单间病房,采取严格的呼吸道隔离措施直到出疹后10 d。病房的温度和湿度都维持在舒适的范围内,药物及器材摆放整齐,且尽量远离患儿的视线,防止患儿出现恐惧和紧张的心理。保持病房良好的通风环境,定时对病房进行擦试和消毒。加强病房的探视管理,减少家长的探视并对出入重症病房的医护和探视家长及时消毒处理,防止发生交叉感染。
1.3.2 住院期间的护理干预 发热护理:在高热期间,应保证患儿绝对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及时更换汗湿的衣物,保证室内的良好通风。避免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如酒精擦浴及冷敷等)强行降温,以免影响出疹,同时向家长解释其原由,防止发生不必要的误会。根据体温的高低,如体温高达40℃以上,可小量使用退热剂,并用柔软毛巾沾温水擦拭患儿身体,防止体温过高出现惊厥。如伴随着谵妄、烦躁不安等神经系统症状,应密切观察并及时报告医师给予诊治处理。
皮肤及五官护理:密切观察皮肤出疹情况,在保暖情况下每天温水擦浴更衣1次,保持皮肤的清洁,为防止抓伤皮肤引发感染应勤剪指甲。采用0.9%氯化钠溶液对患儿口腔进行护理,每日1次。口唇或口角干裂时,局部擦拭甘油。对于出现鼻塞、流涕、流泪、畏光、眼分泌物增多症的患儿,应及时对其黏膜和皮肤进行清理,以保证皮肤和五官处于清洁状态。
呼吸衰竭的护理: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病情发展较为迅速,且病情比较危重,常常累及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及血液循环系统等,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健康,所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至关重要[6]:①保持呼吸道通畅,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因为肺组织充血、水肿、渗出,导致部分支气管梗阻,加上肺泡有效交换面积减少,容易导致患儿出现呼吸困难,为提高肺泡氧气弥散量,减少CO2潴留,一定要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必须要及时清除分泌物[7]。采用侧卧位或仰卧位,头部及上身稍高,头稍向后仰有利于呼吸,增加肺活量以及排出分泌物。对于咳嗽无力的患儿可轻拍其背部,以便于痰液的排出;对于痰咳不出者,可实施沐舒坦加氯化钠溶液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必要时给予吸痰。②密切观察缺氧情况,落实氧疗护理:密切注意患儿的缺氧情况,如果出现面色泛白、口唇发绀、喘憋、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的患儿应立即给予吸氧,可以根据患儿不同的呼吸困难程度来采用不同的呼吸氧气方式,一般采用鼻前庭给氧,如缺氧明显者给予面罩给氧。呼吸衰竭的患儿应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以改善低氧血症,保护重要的脏器不受缺氧性损害,根据血气分析调整氧气浓度,宜保持血氧饱和度90%以上。
心力衰竭的护理:合并重症肺炎患儿常常会并发心力衰竭,因为呼吸功能的下降常导致肺部低氧和二氧化碳的潴留,使得心脏负荷增加,常见患儿出现急躁、心率加快、皮肤苍白无血气等症状[8]。严格控制输液速度,以减轻心脏容量负荷,可使用利尿剂、扩血管以减轻心脏负荷,应用强心剂以及小剂量镇静药物,并随时观察强心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严密监测患儿的呼吸频率、心率等变化,必要时行血气分析,并及时报告给医师。在饮食上尽量选取低盐食物,少食多餐,以减轻胃部对肺和心脏的压迫。
饮食护理:由于发热症状,患儿大量消耗营养和水分,因此需要及时补充营养和水分。高热期间能进食的患儿据其所喜爱的食物,选择以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人乳、牛乳、果汁、菜水等高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鼓励多饮水,利于清热解毒和透疹。不能进食的患儿,给予静脉营养,要注意严格控制滴注速度,防止输液过快,加重心脏负担。随着体温下降、病情好转,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心理干预:由于该病的病情较重,患儿较痛苦,而且家长也非常焦虑,因此有必要对其施予有效的心理干预。首先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讲解麻疹相关的健康知识,让其了解各项护理及治疗目的,让家长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来。同时要尊重家长,需加强护理操作的预先告知,及时向家长报告患儿的病情进展,构建起和谐的护患关系,以减轻家长的焦虑和紧张心理。再者护士护理操作娴熟,要常安抚患儿,以温柔的语言与患儿沟通,增强其安全感,使其情绪稳定,心情愉悦,营造出一个温馨、安静、富有童趣的病房环境,充分了解患儿的性格特点,并从心理学的角度针对性疏导患儿的不良心理情绪,并与患儿及家长共同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有效缓解患儿焦虑及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健康教育:根据制订的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对患儿家长加强麻疹相关知识的宣传,重点讲解麻疹的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讲解麻疹常见并发症的相关知识及防治措施;讲解高热护理、皮肤及五官护理、呼吸道护理及饮食护理等重点注意事项,以便于患儿出院后进行家庭护理。
1.3.3 出院后的护理干预 护士根据患儿的康复情况、患儿家长麻疹知识及疾病观察掌握情况及自我护理技能,针对性地做好详细的出院指导。一般患儿抵抗力较差,指引患儿多注意休息,对患儿及家长讲解正确洗手方法,养成健康行为,同时宣传预防接种的必要性,按时接种各种疫苗。在麻疹流行期间最好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托儿机构暂时不接纳新生,为提高易感儿童的免疫力,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可接种麻疹疫苗,在接种12 d后血液中出现抗体且1个月达到高峰,因此在易感儿接触患儿后2 d内接种疫苗有预防麻疹的效果;对年幼、体弱的易感儿可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麻疹传染疾病的蔓延[9]。
1.4 评价方法
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①显效:体温在入院3 d内下降至正常,无咳嗽、气促等症状,皮疹全部消退,2 d内湿??音消失。②有效:体温在入院3 d内下降,并达到38℃以下,咳嗽、气促等症状明显缓解,皮疹大部分消退,3 d内湿??音消失。③无效: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无缓解,皮疹没有明显消退,湿??音未消失,病情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患儿经1周不同护理之后的效果,并统计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退疹时间及住院时间。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经过1周的护理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5%,高于对照组的80.6%(χ2=12.558,P < 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其他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见表1。
2.2 两组退热、退疹及住院时间比较
经统计学分析可知,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退热、退疹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曾经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三大传染性疾病之一[10]。麻疹患儿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出疹5 d内,患儿的结膜、呼吸道分泌物、尿液及血液,尤其是白细胞内均含有麻疹病毒,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儿童普遍易感,患过麻疹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自1980年以来,随着麻疹疫苗的普及,全球的麻疹发病率逐年下降,据WHO估计,麻疹的死亡病例已从2000年的733 000例降低到2008年的16 400例,从2000~2010年,麻疹病例数降低了60%,目前WHO的各区域均已确立了消除麻疹的目标,且从2002年起美洲区已实现了消除麻疹的目标[11],但也有麻疹在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暴发流行的报道[12-13]。我国自1965年广泛推广麻疹疫苗接种以来,麻疹的发病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近年来全国的疫情又有所回升,相关调查研究表明[14-15],不少地区麻疹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且14岁以下的儿童麻疹免疫空白人群较多,而且婴幼儿及15~30岁人群患病明显增多,呈现双峰态。麻疹合并肺炎除了发热、咳嗽、典型皮疹等症状,常合并腹泻、喉炎,严重者合并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等,且感染麻疹后引起免疫抑制容易继续重症肺炎,是导致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还可能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肺纤维化等远期并发症[16-17]。
年幼患者常常在治疗和护理中不容易配合,再加上疾病的痛苦,更是给儿科护理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相关研究表明[18],采用科学、合理的临床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疾病的康复,并缩短住院时间,从而减轻患儿及家属的心理压力以及家庭经济负担。个性化全程护理干预模式就是按照患儿的特点制订的护理措施,可以为患儿提供全方位、全程、优质的护理,从而让患儿及家长主动配合并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19]。个性化护理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护理水平及护理技术,且能够对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创新,孙晓辉[19]在小儿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取得了非常好的护理效果,不仅患儿恢复快,而且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肖志田等[20]应用全程个性化护理对40例患儿难治性癫痫患儿生酮饮食治疗依从性进行干预,给予住院前、住院期间及出院后的护理干预,包括疾病健康教育、饮食的配制与管理、病情记录与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心理干预、家庭护理指导、电话随访等措施,研究发现全程个性化护理组患儿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同期常规护理组水平,全程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增强患儿及家长坚持治疗的信心和决心,有效改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21-23]。
[关键词] 麻疹;患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 R51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b)-098-02
麻疹是儿科常见的传染病,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1]。临床上以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麻疹黏膜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表现。大多数在儿童期发病,在麻疹疫苗接种之前,8个月内患儿由于受到来自母体胎盘抗体获得保护而很少发病[2]。近年来这类患儿发病又有增多趋势,现对我科收治的76例麻疹患儿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2008年3~5月收治的麻疹患儿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3个月~2岁;其中,45例8月内未接种麻疹疫苗;有明显接触史20例。76例患儿均有发热,41例体温在38.5℃以上,最高体温40.1℃。皮疹为典型充血性皮疹,按出疹顺序出疹,有结膜炎等症状。其中并发肺炎28例,心力衰竭7例,脑炎2例。
1.2 护理措施
1.2.1 病情观察小儿因其特殊的生理特点,病情变化快而复杂,且麻疹并发症多而重。因此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变化。监测体温、心率、呼吸、出疹及退疹情况,观察有无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表现。出疹期如出现透疹不畅、疹色暗紫、持续高热、咳嗽加剧、鼻扇、喘憋、发绀、肺部音增多则为并发肺炎的表现,重症肺炎可致心力衰竭;患儿频咳、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三凹征为并发喉炎的表现;患儿出现嗜睡、惊厥、昏迷为脑炎的表现;有些患儿还可导致原有结核病恶化。如出现上述表现应予以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
1.2.2 高热的护理麻疹患儿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或继发感染有关,高热期间患儿绝对卧床休息,注意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防止高热惊厥。测体温时加强监护,防止体温计破损,造成患儿损伤,忌口腔测温。体温在39.0°C以上先给予物理降温,可用32~34°C的温水擦浴四肢,使皮肤充血,可退热,又可退疹。忌捂汗、忌用酒精擦浴、冷敷等强行降温,防止体温骤降造成虚脱,影响皮疹透发而导致并发症[3]。衣被穿盖适宜,出汗时及时用软毛巾擦干,更换衣服。
1.2.3 皮疹的观察与护理本组所有的患儿均出现皮疹,在发病的1~7 d开始出疹,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颈部,24 h内逐渐蔓延至额面,躯干及上肢,第3天延至下肢及足部。皮疹为暗红色充血性皮疹,部分融合成片,在发疹前24~48 h出现口腔麻疹黏膜斑,80%患儿累及整个荚黏膜并蔓延至唇黏膜,于出诊后1~2 d后消失[4]。皮疹的观察,首先注意皮疹的色泽分布,进行性增多或突然隐退等现象,若按顺序出疹,色泽鲜红,鼻尖、耳廓至手心足底均有皮疹,说明预后佳。若皮疹呈暗紫色以及突然增多或隐退,应考虑有肺炎等并发症发生,若皮疹进行性增多并融合成片或出现出血性皮疹者,提示病情严重,立即报告医生,做好抢救准备工作。护理上注意保持皮肤与床单清洁、干燥,内衣柔软宽大,勤换洗。在保温情况下,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1 次(忌用肥皂),腹泻儿注意臀部清洁,勤剪指甲防抓伤皮肤继发感染。如透疹不畅,可用鲜芫荽煎水服用并抹身(注意防止烫伤),以促进血循环使皮疹出齐、出透,平稳渡过出疹期。
1.2.4 五官护理麻疹患者眼分泌物多,加上患儿经常用手揉搓,易造成眼部感染,因此室内光线宜柔和,勿揉眼睛,常用生理盐水清洗双眼,滴入抗生素眼液或涂眼膏(动作应轻柔,防眼损伤),可加服维生素A预防干眼病。另外,患麻疹时鼻腔分泌物易形成干痂,阻塞鼻道,不仅影响通气,而且易引起鼻腔、鼻窦及中耳的化脓性感染[5],因此告知家长防止呕吐物或泪水流入患儿外耳道发生中耳炎,及时清除鼻痂,翻身拍背助痰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由于麻疹高热及代谢增强,食欲减退,口腔中治病菌容易繁殖,易形成口腔炎,应加强口腔护理,多喂温开水,可用生理盐水、温开水或朵贝液含漱[6]。口腔溃疡者,可用口腔炎喷雾剂。嘴角干裂者涂石蜡油或4%硼酸软膏。
1.2.5 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避免患儿直接吹风以防受凉),保持室温18~22℃,湿度50%~60%。尽量保持安静,使患儿能充分休息。如患儿有畏光,则光线要柔和,避免光线直接照射。患儿宜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 d,有并发症者延至出疹后10 d。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 d。病室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患儿衣被及玩具曝晒2 h,减少探视,医务人员接触患儿后,须在日光下或流动空气中停留30 min以上,才能再接触其他患儿或健康易感者。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托幼机构暂不接纳新生。为提高易感儿免疫力,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可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后12 d血中出现抗体,1个月达高峰,故易感儿接触患儿后2 d内接种有预防效果[6]。对年幼,体弱的易感儿可以给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每日1次静点。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传染病的蔓延。
1.2.6 饮食护理急性期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食或软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等,常更换食物品种,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因维生素A消耗多,应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发热时多喂温水及热汤,利于排毒、退热、透疹。恢复期应添加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指导家长作好饮食护理,无须忌口。
1.2.7 心理护理由于家长相关知识缺乏,对患儿的病情、治疗、隔离、预后以及传染情况不了解,会产生急躁、焦虑、担心等心理反应。医务人员应耐心向家长讲解麻疹的有关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解释隔离的重要性,检查患儿的免疫程序,督促按时进行免疫接种。加强关怀照顾和有效的沟通,对患儿要保持友好的微笑,通过亲切的手势、动作、抚摸等使患儿感到安全与舒适,消除家长的紧张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 结果
通过对76例患儿麻疹的精心治疗和周密的护理,收到较好的效果,全部患儿均治愈出院。
3 讨论
麻疹的治疗并无理想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婴幼儿麻疹发热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本组76例患儿全部治愈出院,且平均住院时间短,仅为7 d,这与笔者加强护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及时处理有关。因此笔者建议婴幼儿麻疹在抗炎、抗病毒的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管理、监测体温、合理退热、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这样可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和并发症的先兆症状,及时采取对症治疗和护理干预,提高患儿救治率。另外,鉴于小于8月龄患儿麻疹发病增多,已受到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因此建议将首剂麻疹免疫接种时间提前到6个月,甚至4个月[7],可以有效预防麻疹大范围流行,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杨智宏,王晓红,朱启.上海地区儿童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7,1(25):25-28.
[2]宋丽君,张交生,常桂芳,等.长春地区319例儿童麻疹临床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06,24(7):572-574.
[3]徐继国,胡绍欣.小儿麻疹的护理体会[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7):198.
[4]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653.
[5]朱洪琪,郭晶平.麻疹合并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0):1225.
[6]魏兴武,苏黎,叶永青,等.婚前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效果观察[J].中国公共卫生,2005,21(8):924-925.
【关键词】麻疹,护理,沟通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4)01-0085-01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呼吸系统传染病。近年因超生及麻疹疫苗漏种等因素,麻疹发病率有所上升。其主要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全身皮疹,可并发喉炎、肺炎、心肌炎、维生素A缺乏症等。笔者总结了45例小儿麻疹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45例儿童麻疹。男36例、女9例。年龄4月~6岁,平均18月。患儿均有发热、38.1~41℃,精神差,皮疹,上呼吸道卡他症状;9例有麻疹粘膜斑,2例并发喉炎,肺炎16例,心肌损害14 例,肠炎1例。所有患儿经疾控中心采样病毒检测证实为麻疹。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立即予以呼吸道隔离,与家属沟通,精心护理,配合医嘱积极抗病毒治疗,证实存在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营养心肌,口服维生素A,积极补充液体入量及口服中药治疗。
1.3 结果 45例患儿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与家属积极沟通:患儿入院后立即告知病情、诊断及潜在的并发症;家属自身加强防护;告知麻疹的隔离期限;了解家属的对麻疹的认知度,耐心解释,争取家属配合。
2.2 对患儿进行安抚:年幼儿予以抚触、小玩具、消毒安慰奶嘴等处理;年长儿在病房观看动漫节目、小玩具、适当游戏等减轻恐惧感。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静脉注射尽量采取留置针形式。
2.3 一般护理
2.3.1 隔离和消毒:患儿按呼吸道传染病予以呼吸道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加强自身防护,防止院内感染。病房予以空气消毒机及消毒片消毒,器械采用84含氯消毒液擦拭。
2.3.2 病房通风:患儿家属认为患儿吹风后脸上留斑。医护人员解释大部分患儿病愈后出现色素沉着,最后出现脱屑而逐渐消失,故不会出现脸上留雀斑等现象。而病房通风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有利于疾病恢复。绝大部分家属予以配合。
2.3.3 发热的护理:患儿家属认为麻疹不能退热,否则疹出不透有生命危险,只能包被方式发汗。医护人员告知家属医生在患儿体温低于39.5℃的情况下采取多饮水、温水浴等物理方法退热,在体温过高或有惊厥情况下会予以退热药退热。患儿体温下降多汗时及时更换衣服,擦干身体。家属认为体温过高会"烧坏大脑"时,告知家属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解除家属心理负担,避免过度退热。
2.3.4 皮肤护理:患儿出疹后可能有不适感,及时更换柔软舒适衣服,汗后及时擦干身体,可适当使用爽身粉或滑石粉。剪短指甲,避免患儿抓挠而出现皮肤破损。
2.3.5眼部护理:患儿有流泪、畏光等症状,与病毒感染及维生素A消耗过多有关,予病房灯光柔和,避免眼睛受强光刺激,并及时口服补充维生素A,若有眼部干涩感,遵医嘱使用维生素A滴眼,佩戴眼罩。
2.3.6 口腔护理:部分患儿出现口腔麻疹粘膜斑,家属认为会影响食欲。医护人员告知该麻疹粘膜斑于出疹后逐渐消失,患儿食欲不振与疾病有关。采取清水或生理盐水漱口即可。唇干裂涂抹甘油。
2.4 并发症护理
2.4.1 喉炎的护理:2例患儿出现喉炎,表现声嘶,无犬吠样咳嗽,家属担心以后声嘶变哑。医护人员告知此为麻疹病毒累及咽喉所致,随病愈而消失。嘱患儿少发声或不要哭吵,积极配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2例患儿声嘶于第3-4天明显减轻而逐渐消失。
2.4.2 肺炎护理:16例患儿出现咳嗽、咳痰经胸片证实为肺炎。咳嗽时鼓励咳嗽、拍背排痰;年长儿将痰吐于含84消毒液痰盂;年幼儿采取咳嗽时拍背,若痰不易咳出且量多时予以吸引器吸痰,量少嘱患儿饮水或进食吞咽;同时遵医嘱予以沐舒坦雾化吸入。除1例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住院24天外,其他均住院11-13天出院。无重症肺炎。
2.4.3 心肌损害护理: 14例患儿出现心肌酶谱CKMB及肌钙蛋白升高,无心肌炎依据,存在心肌损害。家属对此多无认识,告知家属麻疹患儿有心肌炎的潜在可能,应注意休息,防止心肌损害继续加重;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监测心率等;遵医嘱使用果糖及大剂量维生素c护心。
2.4.4 肠炎护理: 1例患儿出现腹痛、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培养示侵袭性肠杆菌感染。患儿出现症状立即转入单独隔离病房。告知家属麻疹患儿免疫力低下,极易并发各种侵袭性细菌感染。患儿腹痛予以抚触及腹部热敷,症状基本缓解;遵医嘱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思密达保护胃肠粘膜,并适当补液。第5天患儿症状基本消失。
2.5 饮食与营养: 发热期间予以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富维生素的流质食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进食极少者予以静脉补液及必需氨基酸等以保证机体需要。
2.6 出院指导:出院后患儿因自然免疫,不需要麻疹免疫接种或免疫加强接种。因患麻疹后机体细胞免疫差,需1月后方可接种其他疫苗。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避免接触其他患病人群。
【关键词】 麻疹;护理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流涕,鼻塞,眼结膜充血,怕光,流泪,口腔黏膜科氏斑及皮肤斑丘疹为特征[1]。我院2007年3~6月共收治53例麻疹患者,现将流行期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组53例麻疹为2007年3~6月住院患者,男性33例,女性20例,年龄7月~36岁。所有病例具有典型麻疹的临床表现,血清抗-麻疹病毒Igm阳性。发热在38.7~40.5℃之间。出疹时间:发热2~3天出疹10例,3~4天出疹35例,5~6天出疹8例。出疹的顺序几乎都从发髻自耳后面部开始出疹,并自上而下扩散至全身,皮疹为红色斑疹和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其中合并咳嗽43例,畏光,流泪36例,眼结膜充血30例,咽痛及呼吸费力6例。胸部X线显示:支气管肺炎13例,支气管炎15例,肝功能损害10例。
1.2 治疗 治疗重点为支持和对症处理。一般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药物治疗;全部病例给予青霉素或头孢他啶抗生素抗感染及抗病毒,止咳,祛痰,雾化吸入等综合对症支持治疗,所有患者经4~10天治疗和护理后均治愈出院。
2 护理措施
2.1 隔离措施 本病为呼吸道传染病,一旦确诊,应按呼吸道隔离处理,谢绝探视,与患者接触应戴口罩,接触后清洗手臂,隔离时间为出疹后6天。注意病房开窗通风,定时空气消毒2次/天。
2.2 发热的护理 瞩其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安静,空气清新,开窗通风3~4次/天,30分钟/次。加强体温监测,可用温水擦浴,以防皮肤干燥,引起皮疹破溃。小儿体温39~40℃时可酌情给予少量退热剂以防惊厥,烦躁不安者可给予镇静剂,降温30分钟后测体温,了解降温效果。同时,做好眼、鼻、口腔的护理,眼部分泌物可用3%硼酸水或生理盐水清洁眼睛,滴入2%氯霉素眼药水2~4次/天,角膜溃疡者可用甘油滴眼,鼻塞者清除鼻腔分泌物后滴入1%麻黄素+呋喃西林3~4/天。
2.3 皮肤的护理 保持床褥的干燥、平整、内衣柔软勤换洗。小儿要及时更换尿片,大便后清洗臀部,保持肛周及会阴清洁,预防红臀。保持口腔清洁,进食前后可用温水或朵贝氏液漱口2次/天。口唇及口角干裂者,应局部涂抹清洁石蜡油,黏膜溃疡者涂抹西瓜霜或冰硼散。出疹期或退疹期后常有皮肤瘙痒,应剪短指甲,以防抓破皮肤,引起感染。皮疹局部可用消毒棉签蘸板蓝根注射液或病毒唑软膏轻轻涂抹。皮肤瘙痒者遵医嘱擦炉甘石洗剂或外扑止痒粉,出疹期间防止受凉。
2.4 饮食的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清淡饮食,少食多餐,避免生冷、干硬、油腻、含刺激性的食物。做好家属的宣教工作,不必忌口。补充足量的维生素A、B、C、D,恢复期逐渐增加食物的质和量,婴儿除母乳喂养外还应增加牛奶,米粉,蛋羹。
2.5 潜在并发症的护理 (支气管肺炎,喉炎,中耳炎)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预防并发症。加强巡视,随时观察体温与出疹的关系。如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紫绀,耳痛,咳嗽剧烈,应立即报告医生,瞩患者半卧位休息。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帮助翻身拍背2~3次/天,以利于痰液排出或遵医嘱雾化吸入稀化痰液,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3 小结
本组收治53例麻疹,均为典型麻疹,血清抗-麻疹病毒Igm抗体全部阳性,10~36岁发病率较高,麻疹发病年龄后移,临床症状较为严重,体温过高、出疹不顺利者较多,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6天。
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省简阳市 641400
【摘 要】为了探讨丘疹型荨麻疹的护理干预方法,本文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采取一年内所治疗的120 例丘疹型荨麻疹患者,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分别包括60 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一定的护理干预方法,然后对两组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准确合理的比较。对患者进行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分别对其进行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有37 例痊愈,14 例效果显著,7 例效果良好,总体97% 的患者效果显著;而对照组有10 例痊愈,7 例效果显著,16 例效果良好,总体55% 的患者效果显著;明显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因此对患者进行全面合理的的护理措施,能够加快患者康复的进度,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治疗的效果,减低病症的复发和加重,应当加大力度进行推广。
关键词 丘疹型;荨麻疹;护理体会
丘疹型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经常在儿童和青少年间传播,有时也会见于成人。由于该病的变异性十分强,目前临床上对于其发病机理的研究还不是很透彻。本文为了准确的探究能够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有效方法,对120 例患有丘疹型荨麻疹患者进行了详细的临床观察和分析,现得到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随机选取一年内经过治疗的120 例丘疹型荨麻疹患者,对这些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的解析,而且必须保证这些患者都患有丘疹型荨麻疹,且所有患者不患有肝肾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严重的药物过敏史等。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有60 例患者,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措施,而对观察组的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方式,随机所分的对照组中有男人35 例,女人25 例,年龄均在20 ~ 7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 岁;观察组中男人40 例,女人20 例,年龄均在18 ~ 68 岁,平均年龄为36.16 岁;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患者在每个方面都没有明显的不同,具有很强的可比性。
1.2 方法
在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本文采用的是常规的护理方式,给患者注射或者服用一些消炎类的药品;而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法,具体采取的方法有:
(1)心理护理。患有丘疹型荨麻疹的患者通常情况下皮肤都十分的瘙痒,这种症状通常就会使得病人的情绪变得十分暴躁和烦恼,而且一旦患者产生类似的负面情绪,就会使病人的病情进一步恶化。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医院的护士应该经常与病人进行科学的谈话,能够与病人用心交流,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开导病人,让病人真正的放宽心,积极的去面对现状并积极的配合进行科学的治疗,缓解病人经常出现的暴躁急躁现象。
(2)饮食护理。首先就应该尽量不吃鱼和肉,不能吃对身体刺激性大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尤其应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等,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病人的病情,还能够对瘙痒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3)皮肤护理。临床上丘疹型荨麻疹这种病病情十分的复杂,反复性很强,很多的病人都不能够忍受那种锥心的瘙痒,会使得自己的正常作息受到很大的影响。针对这种特殊的情况,医院的护理人员应当时刻提醒病人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要让病人培养出强大的意志力,不要去抓破皮肤,要经常洗手,不要使伤口受到进一步的感染。患者还要遵循医生的安排按时用药,一旦出现感染要做紧急的处理。
(4)作息护理。为了能够使得病人有良好的睡眠,护理人员应当让病人服用某些止痒的药物。而且病人的病房应当时刻保持通风和清洁,保证病人有一个良好的作息环境,使得病人的睡眠质量得到一个质的提高。
(5)环境护理。医院的护理人员在对病人进行护理的时候,还应该时刻保证病人的病房干净卫生,要使病人的病房处于一个通风良好以及阳光充足的环境中,要对病人的被褥等床上用品做定期的清洗,天气好的情况下还应当放在阳光下暴晒,防止有害细菌的滋生,保证病人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来进行表示,用X2 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进行表示,用t 检验。
2 结果
经过定期的护理之后,观察组病人中痊愈、显效以及有效的人数分别为37 例、14 例、7 例,总有效率为97%,而对照组中痊愈、显效以及有效的人数分别为10 例、7 例、16 例,总有效率为55%,观察组中的总有效率为97% 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5%(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丘疹型荨麻疹的病情十分复杂,对这种病症的发病机理还不是很明确。现在针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其主要的方法还是利用药物进行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法一般不会对患者进行过多的护理干预,这就会使得病人的病情复发或者感染,对病人的全面康复十分不利。因此现在在治疗丘疹型荨麻疹的过程中必须对病人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的护理干预,使得患者能够尽快的全面康复。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 明显高于对照组55% 的总有效率,可以看出对病人进行全面的干预护理后在治疗结果上有较好的效果,不但能够加强病人的治疗效果,还能够降低病人的感染率以及复发率,应当在今后的在临床实践上加大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