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 美术特长生 培养心得

美术课程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一门意义重大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日益深化,绝大多数高中都设置了相应的美术特长班,这不但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举措,也是对新型高中教育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美术特长班的美术特色教育,不但要体现出应有的整体性和基础性,还要彰显其现实性、时代性以及超前性;不但要实现以美育促进智育,还要实现以美育促进德育等教学目标;不但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出色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还要注意对学生个性的发掘和美术素养的培养。在高中美术特长班的实际教学中,宗旨是要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感受以及欣赏的能力。这就要求以新课程改革后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不同教育形势下的实际需要,实行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素质进行切实的评估,真正使高中美术特长班的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

根据教育部出台的相关规定,高等艺术院校在入学考试中会更加注重学生基础能力,专业观念有所淡化。要求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并重,并综合考虑美术专业的特殊性,保持与美术艺术院校招生要求的一致性。

一、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培养方案

对于高中美术特长班而言,其主要任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技能和技巧,还要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美术文化的渗透,彰显出美术教育的情感创造以及认知技能培养的特点。美术特长班的课堂教学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教学设计。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为,要密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当前形势的具体需求,对教学设计进行灵活的变通;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实际情况,采取分类教学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坚决杜绝一刀切的做法,对学生的现实水平和个性做出客观的评价;根据学生的自主意愿,分类设班,充分发掘学生的艺术潜能。

在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时,要以辅助学生抒发自己对艺术的理解为指导原则,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学生的表达过程中,即学生在受到艺术感染和熏陶的情形下,对美术文化有所感悟,形成自己对美术文化独有的理解和感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总结出的教学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观察能力,也就是学生对艺术形象进行欣赏或者观察之后,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老师不要将自己的感想强加于学生。

2.分析理解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逻辑性分析,并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之上,表达出自己内心的主观看法。

3.心理调节能力。对于高中生而言,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自我的心理调整能力十分重要,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其能够及时将自己内心的情绪加以宣泄,有效地缓解内心压力,增加自信心,在与人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实现身心状态的最优化。

4.自我评价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学习态度、方法,以及所取得的成绩等进行较为客观的判断和评价,从而明确自己的奋斗方向和目标。

二、课程内容的设置

要综合考虑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确保所设置的课程任务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对美术的理解能力和表现水平,然后在必要的情况下进行单独辅导,真正做到明确的教学任务,清晰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对教学质量的意见反馈给予足够的重视,认真做好教学总结工作,保持教学手段的活泼性和多样性,以激发学生对美术专业的兴趣。美术教育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美术为社会所能提供的服务范围非常广泛,进入工业化大生产的工业设计如服装、工业造型、环境艺术等,新兴的广告业、摄影、影视传媒、卡通等都与美术紧密相关。高中学校美术特长生可结合市场调查,以地方文化为主线,充分发掘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把艺术教学与现代工业设计、制作紧密联系起来。如城区或工业区可以开设装潢、广告、室内设计、卡通、摄影等专业;湖区可以开设首饰、各种工艺画专业;山区可以开设竹雕、木雕、根雕、各类模具专业和编织专业。浙江省青田石雕、乐清黄杨木雕、温州瓯绣、温州米塑、杭州王星记扇、湖州风筝、乐清细纹刻纸、杭州西湖绸伞、平湖西瓜灯、海宁硖石灯彩等闻名全国。高中阶段应认清高中美术教育实用性特色,注重实际运用,搭建实践平台,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努力开辟实习途径,以期培养高中美术特长生的创作能力。

三、学习环境的创设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探究型教学模式成为当前的主流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特长班的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激发其积极探究的学习环境。将学生视为教学过程的中心和主体,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由以往的被动接受转为积极主动的获取,通过主动学习,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满足知识社会以及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在社会大舞台上获得展示自我的机会。

如在伦勃朗作品中感悟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这可以加深学生对某种物理特性的理解;一幅作品里面讲述的是社会上的道德伦理观念、时代精神观等的思想内容,可以作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途径,来为学生德育教育起到辅的作用。那么,我们应从哪个角度去看待欣赏教学的特色及作用?笔者认为,理解教学本身的意义是一种美术教育的手段,所要做到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与情趣,而且要通过不同的艺术形态表达美术的教育意义,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得到感悟与审美体验,这恰好也是欣赏教学的特色所在。在欣赏中不断挖掘欣赏教学审美功能,全面发挥其教育作用,把资源最大化。如学生在其他学科里面获取新知一样,偶然性地得到一种美的享受,这也是挖掘学生审美观的方法之一,但这不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计划的制定

对于高中美术特长班的专业教师而言,应对近年来的高考美术科目、相关专业院校招生计划和具体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主观意愿以及个性差异,对教学计划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对学生在日常交往、学习以及生活中所展现出的参与性、思维方式以及情绪状态加以观察,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由发展空间,使学生在一个轻松、自在并且充满艺术气息的学习氛围中实现自我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现代社会科学的快速发展,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在个性方面获得和谐的发展,而且应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美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美术教育可以建构人的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培养人的艺术欣赏和艺术创造能力,它的最终目的是造就个性完善的人,以及由此产生的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谐和进步。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是陶冶学生高尚情操,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热爱的一门重要课程。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高中美术特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它既要体现整体性、基础性,又要体现适应性、现实性、超前性,还要以“美”育“德”,以“美”育“智”,以“特色”促“全面”,教师不但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和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薛晓晖,高中美术特长生自我发展现状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11).

[2]张永杰.高中美术特长生课程管理与教学方法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3).

[3]朱永进.高中美术特长班教学体会[J].教师,2010(24).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美术特长班 专业水平 艺术素养

在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今天,我校组建了美术特长班。自办学以来,学生在文化、专业素质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进步,高考成绩在同类学校中名列前茅,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高中美术特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特色教育就是指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评价标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能力的宗旨,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探究“教”与“学”的关系。近年来,我一直在做学校的美术教学工作和特长生的辅导工作。在结合历届高考教学实践和对学生高考上线情况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对特长班教学进行了以下总结和反思。

一、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走多元化培养之路

在高中美术新课改的指引下,美术教育要与当今时代、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方面、多渠道的资源,加深对艺术社会价值的理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多种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增加学习的实际效能和社会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能力,使艺术教育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和全面能力。

我们要在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在专修课堂上发展学生的特长,在课外活动辅导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升学竞争力。在教学改革中,我们要实施“人人有特长”的培养策略,满足不同个体的需要,实行分类分层教学;坚定“扬长避短,我有我才”的信念,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所优、有所长,出类拔萃,带动其他方面的长足发展。

二、坚持全面创新,切实改进美术高考教学的方法

在提高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指导思想下,根据美术专业的特点和招生入学考试的相关要求,我们为高中美术特长班的教学活动拟定了科学而严密的教学计划。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美术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选择有效的教学课题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涉及办学的方向、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目前,许多美术特色学校的课程设置都是为高考服务的,走入了误区。我们认为,美术特长班的专业课程设置既要覆盖美术高考必备的基础课程,又要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方面实施素质教育,要体现科学合理、目的层次分明,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我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特点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重新设计教学方案,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潜能倾向,对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对每一个学生都认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步,绝不实行“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我还对学生进行分类编班,分层教学,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收到了令学生和家长、学校都满意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我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进行安排。在具体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完成一定的课业量,初步衡量学生的美术欣赏和表现水平,然后对后进生进行单独辅导。我还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质量的分析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我始终重视基础教学,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激发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并使之升华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和生命状态。

2.培养学生领悟美术文化的能力,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我反复研读新课改的精神,认识到必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深入生活,观察思考并想象,在头脑中积累丰富素材,才有可能进行再加工创造。我始终重视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发展差异,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指导,使他们能更好地传承美术文化。例如,我定期开展艺术讲座,并带领学生去博物馆、美术馆参观学习,去风景区写生。此外,我还采取教师示范、同学讲解、单独辅导、集中评议等方法,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校举办的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中来,以此促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另外,我还鼓励学生敢于动手、勤于实践,让他们学会熟练操作素描、色彩、写生的技能,还引导他们配合图案设计、文字表达、赏析创造等方法做一些综合训练,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努力使学生在基本功与创造力上都得到全面提高。

3.分析历年来美术高考的特点,灵活制定教学计划,坚持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学业倾向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灵活调整。我紧密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和生成状态,承认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自由发展,与学生一起创造轻松愉快、充满艺术氛围的良好的学习环境。另外,我一直坚持做好学生的成长档案记录,严格进行课业考核与等级评定,但是我不以分数和升学作为唯一的考量标准,而采取一定的弹性标准,这样才能比较客观地了解学生的优势与劣势所在,进而相应地改进教学方法。

4.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和示范作用,善于挖掘每一位学生的长处和审美的表达方式。教师担负着教书与育人两重责任,任重而道远,所以必须以身作则,以自己美好的人格魅力和精深的专业素养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真正从心里重视和爱护这每一个年轻的生命。教师还应构建有利于学生专业长远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和教学方式,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关注绘画的多种元素,重视写生和速写以及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艺术素养,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独特视觉、思维和想象,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及美的因素,运用自己最擅长的表现方式表达对事物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努力调动学生个体全方位的能力。我不断尝试发掘教材中一些有可能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的内容,创造性地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欲望。

我坚信,每位学生的身上都有独特的闪光点,我注意发掘每个人的优点,使他们在某一方面成为大家的榜样,在班级里充分树立和发挥榜样的力量。学生在高中阶段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争强好胜,在榜样的激励下,他们更容易见贤思齐、取长补短。而且这些“榜样”也能充当老师的得力助手,代替老师辅导需要帮助指导的同学,促使班集体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

此外,我还注意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定期举办学生作品展览,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与平台,鼓励各年级学生进行作品交流,自评互评,经验传递。这样不仅能很好地活跃教学气氛,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还能使学生踊跃地分享成功的喜悦与经验。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特长班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培养特长生的一系列问题,多探索,多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专业水平和艺术素养,这样才能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等.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 尹少淳.美术教育学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腾建志.从“美术高考热”谈对美术教育的思考.成长之路,2007.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美术特长班 培养目标 相关工作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多类专门人才的需求,也为了拓宽高中生升学就业的渠道,针对我校高一年学生的素质情况和特长爱好,我校决定创办高中美术特长班。我们认真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大力办好普通高级中学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了我校美术特长班的培养目标:一是为美术高校培养优秀人才;二是为各行业,特别是家乡陶瓷产业培养美术人才。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做好以下相关工作。

一、齐抓共管,确立良好开端

我校的美术特长班招收本校高一年学生,凡是对美术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进入美术班学习。第一届的美术特长班共有学生86名,大部分学生学习比较差,自觉性不高,据了解有二十多名学生有违纪记录。这样的学生组合的班级具有其特殊和复杂性。其班级管理和教学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学校挑选两名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方法和效果好的老师担任班主任。在学校领导的共同参与下我们制定了美术特长班的规章制度,严格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则》对班级进行管理。在老师的齐抓共管下,艺术班的学生表现良好,画室整洁,物件堆放有序。一个学期以来,没有一个同学迟到和旷课,更没有打架斗殴的不良行为,养成了良好的班风和学习风气,被学校评为“红旗班级”,由此也使整个高一年段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利用地方资源,发展美术教育教学

因为是初次创办美术班,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长的质疑,而一些同学片面地认为美术班的学生都是不会读书的,没什么前途。渺茫与消极的情绪困扰着部分学生。面对这样的处境,我们该怎样做呢?我们想到家乡的陶瓷资源:福建德化与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并称为我国三大古瓷都,瓷器以“白如雪、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而蜚声海外,一度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输出商品。近几年来,德化在全国取得了诸多第一:传统瓷雕技艺全国第一,西洋工艺瓷生产出口量全国第一,陶瓷产品出口比例全国第一,等等。同志亲笔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如今德化瓷业已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陶瓷造型艺术的不断更新、瓷面装饰风格的变化等都涉及到美术知识的运用。面对家乡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我校高中美术特长教学应该怎么进行?考虑再三,我们决定利用家乡丰富的资源优势,开展美术教育,实现办班的目标。

1.树立榜样,明确学习目的。

我们带领学生参观了艺德工艺实业有限公司,其董事长颜俊卿原是一中的美术教师。他开发的陶瓷样品极富艺术价值,在家乡的陶瓷行业中遥遥领先。董事长谈起了自己的创业过程,鼓励同学们学好美术知识,不怕困难、不畏艰辛,学好本领服务社会。随后参观了飞天陶瓷有限公司,老板是一位美术爱好者,由于文化成绩不好而没有考上美术院校,随后他帮别人画花面,最后干脆自己办起了陶瓷加工厂,发展到今天的规模。许许多多的美术人才为家乡陶瓷产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事例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学生排除了负面心理,明确了学习动机,提高了学习美术的兴趣,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2.校厂挂钩,提供实践基地。

为了稳定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学习压力,我们在高二上学期,与一些厂家挂钩,分批分次联系了冠福家用陶瓷有限公司、顺美集团等著名的陶瓷公司作为美术实践基地,让学生都有挂靠车间,由专门的师傅指导开展实践活动。在彩绘车间,学生们帮工人手绘一些图形;在设计车间,学生们作为设计师的助手,做改样图稿;在雕塑车间,塑造些粗型,等等。有的同学做得很不错,样品直接投入生产;大部分学生绘画水平得到认可。学生感到自己学有所用,学习也就更来劲了。有的同学就为自己的将来作了打算:“学好本领,将来到陶瓷厂做样品设计师。”“自己当老板。”大多数学生都能以平常心态面对高考,缓解了学习压力。

3.自编教材,学以致用。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学好头像素描和设计,我校开设了头像雕塑课和设计课程。我们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聘请当地企业有名的雕塑师和设计师为雕塑课和设计课的教师为学生讲课。学生学到一定阶段可以进入定点企业进行操作实践。在雕塑课上,师傅耐心地给学生做示范,比如怎样扎头像架、上大泥、塑大形、上五官、深入调整,整个过程讲解清楚,示范到位,传授给学生雕塑技艺。学生在学习时,从既有的知识水平出发,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仿造到创作。学生通过动手塑造头像,增加了对人物头像的空间和结构的了解,从而进一步学好素描头像。在设计课上,教师讲述了陶瓷造型设计的发展简史和设计的理念。学生从最简单的改样开始,根据客户的要求改变造型、功能、图形等。速写画得好的同学可以画一些人物造型,比如基督题材、花仙子等人物系列的工艺品。时常和厂家保持联系,根据老板要求画些设计稿。有的同学的设计稿被采用,厂方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让学生对美术前景充满信心。

实践和理论相结合,不但排除了课程单一的枯燥无味,而且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提高了学生具体操作能力。由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原理可以得出:学生学习知识同某种能引起学生愉快情绪的活动相结合,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我们利用家乡的有利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稳定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明确学习目的,使学生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三、抓好美术专业和文化科学习

在专业教学上,引入竞争机制,考试名列前茅的学生进入“超前组”,中等的进入“提高组”,基础不好的停留在“基础组”。对“超前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我们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投放到“基础组”和“提高组”,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一一讲解,直到问题解决。我们还把“超强组”和“基础组”安排在同一个画室学习,让“超强组”的每个同学挂钩一个“基础组”的同学,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专业老师在教学中一般采用的是讲解、示范、逐一辅导、集中讲评等方法。另外,定期举办画展,制定奖励方案,激发学生竞争意识,促进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意识。

在文化课教学上,文化课老师根据美术班学生基础差、知识点薄弱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做到“低起点,分阶段,逐步提高”。对于基础很差的同学,在开始可以要求他们做到上课认真听讲,再要求他们按时完成作业,接着成绩向及格奋斗,最后提高要求。当以较好的成绩全班通过了会考科目,他们清楚地认识到:“我能行,我一定会成功的!”

为了防止学生放松文化课学习,我们还规定:凡是月考分数没有达到要求的学生,要利用专业课时间找文化课老师补习,直到达到老师的要求。这样促使学生不得不学好文化课,近年来学生的文化课普遍得到提高。首届美术班本科文化线上线率是99%。

高中美术特长生培养方案范文第4篇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周海宏

人类失去艺术道德会是什么样?大家都让孩子努力学习,凡是和学习无关的一律不让做,目的是希望让孩子将来能够幸福。但是人们忽略一个问题:当我们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学习的时候,我们剥夺了孩子感性素质发展的机会。

什么是感性素质?感性素质有什么作用?感性素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一个人感性能力和感性需要的结合。

从生活幸福的角度来说,一个完善的人要想获得一生的幸福,不仅仅要拥有获得幸福生活条件的素质,即理性素质,比如获得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还要拥有体验幸福生活感受的素质,即感性素质,比如敏锐的感受、细腻的体验、丰富的需要等。如果一个人没有感性素质,就不会发现生活之美,也不能享受美好生活。感性素质是获得幸福人生的重要条件,但是家长、教师还没有把这种素质的培养放在与其他素质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还往往剥夺这种素质的发展机会。

幸福人生最重要的条件就是要有感受的能力,前一段时间人们在讨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物质生活好了以后很多人并没有觉得幸福如期而至,还有人提出穷的只剩钱了。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是没有感觉的人,所以要想获得幸福生活需要有良好的感性素质,不提升全面的感性素质就难以提升国民幸福指数。

从事业成功的角度来说,在过去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产品和发达国家产品之间的最大区别是“感性质量”低。一个产品由两个方面的质量构成,一个是功能的质量,一个是感性的质量。比如一个杯子不仅能够满足喝水的需要还要满足感官的愉悦,两种质量相加才构成产品的品质。所有产品品质提升的都不是功能的质量,而是感性的质量。所有产品价格的增长、产品附加值的增长都不是源于功能的变化而是源于感性素质的变化。在需要感性智慧的领域,国人的竞争力明显不足,其根本原因是从业者缺乏“感性智慧”。当年乔布斯大学退学以后并没有真正离开校园,而是去旁听课程,其中有一门课深深吸引了他,这门课是书法艺术课。他在告诉同学们艺术教育对苹果后来发展的成功产生了多大影响,在告诉我们艺术教育培养了他的感性素质,提升了他的感性智慧。

从人类文明进程的角度来说,感性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方向!在过去二十年当中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概念,但我一直认为感性文明概念的提出是我近年来最大的学术贡献。所以我从感性素质、感性智慧、感性品质到感性文明推出了四个和感性相关的概念。不仅如此,一个国民缺少感性素质的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是可怕的。当前我国的突出问题就是感性文明水平低,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民缺少感性智慧、感性素质。

我们如何提升全民族的感性素质?感性素质、感性智慧的培养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 艺术在人们生活当中不可替代的职能是美化环境,满足人的感性需要,培养人的感性素质,提升人的感性智慧,最终推动全社会感性文明的发展,这是艺术在人类生活中不可替代、也不可或缺的职能。遗憾的是艺术这方面职能被大大的忽略,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

如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强化艺术教育,培养出一代热爱美,有艺术修养、审美素质的公民,我们现在碰到的很多问题根本就不存在,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这样做。所以我们必须呼吁让全社会重视艺术,重视艺术教育,重视个人艺术素养。

艺术教育与立德树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卢新华

当今,人们对艺术教育还存在认识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走出观念的误区。这个误区导致了仅仅把艺术教育看成综合素质教育, 把艺术教育看成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没有认识到理性与情感两个知识系统对于开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来说不可分割的意义。认为艺术教育可加可减,只不过是加餐的调料。

通常所说的艺术教育,我认为包含了两大内容,一是基础艺术教育,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其中包含开启少儿的艺术天赋,为未来的专业选择做准备;二是专业教育。基础性艺术教育是为所有儿童的心声、智力、健康成长,全面开启情感、智慧服务的,是很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和内容,而不是面向少数特长生,不是选修课,是通过艺术本身的价值和技巧来传授、推进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的作用应该包含四个层面。一是通过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以及现代复合型的艺术形态,通过视觉、听觉,以及肢体对空间形态做出感知活动,促进个体感觉系统或者生命系统的发展,通过艺术教育能够建立起自信心,并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是通过艺术的各种形态和形式风格的欣赏和学习,以及实践和参与,培养发展艺术的审美能力,建立对艺术作品以及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审美判断力。通过这个训练也可促进学生其他领域的发展,因为艺术教育不是让所有孩子都成为艺术家,而是通过艺术知识系统和情感表达知识系统,促进其他领域的思维判断力的发展,让学生朝着多元的和人文性的发展。

三是通过对艺术的学习和了解能够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对优秀艺术作品的学习和了解,建立对文化、艺术的认识,这样就会自觉参与到文化艺术传承和发展创造活动当中,能够自主担当起文化创新的使命。

四是通过艺术表象和学习,能够培养一批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是复合人才,而不是单纯的艺术人才,这些人能够在其他各个领域,用他们情感的知识系统和理性的知识系统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创新力,为文化艺术积淀和培养一批新生的力量。

总之,我们要从根本上把艺术作为载体,让孩子们懂得美,每个人都有大美之心,对所有人充满爱心,通过美育建立起孩子对美的终极信仰。一个人的审美理想决定和引导着他人生的道路发展和行为方式,也引导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也决定着一个国家成长的方向。

艺术教育作用的心理学依据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施建农

长久以来,我们很重视科学、技术,重视经济的发展,但是为什么中国教育几十年下来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

一个国家水平高低不在于老百姓手里有多少钱,能买多少黄金,更重要是你走进他们的厨房、厕所就知道水平如何。记得我在德国访问的时候,那时候是冬天,下着大雪,但是修路工人跪在地上码石块,铺碎石路,他们不像在铺路,而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那种精神、那种态度着实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去想这背后是什么,实际上背后就是一种艺术的信仰,是发自内心的对美的一种感受。

我认为理性和感性就是人的两条腿,我们现在的教育在培养瘸腿的人,完全单脚跳能跳多少?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培养不出创新人才的原因,因为我们在培养瘸腿的人。所以,我们要重视对感性的培养,重视艺术教育。

第一,艺术的学习与实践对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艺术教育对理性的发展是有帮助的,比如音乐训练与词汇学习的脑科学研究发现,音乐的训练可以促进语言学习、词汇学习的能力。这就从科学实验的角度说明了艺术教育与知识学习的密切关系。另一方面,这个世界对于人来说无非是两个,一个是主观世界,一个是客观世界,或者说一个是物理空间,一个是心理空间,物理空间我们常常是能感受到的,是有限的,而心理空间常常是无限的,比如我们坐在这个会议室里,我们的心理空间可以包罗万象,如果没有艺术教育就会束缚了我们的想象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教育实际上是可以开拓人们想象空间的一种途径。

第二,关于促进创造性思维发展有哪些渠道。虽然这个问题比较大,但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要让每一个人接受艺术熏陶,拓展想象空间,要让艺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艺术对于人来说,实际上跟我们呼吸空气和水是一样的,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是技术,用知识来教,而是要让每一个人沉浸在这样的氛围里,相当于我们要沉浸在空气中,要喝水一样成为生活必须的一部分。

第三,现在我们的教育到了真正反思和改变的时候。我认为,没有科技教育不能强国,但是没有艺术教育可能亡国。因为艺术涉及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那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对艺术教育的重新审视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巡视员万丽君

从学校艺术教育的许多可能性目标看,目前还有待进一步认识提高。艺术教育目标维度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审美教育,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二是情感教育,培养人丰富健康的情感;三是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激发人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四是文化传承的教育,植入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在这些目标维度中,艺术教育对人的创新性思维的可能性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关注艺术教育在实现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不可替代的功能、价值。2006年世界教科文组织在葡萄牙开了一个世界艺术教育大会,这个大会的主题就叫“21世纪的创造力”。2011年美国白宫有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在现在整个教育改革中要从艺术教育寻找突破口,认为艺术教育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振兴美国经济、赢得未来是重要的途径。

从国家层面来说,我国非常重视艺术教育。艺术教育已经纳入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目前,义务教育总课时是9522学时,艺术教育占9%到11%,也就是占849到1047课时;高中阶段艺术课程必修6个学分(约108课时),占总学分的5%。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中等职业学校按规定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不少于72课时。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学生需修满2个学分方可毕业。现在教育部正在推行立德树人工程,把艺术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一个重要渠道,更加关注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可见国家对艺术教育的重视。

从目前艺术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有了很大的发展。一是根据2012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数据,2012年,全国中小学专任教师数10,684,874人,其中,专职艺术教师数603,887人(其中音乐293,754;美术277,817;综合艺术32,316),占全国专任教师数的5.65%(其中音乐2.7%;美术2.6%;艺术0.3%)。二是据统计2001年-2010年十年中,全国普通中小学艺术教师数量从2001年的40.1万人增长到2010年的55.5万多人;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专任教师的总增量为-0.1%,而艺术专任教师的增量是31.1%;高中专任教师的总增量为80.7%,艺术专任教师的增量为179.3%。

从目前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看,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认识观念上的误解。艺术教育的功能和价值还没有被很好的认识,也没有很好的实现。一方面认为艺术教育可有可无,没有摆在应有的位置,被边缘化;另一方面认为艺术教育是精英教育,是特长生的教育,还有的把艺术教育作为一种“橱窗”和“摆设”,没有把艺术教育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不可或缺的素质教育。

其次是艺术教育教师不足,存在着结构性缺编的矛盾,导致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不足。无满足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需要。虽然近年来艺术教师数量增长较快,但是与实际需求相比差距还很大。

今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主要措施:一是多渠道解决师资短缺问题,提高学校艺术课程开课率;二是统筹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艺术教育质量和育人功效;三是创新艺术教育活动内容与形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艺术实践;四是整合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合力;五是建立学校艺术教育评价制度,促进艺术教育规范发展。

钱学森关于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考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

钱老一生中从事的学科领域达26个,并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创新的学术,他到晚年也在总结自己,同时也为我们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他的一点建议。今天,我以钱学森图书馆馆长的身份,介绍一下钱老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观点和建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研究物质生产理念的同时,也在探索人自身成长的理念,其中有一门新的学科,思维科学应运而生。钱老晚年对于思维科学投入大量精力,他认为思维科学说到底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文字,一种是形象思维。

从事艺术这个行当,经常用的词是灵感,钱老认为,灵感思维就是形象思维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一个非常复杂的时间内完成形象思维。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形象思维的训练。我们今天从小学到大学开设的所有课程,在教授具体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对受教育者进行思维的训练,物理、化学、数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语文以及其他艺术教育的形式,对受教育者又进行形象思维的培养。

钱老认为,形象思维的训练对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形象思维训练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文学艺术方面的教育。钱老认为首先要让学生学会思维,就是让学生知道什么字是好字,什么文章是好文章,什么诗词是好诗词,什么画是好画,什么小说是好小说,什么电影是好电影,听音乐懂得什么叫天籁之音。按照钱老自身成长的历程来看这是一种积累,急不得,必须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起作用。从钱老自身成长过程来看,他不是天才,他也不是神,他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念了五年,硕士与博士三年,这是那个时代最规规矩矩的人,他的学生都有比他念得快的,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后来的创新。一直到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他的创新性才如泉涌一般喷发出来。

钱老认为,要从文学艺术入手,大力加强形象思维能力培养。首先,要接触各种文学艺术作品,逐步学会欣赏,并从欣赏中体会作品表达的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道德体会。 然后,要从欣赏中学会大跨度的形象思维,能不能有大跨度的想象力是衡量一个人创新能力高低非常重要的标准。而我们现在社会上缺的就是这种,不是没有联想,是瞎想,这种想象一点意义都没有。

用艺术教育撬动基础教育中的文化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名誉校长袁爱俊

最近,联合国教科文在杭州举办了一个国际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将成为人类历史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本次会议给我们一个启示,即世界发展到今天我们要重新审视价值观。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中,这个文化实际上指的就是价值观。

教育发展到今天,也要认真思考教育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是教育的走向问题。我们要考虑教育是真正地在向着有文化的目标前进还是背离了教育本身。如果教育越来越没文化,离人的发展,离人本身越来越远,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是没有人情的,是没有基本道德的,是没有对真善美的热爱,那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

教育要基于人的发展,艺术教育也要基于人自身的发展。如果学校的价值取向越来越窄化,越来越功利,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功利化,最后变成一种“技术活”,这就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本原,偏离了人自身的发展,不能对人起到熏陶作用。

基础教育阶段是播种的时期,而不是收获的时期。学校里的很多学生是有创造力的,比如,北师大实验中学开设的服装课程,在这个课程中,学生要用纸做服装,同时要体现文化遗产的概念。这样我们就以服装课程为载体,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创造力。这是他们创意的火花,在这个阶段我们并不是要追求一个实实在在的成果,比如一个科学的发明要出成果,往往和大学接轨,但是在基础教育阶段要出成果是很难的。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其实是在栽种子,如果我们要追求参天大树,那一定是价值观出现了问题。用艺术教育撬动基础教育中的文化,就是价值观问题。现在社会已经对我们的教育有很多不满的地方,但是我们怎么来满足大家,这就需要有一些新的概念和价值观引领大家。

变革教育观念 迎接时代挑战

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梅汝莉

谈到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或者素养结构与艺术教育的关系这个话题,钱学森先生正是个绝好的例子,他本人就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但这却不是个案性的。某学者在看完150位科学家传记之后发现,这些科学家几乎都是诗人、艺术家。由此可见其统计学意义。

第一,艺术教育观念的变革具有全面性。钱学森认为艺术教育最令他受益的,是学会了艺术上的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我对这句话特别重视。大跨度就是非逻辑性、综合性,宏观是不同于精细,形象思维就是具像思维、情感思维等。我认为,正是思维方式的变化使他有了创造思维,激活了灵感思维,艺术思维引动了科学的逻辑思维。

在艺术教育的研究上我们比较滞后,它从世界范围来说也是新课题。加德纳也认为,人类对艺术思维认识是零的起步。美国如此重视艺术思维的研究,尚且认为是个零点项目,我们就更应该在理论上奋起直追,特别是要用脑科学作依据,这方面目前还重视得不太够。有科学依据,也就是科学性和创新性才能支撑观念的变革。

第二,艺术教育正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当前美学的变化,就是实用美学和应用美学与科技联姻。这是一个趋势,也是一个新的时代特点,美国有一大举措就是用实用美学凝聚核心价值观,然后驾驭科技载体往世界辐射。正如人们所说,当代有一个新概念:文化艺术是真正的国家疆域。

我们的学校应当重视精品文化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美育的作用,其他文化主导则未必能够实现美育的功能。艺术教育要在学校里扎下根来,要注意渗透性、全员性和品位性三个方面。

其一,渗透性,不光是音体美教师,所有老师的文化品位和底蕴都会起到很大作用。有个例子体现了这一点,一位中学物理老师板书非常精美,学生们在敬仰他的同时,对中国的书法艺术也产生了浓厚兴趣。

其二,全员性。我有一本书,是北京二中的老校友们收集起影响他们终身的歌,编辑而成。他们都认为,这些歌影响着大家对宇宙、人生的看法,这些歌教大家热爱故土与家乡,这些歌教大家思念亲人和朋友,这些歌教大家亲近大自然和四季风光,这些歌鼓舞大家追求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理想。直到今天,老校友们望着彼此苍苍双鬓,唱起这些歌曲仍然忘我、投入、沉醉、酣畅。我觉得,这就是艺术教育对全员的终身的影响,是其他教育替代不了的。

其三,品味性。也就是精品文化要指引我们学校一些关键的部位。钱老认为,应该重视老校歌的启示作用。解放前的许多老校歌,往往都具有时代的精神,教育学生要以天下兴亡为己任。还有一些校歌,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艺术教育的品味性。

第三,艺术教育在对学生人格的教育上,有不可替代性。艺术教育不能为德育所替代,正在于它能够入心。我们做的,是育人的教育,就一定要对人有全面的理解。我很赞赏师大附中提出的全人格的教育。我觉得,艺术教育是陶冶人格的途径,而创新人才的重要支撑就是健全人格。

学校艺术教育的误区与应对之策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

我认为,解决学校艺术教育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解决校长的问题,校长重视,就知道怎么去符合规律地办,那么也就一定能搞办好。

第一,艺术教育存在误区。

今天的艺术教育在许多方面其实已经走入了误区,做法很糟糕,收到的效果也很糟糕。结果就是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付出了很大代价,结果没有培养出孩子的艺术素质。这值得让我们思考:今天的艺术教育到底怎么了?

我觉得,真正的艺术教育就是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但如今却往往是为了培养一个特长,通过一个考级,拿到一个证书,参加一个比赛,获得一个奖励。让孩子们懂得欣赏,然后才能够创造,做到这个艺术教育就完成它的任务了。你要是不会欣赏美妙的音乐,就绝不可能创造出美妙的音乐。我也总说,一个人画得再好也不会超过他的审美标准,因为他的鉴赏力就在那个水平。

艺术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遗产,其产生不是偶然的,继承就应该是必然的。我们吃东西,讲究的是能吃,有营养,还要吃得丰富,不能觉得这个东西好就光吃这个。教育也是如此,所有有意义的东西都要教给孩子,不必深究这个培养哪种素质,那个培养哪种能力,不必每做一件事都要设置一个目的。

艺术教育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它让人类的灵魂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因此对学生的发展、对人的成长是非常有意义的。就像我们认同学数学、语文对创新人才培养有好处,艺术教育同样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个要素。而且,艺术教育不单纯是靠音乐、美术,还有一个很重要载体是诗歌。我觉得,诗歌在某种意义上和美术、音乐同样具有想象力和创造性,也是一种形象思维。

其实每个学科都有艺术教育的功能,只是教师需要一双发现艺术素材的慧眼,需要知道怎么在常规的课程里用美的语言来介绍那些看起来很死板的、逻辑的知识。就拿数学来讲,好多人认为数学是逻辑的。可我做了半辈子数学,从来不认为数学就是逻辑的。我认为数学是美的,是结构美、简洁的美、神奇的美。如果领会不到这个美,不可能做数学研究,只能学习数学已有的知识,或者用数学作为工具解决问题。好多人误认为数学就是繁琐的计算,严密的推理。其实,数学中任何一个奇妙的结果,一定是先被感性地猜出来然后才去寻找证据。先有猜想,再有证据。就像艺术创作,先有灵感,然后再按照规律去实现。实现的这一步实际上却是最简单的。然而,这样的教育现在很缺少。

第二,学校艺术教育该怎么做。

艺术教育既然是人必须的一种素养,所以学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一部分人有,一部分人没有,而具有的人又是一小部分人,问题就严重了。与此同时,又要兼顾到人的智能的差异性,要照顾到某些有天赋的人额外的需要。

我们学校艺术教育,首要的是面对全体学生,国家规定的音乐、美术这些课程必须不折不扣落实到位,还要开很多选修课让大家选。同时又要有一些载体。我们学校正在举行高二全年级参加的合唱比赛,每个班就是一个合唱团,每个人都得参加比赛。我认为在中学全员发展合唱是既可实现又经济的进行艺术教育的方式,当然,形式不限,可以有的学生弹钢琴,有的唱歌。只要把这个活动搞起来,就是面向全体的。

另外,还得有满足一些特殊兴趣的各种社团。只要学生有兴趣,有特长,都可以得到指导去发展。但是绝对不能为了获奖折腾孩子。有的孩子有天赋但是不愿意深入,就乐意作为业余爱好,我们也要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求必须学会,更不要求拿奖。学校艺术教育要落到实处,要落到每个学生,但把艺术教育变成功利化教育是不行的。一定要遵循这样的过程:第一步,让学生懂得看,懂得听;第二步,让他们能够参与,能够欣赏,能够体验;最后,才变成一种特长,一种特色。

总之,作为校长,我想说,要尊重艺术教育的规律,学生在他那个阶段该干什么,就一定要让他干什么。否则,我就是一个历史的罪人。

关于美育的八个观点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沪

关于美育,特别是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我简要讲八个观点,不展开讨论。

第一,德智体与美育都有密切关系,但是都不能取代美育。100年前,先生提出健全人格教育是德智体美教育。我认为,德智体美同样重要,美育相对其他三育有着鲜明的特性,不但不能被取代,而且应当进一步提高它的地位,美育在四育中更有发展前景。

第二,人类发展需要创新、创造。可以预料,未来所有的创新、创造都必然和“美”有关系。创新型人才必需懂“美”。

第三,心理学家已经证明,艺术的学习与实践对发展人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肯定有作用。因此,艺术教育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

第四,人生是否幸福与人的修养有关,美育可以增进人的幸福感。如果一个人从未受过美的熏陶或艺术的熏陶,他将失去许多美的感受。一旦人具备审美的素养和艺术实践能力,他就会真切地感觉到更多幸福的存在。

第五,校园里处处存在美。对全体教职员工来说,人人都有教育的责任,不但需要全员德育,而且应当提倡全员美育,所有教职员工都可以通过本职工作对学生进行美育。

第六,高考在学生的发展中有着重要影响,高考的内容对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向作用。但是在目前的高考中缺乏对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我建议,高考中适当增加美育的考查含量,这将有助于增强人们对美育的重视。

第七,没学过美学就无法深入地搞好美育。在我们现在的教师教育课程中,除了哲学、文学、艺术等专业外,一般没有美学这门课。为了使美育工作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当校长、做教师都应该学习美学。美学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

第八,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缺少美和艺术的教育,杰出人才更需要有美和艺术的修养。几乎所有的“大师”级人物,无不具有很深的艺术造诣。所以,回答“钱学森之问”,培养杰出人才,艺术教育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艺术教育:展示 享受 创造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梁宇学

参加这个会议,令我很受教益。由于接触中美项目工作,我曾在美国欣赏过学生们的几场文艺演出,学生们在演出中所展示出的美的素养都令我倍感震撼。由此我想,大规模的名校推广建设是不符合艺术教育需求的,要搞艺术教育,就必须精耕细作、内涵发展。就此,我想谈三点体会。

一是展示美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刚才大家都说到发现很多学生不太愿意上美术课和音乐课的问题,我想,原因就在于导向的偏差,若是一味地让学生去鉴赏、审美,而不是引导他们展示其主体的青春美,就会使得美育变成了束缚其天性的枷锁,抑制住他们的全面发展。首师大附中自2008年开办中美项目迄今,已有三届毕业生,每届60人,共180人,一半都去了美国前30名的学校,所有学生基本都上了排名前50名的学校。我以为,这都是重视艺术教育的结果,其关键在于培养学生“展示美”的意识。

二是享受美是艺术教育的关键。具体实践中,我发现,无论是音乐课,还是美术课,其实都没有必要苛求学生一定要死记硬背那些理论,也没有必要认真地给他们讲解艺术史,你只需要给他一个引导,让他有愿望去看、去了解就可以了,一旦他到想了解的时候,学生们的鉴赏力、审美力乃至美感境界,不用你去培养他,自然就出来了。

三是创造美是艺术教育的宗旨。仅能学习并非优秀人才,真正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具有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艺术教育的旨归正在于通过艺术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要让学生在享受美、体味美的生活中实现创造美的目的,最终实践艺术教育对创新能力的锻造。

学校艺术教育与学生动手能力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怡海分校校长史德志

实验二小怡海分校历来重视艺术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认为艺术教育最能训练动手能力,最能诱导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参观学校陶艺室时兴奋地说:“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聪明在指尖上。”学校非常重视文体科技课,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成为传统,成为特色,因此而培养出许多品学兼优的尖子学生。比如施轶萌同学,人大附中刘彭芝校长在国务院参事室召开的“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2011.12.11北京·钓鱼台)会上举的典型学生事例,获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一等奖和三个专项一等奖。小学时就读我校,受益于学校的兴趣小组。

我校一直重视西城区教委开展的“四赛”(绘画、摄影、手工和小制作)传统项目活动,有丰富多彩的文体科技课外活动小组,并重视配备优秀教师,开齐开足音乐、手工、绘画、书法等课程,增加音乐欣赏、键盘、乐器、律动、舞蹈、雕刻、剪纸、脸谱、陶艺等课时。这些课程走进学生心灵,更关注学生情感品质的提升,让阳光照耀学生的心灵深处,让他们品尝美好的生活情趣和创新思维成果,憧憬灿烂的明天,追逐实现美好理想之梦从这里起航,用真情,得妙悟,谱华章。

我校毕业生官晴从小坚持拉小提琴,在北京八中怡海分校高中毕业后升入香港科技大学。前年参加高考的我校毕业生康宇尘(北京八中怡海分校)和金薇(北京四中)两名都考入清华的同学的事迹也是很好的例证。这两名同学都是从小学一直到中学坚持学习电钢琴,精神、情趣、人格、智力获得全方位的陶冶、训练和提升,艺术教育使他们获得长足的发展。

有人说,生活中就两件事,一件是科学,一件是艺术。人的思维和想象借助人的左脑和右脑。科学是严谨的,艺术是发散的;科学是发现的,艺术是创造的,生活中离不开科学,生活中也不能缺少艺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才是全面的人生,真正的生活。

科学和艺术的结合的教育才是全面的教育,真正的教育;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人才,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才能成就真正的人才。今年5月15日,范曾主持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和莫言的一场名为“科学与文学的对话”,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学校艺术教育亟需提高教师素质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专职委员李奕

我确实地感觉到,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但我认为,目前的发展中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确实到了应该引起我们警惕的地步。我常常参加一些档次很高、非常豪华的学校文化节。它们不光在表演上,甚至从编排、导演到声光电的安排都是极端专业的。很多时候,学校艺术教育的成果似乎就是用这种方式来呈现。

但是这样真的好吗?我有一次去看一个区县的音乐节,当时是中外小朋友一块演出。中国的小朋友表演的匈牙利第五交响曲非常熟练,但在上台之前紧张得都快哆嗦了,老师还在旁边不断叮嘱他:“你要小心,要注意。”而国外的小孩上台后拉了一会儿接不上停了,自己翻看乐谱,然后接着继续拉,一点也不尴尬,表现得很快乐和自信。从这一点上看,我们的艺术教育是不是有点“紧张”了?是不是应当思考怎么让孩子们有快乐的艺术感受?

教育行业的从业者,包括教师、校长、教育行政人员,功利的心态要不得。我们搞教育,干的是有灵魂的事,而不是有利益、有表扬或是有批示的事。我考虑了以下三点。

第一,艺术教育应具有渗透性、全员性。首先就应当反思现行的特长生体制。从小学开始的特长生训练和选拔、加分,使学校里具有特长的孩子们逐渐成长为“特长奴隶”,学校要求他们跳好舞、拉好曲子、唱好歌,为此可以免考试、免作业。目的就是练好“本领”,来展示学校或区域的艺术教育水平。最终毕业时,他们中的一小部分继续作为特长生为名牌中学、名牌高校争得荣誉,得以升学如愿,但其他大多数最终未必有满意的结果。特长生体制,包括专业艺术团队体制到了需要慢慢转型、逐步过渡的阶段。我们应当在多元供给环境下发展学生的自主个性和特长,而不是用功利的方式去引导。我们要把学生看做一个生命,而不是一个对象、一个材料,这才是真的教书育人。艺术教育要渗透到每一个细小的教育环节中去。

第二,必须提高教师素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伴随着课改已经进行了将近十年,可是教师的综合素养却有待提高。教师本学科的专业素养是逻辑思维的产物,一身武功全在于此,却始终只算是外练筋骨皮,缺了内练一口气。这样的教师很难传递给学生真正阳光的教育。有这样一种教师典型,家里孩子病了,老人住院病危,还坚持在教学一线。我觉得很辛酸,我们感慨于这种奉献,但并不期待我们队伍中这种情况不断涌现,毕竟基础教育是阳光雨露、和谐美好的。

我们鼓励的是一定限度内的无私、奉献。我们希望教师是在身心俱丰的阳光状态下,把阳光教育带给学生。教师教育,包括教师继续教育必须向综合素养转换。提高教师的健康知识和艺术素养,比我们建好一支校医队伍、体育老师队伍或是艺术教师队伍要有意义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