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物理教育经验总结

高中物理教育经验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物理教育经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物理教育经验总结

高中物理教育经验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要求教师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播者的角色转为知识探究者的角色,这就需要新时期的教师不但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素养,还应能够对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以及反思。这就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教学反思是怎么一回事?物理学科的教学反思又具体指什么呢?进行物理学科的教学反思对物理教师来讲有何益处?身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物理学科的教学反思呢?在下文中作者将对这些问题一一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简述与重要意义

1.教学反思简述

教学反思,顾名思义,就是教师以现代的教育理论为基础,以实际的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持续的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与拆解,反复研究自身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以及问题,利用科学的教学标准反复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检验,从而达至整个教学过程的最优性。教学反思符合多方面的发展需要,具体包括学生、教师、新课程标准等。针对物理教师来说,持续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面科学的教学理念,同时把自身的全新理念潜移默化的转变成教学实践,这样能够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教育认知,强化自身进步、自身检讨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帮助提升教师的物理教学创新性与积极性,提升我们对教学行为的衡量、推敲以及改善能力,令教育教学机制得到更好的改进;此外,其还能够帮助缓解理论和实际衔接不良的情况,构起理论和实际完美结合的通道,推动教师从依赖经验的教学者向研究型的科研者转变。

2.教学反思的重要意义

为了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教学反思不可或缺,而且其也符合改进物理教学行为的基本需求。

(1)教学反思其实是推行新课改教学理念根本条件。新课程直观的表现就是新的教育要求以及新的课本,而关键环节却是课堂教学的变革,借助的手段则是重新设定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总之是包括诸多方面的系统性改革。新课改引发了许多教学活动中的新难题,也增加了不少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在新课改下,物理学科应该怎样进行富于创造性的教学,就需要物理教师持续反思自身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顺应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

(2)教学反思是验证实际教学行为有效性的根本保证。身为高中物理教师,想要游刃有余的掌控整个课堂的走向以及气氛需要过硬的技能,而该技能本身又只能由实际的教学经验总结而来,同时还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新课改下物理教师的教学创新天地更加开阔,不过这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的风险性与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持续体会、反思、理解,以便更好的处理课堂教学时随时出现的复杂状况,并按照具体的需求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与策略。

二、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具体反思

反思的过程不仅包括理论与物理知识,还包括教学的策略。

1.针对理论以及物理知识的反思

(1)改变旧有的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引导着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想要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实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行为,多分析并参考其他教师富于生动性以及创造性的教学行为,同时不断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抛弃已经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新理念。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强调教学是教师、学生、课本、外在环境4方面共同作用而成;强调教学应该是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强调平等轻松的学习氛围。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想要秉持这样的新理念,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提高教和学之间的互动,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发学习与探究的习惯,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第二,要重视自身关于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相关学科的学习,尽量多阅读一些关于物理教学、教育等领域的书籍,订阅相关的期刊杂志,这样能够有效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职业素养。

(2)应有充足的物理知识储备

教师自身的学科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成果以及教学反思能否顺利进行。物理教师需要借助可能的途径提升自身的物理知识储备、丰富自身的专业背景。例如:深入研究极具学术价值的最新论文、经典著作等,都能够促进教师掌握物理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趋势,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2.针对教学策略的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教师将课堂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来进行教学行为的反思。

(1)构建学生易于接受的物理教学课堂

学生的物理学习收效与课堂氛围有直接的关系,平等和谐的课堂能够让学生进入最好的学习状态,相反僵硬压抑的课堂会使学生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之中。新课改将课堂教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变得非常新颖。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学习目标以及方式,从而提升他们对于自发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训练了自己的发散思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明白每名学生由于自身条件的不同所具有的潜能也千差万别,所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容易接受的课堂教学,能够有效激发所有学生的潜能,并且照顾到学生的个体特点。

(2)物理课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也就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基于某一特定情境而进行的故事。案例分析是将实际教学活动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以案例为基本方式进行表达,并对其展开研究与讨论。案例分析基本取材有3种渠道:第一,分析自身实际的教学行为,并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案例;第二,研究他人的教学行为,并总结出案例;第三,在其它文献资料中搜集整理的案例。

作者在进行《人造卫星宇宙速度》这节课的教学时,在上课伊始向学生们提出了以下问题:有没有办法让那些被我们抛出去的东西不掉落在地面上?学生们表现的非常踊跃,展开了积极的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如果把物体向上抛出,那么抛出时的速度越大,相应的物体上升的高度就会越大,假设初的速度达到一定的标准,物体就飞出了地球的引力圈,飞进了外太空,也就不会掉落地面了;也有的学生认为,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如果重力刚好可以满足物体作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要求时,那么物体会环绕地球进行圆周运动而不再掉落地面。借助以上的分析以及探讨,不仅深化了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领会与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发散思维。

(3)旁听物理课

听课是教育研究的根本途径,它能够全方位观察到课堂的所有教学行为,尤其是同事之间彼此听课,不涉及教学考评或者单方面指正的成分,就会有更大的自由度,借助大家彼此的观察、探讨以及改进型交流能够提升实际的教学水平。听课的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认真细致的留意每个细节,并作好记录,下课之后及时和授课教师沟通与研究,共同探讨如何改善教学行为,这样能在无形之中提高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效率。

(4)尝试模块教学,推动学生自发探索

目前的实际教学活动中,一直都是某一特定的学习方式作为基本方向,教师应该尽量尝试找到最适合学生自身的独特学习方式。基于这种情况,就十分有必要尝试使用模块教学的方式,因为该教学方式能够最大限度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让他们在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也自发进行一些相关的探索与研究,从而解决自己实际面对的问题。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还能够为他们累积宝贵的实践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规避一些应试教育残留的不良影响。

(5)关注发展性的评价

高中物理教育经验总结范文第2篇

1.紧密联系生活实践,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兴趣

高中物理新课改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在新时期,结合课堂改革需要,使物理教学与生活实践相联系,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通过图片、短片、事例说明等向学生展示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体,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有重要意义。比如用可乐瓶、易拉罐、饮料吸管等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做物理实验。以学静摩擦力为例,我们设计一个提装满水酒瓶的实验。让学生提酒瓶前在装有洗洁精的桶里洗手,观察结果。再邀请一位学生上台表演提装满墨汁并在瓶盖上插有吸管的大可乐瓶,要求管液面不能上升。虽然实验失败,但增强了实验的趣味性,突出摩擦力挤压产生形变,随后在开展课堂内容。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间的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之间必然会存在差异。为此,高中物理新课改提出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我们就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开展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间的差异,可以分成A、B、C三层教学,对A层学生要能掌握基本理论概念,还要形成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把所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进行融合;对B层学生要求能够学会基本理论,准确掌握相关概念和内涵,能初步进行引申;对C层学生要求可以就课堂基本理论,回答内容直接反映的问题即可。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辅导、作业布置方面的倾斜,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另外,在考核方面也要逐步融入差异化,响应新课改提出的“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3.转变课堂教学思路,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高中物理教育经验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研究 智力因素 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8(b)-0073-01

当代教育理论指出,目前教育体系中存在着严重的弊病,即仅以智力开发为中心,以认识测试为标准,这种片面的智力型应试教育,极大地压抑了人的潜能,使手脑分离,心身隔绝,也使教学法变成一种缺少实感的单方面灌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教育已愈来愈暴露了所存在的缺陷,本来物理学是依赖于实验的,但目前由于整个教学条件的限制,实验变成了一种陪衬,甚至是一种可有可无的点缀。不把做实验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大多数学生们不能真正地感受、理解科学,但是,为了在考试中获得一个较高的分数,又不得不死记硬背,这样下来就是事倍功半,慢慢地对学习物理失去了兴趣。

针对当今社会物理学习的恶性循环现象,我有针对性的阅读很多学术文献,我发现,当下关于物理学习的文献,多是探讨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技巧。而这些方法和技巧多是有经验的教育工作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来,是应试教育催生的。甚至,有些文章题目直接取名为“读不懂题?不知道原理?智商不高?没关系,只要掌握了这几条,你照样可以做好物理题,拿到分!”。如果,学生是靠种种这样的技巧来学习物理,那么学生又和做题的机器有什么区别?所以,我觉得对于物理学习的研究,不应该过度着墨于技巧。当然有技巧是更好的。但前提必须是学生对一些物理原理和物理意识有自己的思考,真正的从科学的角度、逻辑的角度接受这些理论。在确立以如何真正学懂物理为主题后,我又读了陈健的《对高中生物理学习困难产生原因与对策的探讨》和徐家红的《多措并举,发挥非智力因素在物理教学中的效用》等文章,其中,非智力因素对物理学习的影响理论给我很深刻的启发,再结合自己学习物理的经验和对物理教育的学习研究,我觉得研究好学习物理的非智力因素,不但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可以为众多智力普通的学生们增加学习物理的信心。

任何的学习过程都是有一定的心理因素起作用,学习的过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时作用。我国传统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是远远不够的,非智力因素才是解决学习障碍,转化学困生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基于IN结合理论分析高中物理学习障碍的解决办法,主要从认知心理学、学习心理学以及教育学原理等方面分析探讨高中物理学习障碍的成因、类型及转换途径,对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作用做进一步的探讨,期望能够结合相关理论提出行之有效的学习障碍解决策略。

IN结合理论就是将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其中,智力因素自然无需多提,如何利用和开发非智力因素才是重中之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什么是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相对智力因素而言的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他与智力活动效益发生相互的作用。非智力因素一般主要包括成就动机、求知欲望、学习热情、责任感、自信心、自尊心、自制性、坚持性、独立性和好胜心等因素。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智力的发展起着调节和推动的积极作用,使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充分发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等智力因素,诸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国内外学者已从不同方面对非智力因素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对非智力因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高中物理教育经验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主体作用 主导作用 分组实验 学习效率

笔者根据自己数年来的物理教学实践,在认真组织、精心设计学生分组实验的过程中,探讨摸索出了一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方法,简说如下。

一、提高认识,及时开出实验通知单

著名的《百科全书》作者达•芬奇说过“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一切自然科学理论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和概括出来的,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地经验总结。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避免“重知识、轻方法;重讲授、轻活动;重结论、轻过程;重机械训练、轻实质体验”。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只有在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根据学生认识的特点,才能真正得以发挥。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片面夸大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怎样说,学生就怎样做,学生的主体功能就会被扼杀,思维能力就会受到遏制;也不能片面夸大学生主体作用,实验过程由学生随心所欲,缺乏严密组织与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不能得到正常、正确的发挥。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能只让学生“看实验”,即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或老师讲、做实验,学生只是听或看,整个过程中学生不参与实验过程,学生用“耳朵做实验”,或由教师编制的大量实验试题让学生通过“笔做实验”,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挫伤了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加强分组实验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教材中安排的学生实验要想方设法,确保及时开出实验通知单,通过分组实验,努力提高实验合格率。

二、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实验器材

对于学生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的设计,结合新课程要求并对学生提出更切合教学目的和考纲的实验要求,设计要更精,考虑要更周全。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恰当分组,确保每小组成员人人都有动手的机会;其次,教师要认真备好课,既要在思想有充分准备,又要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有绝对保证,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有具体的应急措施。要对本次实验全面、彻底了解,包括实验目的、器材、依据、操作步骤、实验结论、仪器的规格、性能以及课堂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各种不利因素等诸多方面。教者课前还应该深入实验室,检验仪器是否齐全,对个别难度较大的实验还应亲自动手做2到3次,确保心中有数。如在伏安法测灯泡的功率的实验中,安培表、伏特表的底脚接线螺丝容易脱落,准备螺丝刀、尖嘴钳、小扳手之类的工具,导线接头容易脱落,应备剥线钳等,有些导线外层绝缘皮完好无损,而内部金属线开路,外观上不易发现,个别小灯泡因质量问题灯丝最易熔断,就必须备有万用表等及时予以检查并更换,以确保实验的合格率,否则学生在实验室会因欠缺某一器材而使实验无法进行,影响课堂效果。

三、加强引导,促其分组实验成功

好奇心是积极进行探索活动的基础,是激发学生不断钻研与创新活动的内部动力。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教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应予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在实验的准备阶段,学生的心理活动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建立积极的意识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能使学生根据实验的意图制定实验方案,并先通过想象“预演”实验的整个或部分过程,再现实验所需的理论知识。这就是说,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要求是完成实验的内部动因。

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掌握各种仪器的精确度、量程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帮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拟定实验步骤。在实验过程中,及时指导学生敏捷、仔细地观察有关实验现象及其变化,同时要求记录实验所得到的现象和数据。如何安装电动机模型实验中个别学生的电动机安装完毕,接通电源后不能正常动转。这时应提醒学生是否线圈内部开路,电刷与换向器接触不良,线圈与极靴间摩擦力过大,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不符等。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出原因加以解决。在实验中,教师应有目的的穿插于实验桌间,进行巡回指导和答疑,还根据嘘声的个性特点,施以个别的引导,确保实验的合格率,在几十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报告,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理解和提高。

四、认真总结,加深印象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理解实验在物理学发展中地位和作用,能正确观察和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会用有效数字表达测量结果,能对实验误差进行分析;培养发现问题、提出实验研究课题的能力;能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并讨论实验方案,确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步骤;根据实验要求合理安装实验器材,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实验过程中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对实验方案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能够用科学语言,正确书写实验报告。让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物理规律,或按照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步骤探究物理规律,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感悟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掌握探究自然规律的思想方法。

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本次实验进行简要回顾、总结、查漏补缺,对实验认真、操作规范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对存在的问题也应该认真分析、指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极个别学生课外补做等)。

组织好学生分组实验是物理教师的工作,分组实验搞得好,理论与实践就能有机结合,学生再也不会纸上谈兵,而是学以致用,能通过动手动脑,掌握技能技巧,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全成龙.激活实验思维,培养创造能力.科学教育网,2003,12.

[2]任仲儒.改革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巴中教育网,2003.

[3]孟昭辉.物理课程与教学论.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高中物理教育经验总结范文第5篇

一、教师自身转变教育思想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好教师应当“在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深讲透”,不给学生课后留下疑难,让学生课后提不出问题。很多教师都习惯于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的每一个细节作详尽的解说,对学生可能发生的误解一一予以告诫。

按照动态生成资源观的理论,课堂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课堂上发生的一切都有可能成为一种宝贵的生成资源,如果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机智,丰富的实践智慧,就能够于平中见奇,变废为宝。因此在课堂上,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教了学生多少知识,而是学生学到了什么能力、什么方法。教师教好物理,关键是教思路、教方法。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启发学生“勇于提问,勤于思考,富于联想,善于总结”,培养学生自觉地、努力地锻炼自学的能力。

二、以课堂为载体,发挥教学主渠道功能

新课程改革,教师要做学生的组织者、启发者、合作者、指导者。学生要从被动中解脱出来,既要主动学习基础知识,又要不断地提高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而对于利用好课堂主渠道功能,我是从以下几点提高课堂实效的。

1.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这位古代教育家是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兴趣的。一般而言,中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学习物理的兴趣容易波动。如何减少学生学习兴趣的波动性,使学生的暂时兴趣发展为稳定兴趣,是我们最难攻克的堡垒。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教学要步步为营,随时解决好学生的疑难问题,真正把他们教懂让他们学透。我在教室中建立物理问题本,让学生把疑难问题写在上面,实行科代表每天汇报问题制度,使我及时了解各层次学生的掌握情况,正确把握教学进度,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反馈情况,精心设计对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不同要求的问题,并加强辅导,热情帮助学生克服解题过程中的“拦路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进步,都享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建立在听懂学会基础上的进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趋向稳定化。

2.营造探究学习的氛围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智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要求,要求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是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启发、引导;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习灵感有时就会消遁。首先,在课堂上,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支持学生在学习中的讨论和争论,容许学生向教师质疑、问难。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新体会、新发现,并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给予帮助和指导。其次,教师要正确对待教学中的失误,虚心接纳学生的正确意见,建立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否则,师生之间将会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学生也就不可能进行主动思维。

3.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层次上,更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高中物理中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科学猜想法、实验法、类比法、等效法、控制变量法、逆推法、数学工具法等。例如,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时,运用了科学猜想法、实验法、控制变量法等;学习“电流”和“电压”的概念时,运用了类比法。

三、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中学物理教学服务

教师要学会对多媒体的使用,并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教学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优化设计,促成有效学习发生在每个学生身上。

2.重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应用学科,物理学习最根本的方法是观察法、实验法和分析法。教师要多动手做实验,引导学生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教师通过实验现象来引课,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学生利用身边的学习用品进行实验,例如,利用笔来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利用塑料尺来研究声音的特性、摩擦起电等;利用纸来研究流体压强等。

3.精心设计学习情境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具有目的性、适应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同时,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使学生产生质疑、困惑、探索求解的愿望。

4.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索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探究的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可引导学生分析农村地膜覆盖是怎样减慢蒸发的,是什么时候覆盖,在使用地膜时,当雨水过后要注意及时揭膜的目的是什么等。

四、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