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文第1篇

引起兴趣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三年级学生写的功夫还不够,但在合适的情境中说的热情却很高,因而可以从说入手,将兴趣迁移到写作中去。如三年级上册第一次习作“我们的课余生活”的作文指导,我将学生带出教室,到操场活动,到操场观察,并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①你在课余参加了什么活动?②有趣吗?③有哪些收获和感受?习作之前,我先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想不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我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我的课余爱好很广泛,下棋、画画、弹琴、打球,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剪纸。”“课余时间,我参加了书法比赛,得到了第一名。我很高兴。”“课余时间,有时候,我帮妈妈做家务。我从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和伟大。”“课余时间,我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打球,这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身体,还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一句句有感而发的话从孩子的嘴里说出,越说越有劲。这时,我趁热打铁,出示习作要求,布置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命题作文。学生有了兴趣,轻松地写出了内容丰富的习作。

引导体验

大自然的一切与我们的内心世界是相通的。无论是春天的到来,还是金秋时节,我们看到缤纷的色彩,听见美妙的声音,总之,大自然的一切美好都会然让我们感受到无穷的欢乐。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仔细观察一处秋天的景色”的作文指导,我结合教材安排的习作内容,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的怀抱中,多观察,多感受,并用语言将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习作之前,将学生带出教室,去校园里的生物园“寻秋”。习作中,我巧妙地把握好促成学生表达的机会,并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启发引导:①你从哪些地方知道秋天来了?②你现在看到的景物和春天、夏天、冬天相比,有什么不同?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你所看到的秋景么?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说:“一阵秋风吹来,使人感到几丝凉意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像一只只蝴蝶。”“瞧,那火红的杜鹃花,一簇簇犹如一片片红云。”“草坪上的小草没那么绿,披上了黄色的秋衣裳。”“生物园里的真美!白似雪、红似火,粉如霞、黄如金,开得多么热闹……”学生主动体验,带来令人欣喜的成果,真正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易于动笔且乐于表达。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文第2篇

一、缤纷生活,观察入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只有认真观察事物,才可能真正认知事物、反映事物。没有对事物的认真观察和仔细揣摩,就让学生去描写和评论无疑是很可笑的。对刚刚接触习作练习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抽象思维没有完全形成,还是以直观思维为主,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只有亲身接触、仔细观察,才能获得形象、生动、详细的第一手资料,才能写出最真实的文章。

教师在指导观察时,应根据教学要求对观察的程序进行详细安排,对观察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提示,使学生由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使认识由表及里深入发展,达到正确理解的深度,进而在阅读中学习习作方法,学会运用语言正确表述。例如,在学习完《石榴》一课后,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要求学生看一看它的形状,摸一摸它的表皮,闻一闻它的味道,尝一尝它的滋味;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香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香蕉的外形,长在树上的香蕉是什么样子?一把香蕉是什么样子?单独的一根香蕉又是什么样子?它的表皮和果肉是什么样子?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加以描述,这样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

二、大千世界,想象驰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习作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习作中用到想象的地方很多,想象可以借助学生头脑中的旧材料构筑新形象,习作时想象越丰富,文章内容也越丰富,情节越生动。因此,习作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在日常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其想象思维,逐步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例如习作“用玩具编写童话”,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玩具或者动画,激起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使想象变得生动,直到编写成生动的童话故事。这种教学方式不仅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而且拓展了自由想象的空间。

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有许多可以挖掘想象的素材。例如,曾经有一位教师执教《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在学完课文后,教师及时提出这样的问题:“经过沙漠一日游,小骆驼还会为自己的长相‘难过’吗?为什么?有一天,小骆驼又遇到了小红马,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教师围绕着问题,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先口头叙述,再续写成篇。如此循序渐进,学生写出了许多生动的故事,有的写小骆驼带着小红马到沙漠里走了一趟,使小红马认识到小骆驼最“难看”的地方却是沙漠行走最不可缺少的法宝;有的写小红马在沙漠中遇险,小骆驼奋勇相救,在救助小红马的过程中让小红马知道了小骆驼的本领……这种想象作文是学生最乐意写的,因为是在阅读之后及时进行的,学生在刚学的知识基础上展开想象,有话可说,有言可叙。这样的训练长久坚持下去,学生的想象能力会得到很大发展。

三、美文佳句,熟读成诵——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积累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三年级作文教学指导探究

当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作文要求就会提高。由一二年级的看图说话作文转变为真正的学生作文,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是作文的起步阶段,所以,我们又称三年级学生的写作为“起步作文”。因为没有任何写作方面的经验,所以,学生写起来总是会对作文心生畏惧,老是感觉无从下笔。那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写作热情,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迅速提高呢?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老师想方设法地去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欲望,使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感觉到写作的好处,并且自觉地去练笔,去尝试写作,我想,不久的将来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得到很大提升。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以为,应主要从三个方面去努力。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们学会认识事物最基本的能力。我们要想全面了解事物就必须要学会观察,没有对事物进行直观、感性的认识,就不会做出正确的判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了解和认识整个世界的主要途径就是观察。只有让他们自己亲自去接触事物、观察事物、了解事物,才会对事物做出真实、有效的判断,从而获得最有价值的资料,写起文章来才会感觉有话可说,有理可讲,写出的作文才会真实、感人。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刚开始学习写作文章,就要先培养自己观察事物的能力,学会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比如,在讲授《石榴》这篇课文时,我不是让学生先读课文,而是让他们先认真观察石榴的图片,然后告诉学生石榴的生长过程和景象,包括石榴花的颜色和形状,石榴子儿的形状等,让学生对石榴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认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给学生提供实物,让学生仔细观察、细细品尝,从而增加学生对石榴的印象。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对《石榴》这篇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时还教会了学生如何去观察,怎样对水果进行描写等。讲完课文后,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事物特征,掌握写作技巧。

二、引导学生积极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

丰富的想象力是学生写出好作文的基础和条件,没有想象力的作文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生气。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不仅要加强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还要重视对学生想象思维的培养。要想培养三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就要努力在课堂上给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比如,有这样一道题:“根据自己玩玩具的过程编一个童话故事”。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时,给学生展示一些好玩的玩具,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引导学生想象玩具也是有生命的,想象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让学生给它们编出好玩的故事来。并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学生互相讨论,互相补充,各抒己见,把故事编得生动、有趣、完整。在整个编写过程中,学生的主观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自主想象的空间得到了完美的展现,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引导和锻炼,写作兴趣浓厚了,写作能力也提高了。

三、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积累语言

俗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由此可见,平时的积累是多么重要。化学量子结构告诉我们:量变可以引起质变。因此,词汇量的积累可以使学生作文水平得到质的提高。但是,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比较淡薄,缺乏耐性,教师就要对他们进行不断的鼓励和引导,督促他们从小养成爱学习、勤积累的好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储备量。我们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每天摘抄文章中的好词、佳句。教师对学生的积累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并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适当的加以引导、指正。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好的书籍和资料。比如,《古诗词阅读》《唐诗三百首》《儿童诗歌》等,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以理解并学会运用。为了调动学生的背诵热情,我定期在班里举办“小小读书会”和“经典诗歌朗诵”“成语故事接龙”等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累热情和兴趣,加深了学生对优美语言词汇的运用能力和印象。除了以上所说的几点以外,我还鼓励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去感悟、去积累。比如,充分运用网络技术查阅各种资料,通过旅游和实验,留心观察并记录。这样学生的见闻广博了,积累丰富了,语言宝库充实了,写作障碍减小了,作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词汇积累丰富了,就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来吗?如何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进行写作就显得尤为关键。第一,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很多教师喜欢给学生提出很多要求,比如,字数不能少于多少字,写作范围必须是某某方面的等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受到种种限制,加重了学生的心理畏惧感,对于刚刚学习写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师要给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逐步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第二,引导学生挖掘写作素材。因为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或者家里,他们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所以,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去挖掘题材,给学生创设情境,演绎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带给学生真实的感受。第三,引导学生抒发创作情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走进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抒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比如,教师可以布置《说说心里话》《老师,我想对你说》等方面的题目,激发学生的沟通欲望,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习惯,同时要不断讲解修改要点和方法,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文采。

四、结语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文第4篇

一、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基准编写教材

语言类OM是一种综合性比较强的活动,它涵盖了写作、表达、表演于一身。然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因此,解编写教材的时候,我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力求让编写的内容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1、着眼于生活 选取生活中的事物作教学素材

生活是一座宝库。很多事物都需要我们去感知、体验、改造。这些事物都是语言类OM编写教材的源泉。如,我根据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特点编写了《多彩的夏天》《七色花》《雪花飘飘》等课程。课堂上,让学生观察每一个事物,用有创意的语言去形容它,描绘它,发挥想像把各种事物置身于童话世界,或者编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大力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深入挖掘主题的思想性 让思想教育蕴含其中

思想教育也是“OM”课的首要任务。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充分挖掘了所选素材的思想内涵,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如《梦》一课进行了理想教育,《塑料袋的旅行》一课进行了环保教育,《“悲”“喜”大对战》一课,让学生明白了“悲”与“喜”的对立与统一,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遵循学生思维发展规律 设计个性鲜明的活动标题

在我们的校本教材中,每个主题都设计了四个语言活动,每个活动都有一个鲜明的小标题,我们要求每个小活动要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既能体现出主题所要表达的每一个侧面,又要体现主题的顺序性,从而与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相吻合。例如:《幸福的童年》一课,设计了“美丽起点、七彩花朵、快乐旅程和创新港湾”四个环节,在内容上设计了关于学生从出生到成长,到上学,再到对未来的设想四个活动,很明显地体现了事情的发展顺序和问题的完整性,使执教者能很容易地把握教材的每一个侧重点,也能使学生很容易地投入到每个活动之中去表达,去创新。

4、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重心 精心安排语言活动

创新思维具有联想性、求异性、发散性、逆向性和综合性五个特征,在每节课中,我们力求针对这五点开展创新思维训练。例如:《可爱的动物》一课,我设计了“广角镜、多棱镜、望远镜和凹凸镜”四个小标题。“广角镜”是指观察的视角宽。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在2分钟之内,说出所知道的动物,看哪个小组说的多,从而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多棱镜”顾名思义是“棱”比较多,“棱”多侧面就会多,从不同的侧面观察得到的结果也不会相同。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说一说狗的不同特点,看谁说的最有趣,从而训练了思维的求异性;“望远镜”可以看到远处的事物,我让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大森林中的野生动物,并用第一人称一边说明一边表演,从而训练了思维的逆向性。;“凹凸镜”折射出的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根据指定的动物编一个童话故事,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思维的联想性和综合性。

5、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表现语言创新的魅力

语言类“OM”以语言表达训练为主。我们的教材分别安排了词语、句子、段落和篇章的训练。我们要求学生根据具体任务,或者进行描写,或进行陈述,或进行创编故事。在形式上,尽量丰富多彩,通过多种表达方式吸引学生的表达兴趣,从而更好地展现语言创新的魅力。如:在一年级《有趣的图形》一课中,让学生用由图形组合而成的小青蛙、小鱼、蜗牛和贝壳编童话故事;在三年级《美丽的校园》一课中,让学生以新闻播报的形式,说一说校园中的发生的事;在五年级《七色花》一课中,让学生编寓言故事;在五年级《梦》一课中,用双簧的形式表演自己的梦想;在六年级《“悲”“喜”大对战》一课中,安排了一场辩论赛。

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为目标应用教材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是应用语言类OM教材的核心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求教师上课时,采用愉快教学法,营造愉快的氛围,引入愉快的竞争机智,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比赛、表演,完成语言表达的任务。

1、运用激励手段 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语言类OM教学不同于OM竞赛,它看重的是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过程,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我们倡导教师设计形式新颖的奖励机制。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有趣的图形》一课时,根据“图形”这一中心词,设计了画宝塔的奖励机制,即:每当学生说出答案时,我都会为他们的小组画上一笔,最后看哪个小组的宝塔高。

2、创设语言情境 让学生获得创新的动力

OM活动往往是很枯燥的,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很难获得创新的动力。于是每当上课时,我都会想出很多办法创设出生动有趣的语言情境调动学生创新的热情。如在教学《小小玩具》一课的第二个环节时,我首先拿出了一个自己带来的小娃娃,然后躲在娃娃后面替她和同学们交流。我问到:“你们想不想了解一下我的情况啊?你们最想问点什么呢?”由于学生很好奇,所以他们很愿意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后来我又问道:“我的本事可大了,能帮你们得到你们想要的玩具,谁想把他的愿望告诉我呢?”话音刚落,学生又来了兴致。在以往的课堂上,让学生用句子来表达非常难,往往只会说出一个词语,而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自然而然地说出了句子,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

3、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助推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人的思维往往受常规所局限,要想让学生独自打破它,是一件很难的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突破传统的框框,向其它的方向去联像,有意识地培养发散思维的联想性和发散性。例如:我在教学一年级《有趣的图形》一课时,我出示了一个圆形,学生说像太阳,像月亮,像瓶盖,像饼干,像葵花……看到学生实在没什么答案了,我提示说:“你能联想到一个神秘的东西吗?这时立刻有个学生说道:“像陷阱。”在他的启发下,马上又有一个孩子站了起来说:“像黑洞”,“像入口”,就这样学生的思路一下子又打开了,创新答案也显现出来了。

4、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适当的要求

正规的OM活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然而,小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很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逐步放手,让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能在最近发展区得到发展,最终达到独立完成任务的境界。例如:表演时,让低年级的学生表演一个故事情节,让中年级学生表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让高年级学生编写出情节曲折的故事,并且自选道具。

三年级编写一个童话故事范文第5篇

引言

打开北师大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幅绚丽多彩、生动有趣的图画,一张张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图,它们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这些情境?D不但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同时也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可借鉴的课程资源,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合理利用情境图。

一、把握情境图,激发学习欲望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而情境图正是基于这一要求编写而成,它内容丰富,含义深切,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出学习素材,富有儿童情趣和丰富的现实意义,有利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购物一向是同学们熟知的场景,在教学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一课时,我先出示“小熊购物”情境图,并在教室的一角开设一个小卖部,让学生当店主,我当购物者,通过购物算账的过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法”的运算顺序道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巧用情境图,促进新知探究

小学生对世界充满了新鲜感,好奇感,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要尽可能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进行教学,让他们的眼睛亮起来,嘴巴动起来。情境图正是一幅寓知识、思想、情感于一体的图画,它有人物,有情节,色彩鲜艳,主题鲜明,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因此,课上教师要巧妙地利用和创设情境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新知识、探究新知识。

如在入学时上的第一节课,教学“数一数”时,我选择儿童乐园场景,从儿童喜欢的场景入手,在屏幕上展示出情境图,大象滑滑梯,飞机转盘等玩具是学生所熟悉和喜欢的,学生高兴得仿佛自己真的来到了儿童乐园,每一双小眼睛盯着画面。此时,我抓住时机问学生:“谁想和大家说说这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话音刚落,他们就争先恐后地举起了小手争着发言,探索热情十分高涨。在学生了解了有哪些人和物后,再引导学生数一数具体的数量,并组织学生交流,对数的方法进行点评。

三、优化情境图,提高学习效果

教材以情境图的方式设计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富有儿童情趣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情境图以“场景”的形式来呈现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一定的“事件”为载体来展开和演绎“情境图”情境。如果照本宣科,就会不利于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探究,不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情境图,灵活地创设情境,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我在教学中优化情境图常用的几种做法:

1.情境图动态化

即将情境图中的情节采用动态的方式真实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或者将情境图中的内容变为实际操作,丰富学生对内容、情节的表象,加深对内容、情节的认知,以最大限度地唤起和运用他们的已有生活经验来解决数学问题。如在教学“认识整百、整千”时,教材中先让学生数出100个小正方形,然后出示情境图,再让学生看图一百一百地数,一直数到十个一百,来认识一千。这般简单的操作,让学生建立一千的表象,培养学生的数感,结果肯定不能令人满意。因此,需要化静为动,用适当大小正方形纸来代替小正方块,要求全班每位学生准备50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纸,教学时先同桌两人合作认识整百,再全班合作认识一千。在这样的合作与实践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切地感知一千的大小,数感的形成也会水到渠成!

2.情境图故事化

故事是低年级儿童最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以故事的形式演绎“情境图”情境,会引发学生惊奇、新鲜、亲近的儿童情趣,有利于产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顺利掌握新的学习内容。教材中许多以拟人化创设的“情境图”情境,都可以编成童话故事。如教学"还剩下多少――5以内减法"时,我编了个"小老鼠搬运蛋糕”的童话故事(课件出示情境图):同学们都看过的动画片,今天小老鼠杰瑞看到汤姆猫正在睡觉,而主人的餐桌上放着5块蛋糕,杰瑞悄悄地爬上餐桌搬运起蛋糕.杰瑞会搬几块呢?还剩下几块呢?小朋友们能替他算算吗?同学们听完后,都纷纷展开了讨论,并纷纷写下5以内减法算式.

3.情境图游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