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汇经验

外汇经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汇经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汇经验

外汇经验范文第1篇

一、突出重点严厉打击外汇非法买卖违法犯罪行为

国家外汇管理局__省分局一直以来都对打击外汇非法买卖违法犯罪活动十分重视,并与当地公安部门联合,先后开展了一系列打击以地下钱庄为代表的外汇非法买卖的专项行动,取得了较好成绩。仅20__年前6个月,就捣毁地下钱庄4个、“黑窝点”8个,抓获涉案人员28人,扣押非法交易资金折合人民币914万元,冻结账户28个、金额折合人民币176万元;处结8起案件,查处违法金额折合美元232.95万元,共处罚款人民币__6万元;共向公安部门移送15个案件线索,涉案金额折合美元2731万元。其中,“8.25”地下钱庄案是目前全国同类案件中犯罪分子被判处刑期最长的案件,法院依法对相关16名涉案人员以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10个月至6年有期徒刑,没收作案工具和赃款并处罚金。通过对该案的延伸检查,外汇管理部门还发现__某房地产有限公司等9家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该地下钱庄买入外汇,并将外汇以境外投资者的名义从香港汇到其境内的资本金帐户上,用于注册资本验资,涉嫌金额达港币2760万元的违法事实。

国家外汇管理局__省分局还根据金融机构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反映的线索,会同当地公安部门采取联合行动,破获多起外汇违法违规案件。其中,20__年8月一举破获了3起有银行员工参与的非法买卖外汇案件,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捣毁地下钱庄1个,冻结本外币账户22个,账户余额折人民币1000万元。此案件中,涉案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便利为非法买卖外汇分子介绍“客户”、违规办理大额现金取款业务、代不法分子保管用于非法买卖外汇的储蓄存折、非法买卖外汇分子签字、甚至借银行员工个人外汇账户用于非法外汇交易,性质极为恶劣。目前,涉嫌参与非法买卖外汇的银行员工已被所在银行给予开除、解聘、罚款和通报批评等处分,外汇局已对相关银行违反外汇管理规定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并报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函告中国银行业监督委员会对相关银行在系统内给予通报,起到教育警示的作用。

国家外汇管理局__省分局与当地公安部门密切配合,结合反洗钱协作机制搭建的交流平台,通过联席会议、研讨会、工作例会等多种形式,及时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发挥了大额和可疑外汇资金交易报告信息的优势,实现了对可疑交易对象资金交易的动态管理和监控,形成了防控和打击地下钱庄违法犯罪的合力。该分局与当地公安部门按照“打、疏、建”的指导思想,即打掉一批经营时间长、数额大、社会影响坏的地下钱庄,打击处理一批违法犯罪人员;积极疏导教育企业及个人通过合法渠道办理外汇买卖和汇兑等业务,教育商业银行严格按规定办理业务,自觉与地下钱庄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总结近年来打击地下钱庄的经验,建立健全大额和可疑资金交易监控平台和反洗钱协作机制,营造了一个打防结合的反洗钱协作工作平台,有效防范和打击了反洗钱和外汇非法交易等违法犯罪活动。

二、点面结合积极宣传外汇管理政策法规

为更广泛地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构建良好的金融外汇生态环境,支持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__省分局注重对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宣传工作的点面结合,注重加强宣传的广度与深度,采取多种手段,多种形式,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外汇非法交易行为的危害性和反洗钱工作的重要意义,宣传打击地下钱庄、破获外汇违法大要案以及外汇反洗钱工作成果,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正确引导公众意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自觉遵守外汇管理法规的意识。同时通过发挥新闻媒介的扩大宣传和舆论监督的作用,也建立了外汇管理部门与社会之间良好的沟通渠道。

20__年5月,以人民银行__中心支行在全省开展的“金融服务宣传月”系列活动为载体,国家外汇管理局__省分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例如,以“打击外汇非法交易,净化外汇市场秩序”为题,开展打击外汇非法交易宣传活动,以“反洗钱,人人有责”为题,宣传外汇反洗钱等。同时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如个人用汇政策、“热钱”流入等问题进行重点宣传与解释。国家外汇管理局__省分局联合12家省级外汇指定银行在__市五一广场举办街头宣传,架设打击外汇非法交易宣传主题背景图案,放置充气拱门,悬挂条幅气球,摆放“诚信兴商”、“非法换汇危害大”的易拉宝宣传画,整个宣传场面隆重、大方,气氛热烈。__省陈芸副省长等领导也亲临外汇管理宣传台前,积极参加了相关宣传活动,并对外汇管理部门在外汇反洗钱、整顿和规范外汇市场秩序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活动当天,外汇管理部门通过派发宣传传单、播放宣传片、案例宣传、组织有奖问答等形式向市民宣传外汇管理政策与业务,共向1000多名现场群众派发传单6000余份,发放回收问卷400多份,并提供举报非法外汇交易有奖、合法购付汇途径等咨询,取得良好成效。此外,国家外汇管理局__省分局还在《__日报》开辟“金融园地”,以外汇检查专刊的形式介绍了反洗钱和从事非法买卖外汇活动将受到的惩处等内容。之后还组成4个金融服务宣传小分队,进一步深入外商投资

企业、学校、社区、渔区开展宣传活动,实现集中与动态、点与面结合的良好宣传态势。

为增加外汇检查宣传的吸引力,增强宣传效果,国家外汇管理局__省分局还组织辖内中心支局和支局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宣传活动。其中,漳州市中心支局组织宣传小分队,采取设摊摆点、进驻军营、巡回宣传、短信群发等方式,通过分发宣传材料、播放音像资料、有奖问答、热线解答等多种形式,把打击外汇非法交易和反洗钱宣传活动推向社区、渔区、学校、军营和乡村,深入到千家万户。莆田市中心支局重点宣介20__年以来当地外汇局与公安部门共同开展的打击外汇非法买卖专项行动,展示了捣毁“地下钱庄”等工作成果的宣传图片,采用声势浩大的对口宣传和设点宣传等形式,突出宣传效果。宁德市中心支局结合服务贸易、对台小额贸易调研等活动,深入各经济主管部门、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了解企业需求,宣传外汇管理政策规定,推崇诚信兴商。连江县支局与金融雏鹰教育基地——连江县实验小学联合开展外汇反洗钱宣传活动。闽侯县支局以“金融宣传走进校园”为主题,走进__大学城,以打击外汇非法交易暨反洗钱宣传、“诚信,从大学生做起”为重点开展大型外汇知识宣传活动。闽清县支局利用具有160多年的历史的一年一度的“十八坂”商品交易会,吸引省内外大批商家前来摆摊设墟的有利时机,加大外汇宣传力度,结合诚信建设,打击商业欺诈。平潭县支局以自行车环岛行活动的形式开展“建设平潭外汇信用体系”的宣传活动,为当地台胞和渔民宣讲外汇知识,深得群众好评。

外汇经验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困境;出路

论文摘要:从中国现今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现实入手,分析了中国外汇储备过剩的现状,指出了现今过度的外汇储备所带来的困境,如通货膨胀的积累、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压力以及资源的损失等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1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现实分析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货币当局所持有的用于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外国货币,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一部分。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的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中国黄金储备的各年变动量均为零,特别提款权等3个小项目在储备资产增减额中所占的比重微不足道,所以储备资产变动主要表现为外汇储备的变动。在中国外汇市场上,人民币汇率的变动幅度和外汇交易会员持有头寸一直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在中国经常账户、资本和金融账户“双顺差”的制约下,外汇储备只是中央银行为了使外汇市场出清而被动交易的结果。其实,在固定汇率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下,中央银行始终有干预外汇市场的义务和动机。这很有可能使国家外汇储备的实际持有额与适度规模不相称。1994-1997年,中国外汇储备年平均增加额为301.21亿美元,经过1998-2000年的低速增长后,2002年开始高速增长,到2006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1万亿美元,至2007年底,中国外汇储备达1.53万亿美元。

但外汇储备额并不是越多越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一些国家外债规模的扩大,一些经济学家从外债与外汇储备应保持一定的正比例关系这一角度来分析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即一国应把外汇储备维持在其外债总额的40%左右。以外债规模来度量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标准,强调的是外汇储备的支付和偿债功能。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中国存在严重的外汇过剩。

2过度外汇储备的困境

外汇储备的积累和减少是针对外部失衡而采取的临时性缓冲政策。当出现外部失衡时,一国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选择调整还是融资。如果选择以融资为主,则主要是通过使用国际储备来维持经济稳定。如果选择以调整为主,则必然要采取针对国际收支逆差的需求紧缩政策。因此,尽管各国的情况不同,但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保持适度的国际储备规模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过多地持有外汇储备,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1)大量外汇储备会积累通货膨胀,降低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外汇储备是由货币当局购买并持有的,它在货币当局账目上的对应项就是对外占款,而外汇占款构成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体部分。由于中国目前债券市场还不发达,债券规模不大,根本满足不了如此大规模的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于是为了对冲大规模的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央行不得不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对冲,以阻止基础货币投放过多所导致的通货膨胀的压力。但如此大规模的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发行严重制约了中国的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如果不发行央行票据对冲大规模的外汇占款,则势必由于基础货币投放过多而引发通货膨胀。

(2)大量外汇储备对人民币汇率有很大的升值压力。持续扩大的国际收支顺差,造成了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明显失衡,在中国的外汇管理体制和汇率政策操作下,其结果就是外汇储备的不断积累,这使人民币处于不断增大的升值压力下。事实上,尽管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但必须承认,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存在是人民币升值压力形成的关键和根源所在。而人民币的升值势必给中国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对促进就业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3)外汇储备过多会导致资源的损失。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币种结构主要为美元,外汇储备的利用主要是投资于美国的国债,这从经济上来看极不合算。第一,持有美元储备意味着向美国上缴铸币税。据美联储估计,美国每年获取的铸币税高达15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来自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第二,存在利差损失。作为发展中国家,从国际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要被强加风险溢价,而把外汇储备投向流动性高的“安全资产”,即美国国债,则只能获得很低的回报率。第三,美元汇率的变化导致美元储备账面损失。如近年来美联储连续下调其主要利率,结果使美元与欧元、日元汇率持续贬值,这给中国外汇储备带来了巨大的账面损失。

3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出路

综观中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既有经济层面的,但更多的是制度方面的原因。从经济运行层面来说,外贸需求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对外贸易保持较快增长,因此贸易项目的顺差仍将继续。WTO过渡期的结束、服务项目的开放、外资并购的加速等因素使我国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重要基地,而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进入使资本与金融项目保持顺差。中国国际收支仍将保持“双顺差”的局面,因此中国的外汇储备仍将维持高增长。外汇储备高增长的困境促使我们必须探讨出路。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出路是一方面在既定的国际金融体系内提高对外汇储备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寻求某些制度上的创新,破解外汇高储备之两难。

(1)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

反观眼前的外汇储备问题,妥善管理才是较为现实可行的做法。可是要调整美元主导的资产结构,却缺乏足够的可替代资产。欧元前景虽被较多人士看好,但也难以承接如此庞大的外汇储备资产的转换;日元自顾不暇,波动太大,日元计值债券市场发展滞后,流动性也不够。至于增持部分与中国贸易量大的亚太经济体货币,如韩元、澳元、新加坡元等,都不可能分流大部分美元储备资产。而短期内将美元国债调整为美元公司债券或政府担保的抵押债券,也存在巨大的交易成本。因此,改革外汇储备管理体制,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逐步调整单纯利用外汇储备平衡和干预外汇市场、维持国际支付、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防范金融危机的功能,加快金融制度的微观变革,增强金融体系稳定性;通过适当的国际储备管理战略,协调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之间的关系,使汇率政策兼顾内外部经济的平衡,制定将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战略资源和军事政治等领域运用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从单纯服务于汇率、货币政策转化为服从国家整体战略。

第二,借鉴美英日、欧盟、新加坡、中国香港等经济体的经验,由国务院牵头,组成财政部、发改委、央行等部门参与的国家外汇储备管理委员会,制定运用储备干预外汇市场的战略及储备管理的指引意见,建立统一、多层次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区分战略决策和策略执行。

第三,通过多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外汇储备经营机构,设立外汇平准基金,并将中央汇金公司纳入财政框架之下,将其转换为国有金融控股公司,增强汇金运作的透明度,剥离其为金融机构提供再贷款的功能,并为政策性金融机构提供外汇融资。

最后,制定详细的外汇储备结构调整计划,实现储备资产的币种多元化、资产多样化与多个市场的选择,逐步推进,优先在增量资产中实施。当然,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的调整将是缓慢和长期的过程,而且应保持政策操作的隐蔽性,从而将短期的外汇市场波动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幅度。

(2)促进中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鼓励外资企业境内融资。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一些产业和企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有些产业还出现了过剩的生产能力,急需进行产业调整,客观上提出了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要求。因此促进中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积极主动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既是进行产业调整的需要,也是缓解巨额的外汇储备压力的一个举措。

由于国内储蓄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中国资本已经比较丰富。但外国直接投资除了资金上的作用外,还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以及制度上的好处。因此,可以采取鼓励合资企业向国内银行借款,在国内发行股票和债券等形式获得融资,减少外国直接投资中的资金流入的规模,而这又不会影响中国引进外国技术。另外,取消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税收优惠,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创造与外资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有效利用外资的积极作用,抑制大量外资进入对外汇储备造成的压力。

(3)扩大消费需求,缓解由于经济失衡而出现的贸易顺差。

经过连续几年的外贸高速增长,2007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超2万亿美元,贸易依存度超过67%,远远超过日本和美国,如此高的贸易依存度蕴藏着很大的风险。在对外贸易高增长的背后,中国国内消费率却连年下降。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可知,在开放经济条件下,经济系统的内部不平衡需要相应的外部不平衡来弥补。中国目前内部不平衡的情况是国内储蓄大于投资,内需不足,相应的外部不平衡主要是对外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加。因此,我们认为解决外部不平衡的根本举措还在于解决内部不平衡,就中国而言,关键就是要扩大消费需求。

(4)积极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促进亚洲区域货币合作,最终实现减持外汇的目标。

继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国家积极探讨区域货币金融合作。在《清迈协议》、亚洲债券基金及对话与监控机制的基础上(包括东盟监督机制、马尼拉框架组、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进一步讨论了东亚货币体系安排。同时,东亚国家在国际储备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了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发展亚洲债券市场有助于吸收亚洲各经济体的大量外汇储备,防止大量资金在投向美国和欧洲市场后又回流的不利状况,并将本地区的储蓄在该地区内使用。而中国应大力推动人民币债券在东亚国家的发展,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在亚洲债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有效利用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国家的高额外汇储备,另一方面也可以逐步减持美元外汇储备。

外汇经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汇衍生品;外汇市场;汇率改革

中图分类号:F83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01

一、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情况

我国外汇衍生品交易最早于1982年开始试点。后来伴随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性改革的深化,金融机构和企业法人经监管部门批准可在一定范围内按照规定条件,开展特定的衍生交易。中国金融市场起步较晚,外汇衍生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更为缓慢。对于外汇衍生品,我国监管部门始终保持谨慎监管的政策取向。

二、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金融业的发展相对发达国家比较滞后,并且由于我国外汇市场有限的开放性和汇率制度的原因,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还处于起步不久的阶段。具体而言我国境内外汇衍生品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交易品种较少。目前,我国外汇衍生品种主要包括:人民币与外汇间的衍生品即远期结售汇交易、外汇间衍生品交易、离岸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交易(NDF)、银行间远期交易和掉期交易。目前仍以远期结售汇交易为主,这一品种的交易量也不大,市场化程度不高,交易量较小。2011年4月,银行对客户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开展期权交易。而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外汇期货至今未推出。(2)交易规模较小。由于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各品种的交易量都不大。2011年,银行间远期外汇衍生品市场累计成交2146亿美元、日均成交8.8亿美元,不足全球交易额的2‰。(3)市场参与主体少。目前能进入外汇衍生品市场进行交易的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及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分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大型机构投资者和大型企业都未能进入外汇衍生品市场。(4)商业银行职能受到抑制。由于目前我国银行在外汇业务中受到多方面的限制,商业银行只能定位在保障政府结售汇制度顺利实施、协助官方保证人民币汇率稳定上。就外汇衍生品交易者来说,我国交易主体均是在银行与企业或个人之间进行的,商业银行扮演属于零售、的角色,这与国际金融市场上商业银行的主导地位相去甚远。

三、国际外汇衍生品市场的特点

目前,外汇市场是全球最大而且最活跃的金融市场。从国际清算银行对外汇与衍生品的调查报告结果可以看出,国际外汇衍生品市场有以下特点:(1)外汇衍生品市场国际化趋势明显。2010年4月的统计数据表明跨境交易占外汇衍生品市场份额的65%,而35%的本地区交易量是历史水平最低的。(2)场外市场交易占绝大比重。2001年、2004年、2007年和2010年的场外衍生品交易量分别占全部外汇衍生品交易量的99%、98%、97%、93%。(3)在外汇交易的主体构成上,“其他金融机构”交易量增长迅速①,根据2007和2010年的统计数据,“其他金融机构”的交易额从2007年4月的1.3万亿发展到2010年4月的1.9万亿,增长率为42%。

四、国际外汇衍生品市场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目前的现状,由于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应利用自己的后发优势,促成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具体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继续完善“传统”外汇衍生产品

从国际经验来看,衍生金融工具的推出是遵循着远期、掉期、期货和期权这样的步骤向前推进的。其中,外汇远期和掉期是市场的主体,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进行统计2010年外汇远期和外汇掉期交易量在OTC市场的比重为91%。完善人民币远期市场对于其他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完善、协调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场内和场外交易

从国际经验来看,与商品衍生品等市场主要采取场内交易不同,外汇衍生品市场主要采取场外交易方式,因该交易方式更灵活,可以满足更多企业客户非标准化的需求。我国处于人民币汇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人民币远期和掉期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将是汇率衍生品市场上的主导产品,场外交易的组织形式是一个必然的现实选择。但是结合我国国情,在外汇管制以及外汇市场全球化程度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当前的任务依然是完善场内市场。

(三)扩大市场交易主体,完善商业银行职能

在欧美成熟金融市场上,机构投资者是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参与主体,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可以平衡市场供求,有利于均衡价格的形成。我国目前银行间远期市场施行会员制度,市场参与主体仅为中外资商业银行,参与主体需求具有高度的同质性,导致市场交易不活跃。应鼓励各种机构投资者参与市场,培育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和大型财务公司等多元化的交易主体,提高市场活跃性。

注释:

①其他金融机构包括对冲基金、养老基金、共同基金、保险公司和中央银行。

参考文献:

[1]triennial central bank survey report on global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activity in 2010. BIS monetary and economic department.2010,12.

[2]高扬,何帆.中国外汇衍生品市场发展的次序[M].财贸经济,2005(10).

[3]外汇管理局.美国、墨西哥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和借鉴价值[J].当代金融家,2005(03).

[4]邢莹莹,生洁,等.全球外汇衍生品交易的发展特点及启示[J].中国货币市场,2010(05).

[5]张琳.中国外汇衍生产品市场发展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4.

[6]马千里.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4).

外汇经验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和拓展,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时无刻不与外汇风险挂钩,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好外汇风险对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物流企业外汇风险及表现,并对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我国物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作业的范围已经跨越了世界各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企业,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和拓展,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无时无刻不与外汇风险挂钩,物流企业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等都涉及多种货币,汇率的波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影响很大。如何防范企业在对外经贸活动中的外汇风险,不仅关系到一些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特别是我国2007年人民币的汇率制度改革,我国物流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大幅度放大,如何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管理好外汇风险对于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物流企业外汇风险及表现

物流企业外汇风险是指物流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外经济、贸易管理与营运等活动中,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权益)与负债(债务、义务)因未预料的外汇汇率的变动而引起的价值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外汇风险可能具有两种结果,或是获得利益;或是遭受损失(Loss)。目前,一些国家货币汇率经常动荡不定,国际金融市场变幻莫测,外汇风险对持有外汇物流企业来讲已成为重要问题。

1.交易风险。即由于外汇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应收资产与应付债务价值变化的风险。它包括:一是以延期付款为条件进出口的物流劳务,在货物已发运或劳务提供后,而物流劳务费尚未收支这一期间,外汇汇率变化所发生的风险;二是以外币计价物流企业信贷活动,包括向外投资和向外筹资或对外债务,如遇投资本息收入的外币汇率下降,投资的实际收益就会下降,使对外投资者蒙受损失。

2.折算风险。折算风险经常被称为会计风险或转换风险、翻译风险。它是指以外币度量的物流企业子公司的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和损益都需要按一定的汇率折算为物流企业母公司所在国的货币表示。折算风险会影响企业在股东和社会公众面前的形象,甚至可能会招致企业利润下降和股价下跌。

3.经营风险。经营风险也称为经济风险,是指物流企业由于预料之外的汇率变动引起企业产量、成本和价格的变动,使得企业收益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可能发生变化的潜在性风险。由于经济风险取决于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预测汇率变动方向的能力,所以,经济风险取决于经济分析,带有很大主观性。

二、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现状

1.外汇风险在我国物流企业涉外业务中主要表现为交易风险和经济风险

对于我国大多数涉外物流企业来说,由于经营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它们面临的外汇风险主要来自于进口付汇、出口收汇,当企业在这些背景下产生了净外币头寸时,由于有关汇率可能发生变动,将使企业直接面临外汇交易风险。同时,我国物流企业出口的商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数量占有较高的比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汇率的变动对于产品的需求有较大影响,对于物流企业企业而言就意味着面临着汇率的经济风险。

2.中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缺乏外汇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双向流动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物流企业外汇业务迅猛增长,越来越多的物流头寸于外汇风险之中,加之当前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变动频繁剧烈,外汇风险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但事实上,我国大多数物流企业由于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普遍缺乏外汇风险意识。企业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可能的外汇风险暴露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对汇率风险的重要性缺乏深刻认识。由于外汇风险管理业务部门在企业经营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增加了公司运营的成本而不能给企业带来利润,企业难以看到汇率风险管理所体现的价值,从而忽视外汇风险管理对于物流企业从事国际业务的必要性。

3.外汇交易币种和风险防范方法不够丰富

目前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币种仅限于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港币和日元四种货币。且外汇市场上提供企业进行外汇风险避险的产品也十分匾乏。除四大国有银行可以向客户提供一年期以内远期交易外,具有保值性质的外汇期货、期权和掉期等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进行外汇风险套期保值的需要。

目前国内银行对外汇风险管理的产品还处于开发或刚起步阶段,有的还是空白,与国际水平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人民币利率还远远没有形成一个有效地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而非市场化的利率不可能给出外汇衍生产品的合理定价,从而限制了较为复杂的外汇衍生产品的设计和推广。显然,过于单一的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和风险防范手段,限制了我国物流企业对套期保值手段的选择,进而影响了对外汇风险的有效管理。

三、我国物流企业外汇风险管理对策

物流企业选择什么币种进行计价结算、选择哪国的贸易伙伴、是否对进出口贸易进行套期保值、怎样管理其资产负债、如何进行国际结算,这一系列的日常活动都在汇率变动一定的情况下对外汇风险产生影响,使外汇风险的影响结果截然不同,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管理好外汇风险,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外汇风险意识

对于任何一个物流企业,只要有外汇的收支,外汇风险就会客观存在。而风险的大小最终取决于风险暴露头寸及国际外汇市场的变化,完全没有风险的外汇收支是不存在的。但如果能够正视风险的存在,采用合适的方法,外汇风险并不是不可以化解的。对我国物流企业而言,随着企业的发展,外汇风险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其日常经营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汇风险防范管理,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公司的高层决策与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以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企业的外汇风险防范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而不是消极应对。谨慎对待外汇风险,以化解风险而不是投机作为风险管理的目标。

2.选择好合同计价货币

在对外贸易和资本借贷等经济交易中,交易双方的签约日期同结算或清偿日期总是存在一个时间差,在汇率不断变动而且软硬币经常更替的情况下,选择何种货币作为签订合同时的计价货币或计价清偿货币,往往成为交易双方谈判时争论的焦点,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交易主体是否承担汇率风险的问题。首先是尽量采用本国货币作为计价货币。这样就避免了货币的兑换问题,也就不存在汇率风险。其次是物流劳务收入结算是时争取选用币值稳定、坚挺的“硬币”;而物流劳务支出争取选用币值疲软的“软币”。

3.以远期外汇交易弥补风险

通过预先决定汇率和金额的远期交易是一种最直接的弥补风险手段。假定物流企业,预定在三个月后收进以美元计价的物流劳务款,可与银行预先约定在三个月后卖出美元。当美元资金一入账就进行交割,也就是以约定的汇率将美元卖给银行,换成人民币,这样通过远期外汇交易对可能产生的交易结算风险进行有效防范。

4.物流企业成立专门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

该委员会由高层决策人员及专业的金融和财务人员组成,统一对全公司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该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以外汇分析为主,针对外汇市场的走势及公司内部的外汇收支情况,寻找发现外汇风险,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风险承受能力,确定外汇风险限额,参考专家、外汇指定银行的意见制定相应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案。除了制定和执行风险防范措施,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完善的风险报告和财务报告机制,建立有效的外汇风险评价体系,以月或季度为期,定期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外汇风险管理的情况。不仅如此,管理层的意见和指导方针以及各相关部门的意见也应及时地反馈给货币委员会组织。完善的报告机制不仅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委员会改进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外汇风险管理取得良好的绩效。

参考文献:

[1]王世文:远期外汇交易在进物流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对外经贸实务,2005,(12)

[2]夏琳: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外汇风险管理问题的思考[J].金融纵横,2005,(11)

[3]张宏玲:远期结售汇在生产企业外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冶金财会,2006,(02)

外汇经验范文第5篇

近年来,随着境外市场利率持续低迷以及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不断强化,境内银行充分发挥境内外资金价格和客户资源优势,通过贸易融资嫁接金融衍生产品,适时创新推出一系列表外无风险套利组合产品。在微观监管层面,部分表外融资存在构造交易套利以及规避外汇管理的现象。在宏观调控层面,跨境表外融资规模的急剧扩张加大了外汇资金净流入压力,加剧国际收支不平衡,亟待监管者从监管政策上予以规范,从市场化的角度予以疏导。

一、银行跨境表外融资业务发展现状

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不在资产负债表内反映的业务。表外业务尽管当期不改变资产负债状况,但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可能带来或有负债并影响未来银行经营。本文的银行跨境表外融资业务主要是指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中为企业对外贸易提供的外汇融资服务,这类业务主要是通过银行信用将表内资产负债转化为表外代收代付业务,在外汇管理领域突出表现为各种代付类跨境贸易融资。主要包括: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备用信用证、融资性保函、贷款承诺、内保外贷、出口进口代付以及上述产品与远期结售汇搭配的组合融资产品等。根据商业银行在跨境表外融资业务中的角色不同,本文将银行跨境表外融资业务分为三类,并从跨境资金收付角度分析此类业务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一)“境内银行居间+境外银行提供融资”

在境外融资成本较低的情况下,境内银行利用其海外分支机构的融资优势,为境外银行和境内企业提供居间服务,并不提供融资和担保,该类业务纳入居间业务统计和管理。具有代表性的业务有出口海外代付和进口协议付款[1]。

1.出口海外代付。类似于传统的出口贸易融资,但区别在于出口海外代付的融资来源于境外银行。境内银行指示其海外合作银行将融资款项支付给出口商,待出口商从境外收到货款后再通过境内银行偿还境外银行融资本息。该产品于2011年初在江苏辖内首次出现,此后规模迅速增长,主要以人民币形式为主,之后在银行的大力推广下扩展至外币形式。“出口海外代付”融资资金流入和偿还流出均申报在资本与金融项目的“从境外银行及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项下,融资资金流入时引起跨境资金流入增加,还本付息时造成流出增加。随着“出口海外代付”业务量增长,资本与金融项下净流入增加,并造成该项下资金大进大出。如果是外汇形式的“出口海外代付”,企业可能将融入的外汇资金结汇或用于对外支付,还会引起当期结汇增加或贸易购汇减少,增加贸易净结汇规模,加大货物贸易顺收顺差缺口。

2.进口协议付款。在境外融资利率低于境内的条件下,境内银行指定其海外分行先向境外供货商支付货款,融资到期后境内进口企业将本息支付给海外银行。“协议付款”的融资主体为境内企业,银行是中间人而不是第一还款人或担保人,因此90天以上进口协议付款不占用银行的短债指标,而占用企业的短债指标。协议付款从2010年开始在江苏辖内发展起来,且发展非常迅速,币种以美元为主,但自2011年以来人民币形态的业务也开始快速增长。协议付款会引起实际对外支付时间和贸易购汇时间延迟,造成当期进口与贸易对外支付、贸易购汇偏离,货物贸易顺收顺差差异扩大,资金净流入、净结汇增加。

(二)“境内银行担保+境外银行提供融资”

境内进口企业以进口项下应付款项从境外银行获得融资,境内银行为企业提供担保,在境内企业无法履行还款义务时承担还款责任,属于银行内保外贷业务。典型业务有委托付款和进口代收保付。

1.委托付款。进口企业委托境内银行向其海外分支机构提出申请,进口企业向境外付款行承担第一还款责任并由境内银行承担第二性保付责任的条件下,在托付或电汇付款结算方式下,由付款行为境内进口企业先行支付进口货款或服务项下付款而提供的融资服务。该业务不受境内银行外债指标约束,委托付款会引起实际对外支付时间和贸易购汇时间延迟,造成当期进口与贸易付汇、贸易购汇偏离,货物贸易顺收顺差的差异扩大,资金净流入、净结汇增加。

2.进口代收保付。在进口代收结算方式下,境内银行应客户申请,担保其将履行在进口代收项下的付款责任。该类业务属于担保类表外业务,具有境内担保、境外融资的特征。一般情况下,在境内银行担保情况下境外出口商即可在境外获得出口项下的贸易融资,对进口商而言,进口代收保付业务会引起实际对外支付时间和贸易购汇时间延迟,造成当期进口与贸易付汇、贸易购汇偏离,货物贸易顺收顺差差异扩大,资金净流入、净结汇增加。

(三)“境内银行开立远期信用证+境外银行提前融资”

境内银行为境内进口企业开立并承兑远期信用证后,由境外银行根据协议向境外出口企业提前支付货款,实现远期信用证项下境外融资,融资成本由境内企业承担。主要产品有远期信用证买方付息贴现和远期信用证即期支付。

远期信用证买方付息贴现是指开证行开出远期信用证并约定对跟单汇票承兑,开证申请人承担贴现利息和费用,由贴现行对汇票进行贴现,向出口商银行或出口商即期付款的付款业务。该项业务会引起实际进口对外支付时间和贸易购汇延迟,造成当期进口与贸易对外支付、贸易购汇偏离,货物贸易顺收顺差差异扩大,资金净流入、净结汇增加。

远期信用证即期支付系汇票为远期,按即期付款。付款银行同意即期付款,贴现费用由进口商承担。该项业务与远期信用证买方付息贴现对跨境收支和结售汇的影响类似。

二、银行跨境表外融资业务的主要特点

(一)银行占主导地位

结合政策环境、汇率及利率走势,各商业银行总行及时研发各类嫁接型或是创新型的外币贸易融资产品,这类产品多是打通境内外市场,赚取汇差和利差双重收益,银企双赢。银行是创新型贸易融资产品的主要推手,多数企业对贸易融资产品运作的具体流程并不了解。创新所带来的收益多为银行获取,银行不仅获得中间业务收入和利息收入,而且通过全额质押业务吸收大量本外币定期存款[2]。

(二)以套取人民币升值和利差收益为主

银行跨境表外业务随着人民币汇率和境内外利率走势的阶段性变化而变化。在2005年汇改后至2008年三季度,境内外利率水平差异较小,而人民币汇率单边快速升值累计幅度达18.7%。跨境表外业务以进出口押汇、远期信用证等传统外币贸易融资业务为主,通过这类融资方式实现早结汇和晚付汇以获得人民币升值收益。在2008年三季度至2010年中期,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美国等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境内外利差开始走高,2010年中期境内外利差扩大至2-3个百分点。而人民币汇率则稳定在6.82-6.83元的水平。这一阶段贸易融资主要是追求利差,主要产品是境外银行代付类贸易融资业务,通过境外银行代境内企业支付进口期限组合产品。200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将90天以上的海外代付和远期信用证纳入银行短债指标,银行开始为企业大量办理“90天以下远期信用证+90天以下海外代付”业务,实际融资期限超过90天。2011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又将90天以上“远期信用证+海外代付”组合纳入指标限制,但目前仍有“90天以下远期信用证+90天以下进口押汇”等形式的组合融资可以在规避管理的同时延长融资期限。2011年以来境内外利差约2.5%至4%之间,监管中发现部分企业在无真实贸易背景的情况下,假借出口贸易融资之名而从境外低成本借入资金,银行通过全额保证金、协定存款等理财方式,可确保企业获得1%至1.5%的无风险利差收益;而银行方面,除获得利差收益和手续费收入外,吸收了大量人民币定期存款。

(三)利用本外币监管差异,发展本币贸易融资

目前,本外币跨境资金监管呈现松紧不一的格局,本币业务管理相对宽松,人民币海外代付类业务且不纳入银行短债指标管理。多家银行依托其香港分行向境内企业提供人民币跨境贸易融资,将香港作为货币兑换和融资的平台。日常监管中发现,境内A企业通过境内B银行,获得境外C银行发放的出口代付融资8000万元人民币,折合1262万美元。A企业申请融资业务时,使用了17笔金额合计1336万美元的出口报关单作为该笔融资的交易基础,经查,其中14笔金额合计1201万美元的报关单已于申请融资日前收汇。A企业存在利用已收汇的贸易单证虚假融资的行为。

(四)规避银行监管规定,发展表外融资业务

2009年起,海外代付业务凭借不占用信贷指标和低成本优势迅速发展。2012年8月,境内同业代付和海外代付纳入表内管理后,代付类产品规模受到贷存比限制,各银行创新推出了居间和担保业务。如中国银行协议融资、工商银行出口代收保付等,融资款提供方为境外银行,境内银行在融资中仅起中介和担保作用。这类业务与代付类业务尽管融资作用相同,但不纳入表内管理。如江苏某集团公司转口贸易信用证大多为80至90天之间,且通过延长信用证承兑期等方式,实际付款期限均在120天以上,有效规避银行90天以上信用证短期外债余额限制;再如银行出口项下境外贸易融资因不涉及同业代付仍旧纳入表外核算,不受银行信贷规模及资产负债比例限制[3]。

(五)更加注重境内外银行机构间联动

创新型贸易融资多是境内外银行联合为企业提供的融资,资金提供方多为境内银行的境外分支机构。境内外银行合作既发挥了境内银行的客户资源优势,又利用了海外低成本资金。前述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协议付款等居间业务等都是海内外银行机构联动实现的。

三、银行跨境表外融资业务对外汇管理的影响分析

(一)放大了市场价格信号对跨境收支和结售汇的影响程度

银行跨境表外融资业务的创新在客观上会放大价格信号对资金流动和结售汇行为的影响程度。在人民币持续升值时期,企业“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倾向较强,人民币全额质押的贸易融资产品进一步延迟了企业购付汇时间,加大了当期结汇和远期购汇;而当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甚至出现贬值时,企业呈现“资产外币化、负债本币化”倾向,外币全额质押的贸易融资产品为企业提供了套利机会,降低了企业的结汇意愿,进一步加大了当期购汇和远期结汇。

(二)造成货物贸易项下顺收顺差差异的变化

进口项下全额保证金质押的海外代付、远期信用证、延付担保等产品,延迟了当期的进口支付时间,形成了进口延付。在境内外利差较大的情况下,此类套利产品的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产品规模的增长,助推了货物贸易项下延付行为,造成进口货物流与资金流偏离,加剧了顺收顺差差异。贸易项下境内融资组合产品,通过获得境内外汇贷款替代当期的购汇行为,造成货物贸易项下购汇与对外支付偏离,加剧顺收顺差差异。当境内外融资达到一定规模后,融资余额的变动对顺收顺差差异的变化往往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弱化外汇监管效果

跨境表外融资业务创新的过程实质上是与监管博弈的过程。诸多表外融资组合产品为规避短债指标限制,将延付期限控制在90天以内。相较于外汇监管的人民币跨境管理政策较为宽松,人民币形式的境外借款和融资性对外担保等不受短债指标和对外担保余额指标限制,因此,此类业务的结算币种由从外币转向本币。境内外联动保理、进口保付加签等以非融资性对外担保之名行内保外贷之实,规避了原先需通过内保外贷方式融资的额度限制。在监管中发现,银行在设计创新型贸易融资产品时,并未考虑到融资背后的贸易真实性,仅仅是从资金的安全性和风险性角度出发,部分企业的贸易融资和还款并不具备贸易的真实性和自偿性。

(四)影响外汇资金有效配置

从实践来看,获取跨境表外融资的大部分企业资金都较为充裕,借贸易融资之名,银企共同运作境内外资金套取境内外利差和汇差,实现银企综合收益最优化。但从金融资源配置最优化角度看,有限的外汇资金并未投向进出口加工型企业,而是投向省属大型外贸集团,使得跨境资金流远远大于跨境货物流,实质上产生金融脱媒现象。从长远来看,商业银行如果将业务发展局限于传统的存款规模扩张和以套利为主的产品创新上,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推进,利润空间将逐步收窄,商业银行的此种盈利模式将不可持续。

(五)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汇率双向波动加大,银行外汇头寸中对汇率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将不断增加。企业在多家银行循环融资,在不同银行间借新还旧,一旦在一家银行的套利资金链断裂,数家银行将面临企业授信融资信用风险。此外,跨境表外融资业务不受银行外汇贷款规模限制,若无限度扩张代付规模,到期时汇率波动幅度加大或变动方向逆转,银行将面临远期合约平盘亏损的风险。

四、政策建议

(一)对跨境表外融资业务设定一定的宏观容忍度,区别对待合规经营和违规套利行为

跨境表外融资业务的创新和发展是理性经济主体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必然选择,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因此,管理银行跨境表外融资业务的基本原则应给予一定的宏观容忍度,防止银行跨境表外融资行为加剧跨境收支波动风险、影响国际收支平衡以及金融稳定,减少银行跨境表外融资业务对微观经济秩序、统计和决策活动的干扰。对合法合规的企业财务运作和违法违规套利行为予以区别对待。对企业财务运作主要通过调控套利空间和贸易融资授信期限进行管理;对纯套利行为主要通过管控信用杠杆、授信期限、套利成本等系列措施限制其负面影响。

(二)控制套利空间,加强宏观层面的调控和政策协调

第一,相关部门应从宏观调控层面,评估政策导致的套利空间对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的影响,统筹和协调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管理政策等,避免出现过大的利率、汇率、资产价格等价格差异。第二,减少监管套利空间,加强本外币监管政策、银行表内表外业务、正规银行体系和影子银行体系监管政策的协调,防止不同领域的监管力度不一。统一外汇管理项下有关跨境表外融资管理口径,约束规避监管的套利行为。扩大银行短期外债管理覆盖面,将人民币贸易融资产品、境内银行居间担保业务、非融资性对外担保类贸易融资产品等均纳入银行短债指标余额规模管理,对不同业务类型赋予不同权重,根据全国跨境资金流动形势、各行国际业务结算量以及外汇业务合规性情况确定余额指标,确保银行在额度内开展贸易融资业务。明确贸易融资项下外债或融资性对外担保管理口径,将境内外联动保理、进口保付加签等或有负债业务纳入内保外贷余额管理。第三,相关部门应创造有利实业经营的良好环境,促使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投向实体经济,压缩经济主体的套利动机和空间。

(三)运用外汇头寸管理等措施调节银行跨境表外融资业务信用杠杆总水平,有助于将套利活动控制在宏观可容忍度内

国家外汇管理局汇发〔2013〕20号文规定外汇贷存比超过参考贷存比的银行需相应增持外汇头寸,但存在未考虑境内贸易担保类业务、跨境贸易融资及担保以及中小银行因外汇存款来源匮乏需增持头寸等问题。建议可综合考虑外汇贷存比、银行境内外贸易融资(含担保)总量/银行经办的贸易总量以及其它指标综合判断银行信用杠杆总水平,将银行的信用杠杆指标控制在合理水平内,防止银行的贸易融资业务脱实向虚。

(四)提高贸易套利运作成本,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领域和环节的微观管理和检查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