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与月亮有关的诗

与月亮有关的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与月亮有关的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与月亮有关的诗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力计量;集约化管理;有效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完善,电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促使电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就需要全方位提高服务质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电力计量,通过集约化管理,可以提高电力计量的效果,促使电力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1 电力计量集约化

一是将技术先进的电能表给应用过来:要跟随时展的潮流,将新型电能表给应用过来,将计量技术改造工作给严格落实下去,依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将那些落后不适用的电能表给剔除掉,在对电能表进行选用时,需要对功能、性能以及精准度等指标充分重视,这样电力计量精确度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强化,对电力计量的远程化和数字化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二是对电流互感器进行合理的选择:通过研究发现,电力计量的精确度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电流互感器的影响,因为社会有着较大的电力需求,那么在开展电力计量的过程中,选择的电流互感器往往有着较大的变比,这样就会有较大的误差存在于电力计量中。为了促使电力计量误差得到减小,电力企业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电流互感器合理选择,同时为了促使电力计量的精确度得到保证,还需要在频临现场处设置二次回路设备或多抽头电流互感器,避免有电力损耗现象出现,这样电力计量的精确度就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强。

三是对计量方式进行合理的选择:要想增强电力计量精确度,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对计量方式进行合理选择;电力企业在对接线方式与计量措施进行选择的时候,需要充分结合电力企业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保证足够的科学合理,促使电力计量精确度得到有效增强,比如对于三相四线制电力用户,如果负荷不平衡,就会有零序电流存在于零线中,这时候在电力计量活动中,如果采用的是三相三线二元件电度表,那么就会有较大的误差出现,对电力计量精确度造成影响。

四是减少施工质量对计量的影响:通过实践研究表明,电力计量精确度会在较大程度上受到施工质量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就需要对材料进行认真选择,保证符合相关的要求和规定,并且对工程施工质量实时监控。研究发现,有正相关性存在于电度表倾斜度和电力计量之间,也就是说电度表有着越小的倾斜度,那么就有着越小的电力计量误差;并且电力计量误差还会受到负荷率的影响,中性线或者中线点的状态会在加大程度上影响的到电力计量的精确度。

2 电力管理精细化

一是构建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要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对岗位职级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对人才成长标准进行规范,要结合岗位任职资格的具体要求,来对业务职务的晋升以及考核等机制进行调整和优化,促使人力资源工作水平得到增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预期目标。林我改,人力资源工作的绩效考核需要经常性的举行,结合考核结果,来采取一系列的奖惩措施,将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充分激发出来,实现人力资源凝聚力得到增强的目的。

二是对计量操作规范和作业标准进行建立和健全:要依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对电力计量的相关制度标准进行完善和健全,依据这些制度来开展各项电力计量工作。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多项法律法规,如《电力法》、《计量法》等,都可以有效指导电力计量工作的开展。

三是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健全和完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如今电力企业的一部分管理人员都是技术人员,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技术经验,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但是却不是很了解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并且过去那种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理念还对其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与市场经济管理模式呈现出来了一定的不适应,因此,就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促使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另外,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对营销队伍进行构建,促使客户多元化的需求得到满足,而营销经理是营销队伍的带头人,他的专业水平,将会对营销活动的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对客户经理机制进行有效的健全和完善,避免出现各类业务风险,促使产品的营销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3 服务意识的主动化

一是要积极主动的开展技术服务:要将电力计量及标准化管理向广大电力客户广泛宣传,促使其足够重视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和电力计量精确度的增强,将广大电力客户的积极性给充分激发出来,促使其能够投入到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中来。电力计量有着较高的复杂度,并且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包括诸多的构成业务,比如对电力计量点进行确定,对电力计量设备进行检验以及对计量信息进行筛选等。另外,电力企业还需要善于使用人员,将各项电力服务工作给严格落实下去,以便更加高效的进行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

二是便利规范的电费收缴:在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电费收缴,电力企业需要将过去那种落后的电费缴纳方式给淘汰掉,对先进的电费缴纳方式进行创新,结合客户需求,对电力营业服务厅和电费缴纳自主服务终端进行多元化的构建,将一个较为优质的缴费环境提供给客户。其次,在电力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等服务工作中,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资源,对服务标准进行健全和完善,避免出现强制性收费或者多收费的现象。最后,要将电力供应咨询和服务工作提供给那些有着较大耗电量和较低功率因素的电力客户,促使其能够对电能合理使用,避免较大程度的流失或者浪费电能,这样就可以促使电力客户的经济负担得到有效降低,同时,电力企业的社会效益也可以得到有效提高,促使社会获得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电力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电力计量,它直接面向用户,可以将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给有效反映出来。电力计量管理是一项综合了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要标准化管理各个环节,构建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本文简要分析了电力计量集约化管理的要点和有效措施,希望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1]李淑珍.提升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1(11).

[2]刘涛.浅析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2).

与月亮有关的诗范文第2篇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名字有直接以“月”相称的,也有叫做“婵娟”、“娥”、“玉童”、“银蟾”、“玉兔”的;其光亮有“清辉”、“淡月”的不同;其形状有“圆月”、“残月”之分别。通过不同的抒写,月亮表现为不同的意象组合,它们各具风韵,表达着不同的情意。下面我们就对古诗词中出现的“月”之意象作一简单地梳理。

(一)望月怀远:古诗词中大量的怀远之作都有悬挂在天边的月亮陪伴,无论它是“残月”、“斜月”,还是“霜月”、“淡月”,或者“新月”、“黄昏月”,约定俗成的月夜成了孤身独处的人们思念远方亲友的最佳时机,望月怀远成为古代诗歌传统主题。

“昭昭素明月,晖光烛我床。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汉乐府》中的这首《伤歌行》先写月光扰人,夜不能寐,最后点明症结所在――“怀所思”。这是相当完整的月下怀远主题的佳作了。尤其是“昭昭素明月”四句更是精妙的典型,后来许多月下怀远的诗歌都能看到这几句的影子。

此后,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孟郊的“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等等,都是分离远隔的人们在那天涯共有的清朗月光里,借明月以寄相思的书写。在一次又一次的吟唱当中,明月被赋予了情感,它不但撩人离愁,更担负起了向远方的亲人传递思念之情的重任。

(二)借月思古:人们以我观月,移情于月,使月皆著我之色,所以诗词中又有了借月抒发历史沧桑、时光流转之感慨的名句。诗人在一轮明月似乎亘古不变地照耀下,面对家国兴亡、人生风雨、是非成败,必然会生发出对历史、对人生、对时间、对空间的无尽思绪,明月成为了诗人言己之志的绝好意象。

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巧妙地以“月”作为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将历史与现实组接在一起,传达出深沉的历史悲凉感。这其中寄托了诗人对时间、人世的感慨,那似乎年年永相似的明月,引起人们无尽的咏叹与哀思。

李煜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吟唱中将“秋月”当做一面镜子,映照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词人通过对“月”的咏叹,把一种饱含人世沧桑巨变的无法解脱的伤感传递给了后人。

月亮作为一种意象形式,它生息不已又圆缺不定,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触动着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

(三)托月明理:日升月落,月升日落,人类及自然界其他动植物的生命每到一定期限就要完结。人类就从这种自然的更迭变化中悟出生命的哲理。

苏轼通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书写使得其笔下的月充满了探索思辨的哲理意味。他通过对月亮的自然运转规律去完成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进一步形成透彻的认识,正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带给人的启示。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对应起来,让人们认识到面对的苦难人生应当像自然界中的月亮顺应自然规律那样,及时进行自我调节。这正是词人通过自己的思考,借用月亮引导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

与月亮有关的诗范文第3篇

甲:喂,大家好!你们知道明天是什么日子吗?

乙:喂,颖臻啊,你要怎样庆祝中秋节啊?

甲:啊…你提灯笼啊,这么一个庆祝法?

乙:对呀,你说好不好看?

甲:你…会不会觉得…有点…

乙:你敢说我幼稚?哼!(转身离开)

甲:其实…我只是觉得…我的比较好看!(哈哈)

乙:好了好了,别闹了。说到中秋节嘛,你会联想到什么呢?

甲:太阳!

乙:不是月亮吗?

甲:嗯…曹操!

乙:不是后羿吗?

甲:啊…对对对,后羿和…杨贵妃!

乙:太离谱了,不是嫦娥吗?

甲:赏月!

乙:啊,终于有个象样的答案了。你知道人们为什么会赏月吗?

甲:就是说嘛!月亮只不过是天上飘浮着的一块黄色的石头,有什么好欣赏的啊?

乙:唉,实在是孤陋寡闻。你真的不知道赏月的目的?

甲:不知道。

乙:真的不知道?唉…

甲:真的不知道,快,到底是为什么呢?

乙:啊…其实…我也不知道。

甲:那你还敢骂我!

乙:哈哈,我又没说我知道。不如我们来想想,古人为什么喜欢赏月呢?

甲:赏月是在晚上才进行的。

乙:当然啦,月亮嘛,难道是在白天赏的啊?

甲:一定是古人吃饱晚饭了,没事做,所以在月亮下闲聊!

乙:神经病。我想啊,可能是以前有个农夫在田里干活,累了,就躺在地上睡觉了。

甲:那每个人看到了,就照着做,望天上的月亮看,久而久之就变成了赏月的习惯,对吗?

乙:对对对,你也那么认为吗?

甲:我觉得你的故事更离谱。你如果看到一个人在地上睡觉,你会跟着躺下来吗?

乙:赏月…中秋节不就在农历八月十五吗?为什么呢?

甲:秋天的中间嘛,所以才叫中秋节,不是吗?

乙:那…为什么在秋天,不是在冬天赏月呢?

甲:其实,秋天是收成的时候…是不是农夫们有了丰收,太高兴了,所以才一起聚一聚,祭拜月亮呢?

乙:哦对呀!晚上大家才能团聚,所以在晚上庆祝,况且那天是月亮最圆最亮的一晚,在那个时候赏月是再好不过了。

甲:赏月时也不要忘了吟诵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哦!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乙:当然,现在的年轻人最喜欢把诗与流行歌曲参杂在一起:人有悲欢离和,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甲:各位,明天,咱们大家一起与家人聚一聚,

与月亮有关的诗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李白; 月意象; 情味;意蕴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曾对月抒怀,然而,能像李白那样将月写进自己的诗里,同时也将月融入自己生命的诗人,则极为罕见。李白对月亮爱得热烈,爱得深沉,他把自己的命运和月亮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李白眼中的月亮就是他自己的月亮,因而他诗中月的意象就别具一番情味了。

一、李白诗中月所寄寓的情感内涵

李白诗中的明月,常和思亲怀人、思友怀乡的情感紧紧联系在一起。王昌龄是李白的好友,他的遭贬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世事的无常。李白对他深表同情,但相隔千里,路途遥远,他只能将自己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托于明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有着丰富的想象,在他眼里本来无知无觉的月亮,竟然变成了一个知心朋友。晁衡是日本来唐的使者,在中国居留多年,对于促进两国文化交流有一定贡献。相传他在返国途中“遇难”。李白听到消息,心情十分悲痛,作《哭晁卿衡》一诗以悼念。“日本晁卿辞,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首诗后两句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自己无限怀念之情,“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前两句中对征帆远航的环境描写结合起来,显得既自然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以景写情,意味深长。

二、李白诗中月的人格化

李白笔下的月亮大多是拟人化的,诗人赋予它人的思想情感和动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中的一个“送”字,使诗人梦境中的月亮显得那样多情。明月把他的影子照在镜湖之上,又送他降落在谢公当年歇过的地方,画面瑰丽而神奇。“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这首诗从内容看,写了诗人月夜到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隐士。诗中第一句就交代了时间并巧妙地引出了“山月”,而一个“随”字又把月写得如此脉脉有情。月尚如此,人而不如月乎?写出了诗人对终南山的山林美景的眷恋之情。李白笔下的月亮通人性、知人意,可揽可摘,可问可语可留,完全和诗人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了。“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送杨山人归嵩山》),这两句诗展示了更加美丽神奇的境界。

三、李白诗中月的意境

李白诗中的景常常会笼上一层轻纱似的月光,那样轻盈、柔和,那样妩媚,皎洁。自然的山水,在诗人笔下更富浪漫的色彩。且看:“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夜下征虏亭》)这首诗的语言如话,意境如画。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轮廓分明,那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美丽的少女在江头为诗人送别。江上的渔火迷离奇幻,像无数的萤火虫飞来飞去,构成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夜景图。诗人的喜悦之情流显于画面。李白还善于从动态中捕捉形象,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出的神态,数笔勾勒却生动传神。而这一切景象(如船、亭、山花、江火),又都是以明月为背景的,突出了在月光笼罩下景物所具有的朦胧美,及独特的审美意味。“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

四、李白写月的艺术

李白写月的诗歌在艺术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首先,格调多变,情感强烈。诗人对月的描写,

时喜时悲,或愁或乐,完全取决于自己的主观感情。喜怒情愁,吐露纸上。“白杨秋月苦,早落豫辛山”“风吹寒梭响,月入空闺悲”,或寂寥冷落,或幽静安详。“天青江月白,心静海鸥知”,不管哪一类情调,都是自己心境的写照。其他诗人也借景抒情,融情与景,但其情绪远不如李白的强烈,因而景物的感彩也就没有他的诗鲜明了。

其次,联想丰富,比喻新奇。在李白看来,月是最美的,因而他用了许多优美新奇的比喻去赞美月亮。“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他诗中写月时所用的比喻总是那样新颖鲜明,灿烂夺目。这与诗人与众不同的思想气质有关,许多自然界的景物,前人不止一次吟咏过,但在李白的笔下又有了新的生命,成为新的意象。月,这一文学中永恒的歌咏对象,也正是经过李白的再创造,才变得格外有诗意。

再次,构思巧妙,富有新意。《静夜思》是被广为传诵的写月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用“霜”来比地上明亮的月光,既写出了月光的洁白,又烘托了游子静夜思乡时内心的凄凉。李白赞美月亮、吟咏月亮的诗篇,是他追求光明,向往自由,厌恶黑暗现实,鄙视庸俗人生的高洁情怀的写照。诗人笔下的月寄托了浓郁的主观情思,是诗人对自我生命内核的探求,也是其对自我生存的认知。这些诗不仅在唐代诗坛留下了浓墨重彩。

五、月意象在李白诗中的独特风神

李白诗中的月意象不仅意韵丰富, 而且由于诗人天才的创造, 使月意象更是传达出了他豪放飘逸的风神, 散发出卓绝的艺术魅力。

这一特点较明显地体现于“ 酒”“月”共存的诗中, 如“月下独酌四首”, “把酒问月”,“5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眺”等。李白一生与酒月有着不解之缘, 所谓“酒缺月无味, 景缺月不美”, 而正是这类有酒有月的醉诗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风神。宗白华说: “ 诗人善醒, 他能透澈人情物理, 把握世界人生真境实相, 散布着智慧, 那由深心体验所获得的智慧。但诗人更能醉、能梦、由梦而醉诗, 能暂脱世俗, 起俗凡近, 深深地坠入这世界人生的一层变化迷离、奥妙徜恍的境地”[ 2]。李白正是这样, 是酒让他抛却世俗负累, 超脱自身与时空局限, 放逐自己于由月导入的宇宙无限中, 使他饱满的人格风蕴显露无遗。李白诗作中最典型反映此种个性特色的莫过于那首独步千古的名篇―《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即春。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 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李白才高却终不获赏, 内心孤独而苦闷, 然而他始终傲世独立不与流俗合, 此种风神在这首诗中一览无余: 身处异地无友人同欢, 李白只身一人, 花间对月独酌, 在这里没有对故乡的思念, 没有孤独的伤悲, 没有不得志的渲泄, 只有良宵难再、行乐须即春的畅达, 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与自信充斥全篇, 在花间歌月徘徊、舞影凌乱的踉跄脚步中, 李白把自己的孤独痛苦升华为奔放的生命热情, 所谓“ 诗仙”可于中窥见。

总之, 月意象无疑是李白笔下的核心意象之一, 李白笔下的月意蕴丰富, 风姿独特, 是诗人李白非凡的生命体验、狂放不羁的个性的投射, 它是诗人精魂的凝聚。

参考文献:

与月亮有关的诗范文第5篇

大家好!

在这秋高气爽的金秋九月,我们又将迎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喧嚣的都市车水马龙,奔波的人们已很难使自己停下来,但是每到八月十五中秋节到来之时,一轮皓月高挂天空,传统佳节的温馨便俘虏了忙碌着的人们的心灵。我们互相传递的礼物,不止是礼物,还是问候,是祝福,是浓浓的民俗文化。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赏月、拜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这个中秋,我们又将欣赏到皓月当空的美景,当我们仰望天空那一轮明月时,脑海中会浮现那些优美的诗句:“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古往今来,寄托着多少中华儿女的乡愁与离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同根同宗居住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都将在这一节日里重温民俗再叙乡情。

相关期刊更多

航天器环境工程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实用医药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