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诗诗成长日记

诗诗成长日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诗诗成长日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诗诗成长日记

诗诗成长日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对联;语文教学;对联教学

对联作为汉语特有的艺术形式,以其短小的篇幅展现了汉语对仗工整、声调和谐之美。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对联不仅能够体现汉语的特性,而且具有四条检测功能:一,“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虚实字及其应用”;二,“对子可以测验应试者能否分别平仄声”;三,“对对子可以测验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四,“对子可以测验思想条理”。(《与刘叔雅论国文试题书》)。由此,我们发现对联教学和语文学科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种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对联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本质属性――工具性

对联训练的思维方式和过程,跟现代语言学教学理论不谋而合。“人类学习说话,是从独词句开始到双词句,语言的基本奥秘已经开始渗入这个思维过程中,独词句体现词和事物的联系,特别是词指称整类事物的概括性,双词句体现造句的原理,进而掌握表示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的虚词。”[1]鲁迅先生的一段话恰好是该理论的绝佳例证,他在《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一文中写到;“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给我读的书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加上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可以说,对联训练的过程,就是思维训练和表达训练的过程,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

二、对联教学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灵魂一一人文性

当代著名学者周汝昌先生说过:“对联乃是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美学观和语文特点的综合产物,是几千年文化史上的高级创造积累的特殊成就……”[2]众所周知,文化底蕴薄弱是当今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常常会忽视对传统文化质和量的积累,对传统文学的运用意识就更淡薄了。语文教学的“中国特色”,被我们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对联作为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形式,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的文学遗产,是凝缩了的艺术。它的独特之处是与我国特有的文字形式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它以精巧的语言和有节奏的韵律集中反映人们的生活和抒感。让人在品味的过程中,体会对联文辞的精炼和民族文化与精神的深邃。

基于以上诸多因素,从2004年高考开始,对联重新进入语文考试的范围,这一年的15套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七套设有对联题,中考语文命题也紧随其后掀起对联题热潮。就中考对联题而言,其分值一般在2分至4分之间,从形式上看,比较简单,常见的有对联链接、对联匹配、对联撰写等类型:从内容上看,相对复杂一些,有的结合课文、名著考查,有的从语言、语境角度考查。那么,如何在教材和课标均不太重视,而命题者却日益偏爱的情况下,让对联教学突出重围,绽放光彩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三、尽早巧提新概念

对联作为民间喜闻乐见的传统文化形式,学生应该不陌生,在语文教学中可及早提出概念。所以,在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里提到“对对子”这个词时.便可以借此向学生提出对联的概念。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可以引入关于鲁迅的对联小故事,如:《鲁迅佳句巧应无情对》。在这个故事中,关于寿先生出的对子:独角兽,可以让学生开动脑筋,小试牛刀,然后再出示鲁迅对的下联,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既自然地引入了对联的概念,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理解,甚至对鲁迅也有了新的认识。

四、日积月累重日常

语文素养的提升功在日常,对联也是如此。冰心就曾经在《再谈我家的对联》中谈到:这些挂在墙上的好对联,孩子们天天眼里看着,口里念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对于他(她)们人格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其效果决不在“言教”和“身教”之下! [3]学生课业繁重,不太可能特意去阅读和对联相关的书籍,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对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潜移默化。借着春节等传统节日让学生去搜集名联,并仿照着进行对联创作,书写后粘贴在班级墙上,既锻炼了学生的对联写作能力,又营造了班级迎新春的浓烈氛围。另外,还可以将对联和课文学习联系起来。如在《好嘴杨巴》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以对联的形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中堂怒手摔茶汤,险!杨巴( )化危局,( )!教学完《醉翁亭记》,可以出上联“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要求学生联系《岳阳楼》试对下联。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旧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解放思想,更能让学生学会筛选关键词,提高概括能力,巩固对联知识,一举数得。

五、专题整理迎中考

经过两年对联教学积淀,初三的对联专题教学就显得轻松不少。此时,我们要做的是将对联知识做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总结,并且在此基础上加强中考对联题型的应试技巧训练。对于历年中考曾经出现过的对联试题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成几个题型,引导学生发现不同题型的解题要点,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网络,提高应试能力,从容面对中考。

三年磨一剑,水滴终石穿。经过三年课内课外的积累,中考场上终能见真章。随着中高考日益掀起的对联热潮,相信对联教学亦会越来越受重视,绽放绚丽的光芒。

注释: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5.

[2]毛力群,对中国传统属对教学的认识[J].课程・教材・教法,2004(3):40-41.

[3]冰心,冰心全集:第八卷[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1994:455.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王晓明、周平,现代名人名联选注[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3]曾伯藩,对联作法[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诗诗成长日记范文第2篇

酉酉和西西老是笑着过日子,他们之所以这么快活,是因为酉酉发现一件好笑的事儿,西西也觉得好笑,这件事就有加倍的好笑;是因为妈妈又做了肉丸子,酉酉觉得格外好吃,西西觉得特别好吃,这肉丸子就格外地特别好吃;是因为爸爸又带他们去动物园玩了,酉酉拉着爸爸的左手,又笑又叫,西西拉着爸爸的右手,又唱又跳,两个小嗓门,双份的热闹!

酉酉和西西也有哭着过日子的时候,比如小姐姐西西跟酉酉翻脸了,推了酉酉一把,而酉酉又踢了西西一脚;比如家里跑来一只可爱的小猫咪,他们刚刚爱上它,却又失去了它;比如大好人爸爸生了他们的气,瞪着眼睛不说话……

这些让西西和酉酉笑啊,哭啊的事儿,在大人的眼里,看起来都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在酉酉和西西的世界里,这些微不足道的事,就是他们张开双臂用力拥抱的生活的全部!

两个人的天真,是双份的天真。

两个人的快乐,是加倍的快乐。

两个人的眼泪,流得特别痛快,干得也特别痛快。

这就是双胞胎吧,你总是有我,我总是有你,永远不落单的双胞胎!

酉酉和西西是完美的模范小孩吗?不是。小姐姐西西是个爱吃鬼,喜欢糖,老牙疼,看牙医又大哭,她还有点懒,脾气大,爱打架,幼儿园里的调皮大王和捣蛋鬼都是她的好朋友;而酉酉是个害羞鬼,他有时会想太多,有时会有点胆小,有时还会嫌弃西西,他会有一点男子汉的小小的虚荣,幼儿园那些安静又聪明的好孩子是他的好朋友。

那酉酉和西西是“熊孩子”吗?当然不是。“熊孩子”们有时让人好笑,有时又让人恨得牙痒,而酉酉和西西,却总能让你嘴角上扬,暖心欢笑。

酉酉和西西在一起总会做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蠢事:跳进许愿池捞硬币,在楼道的墙壁上画“壁画”,去爷爷奶奶家“千里送鹅毛”,跑到树林里探险迷了路,跟妈妈去看电影惹来了急救医生,跟爸爸去游乐园一个尿裤子一个呕吐……他们的故事让你忍俊不禁,笑过之后,感受到的,却是他们那小小的心里自然涌出的清澈的善意。

酉酉和西西就是我们身边的小孩子,真实的小孩子,有着纯粹的天真,有着对这个世界纯朴的好奇,有小孩子们自有的混乱逻辑和一厢情愿的想法。他们就是那样的小孩子,是我们曾经的模样,也是我们的孩子们现在的模样。

我们爱这样的天真。

我们爱这样的快乐。 爱一个人与爱这个世界 ――关于成长日记

“女儿昨天拔掉了她人生最后一颗乳牙,哎呀呀,时间就是过得这么快……我把她掉下来的每一颗乳牙都仔细收藏着。这个酷爱吃糖的小孩,每颗牙都被蛀成独特的形状,我说以后可以给她自己的小孩当项链,举世无双――女儿问:‘妈妈,你还能再变态点儿吗?’”

这是母亲爱世界的方式。

每天都写日记,与自己的灵魂共舞或者相互搏击,伏在书桌前,妙笔生花或者江郎才尽,相信“创作是特别简单的事儿,就是双手搁在键盘上,双眼瞪着电脑屏幕,直到眼睛瞪出血来”。

这是作家爱世界的方式。

“每天晚上,我给女儿上一节文言文课,讲两篇古文;每周,让她写3000字的读书随笔,周末用半天时间为她的随笔讲评。”“《大泽传奇》七本终于上市,大完结!女儿看得泪流满面……这样近距离地领受读者眼泪的力量,真的很有成就感啊。不管这个故事未来际遇如何,我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回报!四年的辛苦、煎熬,终是值得的。”

这是母亲作家爱世界的方式。

女作家,母亲作家徐然,发现为孩子写书是她被赋予的使命,从悬疑推理小说家转型为童书作家,决定蹲下来,看着孩子们的眼睛为他们写作,她依凭着对孩子深深的爱,并把这爱布向世界。

徐然是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学硕士,曾在起点中文网以网名“007”发表百万字《谋杀现场》,千万次点击量,被追捧为“推理女皇”。2011年是转折点。女儿过了5岁,到了看童书的年纪。良莠不齐的精神食粮,让她开辟“妈妈厨房”。女儿喜欢小青蛙,徐然就每天给她现编现讲小青蛙的故事,替代婴儿时期的入睡摇篮曲。女儿需要阅读童书时,这位作家母亲重拾机杼,将这些故事诉诸笔端,把一个庞大的青蛙世界呈现出来。青蛙们正直勇敢,努力寻找和维护幸福,为之历险,在历险中成长。这就是目前徐然的代表作《大泽传奇》,“史诗”追求与童书结合,也是这个母亲作家在此处流露的野心。

诗诗成长日记范文第3篇

一、 立场修炼:

中国市场经济已进入高速发展期,在中国家电、快消品行业是导入现代营销理论最早的行业。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营销已深入至各个行业,就连现在很多医院都开始高薪聘请营销总监、策划总监,并且其地位不亚于医院院长。

我们有一个观点:新一代的年轻人不管我们所学的是什么专业,做上几年营销对我们整个职业生涯都将是受益无穷的。所以不管未来的人生规划如何,既然进入了营销圈,就应该坚定一个信念走下去,因为在卖产品的同时我们更是在向社会推销自己。

二、 意志修炼:

立场坚定是业务员成功的前提,一个成功的业务员还需要超强的意志力。

业务员成长要面临的4大挑战:

1、寂寞:某快消品公司一位驻点业务员写过这样一段打油诗:“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灯看着我,我看着灯。”其生动地表述了业务员的寂寞生活。

2、惰性:人之初、性本“懒”。每个人都会有惰性,由于业务员的生活天高皇帝远,所以人的惰性就更容易占领艰苦奋斗的“思想高地”。

3、拒绝: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北方很多人仍然把业务员称作为早期上门“扰民”的“推销员”,业务员在工作中遭到客户的拒绝甚至是人格上的污辱是家常便饭。

4、目标压力:自从被叫做业务员起那个叫做目标的“幽灵”就时刻伴随着我们,我们想抛弃它,但它却成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如果哪一天它真的不存在了,那么叫做业务员的躯壳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面对以上4大挑战唯一解决的办法就是修炼出超常的意志力。也许有人会说: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啊,实际上确实如此,但这往往就是人与人的区别之处。我的一位朋友用了4年时间从一位普通业务员成长为国内某著名企业的营销副总,在他成长日记的扉页中有这样一段话,当面对寂寞时我告诉自己:高处不胜寒;当想偷懒时我告诉自己: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当遭到客户拒绝时我告诉自己: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当面对销量压力时我告诉自己:适当的压力=前进的动力。

三、 技能修炼:

1、 沟通技巧修炼:

一个新业务员跟着老大哥去拜访客户时对老大哥的沟通技巧佩服得五体投地,客户提出要促销政策、要增加人员、要广告支持、要进店费用等等,可是经过老大哥一番无可辩驳的论述后,客户不但不再瞎要政策,反而大摆酒席要请老大哥常来指点一二,酒席间新业务员更是猛吞口水: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业务高手”,神人也。

其实每一个业务高手都是从普通业务员做起的,之所以后来成为高手主要是时间积累和经验总结的结果。人们常提到一个好的业务员要有好的“悟性”,“悟性”是什么?实际上“悟性”就是不断地总结和通过总结举一反三。无论是零售商、批发商还是经销商,其水平都是非常有限的,在拜访客户、“扫街”铺货时,如果我们经常去记录客户提出的问题,你会发现很多问题都是十分相似的,甚至是重复的,所以要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其实很简单,就是将客户提出的所有问题总结规纳并针对每个问题研究一套适合自己的应答话术,这样做很快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就是现实中的业务高手。

2、 “个人品牌”修炼:

现代营销组合理论强调“4P”,实际上我认为在销售实战中还应该有一“P”,我们称之为营销第五“P”,即“PEOPLE”。

在销售实战中业务员的做人很重要,一个业务员在向客户推销产品之前首先要推销自己,客户认可了你才可能会认可你的产品,所以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业务员,打造自己的“个人品牌”非常重要。

关于业务员如何修炼“个人品牌”,在快消品行业对于经销商来说你的“个人品牌”就是你的“面子”,有多大“面子”就能对经销商产生多大的影响力。这个“面子”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在经销商面前赢得“面子”你要做好以下几方面:1、敬业:烈日、炎寒中你是否依然在走访市场;2、责任心:经经商客诉、库存滞销你是否第一时间给予处理;3、专业:经销商的员工是否因为你的培训而提升了能力,是否因为你的各项管理建议让经销商更赢钱。

3、 管理能力修炼:

诗诗成长日记范文第4篇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1曾几何时,我已经离童年远去,但我还时常梦见自己五彩缤纷的童年。回忆起那些童年琐事,还时常记忆犹新,忍俊不禁。

在这个寒假,我拜读了鲁迅先生所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它由十篇散文组成,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成长道路。在回忆往事的基础上,鲁迅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使它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朝花夕拾》这本散文集是现代回忆性散文的典范之作。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开头的几段写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在仙台学医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表达了鲁迅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鲁迅在《琐记》里回忆了隔壁家的衍太太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让孩子做危险的事,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十分严格。表现出了她是一个自私自利,奸诈,坏心眼的妇人。主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者记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如渴地阅读了《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强烈欲望。

在《父亲的病》这篇文章中,鲁迅的父亲被江湖庸医耽误,死去了,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2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神思似乎也飘向了那份曾经属于我们的逍遥。《朝花夕拾》,正同于它另类的名字一样,这本脍炙人口的巨作,是鲁迅先生在风烛残年的岁月里写下的。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时的点点滴滴,心中还是会有当初的味道,想必还别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绽放的鲜花有了晨曦会显得更加娇嫩,到了夕阳西下时分去摘取,失去了刚刚盛开时的娇艳与芳菲,晚霞的照射却使它平添了一中风韵,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在风的导送下,让人浮想联翩。像是在尝一道佳肴,细细咀嚼,幼年时童真的味道留在心头,慢慢漾开。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他怀念在百园无忧无虑的,与小虫子们为伍,仿佛这样的童年才够味儿。趁大人们一愣神,以神不知,鬼不觉的神速,钻进百园。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也会来伴奏,鲁迅的童年似乎是在一首大自然圆舞曲中度过的。枯燥,乏味,是对鲁迅先生在三味书斋的最好的诠释。稍稍偷懒一会儿,也会被寿镜吾老先生的一句:“人都到哪里去了?”喊回来,整天除了读书还是读书,闲来无趣。从书卷里散透出的天真烂漫,不经意间似乎也把我感染了,或许鲁迅的文章真有什么魔力吧,他用一个孩子处世不深的目光探射了我的心,引起了我的共鸣。

有人说: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身上散发着阳光般的气息。

小的时候,自己也曾拥有过那样的光辉世纪。喜欢坐在河岸边看着鸭子从身前游过,颁着手指头细数“一只,两只·······”;喜欢奔跑在林间小道,抛开心中的不愉快,尽情去笑,不用管礼数是否;还喜欢躲在一个隐秘的地方,看着同伴进进出出找自己的忙碌身影,最后因为自己躲的技术太高超,无奈,只得向我低头认输。想到这里,心中有种窃喜的感觉,说不上来是什么。好象是一个小小的“阴谋”得逞了,又象是躲过了一场小小的“灾难”。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3斟一杯香茗,任清香缭绕思绪,一个人的夜晚,不仅有皎洁,悄然的月光,更有那一叶学海中永不沉的扁舟。

在鲁迅的世界里遨游,我初有体会。

初读《狗·猫·鼠》,我看到了鲁迅童年的天真,可爱。看出了他对老鼠的同情,对猫的憎恶。可细细体会,我又品出了别样的滋味。老鼠不正代表了那些贫穷,弱小的群体么?他们遭人鄙夷,受尽艰难困苦,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不正是我们需要关心的么?

只要我们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与温暖,为他们带来关心与帮助,那么我们的生活不也会更加美好,家庭不也会更加幸福吗?正是因为爱,我们的心情才碧波荡漾;正是因为爱,我们的生活才充满芬芳;正是因为爱,我们的灵魂才熠熠生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鲁迅的世界里遨游,我略有感触。

《五猖会》,总会感同身受,好像也能体味到鲁迅那伤心,失望的心情,的确,大人们总是在我们满怀欢喜时为我们浇下一盆冷水,他们似乎永远也不会懂得我们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一味的催促我们学习、看书、写作业……而我们也时常抵触他们,和他们吵架,惹他们生气。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理解,学会沟通,应与父母架起一座心灵的桥梁,有了理解,生活才会充满欢乐,有了理解,家庭才会充满关爱!

在鲁迅的世界里遨游,我思索万千。

告别了《五猖会》,来到了“长妈妈”的世界,我感受到了她的善良,朴实,和蔼可亲,更为她的乐观所感动,她虽不富裕,但享受生活,享受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那我们呢?在生活中,当乌云密布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却是“甲光向日金鳞开”。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春蕾。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你会发现生命是如此的美好!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4童年像一支歌,它蕴含着歌的精彩;童年如一首诗,它包含着诗的韵味;童年似一幅画,它流露着画的美丽……轻轻翻开鲁迅的《朝花夕拾》,品味那字里行间的年少轻狂,令我深深感慨。

《朝花夕拾》,给人一种身临其境:清晨盛开的鲜花,傍晚的时候才摘掉,虽然失去了清晨的芬芳馥郁与艳丽,但夕阳的余晖却又给了它一丝活力。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读过鲁迅文章的人都知道,他的笔尖不时流露出出一点对封建社会的不满,少年鲁迅本该愉悦的童年,因为社会笼罩在半封建时代,也透露出时代的迂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写得都是鲁迅的童年生活。令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百草园”了,“百草园”是少年鲁迅的乐园,他在那儿玩耍、捕鸟、与大人捉迷藏,在那儿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只是,美好时光终究短暂,他被家里人送去私塾读书,他只能向百草园的一切说“ade”。

当我还没开始上学读书的时候,我也曾像少年鲁迅一样,在阳台上也布置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百草园”,我把他取名为“花红柳绿”,种了许多花花草草,每天浇水灌溉,还买了一只布谷鸟,它的羽毛是黑色的,脖子上的羽毛黄一道,蓝一道,远远望去就像戴了一条漂亮的花围巾。

它的嘴巴尖尖的、小小的,吃东西的时候,可爱极了。最妙的是它的“布谷,布谷”叫唤。可惜后来我去上学了,布谷也送人了,花花草草有人都给我的奶奶打理了,偶尔闲暇时才去看看……而今想想,也是怅然若失。

在百草园中,我感受到了鲁迅当时不能留在“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与伤感。童年生活的缤纷色彩中,我们怀抱好奇心,认识到了大自然的美好,童年充满趣味和五彩缤纷……

一本《朝花夕拾》,一部成长日记,一段童年欣喜。童年正在渐行渐远,记录这时光的美好,当你有空时,也不妨体会一下“成长”这杯茶,说不定这杯茶会让你流连忘返,哭笑不得呢!

鲁迅朝花夕拾读后感范文5《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先生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篇文章。本应该快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要骂,骂那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从文章表面看,鲁迅似乎都是用了些温情的文字,其实,他把愤怒藏得更深。有人说柔软的舌头是最伤人的武器,也许鲁迅先生正是想达到这个目的吧!

在《朝花夕拾》中,鲁迅大量使用了对比和讽刺的手法。如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首先使用了许多鲜亮的文字记叙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接着再写道“我”不得不告别百草园去三味书屋上学。前边写的百草园很好地反衬了后来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体现了鲁迅对旧社会私塾的不满。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她是个需要一分为二看待的人。因为社会的影响,“阿长”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像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读者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阿长”知道“我”喜欢《山海经》,跑了许多路,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还有几个人物,我对他们的印象也是极深的。一位是范爱农先生,鲁迅一开始对他的印象是不好的。原因是范爱农的老师徐锡麟被杀害后,范爱农竟满不在乎。鲁迅对他的看法几乎是渐渐改变的,直至范爱农就义,鲁迅开始变得景仰他了。另一位是衍太太,她在《父亲的病》中出场。在“父亲”临终前,她让鲁迅叫父亲,结果让父亲“已经平静下去的脸,忽然紧张了,将眼微微一睁,仿佛有一些痛苦。”后来“父亲”死了,这让“我”觉得是“‘我’对于父亲最大的错处”。衍太太对别的孩子们“很好”:怂恿他们吃冰,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

相关期刊更多

诗探索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诗林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哈尔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诗潮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