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甘肃幼儿园

甘肃幼儿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甘肃幼儿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甘肃幼儿园范文第1篇

一、有效利用乡土资源,灵活替换课程资源包内容

幼儿由于年龄小,他们的认知具有很大的形象性,具体的熟悉的事物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现有课程资源包中的有些内容是超越我园幼儿的实际生活,是他们难以接触体验到的事物。如:课程资源包中班上册《我发现的……》第16页中的数学活动《小动物找家》,这次活动的目标是:(1)认识门牌号,了解序数在门牌号中的含义;(2)学会根据动物的房间位置为它们选择正确的门牌号;(3)关注生活中的数字,并对数字感兴趣。课程资源包中的内容是以楼房的形式呈现给小朋友的,而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生活在牧区,都是以村组为单位,是以平房小院为个体的形式居住,对楼房的布局与格式不是很熟悉。我在进行这节数学活动时,把内容直接替换为小朋友们所熟悉的居住格局――居民点平房小院的图片形式呈现给学生,以组代表楼房的单元,用门牌号表示楼层,不但没改变课程资源包活动内容的主旨要求,让幼儿达到了预期的活动目标,而且使幼儿把所获得的知识经验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密切的关系,激发了幼儿对数学的热爱之情。

二、合理补充乡土资源,丰富课程资源包内容

兴趣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法,创设幼儿喜欢的活动内容,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课程资源包中的有些内容,与我园幼儿的认知有一定的差距,进行此类活动时只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以画面的形式展示给幼儿,幼儿没有与活动内容相关的经验做铺垫,引不起兴趣,势必在活动中显得特别被动,从而影响活动效果。如课程资源包大班下册《我是中国娃》第4至6页中的社会活动《小小导游》,这个活动先以全国的风景名胜引导幼儿,再以甘肃省的风景名胜甘南大草原、天水麦积山、张掖丹霞地貌等为活动的主要内容,旨在引导幼儿热爱自己的家乡。由于我园幼儿居住地处高原,再加上家人游牧的工作方式,很大地限制了带幼儿外出的机会,为此我班三十七名幼儿对甘肃的这些风景名胜没有一个幼儿去旅游过,没有经验做准备,也就无法以导游的身份把这些风景区的美景介绍给其他小朋友。我在进行此次活动时,以全国和甘肃的风景名胜做引导,把我们本地的风景名胜如扎西秀龙大草原、石门沟药水神泉、天祝三峡等作为活动主要内容。幼儿对自己熟悉的事物表现特别感兴趣,积极参与,大胆讲述,把熟悉的风景区的特色都表述出来了,从而引导幼儿以小见大,感悟甘肃及全国风景名胜的美,有力激发了幼儿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了良好的活动效果。再次,《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有利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活动形式,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

三、利用乡土资源巧妙延伸,拓展课程资源包内容

甘肃幼儿园范文第2篇

大家好!我叫XXX,是第一幼儿园的一名幼儿教师,也是一名校园长后备干部,能够站在大家面前发表演讲,心情十分激动,感到无比荣幸。今天,我作“弘扬祖国文化,提升幼儿素质”的演讲,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体会,目的是进一步做好幼儿教学工作,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最近我们国家有三件事成为社会公众的热点话题,一件是全国学生汉字听写大赛引热议,一件是多地高考改革都拿英语开刀,还有一件是大陆30所中学引进台湾国学教材。这三件事看似互不关联,实质是反映同一个主题,就是要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以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中华民族,激励每一个中国人认真学习,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举办全国学生汉字听写大赛,是要全国人民热爱汉字。

我们之所以熟悉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史,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不忘自己炎黄子孙身份,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中国,渴望中国繁荣富强,这都是汉字的功劳,因此我们要热爱汉字,做到学汉字、写汉字、用汉字,始终不变自己的一颗中国心。多地高考改革都拿英语开刀,并不是否定英语的作用,英语作为世界一个主要语种,对于我们走出国门,加强与世界的交流,促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仍然需要学好英语。但是汉语与英语相比,汉语毕竟是国语,地位高于英语。我们多化一点时间学好汉语,是非常必须的。因此,我们要重视汉语,努力把汉语学好。大陆与台湾是同种同文,都是中国人,大陆30所中学引进台湾国学教材,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国学发展。

况且国学直接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直接反映中华先人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中学生学习国学对提高自身思想修养、培养良好道德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因此,我们要乐见大陆30所中学引进台湾国学教材,进一步弘扬祖国传统优秀文化,促进我们祖国更加文明,更加和谐。

甘肃幼儿园范文第3篇

[关键词]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6-0015-06

民办幼儿教育是指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承办,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招收幼儿的幼儿教养机构的总称。它既包括民营企业、民间团体及个人开办的幼儿园(纯私立的幼儿园),也包括少数国有企事业单位、派、政府机构下属单位及社会团体或组织(如妇联、共青团、儿基会)拥有部分产权但没有直接或间接利用国家财政性拨款创办的幼儿园。上世纪末,西北地区民办幼儿园尤其是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迅速。它们在促进整个幼教事业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很多管理上的问题。为了解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现状,发现并解决问题,研究者对西北五省区的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对象为西北五省区――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和新疆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人员和教师以及部分幼儿家长。

(二)调查方法

研究者采用自编问卷,随机抽样调查了44所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其中甘肃12所,占27.3%;青海、宁夏和陕西各9所,各占20.4%;新疆5所,占11.4%。发放问卷44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问卷调查数据用SPSS10.0统计处理。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研究者还对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了随机访谈。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办园基本情况

1、创办时间有差异,抽样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速度不一

调查显示,44所农村民办幼儿园于上世纪80年代创办的占2.4%,90年代创办的占28.6%,2000年以后创办的占69%。上世纪90年代为样本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起步阶段,农村民办幼儿园数量有限,且各省区发展水平不一。陕西起步较早,上世纪90年代创办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占陕西调查样本的62.5%,共有5所。这一时期甘肃和青海抽样地区分别创办了3所农村民办幼儿园,宁夏仅有1所。与西北其他四省区相比,新疆农村民办幼儿园创办相对较晚,被调查的5所幼儿园均为2001年以后创办。2000年以后,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速度较快,其中甘肃、宁夏的发展势头超过了起步较早的陕西。

2、创办者多为汉族,幼儿入园率存在民族差异

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进行民族统计发现,汉族管理者约占78.6%,回族管理者约占16.7%,东乡族和藏族管理者(均来自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各1名,分别约占2.3%。甘肃和宁夏的被调查幼儿园汉族和少数民族管理者各为4人。陕西、新疆和青海的被调查幼儿园管理者全部为汉族。研究者进行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民族调查的原因在于,西北五省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不同民族的幼儿园管理者有可能引起幼儿入园率的变化。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宁夏、新疆和青海为例,被调查幼儿园2004~2006年三年间招收幼儿的民族分布有显著差异:宁夏回族幼儿入园绝对人数较多,均超过当年入园幼儿总数的60%,汉族和回族幼儿入园人数增长幅度明显:青海和新疆农村民办幼儿园汉族幼儿居多,少数民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幼儿入园率相对较低。

3、管理队伍学历偏低,门外汉较多

调查显示,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中具有本科学历的仅占4.5%,具有大专学历的占38.6%,具有中专学历的占18.2%,具有高中或职业高中学历的占34.1%,还有4.5%的管理者只有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从管理者的专业背景来看,毕业于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者仅占调查总样本的31%;毕业于师范学校非学前教育专业的占23.8%:毕业于非师范专业的占26.2%;还有19%的管理者是其他社会人员,通过访谈得知,这部分管理者的文化程度主要为高中或高中以下。可见,西北五省区被调查地区的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大多数(69%)都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这势必会影响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质量及发展水平。虽然有部分非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者接受过师范教育,但由于学前儿童与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有明显差异,其教育方式和手段也有诸多不同。他们自身所具备的教育背景和资源可能为其在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中提供一些帮助与参考,但是也有可能导致其照搬其他阶段教育经验来教育幼儿,导致学前教育小学化,甚至初中化。

4、个人创办和聘用管理者为主

被调查的44所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中有29人是个人投资,自主办园自主管理,占样本总数的64.4%;11人为聘用管理者,占24.4%,他们主要是农村民办幼儿园投资人聘请的管理者;3人由幼儿教育主管部门委派,占6.7%;还有2人以承包人的身份出现,占4.4%。

5、创办经费自筹,日常运转依靠幼儿缴纳学费

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创办经费主要依靠个人筹集(77.3%的管理者选择了“创办者自筹经费”)。调查发现,由于资金投入总量不同,各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硬件设施有明显差异。至于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日常运转经费从何而来,72.7%的管理者表示,幼儿入园缴纳的费用是主要来源。由于农村民办幼儿园得不到国家财政性经费支持,所以幼儿缴纳的费用又成为农村民办幼儿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经济支撑。同时不少农村民办幼儿园还开设了舞蹈、美术等特长班以增加收入。另外,少数农村民办幼儿园还接受过社会捐助、地区资助等。在访谈中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表示,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实际支持较少,这与我国西部经济贫困、基础教育中的“普九”任务艰巨等问题有关。

6、农村民办幼儿园收费低廉,管理者收入存在地区差异

我国民办教育的相关规定并没有明确说明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调查显示,农村民办幼儿园“依据上级主管部门和物价部门制定收费标准”的占41.7%,“参考民办幼儿园所在地平均消费水平制定收费标准”的占38.9%,其他幼儿园主要参考“当地同类幼儿园和公办园收费标准”收费。这导致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存在差异。总体而言,由于相关规定尚未制定,又由于农村民办幼儿园竞争激烈,其收费相对低廉。如陕西、甘肃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为每学期200元左

右,最低收费是每学期90元;青海为每学期150元左右。在访谈中大部分幼儿家长表示,收费高低是选择幼儿园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有27.9%的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不是从幼儿园领取月工资,这主要是因为自主办园者个体拥有对幼儿园资金的管理权和支配权,幼儿园的收支均由管理者个人控制,自然也就不存在领取月工资这一说法。除新疆以外,其余西北四省区都有这种情况。对领取月工资的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进行调查发现,管理者月工资在200~400元的占16.3%;在401~600元的占9.3%;在601~800元的占34.9%。宁夏和青海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中各有1/3的人选择了月工资为“601~800元”,新疆、陕西、甘肃选择此项的人分别占各自抽样数的75%、50%和20%;调查总样本中月收入在800元以上的占11.6%,这部分都是自主办园管理者,主要来自宁夏、新疆和青海。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工资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这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管理者的任用方式等因素有关。

(二)内部管理

1、教育教学活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是幼儿园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幼儿家长选择民办幼儿园除了考虑收费,还非常看重教育教学质量。由于幼儿教育理念较为落后,西北五省区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能让孩子背诗、做算术题的就是好幼儿园。调查中部分教师也提出了困惑:“现在提倡保教结合,开发智力,但在这里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到知识,这与我们强调在游戏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是矛盾的”;“家长就是要我们给孩子多教点东西,多写字、算题,如果你不教,家长就选其他幼儿园了”。在家长需求不合理和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农村民办幼儿园普遍出现了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我们在甘肃、陕西对农村民办幼儿园进行调查时发现,在幼儿园课程安排中。小学教育内容,如拼音、写字、数学计算等所占比重较大。同时教学方法单一,教师讲、孩子复述的情况较为普遍。部分幼儿能背诵英语日常用语,但并不知道在生活中应用。

《民办教育法实施条例》肯定了“实施学前教育的民办学校可以自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这种“自由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应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在农村民办幼儿教育中,忽视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单纯以获取知识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普遍存在。这一方面与教育者自身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偏差有关,另一方面,孩子能念、能背、能写较为直观,也更容易获得家长的认可。

2、教师管理与考核注重家长评价

教师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教师的考核将直接影响其工资待遇和个人职业发展。幼儿家长评价、教师工作态度以及教学水平是民办幼儿园考察教师的三个重要方面。幼儿入园率直接影响民办幼儿园的经济收入,因此来自幼儿家长的评价是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考核教师的首要因素。幼儿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与教师对孩子的态度、教育教学能力有一定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家长评判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标准可能不合理。如很多家长以传授知识量的多少来评判教师的好与不好,这不客观,也不全面。

3、管理者进修学习机会有限,培训质量有待提高

研究者在一年内跟踪调查了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的进修学习情况,发现没有参加过进修学习的管理者占17.1%,参加过一两次的占53.6%,参加过三四次的占29.2%。可见,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进修学习的机会非常少。从学习方式来看,76.7%的管理者选择了“外出观摩”,72.1%的人选择了“参加培训班”。虽然选择外出观摩或参加培训班的管理者较多,但是进一步调查发现,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基本上人均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参加这两种形式的学习。至于学习效果如何,不少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反映,“教育局虽然有培训,但是条条框框不实用,包括珠心算、识字的教学培训,感觉内容空,不具体,没用”。

4、办园经费紧张,师资匮乏,发展后劲不足

由于西北五省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经费以创办者自筹和幼儿缴纳学费为主,办园条件有较大差异。村民集资创办的幼儿园条件相对较好,个体创办园由于办园规模较小、生源较少,加之个体财力有限。办园经费相对缺乏,“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大多是租用居民用房或对自家住宅用房进行改造,园舍建筑不符合办园标准,室内活动面积小,幼儿园教育教学必需的玩教具、操作材料、图书的种类及数量都极少。

调查显示,有63.6%的管理者认为工作的烦恼来自“幼儿园的经费紧张”,52.3%的人选择了“师资匮乏”。可见,经费紧张和师资匮乏是幼儿园管理者最关注的问题,这也是制约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另外,25%的人选择了“家长的要求”,担心“园所间竞争”和“入园孩子太少”的各占20.5%。这几个因素之间有一定联系。农村民办幼儿园面对竞争必须设法吸引生源,而影响生源的两个重要因素就是幼儿园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办园经费紧张和师资匮乏必然会造成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后劲不足,制约其发展。

5、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难以落实,存在安全隐患

农村民办幼儿园创办者大多对人、财、物拥有绝对的自主管理权。调查发现,仅有很少一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规章制度,更多农村民办幼儿园是直接照搬当地公办幼儿园,甚至小学的规章制度,《学生守则》《班主任工作职责》等制度赫然出现在许多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墙面上。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没有依法建立财务、会计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一人管理财务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在小规模的“家庭式幼儿园”,财务收入和支出账目不清晰。访谈中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表示,他们对教师备课、写教案等都有要求,但落实与事后检查并没有跟进。由于师资紧张,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都是一位教师负责一个班的所有活动,有的教师称“没有时间写教案”,有的则在“一个月前就全都写好了”。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一定按计划实施,管理者对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缺乏有效的制度化的管理。

调查还发现,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不到位,存在安全隐患。部分农村民办幼儿园厨房卫生条件差,根本无法保证幼儿的饮食卫生和安全:幼儿的水杯与图书、杂物等堆放在柜子中;水杯、玩具等物品污垢较明显;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冬季提供火炉取暖,而炉子周围却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存在较为明显的安全隐患。

(三)外部规划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无力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条和第五十二条指出:“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到少

数民族地区、边远贫困地区举办民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尽管我国政府一再强调发展农村民办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但由于西部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薄弱,教育行政部门几乎无力顾及幼儿教育。农村幼儿教育工作基本没有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也没有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大部分地方政府对幼儿教育发展尚无规划,部分地区即使有预留教育用地,也只是预留中小学校用地,而没有考虑到本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幼儿园的整体规划和布局上考虑不周,这容易造成民办幼儿园分布密集,导致恶性竞争。

另外,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审批、管理等制度不完善,许多民办幼儿园没有进行教育审批,是“黑户”幼儿园,这又给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监督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调查中不少审批手续齐全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园长提到:“目前非法办园太多,我们多次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请求管理此事,但教育部门没有采取任何措施,非法办园只要有房便开园,办园成本很低,给我们带来很大竞争压力。”

四、建议

(一)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多渠道筹资创办农村民办幼儿园

民办幼儿园是幼儿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促进了办园体制的多元化,满足了人们的教育需求,促进了幼儿教育的良性竞争和发展。经费紧缺是诸多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政府应加大财政拨款兴教力度,同时通过行政力量、媒体等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动员社区、乡村及社会各界捐资助教。在居住分散的少数民族地区,必须突破以实现“正规化”机构教育为目标的单一发展模式,鼓励多形式办园,创办各种类型的幼教机构。

(二)加强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监管,促进其规范发展

教育管理部门重视农村幼儿教育,要加强对其监管,要尽快建立起合理的评估制度,通过定期评估和检查,表彰与鼓励优质民办园所。对那些有基本发展资金、具备较完善的硬件设施和较好师资队伍的民办幼儿园加以扶持,对园长和教师的任职资格同公办幼儿园一样予以规范。对不具备办园条件的,一方面要出台优惠政策,主动帮助其创造条件,如给予资金上的帮助(有选择的财政补助、以奖代补、减免有关税费、土地使用上的支持)等;另一方面要限期整顿,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达到办园要求。鉴于一些地方个人办园经济实力不足,要积极整合资源,促进村有民办或股份合作等办学模式的形成。加强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设施安全检查,以确保师生的人身安全。对在这些方面不符合规定又不及时加以改善的农村民办幼儿园,教育行政部门要责令其停办整顿。

(三)充分利用农村有利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教学条件

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在南京创办乡村幼稚园时就强调幼儿园环境创设、制造玩教具等应就地取材,石头、麦秆、谷壳等农村常见物品皆可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所用。由于经费有限,绝大多数农村民办幼儿园的玩教具数量很少、可操作性差、趣味性不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和幼儿的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就地取材,为教师提供操作性强的教具、为幼儿提供充足的玩具等,是改善农村幼儿教育教学条件的重要途径。

(四)重视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培训,加强业务指导

加强对农村民办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教育培训是农村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保证。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机构可以采取多种培训形式,切实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教师的业务水平。

甘肃幼儿园范文第4篇

目前,全市共有学前教育机构264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6%,幼儿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85%。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借东风,抓机遇,构建发展新格局

2010年之前,酒泉市的学前教育整体状况令人堪忧,学前教育资源十分匮乏。城区公办幼儿园数量少, “大班额”现象严重,农村及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差。在师资方面,城乡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在编教师仅占幼儿教师总数的13.56%,其余教师都是临时聘用。

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直接影响到全市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成为全市教育发展的一大短板。

2011年,酒泉市政府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列入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幸福酒泉的重大民生工程,在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同时,借国家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东风,着力破解制约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把普及学前三年教育,解决城区幼儿“入园难”,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作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举措,认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和“春蕾”行动,采取“新办幼儿园扩大覆盖,改办三年制延伸学制,实施幼儿园改造工程提升办园条件,加强师资培训提升保教质量,开展评估指导提升管理水平”五大措施,促进全市学前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

在城市,政府支持街道社区、有条件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个人等通过多种形式兴办幼儿园,并投资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了一批幼儿园。在农村,结合新农村建设,采取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跨村联合办园、一村一园等多种办园模式,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优先规划改建幼儿园。全市逐步形成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村级幼儿园为支撑的全覆盖、保基本的农村学前教育服务体系。

2013年,酒泉市第一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全市共实施学前教育推进工程项目81个,工程总投资2.13亿元,新增肃州区二幼、金塔县幼儿园、玉门市三幼、瓜州县二幼和三幼、肃北县幼儿园、阿克塞县幼儿园等城市公办幼儿园9所,新增“公助民办”幼儿园17所,新建和改扩建乡镇中心幼儿园23所。农村幼儿园的内部设施配套和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基本满足了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为保证适龄儿童多样化的选择,酒泉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民办幼儿园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普惠。2015年,对12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了162万元的财政奖补。

目前,全市共有民办幼儿园75所,在园幼儿达11000人,占全市幼儿总数的39%,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化办学格局。

在不断加强幼儿园硬件建设的同时,酒泉市把解决幼儿教师短缺及待遇保障这一问题作为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拓宽引进渠道,配齐补足教师。

自2011年以来,根据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全市利用省政府每年公开招考农村中小学、幼儿教师的机会,共招考补充幼儿教师268 人。各县区通过面向社会统一招聘、小学教师转岗等方式,多渠道补充幼儿教师。

目前,全市城区公办幼儿园实现了每班“两教一保”的配备,农村及民办幼儿园实现了每班“一教一保”的配备。 同时,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公办幼儿园在编教职工执行国家统一的绩效工资制度,非在编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通过财政专项补助、以奖代补等形式予以解决。政府有关部门还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足额足项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稳定教师队伍。

抓培训,重监管,促进办园规范化

学前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素质强、水平高的幼儿教师队伍。为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水平,酒泉市推行幼儿教师准入制度,把幼儿教师培训纳入全市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当中,依托“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建立起了国家、省、市、县、园五级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并积极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推进教师学历层次提高和整体知识结构优化。

在实施幼儿园园长、专任教师全员培训工程过程中,酒泉市将集中培训与园本培训相结合,即时培训与过程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城乡结对、师傅带徒弟等多种形式,开展互评课、展示课、观摩课和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强化基本功达标和岗位练兵,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坚持送教下乡与送培到校相结合,组织城市幼儿园与农村薄弱园结对帮扶,促进城乡学前教育融合发展。

五年来,共培训专任教师1430人次,开展园长集中培训7次,培训园长438人次。目前,全市幼儿园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82%,专业合格率达到85%,较2010年提高2%和24%。

为推进全市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市、县人民政府积极落实监管主体责任,实行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靠实目标责任。

教育部门依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甘肃省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健全完善日常管理和随机抽查制度,加强对幼儿园办园资质、教师资格、办园行为、收费等的管理。公安、消防、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指导,对卫生、消防、园舍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并消除。卫生计生部门积极落实儿童保健、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等工作。各部门之间分工负责,协调配合,每学期开学前开展联合专项检查,日常开展不定期抽查。

在实施联动监管的同时,酒泉市还建立了学前教育发展督导监测、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构建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将学前教育统筹规划、资源配置、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办学条件、规范管理和发展水平纳入政府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年末进行严格考核。

教育督导部门定期开展学前教育专项督导,重点从课程设置、幼儿一日活动、收费管理、卫生保健、安全防护等十二个方面进行检查,督促幼儿园认真执行《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甘肃省幼儿园保教管理指导意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坚持保教并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实施科学保育、教育,纠正“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各县区都采取多种举措规范办园行为,金塔县就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管理实施办法》《民办幼儿园办园标准(试行)》等,从制度上不断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

育典型,促发展,提升内涵保质量

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促进全市学前教育稳步向前发展的过程中,酒泉市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通过幼儿园分类评估、等级认定,培育先进典型,以“典型引路、关注弱势、全面推进”为策略,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酒泉市4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定期深入民办、农村幼儿园进行科学保教研讨、送教观摩活动,与农村教师互动交流。市、县有关部门也经常组织开展城乡幼儿教师教学才艺展演。幼儿教师读书养性强素质,学习赛课练内功,成为了酒泉市学前教育发展的“新常态”。

典型引路,强园带弱园,缩小了城乡学前教育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提高了农村和民办幼儿园的管理水平。如今,在酒泉的许多农村地区,幼儿园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色彩绚丽的环境,美观大气的建筑,端庄文雅的教师,活泼可爱的孩子等,无不彰显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幼儿园已成为农村幼儿的天堂。

为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市上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甘肃省实验区工作方案”,制定了《酒泉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工作方案》,确定金塔县、阿克塞县为市级实验区,另外,还确定了7所市级实验园和31所县级实验园。

实验区、实验园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创新方式方法,每学期召开1次园长联盟会议,确定1个主题,开展1次“幼儿园管理专题研讨”活动,在开展教师培训、家园共育、课题研究、推进幼儿科学保教一日活动等方面进行探索,分享实验成果,推广实验经验,扩大实验效应,引领带动了全市学前教育内涵式发展。

甘肃幼儿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村民办幼儿园;公办幼儿园;合作;发展;西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6-0010-05

据教育部《200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共有民办幼儿园75426所,在园幼儿775.6万人,分别占我国民办教育机构总数的81%和民办教育机构在读学生总数的34%。由此可见,民办幼儿园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民办幼儿园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以甘肃省庆阳市为例,截至2005年年底全市登记注册的民办幼儿园共有300余所,其中240多所是农村民办幼儿园。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迅速增长极大地促进了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但相关研究显示,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办学门槛低、观念陈旧、小学化和成人化倾向严重、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西北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进一步发展,影响了西北农村地区乃至整个西北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解决西北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和农村民办幼儿园自身都做了很多努力,其中甘肃省临夏市所采取的公办幼儿园和农村民办幼儿园合作发展的尝试就是其中的典范。本文通过介绍与分析临夏市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合作发展的经验及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西北农村地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合作背景

临夏市地处西北地区较贫困的甘肃省中部,是临夏回族自治州政府所在地,主要以农业人口为主。上世纪90年代以前,“临夏市只有4所幼儿园,均为公办性质。入托成了群众的大难题,幼儿园对招生人数有限制,所以每到幼儿园招生的日子就出现凌晨排队报名的现象,甚至还出现了入托走后门的情况。”(摘自临夏市学前教育干部访谈记录)自上世纪90年代《社会力量办学条例》颁布后,临夏市教育部门本着“先发展、后规范”的政策,放宽办园条件,积极鼓励个体和集体开办幼儿园。近二十年来,临夏市农村民办幼儿园从无到有,数量不断增长,目前全市共有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31所,其中农村民办幼儿园14所。据统计,2005年年底,全市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达90%,其中城市幼儿入园率为95.5%,农村幼儿入园率为75.5%。远远超出了甘肃省幼儿入园率33%的平均水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在临夏市农村民办幼儿园迅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如起点低,办学条件差,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观念陈旧甚至错误,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成人化、小学化,等等。较之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而言,公办幼儿园办园资金相对充裕,园所设施较为完善,管理水平相对较高,教师队伍相对成熟和稳定,教育理念也能及时更新。因此,如何利用公办幼儿园的发展优势带动农村民办幼儿园及当地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2002年临夏市承接了由教育部、中央教科所和新西兰政府合作的“促进贫困地区早期教育发展”项目的试点工作,推广“整体性发展”的早期教育模式(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合作的教育模式)。该项目的试点单位涵盖了城乡公办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这使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的合作发展成为必然。公办幼儿园能够发挥辐射、带头作用,民办幼儿园可以和公办幼儿园共享资源,降低教师培训成本,得到及时的办学指导,大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合作现状

(一)合作目的

临夏市公办幼儿园与农村民办幼儿园通过合作架起了沟通、融合、资源共享的桥梁,临夏市教育管理部门也实现了整合现有幼儿教育资源,协调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关系的目标。这种合作对进一步拓展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空间,提升其办园质量有很大帮助。临夏市教育局认为,合作的终极目的是“提高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当地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合作内容与形式

在临夏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下,各公办幼儿园与农村民办幼儿园,尤其是问题较多的农村民办幼儿园开展了“互访”和“结对子”活动,其合作内容与形式如下。

第一,参观学习优秀园所。公办幼儿园邀请农村民办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参观园所,使他们切身感受公办幼儿园的教育环境;组织半日观摩活动,现场体验公办幼儿园规范化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座谈、讨论等活动交流教育思想和办园理念。

第二,送“助”上门。公办幼儿园派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农村民办幼儿园园长;每年定期组织公办幼儿园骨干教师送“教”上门;帮助农村民办幼儿园创设环境,制作教具和学具;指导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备课,并为其示范教学;协助召开家长会,开展“乡村亲子运动会”“家长半日参与”等长期对口帮扶活动。这几种合作不但规范了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促使农村幼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并改进教育方式。

第三,开展各种评比活动。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组织下,临夏市农村民办园与公办园共同开展了优质课评选、自制教具展评、教师技能技巧培训等活动。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仅开阔了参赛教师的眼界,提高了其素质和业务能力,还让更多的教师通过观摩比赛获得了专业学习的机会。

此外,临夏市教育行政部门还定期组织公办幼儿园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召开研讨会、讲评观摩课等,从各方面提高公办幼儿园教师的业务能力,再让这些骨干教师对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进行二次培训。

(三)通过合作取得经验

如前所述,临夏市公办幼儿园与农村民办幼儿园合作的内容及形式较为丰富,切实促进了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合作实践,临夏市在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上积累了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

1、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临夏市教育行政部门把促进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作为重要工作之一,本着“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为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由于临夏市经济水平等因素的限制,20世纪90年代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的规模无法达到审批要求,临夏市教育行政部门果断制定了“先发展、后规范”的政

策,这大大鼓励了群众的办学积极性,为许多规模较小的农村民办幼儿园提供了生存机会。临夏市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先发展、后规范”政策的过程中将该政策调整为“边发展、边规范”,以尽量避免农村民办幼儿园出现低水平、低起点的重复建设问题。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的管理、指导和服务,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2006年2月,临夏市教育局研究制定了适用于本市行政管辖区域内所有招收1~6岁儿童的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意见》(临市教发2006[22]号)和《关于加强学前班管理工作的意见》(临市教发2006[23]号),印发了《临夏市幼儿教师“十一五”继续教育培训方案》,培训对象面向各级各类幼儿园教师,力图建构与本市幼教事业发展相适应的符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别的幼儿园教师培训格局。

2、完善的管理职能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提供了沃土

临夏市委、市政府很重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早在1987年,市里就成立了以市分管领导和市教育局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幼儿教育领导小组,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的重大问题。市教育局设立幼教室,具体管理全市幼儿教育工作,将幼儿园真正纳入了教育管理之列。同时将位于市中心的某小学改建,成立了学前教育中心,该中心不仅是一所公办示范性幼儿园,而且集“保育教育示范中心、信息资料中心、教师培训中心、教改教研中心”于一体,承担全市幼儿教育活动示范、指导及教师培训等任务。

临夏市在加强对幼儿园管理的同时,也非常重视管理民办幼儿园,使民办幼儿园摆脱了摸着石头过河的盲目发展局面。早在1996年5月,市教育局就抽调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22所公办、民办幼儿园进行分类评估。2000~2006年,不定期组织举办“临夏市民办幼儿园教师岗位技能培训班”。民办幼儿园教师参加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培训学习,经考试后取得《专业合格证书》。临夏市较为完善的幼儿教育机构管理职能为民办幼儿园的规范、发展提供了保障。正如一位民办幼儿园园长在访谈中所说:“以前我们有啥(问题)也不知道该问谁,没人管(民办幼儿园),现在(合作开展后)我们就知道(有问题)问谁了……”在规范、促进幼儿教育机构发展的同时,健全的幼儿教育管理机构和专门的管理人员保证了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合作进程,为两者的发展提供了指导与监管。

3、丰富的教师培训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夯实了基础

教师是影响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因素。受工资收入、社会保障、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诸多因素影响,农村民办幼儿园普遍存在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高素质教师短缺是制约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主要障碍。临夏市多年的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合作发展实践证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培训是农村民办幼儿园解决高素质教师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临夏市主要采用“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培训幼儿园教师,每年选派各类幼儿园的优秀园长、骨干教师赴外地参观学习,并邀请幼教专家到临夏市讲课,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在选派参训教师时,临夏市尤其重视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在政策上对其有一定倾斜。在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师培训的同时,临夏市还十分重视外部力量,适时把握机会,为幼儿园教师创造培训机会。实践证明,形式多样、层次不同的培训满足了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2年,“新西兰-中国促进贫困地区早期教育发展”合作项目在临夏市实施。临夏市抓住机遇,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幼儿园教师、家长和管理人员培训活动。项目实施四年中,每年教师受训率在100%以上,家长受训率60%以上。大面积、多形式、多层次的师资培训活动使大量幼儿教育机构管理人员、城乡幼儿园教师、家长了解并接纳了新的教育理念。

通过培训,幼教工作者普遍加深了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明确了整个地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路径:只有大量农村幼儿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当地的幼儿教育事业才能得到整体发展。农村幼儿不仅需要受教育的机会,更需要配置合理的教育资源。通过培训,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产生了向公办幼儿园教师学习的动力。对公办幼儿园教师而言,与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一起参加培训,能深刻意识和体会到自身掌握的优秀教育资源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帮助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责任意识。临夏市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合作发展因此具备了良好的合作者心理基础。

三、对合作的反思与建议

临夏市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合作快速有效地促进了当地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成为促进民办幼儿园发展快捷、经济、有效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在西北地区目前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分属不同部门注册、教育部门普遍对民办幼儿园缺乏有效管理的状况下,这种有创见性的尝试为推动西北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合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这种合作行为只是实践层面上的一种“朴素”合作,合作双方都尚未充分认识到现有合作的深层意义,这种主要靠行政力量推动的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关于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合作的反思

1、合作双方缺乏合作的深层动机,难以确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临夏市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合作过程表明,双方最重要的合作动机来源于外在行政压力,而不是自发和自觉行为。在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合作发展初期,行政力量推动是必要的,但如果行政力量成为双方合作的唯一动力,那么这种合作关系不仅是不稳定的,而且有时会成为合作双方的负担,导致合作流于形式,引发合作者的消极抵触甚至是对抗情绪。对临夏市公办幼儿园而言,它们在与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合作中总是扮演无私奉献者的角色,这种“无偿献血”活动往往很难带给自己实际利益,相反,可能还会“有培养未来强大竞争对手的隐患”,因此,面对合作,公办幼儿园有时不免顾虑重重。对农村民办幼儿园而言,临夏市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现有的合作是以假设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状态不合理为前提的,这种假设的前提有可能忽视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现状中的合理因素,有时会使农村民办幼儿园在合作中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影响合作效果。

2、合作双方地位不平等,“经验主义”易造成农村民办幼儿园“水土不服”

在临夏市农村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的合作中,公办幼儿园掌握着办学的“经验”,常常处于指导者的位置,而农村民办幼儿园则往往“扮演”学习者、受训者,合作双方地位不平等显而易见。

这种不平等的合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不少弊端,如可能导致公办幼儿园怎么说,农村民办幼儿园就怎么做,忽视农村民办幼儿园自身特点,一味把公办幼儿园的办学模式移植到农村民办幼儿园身上,造成后者对前者经验移植的“水土不服”等现象。

此外,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对于公办幼儿园的指导和帮助并不能积极地消化接受。比如,我们看到在公办幼儿园骨干教师的帮助下,很多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制作了大量玩教具,这本来是很有益的经验传递,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在合作中制作的玩教具很多成为展品被锁在展厅里,自制玩教具使用率很低。出现这种现象与公办幼儿园在合作指导过程中缺乏对农村民办幼儿园特点、现状、发展立场的了解与思考密切相关。一所农村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告诉我们,他们的自制玩具材料(易拉罐、一次性纸杯等)是公办幼儿园教师们从城里带来的,有些是现买的。可见,公办、民办幼儿园教师对于自制玩教具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还有待统一和深化。

(二)关于农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合作的几点建议

1、积极引导合作双方建立平等互惠的合作关系

合作行为是合作双方为了谋取共同利益而采取的协同互助活动,平等是双方建立稳定、持久合作关系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教育行政部门有必要改变以满足公办幼儿园发展需要为主,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需要为辅的工作方式,不仅要对两类幼儿园做到一视同仁,还要在此基础上给农村民办幼儿园更多的政策支持,这样才能逐渐扭转以往双方合作不平等的局面。其次,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下发文件,组织公办幼儿园和农村民办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统一学习了解双方合作的重大意义,促使双方自发自愿进行合作,使合作活动制度化、持久化。

2、公办幼儿园应端正合作态度,努力避免“完成任务”式的思想偏差

公办幼儿园要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一统天下”的局面早已成为过去,不少农村民办幼儿园有很强的竞争实力,双方可以成为很好的互相学习型合作伙伴,双方可以通过合作互惠互利,得到更好的发展。

端正合作态度,首先应改变公办幼儿园传统指导的“输血”模式,避免简单粗暴的经验移植和照搬照抄,做到脚踏实地、因地制宜,立足农村民办幼儿园现状,协助其发掘办学优势与特色,建立“造血”机制。公办幼儿园的参与、帮扶要适应农村民办幼儿园自身发展的“游戏规则”;自觉了解农村幼儿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满足和实现农村特有的幼儿教育需求;立足于农村幼儿教育现有的经验水平和条件,有针对性地提高农村民办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合理培训教师,稳定教师队伍,而不是一味对农村民办幼儿园提要求,挑毛病。另外,逐步拓宽合作领域也是公办幼儿园与农村民办幼儿园合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议双方的合作关系可以逐渐从培训师资的分享型合作向资源共享型合作、教学科研互助型合作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