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发动机零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质量;数控;加工;防错
航空发动机机匣零件材料多为高温合金、钛合金等材料,价格昂贵,一旦出现加工事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单纯地依靠奖惩机制难以解决根本问题,防错技术充分重视产品的源头质量,发现差错立即发出警告并及时纠正,将提高产品质量建立在流程中而不是单纯依靠检验保证质量,是达到质量零缺陷的手段,应用防错技术目的是有效防止在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中的人为差错,使差错不会发生或者至少及早地检查并纠正,以简单的方法和手段提高产品质量。本文通过“监控”零部件的质量,节约返工、返修的成本和时间,及时识别需要改进的机会,在不可预知的人为差错转化到缺陷形成之前,防止差错的“蔓延”,消除缺陷,达到防错目的,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1.现状
零件在数控加工过程中,包含了许多手动操作如零件的装夹、对刀、零件的翻转,同时需要输入大量的数据,如输入加工原点、刀具半径补偿值、公共坐标系等,加工一个零件,一旦操作者出现操作失误,将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加工事故。每年由于加工事故带来的零件加工质量不合格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同时随着零件加工材料趋于难加工材料、加工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越来越高,产品的不合格率上升的风险也将增大。分析加工过程中引起加工事故的原因,引入防错机制监控加工过程,提升加工稳定性,提高产品合格率是企业提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难题。
2.原因分析
据统计,按导致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类,零件数控加工过程常见的加工问题,其中操作失误是导致产品不合格的重要原因,操作方法不当最容易引起加工事故。引起加工事故的主要原因总结如下:(1)工艺技术能力不足、技术防错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表现在工艺技术能力满足不了现场的需求,还有装夹找正问题、上刀量大等。(2)现场操作者工作不认真。表现在操作者操作失误如:对刀操作失误、设备操作失误、图纸看错等。(3)员工本身能力不足。表现在技术人员本身能力不足,如:程序错误、工艺文件编制错误等。现场操作者新上岗经验不足。(4)工装设备能力不足。表现在刀具问题、夹具问题、设备故障等。
3.数控加工过程防错控制
3.1数控工步卡的填写(1)数控编程原点的填写当本工序所有工步程序原点是一致的,在附注栏内统一填写,当本工序所有工步程序原点不一致时,在程序原点栏内分别填写,并注明编程原点设定指令,如G54,G55。(2)对刀方式的填写对于车加工,对刀方式除用语言描述外,应在工步卡备注栏内按实际加工情况对对刀方式进行图示说明。3.2数控程序的编制(1)在数控程序运行之前,在程序段中使用高级语言通过调用系统变量判断编程原点的正确性,以防止编程原点设置错误导致的加工错误。(2)根据零件结构特点及编程方法的不同,应优先采用刀心编程方式,采用数控加工程序自动分层、换刀,减少工人的手动干预,对于轮廓编程方式,刀具半径补偿值使用高级语言通过调用系统变量进行判断,以防止刀具半径补偿值输入错误导致零件加工错误。(3)对于加工角向零点非任意角向时,应在夹具结构设计中增加实际角向零点校正标识,如刻线或基准孔,在工艺规程及数控工步上注明对零点重新校验。3.3数控加工程序的审批要求(1)数控加工程序校对检查应编制相应标准,在标准中规定数控程序的校对内容。(2)数控加工程序批准检查审核编程坐标系的正确性。检查编程的加工坐标系方向与工艺文件要求的是否相符、坐标系选择是否合理,校对编程原点与仿真环境建立的编程原点与后置处理的一致性。审核程序格式的正确性。检查程序格式是否与对应加工机床编程控制系统要求的一致性。审核零件加工策略的合理性。检查工步安排的合理性,程序的刀具轨迹的合理性。审核加工刀具选择的合理性。检查刀具材料、刀具结构、刀具尺寸能否满足零件加工。3.4数控加工程序的仿真要求(1)所有数控加工程序在加工零件实物前,必须进行数控程序的仿真模拟,按照设计模型要求,保证仿真结果加工无碰撞、残留在工艺规程设定公差之内。(2)校对人员仿真校对时要重新建立仿真环境,不能应用原编制提供的环境进行校对。(3)现场加工修改后的数控加工程序必须重新履行审签手续并经数控程序仿真模拟后才能用于零件实物验证。3.5数控程序验证过程要求(1)零件在首批零件验证之后,根据验证结果,及时固化加工参数。(2)经验证参数固化后的数控加工程序及对应数控工步卡应及时存档。(3)零件在验证过程中,准确统计刀具寿命,监控刀具磨损情况,在数控程序中适时进行更换刀具,避免由于刀具磨损导致的零件加工错误。(4)固化后的数控加工程序不宜再进行人为调整主轴转速及进给倍率。
4.实例
4.1刀具半径输入防错实例数控机床的刀具半径补偿,是加工中最常用的功能,在上刀补加工,操作者根据刀具半径大小,以及零件的状态,在刀具参数表中输入正确的刀补值,来完成零件的加工,由于刀补值缺乏监督,每年都存在刀补上错的情况。为了控制刀补上错问题,开发刀具半径控制程序,在高精度、壁薄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通过读取操作者输入的半径值与允许的最大最小值进行比较,只有输入正确的数值才能加工,消除了操作者输错半径值的情况,防止错误发生,部分程序代码如下4.2案例名称:数控加工对刀防错现场进行数控加工时,对刀方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零件加工质量,通常在工步卡上写上对刀方式,语言描述不直观,易发生对刀错误导致零件报废。为了防止对刀错误导致的零件超差报废,在数控工步卡备注栏内按实际加工情况以画图形式表示,直观清晰,可有效防止由于对刀错误导致零件加工错误,见表1。结语针对机匣加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质量事故,从数控程序编制规定、工艺过程易出错环节进行细化,减少和消除工序操作和生产过程中的错误,使零件在加工过程中,错误不会发生或及早发现问题进行纠正,减少加工中人为差错发生的机会,避免差错形成缺陷,做好事前的质量预防和过程质量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1]陈思涛.防错技术在工艺与质量管理中的探讨与应用[J].工艺与检测,2012(3):5.
关键词 切削过程;辅助过程;少人化;柔性化
中图分类号V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8-0039-02
0 引言
现阶段,数控机床已经普及,逐步替代普通设备占据机械加工行业的主流,而对于小型数控机床[1]来说,一般新设备的加工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均可达到0.005mm以内,加之刀具、夹具、加工材料等因素的影响,所加工出零件的尺寸精度一般可保证在0.02mm以内,甚至更精密,对于大部分航空零部件的加工要求均可满足。但对于国内航空业来讲,数控机床的利用效率仅在30%~40%之间,不能全负荷的工作。为提高航空发动机中小零件的加工质量、加工效率,本文通过对数控车床上料、刀具、数控程序的研究,保证了整个切削过程的连续。
航空发动机中小零件的原加工过程仅停留在单机加工,因为它与汽车的零件不尽相同,汽车的零件批量较大,但飞机发动机的零件属中小批量,这一点就对加工过程的柔性化要求较高,只有将加工过程的柔性增强,才能使自动化生产线[2]适应航空发动机中小零件的生产要求。那么,要实现自动化加工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呢?如何增强零件的加工柔性实现自动化加工呢?下面就以中小零件加工为例来阐述一下实现自动化加工的过程。
1 中小零件数控车自动化加工面临的问题
要实现自动化加工,首先要知道目前加工中人为干预的过程有哪些。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当第一个零件加工完成切断后,如何将第二个零件的毛料伸入指定位置呢?传统的加工方式是运用手工方式进行拔料见图1所示。
首先,将刀塔上的刀座移至卡盘中心的前端,距卡盘端面的距离为能加工出一个零件的长度,然后用脚踩下卡盘松开踏板,卡盘自动松开后,用手将毛料拔出与基准面贴合,再用脚踩下卡盘夹紧踏板,卡盘自动夹紧后,将刀塔移出,开始加工。
第二个问题是在加工过程中,一些材料的韧性较强,这样铁屑不易折断,缠绕在刀具或零件上,如继续车削,极易造成打刀现象。传统的加工过程中是操作者要集中精力关注加工过程,在加工缠屑时,及时停车,将铁屑勾除,然后在重新启动程序进行切削。
第三个问题是在加工一段时间后,由于刀具磨损,造成零件的尺寸变化,一般情况下刀具磨损造成的零件尺寸变化最大可达0.2mm,虽然可满足一般性加工尺寸,但零件的尺寸一致性波动较大,数控机床的精密加工便无从谈起。
第四个问题是如果以上的问题全部解决,如何实现数控程序的循环加工,在程序循环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刀具进行补偿,需要对加工零件的数量进行累计,需要对什么时候程序跳出停止作出判别等等。
2 问题分析
首先是上料过程,对于数控机床来讲,卡盘的松开、夹紧,刀塔的定位均可应用指令控制机床来完成。现阶段上料机可将毛料自动输送至指定位置,一般上料机主要应用于大批量生产中,多根棒材一次加工。对于航空中小零件中小批量生产的,还5有一些是单根棒材的加工,这样上料机的调整时间较长,不太适宜,为实现快速的生产转换,应运用拔料方式则为上佳选择。
第二,对于缠屑,可分为粗、精加工、钻削加工三个过程和刀具、零件的缠屑两个方面。粗加工铁屑较宽排出形式多为带状,精加工铁屑较窄,易卷曲,对于切削三要素中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对其影响较大。在钻削加工中,铁屑极易随着工件的旋转缠绕在钻头后端上,如不进行清理,待缠绕的铁屑堆积后,易划伤零件表面或造成钻头折断。从钻头排屑槽中排出的铁屑一般为带状的更易造成缠屑现象,而铁屑的形状受加工要素中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影响较大,尤其是主轴的切削速度。
第三刀具磨损是切削加工中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刀具磨损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急剧磨损阶段。刀具初级磨损阶段,指在刃磨刀具时产生的刀尖边虚刃的磨损过程,一般为手工修磨出的刀具,对于现阶段机夹刀具来讲,多为模压成型的刀片,其过程对零件的尺寸影响不大。刀具正常磨损阶段,其刀片的具体消耗量,仍需要依实际加工而定,其加工磨损受零件材料、切削要素、刀具材料、刀具涂层等方面的影响。所以要想完成零件的自动化加工,就要有客观真实的刀具消耗统计数据,保证刀片使用到刀具急剧磨损阶段前进行更换刀片。
第四对于现阶段数控程序已经比较灵活,尤其是宏程序的应用,可以实现数控程序的跳转、循环等多项功能。为实现循环加工、刀具补偿、零件的数量累计、程序跳出、停止判别等项内容,需要设计数控程序的流程。
3 加工试验
根据以上分析,首先应用上料机实现多根棒材的连续上料,上料机与下文的拔料器之差别就是它能实现多根棒材的连续上料,上料机的连续过程这里就不详尽介绍了。下面就是自行设计制造了简易的拔料装置见图2,其分为三个部件,由拔料主体装置、卡片和两个紧固螺钉组成。
工作原理见图3所示。
因为对于应用棒材毛料加工零件时,均需要进行切断。现预加工出一个浅槽,应用此拔料器进行拔料。由于棒材毛料的直径不同,为适应各种规格的棒材,可制作不同槽口的卡片,进行更换卡片来适应毛料直径的变化。对于断屑方面在粗加工过程中实施暂停断屑,控制切屑过长现象的产生,而在精加工中采用刀具的断屑槽和高速切削进行断屑处理效果较好,一般在切削直径在ф10mm以上的零件,转速在4000转/min时,铁屑成碎片状,自然排出,无需进行人工去除铁屑。另外零件缠屑的问题还可通过改变进退刀的方向可解决此项问题,如加工完的零件上有着一个铁屑环等。钻头缠屑与切削用量关系较大,一般在10mm左右的钻头,当主轴转速在1600转/min以上时,切屑全部变为碎屑排出。对于刀具磨损后自动补偿的功能,经过在机床上实验,可通过G10指令再配以变量即可实现。具体指令应用如下:
G10 L14 P01 R-0.1;
其含义为:对01号刀具在直径方向补偿0.1×2mm。
4 试验结论
通过控制自行研制的自动上料装置的定位和设备卡盘的夹紧、松开,实现棒材的自动连续上料;选择合适的加工进给量、刀具排屑槽角度、程序中的暂停、提高设备的加工转速,使铁屑变形以实现加工中的断屑处理;数控程序中的宏变量对程序的循环次数进行控制,同时根据刀具的磨损规律进行程序自动补偿,使其循环加工;摸索刀具的磨损规律,同时开发设备的零件加工计数功能和刀具变量补偿方法,实现加工过程中刀具磨损自动补偿。零件加工过程中实现了数控机床的“关门”多件连续加工,这样就上述所提及的螺母零件来讲,使单件零件的平均加工耗时由原来15分钟缩短至现在的2分25秒,零件加工效率提高6倍以上,加工质量稳定,尺寸一致性控制在0.1mm范围内。
5 结论
本文通过以上对航空中小型零件在数控车机床上加工过程——零件的上料过程、装夹过程、排屑过程、刀具补偿过程,至工序零件合格交付给下工序的全过程研究,并针对加工过程中人为干预的过程做出了一些改进方案和创新加工方法,在加工的自动化、少人化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使整个加工过程人为干预的次数大幅减少。由于现阶段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就决定着一个企业的质量和效率,我国航空行业的自动化程度仍然与先进国家的水平无法比拟,这里仅对目前我们航空中小型零件的加工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和探讨,希望能对航空产品的自动化加工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记者:目前越来越多的检测仪器制造商加入中国的食品检测行业,中国食品检测行业的市场概况如何?为什么会让大家趋之若鹜?
郭鹏:首先,这个市场是很有潜力和发展空间的。很多国外的食品检测仪器供应商,或者医疗机械和环境监测仪器制造商都在不断地涌入中国食品检测行业,这些企业在食品检测领域已经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成熟的技术,非常具有市场竞争力。还有国内的国有和民营企业,他们一方面利用国家专项资金的鼓励,一方面紧抓市场需求,快速地发展壮大,也成为检测领域的一支强大队伍。各方面的资本都在向这个领域汇流,说明大家非常看重这个市场。
食品安全检测只是按照应用领域去划分,上游的行业还是化学分析,化学分析不仅应用到食品分析中,而且在医疗、化工、石油、环境等各领域都有应用。食品安全检测仪器种类涵盖了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信息,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很方便向其他的领域去拓展。现在这些企业在投入_些高端检测技术,进行一些研发的时候,考虑的不仅仅是中国的食品检测市场。在产品真正成熟之后,还可以外销,打开国外市场。而且,对企业来说,是不会仅仅局限在食品这一个方面,它可以针对不同行业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其核心技术具有同源性。
记者:随着更多企业的涌入,这个市场会不会饱和,或者什么时间可能会饱和?以后这个行业又会朝怎样的方向去发展?
郭鹏:评判市场是否饱和,要看这个行业的发展程度,行业发展成熟的时候,对应的市场才会出现饱和。这个行业怎样才算是真正发展成熟,标志就是内资和外资企业可以达到平分秋色的地步,这时行业的发展是比较健康、比较稳定的。目前食品检测这块,国产仪器的检测能力,稳定性和可靠性做的还不是很好,高端的仪器基本上都是国外的,国产仪器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发展。现在食品检测领域,包括整个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仪器市场,都远远没有达到饱和程度,而是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前期阶段。食品安全检测这个领域,保守估计在5年内是绝对不会达到饱和程度的。
在未来5年,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的发展主要有以下3个趋势:
首先,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及质谱仪需求将保持旺盛。最受关注的药物残留、重金属、微生物及毒素、食品添加剂等检测项目,需要精确的实验室测量,复杂的分析和分离纯化,色谱与质谱分析方法的应用,造就了大型检测机构采购高端检测设备的高峰。未来国家会加强食品源头污染和非法添加剂的检测,重点聚焦重金属、微生物、食品添加剂等项目。实验室进行的例行检验与鉴定性检验需要高性能、高稳定性的设备来保证。
其次,本土企业在中高端检测仪器市场竞争中将更加活跃。目前,高端食品检测仪器市场仍然主要依赖外资厂商,如安捷伦、赛默飞世尔、日本岛津等。外资企业技术实力雄厚、产品成熟稳定、品牌知名度高,但产品价格高昂,维护维修费用不菲,而且可供选择的低配型号不多,对国内的设备采购方来说负担很大。国产中高端检测仪器经过长期的技术积累,将利用较高的性价比优势撬动市场,势必对进口产品的价格构成压力,更多地参与到检测仪器的市场竞争中。
最后,现场、快速、在线、低成本检测方法将成为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市场的重要推手。未来,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将越来越频繁地走出实验室,在生产与流通“一线”领域监督食品的安全性。市场需要企业提供简单的,便于操作的,在线的,性价比比较高的仪器,这就要求仪器能够适应各种恶劣工作环境,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可维修性,同时又不能显著降低仪器的测试精度,保证仪器的便携性和操作性,方便各类操作人员使用单一功能进行重复性检测工作。
记者:各组织、企业建立的第三方实验室在我国现在是遍地开花,仅苏州就有1500多家,您能谈谈我国第三方实验室的现状吗?
郭鹏:第三方实验室主要分为政府部门的、外资的和民营的。外资的做出口检测比较多,民营也是以这个模式在发展,政府检测机构具有鲜明的国家部门的特点。目前,我国现有的第三方实验整体来看,存在食品检测项目很多,但单项收费较低,一些项目的检测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的现象。虽然食品检测这块的第三方实验室数量看起来挺多,但除了一些规模比较大,经验非常丰富的实验室,总体的检测收入不高,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相互整合。
记者:刚刚提到第三方实验室可以分为政府部门的、外资的和民营的,他们在市场和技术能力方面有什么不同?
郭鹏:政府部门的检测机构拥有国家的资金投入,配备的仪器非常高端,在检测人员方面也十分有保障。政府的背景让其更有公信力,更有权威性。但政府部门的检测机构在市场化方面做得一般,服务意识跟不上。相对的,民营检测机构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会时刻考虑检测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不断研究新的应用出来,对市场的反应速度很快。其对自己工作的权威性也非常重视,在检测的严谨性方面,与政府的检测机构没有任何差距,但目前公众看来,还是政府更有公信力。这种看法会逐渐地改变,这是跟社会的发展程度相关的,大家对这个方面的认识提高,自然就会对其客观地看待并接受。国外的检测认证都是相当于国内的私营检测机构在做。
在技术能力方面,能够检测的项目是跟仪器投入一致的。国家每年对政府部门的检测机构,特别是国家级的检测机构的资金投入很大,能够支撑进行很多项目。而民营更多是根据市场导向进行投入,配备的仪器和开展的项目,都是由市场需求来定的,政府的检测机构是很少去考虑这些。
记者:最后,希望您谈一下食品检测行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郭鹏: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支持体系,在整个国内来说,相对于中央机构,下面三四级城市的技术手段和检测能力是很薄弱的。国家级的质检单位,靠国家提供的技改费,投入的资金,发展的非常陕,其配备是相当完全的。相对的,三四级城市,或者县市级的质监所,这些真正需要弥补检测实力的基层一线单位,检测能力是非常差的,一些最基本的检测都不能保障。这其实是一个马太效应,越是不需要再配备的,国家给他投入的资金就越多。
关键词:无刷直流电动机 反电势 DSP
中图分类号:TM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4)05-0177-02
随着微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以单片微机及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控制核心的微机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调速系统已进入到全数字化的调速系统时代。根据调速系统方案在MPLAB系统开发平台上运用汇编语言对电机进行反电动势过零检测法编程、调试,实现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数字控制。
1 关于电机参数的计算
1.1 调节计算
由于驱动系统在采集低速下感应电动势困难,电动机在低于800转/分时相电压难以测量,运行很不稳定,通过试验把最低转速定为800转/分。
电动机为5对磁极,电角度每转一周,即机械角度每转72度进行一次速度计算更新,所以速度调节周期要略大于速度计算周期,争取达到速度计算更新与速度调节同步。本试验设置速度调节周期为15ms。电流比例调节为每0.0001s一次,与电机频率相同。
1.2 感应电动势的计算
每次PWM时基中断以后对参考电流与三相电压采样一次,通过A/D转换转变成数字。由于在过零点的左右两侧符号不同,可以直接检测不通电相与三相电压和的差值,如果符号变化则说明经过了过零点。这样我们可以直接用3倍的感应电动势减去三相电压和。
1.3 滤除换相干扰
换相瞬间会产生电磁干扰,此时检测相电压会产生较大误差。又因为换相后感应电动势不会立即进入过零点,所以一般会延迟1-2个PWM周期,延迟后再进行过零检测。
由于刚换流时B相绕组反电势为负值,因此绕组中性点相对于负极N的电压超过直流母线电压的2/3,比换流前的/2要增大很多,B相绕组电流会随着自身反电势减小和相电压增大而加快衰减,特别是转速较高时B相绕组电流的衰减将会非常迅速。C相绕组具有较大的反相电压,因此绕组电流会增长很快,但增大的速度会随着B相绕组反电势的减小而减小。A相绕组相电压首先因中性点电压上升而减小,相电流也会因此减小。但随着B相绕组反电势减小,A相相电压又不断回升,A相绕组电流减小得到抑制并又回升,等到B相电流衰减到0时,B相绕组没有电流续流二极管关断,中性点电压恢复到/2的水平,并且A相和C相绕组电流大小相等,这时控制又进入两相斩波导通状态[1]。
1.4 换相时刻计算及其补偿
延迟时间的估算:通过电角度转过一周所用的PWM周期数除以12得到转过电角度所用的平均时间,以这个时间作为下一转六个过零点与相应的换相点之间的延迟时间。
反电势法必然存在转子位置检测误差Δθ,并最终影响无刷电机换流角(用γ1表示)。而且,由于相电压中往往含有大量干扰信号,影响电压比较器的正常工作,因此需要用无源滤波器对相电压或端电压信号进行深度滤波。随着电机工作频率的变化,滤波器的相移也会变化并影响无刷电机换流角,用γ2表示。则总的换流角γ=γ1+γ2。通常γ为负值,表示超前换流[2]。
在本试验中,通过示波器观测并与一些经验补偿角度对照,得出以下补偿角度的表格[3]。
1.5 电动机的启动
本试验采用预定位启动。
启动时先对任意两相通电,使起转到换相临界点,通过延迟1s等待电动机停止震荡。延迟后立即换相,使电动机转动。
根据动力学方程
解得电动机转一转所需的时间为:
这里延迟时间的初值设定为4.8ms。
由于无刷直流电动机在启动时电流大约是额定电流的4.5倍,所以应避免启动电流过大,如要限制启动电流大小,本试验采用改变端电压大小的软件方法限定占空比,使启动电流不超过预先设定值。假设直流母线电压作用于定子电枢绕组的时间为两相功率管导通时间,那么在忽略电枢电阻压降情况下直流母线电压主要作用于电枢电感,其公式为:
因此,如果限制定子电枢电流最大值等于允许采样电流最大值(小于启动电流值),那么可以由式(3)得到电机启动时直流母线电压占空比最大值。
根据式(4)和PWM开关周期可以确定电机零速启动时最大占空比。
这里本试验初始启动限制占空比设定为29.89%。
2 程序框图
主程序如(图1)所示。
3 结语
探讨了反电动势过零检测法补偿,通过试验观测波形针对补偿,提高了换相点精度。根据反电动势过零检测法原理,利用软件测量法替代了硬件比较电路,节约了成本,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谢宝昌,任永德.电动机的DSP控制技术及其应用.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意义十分深远。听了孙书记的讲话,深受启发和教育。机关作风建设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是实现率先崛起的重要保障。我们建设系统各项工作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能不能体现良好的作风和效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关系到城市建设的加快推进。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这次会议的精神,紧紧围绕“创效能机关,促率先崛起”的主题,以效能促作风,以作风增效能,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实现建设事业既快又好的发展。会议之后,我们将及时动员部署全系统作风建设各项措施,进一步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彻底消除作风建设中存在的模糊认识,牢固树立三种意识,推动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
第一、树立“创新效能”意识,激发活力,在攻坚克难上取得新突破。面对同样的要素制约和建设环境,要在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中走在前列,必须通过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以创新推动攻坚破难。一是创新体制求突破。我们要以这次作风建设为动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改制,优化职能配置,构建高效便捷的管理体系,以改革改制促进效能建设,树立新形象、展现新风貌。二是创新机制求突破。针对拆迁难、融资难等困难,我们将及时研究制定改造、解困、安置等相联动的拆迁管理办法,积极探索城市房屋与农房相衔接的拆迁政策,从制度上推动拆迁工作。充分利用bot、bt等多种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建项目,发挥存量资产的最大效益,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难题。三是创新制度求突破。建立健全考核培训、轮岗待岗、择优聘任等选人用人方式,探索建立创新免责、一岗双职等激励制度,营造敢试敢闯的工作环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攻坚克难。加快建立效能监察、责任追究、末位告诫等管理制度,全程传递提高效能的压力。继续深化完善局长接待日、12319城建热线、人大代表定向视察等制度,畅通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建设工作的意见建议,对群众投诉做到严查快纠,切实根除“中梗阻”现象。
第二、树立“为民效能”意识,形成合力,在服务能力上取得新突破。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作风和效能建设的第一标准,牢固树立效能为民思想,将作风建设覆盖到每一个窗口行业,延伸到每:请记住我站域名一个下属单位,形成全心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合力。一是以作风建设为载体,不断强化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和项目推进年”活动,积极推行“审批服务零距离、服务质量零差错、服务流程零障碍、宣传咨询零收费、服务对象零投诉、跟踪服务零时限”等举措,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强化服务理念,切实把审批事项减到位,环节缩到位,收费降到位,营造亲商、为民的良好环境。二是以深化服务承诺制为抓手,不断提高服务效率。要将重点定位在机关、窗口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上,定位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促进服务承诺制由“虚”向“实”转变。完善重大项目一卡通和特事特办制度,做到手续齐全立刻办、时间紧迫加班办、行走不便上门办、情况不熟帮助办、有利发展变通办,在政策允许范围内,尽最大可能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方便。对建设系统所有审批办证项目,在已经比法定审批时限缩减1/3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力争平均时间缩短到一半以内。三是以行风评议为契机,不断改善服务环境。按照“内查问题,外听意见、揭短亮丑、边整边改”的要求,通过自找自查、开门纳谏、走访了解、明查暗访等方式,着力找准供气、供水、公交等窗口行业行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开门,重在整改,建立健全加强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让群众满意、基层满意、企业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