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表达爱意的诗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傻瓜才谈恋爱,好想当傻瓜啊。
3. 快把我偷走吧,浪漫的收藏家。
4.这世界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一种是太阳 一种是你努力的模样
5.我在麦当劳存了第二个冰激凌,送给你吃。
6.或许前路永夜 即便如此我也要前进,因为星光即使微弱也会为我照亮前路
7.冬天再没人给我暖手的话我就要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冻死了。
8.铁树什么时候开花就看你了。
9.寒冷的冬季就需要爱河的温暖。
10.你就像阳光刺破云层, 缓慢而温柔,无法被阻挡 最终整片天地充满了光明与希望。
11.去向着光吧 我向着你
12.就算是星星碎掉 溢出来的光也很好看
13.在追逐月亮的途中 我也被月光照亮过
14.若心有所向 平凡的日子也会泛着光
15.看见光 追随光 成为光 发散光
16.你把拼多多那心思用到我身上,你得到的何止100块。
17. 我应该不是想恋爱,可能只是想找个我喜欢的身体抱着睡觉,一起吃饭,有个精神寄托,仅此而已。
18.到底要买什么型号的手机才能收到男孩子的消息啊!烦死啦烦死啦。
19.你应该要出现了,我也已经开始期待和你的生活了。
20.若无法得到救赎 就成为自己的光。
21.你在黑暗中忍耐 窥视希望的光,只是为了在遇见光的那一刻 锋芒毕露
22.台上的光恰好打在他身上的那一瞬间,你分不清这是舞台的光 还是他发出的光
23. 我恨不得脚踏八条船来表达想谈恋爱的决心。
24.什么时候第二杯半价能不是自己喝啊。
25.要不了多久,圣诞、烟火、新年,这些美好与温柔都会如约而至,你要是有空,也一起来吧。
26.昨天晚上梦见一个老头用绳子绑我,我就打了他一顿,他说再也不敢了,我这才停手问他叫什么,他说他叫月老。
27.青春本来就是马不停蹄的错过和相遇,愿我们各自发光 顶峰相见
28. 想喝南瓜杏仁粥不要瓜,不要杏,不要粥,要南仁。
29.我不想听网易云了,我想听你的,对不起打错了,是我想听你声音。
30.你慢慢考虑,错过了我这个村儿,还有我开的店,还有我开的连锁店,还有我摆的地摊。
31.大家好,我在创业,能不能让你身边的帅哥,扫一下我的二维码,支持一下我的爱情事业。
有一座高山叫“书山”,有一条捷径叫“勤奋”,愿你走着捷径勇攀山顶。有一片大海叫“学海”,有一条轮船叫“刻苦”,愿你坐着轮船遨游大海。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痴心石的阅读题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痴心石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的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的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的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主人笑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我以为,父母是不了解我的。
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有一次,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去。
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艰难。半醒了,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觉,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捧着两块石头。
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拣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栋,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说完把石头递给了我。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你不是以前喜欢画石头吗?我们知道你没有时间去捡,就代你去了,你看看可不可以画?”妈妈说。
看着比我还要瘦小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我将那两块石头放在客厅里,跟在妈妈身后进了厨房,然后,三个人一起用饭,饭后爸爸看的“电视新闻”开始了,妈妈在打电话。我回到父母家也是属于我的小房间里去,赫然发现,父亲已将这两块石头,移放在我的一部书籍上,那套书,正是庚辰本《脂砚齐重评石头记》。
1.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道题。
(5分)
(1)小时候,为什么“我以为,父母是不了解我的”?
(2)“我”希望父母了解吗?为什么?
2.从“我”没有与家人一起去海滩的这件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出三个特点。
(6分)
3.请从下面三个细节中选择一个,具体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5分)
①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②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拣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
③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看见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4.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5.阅读拓展(4分)
(1)下面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名言,请你选出与本文主题一致的一项。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C.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有读者在评论三毛《痴心石》的时候,引用了这样的诗句:“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请参看文末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说出以上诗句出自中国哪部古典文学名著?
答案:
1.(1)因为父母很少和“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或“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
(2)不希望;因为“我”不想父母干涉。
2.①只按自己意愿行事(任性);
②不顾家人的感受(自私);③不守诺言;④喜爱阅读;⑤受父母宠爱。
3.①作者通过对父母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清洗”、“晒干”、“搬”),表达了父母对“我”的包容和理解。
②作者通过描述父亲的语言(向“我”推荐石头及轻声的问话)淋漓尽致地表达了父亲为“我”挑选石头的良苦用心和浓浓爱意。③作者通过对“我”心理活动的描写(想象父母“弯着腰、佝着背”翻石头的艰辛),细腻地表达了“我”对父母“痴心之爱”的醒悟、感动、愧疚与自责。
4.因为“石头”是文中传递情感、表达爱意的一件物品,用“痴心”修饰“石头”,表达了父母对“我”的爱达到沉迷的程度,这种爱是无声而永恒不变的。
5.(1)C
关键词: 文化可译 相对性 翻译策略
一、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在翻译界,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向就是争论的焦点。最早提出不可译性的是意大利诗人但丁(Dante),他在《飨宴》(Convivio)一书中盛赞俗语的优点,得出文学作品不可译性的结论。而意大利的翻译理论家阿雷蒂诺(Leonardo Bruni Aretino)翻译亚里士多德的作品,认为有效的翻译在任何语言之间都是可能的。
我们认为,承认不同语言与文化之间具有可译性,是翻译的理论基础。因为不同语言间的共同点远远超出不同点,语言间的共同点使源语向目的语的转换成为可能。此外,语言、文化的可译性还与文化具有跨民族、超地域的趋同性和可融性的特点相关,各民族之间总是存在着文化认同,而这种认同的文化地位仅次于最具普遍性的人类认同维度,即作为人的认同维度。但我们又必须承认语言间的差别不仅体现在不同的语言符号上,也体现在对客观世界本身的不同看法之上,因为语言对人类的思维、世界观的形成起着某种支配、主导作用,所以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而由于这种特殊性的存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在互译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障碍。例如,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有时很难将源语的各种意义,如文化意义、风格意义等都翻译至目标语,只能翻译其中的一种或两种意义,有时甚至连一种意义也无法准确传递,这时无论采用直译、音译或释意都会造成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的损失。这就使得一些翻译理论家认为不同的语言文化间存在着“不可译性”。英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J.C.Catford)还认为,不可译有两类:一是语言不可译,二是文化不可译。而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t)则进一步认为,语言不可译是直接的,而文化不可译却要复杂、困难得多,且文化的不可译往往是反映在语言层面上的不可译。
二、文化可译的相对性
我们认为,语言文化间的可译与不可译是同时存在的一对矛盾,持有绝对可译性和绝对不可译性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它否认了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发展这一真理,而认为语际之间的翻译具有相对不可译性和相对可译性,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承认可译性是有局限性的,是以承认可认识论为出发点的,是一种积极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承认语际之间的翻译是可能的和可行的,符合唯物辩证法的认识论;承认可译性限度,即承认翻译困难和翻译的局限性,这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所以,所谓的可译与不可译实际上是个“度”的问题,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就是可译的相对性。
可译的相对性有两层含义:其一,译者本身是个文化人,必定带有自己的文化烙印,加之自身经历和知识结构有限,并不总是能够准确无误地理解并译出原语所蕴涵的全部文化信息。其二,译语读者也会囿于已有的文化框架,并受认知度和对文化敏感度的局限,不太可能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的文化信息,并产生相似的心理反映。
三、文化可译相对性的体现
1.词汇层面
每种语言的词汇是最易于反映出该语言文化的丰富性的。而这种反映民族文化事物特征的词汇本身的翻译常常就是相对的。文化差异导致的词汇层面的相对可译性体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是文化词空缺,即译语中缺乏表达原语某些反映特有文化事物的词语。以北京2008奥运会吉祥物“福娃”为例。“福娃”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寓意“吉祥”“、喜庆”、“祝福”,同时也传递出中国人民热情邀请世界各国人民共聚北京,共赴2008奥运盛典的心声。但是负载浓厚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福娃”在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语,经过译界多方努力、商讨,“福娃”最终译名定为Fuwa。至于西方人究竟能理解多少,又有何感受,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西方人对Fuwa的理解和感受与中国人对“福娃”的理解和感受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但要英译“福娃”,除了用汉语拼音之外,似乎找不到更佳的办法。第二种情况是,词汇的概念意义相同而内涵意义却大相径庭的词语。一种语言文化对某物所赋予的联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不存在或是被赋予了不同的联想意义。这时原词语的翻译便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如汉语中的“月亮”与英语中的moon。一提到“月亮”,中国人便会想起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可能引起的联想往往是与“游子”、“故乡”、“亲人”、“团聚”、“中秋”有关。而对于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来说,月亮所引起的联想与中国人当然大不相同。看见月亮,他们或许会想到火箭、登月、外层空间等。这类词语虽然概念意义相同,但联想意义却不同,且各自已建立起固定的联想意义。两者互译时,译者会感到相当困难,往往顾此失彼。第三种情况是,某些词语本来是记录源语中的某种特殊文化事物的,但在使用过程中,该词语又被赋予了一种新的意义,使原有的所指意义消失而发生转义。这类词语的翻译也具有相对性。如英语中的Trojan horse,汉语虽可译为“特洛伊木马”,但不了解古希腊人与特洛伊人之间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读者是无法从译文得到源语的“颠覆阴谋/分子”的转义的。这类文化词语的可译度会随着两种文化交融的不断深入而逐渐提高。
2.句子层面
文化差异不仅体现在词语层面上,也反映在句子和篇章的层面上。例如:John can be relied.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如果将其译为:约翰是可靠的。他不吃鱼,还玩游戏。仅仅传达了原文的表层意思,根本未能触及原文的内涵意义。这里涉及英国历史上的宗教斗争。原来,旧教规定斋日只许吃鱼,而新教徒拒绝在斋日吃鱼。“不吃鱼”在这里表示“忠诚”,“玩游戏”则表示“遵守规则”。有了这样两种说法,此句似应译为:约翰是可靠的。他既忠诚,又守规矩。但此译文似乎离原文太远。许渊冲先生主张译为:约翰是可靠的。他忠实到斋日不吃鱼,凡事都循规蹈矩。但这里添加的“忠实到斋日”和解释性的“凡事都循规蹈矩”与原文出入是一目了然的,看来这句话的可译性也只能是相对的。
3.语篇层面
语篇角度来说,诗歌往往是被认作是语言尤为凝练,情感尤为丰富的文体。中西语言、文化的实质差异给中西诗歌的互译造成了重重困难和险阻。为论证文化可译的相对性,我们不妨就李白的《静夜思》与许渊冲的英译比较。
静 夜 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Thoughts on a Silent Night
Before my bed is a pool of light;
Can it be frost upon the ground?
Eyes raised,I see the moon so bright;
Head bent,in homesickness I’m drowned.
首先,原诗标题“静夜思”至少存在着以下三种可能的关系组合:静夜(形)思(名)、静夜(副)思(动)、静(形)夜思(名),而英文标题实际上只译出了一种,即第一种关系组合,但要在英文中重现原文的三种可能的关系组合无疑是不太可能的。
其次《静夜思》无人称代词“我”,这是符合古汉语的叙事模式的,而英译文中非得补上人称代词,这也是为了符合英语的叙事模式。原诗人称代词的缺席的“我”似可以理解为作者或游子或读者,而英译文补上人称代词后似只能理解为作者了。
最后,原诗中的“明月”暗喻合家团圆“地上霜”暗喻清冷孤寂,这一实一虚也很难在译文中重现。
总的来说,中诗以委婉简隽胜,英诗以深刻直率胜。中诗以意境、微妙胜,英诗以鲜明、铺陈胜。诗歌译者要想两全,必定是困难重重。
四、文化可译相对性下的翻译策略
异化、归化,是就翻译中所涉及的文化转化而言,前者以源文化为归宿(source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后者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ed)。即“异化”提倡译文应当尽量去适应、照顾源语的文化及原作者的遣词造句习惯。而“归化”则恰恰相反,主张译文适应、照顾目的语的文化习惯,为读者着想,替读者扫除语言文化障碍。
文化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两种文化的互相了解,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为了达到最大限度的文化传递,对于相对可译的语言,我们主张“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手段。
在处理这些文化可译相对性的语言时,应尽量保留源语言的内容和总体风格,进行归化处理,以求把源语信息用目的语的民族习惯性语言表达出来,让目的语读者容易理解与接受。例如:
as poor as a church mouse――一贫如洗
like a hen on a hot girdle――如热锅上的蚂蚁
as stupid as a goose――蠢得像猪
as stubborn as a mule――倔犟得像头牛
而同时我们也应指出,在进行归化处理时,不能过分强调符合目的语的民族的语言习惯,有时,为了译文准确性,不得不舍弃目的语中类似的对应词,而采用异化处理。例如:英语谚语“love me,love my dog”似乎与汉语成语“爱屋及乌”是对等的,但实际上是不同的。根据中国谚语大词典,汉语的“爱屋及乌”是指“爱一个人会爱及其屋顶上的乌鸦”,后来扩展至“爱一个人,也会爱所有与之相关的事物”。但英语谚语“love me,love my dog”通常用这样的方式理解:
(1)If you love me,you must love my accompaniments,you must put up with my defects.A rather selfish maxim.(Brewer’s Dictionary of Phrases and Fables)
如果你爱我,你必须得爱我的一切,忍受我的缺点,一句自私的箴言。
(2)Anyone who wishes to remain friendly will have to accept and tolerate all that belongs to me,all my personal habits and opinions,etc.(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Idioms)
任何一个想与我保持友好人必须接受,忍耐一切属于我的东西,个人的观点,习惯等。
我们把两者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英语重点在“我的”,它表达一种自私的,对他人的过分严厉的态度;而汉语中,强调的是表达爱意之人过于奉承的态度。尽管两者都有共同点“爱”,但它们使用环境和意义不同。因此,把“love me,love my dog”译为“爱屋及乌”不能确切地表达源发语的意义,译为“爱我就爱我的狗”更为贴切。
所以,不管采取归化还是异化,译意的准确,文化的传递才是最重要的。怎样将相对可译的文化译得更为精准,怎样将不可译转化成可译,才是我们最应关注的。译者还应在平时注重文化积累,拓宽自己的知识框架,扩大自己的文化范围,这样才能在翻译中更为灵活地选择采取“归化”或者“异化”的翻译处理,将文化翻译的相对度提高到最大。
五、结语
人类文化总体上看具有广泛的共性及渗透性,文化信息符号有相当一部分是可译的,在双语中有契合对应或平行对应。但同时由于历史不断发展,不同民族的思维、语言、文化之间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差异。不同文化之间的共性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文化差异使得不同语言为载体的文化在翻译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甚至有的文化显得不可译。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当努力将不可译转化到可译,最大限度地提高文化可译的相对性。同时译者自身要扩展自己的文化范围,最大程度地减少文化可译的受限制因素,灵活运用合适的翻译方法,使得文化翻译得到更精准的表达,不同民族间的文化得到更好的交流。
参考文献:
[1]陈光祥.可译性与可译度[J].外语研究,2003,(4).
[2]刘传珠.可译性问题的语言功能观[J].中国翻译,2000,(4).
[3]刘源甫.论翻译中可及性理论运用新理念[J].中国外语,2008,(2).
[4]卢贵英.论可译性的文化视角[J].太原市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5]许建平,张荣曦.跨文化翻译中的异化与归化问题[J].中国翻译,2002,(5).
[6]杨丽.文化翻译的可译性限度问题[J].中国科技信息,20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