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品牌

食品品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食品品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食品品牌

食品品牌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国食品品牌 文化 功能对等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商品交换越来越频繁。在中国,消费者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可口可乐、乐事、乐天等广告;然而,中国作为一个大的贸易国,食品品牌在国外并不流行。有人会想不通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毕竟只要到过中国的外国人都很喜欢中国的食物。莎士比亚在《罗密欧和朱丽叶》中写道:“我们把玫瑰叫做另外的名字依然会芳香。”[1]但在商品的品牌效应上并不如此。中国食品品牌的翻译问题才导致上面的现象,在中国市场畅销的国外食品品牌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品牌翻译的成功。

恰当又符合意义的品牌翻译可以在引进新产品时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品牌的名字比广告更能影响消费者的感受和态度[2]。然而,通过作者的调查研究,中国食品品牌的翻译存在很大不足,甚至是错误。这一现状并没有引起重视,只有少数人研究怎样改善。笔者认为,这一现象应该加以重视,译者应该在掌握基本翻译方法的基础上考虑文化、习俗、历史等因素。

2.品牌翻译的技巧原则

根据《韦氏新世界大学生词典》定义:“翻译就是把一个词用另一种不同语言表达。”[3]因此,翻译即是把中文品牌用英文表达,但也许不会体现出其原有的意义或发音。下面笔者将介绍几种翻译的技巧原则:意译、直译、音译结合法及创造性翻译。

2.1意译

意译的定义是根据词汇或品牌名的原意而不考虑发音,将其转换成另一种语言[4]。比如,“猫哆哩(mao duo li)”的英文翻译为“Sunny boy”。尽管他们的发音完全不同,但拥有同样的意义。因为“猫哆哩(mao duo li)”在傣族语中就是帅小伙的意思。这种方法经常用于中国食品翻译,因为中文名称通常含有文化意义。有时候,只有意译才能完美地体现其精髓,然而这种技巧会失去产品原有的重要发音。

2.2直译

直译或者叫逐字翻译,是根据其原有发音把词汇或品牌名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但有时却考虑不到其意义是否相通[4]。因此,这种技巧还可以分成四小类:纯粹直译、创造意义的直译、修改意义的直译和意义丢失的直译。

2.3音意结合法

音意结合法就是同时考虑其原有意义和发音将词汇或品牌名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比如,著名矿泉水品牌“乐百氏(le bai shi)”就被翻译成“Robust”,而这个单词就是健康、强壮的意思,完美地结合意义和发音。并且,这个翻译符合西方国家的体育精神。这种技巧是上述两种方法的折中,既能体现产品本质又能反映文化背景。但是,恰当的名称需要翻译者仔细地考量和对比。

2.4创造性翻译

所谓创造性翻译就是既不根据其原有意义又不根据发音,将词汇或品牌名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它是在全新的市场和文化背景下创造的,和原有的品牌名看上去关系不大。这种技巧主要是能更好地服务交际功能。众所周知的汽车品牌“BMW”被翻译成“Bao ma”,意为珍贵的马,能跑得又快又久。正如食品品牌“金帝(jin di)被翻译成“Le con′e”,在法语中是传奇的意思。然而,这种方法很少被发现用于中国食品品牌翻译,有可能是因为把中文转换成英文很难。

3.中国食品品牌翻译案例研究

中国食品在国外市场并不十分流行,因此,只有一小部分的食品品牌有对应的英语翻译。根据作者的市场和网络调查,中国的食品品牌既有翻译成功又有翻译不当的例子,下面笔者将进行仔细分析。

3.1成功的翻译案例

所谓成功的翻译,就是在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后,意义一点都没发生改变。正如“猫哆哩(mao duo li)”翻译成“Sunny boy”恰好反映出这个产品的形象。另一个例子是干果品牌“自然派(zi ran pai)”被翻译为“natural is best”,虽然发音改变了,但是英文翻译传递消费者清晰的产品信息。以上两个例子用了意译的翻译技巧,所以其意义和原意保持一致。

还有其他成功的翻译例子甚至在被转换成英文后还有增加的意义。比如,饼干品牌“古迪(gu di)”对中国的消费者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是被翻译成“Goody”后,就有了好吃和有吸引力的意义。除此之外,“Goody”的发音被外国消费者很好地接受。同样,糖果品牌“嘉顿(jia dun)也用了这种翻译技巧,其英文名为“Garden”,意为一个美丽宁静的地方。当消费者看到这些字眼时,就会更容易被吸引。另一个例子是品牌“和星”被翻译为“HOTSTAR”,这便增加了“受欢迎、闪闪的”的意义。这些食品品牌都是用了创造意义的直译方法,被翻译的名称因为在英语词汇中存在而显得有意义。

另一类成功翻译是用了修改意义的直译方法,比如,食品品牌“芥末小生(jie mo xiao sheng)”被翻译为“Mustard peanut”,更直接地反映了商品本质,有利于交流理解。又如“枸杞汁(go qi zhi)”被翻译为“Goji miricle berry juice”,因为虽然枸杞的学名英文为“medlar”,却不为外国消费者熟知,但被修改意义的翻译能更好地被接受。此外,“乐百氏(le bai shi)”这种音译结合的翻译方式十分被鼓励,虽然在现如今市场中这种类型的成功翻译较少。

3.2不恰当的翻译案例

所谓不恰当翻译,就是在一种语言被转换成另一种的过程中,意义被改变甚至破坏。实际上,根据作者的调查,中国食品品牌的翻译存在大量这样的例子,它们可以被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占据市场的大部分,例如:Jianlibao/健力宝、Wahaha/娃哈哈、Wuliangye/五粮液、Mengniu/蒙牛、Yili/伊利等。对于中国人,这些品牌当然很好理解,但是对于外国消费者,这些拼音是完全没有意义的。更糟糕的是,这些拼音不能被外国消费者很顺畅地发音。比如“宜生水泡饼”被翻译为“YiShengShuiPo cakes”,这完全不利于市场营销[5]。这些品牌全部被直译了,并没有考虑到被翻译后是否有意义。

另一种类型同样是采取的直译方法,但在翻译后失去本身的意义。而且,食品的品牌形象可能受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比如,有两种食品品牌“统一(tong yi)’”和“团结(tuan jie)”,被翻译为“unified”和“united”。虽然在中国文化中,团结的精神是被推崇的,但是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却更鼓励独立,这种英文也许不会被欣赏[6]。另一个相似的例子,糖果品牌“瑞怡乐”被翻译为“Rio”,完全失去原意中“幸运、舒适、快乐”的意义。还有很多被这样翻译的品牌,如旺旺/Wangwang,有友/YUYU,悠哈/UHA,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国品牌在国外市场不畅销的原因。

4.恰当翻译食品品牌的策略

以上对翻译例子的分析使我们对中国食品翻译留下了一个客观的印象,只有一小部分可以真正传达商品的本质。实际上,有几个因素应当在翻译过程中被注意。下面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以进行更恰当的食品品牌翻译。

4.1做到发音吸引人

一个品牌是由写法、发音和意义等部分组成的,不同的部分具有不同的角色。那么,哪一个部分外国消费者更看重呢?答案可以在公司和品牌定位专家Schmitt的研究中找到,“在中国和美国的研究表明,华人消费者判断一个品牌名称基于其视觉吸引力。相比之下,母语为英语的人判断一个品牌基于名字听起来是否有吸引力。在中国,甚至品牌名必须匹配产品种类的形象。例如,一个女性化的男性品牌名可能会导致一个负面的印象。对于英语,匹配的产品种类形象和品牌的发音通常是更重要的”[7]。

因此,基于以上说法,被翻译的品牌发音应当被更重视。我们可以尽量选择发音顺畅并有吸引力的名字,这样有会受到西方市场的欢迎。

4.2做到文化对等

现代品牌名称和民族文化总是有密切的联系,宗教、哲学、审美、传统观念和思维方式等都可以体现在品牌名中。对于品牌名被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时,我们应该特别注意当地的文化,同时保持民族文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更利于国际化品牌的确立。品牌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笔者相信文化对等对于成功的翻译很关键。

然而,文化差异却让翻译变得更具挑战性,特别是对中国食品品牌的翻译,原因在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一个广东的食品品牌“首龙(shou long)”被翻译为“So Dragon”,用了直译的方法却失去其本意。龙是中国的一种图腾和象征,被赋予了神圣、幸运和尊贵的褒义。然而西方文化中的龙的形象却是带有翅膀的凶残怪兽,会喷火伤害人。它是邪恶的象征,因此在神话中有许多英雄屠龙的情节。对于这样一个文化背景,这个品牌的翻译在西方国家的受欢迎程度可想而知。

因此,在品牌翻译中做到文化对等是有难度但却是必需的,在这种情况下,意译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译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原意,而不用拘泥于形式,这样外国消费者才能更好地获取食品品牌的正确信息。

4.3做到功能对等

著名翻译家Nida曾经提出两个概念: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对前者的描述为“旨在尽可能地反映本身的形式和意义”[8],后者更强调对翻译后的语言即译文的感受。“在这个翻译过程中,我们并不太关心译文和源语言信息的匹配,而更关注于原来的信息和接受者的感受之间的关系与译文和对译文的感受直接的关系在实质上的一致性”[8]。这是对翻译提出的更高要求,不仅仅包括音和文化的对等,更是对综合因素的考虑。在食品品牌翻译中,它是指被翻译后的语言应该传达出和源语言同样的会话含义和广告效果。比如,“Robust”便是“乐百氏”的完美翻译,完全具有原品牌名的功能。但是,“功能性翻译”的应用在中国食品市场十分稀少,笔者希望看到更多用这种方法成功翻译的品牌。

5.结语

品牌,可以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特别是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塑造国际化品牌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品牌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工作,需要仔细地考虑和对比。对于译者,扎实的语言功底和综合的文化素养是必需的,笔者相信中国食品品牌翻译将会迎来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LILY C.DONG.‘Brand name translation model:A case analysis of US brands in China’,HENRY STEWART PUBLICATIONS 1350-231 BRAND MANAGEMENT,2001,VOL 9,NO.2:101.

[2]方贞.谈品牌翻译与商品促销[F].财贸研究,1998.

[3]“Webster”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4th edn,1999,p.1,520.

[4]A New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1985,Shanghai,China.

[5]储琢佳,刘须明.食品英译亟待规范[A].苏州大学学报,2008(4).

[6]韩颖.食品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与翻译策略[D].上海海事大学,2006.

食品品牌范文第2篇

对此,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食品处处长张军告诉《中国名牌》:“中食协主办的本次品牌调查活动,已列人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6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组织的三大重要主题宣传活动之一。该活动搭建起食品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平台,有助于食品企业积累、完善消费信息数据库,同时全面客观了解我国食品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奖品奖励丰富

北京奥易互通科技有限公司是此次活动的技术支持方之一,其技术总监姜飞表示,此次投票以移动端为主、PC端为辅,提升注册便利性;投票系统设置模糊搜索功能,方便消费者寻找品牌门类;通过技术实现“每人每天最多投不同品牌十张票”的设定,防止刷票行为发生。

“激励措施多、得奖概率高是此轮投票活动的特色。”姜飞强调,“奖品有:流量赠送,共分5兆、10兆、50兆、100兆四个档次,流量三网通用,同时可储存、可转赠、不清零;中粮我买网提供的优惠券,票面金额分5元、10元两个档次;折扣购买资质,消费者花费39元即可购买原价百余元的500ml翡丽百瑞橄榄油。上述奖励措施将大大提升消费者对投票活动的关注度和参与度。”

对此,中粮我买网品牌与公关部总监于笑海介绍,中粮我买网预计将提供100万元以上的购物代金券抵扣货值。作为垂直生鲜电商企业,中粮我买网坚持直营、冷链系统完善,保证所有销售商品都带有“QS”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标志。此次投票活动有助于吸引用户在中粮我买网上享受便捷购物、体验放心食品。

线上线下结合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曹树民介绍,此次投票活动涉及的行业品类与往年相比有所拓展,涵盖粮食、食用油、饮料、乳品、休闲食品、调味品品类;而投票周期则从一个月延长到两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活动结合线上线下同期投票,并完善线上平台功能,由消费者自主选择为喜爱品牌投票。活动还丰富线下活动形式,在全国遴选15个有代表的城市及近千个核心社区,覆盖近5000万居民参与食品品牌进社区的宣传推广活动。”曹树民指出。

据悉,此轮投票周期于7月至9月间进行,投票结果则将于10月下旬在上海举办的2016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论坛现场向社会公布。申报方式将采取食品企业自愿和社会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活动全程将由北京信德公证处监督。

姜飞表示,此次投票活动扩展性强,可链接到我买网的购买页面,也可链接到工信部“食事求是”公众号,查询企业相关资质认可等信息。

权威品牌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此轮投票活动将就全国知名品牌及区域知名品牌进行统计分析,编制食品行业品牌发展报告。“中华商业信用中心将依托自身20多年的数据积累,做好食品品牌第三方推荐工作。同时,中心还将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活动投票统计结果,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配合编制食品行业权威品牌发展报告。”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处长王欢介绍。

对此,张军认为,该活动搭建起食品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平台,有助于食品企业积累、完善消费信息数据库,同时有助于社会各界全面客观了解我国食品行业品牌发展现状。

食品品牌范文第3篇

1.1品牌的定位相对模糊

品牌的定位就是通过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兴趣,塑造出一个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独一无二的标识,从而快速渗入目标顾客群的消费视觉区域,为日后持续销售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通常来说,公司对品牌进行精确定位,通过品牌传达产品内涵,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是公司所作出的承诺。而目前市场上的中小食品企业对于品牌的定位相对比较模糊,不能准确找准目标顾客群体。

1.2营销观念落后,影响营销的顺利实施

企业想要顺利开展市场营销,必须以正确的理念做支撑。现阶段,中小型食品经营市场中,各参与企业不但规模不大,同时也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撑。甚至多数公司在开展品牌营销时,没有顺应时代潮流的新理念做指导。老旧的营销观念认为,消费者更注重产品本身而忽视产品的品牌。在这种观念引导下的企业,可能只注重产品的生产阶段,却疏忽产品的销售过程和对于产品品牌的宣传。

1.3缺乏对品牌的宣传传播

现实案例显示,能被消费者熟悉和接受的品牌,无一不是经过了大量的宣传推广。许多中小食品企业被传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等思想观念所局限,认为不需要对产品品牌进行宣传;或者企业由于自身资金实力所限,不舍得在产品的品牌宣传方面投入;或者轻视产品的包装打造,以至于产品品牌的宣传不到位,不能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和信任,因此,错失了许多进入市场的机会。

2食品行业中小企业品牌建设误区分析

绝大多数的中小食品企业在建设自身产品品牌时,往往遭遇资金、生产设备等各方面实力不足原因,导致企业品牌一面世,就缺乏市场竞争力,同时在强势品牌的打压下,毫无还手能力,品牌产品往往在推广不久就夭折。

2.1只抓产品,不树品牌,模仿已成功品牌

这是中小食品企业最容易犯的错误—走“山寨”道路。将产品品牌从名称到图案、色彩等多方面标志打造成与现有成功品牌相似的外表,从而想依靠鱼目混珠获得销量和利润。这样做的误区在于:产品自身优势不能显现,自身品牌得不到推广。模仿成功品牌就忽略了自身企业产品的优势,产品在市场上得不到认可,自然无法推广品牌。便把企业自己产品的优势埋没在成功品牌身后,即使是好的产品也达不到推广自身品牌的作用,限制了品牌的发展前景。

2.2只抓生产,不懂市场,盲目跟风,不求创新

中小食品企业由于资金、实力等影响,很容易盲目追随市场中现有产品。缺乏创新发展,就不能与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形成竞争;相比那些能够在所生产食品极度类同的市场上获得认可的产品,其进入市场营销之前,势必细化了企业产品自身的营销方向和定位,同时寻找到自身的产品价值。只有不断的创新,准确找出产品的差异性,中小食品企业才能在产品销售成功的同时,推广宣传出自己的品牌,从而推动品牌建设。

2.3只抓价格,不求品质

片面追求产品价格,夸大价格因素在营销中的作用,降低产品品质要求,最终只能是本末倒置。在产品品质得不到保证的前提下,产品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毁掉品牌,消失在市场浪潮中。食品企业尤其更要注意食品安全的问题,一旦由于产品出现安全事故,就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导致整个企业陷入困境甚至破产。由此看来,中小食品企业更要把产品品质放在第一位,以此为基础,开展品牌战略。

3食品企业品牌营销策略建议

品牌形象是吸引消费者最直观的因素,质量是品牌的核心,媒体则是企业宣传品牌的主要手段。

3.1注重产品品质,提高产品影响力

一流的食品品牌,必须依靠一流的食品质量,产品品质是品牌营销的基础。优质的产品,才能打造出优质的品牌,从而通过优质品牌来提升产品优质的形象。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食品类公司想要确保自身产品质量,就要在源头如原料选购、过程如加工生产和包装、销售如保质期等各环节,都要进行严格控制,达到质量标准要求。企业还要建立科学而合理的食品管理监测体系,对产品品质进行严格的监控。

3.2具有品牌创新意识,不断创新品牌

在调整产业结构中,大多时候企业需凭借逐步创新品牌来提高其竞争力。一般状况下,产品品牌只有在逐步革新中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满足消费者逐渐变化的需求。因此,对于中小食品企业而言,品牌创新不仅体现在意识上,更要体现在实际生产中。首先,要充分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不断开发新的食品种类;其次,在新产品中增强文化内涵,展现企业文化中的时代特色和地域风情,这不失为一种创新品牌的有效途径。

3.3合理制定产品价格,提高品牌竞争力

合理的产品价格定位,是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同时能够使得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如果产品价格与产品品牌竞争力不符,消费者就会放弃产品转而选择替代品。如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到品牌的推广力度和市场竞争力。因此,中小食品企业要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增强竞争力。

3.4引导消费意识,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食品品牌范文第4篇

1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证明标示

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保障消费者权益消费者了解掌握农产品质量、安全、营养等信息渠道十分有限,特别是随着消费者理性化程度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获取信息难度和选择农产品的成本进一步增加。影响消费者对产品选择的因素中,除产品价格的差异,品牌成为主要因素。据零点公司自我意象一致模型证明,当产品或品牌概念与消费者的自我概念相符时,购买行为才会实施。据调查,产品品牌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力高达70%。绿色食品品牌对于用标产品做出直接的质量安全保证性的标示,使消费者节省了时间和选择成本,消费安全得到保障。

2提升企业产品品牌形象和价值

降低企业营销成本,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起步很晚,加之个别企业的不诚信行为,使许多优质的农产品在品牌培育和推广时常处于“大幅震荡”的状态,十分艰难。绿色食品品牌的创建和推广,对于提升农产品品牌形象和价值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绿色食品品牌的公信力帮助企业消除消费者的疑虑,增加产品销售;绿色食品品牌的知名度让企业节省了品牌宣传推广的投入,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绿色食品品牌的公益性证明了企业的责任感,提升了企业的公益形象和社会地位。

3创建国家品牌

降低政府监管成本,促进政府管理目标的实现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依靠生产企业的责任心和自觉性。政府要加强法治、严格监管,也要加强服务、积极引导。通过创建绿色食品这样的公共品牌,吸引和集合注重质量信誉、社会责任心强的企业一起参与,共同打造国家品牌,树立重质量、守诚信的道德标杆和自律典范,从而带动全行业保证产品质量安全自觉性的普遍提高。企业由被动地接受政府监管变为的主动提升和自觉保护产品品牌,政府的监管也必然将降低成本,管理效率得到提高,加快目标实现。

二绿色食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行业公共品牌角度看,绿色食品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最主要的有两点:一是企业品牌技术含量低、保护难度大,一旦出问题将直接危及绿色食品品牌。尽管绿色食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退出机制,但每一个产品的淘汰出局对于行业的不良影响要远远大过进入一个合格产品;二是农产品品牌稳定性差、持续建设能力弱,直接影响绿色食品品牌发展规模扩大。从近10年来绿色食品统计资料中不难发现一个问题,绿色食品每年新认证产品累计数量与同期末当年有效用标数量差距很大。除绿色食品标志3年有效期和企业停产等自然因素外,企业产品的认证保持率或续展率低是主要原因,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企业对于保持绿色食品品牌的意识和能力比较低下,会造成企业的产品品牌易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质疑,自己造成品牌培育的不当波动,“百年老店”式的农产品品牌难以建立,客观上也使绿色食品品牌的发展规模受到直接影响。

三对策建议

1政府层面一是做好规划,研究制定打造国家品牌的战略

不仅要有国家级的公共品牌规划,还要将行业品牌、区域品牌及企业品牌统筹考虑,分层推进。我国的绿色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传统品牌中北京烤鸭、杭州龙井茶、金华火腿、山东大花生等等,都可以作为国家品牌加以提升推广。世界发达国家在建设农产品品牌国家品牌方面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如德国的啤酒、法国的葡萄酒、西班牙的橄榄油、日本的神户牛肉、澳大利亚的全羊毛等等。特别是西班牙橄榄油品牌的发展和确立,政府做出了大量的投入和大力的扶持;二是要以国家之力支持国家公共品牌的宣传推广。在日本东京食品饮料展览会、德国纽伦堡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参展单位大都是以国家形象整体参展。据了解,美国政府对东京展会参展补贴每年约有4000万美元;三是要加强品牌保护。由于我国农业企业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一般都有限,农产品品牌有许多先天不足,需要政府的力量帮助行业和企业进行品牌保护。所以,我国农产品或绿色食品国家品牌的建设与发展,政府的支持更加必要,特别是初期政府应坚持作为品牌建设的主体。

2企业层面一是要牢固树立长期思想,科学管理品牌

食品品牌范文第5篇

两大难点是:低值易损难包装;高度均质难差异;一个误区是:以产地为品牌,资源共享。这三个因素是餐桌食品做品牌所独有的问题,是与其它快速消费品做品牌最大的不同,把这三个问题研究透了,就找到了餐桌食品做品牌的钥匙。

难点一:低值、易损、难包装

“低值、易损、不好保鲜、难包装”是餐桌食品做品牌的第一个难点,最为典型的产品是蔬菜、水果、鲜肉、水产品等。

因为低值、易损,消费者在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不会产生品牌需求;因为不好保鲜、难以包装,运输、展示和标识都难以实现。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做品牌无从谈起。现在消费升级、技术升级,阻碍非深加工餐桌食品品牌打造的难题逐渐找到了解决办法。

办法有二:

一是用技术解决问题。用技术使产品能够包装、保鲜和做出醒目的标识。这是做品牌产品的物质条件,是硬件前提。现在鸡蛋上可以喷码,毫发无损即可消毒。在贮运时,每枚鸡蛋在包装箱里都有自己独立的安全位置,破损率很低。进口“娇贵”的佳沛奇异果,从来不散装销售,要么是礼盒装,要么是4-6枚一组,被整齐封装在保鲜盒里出售。给产品穿上了衣裳,产品也就有了品味、有了形象,也就有了品牌识别的标志标识。

另一个办法就是对产品深加工,改变产品的形态,使包装、保鲜和做出醒目的标识等工作变得轻而易举,就像河南新郑的红枣变成了“好想你”枣片。但是深加工不能绝对化,不能因为生鲜产品难做品牌,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把它深加工喽,这叫矫枉过正。如果把水果全部变成了水果罐头,就走到了市场需求的反面。

难点二:高度均质难差异

众所周知,差异化是品牌营销的法宝,可是一些餐桌食品偏偏天生就是弱差异,我把它称之为高度均质。

高度均质是指,一是,同类产品之间在内在品质上差异不大,在营养成分、性状口感等方面高度平均。二是,也许在内在品质上有些差异,可是在外观上不显现。如果不借助仪器,不经过吃和尝,很难直观分辨出来。比如北京产的土豆与内蒙产的土豆能够看得出来吗?也许只有把他们做熟了,才会知道那只容易煮烂的、开花了的是内蒙产土豆,它淀粉含量高。

面对高度均质的产品怎么办?将差异外在化!

比如美国的普渡鸡,经过品种改良和使用特殊的饲料,使鸡皮变成了金黄色,一眼就可以看出不同。这种鸡的营养价值提高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实现了差异的外在化!新西兰培育的黄色果肉的佳沛奇异果也是这方面的绝佳案例。

将内在差异外在化还有很多方法:如日本男前豆腐通过卡通形象等为豆腐赋予男性“酷”的气质,同时以外围产品和外延产品做出差异。还可以学习德清源以传播(公关、广告等)来宣传其高品质进而凸显鸡蛋的差异。

一个误区:以产地为品牌,资源共享

餐桌食品中有许多是土特名品,东北人参,西北枸杞,华北小枣、板栗,华东金华火腿、龙井茶和大闸蟹,江西赣州脐橙,两广沙田柚……但是这些恰恰是品牌打造的重灾区。

土特名品具有极强的地域属性,是依托于当地独特的气候、地理或者历史人文因素产生、成长和成名的。正是对产地极强的依赖性,这些地域名品在打造品牌时,与生俱来地出现了两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一是以“产地+品类”命名,比如金华火腿、西湖龙井;二是品牌归属不清,产地资源共享。这是误区。结果,大家对产地资源抢占滥用不珍惜,直到做臭了算。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众多地域名品所头痛的公共课题,比如阳澄湖大闸蟹年年打假年年假。

面对产地公地,抢占资源是对的,但是必须出于地域高于地域,占据品类,打造属于企业自己的品牌:就像涪陵榨菜中的乌江,金华火腿中的金字;要善于传播,率先抢占消费者心智,以老大的姿态抢先发声,就像凉茶中的王老吉、方便粉丝的白家和对虾产业的国联水产;要在产品上推陈出新,以换代产品甩开对手,重树品类标准标志,就像南方黑芝麻企业推出更时尚更快消的杯装糊和罐装露,张仲景大厨房推出“300粒香菇,21种营养”的香菇酱。

非深加工餐桌食品是一块品类沃土和品牌高地,需要掌握正确的品牌方法攻克它。突破两个难点和一个误区,你将迎来品牌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