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地理试卷

高中地理试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地理试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地理试卷

高中地理试卷范文第1篇

    (一)   分布规律

    1、日影朝向

    始终在观测者所见太阳方位的相反方向。

    2、正午日影的朝向

    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日影朝向正北,以南的地区朝向正南(极点除外,极夜地区正午无日影)。不同地区分布如下:

    (1)回归线以外的地区(极点除外):北回归线以南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①太阳直射地区,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正午日影与物体重合)。②赤道上一年中正午日影大约半年朝向正北,半年朝向正南。③赤道到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多于朝向正南的时间;赤道到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正午日影朝向正北的时间少于朝向正南的时间。

    (3)极点:北有点极昼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南,南极点极昼期正午日影都朝向正北。

    3、日出日落时的日影朝向

    (1)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无论南北半球,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西南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东南方。

    (2)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无论南北半球,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西北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东北方。

    (3)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日出时的影子都朝向正西方,日落时的影子都朝向正东方。

    (二)   应用意义

    1、据日出、日落时日影的朝向,推知太阳直射半球

    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南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南方,则说明太阳直射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西北方,日落时物体的影子朝向东北方,则说明太阳直射南半球;若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正东方,则说明太阳直射赤道。

    2、据一天中日影朝向情况,推测当地地方时

    日影朝向正北或正南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

    3、据正午日影朝向,推测观测点所在半球及体纬度位置

    (1)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北方,则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极点除外)或南极点。

    (2)一年中在有白昼的时期,正午日影始终朝向正南方,则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地区(南极点外除)或北极点。

    (3)一年中正午日影一段时间朝向正南方,一段时间朝向正北方,则该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二、日影长短变化

    (一)   变化规律

    1、一天中,日出、日落时的日影最长,正午时的日影最短。

    2、一年中,6月22日南半球有白昼期的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全年最短。12月2日北半球有白昼期的地区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达全年最短。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正午日影缩为零(或正午日影与物体重合),达全年最短。

    (1)6月22日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该地在南半球,为冬季;达全年最短,该地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为夏季。

    (2)12月22日正午日影达全年最长,该地在北半球,为冬季;达全年最短,该地在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为夏季。

高中地理试卷范文第2篇

关键词:调整 全国卷 新课标 核心知识 知识框架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4.121

2015年3月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明年扩大七个省在高考中使用国家统一试卷。这表明明年将有25个省将在高考中使用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制的试卷。就这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给高二的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如教材版本不一致问题如何应对,全国卷难易较地方卷相差几何等等。而首当其冲的是一轮复习应该如何调整。对于这些准高三学生来说,一轮复习是至关重要的,是一次全方位的温习知识,有目的地把握考点,系统性地构建框架形成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许多学校陆续进入或已经进入一轮复习。如何应对这迫在眉睫的问题呢?作为准高三教师,我通过大量的分析比较全国卷和地方卷的差别,本着“事异则备变”的原则,认为准高三第一轮复习方略也应该做出相关调整。

在把脉全国卷之前,我们首先应对地方卷的特点做出归纳。对于还在使用地方卷的专心教研的教师而言,地方卷的特点应该是了如指掌。就我个人认为,地方卷至少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有一定的地域色彩。比如,2010年福建文综卷的第24小题就是以茶叶为题材: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又如,2013年,福建文综卷第16题以朱熹的《漳州劝农文》为题材。其二,有较明显的地区教材的痕迹。个别题目或答案甚至直接取材于教材。比如,浙江师大附中的一位教师就对2015年浙江卷发出“答案为了降低难度而取自课本,又不免过于拘泥教材”的感叹。其三,主导的方向是由各地出台的考试说明为基准。各地的考试说明虽然皆以大纲准绳,但是在取舍上又大相径庭。众所皆知,使用地方卷的各省选修专题选考上就是各不一致。

古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充分备战全国卷,就必须对其有深刻认识。仔细分析近五年的全国卷,我们不难发现其命题的某些共性。其一是“以本为本”。这里的“本”是什么呢?是《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考试大纲》。由于全国卷的通用性,考纲作为其命题的根本依据自然是神圣不可动摇的。其二是知识辐射广泛。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的材料基本都是取材于教材之外的材料,答案设置也不以某版本教材的表述为依据。这或许是为了体现命卷的公平性吧。其三是注重知识应用的灵活性。重视知识的运用是全国卷的最大特点。这也是许多考生认为全国卷比较难的原因。

由于地方卷和全国卷存在的巨大差异性,我们准高三的教师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须做出适当调整是不言而喻的。为适应高三全国卷的新形势,我认为新高三的一轮复习需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调整一:强调核心知识,把握核心能力

哪些是核心知识?什么是核心能力?答案是明确的: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就是核心知识;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要求的三维能力就是核心能力。过去,我们高考复习围绕的是地方出台的考试说明,在这更替的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及时更换使用全国新课标考试大纲作为复习的准绳。当然,要真正落实“把握核心知识,掌握核心能力”光靠翻阅考纲是不够的,需要深刻领会它所包含的精神。比如考试大纲对选修这个考点的要求,具体到要求的各细节知识点是什么;每个知识点要求把握的能力程度怎么样;要培养怎样的情感价值观。在知识的分析解读上不能有地方偏见,不能根据地方来主观取舍知识点。真正做到以全国大纲为纲。原来的地方卷,总喜欢强调地方特色。比如,福建省的教师在复习林则徐和严复等相关知识时总是会更多的展开,更细节的分析。在全国卷的形势下,这些“惯性”就有必要克服了。

调整二:扩大课外知识辐射面

为深刻把握核心知识、运用核心能力,新高三历史教师还应该适当辐射课外知识。必须强调,这种知识扩充绝对不能偏离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这种补充必须是有的放矢的。第一,内容上应该有所取舍,不可随心所欲。一方面可以深入分析五大版本的教材,寻找其共性和特性进行适当补充。2015年全国卷的使用将达到20多个省份,其命题自然也应当各版本的教材,把握教材兼得共性和特性,避免有所偏薄。因而适当补充强调一些教材间共性的知识,扩充个别版本教材的闪光处不失为补充的一个好方向。另一方面,关注历史研究前沿,围绕核心知识辐射相关领域做适当的拓展。在这方面恰如其分的辐射,既可以提高学生对问题认识的高度,也可以训练学生运用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二,深度上应该是点到为止,不可本末倒置,高谈阔论。补充的目的不是把握补充知识本身,而是有针对性的扩大知识面,培养学生涉猎课外相关知识的应变和处理能力。

调整三:强化知识框架构筑的系统性和可扩展性

构筑知识框架是为了统领知识,系统化知识框架可以有效、灵活地运用知识,实现学以致用。这是全国卷的一个较为明朗的能力要求。尤其是对那些生疏材料的阅读和处理能力就是建立在对考纲课表要求的知识有系统把握的基础之上。

应该强调的是系统性的框架不是拖沓冗长的框架,而是可扩展的框架。那么,如何构建这种系统的活性框架呢?首先,教师必须认识到框架是学生的框架,构筑框架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自己,甚至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框架(符合自己的思维模式,自己的学习习惯的框架)。只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构筑的框架,这样对他们来说这个框架才具有活性。其次,教师必须在宏观上给予指导。这就要求教师要让框架不要背离考纲和新课标的要求。再次,这个框架必须是经脉发达,有干枝强劲的框架。比如,我们可以时间为主脉络,以核心考点为强干构筑框架。

调整四:注重学生独立应对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对于刚刚使用的全国卷的考生来说,试卷总会有那么一点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很容易导致浅尝辄止,打乱他们正常的思维能力。为培养这种能力,我们首先必须加大复习中的全国卷真题的引入量,并要给足学生独立应答的时间,让学生逐渐克服全国卷的陌生感。其次,教师还要增强学生分析材料和问题的能力。做到明确“三性”:材料信息提取的完整性,问题要求的明确性,选项之间的区别性。

全国卷下的高三复习学生的任务十分艰巨,教师更是要事异则备变,适时对教学做出合理调整。我认为,在新形势下我们复习课堂时时处处都要体现考纲和新课标的要求,科学地对自己的复习方案做出调整,提高课堂效率,为高三学生考出好成绩创造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高中地理试卷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措施

一、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的教学要求

新课标提倡将素质教育贯穿到到当前的地理教学中,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摒弃传统的纯文字性叙述,将大量的表格、地图等引入到地理课本中,让学生通过读图、看图理解涉及的地理学知识,打破以教材为中心的地理课程观念,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学生自我探究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全面提高,淡化地理学系统性和完整性概念,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学认知体系。

二、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改革的措施

1.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地理教学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地理教学中,教师通过在多媒体上展示出有关地图,让学生通过众多的地图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在讲授洋流的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在多媒体地图上模拟洋流的流向。在不同季风的汇合处,通过动态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季风交汇地区的地理环境、降雨量,从而提高学生地理思考的能力。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书本上的内容具象化,因此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法远比单纯讲解教学效果要好得多。

2.提高地理知识理解运用在试卷中所占分数的比例

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地理学理论知识,更要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自我总结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法,只有将开放性地图理解运用题目占试卷所占分数的比例提上去,才能真正提高广大师生对于地理教学的重视。例如,日本在地理考试中单独设置了地图考试,要求学生从自然环境、人口数量、地区分布、资源与产业、生活文化等方面对于地图进行阐述;美国地理试题的设置方面则具有较大的开放性,要求学生就某一个地图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并且就自己认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因此对于中国的地理学考核中,应该包含更多方面的内容,例如,撰写地理问题探究报告、探究总结的能力考核、绘制乡土地图能力的考核等,这样才能体现出“学习终生有用的地理”。

随着新课标理念的不断落实,传统的地理教学发生了较大变化,很多新的地理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不断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

高中地理试卷范文第4篇

一、高中地理的专题复习教学现状

一般来说,在高考地理科目的复习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采用三轮复习法,并且在复习时侧重对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与知识应用的强化。目前,大部分教师在带领学生开展专题复习时盲目采用题海战术,复习过程存在缺乏新意、对知识要点缺乏提炼与加工、学生死记硬背知识要点等问题。这种专题复习方式会导致学生无法理清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无法灵活迁移知识,进而在答题过程中难以调用所学知识对地理问题进行快速、准确的解答。

二、高中地理的专题复习措施

钊对上述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解决措施。

1.给学生发学案,引导学生课前自学,笔者在上课前就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以此让学生对每节课所复习的内容都有所了解,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复习,从而提高课堂复习效率。教师可以将复习目标以学案的方式整理m来,发给学生。在设计学案时,教师要适当留一些空白,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记录自己认识、见解、疑惑的空间,使学生在阅读学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网络与体系。

2.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对问题进行精讲。在对学生阅读学案时存在的疑点和难点进行汇总后,教师可在课堂上将统计结果展示出来,鼓励和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在组织学生进行自主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提供自由探究与交流的机会,还要把握课堂节奏,敦促问题的解决。通常情况下,课堂讨论应该是先由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再由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教师在其中只是起主持、引导的作用。但是,由于专题复习突出系统性,讨论中可能会涉及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讨论问题,并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了解他们知识掌握的薄弱之处或者思维的盲区,然后有针对性地精讲问题,同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拓展。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破题思路,以保证学生切实提高解题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复习课上还要为学生留出自主练习的时间,以巩固复习效果。

3.合理预测高考试题的命制方向。除了课前的自学与课中的讨论、精讲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考试说明、考试大纲以及近年来的高考试题,预测高考地理试卷中可能会出现哪种试题,让学生大致了解即将到来的高考会以何种方式考查地理知识,以及可能考查哪些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把握高考的命题趋势,从而使复习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工业的区位因素”这一专题的知识,几乎每年都会在高考试卷中以综合题的方式出现。所以,考查这部分知识的题目通常是先给出一些材料,之后再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分析问题。

三、高中地理的专题复习策略

高中地理的专题复习不光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而且需要教师合理规划复习策略。教师在开展专题复习教学前不仅需要对复习的内容进行整合,而且还要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开放性与探究性较强的试题,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精神以及研究性学习习惯。此外,教师还要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被动学习的状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主动研究,使其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目的。

高中地理试卷范文第5篇

一、开学第一课学生提出的问题及分析

开学第一课,我都要问问学生初中地理学习的感受与经验。呈现的问题主要有:①初中地理只是结业考试,不参加中考,上课时间常被主科挤占;②多数学校缺少地理专职教师,基本上都是兼职教学,上课只是读读书,钩钩书;③平时没什么练习,也不留作业;④考试对成绩没有要求,主要是考前背书。

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高中地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作为文科的高考学科,地位已经变化;初中地理不参加中考,是影响教与学的核心因素,是导致学生基础薄弱的主要原因;多数学生对地理缺少认识,在心理上有一些畏惧,担心自己学不好、学不会。因此,学科教师要引起足够重视,针对以上问题要通过集体备课进行研讨,将改变学生观念认识作为主要矛盾,进一步规范地理课堂教学和作业预留与检查,保证课下学习时间。另外,还要在学法上给学生以引导,让他们消除畏难情绪,给他们信心,告诉他们只要认真学,按老师的要求去做,都能学好地理。

二、初中地理内容在高考中的地位

考纲中明确指出:“初、高中地理知识内容有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考试中会涉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中的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知识的相关内容”。在地理课程标准将“认识区域差异,知道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作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高中地理课程结构中,地理必修3鲜明地体现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分析高考地理命题,初中地理内容主要是提供区域分析的背景。

从国家考试中心命制的2012年高考全国新课程文综卷看,初中地理内容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比较河南和黑龙江在人口与耕地面积上对粮食商品率的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中国地理省区概况为基础;以区域微观图为载体,考查学生依托图像信息对汉水谷地、黄淮平原两地形区的定位问题,这需要地图知识和头脑中储备的空间信息判断;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某点海拔与高差的计算与估算,是等高线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考查,是对初中内容的思维拔高;综合题及选修题考查中,都涉及区域地理要素的提取与分析,围绕区域问题探讨原因、区位因素、采取措施等,是“区域+综合”的定向考查。

三、解决初高中内容的衔接教学建议

1.在开学第一周

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是一门有魅力的学科,它的意义在于给人一种地理视角、地理思维,用“地理眼”看世界你会升级认识,提高思辨能力,拥有批判精神。同时,地理是理科生的会考学科,是文科生的高考学科,是一个高中生学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不可偏废。其次,在教学内容上作一调整,考虑到“地球运动”部分需要初中地理内容作支撑,因此,要将“地球和地图”部分内容加入进来,然后由浅入深,有意识地消除学生在心理上的顾虑,变“惧难”为“兴趣”。

以地球和地图为例,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①描述地球的形状,简要分析其成因;②用示意图说明经度的分布特点;③描述西半球的经度范围;④用公式计算的方式来比较0°经线与0°纬线的长度;⑤为什么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刚好等于黄赤交角?⑥有人说中纬度就是温带的范围,是这样吗?⑦如何在球面上找到两点的劣弧长?⑧A地(50°N,110°W)在B地(40°S,90°E)的什么方向?明确判断的一般方法。⑨弄清以下概念:对跖点、示坡线、等高距、陡崖、凸坡、鞍部、集水线、分水岭。

2.在高二学习阶段

按照课程安排,高二阶段大约有半个学期的时间可以安排复习初中地理内容,与高一不同的是学习者全部是文科生,他们具有学习的渴望与要求,这一阶段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初高中内容衔接。需要注意:①在内容上,尽量与高中地理知识相结合,注意从整体上教会学生区域分析的方法;②在定位上,尽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问为什么;③在操作上,尽量让学生多体验地图,从图像类型的角度思考读图的方法、技巧;④在心理上,尽量照顾地理学科有薄弱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以王树声地理工作室编写的《区域地理》衔接教材为例,谈一下使用意见。

(1)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发掘它的特色与长处,为我所用。

(2)结合手头资料进行二次备课,以问题为核心,活化思维。

(3)重视培养学生图像信息的获取能力,掌握图像判读方法。

(4)从最新模拟试卷中选取有代表的区域考查题目优化训练。

3.高三备考复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