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语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时代 网络交流 网络语言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工作、生活以及思维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而网络语言,也随之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语言不仅作为网络中交流的一种语言.在学生中作为一种代表着时尚与俏皮的语言,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作文、日常交流中。象“给力”、“hold住”等词语也在报纸等主流媒体中扑面而来。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网络语言会给传统的汉语言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与冲击.作文中能不能用网络语言.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作了一些研究。
一、网络语言的定义
所谓的网络语言,是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一种语言,以便于电脑输入为特征,是结合了汉语、英语、汉语拼音,并广泛使用了同音字、符号、数字、字母、缩写等的语言。
二、网络语言的形成方式
网络语言的形成方式大概分为以下几种:
(1)谐音。数字谐音,例如“9494”,是“就是就是”的谐音,“886”是“bvebye了”的谐音。汉语谐音,这一类大多是网络交流中用输入法造成的同音字,如“斑竹”是“版主”的谐音,“共眠”是“共勉”的谐音;(3)外语谐音,这种形成方式在汉语中早语存在,如“咖啡”、“沙发”等音译词。而网络语言中又出现了新的词语,如“伊妹儿”是“e-mail”的音译,而“瘟都死”是“windows”的音译。
(2)缩写。为了便于输入,网民们经常采用汉语拼音或英语的缩写.最常见的如“GG”“MM”是“哥哥”“妹妹”的缩写.“BF”是“boyfriend”的缩写。
(3)引用。引用一些网络上大家熟知事件中的某个人特定的语言,如“我爸是李刚”、“hold住”等。
(4)旧词新义。这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形成方式。在网络上如果有人称你为“天才”,你千万不要沾沾自喜,因为这里的“天才”是“天生的蠢才”的意思,还有丑女叫“恐龙”,好看叫“养眼”等。
(5)流行体。这两年来又有各种流行的文体风靡于互联网上,类似的有“方阵体”、“总结体”等。例如“淘宝体”,淘宝网上的网店卖家常对顾客说:“亲!包邮哦!记得给好评哦!”这种卖家拉拢顾客的句式被复制到各种场合,甚至一些单位的招聘启示、录取通知、公共宣传标语也纷纷用上“淘宝体”。某部委在微博上“淘宝体”招聘启示,被大量围观和转发:“亲,你大学本科毕业不?办公软件使用熟练不?英语交流顺溜不?驾照有木有?快来看,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招人啦!”
三、网络语言的特点
通过网络语言的这些形成方式.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简洁、方便输入。最初网络语言的形成,大多是因为网络上的交流为实时交流,为了方便输入,节约时间,用几个数字、字母和一些符号就能够表情达意。幽默、生动。在当今压力无所不在的年代里,网络语言以其诙谐幽默的特点.能给大家在交流中带来片刻的欢笑和轻松,迅速地传播开来。个性、时尚。网民中以年轻人居多,他们追求着个性的张扬,希望从文字中流露出与众不同的个性,追求时尚。所以他们不断地创造出一些独特的词语和文体.从而给大家带来新奇的感觉。
四、对待网络语言所持的态度
对于主流媒体、政府机关使用网络语言,有人在质疑其严肃性和规范性,而有人在拍手叫好,认为这一做法一改往日高高在上的姿态,拉近了与普通老百姓的距离,亲民性更强。笔者认为,我们对待网络语言,应有包容的态度和发展的观点。语言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发展。首先从语言发展的角度看,现代汉语同古代汉语就有了很大的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许多更新和补充。因此,大可不必担心网络语言影响汉语的“纯洁性”。其次,网络语言本身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淘汰着,一些不雅的、晦涩的语言被时代抛在了后面.前几年网络语言中的一些粗俗的部分越来越被人淡忘,而那些表现力强、富有时代特点部分已经成了汉语有益的补充。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讨论网络语言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兴盛起来,网络语言产生的方式主要有:汉语拼音编略语、英语缩略语、诸音词语、新兴词语、数字、符号等。网路语言在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网络语言的产生和网络交际的特点有密切关系。对于网络语言的发展要来取一分为二的态度。
电视剧(网虫日记》是反映网民的网络生活的,在这部电视剧里,出现了“网民、网恋、恐龙、美眉、网络生存试验、网上购物、拍砖”等词语,让不熟悉网络语言的人感到一头雾水。而时下,网络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也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言语社团—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网络时代和“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一切语言。可分三类:第一类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浏览器、万维网、登录、在线、聊夭室、互联网、因特网、电子商务等等,第二类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或者说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产生的新词新语,如“网虫、网友、千年虫、上网、触网”等等,第三类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即所谓的网言网语,这种网言网语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别,有一些是旧词新用,在原来的词义基础上又有新的引申义,如“频道”,是从广播电视领域引入网络的,“楼上”“楼下”在BBs(电子公告栏)中指“上面的帖子”和“下面的帖子”;有一些是借鉴来的,如台湾网民将“网络”称作“网路”,现在不少内地的网民也使用;还有一些网民自己生造的新词,如将“东西”称作“东东”,将“美国”说成“米国”,将“超级网虫”称作“大虾”,“初上网的人”是“菜鸟”。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其中的第三类,也就是网上交际专门使用的“网言网语”。当然二者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后者有时也会慢慢地扩大使用范围,成为广义的网络语言。我们要讨论的是狭义的网络语言,即专门用于虚拟的网络社区的网言网语,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网络语言中的第三类。
就目前的网络语言而言,其产生的方式主要有:
1.汉语拼音缩略语
这类网络词语是网民为了交流的方便,把网络聊天、论坛中常用的词语中的每个字的汉语拼音字母组合起来形成的缩略语,最常用的如CG、JJ、D【)、MM等等,分别表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PLMM则代表了漂亮妹妹,PMP是拍马尼,N口归表示你去死,至于TM心、TNNI〕、NB、SB等国骂和京骂,就不再一一赞述了。
2.英语缩略语
随着ICQ(网络寻呼机)的普及,不同国家的网民可以通过网络自由交流,由英语产生的缩略语也时兴起来,几乎是网络交流中的“世界语”。BTv是“场t抽way(顺便说一句)”的缩略语汗认CO是“抽祀agxxl嵌.(祝过得愉快)"的缩略语,扭‘认胶是“ha,ha,耐y拓ding(开个玩笑罢了)”的缩略语。在表示对某个玩笑或幽默的欣赏时,常常会用到ROFL,是“笑得在地上打滚(加翻吃。the习oorla明‘刀g)”的意思。TLA(先谢了,t垃回ksinad~)、yH了1,(你上当了,y以1haveb戈nt心】司)和Yl几(你精了,卿抽犯咏)更是在ICQ中频频使用。与人道别时,可以打一个“。”,按英语字母的发音读出来就是,y以.,PLZ是Pl~(请求)的缩写,UR就是,汉Jare的缩写。
3.谐音词语
这类词语是根据网络中一些常用词语的谐音演化并固定下来的,其中有的是汉语词语的谐音,如“班竹”是“版主”的谐音,就是BBS论坛的管理维护者,“竹页”是网站的主页,“霉男”“霉女”在网络中则表示俊男和美女,有的是英语的音译,如“伊妹儿”(E一n俪1)、“瘟酒吧”(wi以fo明夕8)、“瘟酒屋”(Win由w95)等等。
4.新兴词语
网络为大众提供了聊天室、BBS等新的交流方式,这类词语就是伴随着这些交流方式派生出来的。如“灌水”“造砖”“拍砖”“东东”“楼上”“楼下”“坛子”等都是常见的,而且是利用比喻的手法产生的,用的是这些词的新的比喻义。“灌水”形容不负贵任地乱发帖子,“造砖”则是认真地写一些有深度的文章,如果在某论坛上大家持不同意见,自然要引起争论,而这种争论就叫做“拍砖”。这些贴出来的文章叫做“东东”,“东东”也可以泛指一切东西。“坛子”是指论坛,在每一个“坛子”里,上下两个帖子之间的关系被称作“楼上”“楼下”,这些词的比喻义使网络语言形象生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5.数字语言
这类语言在聊天室以及oICQ中经常用到,以简洁的数字表示发言者的思想。886和88最常用,表示“再见”“拜拜了”,伤心的时侯可以用55555来表示,用汉语的发音“wuwuwuwu,,表示伤心地哭。7456(气死我T)、9494(就是就是)、562059487(我若爱你,我就是白痴)等,都是利用阿拉伯数字在汉语的读音表示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有的是利用这些数字在英语中的读音构成,如,’4U’’’代表“for卿”。
6.符号语言
网络交流时交流的双方都无法看到对方,网民便用各种抽象化的符号来表示自己的感情。如:“:一)”或“:)”是最普通的笑脸或表示微笑,很多网虫每次发言时都会带上这个符号,表示此时此刻他正微笑着和你聊天,“:一D’,表示非常高兴地张嘴大笑,而“:(”或“:一(”则表示生气。“一~”代表丘比特神箭,不失为向意中人表露心迹的好办法。这样的符号在网络中有很多,种种抽象的符号成了表达情感的最直接的辅助方式,使枯燥的网络语言有了活力,变得生动起来。网络语言虽然主要是以其传播媒介来命名的,但是正如其他语言样式并不仅仅决定于其呈现方式一样,网络语言的特殊性不仅体现于独特的载体,更决定于它独特的语言特点。网络平台赋予的虚拟即时交流性、开放性、自由性,决定了网络语言具有不同于其他领域使用的语言,网上交流具有快捷性、视觉性强、时效性强的特色,网络语言也要与此相适应。
因此,网络语言既不同于口语,亦不同于一般的书面语,在文字、词语和语法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词语方面主要表现为:外来词语增多,缩略语增多,新词多,口语词多,大量使用同音词,构词方式简单化,词语能简则简,能省则省,使得网上使用的词语呈现出简、杂、乱、新的局面。在文字的使用方面,由于用电脑输出文字,不会出现错字,别字数量却大大增加,汉字中夹杂着字母、数字,标点符号的使用也不太讲究,因此,和一般书面文字相比,网络文字规范化程度要偏低,有意无意出现的同音字、近音字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现象,有些甚至还成了固定的表达,如以“偶”代“我”、以“乐”代“了”、以“那”代“哪”已成为一种趋向。语法方面,网络语言极力挣税汉语语法规则的束缚,超常搭配、词类活用都大大超过一般的书面语言,还出现一些汉语和英语的“混血儿”格式,“我天才吧。”“Q我。”“一般般。”“试一下下。”“难过死掉了。”之类的句子在网上是非常平常的。
至于网络语言的产生,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由网络交际的特点决定的。网络交际是虚拟的,交际的双方谁也不认识谁,怎样说.说什么,都没有约束,于是不需要认真,不需要严肃,不需要尊重和礼貌,平常意义上的“交际原则”“会话原则”在网络交际中都不需要,使得许多网络词语是基于游戏心态创造出来的,其次网络交际不同于面对面的“嘴巴”交际那么随意,用文字传递信息的速度也与传统的面对面的口头聊天无法相比,再加上这种交际是需要交际人付费的,为了快捷、省钱,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的限制下,不少人喜欢用拼音输入系统,为了自己的高速度,就顾及不了词语的准确性了,往往大都用同音词代替原词,用数字、符号代替复杂的词句,大量的字母简称也是图方便。另外网络交际也缺乏面对面交际时经常借助的语气、语调及表情和体态来传情达意,人们就想象出各种各样的符号来增强形象感。当然也和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求新、求奇的心理有关。网络交际的双方多为年轻人,他们熟悉汉语拼音,有一定的英语基础,接受新事物比较快,网络新词让他们感到新鲜、刺激、有趣,有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大家都来造新词,特别有成就感。
一、网络语言的特点
1、形式上的特点
符号化,在电脑上输出文字时,习惯上会带有相关的符号语言。例如:^0^(微笑的象形),o(∩_∩)o...^_^ (表示高兴的心情0,(∩(︶^︶)∩)表示鄙视你,(/ \)表示囧等。数字化,运用数字及其谐音可以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55(呜呜的谐音,表示哭的声音),88(拜拜,英语单词Bye-bye的谐音),520(我爱你的谐音)等等。字母化,类似于数字的运用,字母也有表情达意的功效。如:BT(变态拼音的缩写),PLMM(漂亮妹妹),PMP(拍马屁),BF(boy firend的缩写,即男朋友)等等。
2、内容上的特点
新词新意层出不穷,像网络新词酱紫(这样子)、表(不要)、杯具(悲剧)等等,它们是同音替代或合音替代。一些旧词有了新的意思,可爱(可怜没人爱)、恐龙(丑女或者是褒义词)、天生丽质(贬义词)。超越常规的语法。网络语言已经不在拘泥于传统的词语构成语法,各种汉字、数字、英语或简写混杂在一起,怎么方便怎么用,语序也不受限,倒装句时有出现。如:“······先”、“······都”、“·······的说”,千奇百怪。口语化的表达网络交际语言用于网上交流,在表达上更偏向口语化、通俗化、事件化和时事化。
二、网络语言的诞生
这类语言的出现与传播主要依存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聊天室里经常能出现“恐龙、美眉、霉女、青蛙、菌男、东东”等网络语言。BBS里也常从他们的帖子里冒出些“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词汇。QQ聊天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表示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手机微博、微信和短信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词”,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ěngsóng,意为“竭尽”)、“土豪”、“浮云”等等。
由于网络语言的诞生,社会各界对网络语言的重视和关注,随着网络语言研究的深入,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Weblinguistics或Netlinguistics)诞生了。
这门学科是由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教授在2000年发表的《一门崭新的语言学科——网络语言学》一文中首先提出的。此后,网络语言学引起了学界的关注。
西班牙知名学者珀施特圭罗博士在2003年出版的专着《网络语言学:互联网上的语言、话语和思想》中,对网络语言学作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论述。2005年英国知名语言学家戴维·克里斯特尔教授发表了《网络语言学的范围》一文,就网络和信息技术对语言产生的影响问题作了深入探讨。网络语言学目前已成为语言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其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还有待于不断完善。
最近网上的流行语言想必大家都有所了解:网友们以“神马都是浮云”彰显豁达;咆哮“各种伤不起”喧诉无奈;号称“鸭梨山大”表明负担重压力大……各种新奇的,另有所指的网络语言犹如光速传播,迅速为人所知,甚至在日常生活和校园内听见都不足为奇。“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可是,这些变了味的文字会带给我们什么呢?我们在广泛使用它们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的利弊呢?
查过资料:网络语言是在网络媒体广泛运用背景下所产生的新事物、新文化,具有不同于传统语言的鲜明个性,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即语言意义不固定,发展快,前景很广阔,使用者的表现欲、想象力、自我意识能够充分,较快捷地表现,能为网民提供自由发挥的载体。这么一看,我觉得网络语言的个性以及它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对传统语言形成了一定冲击。特别是同时使用传统语言和网络语言较频繁的我们。在校内学习语文课程,到了网上便大肆使用网络语言交流,不免会把两者混为一谈,常常导致的就是在语文作文中冷不丁冒出一句网络用语。老师要么就是看不懂,要么就会大吃一惊,觉得这样显示了较低的语文素养。我曾在老师的推荐下看过《语义学纲要》,里面的一句“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最重要的辅助交际工具。”也许正阐明了网络语言实质应该是一种辅助交际工具,并不具完全的语言特征。在这一点上,网络语言给我们的弊大于了利。
但由于习惯,我在平时网络聊天时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冒出一句网络用语。于是,我便思考,难道网络语言真的如此无利可寻吗?仔细想想,其实非然,如果一些网络语言格式比原有词语更有魅力,更有好处,在表达上具有新意和特色,就有积极作用,就会丰富汉语词汇,有的甚至能渐渐取代原有词语和格式,这不是也为词汇进步做了供献吗?
语言文字的变化是文化发展的产物。中外历史上每次生产力的巨大革新,都会引起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巨大变革,新生事物便会顺应时代潮流应运而生。“网络语言”也不例外。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每个角落,网络几乎成为我们须臾离不开的高效工具,而作为网络的必然产物——“网络语言”不可避免地应运而生。而让我们担忧的是,中学校园里,“网络语言”已成为“非主流”的标志,不但来势汹汹,而且大有泛滥之势。如果仅仅在课余生活中作为调味剂倒也罢了,可怕的是相当一部分学生懵懂无知,为了赶时髦、追潮流、扮酷、显“潮”,背着老师,骗过家长,偷偷去网吧“充电”,长此以往会荒废了学业。对初等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课程知识的内涵和外延要求规范、严谨是基础教育最基本的特点,“网络语言”无疑不能作为规范语文知识来对待。语文教师又多了一份责任:“网络语言”的正确引导与规范使用。
我们不能否认,网络给我们提供了高效、高质量的工作和生活,“网络语言”中相当一部分精品也一样会给我们带来表达上的精准和便捷。所以,部分“网络语言”也一样有着它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可以断言,其中的部分词语,尤其是表意精到,具备其他词语释义无法替代作用的“网络语言”,会在今后的某个时期被认可,被纳入“规范汉语”里。但是,大浪淘沙,真正能够流传下去的网络词语毕竟是少数,而那些刻意为了扮酷、显“潮”的“网络语言”便会因为不再时髦而慢慢被人们遗忘,会被淘汰。即使收入《康熙字典》或者《中华大字典》的字词,里面也有数不清的、我们不认识而且也用不着的汉字。
我们也注意到,那些使用“网络语言”频率较高的学生往往学业成绩不太理想。这就要老师们问个为什么。也许老师们会说,他们成绩差,不务正业。其实,这样认识就有点不负责任。这些学生高频率使用“网络语言”,也是一种渴望标新立异,具有好胜心的表现,这种求新求特求异的做法正是创新精神的一个方面。他们在学业成绩上得不到满足,自然追求其他方面的成就感。其实他们是值得同情、需要被认可的,我们有责任爱护他们。正确地引导学生冷静地看待它的存在价值,既不冷酷地剿灭它,也不狂热地追捧它,让学生明白满口“网络语言”算不上“新新人类”,它跟其他语言一样只是一种表达工具而已,任由其泛滥下去会对语言文化产生不利的影响。
在使用上,尤其是学生作文里,“网络语言”可以作为加上引号的引用词,而不应该作为正常表达词语出现,尤其是考卷里面使用它会让判卷老师无所适从,使用不被判卷老师认可的词语其后果可想而知。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里没有设置“新词语”栏目,而《中华现代汉语词典》里设置了“新词语”栏目,但里面收录的词语也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遍性,而且具备了“约定俗成”的特性。
中学语文教师对“网络语言”的正确引导与规范使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定要让语言文字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