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帮助中职生正确认识自我、全面分析职业需求、培养自主规划与自我创业能力的教育;是指导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认知、确立职业生涯目标、构建发展台阶、寻求最佳发展途径、制订发展措施、调整发展规划的课程与活动。帮助和指导中职生进行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使中职生充分认识自己、客观分析环境,引导学生合理定位,科学树立职业目标、正确选择职业,使他们从容走向社会。

本校《指导药学专业职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与实验》课题,是2004年批准立项的广西“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历经近四年的研究与实验,初步探索构建了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模式,即为: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课程体系为基础,以建立和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机制为保障,以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为支持、以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为辅助、以“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以职业实习实践为特色的职业生涯指导模式。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课程体系模式

(一)课程体系内容

1. 职业指导课程。2004年6月借鉴国内外职业生涯规划的成熟理论,及其它职业学校的经验,结合本校就业工作的实际和要求,配合本校课程改革工作的启动,开始建设“药学专业中职生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课题组成员编写了校本教材《职业指导》,从2004年8月开始在全校开设《职业指导》课程,逐步开发出一套适合教学需要和尽可能与企业要求接轨的课程教学指导方案与教学模式。

职业指导课程包括:一是针对全校新生第一学期开设的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内容的《职业指导》课。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能够结合自身条件和社会需要设计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是针对全校即将实习的学生第四学期开设的以如何成功求职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掌握和训练求职技巧,了解创业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2.专业基础课程《药学基础》。专业基础课程《药学基础》是针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职业启蒙教育。了解药学最基本的理论知识,药学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以及这些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帮助学生认识专业、认识职业。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师资非常有限,如果开展一对一的咨询,学生受益面较窄,而采用这种上课的方式,可以使更多的学生从这项服务中受益。全程化、专业性、实用性的课程体系,在帮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掌握方法、提升职业素质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模式

“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指导”课的核心内容,面向所有专业的全体学生。此课重点介绍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以及指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势、劣势和兴趣、特长等,了解客观环境对自身实现职业目标提供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做出自己初步的、有实践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教学模式主要运用了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造能力。

具体做法是:

1. 布置总任务:要求每个学生在规定的时间设计一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书。

2.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写作的内容、步骤和方法,将总任务分解为下列分任务,布置给学生,给出目的要求和完成任务的路径,由学生按要求去完成任务。

任务一:调查了解并收集本校毕业生的在校期间是否做过职业生涯规划,及毕业后工作情况的案例。

目的:唤起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认识,初步形成任务意识。

完成任务的路径:通过教师、朋友、老乡介绍或走访校友。

任务二:学生独立完成职业性向心理测试;向老师、家人、同学、朋友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评价。

目的:了解自我,分析自身发展条件——“我能做什么?”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完成任务的路径:教材附录的测试题,或联合本校心理学会共同进行测试。(本校成立了广西中职学校第一个行为医学心理学会,由广西著名心理学专家主持,发展了众多会员,有着广泛的影响)。

任务三:学习职业相关知识,利用网络和其他媒体收集了解社会环境、行业、职业基本情况。

目的:对职业目标可行性的分析——“社会客观环境支持我做什么?”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二步。

完成任务的路径:上网查阅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学习《药学基础》有关专业和职业的内容,采访有关专业教师等。

任务四:整理以上资料,根据发展条件的分析,初选职业发展目标。

目的:确定职业发展目标——“我的职业目标是什么?”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三步。

完成任务的路径:在教师指导下,按预测、衡量、比较三个步骤对职业发展目标举行抉择。

任务五:制定一个如何实现职业发展目标的行动计划。

目的:构建发展台阶和制定具体发展措施——“我应该怎么做?”即为职业生涯规划的第四步。

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之后,所有的思考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如何为实现职业目标,做好知识、能力、观念等的准备为着眼点。以此行动计划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对于在校中职生来说,行动计划的具体措施要遵循“近细远粗”的原则,在校期间的近期目标措施要详细,远期目标措施可简略些。

完成任务的路径:在教师帮助下,参照范文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写作方法,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探究。

以上任务在课堂上不能完成的学生课后完成。

这样安排的理由是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疏导的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学习的循序渐进和积累的老路子,不再按照教学内容的从易到难,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并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和老师的点拨,自己解决问题,最终完成教学任务。

3. 继续按照任务驱动法,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尽快完成初稿,为接下来“一对一” 辅导作准备。

4. 在学生完成初稿的基础上开始进行师生“一对一”辅导阶段。这“一对一”不一定特指“一个学生”,可以是内容相似的“一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特征,在全班进行统一讲解辅导效果不好,必须以“一对一”师生交流探讨形式,使每个学生过关,然后修改定稿。其他学生可个别或合作讨论,继续完成任务。

这个阶段教师的工作量很大,单是课堂时间是不够的,需要很多课外时间,可选择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模式。

5. 教师对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展示自己作品。

(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考核、调整和评价

1.考核。为了保证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较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因而这门课程使用的是过程考核,而非终结性考核。本课程考核共有三个环节:平时表现(出勤、课堂讨论、实训活动、调查采访、收集资料)占30%,平时作业占20%,职业生涯规划报告书占50%。

2. 调整。计划赶不上变化,当今社会处于激烈的变化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导致自我观念的变化,反映到职业生涯规划上来,就不能一次把终身的职业生涯的每一个细节都确定下来,要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职业生涯规划也应随之根据各种变化来调整。职业生涯规划要在实施中去检验,看效果如何,及时诊断生涯规划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找出相应的对策,并对规划进行调整与完善。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检视自己的职业规划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总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必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调整。我们通过常设的职业指导咨询机构,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重点把握好毕业前夕的最佳调整期。

3. 评价。职业生涯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对学生职业生涯成功的评价,在只有短短的4年研究实验时间里,使我们难以做到完整、全面的评价,只能选取一些个案进行分析,其他尚有待于进一步地探索。

二、建立和形成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机制模式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的质量直接反映了学校办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毕业生今后的职业成就,直接影响到在校生的情绪、学习态度和行为养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教育机制模式的主要措施有:

1. 制定了每个年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整体方案,并分学期实施教育,使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学生在校生活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师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使之成为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的一条主线。

2. 加强对班主任和新教师的培训,要求班主任和新教师对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职业能力要求、实施办法要熟悉,并能讲解、引导,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这应成为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

3. 在招生简章中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广泛宣传,在学生入学初就向学生公布专业培养方案,并组织学习,使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从而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已成为每年新生入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4. 随着我校课程改革成功进行,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了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之一,学校干部、德育课教师、班主任、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都能在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过程中进行辅导和点评,找到发挥作用的切入点,使教师真正成为指点人生的导师,促使中职教育职业性的特点落实到每门课的教学过程中。

5. 学校学生管理部门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融于到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之中,结合行业、岗位的工作特点和要求,对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的具体规范,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6. 学校各社团组织充分利用节日、假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及公益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职业习惯。

三、以多元化的社会资源为支持的模式

围绕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与实践、中职生创业教育及实例、应聘礼仪、就业心理辅导等专题,开设职业指导系列讲座;邀请校内外专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到校讲座;邀请走上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学生面对面交流。

我校与广东、深圳一些知名医药企业合作办学,在学校成立了以企业命名的班级,如“海王班”、“大参林班”,使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渗透着企业文化的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职业习惯,形成职业意识。有多元化的社会资源的支持,使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进一步加强了针对性,有的放矢。

四、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的模式

为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我校对即将实习的学生开展了团队素质拓展训练,模拟面试实训活动、就业取向辩论会等活动,进行了多形式多层次的职业生涯发展团体辅导。

我校由职业指导职能科室牵头设立了职业指导咨询机构,就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心理咨询、信息咨询、职业决策咨询等方面进行个性化服务。在这过程中,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个体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下转第142页)(上接第151页)议,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至少是少走弯路。指导教师非常注意把咨询与育人联系起来,不仅帮学生“解惑”,更通过“传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成才观。

五、以“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活动为载体的模式

从2004年开始每年5~6月是广西及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 竞赛活动期间,以此为契机,我校也举行了本校的“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竞赛活动包括“职业生涯规划” 设计,“我爱我的专业”、“诚信在我身边”、“创业之星”征文活动;职业生活摄影等内容。竞赛活动首先由学校职业指导科发出通知,进行全校总动员,由校级领导统筹协调;通过德育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方法辅导,班主任组织各班开展主题班会活动和走访我校优秀毕业生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结合文化课教学辅导职业生涯设计写作,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能力训练介绍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计算机教师辅导学生运用现代化手段收集资料、制作设计规划,以此立体操作形式来开展职业生涯设计活动。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为学生在积极主动地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为学校全面推进富有职教特色的德育工作,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提供了可操作性很强的平台;以职业生涯设计为主线的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是强化职教德育时代感,提高职教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载体。

六、以职业实习实践为特色的模式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以及“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推开,学生到企业实习将是经常性的教育内容,阶段性实习、顶岗实习,都是职业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实习重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把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真实的职业工作环境中,促使学生尽快由“学校人”转向“职业人”;同时既是检验自己在校制订的职业生涯规划与企业要求,职业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是否相匹配的重要过程,也是把握好在毕业前夕对自己职业生涯规划调整的最佳时机。因此学生实习阶段是学生自己评估、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是整个职业生涯规划不可缺少的阶段。

七、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资源的建设有待加强

由于学校条件限制,在课程实践教学条件和网络教学环境方面存在不足;课程教学手段未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学生职业性向心理测评网上系统尚未建立,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由于专业指导人员有限,职业生涯规划的个性化指导受到一定限制。为了开展就业政策宣传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提升中职生职业指导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需要加大这方面资金的投入,建议纳入学校教学条件投入规划。

参考文献

[1]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才竞争尤为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在人一生中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职业生涯规划对中职学生择业的意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促使学生走向成功的途径之一,有助于学生制定职业目标,培养学生择业技巧,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首先,可以帮助学生制定职业目标。中职学生在校期间还不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引能使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现实情况,确定职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职业生涯总体目标。

其次,可以培养学生择业观念及择业技巧。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训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进行工作的选择将势必会帮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及择业技巧,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更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实现人生价值。

最后,能够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职业能力是在长期实践积累过程中得来的,简单的理论学习无法完成职业能力的积累。通过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实践指导,可以提高中职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

二、中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1.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匮乏。西方国家早已将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渗透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而我国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的时间不长。许多学校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讲座也主要依托传统课堂宣讲模式进行。中职学校学生的认知能力的不足,导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严重匮乏。

2.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不明确。由于学生接受职业技能训练较多,学生已被“专业角色”定位。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靠教师的引导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训,自己缺乏主见和想法。学生认为毕业之后找到专业相关的工作就行,并且学生对自己的潜能和未来发展缺乏自信。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还存在“考高中,上大学”的传统心结,沉沦于自己学业失败的悲观意识之中,对学习和工作方面的动力不足,这样也造成了对未来规划目标的摇摆和不确定。

3.缺少社会实践机会。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规划只是提供一个实现的方向,实践才真正起作用。目前中职学校受校企合作运营效益、人员管理、经费等条件制约,难以开展具体的工作实践,学生由于不了解未来的工作信息,仅在理论的指导下,无法完成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完整性的解决途径

由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寻找出有效的解决途径就十分重要。

1.普及职业生涯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

中职学生所处的环境和自身获取知识的能力,决定了他们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的了解程度,必须使“学生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准备,最终把握就业的主动权”。我们可以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运用具体实例填充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邀请知名校友、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为学生进行规划讲座、咨询、讨论会,利用社会资源进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

2.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定位学生就业方向

中职学生对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变化还处在迷茫阶段,教师的讲授是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他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通过专业视角对社会进行剖析,这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更是学生快速认识社会的过程。科学地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合理地为学生进行职业方向定位是当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中之重。

3.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在实践中检验学生所学知识是职业教育的要求。学生一方面要通过课程内容把握自身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验证专业知识,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过程,加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学校应该积极调研,在“校厂对接”“校企对接”“订单培养”等模式中主动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指导实习过程中的学生感悟“职业角色”“个人发展目标”,让学生成为一个“有愿景”的“未来员工”,获得企业青睐。

4.强化教师指导业务,提高学生就业率

对中职学校而言,学生在专业发展上的潜力,除了取决于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之外,还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指导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要厘清学生在职业规划中的盲目、多变、虚无等问题,就需要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的业务水平,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渗透到各门课程教学中。

5.拓宽学生就业途径,争取家庭和社会支持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一、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主要还停留在开设一门选修课,举办一些讲座,教育的深度和广度还相当有限,不能满足客观需要。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缺乏适用性,照搬国外

目前国内教材在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核心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多以直接照搬国外的主要学说为主,较少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深入阐述,结合我国学生实际内容的更是欠缺,所以学生学习后感到这些理论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适用性方面有较的欠缺。

(二)缺乏操作性,纯理论讲授

注重理论的系统讲授,要求学生“记忆”知识,是我国高等教育传统教育模式的特点之一,这一点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也很难避免。“老师说,学生记”的教育方式,缺乏操作性,也是前这门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缺乏社会性和针对性,笼统辅导

目前国内无论是教材编写者,还是课程讲授者,均以校内教师为主。许多教师很少有真正深入社会职业市场实际的经历,对于职业市场的认识深度明显不足,而学校在这门课程的教学方面仍过多沿袭文科类课程注重讲授的做法,很少组织学生深入社会亲身实践。目前在开设这门课程的中职中,职业生涯理论的宣传和讲解多以集体讲授的方式为主,很少采用讨论式教学,更缺乏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无法适应职业生涯教育个性化极强的特点。

二、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们通过对以上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认为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研究不足。国内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及教育技术的研究少有人涉足。现有研究成果过多地关注在必要性方面的讨论及对西方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介绍等层面上,实证性、应用性研究相对欠缺。

(二)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列为选修课,且安排的教学课时数很少。在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逐渐贯穿到小学、中学、学各个教育阶段,且渗透到多门课程教学中。而目前我国中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手段主要是通过零散的讲座及思政课程中的简单介绍,部分中职虽以选修课的形式开始开设相关课程,但明显存在受众面不广,针对性不强,教育形式单一,教学课时数少等问题。

(三)测评工具的专业化程度不高,缺乏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目前针对职业生涯测评软件研究主要侧重于翻译、借鉴国外成熟的软件,由于地域文化性的差异等原因,这样的测评软件的实用性和测评结果的有效性受到很影响。目前讲授该课程的师资匮乏,部分开设这门课程的学校中,担任教学任务的并非是这一领域的专家,很多教师是属于兼课性质的,甚至有些教师是因为工作量不够,而勉为其难地承担该课程的教学的。该课程对于部分老师来说吸引力普遍不,不仅因为备课工作量较,更主要是因为该课程内容较难展开,很难讲活、讲深,很容易和思政课的部分内容重复,不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如何更好地引导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一)引导学生认识职业理想的作用

要讲清职业理想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动力;要讲清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理想是人生理想的核心,它影响和制约着职业理想。职业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辅相成、互相影响,正确的社会理想是人在职业活动中的精神支柱,应把国家富裕、社会进步当成自己的责任,只有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社会的发展中,才会最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要向学生讲清崇高的职业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基础,也是个人职业成功的动力。进一步指出:中职生在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中,应该弘扬民族精神,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以行动去报效祖国。

(二)引导学生确定职业理想、规划职业生涯

要引导学生在社会理想的指引下,确定职业理想。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单元“职业生涯发展条件与机遇”的教学,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分析自己的兴趣、性格和能力等主观条件;了解认识家庭状况,区域经济发展动向和所学专业的行业发展动向。指导学生通过全面认识自己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根据社会理想的要求,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要结合教材《职业生涯规划》第三单元“职业发展目标与措施”的教学,指导学生全面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教师要具体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条件,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并初步规划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在引导学生确立职业目标时,要根据其能力的差异性区别对待,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的能力,确定适合的职业及达到职业目标的高度,制定出职业生涯规划书。

(三)引导学生管理好职业生涯规划

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深化对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的认识,使自己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成为指导自己人生的方案;要教育学生按照自己的规划积极行动。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职业演变的速度不断加快。为此,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自学的习惯,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加快的职业演变中生存与发展,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要引导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既会给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带来现实的困难,也会带来新的机遇。

(四)引导学生完善自身的创业品质,提高创业能力

要讲清中职学生有哪些创业品质。创业品质是指创业者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想创业、敢创业,是创业成功的必要前提。中职学生创业应具有独立、合作、果断、克制、坚韧、适应性强等心理品质:独立、自主的心理品质;善于交流、合作的心理品质;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拼搏的心理品质;克服盲目冲动的心理品质;坚持不懈、不屈不挠、顽强努力的心理品质;善于进行自我调节、适应性强的心理品质。可以与专业教师配合,在专业技能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通过开展各种学生技能比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参加社会调查、行业实践、行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一定的环境条件,让学生接触到各种可以创业人物和实例。

参考文献

[1]蒋乃平,职业生涯规划[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詹万生,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王炜关,浅谈如何指导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J],中等职业教育,2006.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中职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 应对策略

为了解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引起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中职学生及其家长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促进中职学生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本研究选取了云南省10所中等职业学校共21个专业的一、二年级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900份,收回有效问卷890份。

研究所用问卷为自编《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该问卷在参阅相关资料及对教师、学生的访谈基础上编制而成,问卷主要包括专业选择、自我认识、专业认识与满意度、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职业意向等五个部分,共计23题。

1 调查结果分析

1.1 专业选择(如表1)

(1)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具有一定自主性。由自己决定就读何种专业的占57%,此外,父母和亲戚是决定学生选择专业的另外两大因素。

(2)对所选专业的了解程度欠缺。在选择专业时,有68.3%的学生对所选专业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做出的选择显得较为盲目。并且了解途径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他人的介绍和学校的宣传资料(如招生简章等)。

(3)选择专业时考虑的因素不够合理。考虑最多的是“就业是否容易”。虽然考虑就业问题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能合理看待“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之间的关系,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扎堆选择“热门专业”的话,反而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并在激烈的竞争中难以脱颖而出。

1.2 自我认识

问卷通过五个方面来评价自我认识程度,采用四级计分(从“完全不了解”到“非常了解”分别记0~3分)。结果发现,学生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程度均不足。经过差异比较发现,相对于昆明市区的学生,其他地区的学生对自己的认识程度更加不足。

1.3 专业认识与满意度

尽管已经在校学习了一段时间,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依然模糊(如表3)。有31.8%的学生连将来可能从事哪些职业都不清楚;而对将来从事的职业的具体内容,高达46.2%的学生不了解;对于将来从事的职业对其从业人员的要求,不了解的学生更是高达50.6%。可见,学生不仅在选择专业时较为盲目,在学习过程中同样带有盲目性。此外,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不高。有32.1%的学生不喜欢所学专业;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高达42.5%的学生不会选择目前所学专业。

1.4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如表4,尽管有90.8%的学生肯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但他们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缺乏了解。同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过规划的只有36.2%,而根据职业目标制订了当前的学习计划的也只有38.9%。这说明学生的知行不够统一,他们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的能力较弱。

1.5 职业意向

这部分问题主要用于了解学生的职业意向,结果发现:

(1)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不明确。选择直接工作的只有41.3%,而实际上,毕业后直接工作的学生人数通常超过这个比例。这说明学生对未来的打算不够切合实际,可能存有一些理想化或者逃避现实的因素。

(2)将来择业时考虑的因素较为片面。考虑最多的三项为自己是否合适、是否喜欢、是否胜任,这些都是从自身的角度来衡量,但在职业生涯中,还要学会“向外看”,了解社会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不仅做到“知己”,还要“知彼”。

(3)看待成功的标准多元化。学生没有一味地“向钱看”,同时还考虑到了“从工作中获得快乐和满足”、“获得较高的专业技术职称”等因素。收入的高低不是衡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多元化的考虑是比较合理的。

(4)肯定自身素质对成功的重要作用。学生认为“扎实的专业技能”、“积极的工作态度”、“明确合理的目标”是取得成功的三大因素,而没有把成功过分归咎于外在因素,这种心态是比较积极的。

(5)对自己的信心不足。有23.2%的学生对自己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缺乏信心,这可能与他们目标不明确、专业认识程度不高等因素有关。

2 思考与建议

(1)学生及其家长要提前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进入职业学校学习意味着迈出了职业生涯的第一步,如何走好这一步对今后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在入学前应当考虑:第一,分析自身条件。不同的人,其兴趣、性格、能力等存在很大差异,这就需要深入进行自我分析,明确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清楚自己适合干什么,这是合理选择专业的前提。第二,了解所选专业。随着社会分工不断细化,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也越来越明细,同时还出现了许多新兴专业。因此在入学前一定要对所选专业进行全面了解,以判断其是否适合自己。此外还要理性看待“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长远考虑不同专业的发展前景。

(2)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的积极作用,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探索,让学生学会:第一,深入认识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特点、能力与潜力、优势与劣势、理想与抱负等,对自己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第二,在客观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根据培养计划和所学专业的就业、发展情况等,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特别要明确短期规划(即在校期间的发展计划),按时间顺序细化到每一年级、每一学期,各阶段都要有相应的阶段目标以及保障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确保规划顺利进行。此外,将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渗透到学科教育及班主任工作中,使学生不断得到强化,并内化为自己各方面的实际行动。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效果

对于中职生来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成才观,有利于引导中职生对自己未来从事的职业进行正确定位,及早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有利于促进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动力,立志成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有利于提高他们规划、计划、思考、写作、表达等职业基本能力,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和了解自己,理性择业,顺利实现就业,并在职业生涯过程中充分施展才华,实现自身人生价值。

一、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所面临的现状

1.学生学习动机不强,兴趣不高

目前,大部分中职学生初中时期学习成绩差,升入不了普通高中,而被迫到中职学校就读。由于长期在学习上的不成功使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最终导致他们形成了发展方向不明确、上进心不足、成功动机不强的状态。据调查访谈,中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鄙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问题行为较多的现状。

2.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呆板

据调查,目前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还是以书本教材为主,许多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尤其是不能针对其专业和地域特色做出指导,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造成学生对该课程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动机不强。

3.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专业化程度偏低

在教学中,市场瞬息变化,教师不能对市场前景做出准确预测,也不能将市场对专业能力的要求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难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要。

二、如何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的教学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职业规划课的兴趣

要想职业生涯规划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兴趣。学生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兴趣的产生离不开以下教学活动:(1)在新生入学初,学校向新生介绍专业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程介绍。“职业生涯规划”对于中职学校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对即将学习的新学科,他们既好奇又疑惑。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程介绍时首先要向学生讲明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作用和重要性,引导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学习该课程。(3)成功教育。首先,教师应通过本校毕业生的成功事迹,给学生树立“天生我才必有用,就读中职依然有前途”的理念。其次,在今后的课程教学中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帮助他们确立发展目标,创造成功机会。

2.更新教学方法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参与。我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法。(2)小组讨论法。(3)“请进来”的方法。(4)组织职业规划演讲的方法。(5)角色扮演法。(6)走出课堂的方法。

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和评价标准不能局限于学生做试卷或写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书。评价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是否能成长,能够确认学生学习进度、学习水平,提高认识、提升能力、转变行为。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课程考核评价机制进行改革。因此,考核方式应是日常表现、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有机结合。对日常表现的考核旨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体验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过程性考核的依据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笔记,对学生的心得、笔记教师应进行审阅并批注。总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方式,不仅可以检验教学效果,还可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4.加强指导人员队伍建设

在中职学校有必要制定职业指导人员的任职资格标准,并加强指导人员的培训,从而建立一支政治素质优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职业指导队伍。(1)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2)对应学校开设的各个专业,聘请在企业中具有丰富指导经验的专业人士、具有《职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到中职学校任教。(3)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给他们创造定期深入企业学习锻炼的机会,增强实践经验,加强职业指导能力。

学习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过程是中职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巩固专业思想、走向心理成熟、培养创新能力、适应社会的过程,对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当前现状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现实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姚贵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程社明.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200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