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技术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在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企业的运作模式,影响到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管理,将信息技术应用在内部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企业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针对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电力;内部审计;分析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在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涉及的业务领域在不断扩大,具有经营范围跨度大、营业场地分散、组织结构关系纵横交错等一系列特点,电力企业必须要依靠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全过程信息化企业管理。内部审计部门在电力企业中起到经济监督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必须加快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步伐。
2信息技术在电力内部审计的应用现状
现阶段,在电力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一体化审计综合系统和ERP业务审计系统是电力统审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果,其主要作用在于对电力公司系统审计决策、计划及日常事务等具体事项进行有效管理。在平台上操作审计工作所能体现的作用主要包括: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规范审计流程、保障审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审计的现代化发展。另外,还便于审计人员查询相关数据,从多个角度对一些具体事项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快速掌握审计的方向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并将ERP财务转化为ERP审计,从而为财务ERP系统的查账和查询凭证提供便捷和保障。
3信息技术在电力内部审计的具体应用
3.1电力企业概况
某市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阶段比较早,因此,早已建立了能全面覆盖省、市、县的三级数据网,相应的信息系统也在各个公司投入使用,比如生产技术、物资管理、财务核算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仅对企业的运作模式造成影响,还给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困难。
3.2信息技术在电力内部技术的应用
3.2.1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简介
该市的电力信息建设主要利用计算机技术及先进的通讯技术完成的,并以大型数据为中心,建立了集团一体化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的运作模式主要是集中管理的模式,在省公司网络框架的基础上,对各单位现有的审计管理软件和项目实施辅助审计软件进行网络平台的统一整合,与此同时,将新的审计管理和项目实施模块正式运作起来,将财务、业务系统和审计系统进行实时联网。集团一体化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审计项目实时系统、审计监控分析系统、审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这三大主系统,和十五个子系统,具体如图1所示。
3.2.2该系统的特点
(1)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整合,并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实现了对应用截面和数据级上的整合,将各个单位的审计应用系统整合到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创建共享数据中心,保证省公司的服务器上有各个公司内部单位的审计管理和项目实施数据的存在,且保证数据只要就你行输入或采集,尽可以实现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
(2)单机版外勤作业的系统和集团网络版的服务器之间可进行数据交换。若被审单位的系统不能连接到审计服务器时,一方面,可以将审计服务器上相关的项目资料或数据导入到单机版的外勤作业系统上,从而有利于现场工作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将被审单位的财务数据及工作相关资料通过单机版外勤作业系统导入到审计服务器中,从而有利于实现数据的共享。
(3)将系统数据集中存放在服务器中,并分级授权进行维护和保障,还包括从客户端对数据进行维护,从而为数据维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便捷,有利于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集团一体化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中,各下属公司都分别设置了一个专门的分系统管理员开展对授权模块的维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省公司总系统管理员的维护工作量,提高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方便各项数据的及时更新。
(4)该系统为客户端提供独立的数据采集工具,方便操作,能够对一百多种财务软件或各种信息系统的数据完成采集,且将不同财务软件及不同年度的数据进行合并。
(5)该系统将业务审计平台进行统一,可定制和被审单位各种业务管理系统的接口,及时、完整的完成数据的抽取、挖掘、分析,比如营销、工程、物资采购等系统,且在数据的审计过程中,不会对连接单位的数据造成影响,从而体现出该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该系统可支持远程联网审计,在线分析被连接单位的数据库;除此之外,还可对多个单位的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对其中的同一业务类型指标进行横向对比分析,从而为出现的差异分析提供可靠性的数据依据。
3.2.3系统存在的不足
(1)审计信息管理系统所实现的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只是片面的,仅针对公司系统审计部门内部自上而下的应用系统,对于其它业务部门的应用系统、OA系统及不同部门信息系统之间还未实现资源的整合和数据共享。
(2)审计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个专项业务审计系统还未开发成功,比如电力营销、物资采购、人力资源等信息审计系统,而审计监控分析系统不能对除了财务系统以外的其它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在一定程度上,还未完成现代内部审计由传统的财务控制向业务控制的转变,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决策支持信息的及时获得。
(3)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方面,仅针对于对信息系统处理数据进行辅助审计,不利于保障信息系统自身审计的可用性、合理性、及时性、安全性。
(4)信息技术手段未能在公司各个审计部门的应用中体现出良好效果,内部审计相关人员不仅缺乏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和了解,还缺乏对审计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度,部分单位的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水平较低,没有将系统的真正效用充分发挥出来。
3.2.4解决方法
(1)通过现有的信息平台实现资源的共享。电力审计部门在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制度方面,可参考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审计信息资源,为了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信息化建设是最佳选择,它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电力企业运用这一平台的优势在于:①方便工作人员在传达审计内容活动信息的过程中,及时发现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向上反应和监督;②可以定期将信息在平台上相互交流,促进信息交流制度的形成,另外要及时与企业财务、纪检等部门交流在审计中出现的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从而为内控制度的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将审计成果管理由内部运作转变为公开的审计结果,将信息审计的粗加工转变为精细化加工,从而满足审计单位和部门的相关需求,有利于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2)对信息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对服务功能进行完善。审计信息系统研发单位主要结合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加强对更易操作、功能更强大的系统建设,增强其运算处理能力、科学设置相关权限等,加强研发单位和电力系统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及时发现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其进行处理和完善,使各个环节的工作做到相互接应,进一步完善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
(3)对审计技术手段进行改善,从而保障审计质量。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审计实际工作中。一方面。将信息化技术和审计技术进行结合,审计检查的重点主要通过对内部制度的调查、测试和评价等进行确定,将其和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传统审计技术和现代审计技术的充分融合;另一方面,审计部门要加大对人员的培训力度,并将计算机审计切实应用在具备开展计算机审计条件的项目中,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并将审计技术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4)对队伍结构进行优化,提高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大对复合型审计人员的招揽力度,广招一些对管理、技术、信息化等方面都有所了解的人才,在实际工作对审计理念进行不断创新,将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除此之外,还要对加强对审计干部的业务培训,将审计人员的知识和专业结构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升级,实现其审计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4结语
信息技术在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中的应用可以降低审计成本,提高相关审计人员的综合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更好的提升审计方面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各方面的快速发展。
作者:谢丹丹 单位: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娄底供电分公司
参考文献
[1]汪艳.信息技术在电力内部审计的应用[J].中国外资(月刊),2013(13):268.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进行,公安干警在工作上首先面对的就是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相对与城市的发展速度,公安系统的扩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管理工作中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且,随着城市的扩大,城市管理内容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仅靠人力管理难以保证工作效率和执法的准确性。所以公安系统在进行执法的过程中必须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城市的各种监控设备和传感器的信息收集,再通过电子计算机和特殊软件完成处理和分析并确定最终结果。比如:城市监控系统借助和整合城市所有的摄像头,已经成为公安干警收集民事、刑事案件的主要信息来源之一。将这些零散的视频和图片进行上传,局可以形成局部甚至是全国的传感网络平台。此外,加大和完善做媒体信息在公安领域的投入力度,也是减轻民警工作量,提高人民群众遵纪守法的必要保证。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提高公安民警依法执法、执法必严的工作作风,提高执法效率,增加民警的执法证据,树立公安机关的工作权威,提高群众违法的成本。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公安领域的实际应用
2.1云计算技术
2.1.1云计算技术的定义
云计算技术指的是公安领域中,网络计算技术的核心。包括IT技术、数据自动分类技术等。通过云计算技术的帮助,公安民警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出各类信息资源、图片资源和视频资源,将网络中的信息有序地加以分析和存储。并以强大数据自动处理系统,帮助民警智能上传各类违法信息。
2.1.2云计算技术的应用意义
在当前的公安领域,借助设备进行计算和处理数据虽然提高了速度,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同一事件的感知只能反映事件的局部特征,多个感知设备可以出现多种不同的分析结果。所以,这就需要云计算技术对多个感知设备的数据进行综合的处理和分析。此外,公安系统的办公网络平台是基于地区概念而建立的。在当前的城市和地区城市群背景下,平台每天接收的信息和数据涵盖了视频、警报、图片等多种数据格式,而且总量巨大,内容和形式复杂多样。仅交通领域就有若干细小的二级甚至三级分类,如:车牌、车型、人脸特征、行动特征等。如果没有云计算技术帮助公安干警进行分类和处理,将会带给民警极大的工作量。所以,云计算技术的开发,满足了公安系统对于信息处理的实时性、高效性和准确性要求,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优势。
2.2智能监控技术
2.2.1公安领域的智能监控技术定义
在公安领域,智能监控技术就是借助密集的摄像头网络和计算机图像视觉分析技术,通过将各种动态目标分离,追踪在摄像机场景内目标。民警可使用网络分析模块,通过在不同摄像机提取所需要的图像进行分析和观察。此外,对于特定的场所中的监控技术还可以中预设特殊的监视内容,超出一定范围还会自动报警。
2.2.2公安领域的智能监控的应用
智能监控系统在当前的公安系统中应用广泛,随着智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控时间、设备清晰度、传输速度、图像保存等技术越来越完善。而且,某些针对公安系统需要而研制的特殊监控设备,凭借着良好的夜间监控能力、清晰的视频分辨率和更大范围的单点感知性能,极大的方便了公安民警的调查取证。监控设备实现了从录像中截取各种目标信息,将非结构化的图像信息重新分类,有利于公安部门基于视频、图像等信息开展深度的应用。
2.3智能分析技术
公安领域中的智能分析技术主要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帮助公安系统完成判断、分析等工作的技术以及设备。智能分析技术有很多二级应用分类,比如:智能检索技术、人脸识别、流量监测、交通定位以及物品检测。利用智能分析技术完成检查,可以提高公安系统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下面作者以智能分析中的人脸识别技术为案例对公安领域的智能分析技术进行间的介绍。
2.3.1技术简介
人脸识别技术的主要工作步骤有三步,分别是:人脸检测、特征提取和具象对比。1)、人脸检测:人脸检测有两种检测方式,像素域检测法和压缩域检测法。前者利用摄像头的像素空间滑动来进行图像提取,通过分析所提取的图像的特征进行是、否的判断;后者利用压缩像素的编码分块,检测所扑捉的图像域。虽然省略了解码的时间,提高了分析的速度,但降低了特征判断的稳定性。特征提取:指在系统中能够辨别出不同人脸特征的数据的技术。特征的唯一性越强,程序所设置的算法功能越突出。经过不断发展,该项技术已经成功的完成了理念性的升级,从单纯的基于几何特征的方法和特征脸方法成功的升级成大众化条件下的数据计算法。具象对比:该过程是一种鉴别技术,通过系统分析图片中的两张图像之间的相似特征,判断其相似程度。
2.3.2技术优势
首先,人脸识别技术使用的终端设备有监控摄像器、照相机等,成本低,普及率高,不需要公安系统额外增加经费。第二,与指纹鉴定、虹膜图像等方法相比,人脸识别更符合公安民警的使用习惯,效率更高。而且,人脸识别技术在国外已经作为一项完整成熟的技术,广泛的应用在公安领域,有着良好的成功经验。第二,随着我国公安系统的建设,民警在日常的工作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人员资料,建立了庞大的数据库。这是人脸识别系统发挥效能的基础。民警在执行任务中将现场采集的数据利用手机等终端设备提交计算机处理中心,技术人员可以迅速把图像中的人脸信息与黑名单中的数据模版进行对比分析,快速确定目标的身份,提高民警的行动效率。
2.3.3发展前景
人脸识别技术作为公安领域的重要多媒体信息技术,有着远大的发展前景。在未来中,人脸识别将不仅作为识别技术,更是向人脸定位的方向发展。通过城市中密集的摄像网络,实现对犯罪分子的实时定位,让犯罪分子逃无可逃。
三、总结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信息技术监测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3.0164.01
在我国,信息技术目前被广泛应用在农业各个领域,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资源和发展动力。农业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对农业资源环境的检测管理、气象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动植物生长和农业综合发展的动态仿真模拟,以及精细播种、施肥、灌溉、喷药等。
1信息技术简介
信息技术是应用信息以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接收和信息控制。这四个部分是密不可分的,其中信息处理是核心,只有对信息处理后才能传递并应用,有传递就有接收,而信息控制又是贯穿整个始终。现在我们经常说的人工智能、遥感技术、定位系统、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等都是信息技术的应用。
2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
2.1自然灾害监测方面
在GIS 技术支持下,可获取灾情信息与地面现实信息,将其相互结合,对干旱、洪涝、病虫害等方面进行动态监测。农作技术已精确定位到lOm2为单位的小块土地上,大大降低了作物生产成本。及至1999年,美国使用精确农业技术约达90%,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正在迅速发展精确农业,不少发展中国家也在酝酿实施这一项目。目前我国也主要应用这些技术,结果显示,该技术可提升作物生长监测与诊断的时效性、准确性及智能化水平,促进作物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当今信息时代,要想保障作物安全生长,我们必须构建全套预防及解决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比如天气预报对作物的生长就至关重要,它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作物的产量,也就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
2.2作物生长监测方面
现在很多地方使用作物生长模拟技术,即通过计算机来分析并模拟作物的生长全过程,从播种到出苗、生长、结果,每个阶段都由计算机来模拟现实中作物的生长情况,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及时的发现并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农业生产实时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比如在作物的耕种、灌溉及收获一条龙生产上,实时控制系统给了我们极大的方便,完全实现了农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化。
2.3农业环境监测方面
随着人口增多,工业的发展,不但给人类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而信息技术这一强有力的工具能够对农业环境变化进行有效的监测,预测和预防各种危险的发生,从而保护和优化农业生产环境。
3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3.1农民文化素质受限
开发和应用信息技术急需高科技人才,这就成为农业信息化实施的一大障碍。因此,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化体系。政府应承担起引导责任,多派一些大学生深入农村,走到农民中去,为农民多普及一些农业知识,不断提高农民的专业素质,领导农业步入信息化道路。同时也要加宽网络传输通道,使信息送入各家各户。例如,我们可以借助于网络平台,多开发一些服务农业方面的网络教学平台,让简单易学的农业知识在网络上普及,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十分复杂的农业技术以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示出来,比如动植物生长和农业综合发展的动态仿真模拟系统就特别形象逼真,容易操作和接受。通过网络论坛,还能实现农业技术交流,让农民提出问题并能获得解达,使农民易学、好学,有利于农业知识的快速普及和农业的迅猛发展。
3.2信息农业成本过高,普及难度大
农民无力购买昂贵的技术装备,使信息化农业难以推广。所以国家应对各别地区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补助一些贫穷落后的农业基地。在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时,难以形成正常的信息需求。因为它意味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必然产生对信息的大量需求及提高效率的强烈愿望,在规模小时,以满足自己需要时就不可能或不必要加大对信息技术的需求,因为采用信息技术需要一定的投入,如购买信息技术设备,支付获取信息费用,这对于生产规模小,生产效益不高的农业生产来说,权衡之下,显然不可能在信息方面有大的投入。必要时可以鼓励高学历农业技术人才下乡一对一教学指导,快速提高农民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
参考文献
[1]石玉林,封志明.开展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1997,12(4):293.297.
[2]杨邦杰,陆登槐,裴志远等.国家级农情监测系统结构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1997,13(1):16.19.
[3]刘晓燕.回顾与展望――专家系统在我国农业上应用情况概述[J].计算机与农业,1997,(1):1.3.
[4]梅方权.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景展望[J].计算机与农业,1997,(3):1.3.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机技术推广;应用
如何提升农业生产质量与生产效率、实现技术推广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善农民、基层劳务人员生活水平是国家目前的研究方向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更是取得了良好成效。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突破了传统模式农业发展所遗留下的难题,更是凭借其方便快捷的技术特点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高效有益的帮助。
1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
1.1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作为一种可以勘测地面景物的综合技术,其本身是根据电磁波的理论应用传感仪器对远距离目标所辐射和反射出的电磁波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并形成图像达成对目标的监测。遥感技术本身应用广泛,军事侦察、民用性质的土地规划、环境污染监测等均在可运行的范畴内,在农机技术中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遥感”是将遥感技术与农学及农业相关技术原理相结合,借助遥感技术的应用原理对土地的利用现状、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监测、栽培环境的影响与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调查[1]。农业遥感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农作物的相关估产、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估。
1.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特定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凭借地理学、地图学及相关计算机科学的运用对地球上存在的各种现象与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与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创新,地理信息系统这一信息技术不仅让抽象化的地理环境具有了数据、属性与特征进而帮助相关人员分析研究,还拓展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与服务对象,促使人们的生活发展朝着“数字化”的趋势前进。《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在农业的应用》中更是明确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特征、功能与数据的采集分析等在农业科学中的应用技术和应用方法,以供给农业、地理、生态环境的资源开发与管理对策。
2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1改进灌溉技术
农业灌溉技术在不断更新发展,由最为传统的“人力灌溉技术”,再到“水泵灌溉技术”与“滴灌”的运用,对人力资源与时间的消耗都是巨大的,并且长时间的应用下去只会带来越来越多的灌溉困难与资源浪费。以“水泵灌溉技术”为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人力的支出,过程看似简单只需要在水源处设置水泵、拉水管接电源就可以实行自主灌溉;但是灌溉过程中却加大了水资源的浪费,灌溉面积的不均匀还会造成局部缺水的情况发生,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2]。正因如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及时改进灌溉技术,结合科技智能的信息技术创造高效、便捷的“智能化”灌溉技术,以同时实现:灌溉需求及时化、灌溉分区针对化、灌溉高效节水化这三点,对灌溉情况进行验收检查、观察对农作物的影响与生长情况的进展。
2.2合理施肥
不同于传统的施肥方式,在农机技术中适时适度地尝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合理施肥。由于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日益成熟,新兴信息化监测方法的应用让农作物的生长历程更为具体,甚至给相关人员的研究提供了数字图像化的合理依据。在农机技术推广中运用信息技术施肥,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测土施肥、数据记录、数据查询导出、数据分析改正。以测土施肥为例,以往施肥人们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积累的经验去选择应用,而信息技术下则不同,技术人员可以凭借信息技术根据土壤肥力、基肥施用的情况确定施肥与灌水时间、灌水次数与灌水的数量,进而提高肥料的使用率,最大化的降低用肥成本,实现肥料合理高效运用[3]。其次,正确合理施肥本就基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分析监测,技术人员可通过输入测土的数据计算出土壤与所施肥料间的关系,针对土壤中缺少的营养元素进行补充,进而提高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
2.3科学种植,提高精准度
科学种植是指凭借先进的信息技术按照市场的需求与自然环境进行农业的相关生产研究。根据研究分析培养生产质量好、产量高、成本低的优良品种进行种植,进而改良土壤环境,提高农机技术的运用水平,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收益。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在种植选择上提供准确科学的检测方法,还可以为种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相应有效的解决策略。相关技术人员应顺应时代的改革变迁,将科学性的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相结合,采取科学种植方式的同时提高相应的精准度[4]。不同于传统理念上的“无依据”尝试,科学种植更注重对土地、肥料、专业技术的应用把握,明确规避种植风险与土壤肥料间的问题,采取“对症下药”的种植理念,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树立正确的种植方法与技术应用。
3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建议与对策
3.1科学推广提高认知度
想要在农机技术中推广信息技术的运用,需要改变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改进特色种植。以一些偏远地区文化程度较低的散户为例,受传统的种植观念影响,种植人员在技术上完全遵循传统种植模式,极力追求种植果实的大小,认为果实越大种植效果便越好。当然也不乏存在着“过渡型”改变传统理念中的种植人员,这类人员往往是现阶段参与农业改革比重最大的一部分,不同于前者,他们在种植想法、种植技术上想要趋近于新兴种植理念与新兴技术,但他们却又无法“对症下药”、在行动上无依无据无法实现改变。正因如此,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大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应用的宣传力度,鼓励相关技术人员科学推广以提高农户认知度。把握新技术再种植,避开传统观念的“大果实,小果实”,多思考研究新技术的应用怎样才能提高果实的质量和产量,怎样才能把握农业发展和市场的“新”观念,怎样才能发现好处,怎样才能科学合理地推广应用新技术,引导他们改善种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使新技术在农户中得到推广,从而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率,促进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3.2加强对农机高科技人才的培养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将“切实加强农机人才队伍的建设”列为重大任务之一。当前,国家对农机技术的运用尚未成熟,想要在农机技术中运用信息技术更为困难。因此,国家应加强对农机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从“农机装备的研发创新”和“农机技术的建设改进”两个方面入手,打造有技术、有效率、有目标的农机化技术推广队伍。制定合理长远的培养计划,科学规划培养体系,选择能够调动积极性的培训方式,善于从团队中发掘运用人才。相关部门应分析农机队伍建设现状及农机人员缺少的原因,加大落实农机技术人员的体恤政策,注重农机技术的引领与推广,使农机技术人才不再流失[5]。
3.3在农机技术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新兴技术的崛起并不能代表农业的进步,技术的广泛研究与种植人员对农机技术的掌握程度并不匹配。目前,我国农机技术应用仍处于推广阶段,工作难度大,相关制度尚未建立完善,因此,国家应进一步推动农机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中的推广应用,开展科技示范户宣传活动,以“面对面”“零距离沟通”的方式,帮助农民了解信息技术和农机技术。相关专家对种植户进行农业技术指导,鼓励种植人员尝试选用新品种,推广使用新技术的同时激发种植户的探索欲,通过不断的成果展示与实践研究让种植人员感知学习,用心参与日后的技术学习提高自身的种植素养,加强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中的推广与应用。农业相关部门注重强化农机信息技术知识,让信息技术在农机技术的运用得以保障,有了知识体系的建立推广,技术应用的困难也将得到缓解,基层人员想要学习掌握、运用这一技术也变得有依据、有对策,避免了盲目追从改变种植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针对偏远地区文化程度较低的种植户,政府部门应加大资金投入,明确提供政府鼓励支持的相关政策,种植户有了政府扶持对农机技术的认识也将越来越清晰,农机技术信息化的发展才能实现“全民化”,农业的发展均衡才能实现良性竞争、共同进步。
1在精确种植中的应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种植可以大大的减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可以更好的确保种植的精确性。在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地区已经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了实际种植过程中,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在新疆地区,更是取得了令人举世瞩目的成就。例如,在进行种植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来对被种植土地的土壤情况进行精确的了解,然后,根据土壤的变化利用精准产量播种器来对所播种的种子数量、植物分布情况以及所种植的深度进行适当的调整。这种种植方法不仅仅能够节省大量的种子,而且还可以使得植物得到均匀的分布,从而使得作物可以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最终更好的促进作物的生长。
2将信息技术更好的应用到农机技术推广中的有效措施
2.1建立互联网宣传平台
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我们必须要紧跟时展的步伐,根据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建立一个合理的互联网宣传平台。利用互联网宣传平台,可以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并且认识到农机技术推广组织,从而不断的提高推广组织的知名度。另外,利用互联网宣传平台,我们还可以和优秀的农机技术研究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到最新的农机技术,并且也可以将这一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过程中。
2.2开展农机新技术研究项目
为了使得农机技术可以更好的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机技术推广组织应该尽快开展农机新技术研究项目,鼓励相关技术人员积极研究并且开发新的技术。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技术人员的研究成果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从而不断的激发他们研究的兴趣。但是,在项目开展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指定一个合理的方案,然后根据方案来开展这一工作,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