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汉字歇后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难出扯胡子过河——谦虚(牵须)过度(渡)
扯铃扯到半空中——空想(响)
抓蜂吃蜜——恬(甜)不知耻(刺)
两百钱的花生——有得驳(剥)
两手捧寿桃——有理(礼)
护国寺买骆驼——没那个事(市)
花椒掉进大米里——麻烦(饭)了
做梦变蝴蝶——想入非非。(想入飞飞)。
猴子学走路——假惺惺。(假猩猩)。
精装茅台——好久。(好酒)。
蜘蛛拉网——自私。(自丝)。
瞎子背瞎子——忙上加忙。(盲上加盲)。
万岁爷流鼻血——正红。(朕红)。
打破沙锅——问到底。(纹到底)。
西瓜地里散步——左右逢源。(左右逢圆)。
脱了旧鞋换新鞋——改邪归正。(改鞋归正)。
麻布袋草布袋——一代不如一代。(一袋不如一袋)。
碗底的豆子——历历在目。(粒粒在目)。
卖布不带尺——存心不良。(存心不量)。
麦柴秆吹火——小气(器)
弄堂里跑马——题(蹄)
旱魅拜夜叉——尽(精)()
见鬼园外竹笋——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好福气(夫妻)
秀才做诗——有两手(首)
秃子脱帽子——头名(明)
何家姑娘给郑家——正合适(郑何氏)
观《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学会了积累,让我爱上了文字。使我受益匪浅,我建议大家也一起去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信你们一定也会有收获。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请您阅读。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1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汉字听写大会,而且放在中央一套的黄金时 段播出,觉得太有必要了。随着电脑的广泛运用,电脑打字几乎代替了书写。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人们的文本阅读时间缩短,汉字书写大幅度减少,人们对沿用了五千年,祖宗传下来的汉字是越来越陌生了。网络上错别字大行其道,充斥视野,人们已经习惯了错用错写,胡乱代替,外文符号夹杂其间的现状,甚至有些见怪不怪了,这情形发展下去,不仅仅是有碍于人们之间的沟通、理解,而是整个民族的汉字书写、运用水平下降,是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降低,此情堪忧。所以这样的汉字听写大会明白无误地表明: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非常重 视自己的母语,重视汉字的书写和运用。
昨天汉字听写大会上的选题,对于中学生来说,觉得第二轮时段 有的是偏了一些,不是常用字,常用词语。如“觊觎、眄视、朝觐、踆乌”,也可能是设计者出于淘汰选手的考虑,故增加了难度。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引起人们对三千五百个常用字书写、运用的关注,如“推卸”“眼花缭乱”“瓜葛”“怨天尤人”这类字,考一些时下还有着旺盛生命力的,运用广泛又容易写错的词语如“颤颤巍巍” “猕猴”“黄 疸”之类,在题目设计上既有书面语如“万马齐喑”“呦呦鹿鸣”“美轮美奂“又有口语如“硌牙”“撂挑子”“嘎嘣脆”,看得出题目设计者是花费了一些心思的,为了引起国人对汉字词语的关注、学习、运用,提高正确使用率。多制作这类节目无疑是有益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由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13年隆重推出的大型国家级汉字听写推广活动,也是全国第一档原创形态的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
节目邀请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在内地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组成32支代表队参加,形成紧张精彩的多场次晋级比赛框架,并共计形成12期电视节目,每期节目时长90分钟。在中央电视台第10套科教频道暑期档周末黄金时间播出。
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符号,是中国贡献于人类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但汉字又是世界上最难书写的文字。独特的方块字形需要不断记忆,反复练习才能形成书写能力。现在,越来越多地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形成缺损。
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不仅在于选拔出一个榜样式的“天才少年”,更在于倡导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做起的价值观,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
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是本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学术讲解人,在向记者引用余光中上述话语时她激动不已:“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一个个汉字,就是一个个微缩的中国人。汉字听写大赛在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的同时,让汉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课堂,成就一代代不仅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君子,真正做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2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的汉字听写大会,而且放在中央一套的黄金时 段播出,觉得太有必要了。随着电脑的广泛运用,电脑打字几乎代替了书写。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生活,人们的文本阅读时间缩短,汉字书写大幅度减少,人们对沿用了五千年,祖宗传下来的汉字是越来越陌生了。网络上错别字大行其道,充斥视野,人们已经习惯了错用错写,胡乱代替,外文符号夹杂其间的现状,甚至有些见怪不怪了,这情形发展下去,不仅仅是有碍于人们之间的沟通、理解,而是整个民族的汉字书写、运用水平下降,是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降低,此情堪忧。所以这样的汉字听写大会明白无误地表明: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非常重 视自己的母语,重视汉字的书写和运用。
昨天汉字听写大会上的选题,对于中学生来说,觉得第二轮时段 有的是偏了一些,不是常用字,常用词语。如“觊觎、眄视、朝觐、踆乌”,也可能是设计者出于淘汰选手的考虑,故增加了难度。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引起人们对三千五百个常用字书写、运用的关注,如“推卸”“眼花缭乱”“瓜葛”“怨天尤人”这类字,考一些时下还有着旺盛生命力的,运用广泛又容易写错的词语如“颤颤巍巍” “猕猴”“黄 疸”之类,在题目设计上既有书面语如“万马齐喑”“呦呦鹿鸣”“美轮美奂“又有口语如“硌牙”“撂挑子”“嘎嘣脆”,看得出题目设计者是花费了一些心思的,为了引起国人对汉字词语的关注、学习、运用,提高正确使用率。多制作这类节目无疑是有益的。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3昨天8月9日央视科教频道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第二场),我是既兴奋又惭愧。兴奋的是几个队,尤其是云南、内蒙、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其汉字听写能力之高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尤其是内蒙古队的李响悦同学居然连续12次出场而不败,作为内蒙古队仅剩的独苗,单独一个人送走了两个对手队!(最后失误在“瓤”字上了)。初中生能有如此高的汉字听写能力真是令人兴奋!惭愧的是我一边看电视,一边同步考自己,结果“成绩”只是略强于孩子选手。按满分100分计算,我才得了70多分!身为上了6年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的“老前辈”如此“推板”的水平实在脸红。
听写水平差强人意,那么识读水平又如何?我曾经用《新华字典》自测过自己的汉字识读水平。结果是更糟糕,比我自己估计的低许多。我随机翻开《新华字典》某一页,取该页第一个字识读。翻重复者不算重来,总共200次。结果是只有1/4的字是我掌握的。标准是能够读出全部正确发音、说出全部字义、搭配成2个词。其他3/4的字,不是读不准,就是不知多种发音;要不就是字的意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发现,大多数失分的字都是“认识”的,知道它的意思,甚至平时经常在用,却是读错发音。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三条:一是四声不准;二是前鼻音与后鼻音混淆;三是分不清是否卷舌音。自己的强项则是繁体字都认得并且写得出;异体字也基本掌握。究其造成强弱项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小时候学的是繁体字,而且当时还没有推广普通话,所以没有学过汉语拼音。可见小时候的语文学习关系到一辈子的汉语水平。成年以后再改就难了!
在自测中我对汉语汉字的复杂也是感叹不已。例如一音多字,一个“ying”的平声读音,竟有14个字与其对应;全部四声,共有43个字与“ying”对应!反之,一字多音,一个“和”字,共有6个读音,不仅可以在不同语句里读“he”的全部四个声部,还读“hu”(打麻将术语)和“huo”(和面,将面粉加水揉成面团)。唉!不下工夫还真学不好汉字,更不说听读说写全面掌握汉语了。难怪连曹可凡这样的资深电视主持人也要把《新华字典》随身带着随时查对了。
至于“提笔忘字”,一般怪罪于眼下的电脑打字,尤其是智能拼音法打字。这也许是正确的推理。但是我倒很少提笔忘字。我追究原因,一则是我平时造句作文多半是应用文、论说文,使用的词汇数量较小,范围比较狭窄,所以不容易忘记。如果写记述文,特别是描述较多的抒情散文就很可能“想得到、写不出”了。二则,我有爱读书和翻字典的好习惯。遇到提笔忘字就查。查多了、写多了,就不容易提笔忘字了。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4“横平竖直写字,方方正正做人。”汉字不仅是一种信息符号和交流工具,它蕴含了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著名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赞叹:“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题记
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于8月2日在科教频道首播,一个主打“汉字文化”的节目在这个夏天一夜爆红,正是因为它触动了国人最敏感的神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仅是一场汉字听写,在考词释义、例句演示、专家解说过程中,还涉及到历史、化学、物理、生物等各学科知识。伴随着节目紧张的氛围,我坐在电视机前也一直在同步答题,不仅为同学们的成功和博学喝彩,也不禁为一些同学的失利而扼腕叹息。
“电脑时代提笔忘字,只敲键盘忘记笔杆”,这是一则新闻的标题。俗话说,字如其人。手写汉字直接体现着个人的才情性格、传递着个人的思想情感,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心生温暖。然而,随着电脑普及、网络覆盖,以往的日常笔写被取而代之。我们会提笔忘字,突然发现手写出来的汉字竟然如此不耐看。
以前,我们主要通过写信进行沟通,在工作上也需要经常手写;而现在,打电话、发短信、上网聊天都可以交流,工作上也主要依赖电脑来办公,以前繁琐的文件整理,现在用电脑就可以轻松解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键盘一“敲”、鼠标一“点”,字库里的汉字就蹦出来,省心又省力。当欣然陶醉科学技术之时,蓦然回首,才发现我们的书写能力正在退化。“今天,你还会写字吗?”这个原本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今天却成了问题。
我还发现平时好多中学生聊天时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打错了字也不改正,而人家的解释却是,网络聊天讲究的是速度,假如改正过来,结果回话慢了,就会被人家说得很苛刻。于是,在一味追求高效的心理驱使下,语言文字的质量就这样被忽视了。
在写字比赛过程中,有部分学生还存在倒笔画现象。对于写书法的人来说每一笔一画都有起笔和落笔,有轻有重,笔顺对于结构来说很重要。所以说写字笔顺还是要从小给予重视。
当然,有好多中学生的优秀和博学还是值得称赞和大家共同学习的,说实话,主持人挑写的好多词语我都没听说过,他们却准确无误地写了出来,这是因为他们平时读的书多,知识面宽广,这也充分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多读书读好书。
央视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对键盘时代书写能力下降这一现象的提示,迅速唤起全民文化自检热潮,在享受现代科技成果的同时,不丢下手写汉字。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观后感5在当今这个快节奏,创新层出不穷,信息瞬息万变的年代,我们难免眼花缭乱。在快得心烦意乱时,不妨回头看看,我们是否遗失、漏掉了什么?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周末黄金时间热播的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吸引了我的目光,感触颇深,一些以写字为基本功的中小学生对有的常用字,习惯用语不能正确书写,试问这些孩子的父母又会正确书写多少?相信有些父母还不如他们。随着电脑、手机的全方位“吞噬”,人们有事打电话、发短信、发微博,方便、快捷、根本不用纸、不用笔、不用手写、按按健全部搞定,而且还有一个好处,不用担心汉字不会写,认不清,又能摆脱手写不堪的“尴尬”,何乐而不为呢?所以大量的打印、印刷文本出现,虽干净、工整,但总给人生硬、呆板、程序化,没有感情,没有灵魂的感觉。我们早年写信常说“见字如面”,说明写的汉字是一个人的载体,代表本人,字写的清新隽永或浑厚圆润抑或龙飞凤舞,不管何种字体,字里行间都包含本人待人的态度。
现代优秀通讯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让撰写文章、与人交流都变得更加快捷,但文字录入形式的变化却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汉字本身意蕴的湮灭,也养成了人们的懒惰和依赖的坏习惯。中国的方块汉字是世界上最具东方神韵、意境最深远的字体。当评委们将某个字的构成、来历解析道来时,我们便意识到,这一笔一划不仅是用于交流和记载的符号体系,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我国的汉字发展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金、隶、篆、楷、行,再从繁体到简体,一路走来,五千多年的光辉灿烂史,没有理由不珍惜。
看看我们古代的一些书法大家:王羲之、颜真卿、虞世南……他们用毕生的精力在书写、研究汉字的精髓。元朝有个书法家叫康里子山,蒙古族人,他为了练好字,从小给自己规定,每天早晨必须写完一千个字才能吃饭。几十年过去了,子山一直保持着这个习惯,终于成为当时有名的书法家。这些书法大家留给后人的墨宝在现在的名山大川、楼台亭阁中可见一斑。
一、从广告语中找“别”字,从歇后语中找文化
有些广告词中的“别”字是商家为“炒作”产品故意设计的,有些则是无意造成的。例如前几年的“有痔之士,痔在必得”(某痔疮药的广告词),“白衣百顺”(电熨斗广告),再有就在我们单位附近某药店为某药品打出的广告“肠治久安”,某灯具店打出的广告“灯峰造极”。这些特别的广告,另类的成语,如果不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有所指的话,往往会引导学生误以为“重复了前遍就是真理”,从而认定这类成语本来面目就是这个样子。此时,我们却可以利用这些“毁容广告”引导学生对广告语中的“改装”汉字进行更正,一方面学习了相关的成语,也锻炼了学生运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少写、不写错别字。歇后语从生活中来,它能把生活中的某些道理说得幽默风趣,生动形象,让我们在身心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不少生活道理。如“牛找牛,马找马——物以类聚”说的就是同性质的东西,常常聚在一起,很形象的讽刺了小人的结合;又如“皮影戏打架——都是一个人搞的”说的是皮影戏是利用灯光照出影子在幕上,一个人操纵就可以了,生动的比喻事情全是一个人的责任。除此之外,我们还能从歇后语中体会汉字的博大精深。例如有些歇后语运用了析字的手法,即把一个字拆开来用或略加增减来用的修辞手法,也就是该歇后语在前一部分将字形加以离合或增减为谜面,在后一部分揭示谜底指出本意。如“自大加一点——臭”“王字少一点——有点土”“王奶奶和玉奶奶——差一点”这些都是析字。听到这些歇后语,让我们在会心一笑之余,也会感叹汉字构造的巧妙与汉文化无处不在。
二、从广告语歇后语中学写作,感受其中的绝妙的创意和构思
我们知道,任何一门有生命力的语言,都是在人们不断的使用中得到发展的。广告语歇后语中有很多凝练、简洁的语言,往往一句话就能传达多种潜在含义。这些语言对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资源,对于学生来说,重视这样的语言并学习这种精华语言的修炼方式,也能提高语文素养。有这样一个饭庄,先后打出两块广告招牌,“不好吃请告诉我们,好吃请告诉大家”和“好吃请告诉我们,不好吃请告诉大家”,两句话文字上没有任何增减,只不过一字顺序调整而已,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它来引导学生赏析表达的重点所在,体会出前者所表达的谦恭和后者所表达的自信。前不久去纪晓岚文化馆,一进门口,发现那里比原来多了一个广告牌,上面写着“这里已经留下了你的足迹,无需再留下文字”,而在后面的赏鱼塘岸边,也有“有鱼堪赏只须赏”的广告牌,据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广告语是当地政府面向那里的一所高中征集来的,还有很多优秀的广告语没能用上。其实,学生们不止设计了公益广告,他们还通过广告语的设计提炼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精辟用语,他们这样做除了老师的要求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收到了各种优秀广告语的启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仔细把玩每一句广告语,体会不同的表达方式所带来的艺术效果;咀嚼每一个字词,领会力透纸背的文字所带来的震撼和艺术感染;并选择适当的物品和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仿写一些简短的宣传语和广告词,可以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和实际写作水平。而歇后语是一种比较固定的“现成话”,自两千多年前的前朝时期出现到如今仍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其代代相传的智慧自会让我们受益匪浅。研究歇后语,体会其中的绝佳创意,有助于培养中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发散性。如,“算了,算了!我算认得你王铁人了!”孙大姐笑着说,“用工人的话来说,你是一根头发剖八瓣——细得厉害啊!”将一根洗头发丝分成八瓣,这可谓精细至极,正好说明了王铁人做事认真仔细的态度。这种对事物故意夸张的描述,学生完全可以体会的出其中妙处,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写作与说话习惯,让他们的语言也生动活泼起来,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总之,广告语歇后语与语文教学可以巧妙的联系对接,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去发现和搜集广告语歇后语,通过对优秀广告语歇后语的学习,使同学们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知识的方法、技巧,使同学们作文水平有大幅度提高,使同学们语言面貌发生质的变化,最终让同学们语文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赵丽娟 单位: 河北省沧县中学
辞趣,是修辞学中一个相当活跃的成员,是修辞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近几十年来,有不少学者对辞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相比对修辞学其他成员的研究而言,辞趣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辞趣”这一术语首先由陈望道先生提出。在《修辞学发凡》一书中,陈先生指出辞趣就是利用语言文字意义、声音、形体上附着的风致来增强话语文章的情韵,是对语言文字本身情趣的运用,是一类能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
纵观辞趣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共识:辞趣是由词语的意义、声音文字的形貌、书写款式所造成的富有表现力的情趣,大致可分为意趣、音趣、形趣三种类型。
辞趣作为一种重要的言语现象,在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实践中应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但目前集中论述这方面的文章还在少数,故笔者将结合实践经验谈谈辞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二、辞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兴旺发展,学汉语的人数每年都保持较大增幅,有些国家和地区的汉语已经走进了小学甚至幼儿园。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我们看到这一片大好的形势的同时也应该敏锐地注意到隐藏在背后的实际问题。2011年6月,笔者受国家侨办委托来到印尼泗水担任汉语教师,在实践中感受到了教授汉语的挑战性,其中一大难题是学生认为汉语“boring”。要改变汉语课堂枯燥无味的现状,需要老师多花心思,将教学内容通俗化、趣味化。
在解决以上难题的过程中,辞趣发挥了重大作用。巧妙的借助辞趣开展汉语教学,会让课堂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汉语是一门生动形象、千姿百态的语言。学生应该接触和学习活的语言即交际语言,修辞作为语言交际活动中的一种伴随现象为交际语言增色不少,修辞中的辞趣更是让语言产生了一种别样的情趣,富含情趣的语言更易被学习者接受。下面就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从形趣和音趣两个角度来介绍辞趣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方法和实例。
三、辞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音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音趣是词语声音所体现出的情趣,声音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汉语世界的声音是有规律可循的声音,词语的声音不仅指读音还指声调、韵调和轻重音。谭永祥先生把音趣分为了四类,同音异义趣、异音同字趣、韵趣、拗趣,下面就以此为纲谈谈音趣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结合。
1.同音异义趣
教学中,借用“同音异义趣”的好方法是应用“谐音”。在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我们会借助母语给英语单词注音,这种学习方法就是利用了不同语言间的谐音。
(1)利用数字谐音。一到十的数字发音简单好记,在教授其他词或短语的时候,可以借助这一工具,利用谐音巧妙诙谐地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简单巧妙的记住词语的发音。不过能用上数字谐音的词和短语在数量上不是太多,谐音也并非音完全一致,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这个度,让谐音在辅助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常见数字谐音举例:885(帮帮我)、520(我爱你)、555(呜呜呜)、88(拜拜)、95(救我)、1314(一生一世)、0376(您生气了)、0837(您别生气)、786(吃饱了)、1414(意思意思)等等。
(2)利用谐音歇后语。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独特形式,是中华民族在实践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前半部分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部分是解释说明,似谜底。在高级阶段的汉语教学中,巧妙插入歇后语,不但可以更加简易地教授同音或谐音字,还可以让教学风趣幽默。
歇后语分为谐音歇后语和逻辑推理歇后语,谐音歇后语体现了同音异义趣,是辞趣的一种表现方式。
常用的谐音歇后语举例: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山上滚石头——实(石)打实(石);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看)。
2.异音同字趣
异音同字的现象在汉语中较为常见。一个字有不同的读音,读音不同,意思也不同,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多音字”。
在教授多音字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短诗来巩固学生对多音字的理解,带领学生找到正确的读法并领悟其中的意思,会给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动力,也会让枯燥的语言教学别有一番风味。
例如:种菜种,种,种,种,种来种种好。种菜种,种种种,种来种种好。种菜种,种种种来种种好。(摘自《趣味语言》112页)
教授多音字“种”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给句子注音,可以小组讨论完成,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
3.韵趣
韵律在不同的语言之间是共通的,押韵的内容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便于传诵和记忆。特别是在少儿汉语教学中,教学内容尽可能多的押韵,学生学起来积极性会更高。
在教称呼的时候,可以引入《称呼歌》。
爸爸的爸爸叫什么?爸爸的爸爸叫爷爷。爸爸的妈妈叫什么?爸爸的妈妈叫奶奶。
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哥哥叫伯伯。妈妈的爸爸叫什么?妈妈的爸爸叫外公。
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外婆。妈妈的兄弟叫什么?妈妈的兄弟叫舅舅。
童谣或儿歌有着好听押韵的歌词,有着欢快的节奏,在少儿汉语教学中一直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所学的生词和句子结构自编押韵儿歌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内容。
(二)形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形趣是由字形符号或书写体式所带来的情趣,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形趣与汉字教学密切相关,正确使用形趣引导教学会让学生更易接受方块字,并达到长久记忆的效果。
汉字的优势,在于它的表意性。汉字的独特形体饱含着诸多意义,鲁迅对汉字有这样的评述“其在文章,则写山曰峻峭嵯峨,状水曰澎湃,蔽苇葱茏,恍逢丰木,鳟鲂鳗鲤,如见多鱼,故其所涵,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行美以感目,三也。”
每个汉字都蕴含着特别的故事,部分汉字甚至保留了象形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功能。教学中可用动画或故事展现汉字的相关意思,帮助学生把形体和意义紧密结合起来。《汉字宫》中用生动的实物或故事把汉字的形体和意义都结合起来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汉字由部件组成,表示同类事物的汉字往往具有共同的表意部件。教授这类汉字时教师可以联系前面学过的包含同类部件的汉字,以旧带新,归纳教学。比如:江河湖海泪泳,都是与“水”相关;打扛抖指挥拾抓,都是跟手部动作相关。充分利用形声字形旁表意的功能,适当归纳这些表意部件,可以加强汉字的“形义”联系。
对于形似字,可以根据它们的区别编一些幽默的故事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干”戴了眼镜就是“平”,“呆”子头朝地就变成了一棵“杏”树,“古”长出头发就成了“舌”,“乒乓”在该死的战争中都丢了一只腿等等。
对于较难识记的汉字,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帮助记忆。如:美,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回,四四方方两座城,小城藏在大城中;匹,三面有墙一面空,有个幼儿在当中等等。
学习汉字之后,可以借助一些有趣的谜语来巩固汉字,同时增强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四、小结
任何事物的生命力都体现在运用中,辞趣亦如此。随着实践的深入,辞趣与对外汉语教学结合的路子肯定会越来越宽广。本文主要讨论了直观的音趣和形趣与对外汉语的结合,对于意趣未做深入分析,期今后能有更多这方面的感悟。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2]吴世文.修辞格论析[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
[3]谭永祥.汉语修辞美学[M].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4]陈望道.陈望道语文论集[C].上海教育出版社,1980.
今天,我们开展了一个汉字活动,使我们知道了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有趣。
首先,是猜字迷活动,组长是刘琛,说了一段开头语后,组员开始给我们猜了。江彦说:“两个人是地主。”我们沉思了半天,我突然想:两个人,不就是双人旁吗?再一个地主的主,就是“往”了。我猜了出来。刘许薇给我们猜了两个字谜,一个是“阎罗王”,同学们想了半天,汤铭华说是“闰”,可不是那个字,刘许薇提示了一下:“阎罗王是干什么的?”张聪猜是“鬼”字,可也不是。最终,我们败了下来,老师叫刘许薇把答案说出来,是“瑰”字,因为阎罗王吗,就是“王”,又因为是鬼,再加一“鬼”就是了。这个猜字谜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猜汉字的乐趣。
下面一个是猜歇后语,组长安美晨,上来的人有十几个,阵容最强大,让我们羡慕不已。王雅青说了一个“郑家的姑娘给何家,”让我们说下面的,同学们互相望,不知如何猜,最后,还是王雅青把答案告诉了我们,是郑家姑娘给何家---正合适(郑何氏)。”龙腾宇写了一个“龙门石窟”,不知哪个同学猜了出来,原来是“老实(石)人。”陈嘉诚写了一个“唐僧的书”,我一下子猜了出来:是一本真(正)经。”知道我怎么猜出来的吗?我是在老师网站里找到的,那里的“书香文摘”里,有很多歇后语,我抄了几个,其中就有那句。
“哈哈哈!”听了我的讲述,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你们也开展一个猜汉活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