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问明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吴承恩,一个出生于破落的书香世家的作家。他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特别喜欢民间文学,他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也当过两任小官,却一直很不顺利。《西游记》就是他晚年回到故乡隐居时写的。
《西游记》的主要内容是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修得正果。作者想象丰富,妙笔生花,许许多多战胜妖魔鬼怪的故事给读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这其中争斗的双方各有各的法宝和高招,打起来很像一场运用了许多高科技的现代战争。不说别的,孙悟空的金箍棒够厉害的了吧,但那青牛怪却有一个银色的,泛着白光,甚至显得有些阴森恐怖的“金刚琢”,竟能毫不费力地就把孙悟空的金箍棒一股脑儿套了去,使孙悟空不得不另想办法。“三打白骨精”,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家喻户晓且十分经典、耐人寻味的故事。白骨精变换花样化装为好人,而唐僧却不知好歹的一味大发慈悲,只有孙悟空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与白骨精斗争到底,最终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西游记》有着无比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人物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施展起超乎常人的本领,书中的一个个故事情节既精彩又复杂,好玩儿的事情多到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可以说是层出不穷,但又无一重复,令人爱不释手。
康熙皇帝名玄烨,生于西元1654年,卒于西元1722年底;路易十四生于1638年,卒于1715年秋,较康熙皇帝年长,也比较长寿。这两位君王的生平事迹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是冲龄登基,由祖母和长母抚育辅政,两位君王均擅长骑射、熟悉多种语言、力国事、提倡科学、爱好艺术的全能君主,巩固成就了爱新觉罗家族与波旁王室帝王权力的传说。
分居两地的君王,经由法国耶稣会士传教的脚步架起桥梁:路易十四对康熙皇帝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法国朝野人士也兴起对中国文化与艺术的好奇与模彷。与此同时,康熙皇帝认识和接触到了西方的科学、艺术与文明,并倾力推而广之。
欧洲陶工经由实物的观察与模仿,加上传教士的报告,对于中国的青花瓷器的纹饰模仿创新;路易十四时期发展出精致华丽的风格,颇具特色。在绘画艺术方面,满汉画家都曾创作出具西方透视法的画作,甚至有油画作品传世,显示出当时中西绘画技法交会、融合的时代意义。
2011年10月,中国和法国几乎同时在两地举办明清文物交流展。从清康熙大帝到法皇路易十四,从紫禁城到卢浮宫,从法兰西到中华民族,这些珍贵的文物穿越了时空,将承载的历史传递给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们。
1 路易十四致康熙帝之书信(复制品),1688年8月7日,写于马利手稿,法国外交部档案处
由于通往中国的海路航行意外频传,前往中国的六百个耶稣会士,不到一百个能顺利抵达,因此欧洲人仍持续不断地找寻通往中国的陆路途径。路易十四在为派遣传道士路程辗转申请许可通过的情况下致信给康熙帝。此信见证了二位君王的外交沟通。
2 皮耶・米尼亚尔(1612-1695)画室:路易十四肖像,油画,129cm×99cm,凡尔赛宫暨特里亚农宫博物馆
此肖像表现出路易十四作为征战之王,身着甲,右手持指挥棒。作为力量的象征,他凭靠于柱上。路易十四认为荣耀为君王首要美德,并应从战争胜利中赢得荣耀。此幅画作中的国王年约五十岁,正值奥古斯堡同盟战争(1688-1697)初期。法国面对西班牙、英国、荷兰等国联合抵御,战役艰巨。战争被视为两段太平期间的过渡时刻,路易十四先成为了征战之王。
3 清郎世宁:《乾隆皇帝大阅图》轴,绢本设色,纵332.5cm,横232cm,北京故宫博物院
乾隆四年(1739年),皇帝弘历亲临南苑检阅八旗军的队列及各种兵器、火器的操练活动,乾隆每3年大阅一次,以壮军威,鼓士气。本幅系弘历皇帝29岁时的戎装像,精神焕发,亦系郎世宁的盛年佳作。郎世宁为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兼备优秀画工,其表现技法基本上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展现西方油画的效果,物体具有典型明暗相背的特点。他以平光处理明暗,线条在起到轮廓线的作用后几乎被色彩隐去,天空中云彩的画法则全部出自西法的静物写生技巧,只有远山的结构保留了清宫写实山水的一些程序。
4 佚名:凡尔赛市与凡尔赛宫全景,18世纪,版画,52cm×34cm,郎毕内博物馆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颁布谕旨,让凡尔赛宫正式成为政府与宫廷的所在地。这座小行宫距离巴黎市中心十六公里远,1631年由路易十三建造,原作为狩猎休憩之用,在君王的决定下,使该地历经一连串改建。“凡尔赛市与凡尔赛宫全景”表现出皇室宅邸的景观,见证此地历经十七和十八世纪多位法国国王执政期间的阶段性转变。朗毕内博物馆典藏此幅版画展现出城市、宫殿与花园等透视全景,壮阔异常;充分展现路易十四的凡尔赛宫作为皇家权力的政治与文化象征。
5 清康熙四十年铜镀金半圆地平日晷,清宫旧藏,晷盘长14.2cm,宽11.2cm,北京故宫博物院
“晷”古义为太阳的影子,日晷是利用日影测定时刻的计时器。清宫中的日晷从设计原理上可分为地平式和赤道式两种。这件地平日晷的晷针比较特殊,是由一根连接边框立柱与时刻盘小孔间的丝线构成。日晷的时刻盘上镌刻“康熙四十年夏日御制”,使用时,由指南针先定南北,再视细线在时刻盘上的日影,即是所求的时刻。旋转边框上的游标,使之对准太阳,此时游标上端所指半圆弧上的刻度即是太阳的高度。
6 法国圣克娄工坊:青花垂帷纹香具,约1700-1715年,釉下彩软质瓷,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
圣克娄工坊经常使用到的棱边突起卵形图饰和洛可可式的华丽装饰纹样。两器物中其一为出现此类图饰的首例,另一个则无,然画师以珍珠饰带来仿效卵形图饰。器物精巧美丽,色调素雅,属西洋制瓷的杰作。
7 清康熙 玻璃胎画珐琅蓝地牡丹胆瓶,高12.6cm,口径3.1cm,底径3.8cm,博物院
此瓶色彩艳丽,长颈、垂腹,底部看似外撇的圈足,实为实足。全器以蓝料为地,间饰彩绘缠枝牡丹花卉纹样,口与足各留有一圈白边,白边上下又各加涂一圈金彩。底部无款,透过相传原配匣盖上所刻“康熙年制玻璃胎画珐琅花卉蓝地胆瓶一件”而得知该件藏品产烧年代。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宫造办处下设有玻璃厂,产造的玻璃胎画珐琅被康熙皇帝用以赏赐罗马教皇特使,亦成就清宫西洋工艺的产造事业,其背后亦深具“远胜西洋”的政治意图。
当柔白的月光洒满江面,寂静的湘江温润如一块墨玉。微风轻轻地吹拂着你宽大的衣衫,寒意一点一点渗入你的心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当初的你,是那么意气风发,可渐渐地,平——你的名字,却变得和当时的环境多么不相称。奸佞小人张牙舞爪,楚王大笔一挥,你以三闾大夫之尊被放逐。此刻,你在江边想些什么?抑或是等待什么?等待楚王突然醒悟,将你重新召回?……飘渺的等待,到失望的等待,再到绝望的等待。你终于无法忍受,宁赴清流,以保清白之身。风,卷起水雾,似在沉吟:这样的等待太悲凉……
东坡的等待
“明月夜,短松冈”,孤灯昏影下,你又在等待什么?等待爱妻王弗?可她已逝去这么多年;等待子由?可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渐渐地,迷雾朦胧了你的双眼,你使劲地揉,晶莹的泪珠却不自觉地落下。你自问并不是“拣近寒枝不肯栖”,现在却真的是“寂寞沙洲冷”。“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赤壁当你高吟“千古风流人物”时,我知道,在你的心中,对朝廷早已没有了等待。等待那冠冕堂皇的赦令?你早已没有了耐心,还不如在海南,享受着“料峭春寒”,享受着“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生活。
岳飞的等待
“青山有幸埋忠骨”,一腔热血,半世悲凉。月夜,你静默地走出营帐,坚硬的铠甲碰击的声音惊醒了帐外早已沉睡的士兵。你示意他睡下,手却不住地颤抖。你知道,那烫手的第十二道金牌,彻底破灭了“直捣黄龙”的决心。你知道,等待你的是什么——是寒光闪闪的刀,是秦桧狰狞的面孔。可怜大宋万千子民,等待太久,心早已凉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你阳台大笑,早已等待大败金兀术。不想等来的却是十二道金牌,你心中虽有遗恨却只能是接受。
在上个世纪前半叶,人们认为最早的人类是爪哇猿人和北京猿人。北京猿人的年代是根据伴随他的动物化石来定的,这些化石当时被推断为距今50万年,所以北京猿人的年代就被定为50万年以前。在此以前,最早的人类化石有欧洲的尼安德特人和海德堡人,还有亚洲的爪哇猿人。尼安德特人最早不超过10万年,后二者由于种种原因而受到质疑。因此北京猿人和其文化遗物的发现将人类的确定历史记录推前了40万年。
北京猿人在“最早的人类”宝座上坐了20多年。1959年,在非洲坦桑尼亚的奥都威峡谷,玛利・利基夫妇发现了一个似人似猿的头骨,当时定名为“东非人”,同时还发现了一些石器。经过测定,这些石器距今175万年,因此这就把人类的历史记录延长到了175万年,这件事也被选为1959年世界十大新闻之一。
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一个中学毕业生珍妮・古道尔来到非洲。她住到密林当中,观察黑猩猩的生活。经过很长时间的观察,她发现黑猩猩能够制造工具――它们可以把草棍的枝杈去掉,然后把草棍插到蚁冢里面捉蚂蚁吃。改变自然界物体的形状,为自己所用,这正是制造工具的开始。珍妮・古道尔的发现有什么意义呢?既然黑猩猩也能制造工具,那么用制造工具来作为人、猿分界的历史标志就行不通了,所以人们必须寻找另外一个标志区分人和猿。
柏拉图曾经给人下过一个定义:双脚行走的、没有毛的动物。但这个定义遭到了历史的嘲笑。人类学界以“人是制造工具的动物”来作为区分人和猿的标志。珍妮・古道尔发现黑猩猩能制造工具之后,这个标志也不能用了。此时,人们想起柏拉图的定义还是有合理的成分,于是把人的定义修改成“双脚行走、身体直立的动物”。这样一改,就把人的历史记录延长到了300多万年,因为在此之前,南非已经发现了一些叫做“南方古猿”的化石,其年代达到200万年,但是他们不能够制造工具。到了20世纪7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又发现了一些“南方古猿”的化石,年代达到300多万年以前,当时给他起的名字叫做“南方古猿阿法种”。
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东非人”(后来被认为也是一种南方古猿)的玛利・利基在坦桑尼亚的另外一个地方――莱托里发现了一些300多万年前的脚印。从脚印的研究可以知道,这种“人”是双脚直立行走的,而且每一步之间的幅度也可以量出来。这个时候人类历史有300多万年。
1994年,一组美国科学家报道了他们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一些化石,年代在440万年前,这就是“南方古猿始祖种”,他把人类历史延长到400多万年。
到2000年,法国科学家在非洲也发现了一些化石,化石有大腿骨,从大腿骨上可以研究出来,他能够两条腿直立行走,当时叫做“千禧人”,研究以后订立的属名叫做“原初人”。他被发现的地方叫土根山,所以种名叫“土根种”,合起来称做“原初人土根种”。
2002年报道又发现了新的化石,就是“乍得撒海尔人”,生活在六七百万年前。所以到现在为止,人类的历史记录达到了六七百万年以前。但是这是指双腿直立行走的的人,至于能制造工具的人,到现在为止最早的也只有250或260万年。
上面提到的这些化石都出在非洲,那么是否人类起源地就在非洲呢?恐怕还不能做最后的论断,因为从历史上可以看出,哪里发现最早的化石,人们就倾向于认为人类起源地在什么地方。因此,随着古人类化石的不断发现,关于人类起源地的认识也是在逐渐变化的。
人类演化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包括“乍得人”“原初人”“地猿”等,还有“南方古猿”,“南方古猿”一共有好多个种,到现在为止共7个种。是不是每一个种都变成了现在的人呢?不是,可能只是其中一种,或者这几种都不是,我们的直系祖先到现在还没有被发现。这个现象说明人类进化过程的模式是树丛状的。在此之前,人们认为50万年前的人逐渐变成10万年前的人,一直变成了现在的人,这种模式叫做阶梯状的模式。等到发现了这么多种“南方古猿”以后,人们认识到人类的进化过程不是简单地循着一条路一步步上升的阶梯状,而是树丛状,它分很多枝,有些枝在不同的时间走向绝灭,没有后代,而其中只有一枝独秀。
根据现有的化石证据,人类最可能起源于非洲。古猿在非洲或欧洲南部,很可能是在东非,长期的直立行走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开始使用工具,大脑也变得越来越发达,于是转变成了人。到距今大约250或260万年前,人类开始制造最简陋的工具,这个与人类发展的第二阶段“能人阶段”的开始大约是同时了。
第三阶段是“直立人”,在东南亚有爪哇的“直立人”,在中国有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等,当然最重要的直立人的地点是北京周口店,那里发现了有代表40个人的身体的骨头,石器也号称有十万件,这是现在世界上、在这样阶段的人类材料当中最丰富的一个地点。
“直立人”以后是“早期智人”。“早期智人”在中国也叫做“古老型智人”,在陕西大荔、辽宁金牛山等地都发现有头骨,印度也有头骨,欧洲主要是“尼安德特人”。此后,便是人类进化的最后一个阶段――“晚期智人”。我们本身就是“晚期智人”的一部分。这个时候人类的分布范围更广了,不只是在欧洲、亚洲和非洲,还分布到大洋洲、美洲和很多岛屿。
在人类身体进化的同时,人类的工具也在进化。最早的人类工具很简单,制造方法当然也很简单,就是用一块石头击打另外一块石头,把石头打出锐利的边缘或锐利的尖,不管成为什么形状,只要能够使用就行了,这种打制的技术叫做第一模式;到170万年前,出现了第二模式,这时石器的形状比较规矩了,典型的工具是“手斧”,两面打制,两侧对称;到20万年前,在非洲又出现了第三模式,打制的方法有了一套非常讲究的程序;以后到了3万5千年前,人们不仅会制作石器,还会用骨头做有倒钩的鱼叉、可以缝衣服的骨针,还会画壁画以及雕塑等,这叫第四模式。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脑子越来越大,人也越来越聪明。所以有可能被误以为脑子越大越聪明。但是应该说的是,5~10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的脑子比现代人大,而他们却茹毛饮血,比我们笨多了。历史名人中有一位名叫法兰斯的文学家,他在1921年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脑子只有1000克重。现代男人脑重正常的变异范围是1000~2000克(女人身体小脑子还可以再小些)。我们绝大多数人的脑子都比他大,能说他比绝大多数人笨吗?人的聪明才智的形成决定于许多因素,没有证据表明脑子越大越聪明越小越笨。
我们现代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也是近几年媒体上争论很多的一个课题。这里有两种重要的说法,一种是说“现代人出自非洲”。这种说法认为,大约20万年以前,在非洲就出现了像我们现在这样长相的人;大概在10万年以前,他们的后代走出非洲,到达欧洲和亚洲,大概在6万年以前来到中国,把中国比6万年更早的那些人都取代了。所以我们就是6万年前由非洲来的移民的后代。
另外一种说法是“多地区进化”。这种说法认为,人类的祖先最先是从非洲来的,以中国为例,100多万年以前(也许接近200万年前)从非洲来了一批人到中国,这些人繁衍产生后代,这些后代后来进化成为北京猿人、大荔人等等,一直到现代的中国人。在欧洲、东南亚、非洲也都有一条类似的进化线,但是这几条进化线之间互相有交叉,就是说有基因的交流,越早期越少,越到晚期越频繁。中国的古人类学工作者,包括我自己,比较相信后者。这个学说的证据就是中国发现了很多化石,这些化石里的上门牙呈铲形,到现在,中国人还有80%以上的人都是这样,而现在欧洲的人只有不到5%是这样的铲形门齿,在非洲的黑人里大概有10%左右。同样的门齿一直延续下来这么多年,证明了在中国人类进化是延续下来的。
青山。白雾。翠竹。?
我们仿佛踏入了梦境的天地:山在雾中屹立,薄雾在山中萦绕。雾围着山,山依着雾,依稀朦胧,若明若暗,使我们飘飘欲仙,随着风四处飘荡,好像自己也变成了雾,在山间与伙伴们嬉戏,围在游人周围,跟游人们玩捉迷藏。一阵凉风吹过,我心头一震,灵魂也返回了我的躯壳。看不见山的顶峰,也找不到雾的边缘,只有移动的人群和飘动的彩旗向前蜿蜒伸展着。我们每个人都有跃跃欲试的神气与要征服所有山峰的勇气。?
裸石。流水。人群。?
稀落的人群,跨过着的河床,跨过滑溜的卵石,随着流水潺潺、摇曳的小树,给这寂寞的山林带来了无限生机;在山谷中回荡的欢笑声,也给这幽谷带来了一番城市的喧闹。?
丛林。红旗。小道。?
五彩缤纷的大旗,隐约闪现于郁郁葱葱的树林中,穿梭在苍翠的竹林里,高声的呼唤,欢快的笑语,从队伍的前头,一直溜到队伍的后头,带着满怀的豪情,满腔的希望与满腹的寄托。近了,更近了……?
细雨。凉风。飞瀑。?
终于,我们看见一条白链,素白晶莹,镶嵌在一片浓绿中,披挂于山涧树丛上。白雾缭绕着……终于,看见了刻在石板上的“云谷”二字,深深的。?
走下去,来到谷底,思维似乎已停滞了,这梦中的仙境,这欲飘欲飞欲沉的奇妙感觉。当阵阵凉风使人觉察到一丝凉意,才意识到自己竟沐浴在雨雾中--是溅碎了的飞瀑。
它亲吻着我的脸,头发和蒙尘已久的心。